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往事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十指相缠,并肩白首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豪杰壮志,踏血江山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援军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变局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谣言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末路帝王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离间百姓,以定天下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出好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帝王殇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局势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燕帝慕容丹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落棋子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起风波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逞心机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京乱(一)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京乱(二)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西京乱(三)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殿前交锋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野心(补6月2号)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军旗舞,天下动!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风云再起!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尔虞我诈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倩女多情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征!
- 133 第一百三十三章 自大,偷袭(补6月10号)
- 134 第一百三十四章 巫师
- 135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袭
- 136 第一百三十六章 乱局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引蛇出洞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兵败定边城下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危机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深藏不露
- 142 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山路
- 143 第一百四十三章 阴差阳错
- 144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计
- 145 第一百四十五章 埋伏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杀!杀!杀!
- 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将才
- 148 第一百四十八章 风雨欲来
- 149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南下投诚
- 150 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
- 151 第一百五十一章 血腥往事(一)
- 152 第一百五十二章 血腥往事(二)
- 153 第一百五十三章 暗潮涌动
- 154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下定决心
- 155 第一百五十五章 密谈
- 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军出征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逼宫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苍天不改
- 159 第一百五十九章 孤独
- 160 第一百六十章 铁骨柔情
- 161 第一百六十一章 过人之处
- 162 第一百六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 163 第一百六十三章 君王无情
- 164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局
- 165 第一百六十五章 马革裹尸
- 166 第一百六十六章 杀杀杀杀杀!
- 167 第一百六十七章 势如破竹
- 168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败涂地
- 169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失控谜局
- 170 第一百七十章 战场争锋
- 171 第一百七十一章 傀儡皇帝
- 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 爱江山,更爱美人
- 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运筹帷幄
- 174 第一百七十四章 帷幕将开
- 175 第一百七十五章 帝王兄妹
- 176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最毒人在帝王家
- 177 第一百七十七章 尔虞我诈
-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帝王权术
- 179 第一百七十九章 暗流涌动
- 180 第一百八十章 风云变幻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帝王末路
- 182 第一百八十二章
-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 184 第一百八十四章
- 185 第一百八十五章
- 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 187 第一百八十七章
- 188 第一百八十八章
- 189 第一百八十九章
- 190 第一百九十章
- 191 第一百九十一章
- 192 第一百九十二章
- 193 第一百九十三章
- 194 第一百九十四章
- 195 第一百九十五章
- 196 第一百九十六章
- 197 第一百九十七章
- 198 第一百九十八章
- 199 第一百九十九章
- 200 第二百章
- 201 第二百零一章
- 202 第二百零二章
- 203 第二百零三章
- 204 第二百零四章
- 205 第二百零五章
- 206 第二百零六章
- 207 第二百零七章
- 208 第二百零八章
- 209 第二百零九章
- 210 第二百一十章
- 211 第二百一十一章
- 212 第二百一十三章
- 213 第二百一十四章
- 214 第二百一十五章
- 215 第二百一十六章
- 216 第二百一十七章
- 217 第二百一十八章
- 218 第二百一十九章
- 219 第二百二十章
- 220 第二百二十一章
- 221 第二百二十二章
- 222 第二百二十三章
- 223 第二百二十四章
- 224 第二百二十五章
- 225 第二百二十六章
- 226 第二百二十七章
- 227 第二百二十八章
- 228 第二百二十九章
- 229 第二百三十章
- 230 第二百三十一章
- 231 第二百三十二章
- 232 第二百三十三章
- 233 第二百三十四章
- 234 第二百三十五章
- 235 第二百三十六章
- 236 第二百三十七章
- 237 第二百三十八章
- 238 第二百三十九章
- 239 第二百四十章
- 240 第二百四十一章
- 241 第二百四十二章
- 242 第二百四十三章
- 243 第二百四十四章
- 244 第二百四十五章
- 245 第二百四十六章
- 246 第二百四十七章
- 247 第二百四十八章
- 248 第二百四十九章
- 249 第二百五十章
- 250 第二百五十一章
- 251 第二百五十二章
- 252 第二百五十三章
- 253 第二百五十四章
- 254 第二百五十五章
- 255 第二百五十六章
- 256 第二百五十七章
- 257 第二百五十八章
- 258 第二百五十九章
- 259 第二百六十章
- 260 第二百六十一章
- 261 第二百六十二章
- 262 第二百六十三章
- 263 第二百六十四章
- 264 第二百六十五章
- 265 第二百六十六章
- 266 第二百六十七章
- 267 第二百六十八章
- 268 第二百六十九章
- 269 第二百七十章
- 270 第二百七十一章
- 271 第二百七十二章
- 272 第二百七十三章
- 273 第二百七十四章
- 274 第二百七十五章
- 275 第二百七十六章
- 276 第二百七十七章
- 277 第二百七十八章
- 278 第二百七十九章
- 279 第二百八十章
- 280 第二百八十一章
- 281 第二百八十二章
- 282 第二百八十三章
- 283 第二百八十四章
- 284 第二百八十五章
- 285 第二百八十六章
- 286 第二百八十七章
- 287 第二百八十八章
- 288 第二百八十九章
- 289 第二百九十章
- 290 第二百九十一章
- 291 第二百九十二章
- 292 第二百九十三章
- 293 第二百九十四章
- 294 第二百九十五章
- 295 第二百九十六章
- 296 第二百九十七章
- 297 第二百九十八章
- 298 第二百九十九章
- 299 第三百章
- 300 第三百零一章
- 301 第三百零二章
- 302 第三百零三章
- 303 第三百零四章
- 304 第三百零五章
- 305 第三百零六章
- 306 第三百零七章
- 307 第三百零八章
- 308 第三百零九章
- 309 第三百一十章
- 310 第三百一十一章
- 311 第二百一十二章
- 312 第三百一十三章
- 313 第三百一十四章
- 314 第三百一十五章
- 315 三百一十六章
- 316 第三百一十七章
- 317 第三百一十八章
- 318 第三百一十九章
- 319 第三百二十章
- 320 第三百二十一章
- 321 第三百二十二章
- 322 第三百二十三章
- 323 第三百二十四章
- 324 第三百二十五章
- 325 第三百二十六章
- 326 第三百二十七章
- 327 第三百二十八章
- 328 第三百二十九章
- 329 第三百三十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局势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局势
第一百一十八章局势
大汉帝国,藩属卫国王爷刘弘文因有反心,被帝国三皇子,英王刘秀以雷霆手段处死,并及时收编刘弘文蓄养隐军,动作迅速,未生兵祸,朝局,稳定是以东平城内,在表面看来还是一如平常,似乎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但与此同时,汉卫交接之处,甚至东平城内,各国暗哨各自传递消息,往来不绝,仿佛整个大陆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这座藩属国都看来,所有人都在暗中揣测,甚至有人蠢蠢欲动,妄图在东平未稳之际,在乱世中分一杯羹。
一时间,整个大陆看似平静的局势,此刻私下里,却早已是暗潮云涌。
东平城内,王府议事殿。
刘秀坐在王座旁边帝国皇室专属的位置上,当中王座的位置空着,还没有人坐。
在刘秀对面,是此次前来议政的大臣,只有不到三十人,他们全部身着祭天时候才穿的朝服,庄严素重,这些人都是卫国境内举足轻重的高级官员,此刻全部汇集一堂,向曾经他们心中的敌人,英王刘秀躬身行礼,等着他的命令。
刘秀在这空阔的大厅里面,看着大殿内俯首的群臣,在一瞬间突然觉得浑身血脉都在沸腾,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在黑暗处,他的双手紧握成拳,努力压抑住因激动而颤抖的身子,吸了口气。
只是他没有看见低头行礼的苏泽眼里,一丝不明意味一闪而过。
“各位!”待众臣礼毕,刘秀缓缓开口,朗声道:
“卫王蓄养死士,屠城杀人,征兵夺粮,谋反之心,路人可知!本王忝为帝国三皇子,英王爵位,岂容藩王造反,倾覆江山社稷,祸乱天下百姓!卫邦本为藩属之国,派官用兵皆应帝国调度,但因北有燕蛮虎视眈眈,圣上念卫王一家世代忠心,又忧心百姓,恐燕蛮随时南下,帝国大军援救不急,遂准许卫王差派官员,又准他在危急时刻征调兵马,此诚为隆恩浩荡,百姓之福,但卫王不知感恩,竟起谋逆之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屠城蓄兵,杀人夺粮,坏事做尽,天下痛恨!成万年石笔痛骂之人,遗臭万年。”
说完,眼光一闪,站了起来,迎着群臣目光,继续道:
“如今卫王已经伏法,所幸局势稳定,要想卫国继续太平,百姓安居乐意,就全赖诸位了。”
卫臣听后大喜过望,明白刘秀并无更换臣子之心,当下急忙应声而跪,同声高呼出声:
“此乃臣下分内之事,定当竭心尽力,不负殿下所托!”
说完,俯首在地,不敢抬头。
刘秀一挥手,道:
“诸位请起。”
待众人纷纷起身站定,他才点了点头,仿佛不经意间看了一眼一直在他身后不远处,垂首肃立的瓦儿——刘洪武,眼中有一丝不明意味一闪而过,他眼睛微眯,再回过头来时,正见门口处,张全海对他点了点头
门外,阳光肆无忌惮的涌进大厅,将黑暗驱散,赶到无人关注的角落,赶到了瓦儿躲避的地方。
刘秀眼神一凛,但脸上却依旧保持微笑,道:
“诸位,卫国虽是藩属,但王权不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诸位都是多年老臣,对此远比本王熟稔,本王想要听听诸位的意见。”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剧变,几乎同时对视,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之意。
辛苦夺来的王位竟然要重新交出,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国相苏泽都一脸震惊。
此刻他脑中念头急转,以他对刘秀的了解以及帝国局势的熟悉,几乎立刻明白过来洛京城内,帝国皇帝并无意让刘秀掌握东平大权。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喜,眼光闪了几下之后,从班列中站了出来,对刘秀躬身行礼,道:
“殿下,臣以为此次能够在短时间内平定东平祸乱而不惊扰百姓,殿下实是居功至伟,如今百姓思定,苦求英主,殿下众望所归,应继卫王爵位!”
说完,他突然向前走了一步,垂首高声应道:
“臣,愿率领卫国朝臣,联名上表,恳请圣上恩旨。”
众人先是愕然,但很快就反应过来,齐齐上前一步,在苏泽身后应声道:
“臣等,恳请殿下勿要推辞,继卫王爵位!”
刘秀目光一闪,还没说话,大臣里面,多日不曾露面的帝国巡察使方振耀走出班列,转身对苏泽行礼,道:
“苏大人,殿下当国恐有不妥。”
苏泽一怔,道:
“哦?原来是方大人,真是许久不见,老夫敢问方大人,这‘不妥’二字,从何而来?”
方振耀先向刘秀行礼之后,才转身对苏泽回道:
“因为东平稳定之后,殿下就要远赴平衍,驻边抗敌。”
说完他上前一步,在刘秀默许的目光中,走到最前面,面对群臣,朗声说道:
“下官在殿下来东平时候,就已暗中赶到平衍城内,巡视边境,探访敌情,今日刚回,诸位!”
他看了众人一眼,见全部的目光全部落在他身上,目光微凛,继续高声道:
“我军虽在平衍一站大败来犯燕蛮,甚至射杀蛮匪燕国皇帝慕容恪,局势一片大好,甚至可以随时发兵攻打燕国,踏平蛮子江山,以雪百年仇恨耻辱,成就千古霸业,在座的诸位将军,自当随军出征,名留青史,传不朽佳话,但一切并非传言般那么顺利。”
话音一落,场中一片震动,众人下意识窃窃私语,讨论起来,竟暂时将推选卫王之事,忘在脑后。
刘秀身后,暗处,瓦儿刘洪武目光中,已经隐隐露出不耐焦急之色。
喧哗半晌,只见苏泽和周边人讨论了一会之后,才皱着眉头转过身来,对方振耀道:
“还请方观察使明示。”
方振耀见他客气,又听说他在刺杀刘勋,围剿卫王一事上功劳卓著,是以不敢怠慢,急忙拱手行礼,回道:
“苏相,下官也并非尽在平衍城内,下官前几日,已是趁北燕无暇顾及边境之际,和手下数人一起奉殿下命令,潜入燕国,打探消息,下关虽未至燕国都城,但也深入敌境,所以对燕国局势有所了解,而不会尽想当然。”
苏泽眉头一皱,几乎在他声音刚落下即回话问道:
“你且说说燕国局势于本相听听。”
几乎在瞬间,刘秀清楚的感觉到有一道目光带着杀气和愤意,从他身后直射出去。
他心中一凛,强行忍住没有回头,若无其事的向场内苏方二人看去,那道目光几乎也在同时锁定住了两人的身形。
刘秀在心中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竟在瞬间突然觉得有些茫然。
自己刻意让瓦儿留在身边,培养他对权力的渴望但平日却不让他沾染半点权力,初见他时,他还是一个毫无心机的孩童,如今,再也见不到他羞涩的笑容了。
他摇了摇头,在心中叹了口气,瓦儿,不过是一枚过渡的棋子啊!
就在他有些莫名感慨的时候,场内,只听方振耀已经开口,道;
“不论卫国还是燕国,民间都有传言,称燕国太子慕容丹是个傻子,但皇帝慕容恪苦于仅有这一个皇子,所以只能尽心培养,但慕容丹天生愚笨,虽然勤奋,但政事不通,人情不达,以致燕国上下俱都看不起这个‘弱智太子’。”
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刘秀,只见刘秀对他点了点头,这次轻咳一声,看着苏泽,问道:
“苏相,你也知道,燕国之所以在平衍大败,除去殿下英明,我军作战勇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苏泽眉头一皱,待他话音一落,便接口道:
“不错,燕国大军并非铁板一块,这也是当时慕容恪一直急于攻城的重要原因,都城空虚,藩镇虎视眈眈,燕国数百年大国,皆因国内藩镇割据,各镇手握重兵,互不统属,以致燕国一直无力穷举全国之兵南下伐我,给卫国以喘息之机。”
方振耀听后笑道:
“苏相所言极是,燕国藩镇尾大不掉,各有重兵,互不服气,又不听皇帝号令,此事已有数百年之久,就连一代枭雄慕容恪都头痛不已,无计可施,而这也给我我军北伐良机,但自从慕容丹继位之后,不过短短数月,燕国局势大变。”
话音一落,群臣一片震动,有几个性格急躁的直接开口,高声道:
“方大人,您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跟我们说吧,燕国局势变得如何了?”
方振耀连忙对众臣回礼致歉,又转身向刘秀行礼,道:
“殿下,臣便直言了。”
刘秀听后点了点头,道:
“如今燕国局势牵扯颇多,尤其关系我军用兵北伐之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让方观察使向诸位言明,诸位心中对当前局势有所了解,以免开战之后,再不了解,对战事颇有怨言。”
说完,见群臣沉默不语,眼光一闪,挥了挥手,对方振耀道:
“说吧。”
方振耀点头应是。
场内在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方振耀,静等他开口说话。
大殿之上一片静谧,甚至落针可闻。
------
求收藏!谢谢!
大汉帝国,藩属卫国王爷刘弘文因有反心,被帝国三皇子,英王刘秀以雷霆手段处死,并及时收编刘弘文蓄养隐军,动作迅速,未生兵祸,朝局,稳定是以东平城内,在表面看来还是一如平常,似乎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但与此同时,汉卫交接之处,甚至东平城内,各国暗哨各自传递消息,往来不绝,仿佛整个大陆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这座藩属国都看来,所有人都在暗中揣测,甚至有人蠢蠢欲动,妄图在东平未稳之际,在乱世中分一杯羹。
一时间,整个大陆看似平静的局势,此刻私下里,却早已是暗潮云涌。
东平城内,王府议事殿。
刘秀坐在王座旁边帝国皇室专属的位置上,当中王座的位置空着,还没有人坐。
在刘秀对面,是此次前来议政的大臣,只有不到三十人,他们全部身着祭天时候才穿的朝服,庄严素重,这些人都是卫国境内举足轻重的高级官员,此刻全部汇集一堂,向曾经他们心中的敌人,英王刘秀躬身行礼,等着他的命令。
刘秀在这空阔的大厅里面,看着大殿内俯首的群臣,在一瞬间突然觉得浑身血脉都在沸腾,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在黑暗处,他的双手紧握成拳,努力压抑住因激动而颤抖的身子,吸了口气。
只是他没有看见低头行礼的苏泽眼里,一丝不明意味一闪而过。
“各位!”待众臣礼毕,刘秀缓缓开口,朗声道:
“卫王蓄养死士,屠城杀人,征兵夺粮,谋反之心,路人可知!本王忝为帝国三皇子,英王爵位,岂容藩王造反,倾覆江山社稷,祸乱天下百姓!卫邦本为藩属之国,派官用兵皆应帝国调度,但因北有燕蛮虎视眈眈,圣上念卫王一家世代忠心,又忧心百姓,恐燕蛮随时南下,帝国大军援救不急,遂准许卫王差派官员,又准他在危急时刻征调兵马,此诚为隆恩浩荡,百姓之福,但卫王不知感恩,竟起谋逆之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屠城蓄兵,杀人夺粮,坏事做尽,天下痛恨!成万年石笔痛骂之人,遗臭万年。”
说完,眼光一闪,站了起来,迎着群臣目光,继续道:
“如今卫王已经伏法,所幸局势稳定,要想卫国继续太平,百姓安居乐意,就全赖诸位了。”
卫臣听后大喜过望,明白刘秀并无更换臣子之心,当下急忙应声而跪,同声高呼出声:
“此乃臣下分内之事,定当竭心尽力,不负殿下所托!”
说完,俯首在地,不敢抬头。
刘秀一挥手,道:
“诸位请起。”
待众人纷纷起身站定,他才点了点头,仿佛不经意间看了一眼一直在他身后不远处,垂首肃立的瓦儿——刘洪武,眼中有一丝不明意味一闪而过,他眼睛微眯,再回过头来时,正见门口处,张全海对他点了点头
门外,阳光肆无忌惮的涌进大厅,将黑暗驱散,赶到无人关注的角落,赶到了瓦儿躲避的地方。
刘秀眼神一凛,但脸上却依旧保持微笑,道:
“诸位,卫国虽是藩属,但王权不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诸位都是多年老臣,对此远比本王熟稔,本王想要听听诸位的意见。”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剧变,几乎同时对视,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之意。
辛苦夺来的王位竟然要重新交出,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国相苏泽都一脸震惊。
此刻他脑中念头急转,以他对刘秀的了解以及帝国局势的熟悉,几乎立刻明白过来洛京城内,帝国皇帝并无意让刘秀掌握东平大权。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喜,眼光闪了几下之后,从班列中站了出来,对刘秀躬身行礼,道:
“殿下,臣以为此次能够在短时间内平定东平祸乱而不惊扰百姓,殿下实是居功至伟,如今百姓思定,苦求英主,殿下众望所归,应继卫王爵位!”
说完,他突然向前走了一步,垂首高声应道:
“臣,愿率领卫国朝臣,联名上表,恳请圣上恩旨。”
众人先是愕然,但很快就反应过来,齐齐上前一步,在苏泽身后应声道:
“臣等,恳请殿下勿要推辞,继卫王爵位!”
刘秀目光一闪,还没说话,大臣里面,多日不曾露面的帝国巡察使方振耀走出班列,转身对苏泽行礼,道:
“苏大人,殿下当国恐有不妥。”
苏泽一怔,道:
“哦?原来是方大人,真是许久不见,老夫敢问方大人,这‘不妥’二字,从何而来?”
方振耀先向刘秀行礼之后,才转身对苏泽回道:
“因为东平稳定之后,殿下就要远赴平衍,驻边抗敌。”
说完他上前一步,在刘秀默许的目光中,走到最前面,面对群臣,朗声说道:
“下官在殿下来东平时候,就已暗中赶到平衍城内,巡视边境,探访敌情,今日刚回,诸位!”
他看了众人一眼,见全部的目光全部落在他身上,目光微凛,继续高声道:
“我军虽在平衍一站大败来犯燕蛮,甚至射杀蛮匪燕国皇帝慕容恪,局势一片大好,甚至可以随时发兵攻打燕国,踏平蛮子江山,以雪百年仇恨耻辱,成就千古霸业,在座的诸位将军,自当随军出征,名留青史,传不朽佳话,但一切并非传言般那么顺利。”
话音一落,场中一片震动,众人下意识窃窃私语,讨论起来,竟暂时将推选卫王之事,忘在脑后。
刘秀身后,暗处,瓦儿刘洪武目光中,已经隐隐露出不耐焦急之色。
喧哗半晌,只见苏泽和周边人讨论了一会之后,才皱着眉头转过身来,对方振耀道:
“还请方观察使明示。”
方振耀见他客气,又听说他在刺杀刘勋,围剿卫王一事上功劳卓著,是以不敢怠慢,急忙拱手行礼,回道:
“苏相,下官也并非尽在平衍城内,下官前几日,已是趁北燕无暇顾及边境之际,和手下数人一起奉殿下命令,潜入燕国,打探消息,下关虽未至燕国都城,但也深入敌境,所以对燕国局势有所了解,而不会尽想当然。”
苏泽眉头一皱,几乎在他声音刚落下即回话问道:
“你且说说燕国局势于本相听听。”
几乎在瞬间,刘秀清楚的感觉到有一道目光带着杀气和愤意,从他身后直射出去。
他心中一凛,强行忍住没有回头,若无其事的向场内苏方二人看去,那道目光几乎也在同时锁定住了两人的身形。
刘秀在心中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竟在瞬间突然觉得有些茫然。
自己刻意让瓦儿留在身边,培养他对权力的渴望但平日却不让他沾染半点权力,初见他时,他还是一个毫无心机的孩童,如今,再也见不到他羞涩的笑容了。
他摇了摇头,在心中叹了口气,瓦儿,不过是一枚过渡的棋子啊!
就在他有些莫名感慨的时候,场内,只听方振耀已经开口,道;
“不论卫国还是燕国,民间都有传言,称燕国太子慕容丹是个傻子,但皇帝慕容恪苦于仅有这一个皇子,所以只能尽心培养,但慕容丹天生愚笨,虽然勤奋,但政事不通,人情不达,以致燕国上下俱都看不起这个‘弱智太子’。”
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刘秀,只见刘秀对他点了点头,这次轻咳一声,看着苏泽,问道:
“苏相,你也知道,燕国之所以在平衍大败,除去殿下英明,我军作战勇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苏泽眉头一皱,待他话音一落,便接口道:
“不错,燕国大军并非铁板一块,这也是当时慕容恪一直急于攻城的重要原因,都城空虚,藩镇虎视眈眈,燕国数百年大国,皆因国内藩镇割据,各镇手握重兵,互不统属,以致燕国一直无力穷举全国之兵南下伐我,给卫国以喘息之机。”
方振耀听后笑道:
“苏相所言极是,燕国藩镇尾大不掉,各有重兵,互不服气,又不听皇帝号令,此事已有数百年之久,就连一代枭雄慕容恪都头痛不已,无计可施,而这也给我我军北伐良机,但自从慕容丹继位之后,不过短短数月,燕国局势大变。”
话音一落,群臣一片震动,有几个性格急躁的直接开口,高声道:
“方大人,您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跟我们说吧,燕国局势变得如何了?”
方振耀连忙对众臣回礼致歉,又转身向刘秀行礼,道:
“殿下,臣便直言了。”
刘秀听后点了点头,道:
“如今燕国局势牵扯颇多,尤其关系我军用兵北伐之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让方观察使向诸位言明,诸位心中对当前局势有所了解,以免开战之后,再不了解,对战事颇有怨言。”
说完,见群臣沉默不语,眼光一闪,挥了挥手,对方振耀道:
“说吧。”
方振耀点头应是。
场内在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方振耀,静等他开口说话。
大殿之上一片静谧,甚至落针可闻。
------
求收藏!谢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