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引子
- 2 第2章 少年心性
- 3 第3章 阳灯诡事
- 4 第4章 杀猪刀
- 5 第5章 铡刀记
- 6 第6章 岁月如‘嗖’
- 7 第7章 瓜田李下
- 8 第8章 第八掌 敲诈勒索
- 9 第9章 见鬼了?
- 10 第10章 毛狗子精
- 11 第11章 毛狗子精(下)
- 12 第12章 出人命了
- 13 第13章 如隔三秋
- 14 第14章 探望同学
- 15 第15章 遇熟人了?
- 16 第16章 逼上梁山
- 17 第17章 得癔症了?
- 18 第18章 真见鬼了
- 19 第19章 要见家长?
- 20 第20章 大户人家
- 21 第21章 翁婿相和
- 22 第22章 友谊万岁
- 23 第23章 进入大山
- 24 第24章 捕蝶能手
- 25 第25章 山中诡笑
- 26 第26章 野猪拦路
- 27 第27章 洞中枯骨
- 28 第28章 《众阁道志》
- 29 第29章 铁口神算
- 30 第30章 此道不灭
- 31 第31章 荡魂之篆
- 32 第32章 折寿三载
- 33 第33章 恍如隔世
- 34 第34章 叫姑奶奶
- 35 第35章 惹上事了
- 36 第36章 顶半边天
- 37 第37章 前人栽树
- 38 第38章 淫祠邪物
- 39 第39章 背水一战
- 40 第40章 破旧神龛
- 41 第41章 生死存亡
- 42 第42章 河龙显威
- 43 第43章 再见颜安
- 44 第44章 学习使我快乐
- 45 第45章 分道扬镳
- 46 第46章 三柱青香
- 47 第47章 渐行渐远
- 48 第48章 变态大妈
- 49 第49章 新生报到
- 50 第50章 一疤成名
- 51 第51章 军训开始
- 52 第52章 杀人诛心
- 53 第53章 二哥威武
- 54 第54章 闻名警校
- 55 第55章 老子是师姐!
- 56 第56章 黄氏酒楼
- 57 第57章 久违的感觉
- 58 第58章 难得温存
- 59 第59章 百印行身
- 60 第60章 奸杀大案
- 61 第61章 乐正青媛
- 62 第62章 喜怒无常
- 63 第63章 一香请魂
- 64 第64章 跟你一样的?
- 65 第65章 金乌开目
- 66 第66章 礼尚往来
- 67 第67章 黄氏家谱
- 68 第68章 收徒
- 69 第69章 一炉定命
- 70 第70章 师生大会
- 71 第71章 赚钱了?
- 72 第72章 安神宁魂
- 73 第73章 勋章嘉奖
- 74 第74章 老烟杆子
- 75 第75章 醉八仙
- 76 第76章 玉环步,鸳鸯脚!
- 77 第77章 冤家路窄
- 78 第78章 死灰复燃
- 79 第79章 讹人
- 80 第80章 老烟杆子
- 81 第81章 三校大比
- 82 第82章 临行之际
- 83 第83章 回乡路上
- 84 第84章 车门上的男人
- 85 第85章 雾气
- 86 第86章 不存在的桥
- 87 第87章 回家
- 88 第88章 即将过年
- 89 第89章 物是人非
- 90 第90章 牙
- 91 第91章 行动
- 92 第92章 卦为大凶
- 93 第93章 坟与楼阁
- 94 第94章 镜花水月
- 95 第95章 嘲风之牙
- 96 第96章 将死之人
- 97 第97章 吃火锅
- 98 第98章 敬军山
- 99 第99章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100 第100章 竹筒饭
- 101 第101章 阴宅定穴法
- 102 第102章 人影
- 103 第103章 脸
- 104 第104章 尸骨
- 105 第105章 土匪窝
- 106 第106章 你难道不喜欢吗
- 107 第107章 拼命
- 108 第108章 真正的魈
- 109 第109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110 第110章 回来了
- 111 第111章 生日礼物
- 112 第112章 再别青衣
- 113 第113章 蹲点
- 114 第114章 老字号面馆
- 115 第115章 时间总要过去
- 116 第116章 又出事了
- 117 第117章 三人行
- 118 第118章 失踪的同事
- 119 第119章 让路
- 120 第120章 糊涂鬼
- 121 第121章 造纸厂
- 122 第122章 废料坑
- 123 第123章 来同行了
- 124 第124章 离去
- 125 第125章 突然的沉默
- 126 第126章 麻黄草
- 127 第127章 张应道
- 128 第128章 中枪
- 129 第129章 救兵
- 130 第130章 第八十三 昏
- 131 第131章 改变
- 132 第132章 老九
- 133 第133章 该走了
- 134 第134章 开除学籍
- 135 第135章 国庆
- 136 第136章 喜丧
- 137 第137章 对扣
- 138 第138章 鬼麻将
- 139 第139章 翻本
- 140 第140章 抽你丫的
- 141 第141章 怪人
- 142 第142章 停车场里的对话
- 143 第143章 骤风印
- 144 第144章 养鬼
- 145 第145章 百鬼扇
- 146 第146章 砧板上的鱼肉
- 147 第147章 再去酒楼
- 148 第148章 老夏
- 149 第149章 金蟾
- 150 第150章 四足阴蟾
- 151 第151章 毕业季
- 152 第152章 离别就在眼前(终)
- 153 第153章 坐错车了?
- 154 第154章 医道同源
- 155 第155章 找练呢!
- 156 第156章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 157 第157章 津味儿
- 158 第158章 泉益堂
- 159 第159章 女大夫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章 少年心性
第2章 少年心性
但即便如此,日子也总得过下去,八七年的正月里,夜里飘着小雪,在绿漆木门隔着的卫生院产房中,父亲颤抖着从护士大婶手中将我接了过去。
那一晚上他几乎都没有睡觉,把我放在母亲身边后,自己则一个人坐在床沿边,一直兴奋的折腾着手中一本新买的新华字典。
不过父亲只是念完了初中就没有再上学了,就连拼音都不会用,说实话要让他给我取名字的确有些为难了。
这本新华字典连书皮都被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摩挲了掉不少红漆后,我的名字依旧没有着落,还是第二天清早被赶来探望的爷爷给取的名字。
我爷爷实际上也没念过书,仅有的一点文化也是当初在队伍里学的,但架不住他见多识广啊,知道我名字还没有准信后,直接大手一挥就给定下了。
吕德虎,从此之后就成了三个伴随我一身的汉字,到后来我曾经问过我爷爷为啥给我取个这么彪悍的名字。
他用烟杆子翘着坚硬的水泥地,边抖着残留的烟灰边叹气道:“彪悍个锤子,本来给你取的名字叫吕德福,你爹那个混账玩意听岔了,傻愣愣的就去公安局登记了,你以后要是没好福气一准得怪你爹!”
唉!其实这事儿也不能怪我爹,毕竟都是四川人,那时候谁说话还分H、F,他老人家没听成腐已经是很知道庆幸了。
这大名不但就此定了下来,就连小名也一起得了,干脆就顺着叫了虎子,不过这名字虽然听起来的彪悍,但却与本人有些不相符。
从出生起我就是一副瘦瘦小小的模样,隔三差五的就发烧感冒,反正就是大病没有、小病不断,这一来二去可把我爸妈折腾的够呛,毕竟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了,不出意外的话我就是独子了。
不过即便如此,我依旧是这附近最能折腾的,爬树掏鸟窝、下田摸泥鳅那玩的叫一个溜,村里不少放养的土狗见着我都得绕着道走,这种本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让我的玩伴佩服不已。
但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年我刚好六岁,正是人嫌狗弃的年纪。
我生日是正月初五,那时候刚过完没多久,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那是我过年时候最期待的一天,有时候甚至还超过了几毛钱的压岁钱。
当然,这个日子我相信肯定不止我一个人喜欢,毕竟在那个连电视都难得看上一会的年代里,放阳灯(孔明灯)这个事绝对比玩腻了的摸鱼打鸟要来的刺激。
常常在白日里,大人就会买来一摞大张大张的白纸,然后去树林中砍竹子,削好长长软软的竹片备用,接着就去熬浆糊,接着便将白纸一张张仔细的粘好。
这时候通常大一点的孩子也会上前去帮忙,我们这些整天脏兮兮的小屁孩就只有在一旁看着的份,通常是没人会允许我们去碰触的,只有在放飞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摸着底下的圈送它一程。
这时候的阳灯这个过程都是完全用手工制造,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绝对耐用,做好的阳灯只要晚上风不大,往往都会飞的很高。
虽然这已经算是极为不错的玩意了,但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属于我们这些小鬼头的节目要等到过后才能上演。
我们虽然没办法像大人一样做出一个个精致的阳灯,但绝对有充沛的精力等着它们将燃料消耗殆尽之后掉落下来,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只要看到天上有一个昏暗的影子晃晃悠悠的坠下来,我们便会一窝蜂的赶上前去,这时候谁先找到这个阳灯便会是属于谁的。
只要补充好燃烧的东西,通常都是用纸钱沾染上一些油类充当燃料,没有太大破损的话,都是能再次飞起的。
不过这个想法通常很难实现,毕竟谁也不是傻子,你能看见别人看不见不成?而且都是爹妈给的两条腿,谁也比谁快不到哪里去。
这时候通常就是一群人争抢一个阳灯,结果就是一个完好无损的阳灯被撕的粉碎,一人手上捏着一大把被烟熏得黑黑的白纸,或者是提溜着一个竹圈子。
而且很多时候就能轻易引发一场战斗,至少我本人就是久经沙场的例子,谁敢跟我抢,或者敢撕烂了,我绝对上去就是一顿招呼,反正黑乎乎的也分不清谁是谁。
别看我长的小,但下手觉得是最没轻没重的一个,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影响,别的同伴打架一般都是抱着脑袋摔跤,而我就是玩命的踹肚子、拳头也是使劲的往腮帮子招呼。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跟我一起玩到到大的这帮焉犊子们绝对是受了我的影响,因为一般遇上打群架这种事,我们村基本上就没输过。
我也记不清那天到底是不是正月十五了,只知道那晚的月亮大的出奇,不但圆润无比,还亮澄澄的,像极了个刚出炉的大饼子。
那天晚上我们一伙人本来是打算去抓竹鸡的,因为月光很大,所以视野非常清晰,对我们这些成天到晚都在乱窜的小鬼来说,只要在村子里基本上就和白天没什么区别了。
那时候村里的路还是泥地,房子也是稀稀拉拉的隔的很远,我们一伙人几下就窜到林子周围。
这时候就需要压低脚步了,竹鸡实际上并不是鸡,而是一种鸟类,常年生活在竹林中,虽然能飞,但距离通常都很短,不过跑的却很快。
一般情况下人类想抓住它们,没有弹弓那是千难万难的,但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竹鸡们是没法想到千百年后居然会出现手电这个玩意儿。
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发现的,只要竹鸡在晚上一被强光照住,便会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基本上就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了。
而那个时候富裕的家庭通常已经配备了两三只以上的手电了,王晓东家就有三只。
就跟大家叫我虎子一样,我们通常也都叫他冬瓜,他现在手里这只手电就是我们怂恿了半天,他才偷偷从家里拿出来的。
这倒不是我们抠门,不愿意贡献自家的东西,毕竟像我家里就只有一只手电,万一我爸我妈突然要用,很容易就会被发现,那时候等待我的下场是极其惨烈的。
那一晚上他几乎都没有睡觉,把我放在母亲身边后,自己则一个人坐在床沿边,一直兴奋的折腾着手中一本新买的新华字典。
不过父亲只是念完了初中就没有再上学了,就连拼音都不会用,说实话要让他给我取名字的确有些为难了。
这本新华字典连书皮都被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摩挲了掉不少红漆后,我的名字依旧没有着落,还是第二天清早被赶来探望的爷爷给取的名字。
我爷爷实际上也没念过书,仅有的一点文化也是当初在队伍里学的,但架不住他见多识广啊,知道我名字还没有准信后,直接大手一挥就给定下了。
吕德虎,从此之后就成了三个伴随我一身的汉字,到后来我曾经问过我爷爷为啥给我取个这么彪悍的名字。
他用烟杆子翘着坚硬的水泥地,边抖着残留的烟灰边叹气道:“彪悍个锤子,本来给你取的名字叫吕德福,你爹那个混账玩意听岔了,傻愣愣的就去公安局登记了,你以后要是没好福气一准得怪你爹!”
唉!其实这事儿也不能怪我爹,毕竟都是四川人,那时候谁说话还分H、F,他老人家没听成腐已经是很知道庆幸了。
这大名不但就此定了下来,就连小名也一起得了,干脆就顺着叫了虎子,不过这名字虽然听起来的彪悍,但却与本人有些不相符。
从出生起我就是一副瘦瘦小小的模样,隔三差五的就发烧感冒,反正就是大病没有、小病不断,这一来二去可把我爸妈折腾的够呛,毕竟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了,不出意外的话我就是独子了。
不过即便如此,我依旧是这附近最能折腾的,爬树掏鸟窝、下田摸泥鳅那玩的叫一个溜,村里不少放养的土狗见着我都得绕着道走,这种本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让我的玩伴佩服不已。
但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年我刚好六岁,正是人嫌狗弃的年纪。
我生日是正月初五,那时候刚过完没多久,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那是我过年时候最期待的一天,有时候甚至还超过了几毛钱的压岁钱。
当然,这个日子我相信肯定不止我一个人喜欢,毕竟在那个连电视都难得看上一会的年代里,放阳灯(孔明灯)这个事绝对比玩腻了的摸鱼打鸟要来的刺激。
常常在白日里,大人就会买来一摞大张大张的白纸,然后去树林中砍竹子,削好长长软软的竹片备用,接着就去熬浆糊,接着便将白纸一张张仔细的粘好。
这时候通常大一点的孩子也会上前去帮忙,我们这些整天脏兮兮的小屁孩就只有在一旁看着的份,通常是没人会允许我们去碰触的,只有在放飞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摸着底下的圈送它一程。
这时候的阳灯这个过程都是完全用手工制造,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绝对耐用,做好的阳灯只要晚上风不大,往往都会飞的很高。
虽然这已经算是极为不错的玩意了,但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属于我们这些小鬼头的节目要等到过后才能上演。
我们虽然没办法像大人一样做出一个个精致的阳灯,但绝对有充沛的精力等着它们将燃料消耗殆尽之后掉落下来,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只要看到天上有一个昏暗的影子晃晃悠悠的坠下来,我们便会一窝蜂的赶上前去,这时候谁先找到这个阳灯便会是属于谁的。
只要补充好燃烧的东西,通常都是用纸钱沾染上一些油类充当燃料,没有太大破损的话,都是能再次飞起的。
不过这个想法通常很难实现,毕竟谁也不是傻子,你能看见别人看不见不成?而且都是爹妈给的两条腿,谁也比谁快不到哪里去。
这时候通常就是一群人争抢一个阳灯,结果就是一个完好无损的阳灯被撕的粉碎,一人手上捏着一大把被烟熏得黑黑的白纸,或者是提溜着一个竹圈子。
而且很多时候就能轻易引发一场战斗,至少我本人就是久经沙场的例子,谁敢跟我抢,或者敢撕烂了,我绝对上去就是一顿招呼,反正黑乎乎的也分不清谁是谁。
别看我长的小,但下手觉得是最没轻没重的一个,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影响,别的同伴打架一般都是抱着脑袋摔跤,而我就是玩命的踹肚子、拳头也是使劲的往腮帮子招呼。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跟我一起玩到到大的这帮焉犊子们绝对是受了我的影响,因为一般遇上打群架这种事,我们村基本上就没输过。
我也记不清那天到底是不是正月十五了,只知道那晚的月亮大的出奇,不但圆润无比,还亮澄澄的,像极了个刚出炉的大饼子。
那天晚上我们一伙人本来是打算去抓竹鸡的,因为月光很大,所以视野非常清晰,对我们这些成天到晚都在乱窜的小鬼来说,只要在村子里基本上就和白天没什么区别了。
那时候村里的路还是泥地,房子也是稀稀拉拉的隔的很远,我们一伙人几下就窜到林子周围。
这时候就需要压低脚步了,竹鸡实际上并不是鸡,而是一种鸟类,常年生活在竹林中,虽然能飞,但距离通常都很短,不过跑的却很快。
一般情况下人类想抓住它们,没有弹弓那是千难万难的,但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竹鸡们是没法想到千百年后居然会出现手电这个玩意儿。
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发现的,只要竹鸡在晚上一被强光照住,便会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基本上就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了。
而那个时候富裕的家庭通常已经配备了两三只以上的手电了,王晓东家就有三只。
就跟大家叫我虎子一样,我们通常也都叫他冬瓜,他现在手里这只手电就是我们怂恿了半天,他才偷偷从家里拿出来的。
这倒不是我们抠门,不愿意贡献自家的东西,毕竟像我家里就只有一只手电,万一我爸我妈突然要用,很容易就会被发现,那时候等待我的下场是极其惨烈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