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1 第081章 识破
- 82 第082章 休妻
- 83 第083章 僵持
- 84 第084章 亲家
- 85 第085章 开杀
- 86 第086章 醒悟
- 87 第087章 以暴
- 88 第088章 归去
- 89 第089章 其心
- 90 第090章 青灯
- 91 第091章 征兆
- 92 第092章 引祸
- 93 第093章 相撞
- 94 第094章 非你
- 95 第095章 意
- 96 第096章 出气
- 97 第097章 归家
- 98 第098章 挑拨
- 99 第099章 怪味
- 100 第100章 惦念
- 101 第101章 内情
- 102 第102章 跟踪
- 103 第103章 何人
- 104 第104章 宴请
- 105 第105章 疑人
- 106 第106章 惊马
- 107 第107章 山贼
- 108 第108章 救兵
- 109 第109章 再遇
- 110 第110章 脱险
- 111 第111章 态度
- 112 第112章 确认
- 113 第113章 吃酒
- 114 第114章 病重
- 115 第115章 撞破
- 116 第116章 挑拨
- 117 第117章 暗夜
- 118 第118章 后手
- 119 第119章 安排
- 120 第120章 布置
- 121 第121 来意
- 122 第122章 婢子
- 123 第123章 执拗
- 124 第124章 烫伤
- 125 第125章 旧事
- 126 第126章 偷人
- 127 第127章 大喜
- 128 第128章 先发
- 129 第129章 挚友
- 130 第130章 心病
- 131 第131章 提亲
- 132 第132章 十五
- 133 第133章 回绝
- 134 第134章 事宜
- 135 第135章 往事
- 136 第136章 死水
- 137 第137章 茶水
- 138 第138章 逝世
- 139 第139章 跟随
- 140 第140章 归来
- 141 第141章 亲征
- 142 第142章 灭门
- 143 第143章 双生
- 144 第144章 兄弟
- 145 第145章 安神
- 146 第146章 惊蛇
- 147 第147章 反省
- 148 第148章 试探
- 149 第149章 劫狱
- 150 第150章 功过
- 151 第151章
- 152 第152章 意
- 153 第153章 变化
- 154 第154 朝堂
- 155 第155章 熏兰
- 156 第156章 云珠
- 157 第157章 救人
- 158 第158章 脱险
- 159 第159章 大火
- 160 第160章 提醒
- 161 第161章 提亲
- 162 第162章 待客
- 163 第163章 用心
- 164 164 考虑
- 165 第165章 上门
- 166 第166章 商榷
- 167 第167章 示好
- 168 第168章 相邀
- 169 第169章 偶遇
- 170 第170章 相诱
- 171 第171章 无措
- 172 第172章 面孔
- 173 第173章 渣男
- 174 第174章 闹事
- 175 第175章 如愿
- 176 176
- 177 第177章 来意
- 178 第178章 陆婷
- 179 第179章 意外
- 180 第180章 人心
- 181 第181章 后果
- 182 第182章 陆川
- 183 第183章 各家
- 184 184
- 185 第185章 寒心
- 186 第186章 阴差
- 187 第187章 阳错
- 188 第188章 分家
- 189 第189章 反击
- 190 第190章 巧遇
- 191 第191章 惊雷
- 192 192
- 193 第193章 交火
- 194 第194章 局
- 195 第195章 取舍
- 196 第196章 庇护
- 197 第197章 及笄
- 198 第198章 烧烤
- 199 第199章 小名
- 200 第200章 想法
- 201 第201章 歹意
- 202 第202章 转机
- 203 第203章 未婚妻
- 204 第204章 云泥
- 205 第205章 如此
- 206 第206章 上门
- 207 第207章 提醒
- 208 第208章 道别
- 209 第209章 口舌
- 210 第210章 状元
- 211 第211章 喜欢
- 212 第212章 出走
- 213 第213章 鹦鹉
- 214 第214章 找事
- 215 第215章 香囊
- 216 第216章 知情
- 217 217
- 218 第218章 追问
- 219 第219章 主意
- 220 第220章 归来
- 221 第221章 待嫁
- 222 第222章 出阁
- 223 第223章 洞房
- 224 第224章 回门
- 225 第225章 信任
- 226 第226章 配人
- 227 第227章 企
- 228 第228章 形势
- 229 第229章 起名
- 230 第230章 忽略
- 231 第231章 外甥
- 232 第232章 阿宝
- 233 第233章 洗三
- 234 第234章 撵人
- 235 第235节 转变
- 236 第236章 半途
- 237 第237章 怀疑
- 238 第238章 相眠
- 239 第239章 前事
- 240 第240章 侄女
- 241 第241章 送走
- 242 第242章 前兆
- 243 d第243章 将夜
- 244 第244章 结局
- 245 关于后来
- 24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91章 征兆
第091章 征兆
程氏看着对面马车上几个小子目光直勾勾地往外扫,一时哭笑不得。
她故意板起脸来训云墨奇偷溜出去乱吃东西。云墨奇自知有错,他的目光在街上与母亲之间流连片刻最终蔫蔫地垂下脑袋认错。
程氏见他态度挺诚恳也点到为止说了他几句,她让车夫把车子靠边停,吩咐身边的大丫鬟去买些小吃食回来。
程氏笑着对曾念兰、曾念薇道:“还别说,这街上还真有些颇具特色的小吃食,味道还挺不错,你们俩尝尝看看喜不喜欢。”
曾念薇闻琴知雅意,笑道:“那劳烦舅母了。早就听说阳城里有好些出了名的小吃事。”
她望向曾念兰:“姐姐,这次我们可有口福了。”
程氏顿时露出适心的笑容。
对面的云墨奇一听脑袋倏地抬了起来,他张手撩起车帘往外一蹦追上程氏身边的大丫鬟。
“等等我,我知道哪里有好吃的,我带你去。”
他大声地补充道:“没有我,你不懂在哪里的!”
这小吃货!
众人闻言皆笑。
阳城民风淳朴,也开放不少。平日里各家的公子小姐们得了闲常常会出来走走逛逛,云墨奇自小在阳城长大,对阳城熟得很。
丫鬟见自家小少爷跟着跑了过来,她下意识地望向身后的程氏。程氏瞪了云墨奇一眼,不过却没有阻止他。
云墨奇回头冲探出头来观望的云墨之与曾博远挤眉弄眼,然后得意洋洋地指挥着丫鬟买这买那。
程氏虽然嘴上埋怨云墨奇顽劣,可眼底的宠溺却怎么也掩不住。她挑了些云墨奇小时候的趣事说与姐妹俩听,目光半刻不离不远处在各个小摊之间窜着的云墨奇。
程氏很疼爱孩子。
曾念薇微笑地听着程氏说话,她的视线落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带着分好奇地望着这与京城截然不同的人文风貌,却如出一辙地繁荣。
她的目光落在好几拨拖家带口、神色疲惫的行人上。
“这些人是从外地搬来的吧?”她开口问道。
他们的服侍与常人稍有不同,多是行囊在侧,又捎家带口。
程氏顺着她的视线看了过去。果然看到有好几拨异乡人陆续而过。程氏一瞧便有了数。
“梅姑真是个心思玲珑的!”她笑着赞道。
“瞧他们走的方向,应该是从西城门那边来。他们一路往东,想必是要到东城那边落脚。东城那边啊,住的多是些做小生意的,又或是外乡来寻活儿的。那边房赁租金低,便宜。”程氏解释道。
曾念薇颔首。
“阳城里经常会有人迁徙过来?”她想了想又问道。
程氏闻言掩嘴一笑。
“你啊,可不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且不说一般人多少有祖产要守着不愿离乡,并且搬家哪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若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愿意背井离乡?这到了外乡啊,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头来过,这其中的艰辛不足以外人道。阳城是繁荣。虽然也会有人想迁徙过来。可却不多。”
是啊。不多。
一个月能迁来十几户就算是多的了。
可眼前陆陆续续地从她们眼前走过的就有五六拨人家! 这些人拖家带口,不惜背井离乡。
再仔细一想。
这些人,都是从西而来!
程氏心里一跳,她的目光倏然落在曾念薇身上。
曾念薇与曾念兰无异。视线落在那些走过的外乡人身上,目露同情。
没有任何异样,她刚刚的问话仿佛真的是随意问起。
程氏心里忍不住笑自己,自己这个外甥女虽然聪慧,可到底是个九岁的小姑娘罢了,如何能懂这些战事局势纷争?
不过下一瞬她的面色便沉重了下来。
瞧这些人的服侍,应该是齐州的人。这些人从齐州来,走过了秦州、柳州和宁州,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到阳城定居。
而且人数还不少。
齐州是他们燕国与出国的边境。
莫不是齐州那边,又要乱了?
程氏这些日子一直跟着云武留在京城,一时之间倒是没有留意到这些事情。被曾念薇这么一提,她心驰转念间便出了一身汗。
她的心砰砰地跳。
直到云墨奇兴高采烈而归,程氏才回过神来。她吩咐丫鬟们留下了两个包裹。将其余的东西都分到了几个少爷姑娘手上。
云墨奇一手抓着糖葫芦一手抓着雪梨糖酥饼,他把东西往曾博远跟前一推:“快尝尝,好吃吧?我没有骗你吧?”
他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说完嗷呜一声啃掉了半块雪梨糖酥饼。
曾念薇轻咬了一块雪梨糖酥饼细细地咀嚼,脑海里也在思量着齐州的事。
她记得很清楚,当年楚国入侵齐州大乱是天成二十四年的事。而当初云老太爷早已逝世。朝堂上大皇子与五皇子两派争吵了半个月最终由大皇子一派胜出,定了余家明为征西大将军前往齐州平复战乱。大军势如破竹,连连碾压楚军,重创楚国,两月便结束了战事。这场战事在当时是人人称赞,大皇子因此赢得百姓的爱戴,更是因此得了圣心,后来更是乘风而上,一举夺得了大位。
这是一场完胜的战事。
当年余家更是因为此战而得了圣眷,炙手可热。
如今这场战事却足足提前了十三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变数。
可无论如何,这都是云家真正起复的一个最好的时机。
程氏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这一路上她都有些心不在焉。
到了刘家的时候,程氏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涌动压了下去,她带着曾念兰、曾念薇姐妹下了马车,而几个哥儿那边也不用扶,掀了帘子往下跳一个是一个。
云娇知道他们要来,早就派了婆子侯在了大门前,几人一下车就直接被领了进来。
云娇则是带着一双子女侯在了垂花门前。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程氏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一票儿哥儿姐儿们。
“嫂嫂可算是到了!这再不到啊,我们娘儿几个可都要望穿秋水了。成了石头了!” 云娇打趣道。
程氏听了这话远远地就笑了起来。
“这都是当娘的人了,小姑子还是这么爱说笑。”她道。
云娇也笑。
她低头对一双儿女道:“还不叫人?方才可一直嚷嚷着说几个表哥怎么还没到,现在见到人了怎么又不出声?”
云娇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刘帆如今七岁,小女儿刘珊六岁,此时两人睁着乌溜溜的眼眸盯着呼啦啦的一帮表哥表姐。
两个小家伙有些日子不见云家两个表哥了,显得有些生分。而对于曾念薇姐弟三,他们只见过一两次,更加没有印象。
刘帆刘珊在云娇的督促下给众人行了礼,而后又缩回云娇身后了。
云娇带着程氏一行人去了正院的花厅里说话。
她拉着曾念兰、曾念薇的手说了许久的话,又赏了姐妹俩一大堆布料首饰之类之类的东西。
之后云娇便让人带了曾念兰、曾念薇去游园子。她则留在花厅里程氏说话。
云墨奇几个哥儿们完全没了影儿。早就跟着很快熟悉起来的刘帆不知道跑哪去了。而刘珊黏哥哥。也跟着跑掉了。
天色将昏的时候,程氏一行人从刘家出来回了云家。
回来的路上程氏特意观察了路上的行人,果然,街上来来往往的外乡人的确是多了起来。
曾念薇留意到。这些日子,往云家递过帖子到访的人家明显地就多了起来。
云老太爷甚是从容,无论来人说什么他的哈哈带过了。
这些日子曾念薇往外跑的次数不少。
分到她名下的嫁妆铺子其中有好几个是在阳城。就近处事,曾念薇央得了云老太太同意,开始试水管理这些铺子。
虽然前一世她也打理过不少的铺子,不乏这一方面的经验。可如今不同,她初接手,这些地方都尚未有她自己的人脉。 尤其是铺子的掌柜们看她年龄小,又是个姑娘家。明里暗里都有些抵触。
二月初的时候,泉子便托了传了曾家那边的消息过来。
曾家里还是那些事。
曾博宇如今由曾启贤亲自抚养,曾念芳则养在了曾老太太跟前。王雪娥一直呆在荣青堂里不见什么动静。
最值得欢喜的一件事莫过于二老爷曾启言的晋升。曾启言在林城通判的位置将近七年都没有动了,曾家上下为此投下钱财无数也没能使得他往上挪挪。这次没有征兆地就晋升了,曾家人上下可谓是一片欢欣。
没有征兆?
曾念薇心里冷笑了一声。
怎么会没有征兆。
这世间。任何事都有迹可循。
曾家不管不顾地将王雪娥留了下来,相对的,王家也总得付出点什么。
曾启贤付出了莫大的代价,换来的却是曾启言的平步青云。这个消息不知道她的父亲曾启贤听到时是何感受。
经过了这一次,父亲也该彻底地清醒了。他也应该知道,他不惜让儿女受苦一心要护全的曾家到底是如何对待他的。
二月初五的时候,曾念薇提议让曾博远提前上路赴岭南。
岭南书院三月初迎新生,可从阳城到岭南要将近半个月的路程。曾博远向来生活在北方,这一次远赴岭南不知道对那里的适应怎么样,会不会水土不服。所以提前去,先行适应,最好不过。
众人皆同意。
云老太太笑得欣慰。
“梅姑心细,又懂得体贴弟弟,真真是个好孩子。”云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
“该赏!”一旁面容肃穆的云老太爷突然来了一句。
云老太太笑,让人赏了曾念薇一双翡翠玉镯。
曾念薇收礼谢过。
二月中旬的时候,云家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杜氏带着两个儿子,以及三房的曾博然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云家。
她故意板起脸来训云墨奇偷溜出去乱吃东西。云墨奇自知有错,他的目光在街上与母亲之间流连片刻最终蔫蔫地垂下脑袋认错。
程氏见他态度挺诚恳也点到为止说了他几句,她让车夫把车子靠边停,吩咐身边的大丫鬟去买些小吃食回来。
程氏笑着对曾念兰、曾念薇道:“还别说,这街上还真有些颇具特色的小吃食,味道还挺不错,你们俩尝尝看看喜不喜欢。”
曾念薇闻琴知雅意,笑道:“那劳烦舅母了。早就听说阳城里有好些出了名的小吃事。”
她望向曾念兰:“姐姐,这次我们可有口福了。”
程氏顿时露出适心的笑容。
对面的云墨奇一听脑袋倏地抬了起来,他张手撩起车帘往外一蹦追上程氏身边的大丫鬟。
“等等我,我知道哪里有好吃的,我带你去。”
他大声地补充道:“没有我,你不懂在哪里的!”
这小吃货!
众人闻言皆笑。
阳城民风淳朴,也开放不少。平日里各家的公子小姐们得了闲常常会出来走走逛逛,云墨奇自小在阳城长大,对阳城熟得很。
丫鬟见自家小少爷跟着跑了过来,她下意识地望向身后的程氏。程氏瞪了云墨奇一眼,不过却没有阻止他。
云墨奇回头冲探出头来观望的云墨之与曾博远挤眉弄眼,然后得意洋洋地指挥着丫鬟买这买那。
程氏虽然嘴上埋怨云墨奇顽劣,可眼底的宠溺却怎么也掩不住。她挑了些云墨奇小时候的趣事说与姐妹俩听,目光半刻不离不远处在各个小摊之间窜着的云墨奇。
程氏很疼爱孩子。
曾念薇微笑地听着程氏说话,她的视线落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带着分好奇地望着这与京城截然不同的人文风貌,却如出一辙地繁荣。
她的目光落在好几拨拖家带口、神色疲惫的行人上。
“这些人是从外地搬来的吧?”她开口问道。
他们的服侍与常人稍有不同,多是行囊在侧,又捎家带口。
程氏顺着她的视线看了过去。果然看到有好几拨异乡人陆续而过。程氏一瞧便有了数。
“梅姑真是个心思玲珑的!”她笑着赞道。
“瞧他们走的方向,应该是从西城门那边来。他们一路往东,想必是要到东城那边落脚。东城那边啊,住的多是些做小生意的,又或是外乡来寻活儿的。那边房赁租金低,便宜。”程氏解释道。
曾念薇颔首。
“阳城里经常会有人迁徙过来?”她想了想又问道。
程氏闻言掩嘴一笑。
“你啊,可不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且不说一般人多少有祖产要守着不愿离乡,并且搬家哪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若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愿意背井离乡?这到了外乡啊,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头来过,这其中的艰辛不足以外人道。阳城是繁荣。虽然也会有人想迁徙过来。可却不多。”
是啊。不多。
一个月能迁来十几户就算是多的了。
可眼前陆陆续续地从她们眼前走过的就有五六拨人家! 这些人拖家带口,不惜背井离乡。
再仔细一想。
这些人,都是从西而来!
程氏心里一跳,她的目光倏然落在曾念薇身上。
曾念薇与曾念兰无异。视线落在那些走过的外乡人身上,目露同情。
没有任何异样,她刚刚的问话仿佛真的是随意问起。
程氏心里忍不住笑自己,自己这个外甥女虽然聪慧,可到底是个九岁的小姑娘罢了,如何能懂这些战事局势纷争?
不过下一瞬她的面色便沉重了下来。
瞧这些人的服侍,应该是齐州的人。这些人从齐州来,走过了秦州、柳州和宁州,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到阳城定居。
而且人数还不少。
齐州是他们燕国与出国的边境。
莫不是齐州那边,又要乱了?
程氏这些日子一直跟着云武留在京城,一时之间倒是没有留意到这些事情。被曾念薇这么一提,她心驰转念间便出了一身汗。
她的心砰砰地跳。
直到云墨奇兴高采烈而归,程氏才回过神来。她吩咐丫鬟们留下了两个包裹。将其余的东西都分到了几个少爷姑娘手上。
云墨奇一手抓着糖葫芦一手抓着雪梨糖酥饼,他把东西往曾博远跟前一推:“快尝尝,好吃吧?我没有骗你吧?”
他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说完嗷呜一声啃掉了半块雪梨糖酥饼。
曾念薇轻咬了一块雪梨糖酥饼细细地咀嚼,脑海里也在思量着齐州的事。
她记得很清楚,当年楚国入侵齐州大乱是天成二十四年的事。而当初云老太爷早已逝世。朝堂上大皇子与五皇子两派争吵了半个月最终由大皇子一派胜出,定了余家明为征西大将军前往齐州平复战乱。大军势如破竹,连连碾压楚军,重创楚国,两月便结束了战事。这场战事在当时是人人称赞,大皇子因此赢得百姓的爱戴,更是因此得了圣心,后来更是乘风而上,一举夺得了大位。
这是一场完胜的战事。
当年余家更是因为此战而得了圣眷,炙手可热。
如今这场战事却足足提前了十三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变数。
可无论如何,这都是云家真正起复的一个最好的时机。
程氏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这一路上她都有些心不在焉。
到了刘家的时候,程氏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涌动压了下去,她带着曾念兰、曾念薇姐妹下了马车,而几个哥儿那边也不用扶,掀了帘子往下跳一个是一个。
云娇知道他们要来,早就派了婆子侯在了大门前,几人一下车就直接被领了进来。
云娇则是带着一双子女侯在了垂花门前。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程氏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一票儿哥儿姐儿们。
“嫂嫂可算是到了!这再不到啊,我们娘儿几个可都要望穿秋水了。成了石头了!” 云娇打趣道。
程氏听了这话远远地就笑了起来。
“这都是当娘的人了,小姑子还是这么爱说笑。”她道。
云娇也笑。
她低头对一双儿女道:“还不叫人?方才可一直嚷嚷着说几个表哥怎么还没到,现在见到人了怎么又不出声?”
云娇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刘帆如今七岁,小女儿刘珊六岁,此时两人睁着乌溜溜的眼眸盯着呼啦啦的一帮表哥表姐。
两个小家伙有些日子不见云家两个表哥了,显得有些生分。而对于曾念薇姐弟三,他们只见过一两次,更加没有印象。
刘帆刘珊在云娇的督促下给众人行了礼,而后又缩回云娇身后了。
云娇带着程氏一行人去了正院的花厅里说话。
她拉着曾念兰、曾念薇的手说了许久的话,又赏了姐妹俩一大堆布料首饰之类之类的东西。
之后云娇便让人带了曾念兰、曾念薇去游园子。她则留在花厅里程氏说话。
云墨奇几个哥儿们完全没了影儿。早就跟着很快熟悉起来的刘帆不知道跑哪去了。而刘珊黏哥哥。也跟着跑掉了。
天色将昏的时候,程氏一行人从刘家出来回了云家。
回来的路上程氏特意观察了路上的行人,果然,街上来来往往的外乡人的确是多了起来。
曾念薇留意到。这些日子,往云家递过帖子到访的人家明显地就多了起来。
云老太爷甚是从容,无论来人说什么他的哈哈带过了。
这些日子曾念薇往外跑的次数不少。
分到她名下的嫁妆铺子其中有好几个是在阳城。就近处事,曾念薇央得了云老太太同意,开始试水管理这些铺子。
虽然前一世她也打理过不少的铺子,不乏这一方面的经验。可如今不同,她初接手,这些地方都尚未有她自己的人脉。 尤其是铺子的掌柜们看她年龄小,又是个姑娘家。明里暗里都有些抵触。
二月初的时候,泉子便托了传了曾家那边的消息过来。
曾家里还是那些事。
曾博宇如今由曾启贤亲自抚养,曾念芳则养在了曾老太太跟前。王雪娥一直呆在荣青堂里不见什么动静。
最值得欢喜的一件事莫过于二老爷曾启言的晋升。曾启言在林城通判的位置将近七年都没有动了,曾家上下为此投下钱财无数也没能使得他往上挪挪。这次没有征兆地就晋升了,曾家人上下可谓是一片欢欣。
没有征兆?
曾念薇心里冷笑了一声。
怎么会没有征兆。
这世间。任何事都有迹可循。
曾家不管不顾地将王雪娥留了下来,相对的,王家也总得付出点什么。
曾启贤付出了莫大的代价,换来的却是曾启言的平步青云。这个消息不知道她的父亲曾启贤听到时是何感受。
经过了这一次,父亲也该彻底地清醒了。他也应该知道,他不惜让儿女受苦一心要护全的曾家到底是如何对待他的。
二月初五的时候,曾念薇提议让曾博远提前上路赴岭南。
岭南书院三月初迎新生,可从阳城到岭南要将近半个月的路程。曾博远向来生活在北方,这一次远赴岭南不知道对那里的适应怎么样,会不会水土不服。所以提前去,先行适应,最好不过。
众人皆同意。
云老太太笑得欣慰。
“梅姑心细,又懂得体贴弟弟,真真是个好孩子。”云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
“该赏!”一旁面容肃穆的云老太爷突然来了一句。
云老太太笑,让人赏了曾念薇一双翡翠玉镯。
曾念薇收礼谢过。
二月中旬的时候,云家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杜氏带着两个儿子,以及三房的曾博然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云家。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