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74 13.僧明玄入寂
- 1175 14.王士平野望
- 1176 15.安南天威径
- 1177 16.郑文明友人
- 1178 17.曲江封建论
- 1179 18.亭前逢宋五
- 1180 19.广陵王下场
- 1181 20.刘太初反攻
- 1182 1.欲替韦剑南
- 1183 2.行中书省制
- 1184 3.韦城武预言
- 1185 4.符瑞复再显
- 1186 5.分金结银术
- 1187 6.天下推新制
- 1188 7.淮海江东省
- 1189 8.桑田织锦坊
- 1190 9.筑紫太宰帅
- 1191 10.大唐船来航
- 1192 11.难波宫商谈
- 1193 12.东瀛狗血史
- 1194 13.扶桑亦阋墙
- 1195 14.太宰府密航
- 1196 14.弓福据莞岛
- 1197 16.巡狩人主责
- 1198 17.君臣齐声哭
- 1199 18.灵虚灵宝师
- 1200 19.黄帛书天降
- 1201 20.文杰竞上表
- 1202 1.盛世仿再临
- 1203 2.太子拒登封
- 1204 3.五星避明日
- 1205 4.灞桥焚椑车
- 1206 5.陛下忽狂奔
- 1207 6.封禅大功成
- 1208 7.陆九迁都议
- 1209 8.高三为门神
- 1210 9.万象初更新
- 1211 10.少阳院劝进
- 1212 11.郡王呼阿叔
- 1213 12.千秋又万代
- 1214 13.曲江闻内禅
- 1215 14.无忝祖宗命
- 1216 15.噬脐之悔恨
- 1217 16.独目落眼泪
- 1218 17.范希朝入京
- 1219 18.三川望已失
- 1220 19.谎言如冬雨
- 1221 20.罢废宫市使
- 1222 1.厘革神威军
- 1223 2.两仪父与子
- 1224 3.李纯读左传
- 1225 4.郑絪论方镇
- 1226 5.上皇三失误
- 1227 6.韦皋思不得
- 1228 7.银尺画地绝
- 1229 8.淄青献三州
- 1230 9.问计邢曹俊
- 1231 10.李师古翻悔
- 1232 11.最终负约定
- 1233 12.太上皇吃橘
- 1234 13.青鸟已宵逝
- 1235 14.五年大计画
- 1236 15.洛阳明巨万
- 1237 16.刘驼驼立功
- 1238 17.善良剑出鞘
- 1239 18.董混成脱逃
- 1240 19.义武军公案
- 1241 20.王武俊无忧
- 1242 1.宣武敢死队
- 1243 2.万炮击汴州
- 1244 3.纳妾私箧钱
- 1245 4.昼夜攻不休
- 1246 5.宣牙求自新
- 1247 6.琵琶沟尽赤
- 1248 7.讨高岳檄文
- 1249 8.邢老又中风
- 1250 9.太师为妙客
- 1251 10.王武俊北撤
- 1252 11.魏博口岸开
- 1253 12.辱于小儿辈
- 1254 13.刘悟遽反正
- 1255 14.平卢军倒戈
- 1256 15.胡惟堪夺质
- 1257 16.一日得三美
- 1258 17.指画行省界
- 1259 18.新建武康军
- 1260 19.高宫师迫城
- 1261 20.刘悟丧部伍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韦城武预言
3.韦城武预言
现在皇帝知道,高岳和宰相班子是串通一气,借着郡县、封建之争,后发制人。
若是按照这个所谓的“中书省行在”制度,此后地方大镇的守宰会全从宰相或宰相所居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里择选,而相反的地方大镇的守宰秩满后,又会返归中枢为相,各有期限,但期限究竟是五年、十年,杜黄裳、陆贽、郑絪,及“始作俑者”高岳之间,也许还没形成个正式决议,或者有,但却不对他这个皇帝说。
皇帝认为,搞行中书省自然不会出现封建割裂的局面,但却还是会危害他的权力。
以后这个天下的国是政策,全是宰相合议裁决、付诸实施,还要他这个御天圣主做什么?
皇帝想和他们斗,但皇帝现在已经累了。
这一两年来,头发花白,牙齿松落,皇帝的记性和毅力也日渐衰落,皇帝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像那宋济,可他也像宋济那般,绝不服输,屡败屡战。
延英殿召对结束后,从阁廊处向禁内返回的皇帝,看到宫殿上空血红的夕阳,和靛青色的云彩,一股悲凉的气息涌上心头,“朕,看来是斗不过你们......你们人多,还结成纵横联盟,不过联盟从来都不是牢不可破的,这次看看这个行中书省制,韦皋和杜佑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是朕居中裁断的时候......最后朕倒想看看,到底是韦不离高,还是高不离韦。”
京师用船只搭设的西渭桥,剑南判官刘辟策马而过,而后回望城门,威胁说“韦令于国家有大功,却欲求世爵而不成,我恐人望怕是会自关中上都移走!”
言毕,刘辟狠狠打着马鞭而行,可往前行不到十里,就见到亭子中有几位穿着官服的,口呼是刘大夫乎?
刘辟和扈从下马,在此等候的便自我介绍说,我等都是太子府的僚属。
对此刘辟很是吃惊。
但那几位官吏拱手作揖,对刘辟说了些什么,而后又馈赠刘辟许多财货。
刘辟再从亭子起身上马时,神态便有点恍惚。
继续走了数里,结果又有群穿着青衫的官吏在路边等候,介绍说我等都是淮南进奏院的留邸官,便送了封密信给刘辟,说这是顾秀和黎逢给大夫的,请务必转交于韦令。
半月后,蜀都的郡西亭中,韦皋和诸多美丽的侍妾,正各自兴趣昂然地坐席,四面是孔雀环绕,而对面来的则是南诏使者杨佳明,他向这位雄踞西南的唐中书令进献夷中的音乐来了。
“请作。”韦皋很是客气。
结果那群乐人刚刚歌唱舞蹈了五句词,韦皋就微笑着打断说,“你们全是骠国人吧!想献乐于我唐,和云南相同,表达恭顺的意思。”
杨佳明和那群乐人无不吃惊。
“你们的乐,宫和徵各一变,这代表着西南归顺。舞则是七叠六成,七乃是火数,以示圣主有生化恩德,而六符坤,象征西南角有革新慕化的意思。”韦皋便解释说,然后他又指一位乐师怀中抱着的大匏笙说,“这种乐器南诏也有,可只有你的在演奏上古八音时,以金为簧,不作匏音,这种奏乐的方式,本道晓得只有骠国才有。所以你等皆是骠国的乐师,希望以南诏为中介,想要朝贡我唐。”
“韦令真乃神人也!”杨佳明和一众乐师赶紧叩拜下来。
“不过你们的音乐和歌舞,和中土差别太大,这样——本道先将你们的舞容和乐器绘成图形,呈交去长安城;然后你们暂且留在蜀都,本道适当将你们的歌舞翻新编练,再送你等前去长安,如何?”
这群骠国人赶紧答应,韦皋便让他们前往蜀都锦官城的馆舍住下。
入夜后,刚刚回来的刘辟即请见。
“你虽然得韩愈、黎逢指点,在辩驳里将柳宗元给击败,可正如本道所预料的,圣主立即断意,不让辩驳继续下去。足见圣主已丧却独制天下的念头,他底气不足,居然要通过压制文士的辩论来下阶。”
刘辟便将淮南进奏院的密信送上。
“这封信的内容,逸崧在先前,已让腹心商人行船来告诉我了。”韦皋看完信件后,悠然说到。
刘辟微微吃了惊,那还要我专门捎带做什么。
韦皋大约也看出自己判官的困惑,就解释说:“太初,你是逸崧同棚,我从来不把你当下吏看待,你跟着我一路做到幕府判官,迄今也有近十年,府中事务全都委托于你手;你和我的关系,与逸崧和韦平的关系是相同的,所以逸崧如此做,意思很简单,就表示我和他间,总还是需要你为桥梁的,大家绝不可以有猜忌的心思。”
这下刘辟明白,便又把所谓太子府的人对他说的,一五一十地告诉给韦皋。
“你即刻回信,不要过掌书记的笔,直接回给太子殿下,便说韦皋明白。”
“那行中书省制......”
“我说要封建,高岳说要行中书省,到了京师那边,中书门下宰相们明确表示不要封建,那圣主的反应就耐人寻味了,圣主当然不肯封建,但他对行中书省的态度也不置可否,反倒在方才遣送中使来询问于我。太初以你的看法,圣主此举,到底是何意呢?”
“圣主的心思,无外乎想借着这个,离间我们和淮南、岭南的关系。”
韦皋浅笑说是也是也,“不过我和逸崧,可不是当初的小杨山人,也不是卢杞,看似聪明,实则被圣主操弄在股掌间,想宠便宠,要黜则黜——行中书省当然是好制,我韦皋是当朝的中书令,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当然支持。另外,我当然也支持陛下,支持太子。”
这下刘辟恍然大悟,便连说我即刻便去办!
“且慢。”
刘辟便停住脚步。
“逸崧说他在淮南节度使任上还做两年,便要归朝参觐,这内里的真实意思,一是逸崧归朝时,我也得归朝,怕是杜君卿也是同样,然则可能还有一层意思。”
刘辟有些困惑,但他很快就想通了,“韦令,也就是说......可能淄青或魏博再过两年就得,得遭受朝廷征伐?”
对这个猜测,韦皋点点头,表示赞同,“借着讨伐淄青和魏博,中书门下和行中书省的宰相,可能会产生固定任期,那便是十年,这点陛下怕是也无权干涉。”
若是按照这个所谓的“中书省行在”制度,此后地方大镇的守宰会全从宰相或宰相所居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里择选,而相反的地方大镇的守宰秩满后,又会返归中枢为相,各有期限,但期限究竟是五年、十年,杜黄裳、陆贽、郑絪,及“始作俑者”高岳之间,也许还没形成个正式决议,或者有,但却不对他这个皇帝说。
皇帝认为,搞行中书省自然不会出现封建割裂的局面,但却还是会危害他的权力。
以后这个天下的国是政策,全是宰相合议裁决、付诸实施,还要他这个御天圣主做什么?
皇帝想和他们斗,但皇帝现在已经累了。
这一两年来,头发花白,牙齿松落,皇帝的记性和毅力也日渐衰落,皇帝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像那宋济,可他也像宋济那般,绝不服输,屡败屡战。
延英殿召对结束后,从阁廊处向禁内返回的皇帝,看到宫殿上空血红的夕阳,和靛青色的云彩,一股悲凉的气息涌上心头,“朕,看来是斗不过你们......你们人多,还结成纵横联盟,不过联盟从来都不是牢不可破的,这次看看这个行中书省制,韦皋和杜佑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是朕居中裁断的时候......最后朕倒想看看,到底是韦不离高,还是高不离韦。”
京师用船只搭设的西渭桥,剑南判官刘辟策马而过,而后回望城门,威胁说“韦令于国家有大功,却欲求世爵而不成,我恐人望怕是会自关中上都移走!”
言毕,刘辟狠狠打着马鞭而行,可往前行不到十里,就见到亭子中有几位穿着官服的,口呼是刘大夫乎?
刘辟和扈从下马,在此等候的便自我介绍说,我等都是太子府的僚属。
对此刘辟很是吃惊。
但那几位官吏拱手作揖,对刘辟说了些什么,而后又馈赠刘辟许多财货。
刘辟再从亭子起身上马时,神态便有点恍惚。
继续走了数里,结果又有群穿着青衫的官吏在路边等候,介绍说我等都是淮南进奏院的留邸官,便送了封密信给刘辟,说这是顾秀和黎逢给大夫的,请务必转交于韦令。
半月后,蜀都的郡西亭中,韦皋和诸多美丽的侍妾,正各自兴趣昂然地坐席,四面是孔雀环绕,而对面来的则是南诏使者杨佳明,他向这位雄踞西南的唐中书令进献夷中的音乐来了。
“请作。”韦皋很是客气。
结果那群乐人刚刚歌唱舞蹈了五句词,韦皋就微笑着打断说,“你们全是骠国人吧!想献乐于我唐,和云南相同,表达恭顺的意思。”
杨佳明和那群乐人无不吃惊。
“你们的乐,宫和徵各一变,这代表着西南归顺。舞则是七叠六成,七乃是火数,以示圣主有生化恩德,而六符坤,象征西南角有革新慕化的意思。”韦皋便解释说,然后他又指一位乐师怀中抱着的大匏笙说,“这种乐器南诏也有,可只有你的在演奏上古八音时,以金为簧,不作匏音,这种奏乐的方式,本道晓得只有骠国才有。所以你等皆是骠国的乐师,希望以南诏为中介,想要朝贡我唐。”
“韦令真乃神人也!”杨佳明和一众乐师赶紧叩拜下来。
“不过你们的音乐和歌舞,和中土差别太大,这样——本道先将你们的舞容和乐器绘成图形,呈交去长安城;然后你们暂且留在蜀都,本道适当将你们的歌舞翻新编练,再送你等前去长安,如何?”
这群骠国人赶紧答应,韦皋便让他们前往蜀都锦官城的馆舍住下。
入夜后,刚刚回来的刘辟即请见。
“你虽然得韩愈、黎逢指点,在辩驳里将柳宗元给击败,可正如本道所预料的,圣主立即断意,不让辩驳继续下去。足见圣主已丧却独制天下的念头,他底气不足,居然要通过压制文士的辩论来下阶。”
刘辟便将淮南进奏院的密信送上。
“这封信的内容,逸崧在先前,已让腹心商人行船来告诉我了。”韦皋看完信件后,悠然说到。
刘辟微微吃了惊,那还要我专门捎带做什么。
韦皋大约也看出自己判官的困惑,就解释说:“太初,你是逸崧同棚,我从来不把你当下吏看待,你跟着我一路做到幕府判官,迄今也有近十年,府中事务全都委托于你手;你和我的关系,与逸崧和韦平的关系是相同的,所以逸崧如此做,意思很简单,就表示我和他间,总还是需要你为桥梁的,大家绝不可以有猜忌的心思。”
这下刘辟明白,便又把所谓太子府的人对他说的,一五一十地告诉给韦皋。
“你即刻回信,不要过掌书记的笔,直接回给太子殿下,便说韦皋明白。”
“那行中书省制......”
“我说要封建,高岳说要行中书省,到了京师那边,中书门下宰相们明确表示不要封建,那圣主的反应就耐人寻味了,圣主当然不肯封建,但他对行中书省的态度也不置可否,反倒在方才遣送中使来询问于我。太初以你的看法,圣主此举,到底是何意呢?”
“圣主的心思,无外乎想借着这个,离间我们和淮南、岭南的关系。”
韦皋浅笑说是也是也,“不过我和逸崧,可不是当初的小杨山人,也不是卢杞,看似聪明,实则被圣主操弄在股掌间,想宠便宠,要黜则黜——行中书省当然是好制,我韦皋是当朝的中书令,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当然支持。另外,我当然也支持陛下,支持太子。”
这下刘辟恍然大悟,便连说我即刻便去办!
“且慢。”
刘辟便停住脚步。
“逸崧说他在淮南节度使任上还做两年,便要归朝参觐,这内里的真实意思,一是逸崧归朝时,我也得归朝,怕是杜君卿也是同样,然则可能还有一层意思。”
刘辟有些困惑,但他很快就想通了,“韦令,也就是说......可能淄青或魏博再过两年就得,得遭受朝廷征伐?”
对这个猜测,韦皋点点头,表示赞同,“借着讨伐淄青和魏博,中书门下和行中书省的宰相,可能会产生固定任期,那便是十年,这点陛下怕是也无权干涉。”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