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7 326.平阳公主
- 328 327.罗三郎回长安
- 329 328.又见郭安
- 330 329.砍断枝丫
- 331 330.棋子
- 332 331.查明
- 333 332.得失
- 334 333.收手
- 335 334.留下
- 336 335.种牛痘
- 337 336.白叠书生
- 338 337.白叠之歌
- 339 338.惠特尼轧棉机
- 340 339.伊吾
- 341 340.木轨
- 342 341.慷慨解囊
- 343 342.展翅
- 344 343.进城做工
- 345 344.吃得完
- 346 345.希望
- 347 346.文化交流
- 348 347.匠人
- 349 348.不想好了
- 350 349.明府特供
- 351 350.消息走漏
- 352 351.贞观十六年冬
- 353 352.吉祥物
- 354 353.无宠一身轻
- 355 354.宿怨
- 356 355.听闻孙神医常常哭泣
- 357 356.河西四郡
- 358 357.一个正在崛起的家族
- 359 358.伊吾甜瓜
- 360 359.看不见的水渠
- 361 360.执念
- 362 361.老了
- 363 362.相见
- 364 363.融入
- 365 364.新佃户
- 366 365.献粮种
- 367 366.保杜构
- 368 367.吃瓜吃瓜
- 369 368.结交
- 370 369.显露锋芒
- 371 370.加大步伐
- 372 371.织布作坊
- 373 372.修桥
- 374 373.都一样
- 375 374.夏末
- 376 375.生死之交
- 377 376.十年
- 378 377.高昌葡萄
- 379 378.出身
- 380 379.再相见
- 381 380.秋收前
- 382 381.贼人
- 383 382.收红薯
- 384 383.烤红薯
- 385 384.白七
- 386 385.惊世骇俗
- 387 386.送工钱
- 388 387.嫁妆
- 389 388.情愫
- 390 389.杜构
- 391 390.行路
- 392 391.贞观十八年春
- 393 392.夏彦
- 394 393.不称心意
- 395 394.镜铁山
- 396 395.意义重大
- 397 396.沼气池清淤
- 398 397.浑水摸鱼
- 399 398.时势变迁
- 400 399.缩紧边关
- 401 400.高血压
- 402 401.无人知晓
- 403 402.县城内外
- 404 403.鱼丸罐头
- 405 404.流行
- 406 405.变动
- 407 406.谋划
- 408 407.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09 408.出路
- 410 409.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11 410.真没钱了
- 412 411.偏颇【捉虫】
- 413 412.交接
- 414 413.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15 414.外甥女
- 416 415.杀鸡焉用牛刀
- 417 416.杜家郎君
- 418 417.编书
- 419 418.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20 419.打回原形
- 421 420.奇葩
- 422 421.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23 422.天下
- 424 423.忘了换鞋
- 425 424.真香
- 426 425.奇事一桩
- 427 426.亲小姨
- 428 427.启蒙
- 429 428.女学
- 430 429.六郎
- 431 430.石八娘
- 432 431.冯苟
- 433 432.倾心
- 434 433.消息
- 435 434.谣言
- 436 435.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37 436.陈规陋习
- 438 437.天桥
- 439 438.小道消息
- 440 439.洽谈
- 441 440.求学
- 442 441.乘风而起
- 443 442.县令
- 444 443.潮期
- 445 444.不逃
- 446 445.难民
- 447 446.希望
- 448 447.陇西与江南
- 449 448.大发展
- 450 449.崖州
- 451 450.远行
- 452 451.帝王
- 453 452.火中取栗
- 454 453.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36.白叠书生
336.白叠书生
孙思邈和他们的那些弟子们这一次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在常人看来,他们师徒一行现如今想来必定是风光无限才是。
然而事实并不是那样,孙老头最近愁坏了。
当初罗用把那些书籍交到他手中的时候,便告诉他此物十分棘手,关系到他们罗家人的身家性命,然而这些东西究竟有多么棘手,孙思邈近来真是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
这些书籍上面不仅有关于医学的内容,字里行间,竟然还能窥得天机?
这些书籍若是落入狼子野心之人手中,怕是能够改天换地,这天底下,便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何止是他们罗家一家人的姓名,就连经手过这些书的孙思邈甚至是他的弟子们,一个都逃不过,怀璧其罪啊!一个弄得不好,说不定还会引起战乱啊!
这些书籍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罗用不说,孙思邈便也无从知晓。
大抵是那天上的藏书阁破了个窟窿,掉了这些天书下来,机缘巧合之下被那棺材板儿捡了去。
自打罗用贞观七年秋末那一日在西坡村醒来,是罗三郎神游异世也罢,还是罗用穿越到了唐朝也好,他独自一人保存这些书籍,已经七年有余。
这七年多时间里,他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因为一些其他的考量,迟迟没有将这些东西拿出来,现如今终于下定了决心,将这一部分医术交到孙思邈手中,是为了让那千年之后的医学知识能在公元七世纪传播,也是出于对孙思邈的信任。
而孙思邈对于这些书籍的态度,则比罗用还要更加重视谨慎得多。
他对自己最最信任的几名弟子说道:“此乃天降大任啊!”
他将这件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孙思邈令自己这几名弟子们日夜抄录这些书籍,所有涉及朝堂之事的,有可能会泄露天机的内容,则一律删减。
每每抄完一本书籍,他就会把这本书的原件放在炼丹炉中焚毁,每每焚毁一本书籍,弟子们就会看到他们的师尊接连几日唉声叹气,有时候甚至还会暗暗垂泪。
李世民差人来请,言是对那牛痘之事,还有一些细节想要询问与他。
孙思邈便让弟子回话,言是师尊正在闭关,待他出关之日,一定前往长安城与君王细说分明。
李世民无法,孙思邈这个人不把王权放在眼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是经历过三个朝代的老人,三朝王权都曾请他出仕为官,孙思邈皆不肯应,又因他在医学上的造诣天下少有,即便是权贵,也不好为难与他,毕竟谁没有个生病求医的时候呢。
于是朝廷方面便令人往终南山送去了皇帝的赏赐,言是那种牛痘之法利国利民,孙思邈医术高超,仁心厚德,乃是当世医者典范,云云。
中原之地熙熙攘攘,而罗用与乔俊林此时已是入了河西走廊,中原这边消息传播的速度,并未赶上他二人骑马西行。
眼看便要入春,河西等地处处都在准备春耕,不是还能看到有人放牧,赶着成群成群的牛羊。
罗用与乔俊林一路骑马往西行走,一直走到了开春以后,才终于回到了常乐县。
黄县丞他们已经帮罗用把种棉花的事情落实下去了,大多数种子都交给官府职田的那些佃户们种植,剩下那一些,则分与那些与官府素有往来,在往年的春耕秋收工作中也给了很多支持和配合的当地富农。
这种棉花一事,罗用也是一早便与他们交代好了的,言是对头一年种棉花的农户给与补贴。
无论最后种出来的棉花如何,官府先按每亩地种粟麦的一半收成,将补贴发放到他们手中,待到秋收后,这些棉花长成了,官府再论斤收购。
这地里的庄稼,就是农户们的命根子,一个弄得不好,很可能这一整年都白忙活了,寻常人家没有多少积蓄,也冒不起什么风险。
但是像罗用他们这种做法,官府先给与一定数额的补贴的话,那么这种棉花一事,便成了一个美差,这回这个美差便给了当地一些富户。
毕竟也不能事事都想着贫民,在常乐县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要论出钱出力贡献值,这些富户要比贫民做得更多。
不能把他们的贡献当成是理所当然,有好处的时候,时常也要想着这些人。
常乐县中有黄县丞等人,又有谭老县令相帮,若是遇着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还能去问一问唐俭的意见,就算罗用一时不在,县中这些工作还是开展得井井有条。
唯一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经济上的问题,没钱啊,县衙里头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发工资。
春耕这段时间又要给农户们借种子借农具,光是农具的修缮和耕牛的购置都花了不少,还有那个常乐书院,也是个烧钱的地方。
就在众人为钱帛发愁的时候,罗县令回来了,于是大家就都很高兴了,这个能挣钱的县令总算回来了,要不然他们下半年就要没有着落了。
然而罗用又不能凭空变出钱来,他又不会点石成金,于是没办法,只好找二娘借钱去了。
罗二娘在听闻了四娘她们皆平安无事,现如今已是住进白府,又有皇帝先前那话,安全应是无虞之后,也是很高兴。
又见罗用刚回常乐县便巴巴跑来与自己借钱,于是便笑话他:“别个当官都能挣钱,怎的就你整日巴巴往里面贴钱。”
“挣那三五个钱又有何益。”罗用笑着对二娘说道:“阿姊,我要在这陇西干一番大事业,你且先借我几块砖,待到几年以后,我叫你见识一番新天地。”
“就说你要多少吧。”二娘自打从罗用那里得了那些玻璃珠子以后,她在常乐县收钱卖货,然后从凉州城那边的仓库出货,这样的买卖做过几回以后,她手头上的钱帛渐渐就多了起来。
“……”罗用说了一个数字。
“这些钱帛我有。”二娘答应道:“你只管虽是叫人过来取走便是。”
除了借钱,罗用眼下还有一件事需要二娘帮忙,就是他先前从大食人那里买来的那些棉花,他要二娘帮忙,将这些棉花纺成棉线,织成棉布。
二娘这里有这么多织衣纺线的女工,这个事情交给她做最是合适。
“什么帮忙不帮忙的,与我还说什么客气话,只管将东西拿来便是。”二娘爽快道。
“那些棉花着实难得,阿姊你可仔细着些。”罗用嘱咐道。
“你且安心吧,我自会比你更仔细。”
谁人不知常乐县中今年种了新庄稼,便是那棉花,这些棉花能不能挣钱,就看那织出来的棉布受不受欢迎了,二娘难道还能不知道这批棉布的重要性。
“就是不知那棉布织出来又是个甚模样。”二娘好奇道。
“听闻要比麻布柔软细致些,又不似丝绸华丽,穿在身上,自有一番儒雅亲和之意。”罗用大致给她形容了一下棉布这个东西。
二娘于是对棉布就产生了向往,催着罗用赶紧让人把棉花送过来,她好组织人手纺线织布。
之后姐弟二人又说了几句,二娘问罗用从他们常乐县到凉州城这条水泥路修的怎么样了,罗用说按照眼下这个进度,怕是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入夏之后才能修好。
二娘她们现在大多都从凉州城那边出货,常乐县这边的仓库堆了不少存货,等那条水泥路修好了,她打算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运货队伍,将常乐县这边的羊绒制品运去凉州仓库。
出了羊绒作坊,罗用又去了常乐书院,唐俭见他来了,也挺高兴,正打算问他一些长安城那边的近况,结果罗用却央他帮自己写个话本。
“怎的忽然想起来要写话本?”唐大人满腹经纶,当初在长安城的日子也过得很是风流,写话本对他来说小事一桩。
“还不是为了那白叠布。”罗用说道:“你也知晓县中钱帛短缺,今年种下去的这些棉花若是挣不来钱,别说什么水渠,就连这常乐书院的供给都成问题。”
“莫与我说这个,你便只说想要个甚模样的话本。”唐大人不信这棺材板儿真能给他的常乐书院断炊,不过县衙没钱,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我想了一下,咱就写个这样的……”于是罗用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就给唐俭讲了一下自己的设想。
这个话本的直接目的主要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宣传白叠布,所有的故事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
罗用构想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姑娘在采桑的时候,不甚跌入沟中,待她再爬出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模样,没错,这就是一篇穿越小说。
“……她沿着一条乡野小径一路行走,走到了一个名叫白叠城的地方,遇见了一个身着白叠衣的少年,那少年俊逸非凡相貌无双……”
然后这个姑娘就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这名少年的妻子,然后就可以上一些玛丽苏了,这里面要有很多感情纠葛,爱恨情仇,而且还要够香艳,当然最后肯定是happy ending啦。
“……”唐大人听完以后半晌无语:“我都这把岁数了,你让我写这个?”
“今年我县里的棉花若能卖得好价钱,明年便组织常乐书院的先生学子们去高昌游学。”罗县令言道。
“你且回去吧。”唐大人摆摆手,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数日之后,罗用便拿到了一本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言情小说。
这小说写得可真好啊,明明是罗用自己设计的主要情节,他竟然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看啊看啊就看到最后一页,一垂眼,看到下面的落款——白叠书生。罗用当即就笑喷了!都这把岁数了还白叠书生呢,白叠老生还差不多。
然而事实并不是那样,孙老头最近愁坏了。
当初罗用把那些书籍交到他手中的时候,便告诉他此物十分棘手,关系到他们罗家人的身家性命,然而这些东西究竟有多么棘手,孙思邈近来真是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
这些书籍上面不仅有关于医学的内容,字里行间,竟然还能窥得天机?
这些书籍若是落入狼子野心之人手中,怕是能够改天换地,这天底下,便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何止是他们罗家一家人的姓名,就连经手过这些书的孙思邈甚至是他的弟子们,一个都逃不过,怀璧其罪啊!一个弄得不好,说不定还会引起战乱啊!
这些书籍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罗用不说,孙思邈便也无从知晓。
大抵是那天上的藏书阁破了个窟窿,掉了这些天书下来,机缘巧合之下被那棺材板儿捡了去。
自打罗用贞观七年秋末那一日在西坡村醒来,是罗三郎神游异世也罢,还是罗用穿越到了唐朝也好,他独自一人保存这些书籍,已经七年有余。
这七年多时间里,他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因为一些其他的考量,迟迟没有将这些东西拿出来,现如今终于下定了决心,将这一部分医术交到孙思邈手中,是为了让那千年之后的医学知识能在公元七世纪传播,也是出于对孙思邈的信任。
而孙思邈对于这些书籍的态度,则比罗用还要更加重视谨慎得多。
他对自己最最信任的几名弟子说道:“此乃天降大任啊!”
他将这件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孙思邈令自己这几名弟子们日夜抄录这些书籍,所有涉及朝堂之事的,有可能会泄露天机的内容,则一律删减。
每每抄完一本书籍,他就会把这本书的原件放在炼丹炉中焚毁,每每焚毁一本书籍,弟子们就会看到他们的师尊接连几日唉声叹气,有时候甚至还会暗暗垂泪。
李世民差人来请,言是对那牛痘之事,还有一些细节想要询问与他。
孙思邈便让弟子回话,言是师尊正在闭关,待他出关之日,一定前往长安城与君王细说分明。
李世民无法,孙思邈这个人不把王权放在眼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是经历过三个朝代的老人,三朝王权都曾请他出仕为官,孙思邈皆不肯应,又因他在医学上的造诣天下少有,即便是权贵,也不好为难与他,毕竟谁没有个生病求医的时候呢。
于是朝廷方面便令人往终南山送去了皇帝的赏赐,言是那种牛痘之法利国利民,孙思邈医术高超,仁心厚德,乃是当世医者典范,云云。
中原之地熙熙攘攘,而罗用与乔俊林此时已是入了河西走廊,中原这边消息传播的速度,并未赶上他二人骑马西行。
眼看便要入春,河西等地处处都在准备春耕,不是还能看到有人放牧,赶着成群成群的牛羊。
罗用与乔俊林一路骑马往西行走,一直走到了开春以后,才终于回到了常乐县。
黄县丞他们已经帮罗用把种棉花的事情落实下去了,大多数种子都交给官府职田的那些佃户们种植,剩下那一些,则分与那些与官府素有往来,在往年的春耕秋收工作中也给了很多支持和配合的当地富农。
这种棉花一事,罗用也是一早便与他们交代好了的,言是对头一年种棉花的农户给与补贴。
无论最后种出来的棉花如何,官府先按每亩地种粟麦的一半收成,将补贴发放到他们手中,待到秋收后,这些棉花长成了,官府再论斤收购。
这地里的庄稼,就是农户们的命根子,一个弄得不好,很可能这一整年都白忙活了,寻常人家没有多少积蓄,也冒不起什么风险。
但是像罗用他们这种做法,官府先给与一定数额的补贴的话,那么这种棉花一事,便成了一个美差,这回这个美差便给了当地一些富户。
毕竟也不能事事都想着贫民,在常乐县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要论出钱出力贡献值,这些富户要比贫民做得更多。
不能把他们的贡献当成是理所当然,有好处的时候,时常也要想着这些人。
常乐县中有黄县丞等人,又有谭老县令相帮,若是遇着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还能去问一问唐俭的意见,就算罗用一时不在,县中这些工作还是开展得井井有条。
唯一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经济上的问题,没钱啊,县衙里头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发工资。
春耕这段时间又要给农户们借种子借农具,光是农具的修缮和耕牛的购置都花了不少,还有那个常乐书院,也是个烧钱的地方。
就在众人为钱帛发愁的时候,罗县令回来了,于是大家就都很高兴了,这个能挣钱的县令总算回来了,要不然他们下半年就要没有着落了。
然而罗用又不能凭空变出钱来,他又不会点石成金,于是没办法,只好找二娘借钱去了。
罗二娘在听闻了四娘她们皆平安无事,现如今已是住进白府,又有皇帝先前那话,安全应是无虞之后,也是很高兴。
又见罗用刚回常乐县便巴巴跑来与自己借钱,于是便笑话他:“别个当官都能挣钱,怎的就你整日巴巴往里面贴钱。”
“挣那三五个钱又有何益。”罗用笑着对二娘说道:“阿姊,我要在这陇西干一番大事业,你且先借我几块砖,待到几年以后,我叫你见识一番新天地。”
“就说你要多少吧。”二娘自打从罗用那里得了那些玻璃珠子以后,她在常乐县收钱卖货,然后从凉州城那边的仓库出货,这样的买卖做过几回以后,她手头上的钱帛渐渐就多了起来。
“……”罗用说了一个数字。
“这些钱帛我有。”二娘答应道:“你只管虽是叫人过来取走便是。”
除了借钱,罗用眼下还有一件事需要二娘帮忙,就是他先前从大食人那里买来的那些棉花,他要二娘帮忙,将这些棉花纺成棉线,织成棉布。
二娘这里有这么多织衣纺线的女工,这个事情交给她做最是合适。
“什么帮忙不帮忙的,与我还说什么客气话,只管将东西拿来便是。”二娘爽快道。
“那些棉花着实难得,阿姊你可仔细着些。”罗用嘱咐道。
“你且安心吧,我自会比你更仔细。”
谁人不知常乐县中今年种了新庄稼,便是那棉花,这些棉花能不能挣钱,就看那织出来的棉布受不受欢迎了,二娘难道还能不知道这批棉布的重要性。
“就是不知那棉布织出来又是个甚模样。”二娘好奇道。
“听闻要比麻布柔软细致些,又不似丝绸华丽,穿在身上,自有一番儒雅亲和之意。”罗用大致给她形容了一下棉布这个东西。
二娘于是对棉布就产生了向往,催着罗用赶紧让人把棉花送过来,她好组织人手纺线织布。
之后姐弟二人又说了几句,二娘问罗用从他们常乐县到凉州城这条水泥路修的怎么样了,罗用说按照眼下这个进度,怕是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入夏之后才能修好。
二娘她们现在大多都从凉州城那边出货,常乐县这边的仓库堆了不少存货,等那条水泥路修好了,她打算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运货队伍,将常乐县这边的羊绒制品运去凉州仓库。
出了羊绒作坊,罗用又去了常乐书院,唐俭见他来了,也挺高兴,正打算问他一些长安城那边的近况,结果罗用却央他帮自己写个话本。
“怎的忽然想起来要写话本?”唐大人满腹经纶,当初在长安城的日子也过得很是风流,写话本对他来说小事一桩。
“还不是为了那白叠布。”罗用说道:“你也知晓县中钱帛短缺,今年种下去的这些棉花若是挣不来钱,别说什么水渠,就连这常乐书院的供给都成问题。”
“莫与我说这个,你便只说想要个甚模样的话本。”唐大人不信这棺材板儿真能给他的常乐书院断炊,不过县衙没钱,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我想了一下,咱就写个这样的……”于是罗用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就给唐俭讲了一下自己的设想。
这个话本的直接目的主要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宣传白叠布,所有的故事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
罗用构想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姑娘在采桑的时候,不甚跌入沟中,待她再爬出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模样,没错,这就是一篇穿越小说。
“……她沿着一条乡野小径一路行走,走到了一个名叫白叠城的地方,遇见了一个身着白叠衣的少年,那少年俊逸非凡相貌无双……”
然后这个姑娘就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这名少年的妻子,然后就可以上一些玛丽苏了,这里面要有很多感情纠葛,爱恨情仇,而且还要够香艳,当然最后肯定是happy ending啦。
“……”唐大人听完以后半晌无语:“我都这把岁数了,你让我写这个?”
“今年我县里的棉花若能卖得好价钱,明年便组织常乐书院的先生学子们去高昌游学。”罗县令言道。
“你且回去吧。”唐大人摆摆手,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数日之后,罗用便拿到了一本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言情小说。
这小说写得可真好啊,明明是罗用自己设计的主要情节,他竟然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看啊看啊就看到最后一页,一垂眼,看到下面的落款——白叠书生。罗用当即就笑喷了!都这把岁数了还白叠书生呢,白叠老生还差不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