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89 第一百六十一章 阳谋
- 790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与虎谋皮
- 791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操旧业
- 792 第一百六十四章 暧昧
- 793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本质
- 794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本质(续)
- 795 第一百六十七章 想法
- 796 第一百六十八章 满地红
- 797 第一百六十九章 坐标
- 798 第一百七十章 主业
- 799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主业(续)
- 800 第一百七十二章 好买卖
- 801 第一百七十三章职责
- 802 第一百七十四章膨胀
- 803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现实
- 804 第一百七十六章现实(续)
- 805 第一百七十七章人才
- 806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斯文扫地
- 807 第一百七十九章 愿望
- 808 第一百八十章 优雅
- 809 第一百八十一章 音效
- 810 第一百八十二章 优雅(续)
- 811 第一百八十三章 众乐乐
- 812 第一百八十四章 抽抽乐
- 813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雅言正音
- 814 第一百八十六章 注音
- 815 第一百八十七章 诱之以利
- 816 第一百八十八章 竞争
- 817 第一百八十九章 鱼加羊
- 818 第一百九十章 民生
- 819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数量
- 820 第一百九十二章 数量(续)
- 821 第一百九十三章 推心置腹
- 822 第一百九十四章 推心置腹(续)
- 823 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心
- 824 第一百九十六章 信心(续)
- 825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信心(再续)
- 826 第一百九十八章 怪物
- 827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兵
- 828 第二百章 唯快不破
- 829 第二百零一章 没羽箭
- 830 第二百零二章 马轻侯
- 831 第二百零三章 无耻
- 832 第二百零四章 无耻(续)
- 833 第二百零五章 以点带面
- 834 第二百零六章 一叶知秋
- 835 第二百零七章 势
- 836 第二百零八章 势(续)
- 837 第二百零九章 人才
- 838 第二百一十章 主意
- 839 第二百一十一章 股肱羽翼
- 840 第二百一十二章 疑惑
- 841 第二百一十三章 供弹
- 842 第二百一十四章 刺刀术
- 843 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途
- 844 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年
- 845 第二百一十七章 江山之固
- 846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山之固(续)
- 847 第二百一十九章 如火如荼
- 848 第二百二十章 如火如荼(续)
- 849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是忠是奸?
- 850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茧自缚?
- 851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是忠是奸?(续)
- 852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万事俱备
- 853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们一定会赢的!
- 854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上膛!上膛!
- 855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回旋
- 856 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策
- 857 第二百二十九章 对策(续)
- 858 第二百三十章 近在咫尺
- 859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过是个意外
- 860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临战
- 861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 862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战(续)
- 863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心
- 864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丈夫能屈能伸
- 865 第二百三十七章 演戏
- 866 第二百三十八章 落幕?
- 867 第二百三十九章 原则
- 868 第二百四十章 原则(续)
- 869 第二百四十一章 似是故人来
- 870 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来(续)
- 871 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和为贵?
- 872 第二百四十四章 杀鸡吓猴
- 873 第二百四十五章 興林大火
- 874 第二百四十六章 落幕
- 875 第二百四十七章 揭幕
- 876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进退
- 877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实力
- 878 第二百五十章 实力(续)
- 879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明寺
- 880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明寺(续)
- 881 第二百五十三章 称斤
- 882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亲眼所见
- 883 第二百五十五章 亲眼所见(续)
- 884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硵砂之处
- 885 第二百五十七章 俱毗罗
- 886 第二百五十八章 如影随形
- 887 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日余晖
- 888 第二百六十章 东方露白
- 889 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后
- 890 第二百六十二章 这一生(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主业(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主业(续)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怀荒东廓,马市边,武备店内,于豆和随从在验货,这地方只有持证(许可证)的商号,才可入内进行交易。
而他们验的货,是各种兵器和铠甲。
于豆在这里定了三百领扎甲,含兜鍪,以及三百人对应的武备,价钱可不便宜。
更别说只有“持证者”才能购买的轰天雷(数量有限制),再贵也得买些。
再加上人员死亡后的“安家费”(押在钱庄),以及雇佣人手的费用,加起来,可是一笔巨资。
如果把这些投入视作本金,做买卖后赚取的利润,可以是数倍。
前提是“买卖”做成了。
于豆和随从仔细抽查着兵器铠甲,不敢大意,毕竟花了许多钱,不是路边捡的破烂。
有随从第一次见识铠甲买卖的场面,心中不安。
若在以往,铠甲是禁品,哪里能拿来当商品卖,可如今,也不知朝廷是缺钱了,还是不在乎,在边地变相对铠甲解禁了。
如此一来,铠甲必然大量流入民间,进而导致各地治安状况急转直下。
拦路打劫的强盗,有铠甲,四处流窜的马贼,有铠甲,那些聚族而居的强宗著姓,必然私下里囤积铠甲,必要时拿出来用。
而那些贫穷的草原部落,也会弄些铠甲,日后抢劫边地,愈发有恃无恐。
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当然,入草原经商的商队,以及他们这样的队伍,总是要有铠甲护体,人心才定一些。
也许,朝廷是权衡利弊,才有这样的决定。
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于豆忙了一通,和随从算是验完货,然后锁好木箱,上封条,锁在武备店的库房里。
这是规矩,官府即便销售铠甲,也不允许城内到处都是甲士转悠。
所以各商队在这里买了铠甲之后,除非立刻带着出门(出城),否则就得锁在武备店的库房里。
算是寄存,暂不收费。
于豆和随从忙完之后,出了门,却见太阳西沉,一天就要过去。
他走在街道上,看着过往行人,又抬头看着猩红的漫天晚霞,信心满满。
边贸大兴,做买卖当然很有赚头,可哪有抢劫、抓奴隶暴利?
突厥当年不过是柔然的锻奴,若突厥人一门心思做买卖,赚钱再多,能有多少?能把大半草原都买下来么?
可突厥选择造反,选择打仗,打赢了,就什么都有了!
所以,于豆不满足于做个富家翁,刚好朝廷实行各项新政,要经略草原,于是他乘风而起,拉起上百人规模的马队,深入草原,抢劫那些不归顺的部落。
搜刮财物后,把牲畜直接转卖给在附近放牧的“己方部落”,把女人和孩子带回来。
漂亮、健康的女人留着,其他人,卖给商号。
这就是于豆的买卖,是他的主业,去年做了一年,收获颇丰,连本带利赚回来,今年继续。
他明白‘牙人’其实是做不久的,新开的商号,以及初来乍到的部落,相互间迟早会熟悉起来。
他不是贪图牙人撮合买卖的那一点提成,而是要通过牵线搭桥来发展人脉,建立信用,尽快把名声打响。
既要和部落酋长混成“自己人”,也要和各商号结下交情,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信用。
如此一来,他带着队伍在草原上晃悠、寻找目标的时候,就能从其他部落口中问到有用的消息。
只要能做到消息灵通,无论是偷袭或者撤退、突围,都能来去自如。
况且,认识的部落酋长多,在草原上抢劫之后,就近转卖牲畜也方便。
否则,临时碰到陌生部落,对方心中提防,己方想靠近都未必行得通,遑论“销赃”、打听消息?
打劫归来、返回边城后,还得将手头上的俘虏卖给商号,若和商号掌柜是老相识,总是会方便许多,能尽快脱手。
毕竟奴婢每日都要吃喝,这也是开支。
另外,他有军职在身,若能做到消息灵通,获得关键的消息,那就有立大功的机会,立了大功,就能晋升。
关键的消息,可以是某某突厥大官到了哪个地区,亦或是某某地区,突厥人正在集结...
这种消息十分重要且珍贵无比,买却买不来,要想靠不断地侦查来获取,跑断腿都未必听得到半点风声。
所以,于豆要借助在草原上四处放牧的部落,以其为耳目,关注草原上的风吹草动。
他给自己规划的“主业”,就是带着马队在草原里游荡,抢劫、抓奴隶,以此不断积累资金,扩大队伍。
顺便刺探各类消息,一旦发现机会,就偷袭突厥部落,杀几个大官、大酋长,立军功。
壮大队伍,积累资金,尽可能立军功,和各部落的关系愈发牢固,名声越来越响,他就能一步步,走向下一个目标。
旁边响起车轮声,却是一列车队缓缓驶来,从他们旁边经过,向前走去。
这些马车都是四轮车,有骑兵护卫,看旗号,是军中车辆。
于豆是有爵位的楚军将领,所以军中消息灵通,他知道这些有兵卒护送的马车,其上乘客,大概是来干什么的。
简而言之,是“堪舆”,白天拿着些奇怪的玩意东看西看,据说晚上还要看星星。
于豆觉得,这些人大概就是看山川河流走势,看风水宝地什么的。
类似的队伍,不仅在怀荒附近活动,也去过其他边镇。
所以于豆觉得奇怪,朝廷派这么多人来边地做什么?
堪舆...难不成是给帝陵选址?
还是要刨了突厥可汗的祖坟、行巫蛊之术?
于豆很快联想到突厥那边的形势。
前两年,楚军大败突厥军,击杀许多突厥重要人物,导致突厥之后不敢轻易来碛南草原。
后来,有零星消息陆续传来,据说突厥的木汗可汗于没多久后去世,也不知是得知败绩之后气死的,还是寿终正寝。
木杆可汗这一死,加上其弟被于豆击杀,于是,突厥国内围绕新可汗人选是该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产生了许多矛盾。
所以突厥那边无暇报仇,也没心思卷土重来,去年楚军攻齐,草原方向就静悄悄的。
于豆不知道现在的突厥国内,是否已有了新可汗,也不知若有了新可汗,其人能否服众。
但可以确定,之前那次大战之后,突厥一方接连惨败的结果,让对方吃了疼,轻易不敢大举进犯。
所以,朝廷趁着对方不敢进犯,重建各处边城,开始向草原推进。
这就少不了他们这些爪牙冲锋陷阵,所以,朝廷连铠甲、轰天雷都卖了,这机会若是不抓住,将来肯定后悔。
走着走着,先前那个心有顾虑的随从问:“头儿,朝廷这么卖铠甲,迟早会大量流入民间,这不要紧么?”
“当然要紧。”于豆回答,看着对方:“自古以来,官府都不许民间有铠甲。”
随从不解:“那朝廷还....”
于豆笑起来:“道理很简单,禁铠甲的目的是防止有人造反、叛乱,如今的官军,有神兵利器,不怕这个,所以在边地开放铠禁。”
“那些地头蛇要是敢造反、闹事,就算人人有铠甲又如何?官军一来,他们根本挡不住,必然死全家。”
怀荒东廓,马市边,武备店内,于豆和随从在验货,这地方只有持证(许可证)的商号,才可入内进行交易。
而他们验的货,是各种兵器和铠甲。
于豆在这里定了三百领扎甲,含兜鍪,以及三百人对应的武备,价钱可不便宜。
更别说只有“持证者”才能购买的轰天雷(数量有限制),再贵也得买些。
再加上人员死亡后的“安家费”(押在钱庄),以及雇佣人手的费用,加起来,可是一笔巨资。
如果把这些投入视作本金,做买卖后赚取的利润,可以是数倍。
前提是“买卖”做成了。
于豆和随从仔细抽查着兵器铠甲,不敢大意,毕竟花了许多钱,不是路边捡的破烂。
有随从第一次见识铠甲买卖的场面,心中不安。
若在以往,铠甲是禁品,哪里能拿来当商品卖,可如今,也不知朝廷是缺钱了,还是不在乎,在边地变相对铠甲解禁了。
如此一来,铠甲必然大量流入民间,进而导致各地治安状况急转直下。
拦路打劫的强盗,有铠甲,四处流窜的马贼,有铠甲,那些聚族而居的强宗著姓,必然私下里囤积铠甲,必要时拿出来用。
而那些贫穷的草原部落,也会弄些铠甲,日后抢劫边地,愈发有恃无恐。
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当然,入草原经商的商队,以及他们这样的队伍,总是要有铠甲护体,人心才定一些。
也许,朝廷是权衡利弊,才有这样的决定。
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于豆忙了一通,和随从算是验完货,然后锁好木箱,上封条,锁在武备店的库房里。
这是规矩,官府即便销售铠甲,也不允许城内到处都是甲士转悠。
所以各商队在这里买了铠甲之后,除非立刻带着出门(出城),否则就得锁在武备店的库房里。
算是寄存,暂不收费。
于豆和随从忙完之后,出了门,却见太阳西沉,一天就要过去。
他走在街道上,看着过往行人,又抬头看着猩红的漫天晚霞,信心满满。
边贸大兴,做买卖当然很有赚头,可哪有抢劫、抓奴隶暴利?
突厥当年不过是柔然的锻奴,若突厥人一门心思做买卖,赚钱再多,能有多少?能把大半草原都买下来么?
可突厥选择造反,选择打仗,打赢了,就什么都有了!
所以,于豆不满足于做个富家翁,刚好朝廷实行各项新政,要经略草原,于是他乘风而起,拉起上百人规模的马队,深入草原,抢劫那些不归顺的部落。
搜刮财物后,把牲畜直接转卖给在附近放牧的“己方部落”,把女人和孩子带回来。
漂亮、健康的女人留着,其他人,卖给商号。
这就是于豆的买卖,是他的主业,去年做了一年,收获颇丰,连本带利赚回来,今年继续。
他明白‘牙人’其实是做不久的,新开的商号,以及初来乍到的部落,相互间迟早会熟悉起来。
他不是贪图牙人撮合买卖的那一点提成,而是要通过牵线搭桥来发展人脉,建立信用,尽快把名声打响。
既要和部落酋长混成“自己人”,也要和各商号结下交情,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信用。
如此一来,他带着队伍在草原上晃悠、寻找目标的时候,就能从其他部落口中问到有用的消息。
只要能做到消息灵通,无论是偷袭或者撤退、突围,都能来去自如。
况且,认识的部落酋长多,在草原上抢劫之后,就近转卖牲畜也方便。
否则,临时碰到陌生部落,对方心中提防,己方想靠近都未必行得通,遑论“销赃”、打听消息?
打劫归来、返回边城后,还得将手头上的俘虏卖给商号,若和商号掌柜是老相识,总是会方便许多,能尽快脱手。
毕竟奴婢每日都要吃喝,这也是开支。
另外,他有军职在身,若能做到消息灵通,获得关键的消息,那就有立大功的机会,立了大功,就能晋升。
关键的消息,可以是某某突厥大官到了哪个地区,亦或是某某地区,突厥人正在集结...
这种消息十分重要且珍贵无比,买却买不来,要想靠不断地侦查来获取,跑断腿都未必听得到半点风声。
所以,于豆要借助在草原上四处放牧的部落,以其为耳目,关注草原上的风吹草动。
他给自己规划的“主业”,就是带着马队在草原里游荡,抢劫、抓奴隶,以此不断积累资金,扩大队伍。
顺便刺探各类消息,一旦发现机会,就偷袭突厥部落,杀几个大官、大酋长,立军功。
壮大队伍,积累资金,尽可能立军功,和各部落的关系愈发牢固,名声越来越响,他就能一步步,走向下一个目标。
旁边响起车轮声,却是一列车队缓缓驶来,从他们旁边经过,向前走去。
这些马车都是四轮车,有骑兵护卫,看旗号,是军中车辆。
于豆是有爵位的楚军将领,所以军中消息灵通,他知道这些有兵卒护送的马车,其上乘客,大概是来干什么的。
简而言之,是“堪舆”,白天拿着些奇怪的玩意东看西看,据说晚上还要看星星。
于豆觉得,这些人大概就是看山川河流走势,看风水宝地什么的。
类似的队伍,不仅在怀荒附近活动,也去过其他边镇。
所以于豆觉得奇怪,朝廷派这么多人来边地做什么?
堪舆...难不成是给帝陵选址?
还是要刨了突厥可汗的祖坟、行巫蛊之术?
于豆很快联想到突厥那边的形势。
前两年,楚军大败突厥军,击杀许多突厥重要人物,导致突厥之后不敢轻易来碛南草原。
后来,有零星消息陆续传来,据说突厥的木汗可汗于没多久后去世,也不知是得知败绩之后气死的,还是寿终正寝。
木杆可汗这一死,加上其弟被于豆击杀,于是,突厥国内围绕新可汗人选是该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产生了许多矛盾。
所以突厥那边无暇报仇,也没心思卷土重来,去年楚军攻齐,草原方向就静悄悄的。
于豆不知道现在的突厥国内,是否已有了新可汗,也不知若有了新可汗,其人能否服众。
但可以确定,之前那次大战之后,突厥一方接连惨败的结果,让对方吃了疼,轻易不敢大举进犯。
所以,朝廷趁着对方不敢进犯,重建各处边城,开始向草原推进。
这就少不了他们这些爪牙冲锋陷阵,所以,朝廷连铠甲、轰天雷都卖了,这机会若是不抓住,将来肯定后悔。
走着走着,先前那个心有顾虑的随从问:“头儿,朝廷这么卖铠甲,迟早会大量流入民间,这不要紧么?”
“当然要紧。”于豆回答,看着对方:“自古以来,官府都不许民间有铠甲。”
随从不解:“那朝廷还....”
于豆笑起来:“道理很简单,禁铠甲的目的是防止有人造反、叛乱,如今的官军,有神兵利器,不怕这个,所以在边地开放铠禁。”
“那些地头蛇要是敢造反、闹事,就算人人有铠甲又如何?官军一来,他们根本挡不住,必然死全家。”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