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80 19.广陵王下场
- 1181 20.刘太初反攻
- 1182 1.欲替韦剑南
- 1183 2.行中书省制
- 1184 3.韦城武预言
- 1185 4.符瑞复再显
- 1186 5.分金结银术
- 1187 6.天下推新制
- 1188 7.淮海江东省
- 1189 8.桑田织锦坊
- 1190 9.筑紫太宰帅
- 1191 10.大唐船来航
- 1192 11.难波宫商谈
- 1193 12.东瀛狗血史
- 1194 13.扶桑亦阋墙
- 1195 14.太宰府密航
- 1196 14.弓福据莞岛
- 1197 16.巡狩人主责
- 1198 17.君臣齐声哭
- 1199 18.灵虚灵宝师
- 1200 19.黄帛书天降
- 1201 20.文杰竞上表
- 1202 1.盛世仿再临
- 1203 2.太子拒登封
- 1204 3.五星避明日
- 1205 4.灞桥焚椑车
- 1206 5.陛下忽狂奔
- 1207 6.封禅大功成
- 1208 7.陆九迁都议
- 1209 8.高三为门神
- 1210 9.万象初更新
- 1211 10.少阳院劝进
- 1212 11.郡王呼阿叔
- 1213 12.千秋又万代
- 1214 13.曲江闻内禅
- 1215 14.无忝祖宗命
- 1216 15.噬脐之悔恨
- 1217 16.独目落眼泪
- 1218 17.范希朝入京
- 1219 18.三川望已失
- 1220 19.谎言如冬雨
- 1221 20.罢废宫市使
- 1222 1.厘革神威军
- 1223 2.两仪父与子
- 1224 3.李纯读左传
- 1225 4.郑絪论方镇
- 1226 5.上皇三失误
- 1227 6.韦皋思不得
- 1228 7.银尺画地绝
- 1229 8.淄青献三州
- 1230 9.问计邢曹俊
- 1231 10.李师古翻悔
- 1232 11.最终负约定
- 1233 12.太上皇吃橘
- 1234 13.青鸟已宵逝
- 1235 14.五年大计画
- 1236 15.洛阳明巨万
- 1237 16.刘驼驼立功
- 1238 17.善良剑出鞘
- 1239 18.董混成脱逃
- 1240 19.义武军公案
- 1241 20.王武俊无忧
- 1242 1.宣武敢死队
- 1243 2.万炮击汴州
- 1244 3.纳妾私箧钱
- 1245 4.昼夜攻不休
- 1246 5.宣牙求自新
- 1247 6.琵琶沟尽赤
- 1248 7.讨高岳檄文
- 1249 8.邢老又中风
- 1250 9.太师为妙客
- 1251 10.王武俊北撤
- 1252 11.魏博口岸开
- 1253 12.辱于小儿辈
- 1254 13.刘悟遽反正
- 1255 14.平卢军倒戈
- 1256 15.胡惟堪夺质
- 1257 16.一日得三美
- 1258 17.指画行省界
- 1259 18.新建武康军
- 1260 19.高宫师迫城
- 1261 20.刘悟丧部伍
隐藏
显示工具栏
9.筑紫太宰帅
9.筑紫太宰帅
佐伯真鱼,正是空海的俗名。
空海的父亲是赞岐国多度郡的郡司佐伯田公,母亲是宫廷侍读阿刀大足的女儿,受母家的影响,空海精通汉学,便在情理之中。
而空海在宫廷里读书时,他的同学就是伊予亲王——这位亲王是桓武天皇和藤原吉子的孩子,而吉子又是太宰帅藤原雄友的妹妹——所以空海能成为请益僧,乘船前往唐土,也都是藤原雄友在其中帮忙运作的。
可悲惨的是,藤原雄友哪里知道,空海的船和其他三艘船,刚到五岛就沉的沉、失踪的失踪,好在空海命大,得到唐人来航海船的救助,才保全了性命。
经过空海的解释,太宰帅藤原雄友算是明白了,面前这位叫张熙的将军,是大唐卫国公的使节,来此的目的就是要通商的,可藤原雄友感到很为难:“白村江,合纵连衡,不信任。”
原来,此刻的东亚外交,四位主角即唐、渤海、新罗和日本,关系还挺复杂的。
几百年前,那时候还叫倭国的日本力量强大,多次渡海入侵朝鲜半岛,一度让新罗、加罗、百济等小国臣服,也算有段光辉岁月。
但到了隋唐,大陆政权涉入到了朝鲜半岛的争斗里来,因唐最早和高句丽为敌,便与新罗结盟夹攻之,为了扫除百济这个障碍,唐和新罗的联军,又开辟了对百济的分战场。百济弱小不抵事,很快被踩灭,倭国这时不自量力,支援百济遗民企图复国,结果在白村江和唐.新罗的联军爆发大战,倭军被打得惨败,舟师被焚,海水尽赤。战后,天智天皇吓得把都城从临海的难波,迁去内陆的近江,还大批征调农民充当“防人”,在筑紫、周防等地构筑城寨,没日没夜地害怕唐和新罗会登陆——实际上日本最怕的事,就是来自西面的大陆政权,会渡海把它给灭了,这是种岛国式的恐惧,这样的恐惧日本经历了三次,一次便是它和唐的白村江战后,第二次是元世祖忽必烈来袭,还有第三次便是那个叼着玉米烟斗戴墨镜的家伙成为日本太上皇(不过这次是从东面大陆来的)。
所以这一百多年来,日本虽然不断派出遣唐使和请益僧,可这些都只是制度和宗教上的交流,其他的特别是贸易往来,日本实则是严格禁止的,尤其是唐在安史之乱后势力一度衰减,而新罗也开始不断爆发饥馑,失却生路的新罗人便和肃慎人合作,成为海贼,不断劫掠日本沿岸,导致日本和新罗关系很是紧张,由是日本便探索和继承高句丽势力的渤海国交好的模式,怕的就是唐会和新罗再度联手来为难它——所以日本朝廷对国内不断颁发诏令制文,强调“除去官府组织的遣唐使外,其余寸板片帆不准下海!”,想的就是尽量不卷入到大陆的事务里,免得白村江的惨剧重演。
然而张熙却恳请藤原雄友说,此次来不但是为了给山部王(桓武天皇)商谈贸易的,且还有个重要的目标,便是给山部王献礼的,请务必让我等去难波。
藤原雄友还在犹豫,张保高便说:“大都督(太宰府等同于唐的大都督府)在上,而今唐再度强大,燕贼安禄山、史思明皆死,其数个余烬方镇也将被我主人卫国公削平,而卫国公绝无征伐你倭国的想法,派遣我等来不过是三个目的。”
在得到太宰帅的许可后,张保高就说出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希望可以与倭国通商交好,此后谁可以与我家主人贸易,谁就能掌握倭国的霸权;
第二个目的,卫国公希望唐、新罗、日本三国携手,清扫海贼,这样倭国此后绝无海贼入寇的忧患,而入我唐请益的官吏、僧侣停留期便可延长,且我唐愿用官费支用其生计所需(日本当时贸易封闭,穷得叮当响,遣唐使在中国得不到本国的俸料,只能厚脸皮让唐政府出钱来养,安史之乱后唐政府自己都困难了,便强行规定缩短遣唐使停留时间,由原本五年缩为两年);
当然还有第三个目的......”
说到这里,张保高狡猾地笑笑,对空海说:“卫国公答应过,只要能和筑紫、难波通商,他愿交易些好的东西来,帮助倭国东征早日功成!”
所谓的“好东西”,便是战马。
很快,太宰府水城外的高岗处,张熙和张保高船队携带来的五十匹战马,嘶鸣咆哮着,终于摆脱了船舱栅笼的拘束,在草野上尽情驰骋,这群全是西北吐谷浑、党项等城傍豢养的骏马,宛若蛟龙般神武,吓得四面松林处,矮小而衣甲破旧的太宰府防人、健儿们奔来逃去,生怕被这些高大的战马给冲撞踩踏。
张保高飞奔而上,跨上了其中一匹青灰色的吐谷浑战马,此马号称“龙种”,然后对两名随船来的军士喊到,拿长槊来。
军士便将一丈八尺的长槊抛过来,张保高扬臂接住,将槊柄夹住,俯身策马一个冲刺,用槊刃接连刺穿三处箭靶,无不粉碎。
接着张保高勒住缰绳,将长槊扛在肩膀,在目瞪口呆的藤原雄友前绕了三个小圈,问到“如何?只要有三百匹这样的战马,杀败你们东面的虾夷,还不是轻而易举!”
藤原雄友对空海惊呼:“风雷电,骑马武士,太厉害。”
空海合掌回答:“渤海国也有良马,然则多被唐土的平卢军节度使李师古买走。”
藤原雄友便不说话了。
因为李师古手中有钱,渤海国卖马,就认那钱。
日本虽然表面和渤海国建交,可对方却从来不愿卖马,只因日本没钱转通,也没什么实物能让渤海国开心渴求的,肯用战马来换的。
“唐马优,博买三百,如何换?”太宰府政厅中,藤原雄友妥协,开口询问张熙道。
张熙便说,这些战马都是最好的,卖的话一匹得八十贯钱,此次带来五十匹,就是四千贯。
藤原雄友听到此,额头上的汗都流下来。
四千贯,四千贯铜钱,日本国很难找出来这么多的钱,更别说这只是五十匹马的价钱,要是三百匹或者更多的话......
“如果大都督肯开去往难波的长牒传符给我,情愿将此五十匹马送给太宰府。”张熙看到藤原雄友的表情,开出了个对方无法拒绝的价码。
空海的父亲是赞岐国多度郡的郡司佐伯田公,母亲是宫廷侍读阿刀大足的女儿,受母家的影响,空海精通汉学,便在情理之中。
而空海在宫廷里读书时,他的同学就是伊予亲王——这位亲王是桓武天皇和藤原吉子的孩子,而吉子又是太宰帅藤原雄友的妹妹——所以空海能成为请益僧,乘船前往唐土,也都是藤原雄友在其中帮忙运作的。
可悲惨的是,藤原雄友哪里知道,空海的船和其他三艘船,刚到五岛就沉的沉、失踪的失踪,好在空海命大,得到唐人来航海船的救助,才保全了性命。
经过空海的解释,太宰帅藤原雄友算是明白了,面前这位叫张熙的将军,是大唐卫国公的使节,来此的目的就是要通商的,可藤原雄友感到很为难:“白村江,合纵连衡,不信任。”
原来,此刻的东亚外交,四位主角即唐、渤海、新罗和日本,关系还挺复杂的。
几百年前,那时候还叫倭国的日本力量强大,多次渡海入侵朝鲜半岛,一度让新罗、加罗、百济等小国臣服,也算有段光辉岁月。
但到了隋唐,大陆政权涉入到了朝鲜半岛的争斗里来,因唐最早和高句丽为敌,便与新罗结盟夹攻之,为了扫除百济这个障碍,唐和新罗的联军,又开辟了对百济的分战场。百济弱小不抵事,很快被踩灭,倭国这时不自量力,支援百济遗民企图复国,结果在白村江和唐.新罗的联军爆发大战,倭军被打得惨败,舟师被焚,海水尽赤。战后,天智天皇吓得把都城从临海的难波,迁去内陆的近江,还大批征调农民充当“防人”,在筑紫、周防等地构筑城寨,没日没夜地害怕唐和新罗会登陆——实际上日本最怕的事,就是来自西面的大陆政权,会渡海把它给灭了,这是种岛国式的恐惧,这样的恐惧日本经历了三次,一次便是它和唐的白村江战后,第二次是元世祖忽必烈来袭,还有第三次便是那个叼着玉米烟斗戴墨镜的家伙成为日本太上皇(不过这次是从东面大陆来的)。
所以这一百多年来,日本虽然不断派出遣唐使和请益僧,可这些都只是制度和宗教上的交流,其他的特别是贸易往来,日本实则是严格禁止的,尤其是唐在安史之乱后势力一度衰减,而新罗也开始不断爆发饥馑,失却生路的新罗人便和肃慎人合作,成为海贼,不断劫掠日本沿岸,导致日本和新罗关系很是紧张,由是日本便探索和继承高句丽势力的渤海国交好的模式,怕的就是唐会和新罗再度联手来为难它——所以日本朝廷对国内不断颁发诏令制文,强调“除去官府组织的遣唐使外,其余寸板片帆不准下海!”,想的就是尽量不卷入到大陆的事务里,免得白村江的惨剧重演。
然而张熙却恳请藤原雄友说,此次来不但是为了给山部王(桓武天皇)商谈贸易的,且还有个重要的目标,便是给山部王献礼的,请务必让我等去难波。
藤原雄友还在犹豫,张保高便说:“大都督(太宰府等同于唐的大都督府)在上,而今唐再度强大,燕贼安禄山、史思明皆死,其数个余烬方镇也将被我主人卫国公削平,而卫国公绝无征伐你倭国的想法,派遣我等来不过是三个目的。”
在得到太宰帅的许可后,张保高就说出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希望可以与倭国通商交好,此后谁可以与我家主人贸易,谁就能掌握倭国的霸权;
第二个目的,卫国公希望唐、新罗、日本三国携手,清扫海贼,这样倭国此后绝无海贼入寇的忧患,而入我唐请益的官吏、僧侣停留期便可延长,且我唐愿用官费支用其生计所需(日本当时贸易封闭,穷得叮当响,遣唐使在中国得不到本国的俸料,只能厚脸皮让唐政府出钱来养,安史之乱后唐政府自己都困难了,便强行规定缩短遣唐使停留时间,由原本五年缩为两年);
当然还有第三个目的......”
说到这里,张保高狡猾地笑笑,对空海说:“卫国公答应过,只要能和筑紫、难波通商,他愿交易些好的东西来,帮助倭国东征早日功成!”
所谓的“好东西”,便是战马。
很快,太宰府水城外的高岗处,张熙和张保高船队携带来的五十匹战马,嘶鸣咆哮着,终于摆脱了船舱栅笼的拘束,在草野上尽情驰骋,这群全是西北吐谷浑、党项等城傍豢养的骏马,宛若蛟龙般神武,吓得四面松林处,矮小而衣甲破旧的太宰府防人、健儿们奔来逃去,生怕被这些高大的战马给冲撞踩踏。
张保高飞奔而上,跨上了其中一匹青灰色的吐谷浑战马,此马号称“龙种”,然后对两名随船来的军士喊到,拿长槊来。
军士便将一丈八尺的长槊抛过来,张保高扬臂接住,将槊柄夹住,俯身策马一个冲刺,用槊刃接连刺穿三处箭靶,无不粉碎。
接着张保高勒住缰绳,将长槊扛在肩膀,在目瞪口呆的藤原雄友前绕了三个小圈,问到“如何?只要有三百匹这样的战马,杀败你们东面的虾夷,还不是轻而易举!”
藤原雄友对空海惊呼:“风雷电,骑马武士,太厉害。”
空海合掌回答:“渤海国也有良马,然则多被唐土的平卢军节度使李师古买走。”
藤原雄友便不说话了。
因为李师古手中有钱,渤海国卖马,就认那钱。
日本虽然表面和渤海国建交,可对方却从来不愿卖马,只因日本没钱转通,也没什么实物能让渤海国开心渴求的,肯用战马来换的。
“唐马优,博买三百,如何换?”太宰府政厅中,藤原雄友妥协,开口询问张熙道。
张熙便说,这些战马都是最好的,卖的话一匹得八十贯钱,此次带来五十匹,就是四千贯。
藤原雄友听到此,额头上的汗都流下来。
四千贯,四千贯铜钱,日本国很难找出来这么多的钱,更别说这只是五十匹马的价钱,要是三百匹或者更多的话......
“如果大都督肯开去往难波的长牒传符给我,情愿将此五十匹马送给太宰府。”张熙看到藤原雄友的表情,开出了个对方无法拒绝的价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