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1 350.消息走漏
- 352 351.贞观十六年冬
- 353 352.吉祥物
- 354 353.无宠一身轻
- 355 354.宿怨
- 356 355.听闻孙神医常常哭泣
- 357 356.河西四郡
- 358 357.一个正在崛起的家族
- 359 358.伊吾甜瓜
- 360 359.看不见的水渠
- 361 360.执念
- 362 361.老了
- 363 362.相见
- 364 363.融入
- 365 364.新佃户
- 366 365.献粮种
- 367 366.保杜构
- 368 367.吃瓜吃瓜
- 369 368.结交
- 370 369.显露锋芒
- 371 370.加大步伐
- 372 371.织布作坊
- 373 372.修桥
- 374 373.都一样
- 375 374.夏末
- 376 375.生死之交
- 377 376.十年
- 378 377.高昌葡萄
- 379 378.出身
- 380 379.再相见
- 381 380.秋收前
- 382 381.贼人
- 383 382.收红薯
- 384 383.烤红薯
- 385 384.白七
- 386 385.惊世骇俗
- 387 386.送工钱
- 388 387.嫁妆
- 389 388.情愫
- 390 389.杜构
- 391 390.行路
- 392 391.贞观十八年春
- 393 392.夏彦
- 394 393.不称心意
- 395 394.镜铁山
- 396 395.意义重大
- 397 396.沼气池清淤
- 398 397.浑水摸鱼
- 399 398.时势变迁
- 400 399.缩紧边关
- 401 400.高血压
- 402 401.无人知晓
- 403 402.县城内外
- 404 403.鱼丸罐头
- 405 404.流行
- 406 405.变动
- 407 406.谋划
- 408 407.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09 408.出路
- 410 409.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11 410.真没钱了
- 412 411.偏颇【捉虫】
- 413 412.交接
- 414 413.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15 414.外甥女
- 416 415.杀鸡焉用牛刀
- 417 416.杜家郎君
- 418 417.编书
- 419 418.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20 419.打回原形
- 421 420.奇葩
- 422 421.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23 422.天下
- 424 423.忘了换鞋
- 425 424.真香
- 426 425.奇事一桩
- 427 426.亲小姨
- 428 427.启蒙
- 429 428.女学
- 430 429.六郎
- 431 430.石八娘
- 432 431.冯苟
- 433 432.倾心
- 434 433.消息
- 435 434.谣言
- 436 435.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 437 436.陈规陋习
- 438 437.天桥
- 439 438.小道消息
- 440 439.洽谈
- 441 440.求学
- 442 441.乘风而起
- 443 442.县令
- 444 443.潮期
- 445 444.不逃
- 446 445.难民
- 447 446.希望
- 448 447.陇西与江南
- 449 448.大发展
- 450 449.崖州
- 451 450.远行
- 452 451.帝王
- 453 452.火中取栗
- 454 453.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60.执念
360.执念
忙完春播之后, 罗用写了一份文书通过驿站送往长安城, 其中主要就提到了在推广白叠花种植以后,河西地区有可能会面临的粮食问题。
罗用的提议是在陇右道铺设木轨道, 这个轨道系统最好能一直延伸到长安城。
这样一来, 不仅能在沿线各地发生粮荒的时候,及时从周边地区调运粮食,也能加强朝廷对河西地区的统治, 方便兵力和粮草的输送,并且促进各地之间的沟通联系, 使运输通达。
照理说作为一个小小的下县县令, 罗用就算有什么谏言主张, 也未必有能够引起上层的注意。
但罗用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朝中这些人不管是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的,对于他的一举一动往往也都是比较重视,更何况这一次唐俭也在中间使了一把。
光禄大夫唐俭与罗用的观点相同, 认为朝廷应该利用轨道技术,加强中原与河西走廊的联系,再通过河西走廊向西域各国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思想, 以这种融会贯通的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因为这两份文书, 这几日的大朝小朝之上,文武百官总是争吵不休。
支持这个轨道系统的人很多, 因为罗用和唐俭的文书中所勾勒出来的大唐帝国的宏伟蓝图, 正是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盛景。
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民伤财,这几年全国上下的大工程已经够多了,河西那条水泥路这才刚刚竣工没几日,这就又要催着朝廷给他们铺木轨道,可曾体谅过民生多艰?
也有那心直口快的说:“朝廷既然有钱打仗,又何以会没钱铺路?”
然后大家又要针对眼下这几场战争的必要性展开一番唇枪舌战。几乎每一场战争,都会有那主战和主和之人,政治观点不同,这些人平时就有些不对付,一有机会就要掐起来。
这些当然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就算是在这暗流汹涌的朝堂之中,确实也有那胸怀坦荡坚如磐石之人,然而绝大多数人还是难以避免的,会被卷入到各种派系和利益斗争之中。
这一次关于铺设木轨道系统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了争论,大致上来说,这一场博弈围绕的中心有三个。
一个是国家大局,就算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政治观点不同,主张不同,自然就会有争斗,这种争斗是残酷的,严重的时候,常常也会斗到你死我活,只有在这样的争斗中赢得了胜利,自己的政治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另一个是士族大家之间的力量博弈,朝廷这两年十分重视陇西,又是修水泥路又是设立安西都护,现如今那边又出了白叠花,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陇西那边的家族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势力得以壮大。
其他地方的大家族自然就不会眼睁睁看着形势一直向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
而罗用和唐俭这两个人,就是这一场博弈的最后一个重心所在了。
假如最后朝廷果真像他二人所言,在长安城与陇右道之间大肆铺设木头轨道,不仅加强中原与河西走廊的联系,并且实现沟通西域的目的,那么将来不仅是河西走廊,就连罗用和唐俭二人也会变得重要,更加受到朝廷倚重,更有可能成为朝廷经略西域的重臣功臣,这是很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辩,这一次就连皇帝都无法轻易拍板,朝中一些大臣现在又把隋炀帝杨广当年不惜民力好大喜功的事情拿出来说,劝李世民不要重蹈覆辙,做那亡国之君,说是劝谏,态度却是颇为强硬。
李世民登基这些年,从当初玄武门之变后的人人自危,到现在的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王权一年比一年稳固。王权独大,必然会导致相权衰微,一部分代表相权的士族大家们这一次隐隐又有联合之势。
长安城中风起云涌,而远在河西之西的常乐县,却是一片的风平浪静。
前些时日唐院长已经带着常乐书院的学生们出门游学去了,这回乔俊林也跟着一起去,五对那头野驴也想跟着走,被差役们用几根嫩黄瓜又给哄了回来。
这些人一路坐着木轨马车往那伊吾城而去,那些学生在常乐县闷了这么久,这回终于出门了,一路上就跟小学生春游一般,叽叽喳喳吵闹不休。
乔俊林坐在这些年轻人中间,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他或者提笔记录这一路上的见闻,或者静坐沉思,不时还会回头看看常乐县的方向。
对于常乐县县尉郭凤来,乔俊林大致是信任的,作为一个被上头点名送到常乐县来当县尉的人,往长安城那边寄信的次数多些也是可以理解,无论换了谁处在他这样的位置,大约都很难违抗上面那些人的意思。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乔俊林这一次出门前,还是私下找了几名自己信任的差役,嘱咐他们要注意保护罗用的安全,一旦发生什么问题,除了罗用本人,一定先让那些茶商和罗二娘知道。
若是出了大事需要寻人营救,郭孝恪在高昌,距离太远,驻守敦煌的乔师望早前又被调走了,晋昌城倒是近些,只那陈皎约莫并不关心罗用生死,付兵曹那里倒是可以一试。
罗用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帮着付兵曹安置了不少老兵,那付兵曹应是要承他这份情。
“莫看了,你又往那边看什么,罗用那小子死不了。”唐大人不耐烦地敲了敲棋盘:“该你了。”
那些臭小子棋艺太差,那几个他从当地请来的先生就更别提了,一个个俱都是臭棋篓子,也就这乔俊林能跟他玩两把,只不过这小子这几日明显是有些心不在焉,下棋也不专心,输赢也不在意,没劲得很。
乔俊林抿了抿嘴角,垂眼看着棋盘思索,唐俭瞄了他一眼,想起早前从离石那边传过来的一个话本。
言是每一个出世的天地瑰宝身边,都有一头守护的妖兽。罗用若是那瑰宝,这乔俊林必然就是那妖兽无疑,不知他这副俊朗的皮囊之下,究竟藏了多少执念。
听闻早前有一个小娘子给罗用送了双鞋,罗用就冲她笑了一下,乔俊林当街就黑了脸,乌沉沉一副风雨欲来的模样。
后来有传言说,那小娘子怕乔俊林怕得很,远远看到他便要跑。也亏得罗用家里兄弟姐妹多,要不然他们老罗家怕是真的就要断了香火,啧啧……
“将军!”
“怎的就将军了?”
“……”
“我这个相为何竟会在这里?你给我挪的?”
“方才你自己走的。”
“方才?哎呦,走神了走神了,这一步不算……”
“不玩了。”
“算算算,这回就算我输了,再玩一局。”
“……”
罗用的提议是在陇右道铺设木轨道, 这个轨道系统最好能一直延伸到长安城。
这样一来, 不仅能在沿线各地发生粮荒的时候,及时从周边地区调运粮食,也能加强朝廷对河西地区的统治, 方便兵力和粮草的输送,并且促进各地之间的沟通联系, 使运输通达。
照理说作为一个小小的下县县令, 罗用就算有什么谏言主张, 也未必有能够引起上层的注意。
但罗用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朝中这些人不管是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的,对于他的一举一动往往也都是比较重视,更何况这一次唐俭也在中间使了一把。
光禄大夫唐俭与罗用的观点相同, 认为朝廷应该利用轨道技术,加强中原与河西走廊的联系,再通过河西走廊向西域各国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思想, 以这种融会贯通的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因为这两份文书, 这几日的大朝小朝之上,文武百官总是争吵不休。
支持这个轨道系统的人很多, 因为罗用和唐俭的文书中所勾勒出来的大唐帝国的宏伟蓝图, 正是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盛景。
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民伤财,这几年全国上下的大工程已经够多了,河西那条水泥路这才刚刚竣工没几日,这就又要催着朝廷给他们铺木轨道,可曾体谅过民生多艰?
也有那心直口快的说:“朝廷既然有钱打仗,又何以会没钱铺路?”
然后大家又要针对眼下这几场战争的必要性展开一番唇枪舌战。几乎每一场战争,都会有那主战和主和之人,政治观点不同,这些人平时就有些不对付,一有机会就要掐起来。
这些当然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就算是在这暗流汹涌的朝堂之中,确实也有那胸怀坦荡坚如磐石之人,然而绝大多数人还是难以避免的,会被卷入到各种派系和利益斗争之中。
这一次关于铺设木轨道系统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了争论,大致上来说,这一场博弈围绕的中心有三个。
一个是国家大局,就算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政治观点不同,主张不同,自然就会有争斗,这种争斗是残酷的,严重的时候,常常也会斗到你死我活,只有在这样的争斗中赢得了胜利,自己的政治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另一个是士族大家之间的力量博弈,朝廷这两年十分重视陇西,又是修水泥路又是设立安西都护,现如今那边又出了白叠花,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陇西那边的家族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势力得以壮大。
其他地方的大家族自然就不会眼睁睁看着形势一直向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
而罗用和唐俭这两个人,就是这一场博弈的最后一个重心所在了。
假如最后朝廷果真像他二人所言,在长安城与陇右道之间大肆铺设木头轨道,不仅加强中原与河西走廊的联系,并且实现沟通西域的目的,那么将来不仅是河西走廊,就连罗用和唐俭二人也会变得重要,更加受到朝廷倚重,更有可能成为朝廷经略西域的重臣功臣,这是很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辩,这一次就连皇帝都无法轻易拍板,朝中一些大臣现在又把隋炀帝杨广当年不惜民力好大喜功的事情拿出来说,劝李世民不要重蹈覆辙,做那亡国之君,说是劝谏,态度却是颇为强硬。
李世民登基这些年,从当初玄武门之变后的人人自危,到现在的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王权一年比一年稳固。王权独大,必然会导致相权衰微,一部分代表相权的士族大家们这一次隐隐又有联合之势。
长安城中风起云涌,而远在河西之西的常乐县,却是一片的风平浪静。
前些时日唐院长已经带着常乐书院的学生们出门游学去了,这回乔俊林也跟着一起去,五对那头野驴也想跟着走,被差役们用几根嫩黄瓜又给哄了回来。
这些人一路坐着木轨马车往那伊吾城而去,那些学生在常乐县闷了这么久,这回终于出门了,一路上就跟小学生春游一般,叽叽喳喳吵闹不休。
乔俊林坐在这些年轻人中间,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他或者提笔记录这一路上的见闻,或者静坐沉思,不时还会回头看看常乐县的方向。
对于常乐县县尉郭凤来,乔俊林大致是信任的,作为一个被上头点名送到常乐县来当县尉的人,往长安城那边寄信的次数多些也是可以理解,无论换了谁处在他这样的位置,大约都很难违抗上面那些人的意思。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乔俊林这一次出门前,还是私下找了几名自己信任的差役,嘱咐他们要注意保护罗用的安全,一旦发生什么问题,除了罗用本人,一定先让那些茶商和罗二娘知道。
若是出了大事需要寻人营救,郭孝恪在高昌,距离太远,驻守敦煌的乔师望早前又被调走了,晋昌城倒是近些,只那陈皎约莫并不关心罗用生死,付兵曹那里倒是可以一试。
罗用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帮着付兵曹安置了不少老兵,那付兵曹应是要承他这份情。
“莫看了,你又往那边看什么,罗用那小子死不了。”唐大人不耐烦地敲了敲棋盘:“该你了。”
那些臭小子棋艺太差,那几个他从当地请来的先生就更别提了,一个个俱都是臭棋篓子,也就这乔俊林能跟他玩两把,只不过这小子这几日明显是有些心不在焉,下棋也不专心,输赢也不在意,没劲得很。
乔俊林抿了抿嘴角,垂眼看着棋盘思索,唐俭瞄了他一眼,想起早前从离石那边传过来的一个话本。
言是每一个出世的天地瑰宝身边,都有一头守护的妖兽。罗用若是那瑰宝,这乔俊林必然就是那妖兽无疑,不知他这副俊朗的皮囊之下,究竟藏了多少执念。
听闻早前有一个小娘子给罗用送了双鞋,罗用就冲她笑了一下,乔俊林当街就黑了脸,乌沉沉一副风雨欲来的模样。
后来有传言说,那小娘子怕乔俊林怕得很,远远看到他便要跑。也亏得罗用家里兄弟姐妹多,要不然他们老罗家怕是真的就要断了香火,啧啧……
“将军!”
“怎的就将军了?”
“……”
“我这个相为何竟会在这里?你给我挪的?”
“方才你自己走的。”
“方才?哎呦,走神了走神了,这一步不算……”
“不玩了。”
“算算算,这回就算我输了,再玩一局。”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