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 第十六回 下流坯子
- 17 第十七回 鬼太白
- 18 第十八回 谋财害命
- 19 第十九回 归家
- 20 第二十回 雨过天晴
- 21 第二十一回 天才
- 22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 23 第二十三回 安顿
- 24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
- 25 第二十五回 砸场子
- 26 第二十六回 单挑
- 27 第二十七回 云清珂
- 28 第二十八回 难听
- 29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 30 第三十回 滚蛋
- 31 第三十一回 鸠占鹊巢
- 32 第三十二回 刺青
- 33 第三十三回 三件事
- 34 第三十四回 娼子
- 35 第三十五回 苟志于仁
- 36 第三十六回 月娘交心
- 37 第三十七回 语妍心事
- 38 第三十八回 玉龙青骨笛
- 39 第三十九回 是她
- 40 第四十章 兔死狐悲
- 41 第四十一章 弄假成真
- 42 第四十二章 我有点怕
- 43 第四十三章 翻身
- 44 第四十四回 人情当慎如初见
- 45 第四十五回 改头换面
- 46 第四十六回 看穿
- 47 第四十七回 小人得志
- 48 第四十八回 出人命了
- 49 第四十九回 忍一时
- 50 第五十回 大有文章
- 51 第五十一回 死了
- 52 第五十二回 蹊跷
- 53 第五十三回 还没睡觉
- 54 第五十四章 我保你不死
- 55 第五十五章 守株待兔
- 56 第五十六章 一起走
- 57 第五十七章 造孽
- 58 第五十八章 杀人偿命吗
- 59 第五十九章 狼狈为奸
- 60 第六十章 《青龙吟》
- 61 第六十一章 她是个假的
- 62 第六十二章 先入为主
- 63 第六十三章 偿命
- 64 第六十四章 七夕宵会
- 65 第六十五章 同游
- 66 第六十六章 夜游(上)
- 67 第六十七章 夜游(中)
- 68 第六十八章 夜游(下)
- 69 第六十九章 置于死地
- 70 第七十章 三救月娘
- 71 第七十一章 我来了
- 72 第七十二章 天命不该绝
- 73 第七十三章 死要见尸
- 74 第七十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 75 第七十五章 红配绿
- 76 第七十六章 不用谢我
- 77 第七十七章 叫我师兄
- 78 第七十八章 啪啪啪
- 79 通知
- 80 第七十七章 启程
- 81 第七十八回 三个女人一台戏
- 82 第七十九回 有一点天分
- 83 第八十回 同病相怜
- 84 第八十一回 金山寺
- 85 第八十二回 消失的小鹿子
- 86 第八十五回 明空禅师
- 87 第八十六回 熟人
- 88 第八十七回 破财消灾
- 89 第八十八回 上当了
- 90 第八十九回 玉腰带
- 91 第九十回 我有胎记
- 92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 93 第九十二回 离开
- 94 第九十三回 那不是我家
- 95 第九十四回 不清白了
- 96 第九十五回 入狱
- 97 第九十六回 救谁
- 98 第九十七回 送上门
- 99 第九十八回 灭口
- 100 第九十九回 醉酒
- 101 第一百回 难题
- 102 第一百零一回 两个女儿
- 103 第一百零二回 月昭仪
- 104 第一百零三回 万岁驾到
- 105 第一百零四回 阴差阳错
- 106 第一百零五回 危!
- 107 第一百零六回 还报
- 108 第一百零七回 得知
- 109 第一百零八回 宠妃与奸臣
- 110 第一百零九回 认贼作父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六回 单挑
第二十六回 单挑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样一句子曰,断句不同,意义截然相反。太史擎这一番惊人之语,可谓精辟易懂,莫说是在座的读书人,就连四周的不少平民百姓都听懂了。
众人纷纷恍然大悟,一张张脸上写着:原来如此啊。
吴茱儿心头爽快,暗想道:这么解释中听多了,原来不是圣人不教我们明理,而是那些书呆子乱讲。
她再望向太史擎意气风发的背影,眼中不由地多添几分神采,也有几分羡慕:读过书就是好,心中有不平,一张嘴就能气死人。
反观周济川神情愕然,茅山书院诸弟子面露茫然。他们只觉得那名大胆狂徒言中有理有据,居然叫人反驳不能。
你能说孔圣没有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样的话吗,不能,论语上记着呢。你能说孔子虽然弟子三千,但他没有教过大字不识的平民百姓吗,不能,三千弟子达者七十二人,除了这七十二个贤人,余下的那些人里,谁清楚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妖言惑众!”周济川鼻尖冒出汗来,眼看着弟子们都被他迷惑了心智,急声出言辩驳,振振有词道:
“朱子《集注》有讲,‘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引用程子语:‘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他一气儿背了一段书文,气呼呼地质问太史擎,“我所引意乃是朱子所言,难不成你是说,朱子也错了?”
“不是朱子错了,而是你错了。”太史擎淡淡瞥他一眼,气定神闲道:
“所以我说某人鹦鹉学舌,断章取义。你竟不知程子这句话还有后半段——‘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这一问,才是程子与朱子深意。开民智,顺民心,此方为圣人之道。”
“......”周济川张目结舌,哑口无言。被他接连驳倒,就连自己都动摇起来。难道他真的错了?世人也都错了?
太史擎摇头叹息,声声刺耳:“天底下就是有你们这样的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做得了官,倒头来愚弄百姓,搅得这天下不太平。”
茅山书院一众学子原本气势汹汹,现却被他羞辱的胸闷气短,可见周济川面如灰土、口不能言,顿时慌了阵脚。
“夫子!”
“夫子?您倒是说句话啊,不能任他这样嚣张!”
听这一声声急呼,周济川勉强打起精神,提起一口气来,强词夺理道:“你究竟是何人,心怀不轨败坏我茅山书院名声,听你满嘴歪理邪说,我不与你这起小人争辩。然则书院圣地,容不得你玷污,你今日非要当众赔罪,否则我茅山书院绝不与你誓不罢休!”
他一番呵斥,弟子们又振奋起来,同仇敌忾,揭过方才那一页不谈,实在是辩不过,就使出移祸江东这一招来。
太史擎面露冷笑,手指划过一群茅山弟子,睥睨众人:
“明人不做暗事,我说茅山书院徒有虚名,谁人若是不服,大可以上前同我比划比划,君子六艺,文人四友,随便你们挑拣,我若输了一样,今日就跪在茅山脚下向你们磕头认罪。反之,你们若是一样不胜,就趁早将大门上那块书院的牌匾摘去,遣散生员,休得再假借书院之名,行沽名钓誉之事。”
茅山书院众人正在气头上,他这一番话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观你年纪不大,口气倒是不小,样貌堂堂,心肠却歹毒。”周济川面沉如水,没想到这厮如此难缠,眼下他提出比试,自己不答应就是认输了,答应他又是以多欺少,无论如何传了出去,都会叫茅山书院声名扫地。
当务之急,是得想个办法,既要稳赢他,又能让他当众出丑。
如此一想,倒是有一条路可走。
周济川计上心头,冷笑一声,对他道:
“我茅山书院十步芳草,济济一堂。莫说胜你一场,就算胜你十场也不在话下,可是以你一人,对上我整座书院,难免有以多欺少之嫌。不如这样罢,我们随便派出一人,与你比个高低,假如你输了,就报上你名号,在我书院大门前磕头赔罪,如何?”
太史擎目光如炬,落在他阴云密布的脸上,宠辱不惊道了一声:“有何不可。”
“好!”
周济川快声应下,勾勾手叫上前一名弟子,低头耳语:“速回书院,将你们云师妹请来,叫她换作男装抱上琴来,莫要打扰到院主清修。”
那弟子当即领悟,连连点头,撩起衣摆跑向后山。
周济川扭头对太史擎道:“你且稍等,待我唤个人来。”
太史擎挥挥衣袖,满不在乎。
双方于是僵持下来,四周议论声渐响。围观的百姓也越来越多,还有那附近村镇的住户,跑回家去喊人来看热闹的。真真不嫌事大。
今日之事,势必不会善了,众目睽睽之下,不是茅山书院名誉扫地,就是太史擎自毁前程。
吴茱儿不由地为太史擎担忧起来。这位恩公明年是要参加科举的吧,他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子呢,孤身一人就敢到人家的地盘上挑衅,赢了有什么好处,万一输了怎么办?
难道真要给人家磕头赔罪?
不行不行。
她咬着嘴唇,心中暗下了一个决定:等下恩公若是输了,那她就代替他给人家磕头罢,就当是偿还了他的恩情。
......
约莫过了两刻,日头升到正空,晒得人额头发汗,在场的却没有几人离去。
平地四周乌压压尽是人头,乱嘈嘈尽是人语,百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在座的读书人。
终于,山脚下让开一条过道,茅山书院又来了人。先前离开的那名弟子走在前头,怀抱一张琴筝,后面跟着一名个头不高的弟子,也穿着宽袍大袖,显得身材瘦弱,头上戴着一顶帷帽,却是看不清脸孔。
外人看不出名堂,茅山弟子们却一眼就猜到了此人是谁,面露恍然之色,相互打起了眼色,谁也不说破。
那人走到平地中央,周济川让出那一块大青石叫弟子把琴放下,扭头对太史擎道:“此乃我茅山书院弟子云清,与你年岁相当,就叫他与你比乐一曲,教化你这狂妄之徒。”
君子六艺有二说,一说礼、乐、射、御、书、数,当中乐之一项,涵盖甚广。士人向以为乐声可以陶冶情操,教化人心。诚如《乐记》有云: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那名唤云清的弟子坐在大青石上,双手按琴,转向太史擎的方向,抬起一手向他示意,礼数周全。
太史擎双手抱臂,点头道:“你先请。”
(小剧场——
作者:看完这两章,有人骂你“公知”怎么办?
太史擎:何谓“公知”?
作者:就是讽刺一些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一天到晚瞎嚷嚷。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看不起所有人。
太史擎:哦,那我就是公知吧。
作者:.......
太史擎:我看不起所有人。
作者扭头喊世界:今晚开荒25人副本[茅山书院],满分mt带你飞,多来几个奶妈,小白勿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样一句子曰,断句不同,意义截然相反。太史擎这一番惊人之语,可谓精辟易懂,莫说是在座的读书人,就连四周的不少平民百姓都听懂了。
众人纷纷恍然大悟,一张张脸上写着:原来如此啊。
吴茱儿心头爽快,暗想道:这么解释中听多了,原来不是圣人不教我们明理,而是那些书呆子乱讲。
她再望向太史擎意气风发的背影,眼中不由地多添几分神采,也有几分羡慕:读过书就是好,心中有不平,一张嘴就能气死人。
反观周济川神情愕然,茅山书院诸弟子面露茫然。他们只觉得那名大胆狂徒言中有理有据,居然叫人反驳不能。
你能说孔圣没有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样的话吗,不能,论语上记着呢。你能说孔子虽然弟子三千,但他没有教过大字不识的平民百姓吗,不能,三千弟子达者七十二人,除了这七十二个贤人,余下的那些人里,谁清楚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妖言惑众!”周济川鼻尖冒出汗来,眼看着弟子们都被他迷惑了心智,急声出言辩驳,振振有词道:
“朱子《集注》有讲,‘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引用程子语:‘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他一气儿背了一段书文,气呼呼地质问太史擎,“我所引意乃是朱子所言,难不成你是说,朱子也错了?”
“不是朱子错了,而是你错了。”太史擎淡淡瞥他一眼,气定神闲道:
“所以我说某人鹦鹉学舌,断章取义。你竟不知程子这句话还有后半段——‘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这一问,才是程子与朱子深意。开民智,顺民心,此方为圣人之道。”
“......”周济川张目结舌,哑口无言。被他接连驳倒,就连自己都动摇起来。难道他真的错了?世人也都错了?
太史擎摇头叹息,声声刺耳:“天底下就是有你们这样的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做得了官,倒头来愚弄百姓,搅得这天下不太平。”
茅山书院一众学子原本气势汹汹,现却被他羞辱的胸闷气短,可见周济川面如灰土、口不能言,顿时慌了阵脚。
“夫子!”
“夫子?您倒是说句话啊,不能任他这样嚣张!”
听这一声声急呼,周济川勉强打起精神,提起一口气来,强词夺理道:“你究竟是何人,心怀不轨败坏我茅山书院名声,听你满嘴歪理邪说,我不与你这起小人争辩。然则书院圣地,容不得你玷污,你今日非要当众赔罪,否则我茅山书院绝不与你誓不罢休!”
他一番呵斥,弟子们又振奋起来,同仇敌忾,揭过方才那一页不谈,实在是辩不过,就使出移祸江东这一招来。
太史擎面露冷笑,手指划过一群茅山弟子,睥睨众人:
“明人不做暗事,我说茅山书院徒有虚名,谁人若是不服,大可以上前同我比划比划,君子六艺,文人四友,随便你们挑拣,我若输了一样,今日就跪在茅山脚下向你们磕头认罪。反之,你们若是一样不胜,就趁早将大门上那块书院的牌匾摘去,遣散生员,休得再假借书院之名,行沽名钓誉之事。”
茅山书院众人正在气头上,他这一番话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观你年纪不大,口气倒是不小,样貌堂堂,心肠却歹毒。”周济川面沉如水,没想到这厮如此难缠,眼下他提出比试,自己不答应就是认输了,答应他又是以多欺少,无论如何传了出去,都会叫茅山书院声名扫地。
当务之急,是得想个办法,既要稳赢他,又能让他当众出丑。
如此一想,倒是有一条路可走。
周济川计上心头,冷笑一声,对他道:
“我茅山书院十步芳草,济济一堂。莫说胜你一场,就算胜你十场也不在话下,可是以你一人,对上我整座书院,难免有以多欺少之嫌。不如这样罢,我们随便派出一人,与你比个高低,假如你输了,就报上你名号,在我书院大门前磕头赔罪,如何?”
太史擎目光如炬,落在他阴云密布的脸上,宠辱不惊道了一声:“有何不可。”
“好!”
周济川快声应下,勾勾手叫上前一名弟子,低头耳语:“速回书院,将你们云师妹请来,叫她换作男装抱上琴来,莫要打扰到院主清修。”
那弟子当即领悟,连连点头,撩起衣摆跑向后山。
周济川扭头对太史擎道:“你且稍等,待我唤个人来。”
太史擎挥挥衣袖,满不在乎。
双方于是僵持下来,四周议论声渐响。围观的百姓也越来越多,还有那附近村镇的住户,跑回家去喊人来看热闹的。真真不嫌事大。
今日之事,势必不会善了,众目睽睽之下,不是茅山书院名誉扫地,就是太史擎自毁前程。
吴茱儿不由地为太史擎担忧起来。这位恩公明年是要参加科举的吧,他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子呢,孤身一人就敢到人家的地盘上挑衅,赢了有什么好处,万一输了怎么办?
难道真要给人家磕头赔罪?
不行不行。
她咬着嘴唇,心中暗下了一个决定:等下恩公若是输了,那她就代替他给人家磕头罢,就当是偿还了他的恩情。
......
约莫过了两刻,日头升到正空,晒得人额头发汗,在场的却没有几人离去。
平地四周乌压压尽是人头,乱嘈嘈尽是人语,百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在座的读书人。
终于,山脚下让开一条过道,茅山书院又来了人。先前离开的那名弟子走在前头,怀抱一张琴筝,后面跟着一名个头不高的弟子,也穿着宽袍大袖,显得身材瘦弱,头上戴着一顶帷帽,却是看不清脸孔。
外人看不出名堂,茅山弟子们却一眼就猜到了此人是谁,面露恍然之色,相互打起了眼色,谁也不说破。
那人走到平地中央,周济川让出那一块大青石叫弟子把琴放下,扭头对太史擎道:“此乃我茅山书院弟子云清,与你年岁相当,就叫他与你比乐一曲,教化你这狂妄之徒。”
君子六艺有二说,一说礼、乐、射、御、书、数,当中乐之一项,涵盖甚广。士人向以为乐声可以陶冶情操,教化人心。诚如《乐记》有云: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那名唤云清的弟子坐在大青石上,双手按琴,转向太史擎的方向,抬起一手向他示意,礼数周全。
太史擎双手抱臂,点头道:“你先请。”
(小剧场——
作者:看完这两章,有人骂你“公知”怎么办?
太史擎:何谓“公知”?
作者:就是讽刺一些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一天到晚瞎嚷嚷。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看不起所有人。
太史擎:哦,那我就是公知吧。
作者:.......
太史擎:我看不起所有人。
作者扭头喊世界:今晚开荒25人副本[茅山书院],满分mt带你飞,多来几个奶妈,小白勿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