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 第二章 穿成龙承殿的姑姑
- 3 第三章 不老长生术
- 4 第四章 长生不老术之不老篇
- 5 第五章 有活了八百年的人?
- 6 第六章 素华的请求
- 7 第七章 第一天上班
- 8 第八章 惊心动魄
- 9 第九章 成为大姑姑
- 10 第十章 皇后即将召见
- 11 第十一章 大胆!
- 12 第十二章 请皇上当一回侠盗
- 13 第十三章 噩梦
- 14 第十四章 皇后宣见
- 15 第十五章 刁难
- 16 第十六章 宫中隐秘
- 17 第十七章 帝后对峙
- 18 第十八章 疯狂
- 19 第十九章 见家人
- 20 第二十章 家人
- 21 第二十一章 思想枷锁
- 22 第二十二章 暴风雨的前奏
- 23 第二十三章 洞穿世事的太后
- 24 第二十四章 沉淀
- 25 第二十五章 支持
- 26 第二十六章 信任
- 27 第二十七章 深夜闲谈
- 28 第二十八章 朝堂
- 29 第二十九章 太后驾到
- 30 第三十章 拿银子赎罪
- 31 第三十一章 留膳吃馒头
- 32 第三十二章 大丰收
- 33 第三十三章 暗流涌动
- 34 第三十四章 号角声
- 35 第三十五章 江南安家
- 36 第三十六章 世间最罪恶的人
- 37 第三十七章 自尽
- 38 第三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的归宿
- 39 第三十九章 遗愿
- 40 第四十章 后宫团
- 41 第四十一章 争宠
- 42 第四十二章 我会盯着你的
- 43 第四十三章 暗潮汹涌
- 44 第四十四章 流言
- 45 第四十五章 下罪己诏?
- 46 第四十六章 风雨欲来
- 47 第四十七章 深不可测的太后
- 48 第四十八章 刺杀
- 49 第四十九章 昏迷
- 50 第五十章 枭雄
- 51 第五十一章 拿下
- 52 第五十二章 天下百姓归心
- 53 第五十三章 苏醒
- 54 第五十四章 升为掌事姑姑
- 55 第五十五章 休养
- 56 第五十六章 震动
- 57 第五十七章 小把戏
- 58 第五十八章 殉国和胜利
- 59 第五十九章 醉酒
- 60 第六十章 疯狂的想法
- 61 第一章 初封昭仪
- 62 第二章 初步了解后宫团
- 63 第三章 侍寝
- 64 第四章 坚定信念
- 65 第五章 平民百姓家飞出一只白凤凰
- 66 第六章 黄芽儿的表妹长的像范冰冰!
- 67 第七章 要学会应付敷衍
- 68 第八章 提醒
- 69 第九章 心思各异
- 70 第十章 试探口风
- 71 第十一章 同床异梦
- 72 第十二章 堵门的结果
- 73 第十三章 初会众妃嫔
- 74 第十四章 招架
- 75 第十五章 有心人故意找茬
- 76 第十六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77 第十七章 孕吐
- 78 第十八章 确诊
- 79 第十九章 后宫风云
- 80 第二十章 接二连三的到来
- 81 第二十一章 皇后又找茬
- 82 第二十二章 初次敞开心扉
- 83 第二十三章 蠢蠢欲动
- 84 第二十四章 玛丽苏唐
- 85 第二十五章 再见唐媚儿
- 86 第二十六章 唐媚儿献媚失败
- 87 第二十七章 第一次“杀人”
- 88 第二十八章 琴声截人
- 89 第二十九章 彻夜难眠
- 90 第三十章 虚情假意
- 91 第三十一章 拐了一个急转弯
- 92 第三十二章 军事为首
- 93 第三十三章 要升位了
- 94 第三十四章 贤妃
- 95 第三十五章 封妃
- 96 第三十六章 后宫反应
- 97 第三十七章 孤立和故意找茬
- 98 第三十八章 被关进佛堂
- 99 第三十九章 求救
- 100 第四十章 牌位
- 101 第四十一章 大宴未开就已经结束了
- 102 第四十二章 皇后禁足
- 103 第四十三章 宫权一分为三
- 104 第四十四章 些微感动
- 105 第四十五章 分权
- 106 第四十六章 想要见缝插针
- 107 第四十七章 处理公事
- 108 第四十八章 唐媚儿死了
- 109 第四十九章 冲击和影响
- 110 第五十章 叶母进宫
- 111 第五十一章 今日眼泪淹没皇宫
- 112 第五十二章 双胞胎?
- 113 第五十三章 露出破绽?
- 114 第五十四章 担忧难产
- 115 第五十五章 贵妃淑妃在出手
- 116 第五十六章 太后的敲打
- 117 第五十七章 不想再容忍下去
- 118 第五十八章 七月
- 119 第五十九章 勾结
- 120 第六十章 恐慌不安
- 121 第六十一章 中秋宴
- 122 第六十二章 下毒手
- 123 第六十三章 发作
- 124 第六十四章 难产和暴毙
- 125 第六十五章 自焚而死
- 126 第六十六章 动荡不安
- 127 第六十七章 母子隔阂
- 128 第六十八章 九死一生
- 129 第六十九章 仇恨!
- 130 第七十章 驱毒
- 131 第七十一章 赵家之危
- 132 第七十二章 挑拨离间
- 133 第七十三章 母子对峙
- 134 第七十四章 隔阂加深
- 135 第七十五章 满朝威逼
- 136 第七十六章 哀乐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二章 请皇上当一回侠盗
第十二章 请皇上当一回侠盗
龙承殿,书房。
叶蕴仪跪在书桌旁,低着头,心里很是忐忑,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如此大胆的敢于妄议朝政,还在端庆帝面前如此谏言了,是因为畏惧乱世?乱世尸骨累累,无数百姓死无葬身之地,甚至常有屠村屠城的事情发生,她惧怕这种乱世,所以她才在乱世发生前鼓起莫大的勇气不畏生死的冲动谏言吗?
叶蕴仪不知道具体原因,或许是以前学文科时那记载在历史书上著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那血腥残忍的南京大屠杀,这一桩桩乱世血案让她心里对于乱世由衷的恐惧,她希望国家和平,不陷入乱世动荡之中,即使是封建社会那也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可是,显然,叶蕴仪这样的大胆却是触犯了宫中的禁忌,第一这朝政之事绝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姑姑可以妄言的,第二她是个女人,自古对于女人干政都有非议,这两条就可以要了叶蕴仪的命了。
所以,当即那林公公就大喝道:“你放肆!这朝政之事岂是你能议论的?来人!”
这呵斥声让跪在那里的叶蕴仪身子一颤,心里却是苦笑一声,不知是解脱轻松,还是怎的,她慢慢闭上了眼睛,等着自己的命运,等着外面的人进来把她拖下去处死,终究她不是古代人,不适合在古代皇宫生活,她这穿越的一生居然如此短暂,不过几天而已。
却不想,就在叶蕴仪认命等死之时,那端庆帝却是抬手打断了林公公的话,定定的看着叶蕴仪,沉声道:“本来看你一直是个谨守本分的女子,没想到你也是个藏拙的,居然有这种忧国忧民的心胸,恐怕这世上没有几个女人如你这般了,你也可以说是一个奇女子了。但是你劝朕三思,你又如何知道朕没三思过?”
“自从一个月前,各处受灾之地上禀奏折,狄人不断试探边关虚实,朕就一直在三思而后行,到了今日,不只三思,九思都思过了,这一战不可避免,不打退狄人,恐怕狄人就会攻破边关,一路向京城而来,到时只能仓惶移都,大端皇朝将会失去半壁江山,如此你可明白?”
闻言,叶蕴仪讶异,不知为何端庆帝居然阻止林公公把她拿下,还说了这样一通向她解释的话,但随即她又默然不语,她没想到局势已经如此危急了,看来这一战不得不进行了,否则大端皇朝必然退居一隅,然后由盛而衰,逐渐消亡。
但是,一旦开战,朝廷银库的钱财必然会全部用在军粮调度上,那受灾的灾民就无法顾及了,如此国家内部必然动乱,百姓揭竿而起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该如何呢?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
叶蕴仪低垂着头思索着。
端庆帝见叶蕴仪不说话,又是一声叹息:“朕也知此次是大端皇朝最大的危机,会有无数将士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会有无数百姓倒在路旁,尸骨累累,甚至有可能动摇皇朝根基,但不得不战!没有退路了!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叶蕴仪忽的抬起头,眼神坚定的看着端庆帝,道:“皇上,两全其美的办法也有,就看皇上有没有那种破釜沉舟的大气魄了。”
“你说什么?”本来仰躺着的端庆帝倏的起了半个身子,紧握着手中茶杯,深深的看着神情坚定的叶蕴仪,道:“说说看,你说的两全其美的办法是什么。”
听问,叶蕴仪深吸一口气,道:“皇上,大端皇朝立国两百年,昌盛两百年了,一直都是万邦来朝的宗主国,您认为皇朝富裕吗?”
“当然,在天下承平之时,朕之臣民自是富足安乐的。”端庆帝毫不犹豫的道。
叶蕴仪轻笑一声,又道:“那如此富裕的天下,天下钱财无数,为何碰上大灾之时,朝廷会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救灾?那些本来该属于朝廷的钱财又到了哪里去了?皇上您可想过吗?”
这个问题端庆帝当然想过,大端皇朝统治了两百年了,两百年的盛世啊,可国库却不充盈,这明显是有大问题的,说明本来该归于国库的银子被下面的人吞了。
此时此刻,叶蕴仪提出这个问题来,却是让端庆帝醍醐灌顶,随即又眼神深深的看着叶蕴仪,沉声道:“你的意思是趁此将那些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全部拿下,将本该归于国库的银子收回来,有了足够的银子,就能够两全其美,开战和救灾两不误了。”
“是。”叶蕴仪轻声应了,顿了顿,又缓缓开口道:“皇上,您可知蕴仪的身世?又是如何进宫来当宫女的?”
端庆帝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等待着她的述说。
叶蕴仪自顾自道:“蕴仪出生的家庭本是耕读之家,父亲是个小秀才,家里有几十亩田地,本来一家在江南生活平顺,富足安乐,可是十二年前一场大水灾降临,田地全部被淹了,随之米粮涨价,家里余钱不多,只能把田契全部低价卖了,换了钱财往京城来投亲戚。”
“可惜,路上哀鸿遍野,钱财花了个干净,跟随流民来到京城后又感世态炎凉,所投的亲戚将我们赶走,流落街头,最后在乞丐破庙里居住。”
“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的是家中小弟发烧病重,可无钱看病抓药,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小弟发烧而死吗?呵呵,最后,蕴仪被家母含泪通过中人卖进了宫里,当了宫女。”
这就是原身叶蕴仪的身世,这十二年前的记忆刻在了脑海里,是如此深刻难忘,此时叶蕴仪自己述说起来,两眼也是含泪发酸,她抬头看着端庆帝道:“皇上,国库不丰,百姓遭灾,但这不代表那些所谓的高官富商们不富!他们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甚至有的发着国难财,趁大灾之际,囤居粮草,趁外敌入侵之时,有的还摇摆不定,想着投敌,想着逃离,这种不忠的官员要来何用?这种为富不仁之商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皇上,民间传说多有侠盗,偷取巨富之家,救济贫苦百姓,这次大灾在前,局势动荡不稳,既然皇上已准备开战,那蕴仪也请皇上拿出破釜沉舟的大气魄,做一回侠盗,官员凡摇摆不定,想着投降议和者,抄家!”
“富商胆敢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数百姓受灾之时,囤居米粮,高价卖出,大发国难财者,全部拿下!”
说完这一番话,叶蕴仪直挺挺的挺着腰背,丝毫不畏的抬头看着端庆帝,一旁的林公公被震住了,却是不敢说话,他总觉得眼前这个女子不是之前熟悉的谨守本分的叶蕴仪,这个女子有着非同一般的大气魄。
叶蕴仪跪在书桌旁,低着头,心里很是忐忑,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如此大胆的敢于妄议朝政,还在端庆帝面前如此谏言了,是因为畏惧乱世?乱世尸骨累累,无数百姓死无葬身之地,甚至常有屠村屠城的事情发生,她惧怕这种乱世,所以她才在乱世发生前鼓起莫大的勇气不畏生死的冲动谏言吗?
叶蕴仪不知道具体原因,或许是以前学文科时那记载在历史书上著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那血腥残忍的南京大屠杀,这一桩桩乱世血案让她心里对于乱世由衷的恐惧,她希望国家和平,不陷入乱世动荡之中,即使是封建社会那也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可是,显然,叶蕴仪这样的大胆却是触犯了宫中的禁忌,第一这朝政之事绝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姑姑可以妄言的,第二她是个女人,自古对于女人干政都有非议,这两条就可以要了叶蕴仪的命了。
所以,当即那林公公就大喝道:“你放肆!这朝政之事岂是你能议论的?来人!”
这呵斥声让跪在那里的叶蕴仪身子一颤,心里却是苦笑一声,不知是解脱轻松,还是怎的,她慢慢闭上了眼睛,等着自己的命运,等着外面的人进来把她拖下去处死,终究她不是古代人,不适合在古代皇宫生活,她这穿越的一生居然如此短暂,不过几天而已。
却不想,就在叶蕴仪认命等死之时,那端庆帝却是抬手打断了林公公的话,定定的看着叶蕴仪,沉声道:“本来看你一直是个谨守本分的女子,没想到你也是个藏拙的,居然有这种忧国忧民的心胸,恐怕这世上没有几个女人如你这般了,你也可以说是一个奇女子了。但是你劝朕三思,你又如何知道朕没三思过?”
“自从一个月前,各处受灾之地上禀奏折,狄人不断试探边关虚实,朕就一直在三思而后行,到了今日,不只三思,九思都思过了,这一战不可避免,不打退狄人,恐怕狄人就会攻破边关,一路向京城而来,到时只能仓惶移都,大端皇朝将会失去半壁江山,如此你可明白?”
闻言,叶蕴仪讶异,不知为何端庆帝居然阻止林公公把她拿下,还说了这样一通向她解释的话,但随即她又默然不语,她没想到局势已经如此危急了,看来这一战不得不进行了,否则大端皇朝必然退居一隅,然后由盛而衰,逐渐消亡。
但是,一旦开战,朝廷银库的钱财必然会全部用在军粮调度上,那受灾的灾民就无法顾及了,如此国家内部必然动乱,百姓揭竿而起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该如何呢?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
叶蕴仪低垂着头思索着。
端庆帝见叶蕴仪不说话,又是一声叹息:“朕也知此次是大端皇朝最大的危机,会有无数将士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会有无数百姓倒在路旁,尸骨累累,甚至有可能动摇皇朝根基,但不得不战!没有退路了!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叶蕴仪忽的抬起头,眼神坚定的看着端庆帝,道:“皇上,两全其美的办法也有,就看皇上有没有那种破釜沉舟的大气魄了。”
“你说什么?”本来仰躺着的端庆帝倏的起了半个身子,紧握着手中茶杯,深深的看着神情坚定的叶蕴仪,道:“说说看,你说的两全其美的办法是什么。”
听问,叶蕴仪深吸一口气,道:“皇上,大端皇朝立国两百年,昌盛两百年了,一直都是万邦来朝的宗主国,您认为皇朝富裕吗?”
“当然,在天下承平之时,朕之臣民自是富足安乐的。”端庆帝毫不犹豫的道。
叶蕴仪轻笑一声,又道:“那如此富裕的天下,天下钱财无数,为何碰上大灾之时,朝廷会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救灾?那些本来该属于朝廷的钱财又到了哪里去了?皇上您可想过吗?”
这个问题端庆帝当然想过,大端皇朝统治了两百年了,两百年的盛世啊,可国库却不充盈,这明显是有大问题的,说明本来该归于国库的银子被下面的人吞了。
此时此刻,叶蕴仪提出这个问题来,却是让端庆帝醍醐灌顶,随即又眼神深深的看着叶蕴仪,沉声道:“你的意思是趁此将那些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全部拿下,将本该归于国库的银子收回来,有了足够的银子,就能够两全其美,开战和救灾两不误了。”
“是。”叶蕴仪轻声应了,顿了顿,又缓缓开口道:“皇上,您可知蕴仪的身世?又是如何进宫来当宫女的?”
端庆帝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等待着她的述说。
叶蕴仪自顾自道:“蕴仪出生的家庭本是耕读之家,父亲是个小秀才,家里有几十亩田地,本来一家在江南生活平顺,富足安乐,可是十二年前一场大水灾降临,田地全部被淹了,随之米粮涨价,家里余钱不多,只能把田契全部低价卖了,换了钱财往京城来投亲戚。”
“可惜,路上哀鸿遍野,钱财花了个干净,跟随流民来到京城后又感世态炎凉,所投的亲戚将我们赶走,流落街头,最后在乞丐破庙里居住。”
“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的是家中小弟发烧病重,可无钱看病抓药,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小弟发烧而死吗?呵呵,最后,蕴仪被家母含泪通过中人卖进了宫里,当了宫女。”
这就是原身叶蕴仪的身世,这十二年前的记忆刻在了脑海里,是如此深刻难忘,此时叶蕴仪自己述说起来,两眼也是含泪发酸,她抬头看着端庆帝道:“皇上,国库不丰,百姓遭灾,但这不代表那些所谓的高官富商们不富!他们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甚至有的发着国难财,趁大灾之际,囤居粮草,趁外敌入侵之时,有的还摇摆不定,想着投敌,想着逃离,这种不忠的官员要来何用?这种为富不仁之商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皇上,民间传说多有侠盗,偷取巨富之家,救济贫苦百姓,这次大灾在前,局势动荡不稳,既然皇上已准备开战,那蕴仪也请皇上拿出破釜沉舟的大气魄,做一回侠盗,官员凡摇摆不定,想着投降议和者,抄家!”
“富商胆敢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数百姓受灾之时,囤居米粮,高价卖出,大发国难财者,全部拿下!”
说完这一番话,叶蕴仪直挺挺的挺着腰背,丝毫不畏的抬头看着端庆帝,一旁的林公公被震住了,却是不敢说话,他总觉得眼前这个女子不是之前熟悉的谨守本分的叶蕴仪,这个女子有着非同一般的大气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