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 第20章 大户人家
- 21 第21章 翁婿相和
- 22 第22章 友谊万岁
- 23 第23章 进入大山
- 24 第24章 捕蝶能手
- 25 第25章 山中诡笑
- 26 第26章 野猪拦路
- 27 第27章 洞中枯骨
- 28 第28章 《众阁道志》
- 29 第29章 铁口神算
- 30 第30章 此道不灭
- 31 第31章 荡魂之篆
- 32 第32章 折寿三载
- 33 第33章 恍如隔世
- 34 第34章 叫姑奶奶
- 35 第35章 惹上事了
- 36 第36章 顶半边天
- 37 第37章 前人栽树
- 38 第38章 淫祠邪物
- 39 第39章 背水一战
- 40 第40章 破旧神龛
- 41 第41章 生死存亡
- 42 第42章 河龙显威
- 43 第43章 再见颜安
- 44 第44章 学习使我快乐
- 45 第45章 分道扬镳
- 46 第46章 三柱青香
- 47 第47章 渐行渐远
- 48 第48章 变态大妈
- 49 第49章 新生报到
- 50 第50章 一疤成名
- 51 第51章 军训开始
- 52 第52章 杀人诛心
- 53 第53章 二哥威武
- 54 第54章 闻名警校
- 55 第55章 老子是师姐!
- 56 第56章 黄氏酒楼
- 57 第57章 久违的感觉
- 58 第58章 难得温存
- 59 第59章 百印行身
- 60 第60章 奸杀大案
- 61 第61章 乐正青媛
- 62 第62章 喜怒无常
- 63 第63章 一香请魂
- 64 第64章 跟你一样的?
- 65 第65章 金乌开目
- 66 第66章 礼尚往来
- 67 第67章 黄氏家谱
- 68 第68章 收徒
- 69 第69章 一炉定命
- 70 第70章 师生大会
- 71 第71章 赚钱了?
- 72 第72章 安神宁魂
- 73 第73章 勋章嘉奖
- 74 第74章 老烟杆子
- 75 第75章 醉八仙
- 76 第76章 玉环步,鸳鸯脚!
- 77 第77章 冤家路窄
- 78 第78章 死灰复燃
- 79 第79章 讹人
- 80 第80章 老烟杆子
- 81 第81章 三校大比
- 82 第82章 临行之际
- 83 第83章 回乡路上
- 84 第84章 车门上的男人
- 85 第85章 雾气
- 86 第86章 不存在的桥
- 87 第87章 回家
- 88 第88章 即将过年
- 89 第89章 物是人非
- 90 第90章 牙
- 91 第91章 行动
- 92 第92章 卦为大凶
- 93 第93章 坟与楼阁
- 94 第94章 镜花水月
- 95 第95章 嘲风之牙
- 96 第96章 将死之人
- 97 第97章 吃火锅
- 98 第98章 敬军山
- 99 第99章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100 第100章 竹筒饭
- 101 第101章 阴宅定穴法
- 102 第102章 人影
- 103 第103章 脸
- 104 第104章 尸骨
- 105 第105章 土匪窝
- 106 第106章 你难道不喜欢吗
- 107 第107章 拼命
- 108 第108章 真正的魈
- 109 第109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110 第110章 回来了
- 111 第111章 生日礼物
- 112 第112章 再别青衣
- 113 第113章 蹲点
- 114 第114章 老字号面馆
- 115 第115章 时间总要过去
- 116 第116章 又出事了
- 117 第117章 三人行
- 118 第118章 失踪的同事
- 119 第119章 让路
- 120 第120章 糊涂鬼
- 121 第121章 造纸厂
- 122 第122章 废料坑
- 123 第123章 来同行了
- 124 第124章 离去
- 125 第125章 突然的沉默
- 126 第126章 麻黄草
- 127 第127章 张应道
- 128 第128章 中枪
- 129 第129章 救兵
- 130 第130章 第八十三 昏
- 131 第131章 改变
- 132 第132章 老九
- 133 第133章 该走了
- 134 第134章 开除学籍
- 135 第135章 国庆
- 136 第136章 喜丧
- 137 第137章 对扣
- 138 第138章 鬼麻将
- 139 第139章 翻本
- 140 第140章 抽你丫的
- 141 第141章 怪人
- 142 第142章 停车场里的对话
- 143 第143章 骤风印
- 144 第144章 养鬼
- 145 第145章 百鬼扇
- 146 第146章 砧板上的鱼肉
- 147 第147章 再去酒楼
- 148 第148章 老夏
- 149 第149章 金蟾
- 150 第150章 四足阴蟾
- 151 第151章 毕业季
- 152 第152章 离别就在眼前(终)
- 153 第153章 坐错车了?
- 154 第154章 医道同源
- 155 第155章 找练呢!
- 156 第156章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 157 第157章 津味儿
- 158 第158章 泉益堂
- 159 第159章 女大夫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30章 此道不灭
第30章 此道不灭
这一吐可不得了,一长串老痰就跟不要钱似的从佰为道士口里涌了出来,满满一碗被他端在手里来回晃荡,往里边一瞅,那家伙红的、白的、黑的都有,黏糊糊搅在一起,要多恶心就有多恶心。
而且一股浓郁的酸臭味更是一股劲的往人鼻子里钻,刚刚还对老道敬若神明的伍哥也立马捂着鼻子往后连连退去,看着神情估计这碗他也是不想要了。
“喝了!”
老道面无表情的把碗对着高凌青一递。
“喝这个?”
高凌青颤抖着将碗接了过来,看着那里面的东西,胃里立马跟有个棍子在搅一般,一股股的恶心劲直冲脑门,脸皮都憋紫色了才强忍住没吐出来。
佰为道士的确是个干脆人,见状二话不说转身就要离去,甚至连多说一句话都欠奉。
“等等道长,我喝!”
这句话高凌青几乎是喊出来,当即他就把双眼一闭,鼻子一只手捏着,抖着手就被碗送到了嘴边,咕嘟咕嘟就往喉咙里灌去。
在边上跟着看的人这一下少说吐了一大半,不过高凌青喝着喝着就感到不对劲了,因为这碗老痰喝下去不仅没有那种粘滑恶心的感觉,相反还十分的甘冽。
他随即睁开眼睛一看,这陶碗里装的哪还是什么老痰啊,分明就是一碗干干净净地清水。
这时候也不知道老道什么时候转过了身,他拿过高凌青手中的陶碗,将剩下的清水一饮而尽,然后将其放在桌上,望着离去的方向大步迈去,同时大声地说道:“跟我走吧!”
“现在就走?可我父母还尚在,而且只我这一个儿子!”这下轮到高凌青犹豫了,站在原地不知是去是留。
“无需担心,你命中尚有一弟,可让你家中一脉不绝!”老道这时恍然间已经走出了老远。
听下此话,高凌青当即安心,急忙跑着跟上了老道的脚步。
半晌之后,反应过来的与高凌青一同来吃面的人,急忙跑到高凌青家中告知其父母,二老立刻携人来寻,可这时候老道与高凌青早已离去多时、不知所踪。
自高凌青走后两三年,果然如老道所言,其家中又添一子,名为高凌峰,传闻高凌青几十年再回故乡,此时他已尽显老态,双亲这时候也早已过世。
与其弟相认之后,高凌青便于这山中寻了一山洞归隐,常有砍柴人会和他撞见,但具体住址却不甚详细,没想到这下到被我误打误撞的寻到了。
我之所以了解的这么详细,主要还是我老妈跟我讲这故事的次数属实多了些,至于为什么讲这么多次,还是因为高凌青的弟弟高凌峰的缘故。
我妈大名叫做高绍杏,而高凌峰正是她爷爷的父亲,也就是她的阿祖,你说自家人的故事她可不得跟我多说几遍吗。
所以照这样算起来,我也得叫这高凌青一声老祖,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老祖,说实话我是极其感兴趣的,所以我又重新往上看去,从第一句话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起。
君不见昔日中华全盛时,安平后土亲祭祀,家国天下亦难复宁处,余溯流寻根久矣,只求吾道全矣……
这段文几乎全都是这样类似的古文所写,十分晦涩,我琢磨了半天才渐渐明白了这里边的意思,一页看罢,我再看那具白骨时,眼神已经变了又变,手中这本老书此时也变的分外沉重。
幸好刚才我没下脚将它踢碎,因为披着褴褛布条的白骨实则就是高凌青本人,而那面铁盘子里关着的,也如我所想是一只存活已久的鬼物。
那篇书文的确是高凌青亲笔所写,不过落笔之时他也早已是耄耋之年,自年少时远离家乡起,一别就有六十载之久。
这时候抗战早已爆发,不但各地受灾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高凌青同样过的不是很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信道,而是大多连自己的肚皮都填不饱,哪里有余粮去接济这些方外之人。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师父也早撒手人寰,独自一人漂泊已久的高凌青便回到了就别的安平镇,原本他是想再寻一人将自己这脉承继下去。
不过却意外在安平镇附近发现一处坟地,这里不管天上刮风下雨或是骄阳高悬,终日都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寒意,远远地看去就像有一层薄薄的黑雾笼罩着一般。
既然已经将这里定位自己终老之地,又是自己的家乡,即便是早已老态龙钟,高凌青依旧决定探一探这处墓地,毕竟像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甚至连杂草都没生一根,就算傻子看一眼也知道是有问题的,高凌青自然更加门清。
在五湖四海闯荡了这么多年,高凌青还能活着会到这里,自然不是个莽撞的人,知道这处坟地邪门,他专门挑了一个晴空万里的晌午。
这时候正是阳光普照的时候,不过一踏入坟地附近,一股止不住的冷意还是慢慢的升腾起,似乎这里跟外界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要知道这片坟圈子可不算小,一眼望去约莫也有两三个集市大小,高凌青的脸色变了又变,邪门的事儿他见多了,但厉害到这种程度的一辈子也没遇到过几回。
不过来都来了,他自然不会再回头,这湛湛蓝天下他半躬着身子的背影更显得寂寥。
忽然间,地头没来由的掠过一道轻风,有些坟包上以往残留的发黄的白布也随着悠悠的晃荡着,真有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感觉,四处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
高凌青从背后的腰带中摸出一块黑色的铁盘,反手将其摊在了手中,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字各落其上八位。
这块八卦铁盘中间一面铜镜在阳光下顿时烨烨生辉,似乎连寒气都驱赶了不少。
“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没说两个字,高凌青便要往一个方向踏出几步。
他落脚极稳,遇上坟包拦路,也是双脚微动,直接一步跃上,光见其背影,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
最终,他行至坟圈子的一个角落中,目光湛湛的扫视着四方,然后将铁盘稳稳的放在干黄的沙地中,随着一片灰尘溅起,这块八卦铁盘上散落的铁块竟然自己开始缓缓地翻转起来。
高凌青双眼微眯,随着铁盘的变幻,口中喃喃念道:“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显之,坤以藏之,同天地定位,下动山泽通气,上应雷风相薄。”
最终高凌青将铁盘一把捞起,逼视着前方寸许来高的一处小土堆,寒声道:“就是你!”
此话一出,四周突然狂风四起,一阵浓郁的青烟自土堆中曲曲绕绕的扭出,这时候四周似乎完全变了个模样,青天白日之下竟然四处黑气缭绕,将高凌青站立这块地方给围了个结实。
突然,一声轻笑不知从何响起,虽然是笑声,但让人听了却只感觉全身发冷,高凌青不为所动,一直牢牢盯着那股青烟,八卦铁盘在其掌间转的飞快。
当然,这只是我能理解的很少一点,很多地方都是我画蛇添足上去的,要不然谁读起来都烦,但是后面的文章你再让我详细给译出来,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后面的情况也很简单,大抵就是高凌青老祖相符了这个鬼物,然后将它封入铁八卦中,不过自己也受了伤,不能把它彻底给消除,只能靠水磨工夫。
为了避免它再出来会多生是非,于是高凌青索性就搬进了深山之中,但是他有些高估了自己的状态,没过多久他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已经无力再将这鬼物彻底除去。
于是在弥留之际,就在这本书的第一页上留下这些话,估计也是老祖极其有远见的考虑到后人的文化程度,这书文里最后一段话倒是写的通俗易懂。
此书乃我众阁道脉久传之物,早已凝德生韵,是矣将其作封,八卦为印,凡见此书者,定已将其挪动,殆时则魂动,当以速寻我之后人,以其血结此书所载荡魂之篆,当以免难。
二望此事了结,后者能传我道脉,若有难处,亦可将此书转于我之后人,使众阁不灭,凌青百世相谢。
而且一股浓郁的酸臭味更是一股劲的往人鼻子里钻,刚刚还对老道敬若神明的伍哥也立马捂着鼻子往后连连退去,看着神情估计这碗他也是不想要了。
“喝了!”
老道面无表情的把碗对着高凌青一递。
“喝这个?”
高凌青颤抖着将碗接了过来,看着那里面的东西,胃里立马跟有个棍子在搅一般,一股股的恶心劲直冲脑门,脸皮都憋紫色了才强忍住没吐出来。
佰为道士的确是个干脆人,见状二话不说转身就要离去,甚至连多说一句话都欠奉。
“等等道长,我喝!”
这句话高凌青几乎是喊出来,当即他就把双眼一闭,鼻子一只手捏着,抖着手就被碗送到了嘴边,咕嘟咕嘟就往喉咙里灌去。
在边上跟着看的人这一下少说吐了一大半,不过高凌青喝着喝着就感到不对劲了,因为这碗老痰喝下去不仅没有那种粘滑恶心的感觉,相反还十分的甘冽。
他随即睁开眼睛一看,这陶碗里装的哪还是什么老痰啊,分明就是一碗干干净净地清水。
这时候也不知道老道什么时候转过了身,他拿过高凌青手中的陶碗,将剩下的清水一饮而尽,然后将其放在桌上,望着离去的方向大步迈去,同时大声地说道:“跟我走吧!”
“现在就走?可我父母还尚在,而且只我这一个儿子!”这下轮到高凌青犹豫了,站在原地不知是去是留。
“无需担心,你命中尚有一弟,可让你家中一脉不绝!”老道这时恍然间已经走出了老远。
听下此话,高凌青当即安心,急忙跑着跟上了老道的脚步。
半晌之后,反应过来的与高凌青一同来吃面的人,急忙跑到高凌青家中告知其父母,二老立刻携人来寻,可这时候老道与高凌青早已离去多时、不知所踪。
自高凌青走后两三年,果然如老道所言,其家中又添一子,名为高凌峰,传闻高凌青几十年再回故乡,此时他已尽显老态,双亲这时候也早已过世。
与其弟相认之后,高凌青便于这山中寻了一山洞归隐,常有砍柴人会和他撞见,但具体住址却不甚详细,没想到这下到被我误打误撞的寻到了。
我之所以了解的这么详细,主要还是我老妈跟我讲这故事的次数属实多了些,至于为什么讲这么多次,还是因为高凌青的弟弟高凌峰的缘故。
我妈大名叫做高绍杏,而高凌峰正是她爷爷的父亲,也就是她的阿祖,你说自家人的故事她可不得跟我多说几遍吗。
所以照这样算起来,我也得叫这高凌青一声老祖,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老祖,说实话我是极其感兴趣的,所以我又重新往上看去,从第一句话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起。
君不见昔日中华全盛时,安平后土亲祭祀,家国天下亦难复宁处,余溯流寻根久矣,只求吾道全矣……
这段文几乎全都是这样类似的古文所写,十分晦涩,我琢磨了半天才渐渐明白了这里边的意思,一页看罢,我再看那具白骨时,眼神已经变了又变,手中这本老书此时也变的分外沉重。
幸好刚才我没下脚将它踢碎,因为披着褴褛布条的白骨实则就是高凌青本人,而那面铁盘子里关着的,也如我所想是一只存活已久的鬼物。
那篇书文的确是高凌青亲笔所写,不过落笔之时他也早已是耄耋之年,自年少时远离家乡起,一别就有六十载之久。
这时候抗战早已爆发,不但各地受灾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高凌青同样过的不是很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信道,而是大多连自己的肚皮都填不饱,哪里有余粮去接济这些方外之人。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师父也早撒手人寰,独自一人漂泊已久的高凌青便回到了就别的安平镇,原本他是想再寻一人将自己这脉承继下去。
不过却意外在安平镇附近发现一处坟地,这里不管天上刮风下雨或是骄阳高悬,终日都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寒意,远远地看去就像有一层薄薄的黑雾笼罩着一般。
既然已经将这里定位自己终老之地,又是自己的家乡,即便是早已老态龙钟,高凌青依旧决定探一探这处墓地,毕竟像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甚至连杂草都没生一根,就算傻子看一眼也知道是有问题的,高凌青自然更加门清。
在五湖四海闯荡了这么多年,高凌青还能活着会到这里,自然不是个莽撞的人,知道这处坟地邪门,他专门挑了一个晴空万里的晌午。
这时候正是阳光普照的时候,不过一踏入坟地附近,一股止不住的冷意还是慢慢的升腾起,似乎这里跟外界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要知道这片坟圈子可不算小,一眼望去约莫也有两三个集市大小,高凌青的脸色变了又变,邪门的事儿他见多了,但厉害到这种程度的一辈子也没遇到过几回。
不过来都来了,他自然不会再回头,这湛湛蓝天下他半躬着身子的背影更显得寂寥。
忽然间,地头没来由的掠过一道轻风,有些坟包上以往残留的发黄的白布也随着悠悠的晃荡着,真有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感觉,四处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
高凌青从背后的腰带中摸出一块黑色的铁盘,反手将其摊在了手中,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字各落其上八位。
这块八卦铁盘中间一面铜镜在阳光下顿时烨烨生辉,似乎连寒气都驱赶了不少。
“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没说两个字,高凌青便要往一个方向踏出几步。
他落脚极稳,遇上坟包拦路,也是双脚微动,直接一步跃上,光见其背影,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
最终,他行至坟圈子的一个角落中,目光湛湛的扫视着四方,然后将铁盘稳稳的放在干黄的沙地中,随着一片灰尘溅起,这块八卦铁盘上散落的铁块竟然自己开始缓缓地翻转起来。
高凌青双眼微眯,随着铁盘的变幻,口中喃喃念道:“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显之,坤以藏之,同天地定位,下动山泽通气,上应雷风相薄。”
最终高凌青将铁盘一把捞起,逼视着前方寸许来高的一处小土堆,寒声道:“就是你!”
此话一出,四周突然狂风四起,一阵浓郁的青烟自土堆中曲曲绕绕的扭出,这时候四周似乎完全变了个模样,青天白日之下竟然四处黑气缭绕,将高凌青站立这块地方给围了个结实。
突然,一声轻笑不知从何响起,虽然是笑声,但让人听了却只感觉全身发冷,高凌青不为所动,一直牢牢盯着那股青烟,八卦铁盘在其掌间转的飞快。
当然,这只是我能理解的很少一点,很多地方都是我画蛇添足上去的,要不然谁读起来都烦,但是后面的文章你再让我详细给译出来,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后面的情况也很简单,大抵就是高凌青老祖相符了这个鬼物,然后将它封入铁八卦中,不过自己也受了伤,不能把它彻底给消除,只能靠水磨工夫。
为了避免它再出来会多生是非,于是高凌青索性就搬进了深山之中,但是他有些高估了自己的状态,没过多久他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已经无力再将这鬼物彻底除去。
于是在弥留之际,就在这本书的第一页上留下这些话,估计也是老祖极其有远见的考虑到后人的文化程度,这书文里最后一段话倒是写的通俗易懂。
此书乃我众阁道脉久传之物,早已凝德生韵,是矣将其作封,八卦为印,凡见此书者,定已将其挪动,殆时则魂动,当以速寻我之后人,以其血结此书所载荡魂之篆,当以免难。
二望此事了结,后者能传我道脉,若有难处,亦可将此书转于我之后人,使众阁不灭,凌青百世相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