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6 第86章 原来如此
- 87 第87章 新军
- 88 第88章 气不过
- 89 第89章 人选
- 90 第90章 有目的
- 91 第91章 体力太差
- 92 第92章 各有目的
- 93 第93章 得力助手
- 94 第94章 就这样吧(求收藏)
- 95 第95章 没有资格
- 96 第96章 交换条件
- 97 第97章 机会还是折磨
- 98 第98章 风雪中
- 99 第99章 谁难堪
- 100 第100章 不服软不行(求收藏)
- 101 第101章 偷花者
- 102 第102章 新仇旧恨
- 103 第103章 阴招
- 104 第104章 新马车
- 105 第105章 倚老卖老
- 106 第106章 东厂厂公
- 107 第107章 说好的血性呢?
- 108 第108章 使者
- 109 第109章 招惹了谁
- 110 第110章 色厉内荏
- 111 第111章 皇帝不易
- 112 第112章 大难不死
- 113 第113章 再起风波(求收藏)
- 114 第114章 誓不罢休
- 115 第115章 士气
- 116 第116章 左右为难
- 117 第117章 争论
- 118 第118章 各退一步
- 119 第119章 各有所谋
- 120 第120章 不能这样算了
- 121 第121章 被围了
- 122 第122章 两种选择
- 123 第123章 服软
- 124 第124章 以牙还牙
- 125 第125章 云里雾里
- 126 第126章 太诡异了
- 127 第127章 当街弹劾
- 128 第128章 失控
- 129 第129章 内讧
- 130 第130章 不战而胜
- 131 第131章 迅雷铳
- 132 第132章 各有打算
- 133 第133章 死心不息
- 134 第134章 不讲理
- 135 第135章 刺客
- 136 第136章 兄弟
- 137 第137章 背锅
- 138 第138章 对质
- 139 第139章 真相
- 140 第140章 通过了
- 141 第141章 多种选择
- 142 第142章 再遇刺客
- 143 第143章 震惊
- 144 第144章 倭人
- 145 第145章 宣战
- 146 第146章 君臣定计
- 147 第147章 宝船
- 148 第148章 隐情
- 149 第149章 借口
- 150 第150章 差点穿梆
- 151 第151章 有诈(求订阅)
- 152 第152章 君臣相得(求订阅)
- 153 第153章 兄弟(求订阅)
- 154 第154章 情况不妙
- 155 第155章 各自担心
- 156 第156章 生病
- 157 第157章 宋诚的心计
- 158 第158章 找碴
- 159 第159章 心太急
- 160 第160章 迅雷铳成
- 161 第161章 成长
- 162 第162章 两眼一抹黑的足利义政
- 163 第163章 准备中
- 164 第164章 心计
- 165 第165章 达到目的
- 166 第166章 求亲
- 167 第167章 以死相胁
- 168 第168章 滋事
- 169 第169章 暴打
- 170 第170章 悔之莫及
- 171 第171章 下马威
- 172 第172章 告状
- 173 第173章 要粮要命
- 174 第174章 训儿
- 175 第175章 亲戚情份
- 176 第176章 提升
- 177 第177章 谭裕的悲喜人生
- 178 第178章 以牙还牙
- 179 第179章 谁挂帅
- 180 第180章 两虎相争
- 181 第181章 已定
- 182 第182章 气晕
- 183 第183章 旧事
- 184 第184章 接受
- 185 第185章 又要御驾亲征
- 186 第186章 吓哭公主
- 187 第187章 忙碌
- 188 第188章 总有些事
- 189 第189章 后手
- 190 第190章 出征
- 191 第191章 惭愧
- 192 第192章 出海
- 193 第193章 可怕的机会
- 194 第194章 杀戮
- 195 第195章 杀个落花流水
- 196 第196章 叫她来
- 197 第197章 谁人多
- 198 第198章 服未
- 199 第199章 俘虏
- 200 第200章 我投降
- 201 第201章 准备反抗的信子
- 202 第202章 臣服
- 203 第203章 俘虏
- 204 第204章 投名状
- 205 第205章 要怎么报仇
- 206 第 206章 愿活
- 207 第207章 信子的改变
- 208 第208章 行军途中
- 209 第209章 你打不过的
- 210 第210章 哪里来的自信
- 211 第211章 杀了
- 212 第212章 大怒的足利义政
- 213 第213章 应对之道
- 214 第214章 如何治理
- 215 第215章 行刺
- 216 第216章 要活的
- 217 第217章 谁的责任
- 218 第218章 什么情况
- 219 第219章 说好的胜利呢
- 220 第220章 反扑
- 221 第221章 投降吧
- 222 第222章 都是闲出来的
- 223 第223章 乱了
- 224 第224章 必须站队
- 225 第225章 各得其所
- 226 第226章 没有觉悟的彥仁天皇
- 227 第227章 接风宴
- 228 第228章 圣心难测
- 229 第229章 打一场
- 230 第230章 不见
- 231 第231章 羞辱
- 232 第232章 就要回京了
- 233 第233章 船上
- 234 第234章 都是好东西啊
- 235 第235章 得送礼
- 236 第236章 演戏
- 237 第237章 我是这样的人吗
- 238 第238章 要想办法
- 239 第239章 归来
- 240 第240章 兄弟回来了
- 241 第241章 为了倭女
- 242 第242章 禽兽啊
- 243 第243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
- 244 第244章 君臣相见
- 245 第245章 闹别扭
- 246 第246章 乱了
- 247 第247章 宋杰的心愿
- 248 第248章 怒了
- 249 第249章 火气都大
- 250 第250章 急怒
- 251 第251章 雄心
- 252 第252章 母子
- 253 第253章 孙太后
- 254 第254章 一门两侯
- 255 第255章 思归的伯颜贴木儿
- 256 第256章 安插人手
- 257 第257章 出征
- 258 第258章 大明昌盛(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6章 交换条件
第96章 交换条件
这是鄙视他出身勋贵吗?宋诚道:“杨大人十七岁中秀才,若不助太宗靖难,举人、进士自是信手拈来。”
白发苍苍依然名落孙山的童生太多了,十七岁考中秀才,应该很有天赋吧?宋诚理直气壮为杨善说话。其实杨善以一介秀才,混到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可想而知,这人能力很强,为人处世也有一套。
让宋诚没有想到的是,张益捋须微笑道:“老夫是永乐十三年的二甲进士,同年授中书舍人。当年老夫才二十岁。”
你说杨善十七岁中秀才了不起,那我这个二十岁中进士的呢?
这是被打脸了吗?宋诚面不改色道:“张阁老赶上好时候啊,杨大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要是杨大人晚生几年,想必也能如此。”
有你这么强词夺理的吗?张益被气得不轻。
宋诚后面还有呢,慢条斯理道:“以中秀才先后论,张阁老还得叫杨大人一声年兄呢。”
“这这这……”张益不吹胡子瞪眼不行啊,实在快被气死了,哪个两榜进士会跟人论谁先考中秀才?有这样论的吗?
宋诚一本正经道:“杨大人以雄辩闻名与世,张阁老封回圣旨,难道不怕杨大人记恨在心,哪天逮着机会,和你死掐到底吗?”
张益冷笑:“他雄辩又如何?要论引经据典,博闻强记,老夫哪里输给他了?”
恰恰相反,他诗文操笔立就,怎会怕了杨善?只是以他的出身,自惜羽毛,不屑如杨善一般破罐子破摔罢了。
宋诚道:“阿阳不是读书的料,进新军又吃不了苦,张阁老就不想为他谋个出身吗?”
“嗯?”张益眼眸猛地睁大了,锦衣卫倒是好去处,可张阳是他的孙子,把孙子送进锦衣卫,御史不弹劾他才是怪事。再说,就算要进锦衣卫,也得眼前的少年点头,没有他点头,哪里进得了?
宋诚话题又转回来:“杨大人任左都御史,再合适不过,张阁老不肯同意,我只好去另外几位府上转转,说不定有哪位同意了呢。”
张益是首辅,内阁他说了算,其他几位说凑数过分了些,可真有个什么事,他不点头,怎么可能通过?宋诚话里的意思,他怎会不明白?
“阿阳实在不让人省心,他与宋大人自小一块儿长大,还请宋大人为他谋个出身。”张益缓缓道。
宋诚要把杨善送上左都御史的位子,肯定办得到,若他坚决不同意,或是为自己招来灾祸,或是好处落别人家,怎么说他和宋诚还有并肩头杀敌的交情,宋诚又对他有救恩之命,这都是渊源。
张益若是理不清这些弯弯绕,就枉为首辅了。
宋诚道:“确实是,我和阿阳是从小打出来的交情,他可没少挨我打。”
张家的孩子以读圣贤书为荣,不怎么锻炼身体,还真被宋诚从小打到大。张阳只会耍嘴皮子,宋诚可是直接抡拳头,先把他打趴下,再喷他一脸。
张益也知道张阳没少挨打,听宋诚这么说,嘴角抽搐,可他做到首辅,已是位极人臣,又到现在这个岁数,不得不为儿孙辈铺路,几个儿子能有一个中进士他就含笑九泉了,孙子辈是不用指望啦,如果能另辟蹊径,待曾孙成长起来,以保门庭不倒,他就无憾了。
宋诚把剩下的茶一口喝了,道:“新军缺一个先生,不知阿阳可有兴趣?”
“先生?新军?”张益以为自己听错了,新军缺一个先生,和张阳有什么关系?张阳还需要人好生管教,哪能给人当先生?
宋诚笑微微道:“不需要考试做文章,只需要教军士们识字,会一些粗浅道理就好,有如学童启蒙。”
张阳读十几年书,如果连一个启蒙先生也做不了,那还考什么试啊,不如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新军也需要读书识字么?”不怪张益奇怪,丘八让文瞧不起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识字。当兵不需要识字,是普遍共识。
宋诚道:“说了是新军,自然处处与众不同。”
成为新军的先生,虽然不算锦衣卫正式编制,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能得这些正式编制的新军敬重,这份人脉可就惊人得很了。他们不是普通军士,是锦衣卫的一员。
张益几乎可以断定,张阳纵然不能高中,但只要谋了这份差事,以后在京城也能像锦衣卫一样拉风,最重要的是,他依然是文人身份,不丢自己这个首辅的脸,想参加科举时,还能随时抽身出来,可谓文武兼备,两边通吃。
这算是杨善任左都御史的条件了,如果他不答应,就太不识相了。
他示意老仆换热茶,捋须笑吟吟道:“阿阳有劳宋大人了,你们自小交好,交情非比一般,还望你提携一二。”
宋诚笑道:“好说,好说。”
送宋诚出门的时候,张益低不可闻地道:“这旨意嘛,也该下来了。”
“是呢,回头我去催一催。”宋诚说着出门,十几个身着飞鱼服的校尉紧随在后,呼啦啦上马,围在宋诚的马车周围。
张益目送宋诚马车远去,轻声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这才十六岁,便有这份心智,再过十年还了得。
张阳听说让他去教导新军,坚决不干,可在张益的棍棒威胁下,只好含泪答应,又气不过,连夜跑到西宁侯府拍门,要找宋诚。
宋诚院子里一株梅花开了几朵,苏沐语见了,嚷着要赏梅花,大冷的天,非拉着宋诚在院子里说话。
宋诚身披大氅,手戴新做的狐狸皮手套,站在梅树下,仰头看了半天,道:“不能明天天色明朗再看吗?”
老梅树太高了,气死风灯照不到,又没有月亮,一眼望去,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
“我爬上去照亮,让你看。”苏沐语说着,抢过丫环手里的气死风灯,赤溜一下爬上去了。
太生猛了,宋诚的下巴吧哒一声掉了。
“小心点,别掉下来。”
“没事。我在家的时候常爬树。”苏沐语豪迈地扬了扬手里的气死风灯。
宋诚抹汗,大姐,你已经十五了,貌似你的同龄人都嫁人生娃啦,你这样皮,真的好么?
白发苍苍依然名落孙山的童生太多了,十七岁考中秀才,应该很有天赋吧?宋诚理直气壮为杨善说话。其实杨善以一介秀才,混到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可想而知,这人能力很强,为人处世也有一套。
让宋诚没有想到的是,张益捋须微笑道:“老夫是永乐十三年的二甲进士,同年授中书舍人。当年老夫才二十岁。”
你说杨善十七岁中秀才了不起,那我这个二十岁中进士的呢?
这是被打脸了吗?宋诚面不改色道:“张阁老赶上好时候啊,杨大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要是杨大人晚生几年,想必也能如此。”
有你这么强词夺理的吗?张益被气得不轻。
宋诚后面还有呢,慢条斯理道:“以中秀才先后论,张阁老还得叫杨大人一声年兄呢。”
“这这这……”张益不吹胡子瞪眼不行啊,实在快被气死了,哪个两榜进士会跟人论谁先考中秀才?有这样论的吗?
宋诚一本正经道:“杨大人以雄辩闻名与世,张阁老封回圣旨,难道不怕杨大人记恨在心,哪天逮着机会,和你死掐到底吗?”
张益冷笑:“他雄辩又如何?要论引经据典,博闻强记,老夫哪里输给他了?”
恰恰相反,他诗文操笔立就,怎会怕了杨善?只是以他的出身,自惜羽毛,不屑如杨善一般破罐子破摔罢了。
宋诚道:“阿阳不是读书的料,进新军又吃不了苦,张阁老就不想为他谋个出身吗?”
“嗯?”张益眼眸猛地睁大了,锦衣卫倒是好去处,可张阳是他的孙子,把孙子送进锦衣卫,御史不弹劾他才是怪事。再说,就算要进锦衣卫,也得眼前的少年点头,没有他点头,哪里进得了?
宋诚话题又转回来:“杨大人任左都御史,再合适不过,张阁老不肯同意,我只好去另外几位府上转转,说不定有哪位同意了呢。”
张益是首辅,内阁他说了算,其他几位说凑数过分了些,可真有个什么事,他不点头,怎么可能通过?宋诚话里的意思,他怎会不明白?
“阿阳实在不让人省心,他与宋大人自小一块儿长大,还请宋大人为他谋个出身。”张益缓缓道。
宋诚要把杨善送上左都御史的位子,肯定办得到,若他坚决不同意,或是为自己招来灾祸,或是好处落别人家,怎么说他和宋诚还有并肩头杀敌的交情,宋诚又对他有救恩之命,这都是渊源。
张益若是理不清这些弯弯绕,就枉为首辅了。
宋诚道:“确实是,我和阿阳是从小打出来的交情,他可没少挨我打。”
张家的孩子以读圣贤书为荣,不怎么锻炼身体,还真被宋诚从小打到大。张阳只会耍嘴皮子,宋诚可是直接抡拳头,先把他打趴下,再喷他一脸。
张益也知道张阳没少挨打,听宋诚这么说,嘴角抽搐,可他做到首辅,已是位极人臣,又到现在这个岁数,不得不为儿孙辈铺路,几个儿子能有一个中进士他就含笑九泉了,孙子辈是不用指望啦,如果能另辟蹊径,待曾孙成长起来,以保门庭不倒,他就无憾了。
宋诚把剩下的茶一口喝了,道:“新军缺一个先生,不知阿阳可有兴趣?”
“先生?新军?”张益以为自己听错了,新军缺一个先生,和张阳有什么关系?张阳还需要人好生管教,哪能给人当先生?
宋诚笑微微道:“不需要考试做文章,只需要教军士们识字,会一些粗浅道理就好,有如学童启蒙。”
张阳读十几年书,如果连一个启蒙先生也做不了,那还考什么试啊,不如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新军也需要读书识字么?”不怪张益奇怪,丘八让文瞧不起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识字。当兵不需要识字,是普遍共识。
宋诚道:“说了是新军,自然处处与众不同。”
成为新军的先生,虽然不算锦衣卫正式编制,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能得这些正式编制的新军敬重,这份人脉可就惊人得很了。他们不是普通军士,是锦衣卫的一员。
张益几乎可以断定,张阳纵然不能高中,但只要谋了这份差事,以后在京城也能像锦衣卫一样拉风,最重要的是,他依然是文人身份,不丢自己这个首辅的脸,想参加科举时,还能随时抽身出来,可谓文武兼备,两边通吃。
这算是杨善任左都御史的条件了,如果他不答应,就太不识相了。
他示意老仆换热茶,捋须笑吟吟道:“阿阳有劳宋大人了,你们自小交好,交情非比一般,还望你提携一二。”
宋诚笑道:“好说,好说。”
送宋诚出门的时候,张益低不可闻地道:“这旨意嘛,也该下来了。”
“是呢,回头我去催一催。”宋诚说着出门,十几个身着飞鱼服的校尉紧随在后,呼啦啦上马,围在宋诚的马车周围。
张益目送宋诚马车远去,轻声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这才十六岁,便有这份心智,再过十年还了得。
张阳听说让他去教导新军,坚决不干,可在张益的棍棒威胁下,只好含泪答应,又气不过,连夜跑到西宁侯府拍门,要找宋诚。
宋诚院子里一株梅花开了几朵,苏沐语见了,嚷着要赏梅花,大冷的天,非拉着宋诚在院子里说话。
宋诚身披大氅,手戴新做的狐狸皮手套,站在梅树下,仰头看了半天,道:“不能明天天色明朗再看吗?”
老梅树太高了,气死风灯照不到,又没有月亮,一眼望去,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
“我爬上去照亮,让你看。”苏沐语说着,抢过丫环手里的气死风灯,赤溜一下爬上去了。
太生猛了,宋诚的下巴吧哒一声掉了。
“小心点,别掉下来。”
“没事。我在家的时候常爬树。”苏沐语豪迈地扬了扬手里的气死风灯。
宋诚抹汗,大姐,你已经十五了,貌似你的同龄人都嫁人生娃啦,你这样皮,真的好么?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