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88 第187章 阻挠
- 189 第188章 别离
- 190 第189章 开张
- 191 第190章 寝衣赏雪
- 192 第191章 萌芽
- 193 第192章 收羊绒
- 194 第193章 瑞雪
- 195 第194章 最后一批打谷机
- 196 第195章 妖物
- 197 第196章 第七谷?
- 198 第197章 麻婆豆腐
- 199 第198章 恋爱的酸臭味
- 200 第199章 言出必行
- 201 第200章 付出
- 202 第201章 君子坦荡荡
- 203 第202章 有点多
- 204 第203章 好吃就是德行
- 205 第204章 是非
- 206 第205章 戳破
- 207 第206章 混沌
- 208 第207章 豆折
- 209 第208章 太学助教
- 210 第209章 促膝长谈抵足而眠
- 211 第210章 欢乐驿站
- 212 第211章 长安城
- 213 第212章 竖子无礼
- 214 第213章 太学算术考试第一旬(1)
- 215 第214章 有一就有二
- 216 第215章 商议
- 217 第216章 早宴
- 218 第217章 品尝【羊乳改牛乳】
- 219 第218章 联系
- 220 第219章 徐内侍
- 221 第220章 依仗
- 222 第221章 势力
- 223 第222章 犯禁
- 224 第223章 羊绒当钱
- 225 第224章 贞观十二年元宵节
- 226 第225章 旺旺旺
- 227 第226章 专业防贼
- 228 第227章 防盗系统
- 229 第228章 甚的芝士
- 230 第229章 长安百荟萃
- 231 第230章 筹钱
- 232 第231章 磐石
- 233 第232章 好消息好消息
- 234 第233章 装逼被雷劈
- 235 第234章 他这个人毕竟还是有用的
- 236 第235章 可是舒爽了?
- 237 第236章 同舟共济
- 238 第237章 先生难请
- 239 第238章 钱帛如流水
- 240 第239章 合作种植
- 241 第240章 义举
- 242 第241章 樱桃季
- 243 第242章 墨者
- 244 第243章 铁伞
- 245 第244章 衡氏
- 246 第245章 朝上赠辣椒
- 247 第246章 炒田螺
- 248 第247章 卖水人
- 249 第248章 物流
- 250 第249章 定达快递
- 251 第250章 没人敢要的
- 252 第251章 甚都想到了
- 253 第252章 荔枝罐头
- 254 第253章 待我消消食
- 255 第254章 自作孽
- 256 第255章 宅基地
- 257 第256章 让他们高兴几天
- 258 第257章 图画书
- 259 第258章 汇合
- 260 第259章 新丰集市
- 261 第260章 风起云涌
- 262 第261章 临行前
- 263 第262章 至少没有歧视他
- 264 第263章 敢想敢干
- 265 第264章 钱帛太重
- 266 第265章 遭遇突厥人
- 267 第266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
- 268 第267章 听课送礼品
- 269 第268章 厚德载物
- 270 第269章 短期目标
- 271 第270章 中期计划
- 272 第271章 长期计划
- 273 第272章 礼遇
- 274 第273章 餐饮行业交流会
- 275 第274章 豆浆油条
- 276 第275章 常乐县令
- 277 第276章 文化传播
- 278 第277章 醉酒
- 279 第278章 学问
- 280 第279章 酒尾
- 281 第280章 罗驴子【补】
- 282 第281章 茶叶买卖
- 283 第282章 罗县令
- 284 第283章 大食人
- 285 第284章 对峙
- 286 第285章 粮种
- 287 286.调兵
- 288 287.钱帛铺路
- 289 288.五五折
- 290 289.长治久安
- 291 290.新格局
- 292 291.收税
- 293 292.一夜
- 294 293.途经黄河岸
- 295 294.编户难题
- 296 295.羊绒分作坊
- 297 296.南家姑娘
- 298 297.乌兰与阿秀
- 299 298.羊肉大包子
- 300 299.最后一份礼物
- 301 300.风波将起
- 302 301.羊皮纸
- 303 302.真情错付
- 304 303.穷得快跳楼了
- 305 304.绣花针
- 306 305.佛教力量
- 307 306.换人
- 308 307.突厥人的怒火
- 309 308.江南吴县
- 310 309.就是去买个针
- 311 310.收编牧民
- 312 311.大捷
- 313 312.儿板材棺罗
- 314 313.金瓜
- 315 314.县令难当
- 316 315.造化【加两句】
- 317 316.肉菜
- 318 317.信物
- 319 318.豆子
- 320 319.手工外派
- 321 320.入冬
- 322 321.来客
- 323 322.交易
- 324 323.胡商到来
- 325 324.至理名言
- 326 325.歹毒
- 327 326.平阳公主
- 328 327.罗三郎回长安
- 329 328.又见郭安
- 330 329.砍断枝丫
- 331 330.棋子
- 332 331.查明
- 333 332.得失
- 334 333.收手
- 335 334.留下
- 336 335.种牛痘
- 337 336.白叠书生
- 338 337.白叠之歌
- 339 338.惠特尼轧棉机
- 340 339.伊吾
- 341 340.木轨
- 342 341.慷慨解囊
- 343 342.展翅
- 344 343.进城做工
- 345 344.吃得完
- 346 345.希望
- 347 346.文化交流
- 348 347.匠人
- 349 348.不想好了
- 350 349.明府特供
- 351 350.消息走漏
- 352 351.贞观十六年冬
- 353 352.吉祥物
- 354 353.无宠一身轻
- 355 354.宿怨
- 356 355.听闻孙神医常常哭泣
- 357 356.河西四郡
- 358 357.一个正在崛起的家族
- 359 358.伊吾甜瓜
- 360 359.看不见的水渠
- 361 360.执念
- 362 361.老了
- 363 362.相见
- 364 363.融入
- 365 364.新佃户
- 366 365.献粮种
- 367 366.保杜构
- 368 367.吃瓜吃瓜
- 369 368.结交
- 370 369.显露锋芒
- 371 370.加大步伐
- 372 371.织布作坊
- 373 372.修桥
- 374 373.都一样
- 375 374.夏末
- 376 375.生死之交
- 377 376.十年
- 378 377.高昌葡萄
- 379 378.出身
- 380 379.再相见
- 381 380.秋收前
- 382 381.贼人
- 383 382.收红薯
- 384 383.烤红薯
- 385 384.白七
- 386 385.惊世骇俗
- 387 386.送工钱
- 388 387.嫁妆
- 389 388.情愫
- 390 389.杜构
- 391 390.行路
- 392 391.贞观十八年春
- 393 392.夏彦
- 394 393.不称心意
- 395 394.镜铁山
- 396 395.意义重大
- 397 396.沼气池清淤
- 398 397.浑水摸鱼
- 399 398.时势变迁
- 400 399.缩紧边关
- 401 400.高血压
- 402 401.无人知晓
- 403 402.县城内外
- 404 403.鱼丸罐头
- 405 404.流行
- 406 405.变动
- 407 406.谋划
- 408 407.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09 408.出路
- 410 409.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11 410.真没钱了
- 412 411.偏颇【捉虫】
- 413 412.交接
- 414 413.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15 414.外甥女
- 416 415.杀鸡焉用牛刀
- 417 416.杜家郎君
- 418 417.编书
- 419 418.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20 419.打回原形
- 421 420.奇葩
- 422 421.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23 422.天下
- 424 423.忘了换鞋
- 425 424.真香
- 426 425.奇事一桩
- 427 426.亲小姨
- 428 427.启蒙
- 429 428.女学
- 430 429.六郎
- 431 430.石八娘
- 432 431.冯苟
- 433 432.倾心
- 434 433.消息
- 435 434.谣言
- 436 435.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37 436.陈规陋习
- 438 437.天桥
- 439 438.小道消息
- 440 439.洽谈
- 441 440.求学
- 442 441.乘风而起
- 443 442.县令
- 444 443.潮期
- 445 444.不逃
- 446 445.难民
- 447 446.希望
- 448 447.陇西与江南
- 449 448.大发展
- 450 449.崖州
- 451 450.远行
- 452 451.帝王
- 453 452.火中取栗
- 454 453.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97章 麻婆豆腐
第197章 麻婆豆腐
话说唐初这时候的人着实也比较有探索精神, 罗用的那一盘农家小炒肉, 炒的时候那么呛人, 炒完了端出来,这些人竟然都还敢拿起筷子夹来吃。: 3w.しWxs520.CoM
“嘶……这么辛!”
“比五辛菜还厉害。”
“我觉着倒是不如五辛菜。”
“炒肉倒是挺香。”
“就是不知吃下去以后对身体有没有什么妨碍。”
“三郎,此为何物?”有人问罗用道。
“不知。”罗用也是好久没有吃辣椒了,这会儿正就着一大碗粟米粥吃辣椒炒肉,吃一口辣椒炒肉, 嚼几下, 然后就要喝一大口粟米粥,呼哧呼哧的, 吃得可带劲儿了。
“既不知是何物,那便少吃些吧。”一旁有人劝他。
“与我种子之人,言是此物可食。”罗用这时候吃得正起劲呢,哪里还能停得下来。
“种子乃是何人所给?”对方又问了。
“……”罗用停下筷子,抬着头想了好一会儿, 言道:“时间太长, 不记得了。”
“……”众人无语,不记得了你还那么确定这玩意儿能吃啊?就你那些种子, 前面还种出那么多杂草来呢,那些杂草也都能吃吗?
偏罗用好似还吃上了瘾, 头一天刚吃过小炒肉,第二天又加了辣椒炸豆酱,做炸酱面吃,他家那几个小孩, 一个个的也都跟这吃,看得他那些弟子以及西坡村村民很是为这一家子感到忧心。
好在罗用先前种下去的辣椒也就没几棵,这会儿都还没怎么长好呢,连着摘了两天以后,也就没几个辣椒可摘的了。
“此物着实有几分奇特,从前竟是闻所未闻。”许家客舍这边,大伙儿最近也都在讨论辣椒这个东西呢。
他们问罗用这玩意儿叫什么名字,罗用说不知道,然后就有人叫罗用现起一个,罗用就说管它叫辣椒,大伙儿现在对这个名字还有点不习惯,说起来还是此物此物的。
“那滋味着实太辛,沾在舌头上火烧火燎一般,比生蒜还厉害几分。”有些人吃不了辣的,对这个辣椒的接受度就很低。
“我觉着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是比较能吃辣的,除了辣味,还能品出一点辣椒的其他滋味来。
“阿兄,这些都要种上吗?”
罗家这边,罗用又开始种辣椒了,他家一个油纸包里,包了好些辣椒籽呢,这会儿便取了春日里育苗用的那些陶罐出来,打算在这些陶罐里全都育上辣椒苗。
“这东西好吃吧?”罗用问他们。
“好吃!”七娘那丫头对辣椒的接受度最高,也不知是天生就比较能吃辣还是怎么的,前两日罗用做的那个带辣味的炸酱面,她可没少吃。
“待这些辣椒都种出来了,阿兄便经常与你们做。”罗用笑眯眯道,他已经忍不住要开始期待各种各样的辣菜了,麻辣烫啊,麻婆豆腐啊,水煮肉片啊……
“阿兄,此物换不得钱财吗?”五郎这财迷对辣椒的热情倒是没有多高,他就想知道这东西能不能换钱。
“只要有人喜欢,自然就能换得来钱。”等到时候推几道热菜出去,打响了名声,何愁换不回钱来,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多瘴气的地方,这辣椒简直都能救人与水火。
罗用穿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了,对这个时代的气候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要说气温的话,好像跟后世也相差不是很多,但是感觉总体还是比后世更加湿润一些。
这样的湿润在他们离石县这里还是比较合适的,对于南方很多地方来说,湿度可能就有些太高了。
而且在眼下这个年代,整个地球的森林覆盖率都很高,很多原始森林都还没有遭到破坏,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瘴气普遍比较严重。
听说辣椒这个东西还可以抵御瘴气,后世那些最喜欢吃辣椒的省份,像四川、湖南、江西这些省份,大多都是一些空气流通不是特别好,容易形成瘴气的地方。
“能换好多钱吗?”四娘也凑了上来。
“自然。”罗某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一听辣椒这个东西能换好多钱,家里这几个小孩都来劲了,一个个装土的装土,浇水的浇水,认认真真把那些辣椒种子都埋在陶罐里,希望能早早育出辣椒苗。
如今天气暖了,这些陶罐便不需再放炕头,只需靠墙摆放在屋檐下,日日浇水,待它们长到可以移栽的时候,再移到地里去便好了。
待到先前那几株辣椒开始成熟的时候,罗用采了一些红辣椒回来,在许家客舍那边做了一回麻婆豆腐。
虽然没有郫县豆瓣酱,用他们自家产的大酱代替了,但这道菜还是为那些没有吃过麻婆豆腐的唐朝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辣椒够辣,花椒够麻,豆腐够嫩,许家客舍自制的炒面勾芡又很香浓。
看着那些士族郎君们一边抹着汗水鼻涕,一边筷子还要往盘子里伸的情景,罗用不禁也想起自己少年时期刚刚接触到川菜那几年。
罗用从前与罗奶奶一起生活的那个小城也不怎么吃辣椒,祖孙两人生活也比较节俭,罗用从小都是在家里吃的饭,直到后来出去上了大学,才一下子接触到了许多外地口味。
像这个麻婆豆腐,罗用从前就没少吃,刚开始不怎么能吃辣,吸着鼻涕噙着眼泪他也要吃,吃到后来就变成无辣不欢了。穿来这里的这几年时间,着实也是难为他了。
瞅瞅眼前这些人,罗用就觉着自家那些辣椒应该是不愁没市场了。
看来中国人的口味古往今来都是差不多的,麻婆豆腐这道菜无论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公元七世纪,都注定是要横扫大江南北。
贞观十一年五月底,离石罗三郎开始向周边民众高价收购胡豆,一斗胡豆五文钱,几乎要与粟米同价。
只可惜乡邻之间种植胡豆的人并不多。时人皆言此胡豆一物,乃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从西边带回中原的作物品种,因它乃是从胡地而来,百姓便称它为胡豆。
这胡豆也不是粮食,一般人家种得都不多,少的就种个几十株,多的几分地,不过就是给家里添个菜而已,从前也不见有人肯出什么大价钱来买。
“师父,我昨日又从外面收来两斗胡豆。”这一日清晨,刘活提着一袋胡豆,也就是蚕豆,来到罗家院子。
“可还是按五文钱一斗收来?”罗家这时候正在吃饭,罗用听到了声音,连忙放下筷子就出来了,一边说话,一边就从荷包里摸钱。
“正是。”刘活笑了笑,又问:“近日以来收了不少,如今可是够了?”
“若是遇着,你便替我再收一些。”罗用打算用这些蚕豆做郫县豆瓣酱的,他先前做过几年大酱,对于制酱一事,也是比较有信心了,所以这回就想多做一些,这时候做下去,夏日里晒上几个月,待到今年入冬,发酵的时间虽然还是短了一些,但差不多也能拿出来做菜了。
“你可吃过早饭了?”付了钱,又从墙边取了箩筐将那些蚕豆倒在筐中,罗用又问刘活道。
“吃过了。”刘活一手拿着麻布口袋,一手把那十文钱往怀里揣,笑嘻嘻说道:“这两日要跑一趟定胡县,那边若是也有胡豆,我便还帮你收一些回来。”
“那你到时候若是果然收到了一些,便雇几个脚夫,莫要心疼钱。”罗用交代道。
“我省得。”刘活答应一声,摆摆手,这便出了罗家院子。
在罗家院子前边的那片荒坡上,这时候已经被开出了挺大一片田地,上边种着的一株株辣椒苗正在迎风招展呢。
罗家那几个小孩整日没少给它们浇水施肥,恨不得把这些辣椒苗当祖宗供起来,就因为罗用说它们将来能换很多钱。
要说罗家现在收入也还不错,罗用那些弟子都给他分成呢,现在连许家客舍每个月也要给他送钱过来。
另外还有水泥作坊和打谷机作坊的收入,待到再过几个月,今年的杜仲树叶又该下来了。
“阿兄,咱家现在还欠多少钱呢?”这一日吃过晚饭,四娘那丫头坐在炕沿剪脚趾甲,剪着剪着又想起这一茬来了。
“你自己看。”罗用顺手拿了炕柜上一个本子递给她。
“我也要看,我也要看。”闲得在他们阿兄的炕头上打滚玩儿的六郎七娘那两个,这时候连忙也凑了过去。
“唔……五百、这个是五百钱,这个是……一百五十……”七娘那丫头假装自己看得很懂的样子,
“呆子,这是五百贯,这个是一百五十贯。”四娘伸手就在她额前弹了一下。
“阿兄,阿姊又打我。”若是罗用不在这里,她挨着一下也就挨了,刚好这会儿罗用在呢。
“阿姊说得对,是贯不是钱。”罗用伸手揉了揉这丫头的脑瓜子,家里这几个娃娃,就数她最会撒娇。
“唔……好多钱啊!”一想起那个小本本上写着的巨大数额,七娘小丫头忍不住也要叹上一口气,一贯钱可有好多呢,拎在手里都好重的,她们家竟然欠了别人好几个几百贯那么多。
“这些债务要到何时才能还完?”四娘忍不住也问了。
“不知。”罗用说道。
“阿兄,待我们把胡豆酱做出来了,就干净卖了还债吧。”五郎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急。”罗用捧着一本书靠在炕头上,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
“……”罗四娘。
“……”罗五郎。
“……”罗六郎。
“……”罗七娘。
“家里这些白米莫吃了,拿去换钱吧。”四娘拍板。
“嗯!!!”剩下那几个小孩连连点头。
“嘶……这么辛!”
“比五辛菜还厉害。”
“我觉着倒是不如五辛菜。”
“炒肉倒是挺香。”
“就是不知吃下去以后对身体有没有什么妨碍。”
“三郎,此为何物?”有人问罗用道。
“不知。”罗用也是好久没有吃辣椒了,这会儿正就着一大碗粟米粥吃辣椒炒肉,吃一口辣椒炒肉, 嚼几下, 然后就要喝一大口粟米粥,呼哧呼哧的, 吃得可带劲儿了。
“既不知是何物,那便少吃些吧。”一旁有人劝他。
“与我种子之人,言是此物可食。”罗用这时候吃得正起劲呢,哪里还能停得下来。
“种子乃是何人所给?”对方又问了。
“……”罗用停下筷子,抬着头想了好一会儿, 言道:“时间太长, 不记得了。”
“……”众人无语,不记得了你还那么确定这玩意儿能吃啊?就你那些种子, 前面还种出那么多杂草来呢,那些杂草也都能吃吗?
偏罗用好似还吃上了瘾, 头一天刚吃过小炒肉,第二天又加了辣椒炸豆酱,做炸酱面吃,他家那几个小孩, 一个个的也都跟这吃,看得他那些弟子以及西坡村村民很是为这一家子感到忧心。
好在罗用先前种下去的辣椒也就没几棵,这会儿都还没怎么长好呢,连着摘了两天以后,也就没几个辣椒可摘的了。
“此物着实有几分奇特,从前竟是闻所未闻。”许家客舍这边,大伙儿最近也都在讨论辣椒这个东西呢。
他们问罗用这玩意儿叫什么名字,罗用说不知道,然后就有人叫罗用现起一个,罗用就说管它叫辣椒,大伙儿现在对这个名字还有点不习惯,说起来还是此物此物的。
“那滋味着实太辛,沾在舌头上火烧火燎一般,比生蒜还厉害几分。”有些人吃不了辣的,对这个辣椒的接受度就很低。
“我觉着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是比较能吃辣的,除了辣味,还能品出一点辣椒的其他滋味来。
“阿兄,这些都要种上吗?”
罗家这边,罗用又开始种辣椒了,他家一个油纸包里,包了好些辣椒籽呢,这会儿便取了春日里育苗用的那些陶罐出来,打算在这些陶罐里全都育上辣椒苗。
“这东西好吃吧?”罗用问他们。
“好吃!”七娘那丫头对辣椒的接受度最高,也不知是天生就比较能吃辣还是怎么的,前两日罗用做的那个带辣味的炸酱面,她可没少吃。
“待这些辣椒都种出来了,阿兄便经常与你们做。”罗用笑眯眯道,他已经忍不住要开始期待各种各样的辣菜了,麻辣烫啊,麻婆豆腐啊,水煮肉片啊……
“阿兄,此物换不得钱财吗?”五郎这财迷对辣椒的热情倒是没有多高,他就想知道这东西能不能换钱。
“只要有人喜欢,自然就能换得来钱。”等到时候推几道热菜出去,打响了名声,何愁换不回钱来,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多瘴气的地方,这辣椒简直都能救人与水火。
罗用穿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了,对这个时代的气候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要说气温的话,好像跟后世也相差不是很多,但是感觉总体还是比后世更加湿润一些。
这样的湿润在他们离石县这里还是比较合适的,对于南方很多地方来说,湿度可能就有些太高了。
而且在眼下这个年代,整个地球的森林覆盖率都很高,很多原始森林都还没有遭到破坏,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瘴气普遍比较严重。
听说辣椒这个东西还可以抵御瘴气,后世那些最喜欢吃辣椒的省份,像四川、湖南、江西这些省份,大多都是一些空气流通不是特别好,容易形成瘴气的地方。
“能换好多钱吗?”四娘也凑了上来。
“自然。”罗某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一听辣椒这个东西能换好多钱,家里这几个小孩都来劲了,一个个装土的装土,浇水的浇水,认认真真把那些辣椒种子都埋在陶罐里,希望能早早育出辣椒苗。
如今天气暖了,这些陶罐便不需再放炕头,只需靠墙摆放在屋檐下,日日浇水,待它们长到可以移栽的时候,再移到地里去便好了。
待到先前那几株辣椒开始成熟的时候,罗用采了一些红辣椒回来,在许家客舍那边做了一回麻婆豆腐。
虽然没有郫县豆瓣酱,用他们自家产的大酱代替了,但这道菜还是为那些没有吃过麻婆豆腐的唐朝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辣椒够辣,花椒够麻,豆腐够嫩,许家客舍自制的炒面勾芡又很香浓。
看着那些士族郎君们一边抹着汗水鼻涕,一边筷子还要往盘子里伸的情景,罗用不禁也想起自己少年时期刚刚接触到川菜那几年。
罗用从前与罗奶奶一起生活的那个小城也不怎么吃辣椒,祖孙两人生活也比较节俭,罗用从小都是在家里吃的饭,直到后来出去上了大学,才一下子接触到了许多外地口味。
像这个麻婆豆腐,罗用从前就没少吃,刚开始不怎么能吃辣,吸着鼻涕噙着眼泪他也要吃,吃到后来就变成无辣不欢了。穿来这里的这几年时间,着实也是难为他了。
瞅瞅眼前这些人,罗用就觉着自家那些辣椒应该是不愁没市场了。
看来中国人的口味古往今来都是差不多的,麻婆豆腐这道菜无论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公元七世纪,都注定是要横扫大江南北。
贞观十一年五月底,离石罗三郎开始向周边民众高价收购胡豆,一斗胡豆五文钱,几乎要与粟米同价。
只可惜乡邻之间种植胡豆的人并不多。时人皆言此胡豆一物,乃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从西边带回中原的作物品种,因它乃是从胡地而来,百姓便称它为胡豆。
这胡豆也不是粮食,一般人家种得都不多,少的就种个几十株,多的几分地,不过就是给家里添个菜而已,从前也不见有人肯出什么大价钱来买。
“师父,我昨日又从外面收来两斗胡豆。”这一日清晨,刘活提着一袋胡豆,也就是蚕豆,来到罗家院子。
“可还是按五文钱一斗收来?”罗家这时候正在吃饭,罗用听到了声音,连忙放下筷子就出来了,一边说话,一边就从荷包里摸钱。
“正是。”刘活笑了笑,又问:“近日以来收了不少,如今可是够了?”
“若是遇着,你便替我再收一些。”罗用打算用这些蚕豆做郫县豆瓣酱的,他先前做过几年大酱,对于制酱一事,也是比较有信心了,所以这回就想多做一些,这时候做下去,夏日里晒上几个月,待到今年入冬,发酵的时间虽然还是短了一些,但差不多也能拿出来做菜了。
“你可吃过早饭了?”付了钱,又从墙边取了箩筐将那些蚕豆倒在筐中,罗用又问刘活道。
“吃过了。”刘活一手拿着麻布口袋,一手把那十文钱往怀里揣,笑嘻嘻说道:“这两日要跑一趟定胡县,那边若是也有胡豆,我便还帮你收一些回来。”
“那你到时候若是果然收到了一些,便雇几个脚夫,莫要心疼钱。”罗用交代道。
“我省得。”刘活答应一声,摆摆手,这便出了罗家院子。
在罗家院子前边的那片荒坡上,这时候已经被开出了挺大一片田地,上边种着的一株株辣椒苗正在迎风招展呢。
罗家那几个小孩整日没少给它们浇水施肥,恨不得把这些辣椒苗当祖宗供起来,就因为罗用说它们将来能换很多钱。
要说罗家现在收入也还不错,罗用那些弟子都给他分成呢,现在连许家客舍每个月也要给他送钱过来。
另外还有水泥作坊和打谷机作坊的收入,待到再过几个月,今年的杜仲树叶又该下来了。
“阿兄,咱家现在还欠多少钱呢?”这一日吃过晚饭,四娘那丫头坐在炕沿剪脚趾甲,剪着剪着又想起这一茬来了。
“你自己看。”罗用顺手拿了炕柜上一个本子递给她。
“我也要看,我也要看。”闲得在他们阿兄的炕头上打滚玩儿的六郎七娘那两个,这时候连忙也凑了过去。
“唔……五百、这个是五百钱,这个是……一百五十……”七娘那丫头假装自己看得很懂的样子,
“呆子,这是五百贯,这个是一百五十贯。”四娘伸手就在她额前弹了一下。
“阿兄,阿姊又打我。”若是罗用不在这里,她挨着一下也就挨了,刚好这会儿罗用在呢。
“阿姊说得对,是贯不是钱。”罗用伸手揉了揉这丫头的脑瓜子,家里这几个娃娃,就数她最会撒娇。
“唔……好多钱啊!”一想起那个小本本上写着的巨大数额,七娘小丫头忍不住也要叹上一口气,一贯钱可有好多呢,拎在手里都好重的,她们家竟然欠了别人好几个几百贯那么多。
“这些债务要到何时才能还完?”四娘忍不住也问了。
“不知。”罗用说道。
“阿兄,待我们把胡豆酱做出来了,就干净卖了还债吧。”五郎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急。”罗用捧着一本书靠在炕头上,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
“……”罗四娘。
“……”罗五郎。
“……”罗六郎。
“……”罗七娘。
“家里这些白米莫吃了,拿去换钱吧。”四娘拍板。
“嗯!!!”剩下那几个小孩连连点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