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04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 605 第六百零六章 应对
- 606 第六百零七章 苦恼
- 607 第六百零八章 心结
- 608 第六百零九章 迁洛
- 609 第六百一十章 东都
- 610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哀求
- 611 第六百一十二章 传闻
- 612 第六百一十三章 侵犯
- 613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力拒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人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尴尬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纸条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窥知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斗法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调查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耳光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穿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转变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临终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扣留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置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满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谋反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平息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调查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阴谋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焦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圈套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弑君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谋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犯险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诱捕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送别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转醒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驾崩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失算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后路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遗诏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作对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困境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拒绝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凤驾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笑话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抱怨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阴云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变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逃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追击
- 654 六百五十五章 露馅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追随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跋涉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京畿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潜入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分别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人心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打算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旧识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借钱
- 665 六百六十六章 露底牌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半盏茶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留!
- 668 第六百六十就章 审问
- 669 第六百七十章 鼓动
- 670 第六百七十一章 投效
- 671 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城
- 672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夺寨
- 673 第六百七十四章 潜入
- 674 第六百七十五章 营救
- 675 第六百七十六章 等待
- 676 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防
- 677 第六百七十八章 震慑
- 678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捷
- 679 第六百八十章 援军
- 680 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夕
- 681 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逢
- 682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事
- 683 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克
- 684 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主
- 685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难
- 686 第六百八十七章 来信
- 687 第六百八十八章 问疾
- 688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争议
- 689 第六百九十章 拒绝
- 690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决定
- 691 第六百九十二章 并肩而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吴公公怎么说?”涵因问兰儿。
“他说西苑守备没那么严,偶尔趁着禁军松懈,放我出去也可以,不过却不敢过分,怕引人注意。”兰儿说道,她素来帮涵因处理外务,人又灵巧,涵因不好出面,就派她去。之前吴公公的外宅也是她去的,她跟吴公公也算熟悉。涵因知道吴安也随驾了之后,就派兰儿悄悄去找他了。
涵因点点头:“知道了,高煜负责禁军,回头我再跟他打声招呼。只要出去的不频繁,应该不会有人注意到,毕竟上阳宫不是正经皇宫。”
展眼到了年末,宫中比往常更加忙碌了,三十晚间宫中大宴,初一大朝会,重臣、各国使臣、内外命妇觐见、赐宴,之后几天便是宗室、外戚、重臣连番的觐见、上贺表,太皇太后、皇帝根据尊卑召见、答拜,比平时还要更累些。
太皇太后精力不济,除了初一大朝会出席了,之后只见了见萧家人,其他的一律都让萧贵妃酌情处理。
涵因这些日子也安安静静的陪着太皇太后,她家的几个男人都没有随驾,李湛不用说了,远在武威,二老爷李泯是太仆寺的,可惜混得很一般,随驾是好差事,他没轮上,留在漏雨的衙门里头看着将作监派人来修房子,他留下来还跟五老爷有关,各官衙都要大修,太仆寺想要早点轮上,指望着他跟五老爷的关系,五老爷李澈在将作监,是负责管理建筑营造修缮的官员,这次长安宫室、衙门大修,自然也是来不了了。
因此女眷们也都没有跟着过来,因此今年唐国公府没有来入宫觐见的,这也让涵因省下不少事。
太皇太后笑道:“明明是热闹日子。却让你在这陪我一个老太婆。”
涵因忙说道:“妾身巴不得躲开这热闹,往年这会子都忙得脚不沾地了,不是安排开宴,就是要走亲访友,太皇太后让妾身在您这躲清静,不用去应酬,妾身高兴还来不及呢,真真是托了您的福了。”
太后被她逗笑了:“还好你婆婆不在身边,要是听说你巴不得躲懒,就得教训你这个当媳妇的了。”
“所以我不是在太皇太后这里才敢这么说的嘛。”涵因带了些撒娇的语气。一旁的赵妈妈和几个宫女也都跟着陪笑凑趣:“太皇太后慈爱,待夫人像亲孙女似的,夫人自然是在您面前抱怨。”
“这促狭鬼……”太皇太后笑得愈发慈爱和善。
“只是有几门亲戚。来了洛阳,也没办法走访,妾身想派自己的丫鬟送些节礼过去,太皇太后可否能恩准我的丫鬟们出宫一趟?”涵因趁机笑问道。
太皇太后当即便应了:“这也是应该的,你其实应该跟我早说。在年前就采买好东西,现在上哪现买去?”
“倒也没打算特别准备什么,只是想尽尽心意。”涵因笑道。
太皇太后想了想:“也不能这样,毕竟你是跟着我来的,我怎么也得给你这个体面。”说完便吩咐赵妈妈:“你带着涵因去我的小库房里头挑些东西,然后让涵因的丫鬟去派礼物。
涵因忙跪下谢恩:“多谢太皇太后恩典。”
涵因去太皇太后的库房选了个玛瑙镯子、小首饰之类也就没有再拿什么了。她可不敢恃宠而骄,把自己不当外人。
但总之,盼晴和云际就以出宫办事为由。跑了一趟霄云落脚的地方。
她们两个人回来之后,云际跟涵因汇报最近的情况。
涵因先问道:“老爷那件事到底怎么样了?”
“王相之前揪着说要查,后来皇上给唐国公加封特进之后,王相似乎对这件事就没那么热衷了,风声也没之前那么大了。”云际说道。这件事涵因也猜到了,皇帝这么明显的态度。已经是对王通有所不满了,他自然要赶紧收手。
涵因点点头,示意已经知道了。
云际继续说道:“师傅还得到消息,说安禄山跑到徐州作乱的事情,比朝廷奏报上还要厉害,关中那边自从地震之后,也有不少人聚集在山里做了强盗,似乎也有乱的迹象了。那些贼人大半天在府邸门口,现在各地方都不安生。”
各地强制推行加税,但不少世家大族跟官府勾结已久,当地的吏员不敢让他们多交,于是只能把份额平坦到小家族和平头百姓身上,这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堪重负,抛下土地,投奔了贼人,好歹还能有口饭吃。
涵因一直想要把天下搅乱,此时听说各地真的乱了起来,她并没有自己期望的那样高兴,这皇权也是她曾经倾尽全力想要维护住的皇权,这天下更是她曾经励精图治想要维护住的天下,她不能说自己是搅乱天下的元凶,却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皇帝和处于帝国中枢的官员们,仍然只为了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相互争斗,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所惧额,涵因冷笑起来,大乱将至,谁都说不好将来会怎样,但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有机会重新问鼎最高的权力。
到了上元节,也是赏灯的日子,这一天,皇帝会陪着太皇太后,带领六宫嫔妃到上阳宫来赏灯,
不仅巧手的工匠会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新式的花样的宫灯,各宫的妃嫔、宫女们也会事先准备一些宫灯,擅画的便自己在上面绘制图案,巧手的则打出各种复杂的绳结穗子,一来有祈福来年美满的好寓意,二来可以在皇帝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忽明忽暗的烛光透过绘着的丝绢灯罩,洒在缀满金玉琉璃的装饰上,散发出多彩绮丽的光芒,将雕甍绣阁、金碧辉煌的宫殿映照得仿佛梦幻仙境一般。
皇帝大宴群臣之后,便过来陪着太皇太后赏灯。太皇太后看着五光十色的宫灯,心情格外好,搭着皇帝的胳膊,兴致勃勃的观赏着,还时不时的评价一番。皇帝便在一边笑着附和,祖孙之间格外融洽。
沿着洛水边的长廊前行,两侧挂得都是各宫妃子巧手装饰的宫灯,嘉宁公主作了一个大船型的灯,意喻一帆风顺,太皇太后笑道:“上次说天冷了,怕你着了风,不准你坐船游湖,这就开始抱怨了。”
“老祖宗,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哪敢抱怨啊,世宗皇帝有诗云:‘独钓寒江雪’,我不是想要体会一下祖先的意境吗?”
“你呀,等天再暖些,随你钓个够。”太皇太后笑道。
涵因画了一幅牡丹,并不算出奇,太皇太后道她不喜出风头,但还是赞了赞。再往前走,回廊一转折,便看见前面有一条金龙,一只火凤上下飞舞,霎时炫目,众人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左右两排灯,一排画得金龙,一排画得火凤,灯架子通过机关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活动,远远看去,就好像龙凤在空中舞动一样。
太皇太后指着那灯笑道:“好巧的心思,很不错,哪个工匠做的?”
黄公公赶忙去问管事太监,管事太监说:“这都是内眷所做,并非将作监呈上的。”拿出册子来一对照,笑道:“这是吴王府杜孺人的灯。”
黄公公忙去回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笑道:“这孩子好巧的手,领她过来。”
吴王是宗室,跟在后面,这个小小的孺人,就在更后面了,过了一会儿,黄公公才把她带到太皇太后跟前。
“这是你做的?”太皇太后笑着问道。
“回太皇太后,这是妾身设计了样子,找外头师傅专门做了灯架子,不过灯上的图案是妾身画的。”
太皇太后见她人长得袅娜妩媚,便笑问:“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什么时候入的吴王府?”
“妾身杜氏,单名一个篍字,今年二十有四了,入府也有八年了。”杜三姑娘回答着,口齿清晰,也没有畏缩之态。
“嗯,名字不错,你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太皇太后笑问道。
“这灯的寓意是龙凤呈祥,之前虽然也有人画过,但灯却挂在梁上不能动的,妾身便想起舞龙,若是灯能够上下舞动,那么龙凤不也活起来了吗?于是便在灯架子上想法子了。”杜三姑娘不疾不徐的答道。
太皇太后笑着对太皇太妃夸道:“吴王很会选人,这孩子长得很是齐整,说话也好,手又巧,也很会说话,不错。我从前怎么没见过。”
太皇太妃笑道:“从前是侍妾,吴王看她恭顺王妃,行事妥帖才请封了孺人。太皇太后若喜欢,就让她过来给您请安。”
“我就说是个不错的,往后王妃请安,就跟着过来吧。”太皇太后笑道,说罢,又吩咐赵妈妈赏赐见面礼。
太皇太妃笑着对杜三姑娘说道:“能入太皇太后的眼,是你的造化。”
杜三姑娘跪下谢恩。
这时,几声脆响,刹那间,几道光芒划亮夜空,随即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与洛阳城中明亮的灯光相互辉映,烟火开始,将节日的气氛推向*。江风吹拂,隐隐有欢声笑语从对岸传来,人们纷纷许愿,憧憬着这一年的生活。
正月十五的洛阳城繁华如梦,绚丽似锦,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竟是大隋最后的辉煌了。
“他说西苑守备没那么严,偶尔趁着禁军松懈,放我出去也可以,不过却不敢过分,怕引人注意。”兰儿说道,她素来帮涵因处理外务,人又灵巧,涵因不好出面,就派她去。之前吴公公的外宅也是她去的,她跟吴公公也算熟悉。涵因知道吴安也随驾了之后,就派兰儿悄悄去找他了。
涵因点点头:“知道了,高煜负责禁军,回头我再跟他打声招呼。只要出去的不频繁,应该不会有人注意到,毕竟上阳宫不是正经皇宫。”
展眼到了年末,宫中比往常更加忙碌了,三十晚间宫中大宴,初一大朝会,重臣、各国使臣、内外命妇觐见、赐宴,之后几天便是宗室、外戚、重臣连番的觐见、上贺表,太皇太后、皇帝根据尊卑召见、答拜,比平时还要更累些。
太皇太后精力不济,除了初一大朝会出席了,之后只见了见萧家人,其他的一律都让萧贵妃酌情处理。
涵因这些日子也安安静静的陪着太皇太后,她家的几个男人都没有随驾,李湛不用说了,远在武威,二老爷李泯是太仆寺的,可惜混得很一般,随驾是好差事,他没轮上,留在漏雨的衙门里头看着将作监派人来修房子,他留下来还跟五老爷有关,各官衙都要大修,太仆寺想要早点轮上,指望着他跟五老爷的关系,五老爷李澈在将作监,是负责管理建筑营造修缮的官员,这次长安宫室、衙门大修,自然也是来不了了。
因此女眷们也都没有跟着过来,因此今年唐国公府没有来入宫觐见的,这也让涵因省下不少事。
太皇太后笑道:“明明是热闹日子。却让你在这陪我一个老太婆。”
涵因忙说道:“妾身巴不得躲开这热闹,往年这会子都忙得脚不沾地了,不是安排开宴,就是要走亲访友,太皇太后让妾身在您这躲清静,不用去应酬,妾身高兴还来不及呢,真真是托了您的福了。”
太后被她逗笑了:“还好你婆婆不在身边,要是听说你巴不得躲懒,就得教训你这个当媳妇的了。”
“所以我不是在太皇太后这里才敢这么说的嘛。”涵因带了些撒娇的语气。一旁的赵妈妈和几个宫女也都跟着陪笑凑趣:“太皇太后慈爱,待夫人像亲孙女似的,夫人自然是在您面前抱怨。”
“这促狭鬼……”太皇太后笑得愈发慈爱和善。
“只是有几门亲戚。来了洛阳,也没办法走访,妾身想派自己的丫鬟送些节礼过去,太皇太后可否能恩准我的丫鬟们出宫一趟?”涵因趁机笑问道。
太皇太后当即便应了:“这也是应该的,你其实应该跟我早说。在年前就采买好东西,现在上哪现买去?”
“倒也没打算特别准备什么,只是想尽尽心意。”涵因笑道。
太皇太后想了想:“也不能这样,毕竟你是跟着我来的,我怎么也得给你这个体面。”说完便吩咐赵妈妈:“你带着涵因去我的小库房里头挑些东西,然后让涵因的丫鬟去派礼物。
涵因忙跪下谢恩:“多谢太皇太后恩典。”
涵因去太皇太后的库房选了个玛瑙镯子、小首饰之类也就没有再拿什么了。她可不敢恃宠而骄,把自己不当外人。
但总之,盼晴和云际就以出宫办事为由。跑了一趟霄云落脚的地方。
她们两个人回来之后,云际跟涵因汇报最近的情况。
涵因先问道:“老爷那件事到底怎么样了?”
“王相之前揪着说要查,后来皇上给唐国公加封特进之后,王相似乎对这件事就没那么热衷了,风声也没之前那么大了。”云际说道。这件事涵因也猜到了,皇帝这么明显的态度。已经是对王通有所不满了,他自然要赶紧收手。
涵因点点头,示意已经知道了。
云际继续说道:“师傅还得到消息,说安禄山跑到徐州作乱的事情,比朝廷奏报上还要厉害,关中那边自从地震之后,也有不少人聚集在山里做了强盗,似乎也有乱的迹象了。那些贼人大半天在府邸门口,现在各地方都不安生。”
各地强制推行加税,但不少世家大族跟官府勾结已久,当地的吏员不敢让他们多交,于是只能把份额平坦到小家族和平头百姓身上,这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堪重负,抛下土地,投奔了贼人,好歹还能有口饭吃。
涵因一直想要把天下搅乱,此时听说各地真的乱了起来,她并没有自己期望的那样高兴,这皇权也是她曾经倾尽全力想要维护住的皇权,这天下更是她曾经励精图治想要维护住的天下,她不能说自己是搅乱天下的元凶,却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皇帝和处于帝国中枢的官员们,仍然只为了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相互争斗,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所惧额,涵因冷笑起来,大乱将至,谁都说不好将来会怎样,但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有机会重新问鼎最高的权力。
到了上元节,也是赏灯的日子,这一天,皇帝会陪着太皇太后,带领六宫嫔妃到上阳宫来赏灯,
不仅巧手的工匠会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新式的花样的宫灯,各宫的妃嫔、宫女们也会事先准备一些宫灯,擅画的便自己在上面绘制图案,巧手的则打出各种复杂的绳结穗子,一来有祈福来年美满的好寓意,二来可以在皇帝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忽明忽暗的烛光透过绘着的丝绢灯罩,洒在缀满金玉琉璃的装饰上,散发出多彩绮丽的光芒,将雕甍绣阁、金碧辉煌的宫殿映照得仿佛梦幻仙境一般。
皇帝大宴群臣之后,便过来陪着太皇太后赏灯。太皇太后看着五光十色的宫灯,心情格外好,搭着皇帝的胳膊,兴致勃勃的观赏着,还时不时的评价一番。皇帝便在一边笑着附和,祖孙之间格外融洽。
沿着洛水边的长廊前行,两侧挂得都是各宫妃子巧手装饰的宫灯,嘉宁公主作了一个大船型的灯,意喻一帆风顺,太皇太后笑道:“上次说天冷了,怕你着了风,不准你坐船游湖,这就开始抱怨了。”
“老祖宗,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哪敢抱怨啊,世宗皇帝有诗云:‘独钓寒江雪’,我不是想要体会一下祖先的意境吗?”
“你呀,等天再暖些,随你钓个够。”太皇太后笑道。
涵因画了一幅牡丹,并不算出奇,太皇太后道她不喜出风头,但还是赞了赞。再往前走,回廊一转折,便看见前面有一条金龙,一只火凤上下飞舞,霎时炫目,众人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左右两排灯,一排画得金龙,一排画得火凤,灯架子通过机关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活动,远远看去,就好像龙凤在空中舞动一样。
太皇太后指着那灯笑道:“好巧的心思,很不错,哪个工匠做的?”
黄公公赶忙去问管事太监,管事太监说:“这都是内眷所做,并非将作监呈上的。”拿出册子来一对照,笑道:“这是吴王府杜孺人的灯。”
黄公公忙去回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笑道:“这孩子好巧的手,领她过来。”
吴王是宗室,跟在后面,这个小小的孺人,就在更后面了,过了一会儿,黄公公才把她带到太皇太后跟前。
“这是你做的?”太皇太后笑着问道。
“回太皇太后,这是妾身设计了样子,找外头师傅专门做了灯架子,不过灯上的图案是妾身画的。”
太皇太后见她人长得袅娜妩媚,便笑问:“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什么时候入的吴王府?”
“妾身杜氏,单名一个篍字,今年二十有四了,入府也有八年了。”杜三姑娘回答着,口齿清晰,也没有畏缩之态。
“嗯,名字不错,你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太皇太后笑问道。
“这灯的寓意是龙凤呈祥,之前虽然也有人画过,但灯却挂在梁上不能动的,妾身便想起舞龙,若是灯能够上下舞动,那么龙凤不也活起来了吗?于是便在灯架子上想法子了。”杜三姑娘不疾不徐的答道。
太皇太后笑着对太皇太妃夸道:“吴王很会选人,这孩子长得很是齐整,说话也好,手又巧,也很会说话,不错。我从前怎么没见过。”
太皇太妃笑道:“从前是侍妾,吴王看她恭顺王妃,行事妥帖才请封了孺人。太皇太后若喜欢,就让她过来给您请安。”
“我就说是个不错的,往后王妃请安,就跟着过来吧。”太皇太后笑道,说罢,又吩咐赵妈妈赏赐见面礼。
太皇太妃笑着对杜三姑娘说道:“能入太皇太后的眼,是你的造化。”
杜三姑娘跪下谢恩。
这时,几声脆响,刹那间,几道光芒划亮夜空,随即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与洛阳城中明亮的灯光相互辉映,烟火开始,将节日的气氛推向*。江风吹拂,隐隐有欢声笑语从对岸传来,人们纷纷许愿,憧憬着这一年的生活。
正月十五的洛阳城繁华如梦,绚丽似锦,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竟是大隋最后的辉煌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