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9 四四四、混十万败仗
- 440 四四五、这就是真正的打仗?
- 441 四四六、打就打吧
- 442 四四七、匹夫之勇
- 443 四四八、我不是救苦救难的观音
- 444 四四九、夹在中间怎么玩?
- 445 四五零、陕北复苏
- 446 四五一、流寇的弱点
- 447 四五二、杨嗣昌张网
- 448 四五三、再来逼反一批良民
- 449 四五四、和官兵做交易
- 450 四五五、黑杆兵
- 451 四五六、前往四川
- 452 四五七、适合四川的农作物
- 453 四五八、许人杰中伏
- 454 四五九、山林间的激战
- 455 四六零、好功夫
- 456 四六一、胸口碎大石
- 457 四六二、红娘子的战斗力
- 458 四六三、左光先那混账
- 459 四六四、进驻广元
- 460 四六五、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 461 四六六、他能吃谁?
- 462 四六七、问题的所在
- 463 四六八、十二万大军果然不是吹的
- 464 四六九、不劳你费心了
- 465 四七零、朱元璋的儿歌
- 466 四七一、女人报恩的方法
- 467 四七二、两个优势
- 468 四七三、大雾弥漫
- 469 四七四、雾中混战
- 470 四七五、李洁琼复仇记
- 471 四七六、谁说过我的火铳要点火绳
- 472 四七七、拿下他,要活的
- 473 四七八、着我旧时裳
- 474 四七九、快表白吧
- 475 四八零、你是不是男人
- 476 四八一、真实的梦
- 477 四八二、把小哑巴娶了吧
- 478 四八三、山中偶遇
- 479 四八四、老子要三成
- 480 四八五、这笔钱我来出
- 481 四八六、游说罗汝才
- 482 四八七、让她改嫁给我
- 483 四八八、春玉米播种
- 484 四八九、李岩公子的计策
- 485 四九零、许人杰叛变
- 486 四九一、你打我,我打你,你打他
- 487 四九二、呼……好爽!
- 488 四九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489 四九四、你喜欢被人踩?
- 490 四九五、李自成逃命
- 491 四九六、吓走左良玉
- 492 四九七、请仙女姐姐带我去见见玉皇大帝
- 493 四九八、奸细,受死!
- 494 四九九、生产力的问题
- 495 五零零、孟家三兄弟回来了
- 496 五零一、你们怎么帮贼?
- 497 五零二、接触羌族兵
- 498 五零三、每天抢一个村子
- 499 五零四、就为了抢点玉米
- 500 五零五、文化侵略
- 501 五零六、时间不多了
- 502 五零七、取道阴平
- 503 五零八、白杆兵与黑杆兵
- 504 五零九、马祥麟与王二
- 505 五一零、赢了战略,输了武勇
- 506 五一一、曹文诏出阵
- 507 五一二、曹文诏战小马超
- 508 五一三、窥视成都
- 509 五一四、我先走还是你先走?
- 510 五一五、张令弃关
- 511 五一六、曹文诏的连环箭
- 512 五一七、张令进攻
- 513 五一八、曹文诏与张令
- 514 五一九、你不在乎的话我也不在乎
- 515 五二零、用五百万斤粮食来换
- 516 五二一、秦良玉移驻重庆
- 517 五二二、加派练饷
- 518 五二三、大结局
- 519 结尾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四五四、和官兵做交易
四五四、和官兵做交易
() 崇祯十年,朝廷开始了征收“剿饷”的行动,大好江山,上亿百姓,又一次在税吏的催逼之下颤栗,崇祯的倒行逆驶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程度,一时之间,良民百姓再度一怒而起,化身为贼。
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曹cāo罗汝才等人的实力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军队的规模又一次扩大,朝廷的十面张网还没张得起来,剿匪的行动还没开始真正的展开,倒先把贼军捧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时候的陕*西也有大批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入,潼关、武关两关门前人山人海,无数百姓拖儿带女请求朱军开关,让他们进入陕*西地界入朱军的伙。
这倒也算是巍为奇观了,此时驻守在潼关的头领是一座城和一朵云,驻守在武关的依然是杨洪,这两关的头领都不是王二那种天真烂漫正义感暴棚的人,看到难民狂涌而来,并没有立即开关民们进来,而是担心其中夹有官府的探子,因此一时半刻不敢开关。赶紧》 写了书信,请朱元璋定夺。
朱元璋大笔一批:“开关!”些许探子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朝廷要探就让他们探好了,岂有害怕探子而不收下这许多人口的道理?
结果这一开关就不可收拾了,从潼关和武关涌入陕*西的人口只是短短几rì就有好几万,而且后面还在不停地跟着来人……由此可见,朝廷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已经跌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至于朱元璋本人。则来到了绥德!
绥德可以说是陕北的门户之地,从绥德向东,就是黄河渡口吴堡,这个叫吴堡的渡口,扼秦晋之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西通向华北的桥头堡。吴堡虽然名字里有一个“堡”字,其实是一个横跨黄河两岸的渡口城市。这里的黄河河面有接近一里宽,两岸都停泊着许多渡船,原本这些渡船每天引渡人客。十分繁忙。此时却根本不敢离岸。
原来吴堡的西岸一半,被许人杰领了一万朱军占着,而吴堡的东岸一半,则被孙承宗派遣了一只晋兵占着。两军隔渡口相望。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气氛之中。
朱元璋带着一群心腹。赶到吴堡,走到江边坐定,许人杰便迎了过来。低声道:“对面的晋兵挡住了百姓们,不让他们渡河来投靠我们,现在那边已经集了数万百姓,哭声震天。”
朱元璋点了点头,向对岸眺望,一里宽的江面并不算远,对面河沿上的官兵表情都能依稀看得清楚,只见对面有许多百姓正在江边徘徊,对着朱军哭泣,而官兵而且长矛和朴刀驱赶他们,不让他们靠近岸边的渡船。
说起来山*西境内的百姓也挺惨的,因为山*西与陕*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晋民要想入陕,必须经过渡口,但是渡口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朝廷岂有不派军队驻扎之理?所以他们全都被挡在了对岸,不像河南的百姓那么方便,河南百姓要入陕只需要走到潼关或武关之下哭喊一阵,朱军便放他们进去了,官兵根本就不可能将翻山越岭过去的百姓们全都挡住。
许人杰道:“对面的百姓哭喊声十分凄凉,我军士兵多有相救之心,但是……渡河作战实在太过困难,咱们办不到。”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官兵在对面以逸待劳,只需等我们半渡而击之……”
许人杰问道:“那要怎么办?那些百姓全都放弃么?”
朱元璋摇了摇头,他怎么可能放弃大明朝的子民?于是挥手下令道:“从延安府运钱来,咱们找官兵赎人!”
许人杰大奇:“赎?这……这不可能吧,古往今来,哪有贼人出钱向官兵赎人回来的?只有官兵出钱从贼人那里赎人质的事情吧。何况……这不是浪费钱吗?”
朱元璋突然笑了:“一点都不浪费钱!朝廷倒行逆施,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而我军却仗义疏财,愿意为了百姓花钱消灾,这是一个绝好的提高名声的方法,凭什么不花这笔钱?这笔钱一旦花出去,百姓们就会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应该舍了xìng命跟着谁办事,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许人杰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旁边的红娘子却不太理解了,她忍不住问道:“这种完全不合情理的要求,官兵应该不会答应吧,他们怎么可能和咱们这些贼人谈交易?我猜官兵见信就会立即撕成碎片!”
朱元璋笑道:“你不了解官……这些家伙一旦碰上捞钱的机会,哪有放它溜走的道理?别管咱们是不是贼,他们是不是官,既然有办法搞到钱,那当然是先搞到再说,反正这些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他们入不入陕,与镇守渡口的军官没有半分关系。”
红娘子将信将疑。
当下朱元璋一边派人去延安府运钱过来,一边写了书信,派人划小船送过岸去,表示愿意出钱赎买愿意去陕*西的百姓,开价五文铜钱一个。
红娘子满以为这封信会石沉大海,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时辰,对面就派了一个心腹亲兵过来谈判来了,这名心腹亲兵一脸怂样,一看就是个打仗不在行,马屁梆梆响的类型,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居然给朱元璋行了个大礼,嘴里叫道:“朱八大王有礼了,小人代表我们家将军来和您谈谈赎金的事……”
红娘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也叫官兵?见了贼人居然恭敬有礼,你当有钱就是爷么?
朱元璋却已经见怪不怪,他低声道:“你们将军打算如何?”
那小兵道:“将军说,五文一个太便宜!”
红娘子心想:五文钱买个人确实太便宜,这简直是把人当草在卖。
却听那小兵道:“涨到十文一个,咱们就成交!”
红娘子哎了一声,险些站立不稳,心中大骂:十文在陕*西只能买到一斤土芋,你们把人当什么东西在买来卖去啊?
朱元璋道:“成,十文就十文,你们那边放一船人过来,我们就给你们送一吊钱过来,一手交钱一手交人,谁也不吃亏。哦,对了,小孩、老人、妇女要给我打个半价。”
那小兵也道:“这些人可以半价,但是青壮要涨到十五文。”
双方三言两语,就二一添作五,把几万百姓都给卖了,旁边的红娘子听得冷汗直流。她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交易究竟是怎么可能谈得成的!想了许多天之后她才想明白,那名朝廷的军官卖的东西根本不是他自己的,他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不赚白不赚,所以才会这么痛快地答应下来。
红娘子确实是人生经历太浅了,她不知道这样的现象在中华巍巍五千年中真不算少见,把公家的东西拿去私自贱卖,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别说古代有,就算到了后世,所谓的“新时代”,照样有许多官僚把公家的东西拿去打折处理赚钱。jǐng察会把收缴的毒品拿去卖给毒贩,质检局的驻虫会把没收来的假货拿去偷卖给小贩……这官场上的龌龊,一言怎能尽叙。
过了几天,朱元璋叫人从延安府运来的银两到了,官兵那边就乘着夜sè,把难民们一船又一船地往着西岸运,其实按照大明的律法,百姓是不能离家太远的,一旦被士兵抓住,就要充军,但到了崇祯十年之时,天下早已混乱,百姓满天下流徙已成常态,这些官兵不但不管,还从中捞钱,却也是正常现象了。
百姓们被运到西岸,立即在岸边跪成一排,对着朱元璋感激涕零,因为他们在江面上错船而过时,听到了朱军士兵在数钱给官兵时说的一些只言片语,知道了他们是被贼人买过来的,不由得对这位善良的“贼王”敬佩不已。当然,那些人是得了朱元璋的吩咐,故意把这件事说给他们听的,他们却不知道了。
这几万百姓被区区十文钱买下来了人,还买下了心,从此以后对朱军忠心耿耿,这里就不详叙了。
将百姓全都接过来之后,许人杰又凑了过来,低声问道:“朱八哥,听说朝廷打算十面张网,全力剿灭我们,也不知道河对面的晋兵什么时候会开始渡河作战?我早就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就等他们过来的时候好打一个半渡而击的漂亮战役呢……”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道:“他们不会过来的!”
许人杰一听,顿时大为失望:“什么?十面张网了也不过来打咱们?那他们剿个屁匪啊。”
朱元璋道:“他们要打也会先打在四川流窜的三十六营,不会先来对付我们。”
许人杰奇道:“这是为何?”
朱元璋道:“陕*西已经被我们占据,对于朝廷来说,这里算是失地。而四川尚在朝廷手中,换了任何人来处理,都要先保住自己手上的地不失,再去夺回失地,哪有不管不顾自己手上的,先去抢别人碗里的道理?”(未完待续。)
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曹cāo罗汝才等人的实力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军队的规模又一次扩大,朝廷的十面张网还没张得起来,剿匪的行动还没开始真正的展开,倒先把贼军捧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时候的陕*西也有大批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入,潼关、武关两关门前人山人海,无数百姓拖儿带女请求朱军开关,让他们进入陕*西地界入朱军的伙。
这倒也算是巍为奇观了,此时驻守在潼关的头领是一座城和一朵云,驻守在武关的依然是杨洪,这两关的头领都不是王二那种天真烂漫正义感暴棚的人,看到难民狂涌而来,并没有立即开关民们进来,而是担心其中夹有官府的探子,因此一时半刻不敢开关。赶紧》 写了书信,请朱元璋定夺。
朱元璋大笔一批:“开关!”些许探子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朝廷要探就让他们探好了,岂有害怕探子而不收下这许多人口的道理?
结果这一开关就不可收拾了,从潼关和武关涌入陕*西的人口只是短短几rì就有好几万,而且后面还在不停地跟着来人……由此可见,朝廷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已经跌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至于朱元璋本人。则来到了绥德!
绥德可以说是陕北的门户之地,从绥德向东,就是黄河渡口吴堡,这个叫吴堡的渡口,扼秦晋之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西通向华北的桥头堡。吴堡虽然名字里有一个“堡”字,其实是一个横跨黄河两岸的渡口城市。这里的黄河河面有接近一里宽,两岸都停泊着许多渡船,原本这些渡船每天引渡人客。十分繁忙。此时却根本不敢离岸。
原来吴堡的西岸一半,被许人杰领了一万朱军占着,而吴堡的东岸一半,则被孙承宗派遣了一只晋兵占着。两军隔渡口相望。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气氛之中。
朱元璋带着一群心腹。赶到吴堡,走到江边坐定,许人杰便迎了过来。低声道:“对面的晋兵挡住了百姓们,不让他们渡河来投靠我们,现在那边已经集了数万百姓,哭声震天。”
朱元璋点了点头,向对岸眺望,一里宽的江面并不算远,对面河沿上的官兵表情都能依稀看得清楚,只见对面有许多百姓正在江边徘徊,对着朱军哭泣,而官兵而且长矛和朴刀驱赶他们,不让他们靠近岸边的渡船。
说起来山*西境内的百姓也挺惨的,因为山*西与陕*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晋民要想入陕,必须经过渡口,但是渡口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朝廷岂有不派军队驻扎之理?所以他们全都被挡在了对岸,不像河南的百姓那么方便,河南百姓要入陕只需要走到潼关或武关之下哭喊一阵,朱军便放他们进去了,官兵根本就不可能将翻山越岭过去的百姓们全都挡住。
许人杰道:“对面的百姓哭喊声十分凄凉,我军士兵多有相救之心,但是……渡河作战实在太过困难,咱们办不到。”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官兵在对面以逸待劳,只需等我们半渡而击之……”
许人杰问道:“那要怎么办?那些百姓全都放弃么?”
朱元璋摇了摇头,他怎么可能放弃大明朝的子民?于是挥手下令道:“从延安府运钱来,咱们找官兵赎人!”
许人杰大奇:“赎?这……这不可能吧,古往今来,哪有贼人出钱向官兵赎人回来的?只有官兵出钱从贼人那里赎人质的事情吧。何况……这不是浪费钱吗?”
朱元璋突然笑了:“一点都不浪费钱!朝廷倒行逆施,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而我军却仗义疏财,愿意为了百姓花钱消灾,这是一个绝好的提高名声的方法,凭什么不花这笔钱?这笔钱一旦花出去,百姓们就会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应该舍了xìng命跟着谁办事,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许人杰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旁边的红娘子却不太理解了,她忍不住问道:“这种完全不合情理的要求,官兵应该不会答应吧,他们怎么可能和咱们这些贼人谈交易?我猜官兵见信就会立即撕成碎片!”
朱元璋笑道:“你不了解官……这些家伙一旦碰上捞钱的机会,哪有放它溜走的道理?别管咱们是不是贼,他们是不是官,既然有办法搞到钱,那当然是先搞到再说,反正这些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他们入不入陕,与镇守渡口的军官没有半分关系。”
红娘子将信将疑。
当下朱元璋一边派人去延安府运钱过来,一边写了书信,派人划小船送过岸去,表示愿意出钱赎买愿意去陕*西的百姓,开价五文铜钱一个。
红娘子满以为这封信会石沉大海,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时辰,对面就派了一个心腹亲兵过来谈判来了,这名心腹亲兵一脸怂样,一看就是个打仗不在行,马屁梆梆响的类型,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居然给朱元璋行了个大礼,嘴里叫道:“朱八大王有礼了,小人代表我们家将军来和您谈谈赎金的事……”
红娘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也叫官兵?见了贼人居然恭敬有礼,你当有钱就是爷么?
朱元璋却已经见怪不怪,他低声道:“你们将军打算如何?”
那小兵道:“将军说,五文一个太便宜!”
红娘子心想:五文钱买个人确实太便宜,这简直是把人当草在卖。
却听那小兵道:“涨到十文一个,咱们就成交!”
红娘子哎了一声,险些站立不稳,心中大骂:十文在陕*西只能买到一斤土芋,你们把人当什么东西在买来卖去啊?
朱元璋道:“成,十文就十文,你们那边放一船人过来,我们就给你们送一吊钱过来,一手交钱一手交人,谁也不吃亏。哦,对了,小孩、老人、妇女要给我打个半价。”
那小兵也道:“这些人可以半价,但是青壮要涨到十五文。”
双方三言两语,就二一添作五,把几万百姓都给卖了,旁边的红娘子听得冷汗直流。她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交易究竟是怎么可能谈得成的!想了许多天之后她才想明白,那名朝廷的军官卖的东西根本不是他自己的,他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不赚白不赚,所以才会这么痛快地答应下来。
红娘子确实是人生经历太浅了,她不知道这样的现象在中华巍巍五千年中真不算少见,把公家的东西拿去私自贱卖,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别说古代有,就算到了后世,所谓的“新时代”,照样有许多官僚把公家的东西拿去打折处理赚钱。jǐng察会把收缴的毒品拿去卖给毒贩,质检局的驻虫会把没收来的假货拿去偷卖给小贩……这官场上的龌龊,一言怎能尽叙。
过了几天,朱元璋叫人从延安府运来的银两到了,官兵那边就乘着夜sè,把难民们一船又一船地往着西岸运,其实按照大明的律法,百姓是不能离家太远的,一旦被士兵抓住,就要充军,但到了崇祯十年之时,天下早已混乱,百姓满天下流徙已成常态,这些官兵不但不管,还从中捞钱,却也是正常现象了。
百姓们被运到西岸,立即在岸边跪成一排,对着朱元璋感激涕零,因为他们在江面上错船而过时,听到了朱军士兵在数钱给官兵时说的一些只言片语,知道了他们是被贼人买过来的,不由得对这位善良的“贼王”敬佩不已。当然,那些人是得了朱元璋的吩咐,故意把这件事说给他们听的,他们却不知道了。
这几万百姓被区区十文钱买下来了人,还买下了心,从此以后对朱军忠心耿耿,这里就不详叙了。
将百姓全都接过来之后,许人杰又凑了过来,低声问道:“朱八哥,听说朝廷打算十面张网,全力剿灭我们,也不知道河对面的晋兵什么时候会开始渡河作战?我早就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就等他们过来的时候好打一个半渡而击的漂亮战役呢……”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道:“他们不会过来的!”
许人杰一听,顿时大为失望:“什么?十面张网了也不过来打咱们?那他们剿个屁匪啊。”
朱元璋道:“他们要打也会先打在四川流窜的三十六营,不会先来对付我们。”
许人杰奇道:“这是为何?”
朱元璋道:“陕*西已经被我们占据,对于朝廷来说,这里算是失地。而四川尚在朝廷手中,换了任何人来处理,都要先保住自己手上的地不失,再去夺回失地,哪有不管不顾自己手上的,先去抢别人碗里的道理?”(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