目录
- 389 第三百八十八章 灵山再现
- 390 第三百八十九章 濒临绝境
- 391 第三百九十章 宅男驾到
- 392 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相封天
- 393 第三百九十二章 共工撞山
- 394 第三百九十三章 女娲补天
- 395 第三百九十四章 石头不够
- 396 第三百九十五章 补天及善后
- 397 第三百九十六章 黄帝与功德
- 398 第三百九十七章 千古一帝
- 399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千古明君
- 400 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是猴子惹的祸
- 401 第四百章 鲧治水
- 402 第四百〇一章 息壤之祸
- 403 第四百〇二章 尧让舜禅 古今颂扬
- 404 第四百〇三章 郁闷的宅男
- 405 第四百〇四章 毁灭空劫
- 406 第四百〇五章 句龙的心思
- 407 第四百〇六章 火凤噬天
- 408 第四百〇七章 绣花针带来的烦恼
- 409 第四百〇八章 四剑诛仙
- 410 第四百〇九章 愤怒的蚯蚓
- 411 第四百一十章 可怕的妖女
- 412 第四百一十一章 九垒三十六地
- 413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宅男的算计
- 414 第四百一十三章 倒霉的小童工
- 415 第四百一十四章 淮海战役
- 416 第四百一十五章 昊天的谋划
- 417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就是个看门的么
- 418 第四百一十七章 昊天镜
- 419 第四百一十八章 猴子与手心
- 420 第四百一十九章 治水轶事
- 421 第四百二十章 猴子与金箍
- 422 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禹治水
- 423 第四百二十二章 启建夏朝 世袭为王
- 424 第四百二十三章 天命玄鸟 降而生蛋
- 425 第四百二十四章 孔雀与大鹏
- 426 第四百二十五章 猴子战光头
- 427 第四百二十六章 光头引发的众怒
- 428 第四百二十七章 昊天的野望
- 429 第四百二十八章 会哭的孩子
- 430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教议立封神榜
- 431 第四百三十章 星火燎原
- 432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与天斗争 其乐无穷
- 433 第四百三十二章 神棍的阴谋
- 434 第四百三十三章 帝辛降香女娲宫
- 435 第四百三十四章 妖女的报复
- 436 第四百三十五章 金丹引发的血案
- 437 第四百三十六章 无欲则刚
- 438 第四百三十七章 昆吾余孽
- 439 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权法案
- 440 第四百三十九章 火灾下的阴谋
- 441 第四百四十章 大恶人云中子
- 442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两个小魔王
- 443 第四百四十二章 法海光头
- 444 第四百四十三章 伪娘之怒
- 445 第四百四十四章 四相战菩提
- 446 第四百四十四章 西岐造反
- 447 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岐完蛋了?
- 448 第四百四十六章 佛爷之威
- 449 第四百四十七章 谁胜谁负
- 450 第四百四十八章 宅男的伪科学
- 451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教弟子下山忙
- 452 第四百五十章 药师光头和大茶壶
- 453 第四百五十一章 燃烧吧!光头!
- 454 第四百五十二章 跑步进入佛陀世界
- 455 第四百五十三章 玉鼎真人疯了
- 456 第四百五十四章 拿妈饿米豆花
- 457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一朵莲花引发的血案
- 458 第四百五十六章 五圣再议封神榜
- 459 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歌轶事
- 460 第四百五十八章 昏君是怎样练成的!
- 461 第四百五十九章 帝辛发飙了
- 462 第四百六十章 西岐伐商
- 463 第四百六十一章 余化再显威
- 464 第四百六十二章 郁闷的姬发
- 465 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劫的序幕
- 466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天庭大内总管
- 467 第四百六十五章 难测的天意
- 468 第四百六十六章 风车与农民企业家
- 469 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奇的光头佬
- 470 第四百六十八章 牛鬼蛇神大杂烩
- 471 第四百六十九章 妖风四起乱殷商
- 472 第四百七十章 后宫之内起风波
- 473 第四百七十一章 离奇的命案
- 474 第四百七十二章 非常规作战
- 475 第四百七十三章 黄家之殇
- 476 第四百七十四章 潼关争夺战
- 477 第四百七十五章 “妖妇”妲己的“阴谋”
- 478 第四百七十六章 父子反目
- 479 第四百七十七章 金鸡岭之战
- 480 第四百七十八章 圣人也有烦恼
- 481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教原本是一家
- 482 第四百八十章 四圣相争
- 483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千大世界
- 484 第四百八十二章 混元圣人玩自爆
- 485 第四百八十三章 至宝河图洛书
- 486 第四百八十四章 梅山五怪逞淫威
- 487 第四百八十五章 阴险的光头佬
- 488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一头野猪引发的血案
- 489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上掉下个屎盆子
- 490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伯侯带来的难题
- 491 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要造反?
- 492 第四百九十章 艰难的抉择
- 493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朝歌城夜未眠
- 494 第四百九十二章 瞬息万变的战局
- 495 第四百九十三章 史上最杯具的反动派
- 496 第四百九十四章 波澜再起
- 497 第四百九十五章 殷商覆灭
- 498 第四百九十六章 倒霉的小乌鸦
- 499 第四百九十七章 广成子之死
- 500 第四百九十八章 燃灯老头的选择
- 501 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始天尊疯了
- 502 第五百章 新的世界(大结局)
- 503 尾声+结束语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千古明君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千古明君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千古明君
“通天教主曾言,皇者,君也,以白身而为人王。此何也?惟德尔。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曰皇。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仓颉五世语态铿锵、掷地有声地喝道,“这些,公孙族长都做到了么?”
仓颉的声音,有若黄钟大吕一般,在公孙轩辕心间猛地响起,仿佛要将人心底所有的私心妄念,尽数净化掉一般。
“这些,我都做到了么?”被这叱喝声所慑,公孙轩辕也不由得扪心自问道。
“以白身而为人王!”
“若是自己失去了这个有熊族长之位,成为一介白身,手下也没有那许多精兵强将以暴力威慑,又有几个部落,会心甘情愿地尊自己为人族共主呢?想来或许有,但总归不会很多吧!否则的话,就不会时隔这么多年,仍有许多部落不停地造反了!”
“道德元泊有似皇天!”
“以那个所谓的天道认可的功德而论,自己所得到的功德,比起造字的仓颉尚且相差许多,更不用说和人族三皇相比较了,所以么,这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怕也是不达标的。
“不扰匹妇故为皇!”
“自己统治人族,算是不扰匹妇么?且不说挑起有熊与炎帝、有熊与九黎部落的争端,致使生灵涂炭,尸横遍野;也不提一统洪荒之后,为了稳定统治而压制四方,大肆屠戮那些造反派,还把那些俘虏贬为奴仆;单单是自己为了修炼玉女心经,而强征佳丽三千这一条,就算不上是不扰匹妇了吧?”
心中衡量了半晌,公孙轩辕发现,按照那个截教圣人所说的‘皇’的标准,自己还真就不够格!而且是很彻底的,没有一条够资格!
枉自己以为,一统洪荒,并将人族治理得欣欣向荣,便已经可以功比三皇了呢!惭愧啊!
虽然素来自比三皇,可公孙轩辕还没有狂妄到可以质疑圣人之言的地步。更何况,人家通天教主所说的话确实有理,关于皇的这个定义,确实是上古三皇做到了,而自己却没有做到的。所以么,这皇者位阶,没有咱的份,却也是理所应当的!
被仓颉五世这么一番拷问,转瞬之间便想明白了这其间的差别,再加上本就非是什么心胸狭隘之辈,公孙轩辕立即恢复警醒,拱手对着这位曾经的仓颉部族长、有熊部史官仓颉五世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道,“公孙轩辕受教了!”
旋即口风一转,很是虚心地求教道,“但不知,那截教圣人所言,何者为帝?”
“帝者,君也,立于巾泽之上,王天下之号也。帝者,掌万民之生计,立百世之伟业。帝王一怒,浮尸百万,血流千里。是故,为帝者,当善谛。当咨诹善道、查纳雅言,不动无名之怒,不行无道之事;当勤政爱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公孙族长以为然否?”
“公孙轩辕惭愧!”以为那为通天教主是在指责自己杀人太多,毕竟本就不是穷兵黩武、穷凶极恶之人,公孙轩辕闻言,也不仅脸现愧疚之色。
“好了,你既知通天圣人之意,如今也有悔过向善之意,也算不枉上清圣人对你一番教导。不过,如今你既已成就仙体,却不宜再掌管人间之事。因为,天庭的天条有明确的规定,仙人不得随意插手凡间事务,所以,公孙族长还是随我上天庭去吧!”
“呃……”闻言公孙轩辕神情一滞。
原以为,成就了仙体,就可以长生不老,永掌人族大权呢?没想到,竟然莫名其妙地多了个所谓的天条,还说什么仙人不可以插手凡人之事。
以前,也没听便宜老师广成子说过啊!
尽管心中纳罕,可公孙轩辕也知道,这所谓的天条,怕是不好轻违的。
因为,眼前就有那许多活生生的例子。
历这数十年,公孙轩辕也大抵知道,当初人教、阐教、西方教这三教弟子,来自己有熊部落,所图为何了。
惟功德尔!
可如今,再看看那三教弟子的下场。
那些死的伤的就暂且不说了,幸存下来的那几个,不但一个铜板的功德没捞到,自己的那个便宜老师广成子还被雷给劈成焦炭了。保守估计,就算死不了,可也多半不大好受!弄不好,那是极有可能被劈成个老年痴呆什么的!
由此可见,那位截教圣人之言,确不是可以轻易违背的。
此番这仓颉,虽然是打着天条的名义行事,可据公孙轩辕估计,多半也是得了那截教圣人的授意的吧?不然的话,这个仓颉,怎么以上来,就先提什么通天圣人之言呢?
打定主意夹起尾巴做仙人,公孙轩辕倒也没有反抗,但只草草安排了一下人族事务,便跟着那仓颉跑去了天庭当公务员了。
公孙轩辕,十五岁接任有熊族长,至后来一统人族,在位共百年。
虽然其间多有龌龊,可总体而言,依旧不失为千古明君,至少,对于以有熊部落为首的中原地区的百姓而言,确是如此。
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
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
可见,公孙轩辕在整个人族部落的影响,还是相当的深远地。
在公孙轩辕功德圆满,飞升之后,继任人族帝位的并不是公孙轩辕的儿子。
这倒不是说公孙轩辕没有儿子,娶了数千个妃子,每日辛苦耕耘之下,虽然不是每块田地都有收成,可公孙轩辕的 儿子也不算太少,共有二十五个,其中获得了姓氏的,共有十四个。
而公孙轩辕的正妻嫘祖,共为公孙轩辕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玄嚣,号青阳;次子名叫昌意。
昌意娶的是蜀山氏女子昌仆为妻,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高阳。
公孙轩辕在位百年,等到公孙轩辕位列仙班之时,公孙轩辕的两个嫡子玄嚣和昌意都已经垂垂老矣,虽然还没死,可也都是一只脚迈进棺材了。
于是,帝位的继承人,便是从公孙轩辕的孙子辈中挑选,最终,昌意的儿子高阳,获得了公孙轩辕的认可。
实际上,高阳的名字,并不叫高阳。
高阳,本姓姬,生于若水,十岁时便开始辅佐公孙轩辕打理政务,因处理政务有功,而被封在了高阳。
二十岁时,高阳被选为公孙轩辕的继任人,正式称帝,是为颛顼。
颛顼为帝,勤勉有加,执政期间,以有熊部落为主体的人族部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人口迅速恢复增长,经济总量节节高升,地盘也有原本的河洛流域迅速向外扩张,延伸至江汉流域。
但是原本的江汉流域的九黎余部,以及东夷部落等与巫族关系密切的部族则进一步遭受了更加残酷的打压。
打着促进民族融合的旗号,颛顼下令礼敬天庭,禁绝巫祝,并在全过范围内全面清理巫族余部。
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群体,这些巫族遗族再也无力与颛顼的暴力统治相抗衡,连遭屠戮之下,为了种族的延续,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舍弃族地,向着更南、更东的方向迁徙。
而人族内部,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内部的阶级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奴仆主与奴仆、奴仆主与平民、官僚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已然逐渐扩大,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另一则,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男子已然成为了社会主体,妇女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低。
甚至于,颛顼还规定,妇女在路上与男子相遇,必须侧身为男子让路,否则便会遭受重罚。
尽管有着诸如此类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颛顼执政期间,总体而言,人类部落依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颛顼二十岁起继承帝位,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
颛顼死后,继承帝位的也不是颛顼的儿子,而是颛顼的一个族子,高辛。
与高阳的情况类似,高也辛并不是个人名,而是地名,就是今天的安徽毫州。
高辛姓公孙,名岌。
身份上而言,高辛是公孙轩辕的曾孙,其父名叫蟜极。而蟜极,则是公孙轩辕的嫡长子玄嚣的儿子。
十五岁起,高辛便辅佐颛顼治理国家,因屡有大功,被颛顼封于高辛。
高辛继族叔颛顼之位为帝,是为帝喾,这一年,高辛三十岁。
帝喾治国,“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篃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司马迁对这位帝喾评价很高,凡是日月能够照耀到的地方,风雨能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服从帝喾领导的。
简直就是,比那传说中的日不落帝国还要厉害三分。
三十岁起继任帝位,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百岁整。
帝喾共有四个妃子,其中,陈锋氏女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放勋。只是,这个放勋的年纪很小,帝喾死时,放勋才十一岁。
娵訾氏女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挚。
四个妃子中,娵訾氏最小,但生的儿子最长。
所以,帝喾死后,其长子挚继位。
而后,挚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帝挚在位九年,于政事方面没什么建树,反倒是每日沉迷于后宫众佳丽之间,欲效仿其先祖公孙轩辕御女三千而白日飞升。
奈何,这帝挚,又没学过御女心经这种顶级阴阳采补之法,房事过度,唯一的结果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而另一厢,帝挚的异母弟弟唐侯,则勤政爱民、厉兵秣马,北斩楔输,西灭九婴,中除封豨,南屠巴蛇,又杀凿齿,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声威日盛。
慑于唐侯放勋的赫赫淫威,各方诸侯纷纷归附。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唐侯放勋的耿耿中心,四方诸侯信使往来,频繁通信,反复商议的都是一个话题,那就是干掉帝挚,把唐侯方勋推上帝位。
如此大的动静,即便是一头睡着了的猪,也会知晓,更何况,帝挚怎么也比猪聪明三分。
听闻手下来报,四方诸侯要造自己的反,拿自己的脑袋向唐侯表忠心,刚刚吃了二斤淫羊藿,雄风大振之下,正在一个妃子身上纵横驰骋的帝挚,顷刻之间一泻千里,抽搐了半晌,便再也坚挺不起来了。
在那妃子幽怨的眼神中,帝挚恋恋不舍、心有余悸地草草收兵,披衣而起,匆匆忙来到书房,与几个心腹死党商议对策。
帝挚的三个心腹名叫豨兜、孔壬、鲧,这三人本是有着一部分九黎血统之人,九黎部落素来与有熊部落不睦,因而,这三个九黎遗族,在这有熊部落过得也颇不如意。
由于九黎余部在中原遭受有熊部落的排挤、杀戮,后大部分都已相继南迁进入蛮荒之地,为了保存最后的一丝苗裔,这部分九黎族人遂改称苗族。
豨兜、孔壬、鲧三人,也因此被称为三苗。加之,这三人均是身高力大,面貌凶恶之人,尽管平素没什么劣迹,依旧被人冠以“三凶”之名。
这三人之所以能够混得高位,是因为三人身高力大,着实是个打架斗殴的好手,用来做保镖当肉盾却是再好不过了。
加之,这三人头脑简单,没什么复杂的心思,颇有领导指哪儿,咱就打哪儿的意味,因而很是获得了帝挚的赏识。
这三位当保镖肉盾自是一流,但谈起军国大事,可就有点麻爪了。
帝挚和这“三凶”开会商量了两天两夜,也拿出个什么章程来。最后还是帝挚自己觉得,要是自己主动让位,或许还有一条活路,可要是等那四方诸侯打到京城,那自己的小命估计就要交待了。
于是,一咬牙、一狠心,帝挚决定将帝位禅让给那个便宜弟弟唐侯放勋。
那厢,唐侯方勋连故作矜持地推迟一下都没有,便言道我知道我自己是天命所归,因此便将这统治人族的重担截过来了,兄长你放心,我一定把人族治理好,争取带领广大人族同胞,早日迈入奴仆社会,实现洪荒人族的河蟹发展,云云。
于是,原本的唐侯放勋,便正式接过了其异母兄长的帝位,而后,又把其兄长帝挚,封为了唐侯。
这一年,唐侯放勋二十岁。
唐侯放勋,生于唐地伊祁,随其母姓,姓伊祁,名放勋,谥号尧,史称唐尧。
《史记》记载,唐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饶是唐尧如此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但是,所谓,“日中则昃,月圆则亏”,又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历经公孙轩辕、颛顼、帝喾三代两百五十七年的统治,人族已然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鼎盛阶段,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发明创造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发展速度。
然则,到了帝挚执政时期,九年的时间里,人族共主,也就是这个所谓的帝王,对于整个人族部落的掌控力度已然极速减弱。
这种衰弱,不单单表现在,四方诸侯联合,就能够推翻帝挚的统治方面,更加严峻的是,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修养生息,东夷魁隗部落联盟已然顺利完成了对所有东夷部落的大融合,其中还包括东迁的那一部分炎帝部落。
渐渐恢复元气,几番厉兵秣马之下,俨然已经有了与中原地区分庭抗礼的实力,虽然目前尚未有造反的行迹,可也俨然一头觉醒了的雄狮,随时都有逐鹿中原的可能。
有了这么一个足以与有熊部落分庭抗礼的强势部落崛起,其它的各路诸侯,也难免心中存了一些别样的心思。
更兼有不少新近修炼功成的妖怪,由于出生太晚,没有统属,分属野路子散修,因而也不知道什么道德礼仪,但只凭着妖怪的本能,肆虐一方。
一时之间,洪荒大地,竟成了个暗流汹涌,四方动荡之势。
自从封得唐侯之时,直至继位为帝以后,尽管唐尧磨刀霍霍,征伐四方,并屡屡见功,以雷霆之势将大部分叛乱骚乱尽数扫平,可乱相已生,却不是三五场战争就可以轻易将之彻底平复的。
此外,更有海河流域洪水频发,常常会波及帝都。
原来,这海河流域的两大水系,桑干河水系和滹沱河水系,尽皆上宽下窄、水流湍急,并且河水中携有大量泥沙。这两大水系流入平原地区后,河水减速,泥沙淤积,堵塞河床,极易成灾,水患严重之时。
所谓,破屋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海河流域本就不太平,不知怎地,最近更有一股异常的力量在这几条大河里暗中捣乱,阴差阳错之下,渐渐地,竟酿成了一场绵延十数年的滔天大祸。
“通天教主曾言,皇者,君也,以白身而为人王。此何也?惟德尔。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曰皇。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仓颉五世语态铿锵、掷地有声地喝道,“这些,公孙族长都做到了么?”
仓颉的声音,有若黄钟大吕一般,在公孙轩辕心间猛地响起,仿佛要将人心底所有的私心妄念,尽数净化掉一般。
“这些,我都做到了么?”被这叱喝声所慑,公孙轩辕也不由得扪心自问道。
“以白身而为人王!”
“若是自己失去了这个有熊族长之位,成为一介白身,手下也没有那许多精兵强将以暴力威慑,又有几个部落,会心甘情愿地尊自己为人族共主呢?想来或许有,但总归不会很多吧!否则的话,就不会时隔这么多年,仍有许多部落不停地造反了!”
“道德元泊有似皇天!”
“以那个所谓的天道认可的功德而论,自己所得到的功德,比起造字的仓颉尚且相差许多,更不用说和人族三皇相比较了,所以么,这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怕也是不达标的。
“不扰匹妇故为皇!”
“自己统治人族,算是不扰匹妇么?且不说挑起有熊与炎帝、有熊与九黎部落的争端,致使生灵涂炭,尸横遍野;也不提一统洪荒之后,为了稳定统治而压制四方,大肆屠戮那些造反派,还把那些俘虏贬为奴仆;单单是自己为了修炼玉女心经,而强征佳丽三千这一条,就算不上是不扰匹妇了吧?”
心中衡量了半晌,公孙轩辕发现,按照那个截教圣人所说的‘皇’的标准,自己还真就不够格!而且是很彻底的,没有一条够资格!
枉自己以为,一统洪荒,并将人族治理得欣欣向荣,便已经可以功比三皇了呢!惭愧啊!
虽然素来自比三皇,可公孙轩辕还没有狂妄到可以质疑圣人之言的地步。更何况,人家通天教主所说的话确实有理,关于皇的这个定义,确实是上古三皇做到了,而自己却没有做到的。所以么,这皇者位阶,没有咱的份,却也是理所应当的!
被仓颉五世这么一番拷问,转瞬之间便想明白了这其间的差别,再加上本就非是什么心胸狭隘之辈,公孙轩辕立即恢复警醒,拱手对着这位曾经的仓颉部族长、有熊部史官仓颉五世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道,“公孙轩辕受教了!”
旋即口风一转,很是虚心地求教道,“但不知,那截教圣人所言,何者为帝?”
“帝者,君也,立于巾泽之上,王天下之号也。帝者,掌万民之生计,立百世之伟业。帝王一怒,浮尸百万,血流千里。是故,为帝者,当善谛。当咨诹善道、查纳雅言,不动无名之怒,不行无道之事;当勤政爱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公孙族长以为然否?”
“公孙轩辕惭愧!”以为那为通天教主是在指责自己杀人太多,毕竟本就不是穷兵黩武、穷凶极恶之人,公孙轩辕闻言,也不仅脸现愧疚之色。
“好了,你既知通天圣人之意,如今也有悔过向善之意,也算不枉上清圣人对你一番教导。不过,如今你既已成就仙体,却不宜再掌管人间之事。因为,天庭的天条有明确的规定,仙人不得随意插手凡间事务,所以,公孙族长还是随我上天庭去吧!”
“呃……”闻言公孙轩辕神情一滞。
原以为,成就了仙体,就可以长生不老,永掌人族大权呢?没想到,竟然莫名其妙地多了个所谓的天条,还说什么仙人不可以插手凡人之事。
以前,也没听便宜老师广成子说过啊!
尽管心中纳罕,可公孙轩辕也知道,这所谓的天条,怕是不好轻违的。
因为,眼前就有那许多活生生的例子。
历这数十年,公孙轩辕也大抵知道,当初人教、阐教、西方教这三教弟子,来自己有熊部落,所图为何了。
惟功德尔!
可如今,再看看那三教弟子的下场。
那些死的伤的就暂且不说了,幸存下来的那几个,不但一个铜板的功德没捞到,自己的那个便宜老师广成子还被雷给劈成焦炭了。保守估计,就算死不了,可也多半不大好受!弄不好,那是极有可能被劈成个老年痴呆什么的!
由此可见,那位截教圣人之言,确不是可以轻易违背的。
此番这仓颉,虽然是打着天条的名义行事,可据公孙轩辕估计,多半也是得了那截教圣人的授意的吧?不然的话,这个仓颉,怎么以上来,就先提什么通天圣人之言呢?
打定主意夹起尾巴做仙人,公孙轩辕倒也没有反抗,但只草草安排了一下人族事务,便跟着那仓颉跑去了天庭当公务员了。
公孙轩辕,十五岁接任有熊族长,至后来一统人族,在位共百年。
虽然其间多有龌龊,可总体而言,依旧不失为千古明君,至少,对于以有熊部落为首的中原地区的百姓而言,确是如此。
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
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
可见,公孙轩辕在整个人族部落的影响,还是相当的深远地。
在公孙轩辕功德圆满,飞升之后,继任人族帝位的并不是公孙轩辕的儿子。
这倒不是说公孙轩辕没有儿子,娶了数千个妃子,每日辛苦耕耘之下,虽然不是每块田地都有收成,可公孙轩辕的 儿子也不算太少,共有二十五个,其中获得了姓氏的,共有十四个。
而公孙轩辕的正妻嫘祖,共为公孙轩辕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玄嚣,号青阳;次子名叫昌意。
昌意娶的是蜀山氏女子昌仆为妻,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高阳。
公孙轩辕在位百年,等到公孙轩辕位列仙班之时,公孙轩辕的两个嫡子玄嚣和昌意都已经垂垂老矣,虽然还没死,可也都是一只脚迈进棺材了。
于是,帝位的继承人,便是从公孙轩辕的孙子辈中挑选,最终,昌意的儿子高阳,获得了公孙轩辕的认可。
实际上,高阳的名字,并不叫高阳。
高阳,本姓姬,生于若水,十岁时便开始辅佐公孙轩辕打理政务,因处理政务有功,而被封在了高阳。
二十岁时,高阳被选为公孙轩辕的继任人,正式称帝,是为颛顼。
颛顼为帝,勤勉有加,执政期间,以有熊部落为主体的人族部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人口迅速恢复增长,经济总量节节高升,地盘也有原本的河洛流域迅速向外扩张,延伸至江汉流域。
但是原本的江汉流域的九黎余部,以及东夷部落等与巫族关系密切的部族则进一步遭受了更加残酷的打压。
打着促进民族融合的旗号,颛顼下令礼敬天庭,禁绝巫祝,并在全过范围内全面清理巫族余部。
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群体,这些巫族遗族再也无力与颛顼的暴力统治相抗衡,连遭屠戮之下,为了种族的延续,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舍弃族地,向着更南、更东的方向迁徙。
而人族内部,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内部的阶级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奴仆主与奴仆、奴仆主与平民、官僚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已然逐渐扩大,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另一则,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男子已然成为了社会主体,妇女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低。
甚至于,颛顼还规定,妇女在路上与男子相遇,必须侧身为男子让路,否则便会遭受重罚。
尽管有着诸如此类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颛顼执政期间,总体而言,人类部落依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颛顼二十岁起继承帝位,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
颛顼死后,继承帝位的也不是颛顼的儿子,而是颛顼的一个族子,高辛。
与高阳的情况类似,高也辛并不是个人名,而是地名,就是今天的安徽毫州。
高辛姓公孙,名岌。
身份上而言,高辛是公孙轩辕的曾孙,其父名叫蟜极。而蟜极,则是公孙轩辕的嫡长子玄嚣的儿子。
十五岁起,高辛便辅佐颛顼治理国家,因屡有大功,被颛顼封于高辛。
高辛继族叔颛顼之位为帝,是为帝喾,这一年,高辛三十岁。
帝喾治国,“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篃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司马迁对这位帝喾评价很高,凡是日月能够照耀到的地方,风雨能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服从帝喾领导的。
简直就是,比那传说中的日不落帝国还要厉害三分。
三十岁起继任帝位,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百岁整。
帝喾共有四个妃子,其中,陈锋氏女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放勋。只是,这个放勋的年纪很小,帝喾死时,放勋才十一岁。
娵訾氏女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挚。
四个妃子中,娵訾氏最小,但生的儿子最长。
所以,帝喾死后,其长子挚继位。
而后,挚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帝挚在位九年,于政事方面没什么建树,反倒是每日沉迷于后宫众佳丽之间,欲效仿其先祖公孙轩辕御女三千而白日飞升。
奈何,这帝挚,又没学过御女心经这种顶级阴阳采补之法,房事过度,唯一的结果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而另一厢,帝挚的异母弟弟唐侯,则勤政爱民、厉兵秣马,北斩楔输,西灭九婴,中除封豨,南屠巴蛇,又杀凿齿,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声威日盛。
慑于唐侯放勋的赫赫淫威,各方诸侯纷纷归附。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唐侯放勋的耿耿中心,四方诸侯信使往来,频繁通信,反复商议的都是一个话题,那就是干掉帝挚,把唐侯方勋推上帝位。
如此大的动静,即便是一头睡着了的猪,也会知晓,更何况,帝挚怎么也比猪聪明三分。
听闻手下来报,四方诸侯要造自己的反,拿自己的脑袋向唐侯表忠心,刚刚吃了二斤淫羊藿,雄风大振之下,正在一个妃子身上纵横驰骋的帝挚,顷刻之间一泻千里,抽搐了半晌,便再也坚挺不起来了。
在那妃子幽怨的眼神中,帝挚恋恋不舍、心有余悸地草草收兵,披衣而起,匆匆忙来到书房,与几个心腹死党商议对策。
帝挚的三个心腹名叫豨兜、孔壬、鲧,这三人本是有着一部分九黎血统之人,九黎部落素来与有熊部落不睦,因而,这三个九黎遗族,在这有熊部落过得也颇不如意。
由于九黎余部在中原遭受有熊部落的排挤、杀戮,后大部分都已相继南迁进入蛮荒之地,为了保存最后的一丝苗裔,这部分九黎族人遂改称苗族。
豨兜、孔壬、鲧三人,也因此被称为三苗。加之,这三人均是身高力大,面貌凶恶之人,尽管平素没什么劣迹,依旧被人冠以“三凶”之名。
这三人之所以能够混得高位,是因为三人身高力大,着实是个打架斗殴的好手,用来做保镖当肉盾却是再好不过了。
加之,这三人头脑简单,没什么复杂的心思,颇有领导指哪儿,咱就打哪儿的意味,因而很是获得了帝挚的赏识。
这三位当保镖肉盾自是一流,但谈起军国大事,可就有点麻爪了。
帝挚和这“三凶”开会商量了两天两夜,也拿出个什么章程来。最后还是帝挚自己觉得,要是自己主动让位,或许还有一条活路,可要是等那四方诸侯打到京城,那自己的小命估计就要交待了。
于是,一咬牙、一狠心,帝挚决定将帝位禅让给那个便宜弟弟唐侯放勋。
那厢,唐侯方勋连故作矜持地推迟一下都没有,便言道我知道我自己是天命所归,因此便将这统治人族的重担截过来了,兄长你放心,我一定把人族治理好,争取带领广大人族同胞,早日迈入奴仆社会,实现洪荒人族的河蟹发展,云云。
于是,原本的唐侯放勋,便正式接过了其异母兄长的帝位,而后,又把其兄长帝挚,封为了唐侯。
这一年,唐侯放勋二十岁。
唐侯放勋,生于唐地伊祁,随其母姓,姓伊祁,名放勋,谥号尧,史称唐尧。
《史记》记载,唐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饶是唐尧如此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但是,所谓,“日中则昃,月圆则亏”,又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历经公孙轩辕、颛顼、帝喾三代两百五十七年的统治,人族已然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鼎盛阶段,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发明创造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发展速度。
然则,到了帝挚执政时期,九年的时间里,人族共主,也就是这个所谓的帝王,对于整个人族部落的掌控力度已然极速减弱。
这种衰弱,不单单表现在,四方诸侯联合,就能够推翻帝挚的统治方面,更加严峻的是,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修养生息,东夷魁隗部落联盟已然顺利完成了对所有东夷部落的大融合,其中还包括东迁的那一部分炎帝部落。
渐渐恢复元气,几番厉兵秣马之下,俨然已经有了与中原地区分庭抗礼的实力,虽然目前尚未有造反的行迹,可也俨然一头觉醒了的雄狮,随时都有逐鹿中原的可能。
有了这么一个足以与有熊部落分庭抗礼的强势部落崛起,其它的各路诸侯,也难免心中存了一些别样的心思。
更兼有不少新近修炼功成的妖怪,由于出生太晚,没有统属,分属野路子散修,因而也不知道什么道德礼仪,但只凭着妖怪的本能,肆虐一方。
一时之间,洪荒大地,竟成了个暗流汹涌,四方动荡之势。
自从封得唐侯之时,直至继位为帝以后,尽管唐尧磨刀霍霍,征伐四方,并屡屡见功,以雷霆之势将大部分叛乱骚乱尽数扫平,可乱相已生,却不是三五场战争就可以轻易将之彻底平复的。
此外,更有海河流域洪水频发,常常会波及帝都。
原来,这海河流域的两大水系,桑干河水系和滹沱河水系,尽皆上宽下窄、水流湍急,并且河水中携有大量泥沙。这两大水系流入平原地区后,河水减速,泥沙淤积,堵塞河床,极易成灾,水患严重之时。
所谓,破屋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海河流域本就不太平,不知怎地,最近更有一股异常的力量在这几条大河里暗中捣乱,阴差阳错之下,渐渐地,竟酿成了一场绵延十数年的滔天大祸。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