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5 第二十五章 支持
- 26 第二十六章 信任
- 27 第二十七章 深夜闲谈
- 28 第二十八章 朝堂
- 29 第二十九章 太后驾到
- 30 第三十章 拿银子赎罪
- 31 第三十一章 留膳吃馒头
- 32 第三十二章 大丰收
- 33 第三十三章 暗流涌动
- 34 第三十四章 号角声
- 35 第三十五章 江南安家
- 36 第三十六章 世间最罪恶的人
- 37 第三十七章 自尽
- 38 第三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的归宿
- 39 第三十九章 遗愿
- 40 第四十章 后宫团
- 41 第四十一章 争宠
- 42 第四十二章 我会盯着你的
- 43 第四十三章 暗潮汹涌
- 44 第四十四章 流言
- 45 第四十五章 下罪己诏?
- 46 第四十六章 风雨欲来
- 47 第四十七章 深不可测的太后
- 48 第四十八章 刺杀
- 49 第四十九章 昏迷
- 50 第五十章 枭雄
- 51 第五十一章 拿下
- 52 第五十二章 天下百姓归心
- 53 第五十三章 苏醒
- 54 第五十四章 升为掌事姑姑
- 55 第五十五章 休养
- 56 第五十六章 震动
- 57 第五十七章 小把戏
- 58 第五十八章 殉国和胜利
- 59 第五十九章 醉酒
- 60 第六十章 疯狂的想法
- 61 第一章 初封昭仪
- 62 第二章 初步了解后宫团
- 63 第三章 侍寝
- 64 第四章 坚定信念
- 65 第五章 平民百姓家飞出一只白凤凰
- 66 第六章 黄芽儿的表妹长的像范冰冰!
- 67 第七章 要学会应付敷衍
- 68 第八章 提醒
- 69 第九章 心思各异
- 70 第十章 试探口风
- 71 第十一章 同床异梦
- 72 第十二章 堵门的结果
- 73 第十三章 初会众妃嫔
- 74 第十四章 招架
- 75 第十五章 有心人故意找茬
- 76 第十六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77 第十七章 孕吐
- 78 第十八章 确诊
- 79 第十九章 后宫风云
- 80 第二十章 接二连三的到来
- 81 第二十一章 皇后又找茬
- 82 第二十二章 初次敞开心扉
- 83 第二十三章 蠢蠢欲动
- 84 第二十四章 玛丽苏唐
- 85 第二十五章 再见唐媚儿
- 86 第二十六章 唐媚儿献媚失败
- 87 第二十七章 第一次“杀人”
- 88 第二十八章 琴声截人
- 89 第二十九章 彻夜难眠
- 90 第三十章 虚情假意
- 91 第三十一章 拐了一个急转弯
- 92 第三十二章 军事为首
- 93 第三十三章 要升位了
- 94 第三十四章 贤妃
- 95 第三十五章 封妃
- 96 第三十六章 后宫反应
- 97 第三十七章 孤立和故意找茬
- 98 第三十八章 被关进佛堂
- 99 第三十九章 求救
- 100 第四十章 牌位
- 101 第四十一章 大宴未开就已经结束了
- 102 第四十二章 皇后禁足
- 103 第四十三章 宫权一分为三
- 104 第四十四章 些微感动
- 105 第四十五章 分权
- 106 第四十六章 想要见缝插针
- 107 第四十七章 处理公事
- 108 第四十八章 唐媚儿死了
- 109 第四十九章 冲击和影响
- 110 第五十章 叶母进宫
- 111 第五十一章 今日眼泪淹没皇宫
- 112 第五十二章 双胞胎?
- 113 第五十三章 露出破绽?
- 114 第五十四章 担忧难产
- 115 第五十五章 贵妃淑妃在出手
- 116 第五十六章 太后的敲打
- 117 第五十七章 不想再容忍下去
- 118 第五十八章 七月
- 119 第五十九章 勾结
- 120 第六十章 恐慌不安
- 121 第六十一章 中秋宴
- 122 第六十二章 下毒手
- 123 第六十三章 发作
- 124 第六十四章 难产和暴毙
- 125 第六十五章 自焚而死
- 126 第六十六章 动荡不安
- 127 第六十七章 母子隔阂
- 128 第六十八章 九死一生
- 129 第六十九章 仇恨!
- 130 第七十章 驱毒
- 131 第七十一章 赵家之危
- 132 第七十二章 挑拨离间
- 133 第七十三章 母子对峙
- 134 第七十四章 隔阂加深
- 135 第七十五章 满朝威逼
- 136 第七十六章 哀乐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五章 江南安家
第三十五章 江南安家
叶蕴仪这几日也给端庆帝念过不少奏折,也没有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和担惊受怕了,闻言,就接过奏折,打开扫了一眼,见奏折上面写着“灾民骨瘦如柴,扶老携幼,如潮水般向京城涌来,估有一两万之多,望请皇上圣裁!”
看着这些话,叶蕴仪顿时就皱紧了眉头,合上奏折,眼里有些疑惑不解道:“皇上,您已经开仓赈灾了,也拨了银钱给下面的州府县,怎么还会有如此多的灾民向京城涌来?这只是开始就有一两万之多,这场赈灾最少要持续到明年春天,灾民们才会陆续散去,回归家乡,这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呢,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里,必然还会有灾民陆续到来,如此看来到最后至少有七八万甚至上十万灾民蜂拥而至,这可不妙啊!”
端庆帝闻言,面露苦笑,叹了一口气,略微解释道:“这有几个缘故,这场天灾从七月就开始了,南边是暴雨不断,洪水泛滥,北边是日日暴晒,河水溪流干涸,如此一来百姓今年都没有了收成,这几年一直如此,百姓也没有积蓄,所以这几年的灾难全部一起爆发了,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以至于就是富户也蜂拥逃离,南北两边有的地方都没人了,所以难民才会这么多。”
“七月天灾不断,八月各处上了奏折,朝廷得到禀报,又有狄人叩关,又是商议了许久,这才开仓赈灾,其实这场天灾已是持续两三月了,许多灾民早已经来到京城附近几个县城了,只是被人拦了下来,免的京城受到冲击。”
“如今,朝廷有了银子,也在不断的向民间粮商购买米粮,准备全面赈灾,救济灾民,所以朕下旨意不用再拦阻逃到京城的灾民了,放他们进来,朕打算直接在京城城墙外赈灾!”
听了这些解释,叶蕴仪又有些忧虑了,她觉得放任灾民蜂拥而来,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一群饿疯了的灾民不是那么好管理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冲击京城,造成恐慌!
所以,叶蕴仪张口想要劝劝端庆帝,但见端庆帝满是轻松笑意的坐在那里,好像就在说朕等着灾民来到京城外,然后开仓赈灾,彰显朕的恩德,所以她又是改了口,问道:“那皇上您准备好了赈灾物资吗?”
“嗯,准备好了。”端庆帝笑道,“除了粮食,还有药物,还在京城郊外让人建了不少的茅草屋,朕想着灾民们除了饿以外,还有病的,也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粮食药材和茅草屋都齐全了。”
叶蕴仪听了点了点头,端庆帝考虑的还挺周全,吃住和生病的都考虑齐全了,只是叶蕴仪看了看这天气,沉吟道:“现在早已是秋天了,过不了两个月,就要入冬了,那皇上可是准备了什么棉衣被子等东西?”
“哦!对!”端庆帝拍了拍手,笑道,“是朕忽略了,的确是要准备好棉衣被子,旧的烂的都行,只要保暖就好。”
说着,端庆帝又闭上了双眼沉思,心里想着这棉衣被子从哪里来,叶蕴仪和林公公也不敢打扰,只在一旁侍立着。
说灾民就要来了,没几天,灾民们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京城外,有的有点钱财的逃难的人就贿赂城门口的看守,拖家带口的进了京城;也有的衣衫褴褛,在城外排着队,领着孩子老娘,领取赈灾的稀粥喝。
看着城墙下面的衣衫褴褛的难民,其中有孤寡老人,有四五岁的孩童,有瘦如麻杆的青年,此时在城墙上微服私访,也是兼带着巡查的端庆帝默默不语,他的子民在受难,可他却无能为力。
林公公这时上前劝道:“主子,该回去了,您出来已经有一个时辰了,该回了。”
端庆帝却是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他,而是指着下面的难民们道:“看着子民如此,回去也坐不安稳,睡不踏实啊,到底是我无能,还是老天要惩罚于我,为何降下如此天灾?让无数百姓受此大难?”
林公公默然,这话他可不敢接。
端庆帝又是感叹了一阵,这才负手道:“回去吧,现在能做的就是准备更多的粮食,更多的棉布,更多的药材,挽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说着,端庆帝就要转身离开,却不想这时,下面传来喧闹之声,不由的端庆帝又停住了脚步,皱眉看向城墙下,只见一辆豪华的大马车缓缓驶来,这辆马车有几十个青年壮汉开路,马车上挂着金银丝带,莹莹玉佩,车帘也是用上好的绸缎所做,极尽奢华舒适,那些开路的壮汉见了前面挡路的乞丐难民们,就大声呼喝着,有的喝骂,还有的拳打脚踢,端庆帝见了不由皱眉,吩咐身边的林公公道:“让人去问问,这是谁家的马车。”
林公公闻言,为这家人默哀,他知道这家人被端庆帝盯上了,必然是要倒霉了!
“是,主子!”林公公轻声应了,向后面招了招手就有一个侍卫上前听候吩咐,林公公嘀咕了几句,那个侍卫就点着头表示明白离开了。
不久,侍卫回来了,林公公也知道了那家人是谁,不由的面露为难之色,脸色神情极为复杂的看着端庆帝,张了张口又有些犹豫迟疑。
端庆帝见状,不由挑了挑眉头,问道:“怎么,那家人来头很大?连你也不敢说了?”
林公公低着头低声道:“那人家来头不大,老奴也不是不敢说,只是那家人和主子有些牵扯,奴才怕说了会让皇上生气。”
“哦?和我有牵扯?什么牵扯?你说明白点。”端庆帝神情严肃道。
“是。”林公公沉吟半晌,这才道:“那辆马车是江南的安家的人的,也就是安嬷嬷家。”
“什么?安嬷嬷家?”端庆帝讶异,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安嬷嬷家,安嬷嬷是太后身边贴身伺候的嬷嬷,端庆帝小时候还由她照顾了一阵子,所以不管是太后执政时,还是端庆帝登基后,对于安嬷嬷家都恩宠不断,这才造就了江南的安家。
可是没想到,这安嬷嬷是那样谨慎小心低调的人,这安家却是如此招摇,如此奢华,到了京城,居然还带着几十个人开路,坐着金银玉镶嵌布置的大马车,这简直是太过放肆了!
不由的,端庆帝又是皱紧了眉头,这时那辆大马车已是到了城墙外,可却是被守门人拦了下来,然后发生了争执,那安家的奴仆更是高声叫嚣道:“你们可知道里面坐着的是谁?可是江南安家的大公子,我家姑奶奶可是在太后娘娘身边伺候的,还抚养过当今皇上,你们安敢拦我们?”
这话一出,听的守门人一个个面面相觑,有些退却,让了路让安家的大马车和奴仆大摇大摆的进了城。
而城墙上的端庆帝见了,眉头皱的更紧了,背着的双手都紧紧握了起来,脸色铁青,沉声道:“回去吧!”
林公公不敢抬头,应了声是,就跟着端庆帝离开了城墙,回了皇宫。
看着这些话,叶蕴仪顿时就皱紧了眉头,合上奏折,眼里有些疑惑不解道:“皇上,您已经开仓赈灾了,也拨了银钱给下面的州府县,怎么还会有如此多的灾民向京城涌来?这只是开始就有一两万之多,这场赈灾最少要持续到明年春天,灾民们才会陆续散去,回归家乡,这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呢,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里,必然还会有灾民陆续到来,如此看来到最后至少有七八万甚至上十万灾民蜂拥而至,这可不妙啊!”
端庆帝闻言,面露苦笑,叹了一口气,略微解释道:“这有几个缘故,这场天灾从七月就开始了,南边是暴雨不断,洪水泛滥,北边是日日暴晒,河水溪流干涸,如此一来百姓今年都没有了收成,这几年一直如此,百姓也没有积蓄,所以这几年的灾难全部一起爆发了,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以至于就是富户也蜂拥逃离,南北两边有的地方都没人了,所以难民才会这么多。”
“七月天灾不断,八月各处上了奏折,朝廷得到禀报,又有狄人叩关,又是商议了许久,这才开仓赈灾,其实这场天灾已是持续两三月了,许多灾民早已经来到京城附近几个县城了,只是被人拦了下来,免的京城受到冲击。”
“如今,朝廷有了银子,也在不断的向民间粮商购买米粮,准备全面赈灾,救济灾民,所以朕下旨意不用再拦阻逃到京城的灾民了,放他们进来,朕打算直接在京城城墙外赈灾!”
听了这些解释,叶蕴仪又有些忧虑了,她觉得放任灾民蜂拥而来,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一群饿疯了的灾民不是那么好管理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冲击京城,造成恐慌!
所以,叶蕴仪张口想要劝劝端庆帝,但见端庆帝满是轻松笑意的坐在那里,好像就在说朕等着灾民来到京城外,然后开仓赈灾,彰显朕的恩德,所以她又是改了口,问道:“那皇上您准备好了赈灾物资吗?”
“嗯,准备好了。”端庆帝笑道,“除了粮食,还有药物,还在京城郊外让人建了不少的茅草屋,朕想着灾民们除了饿以外,还有病的,也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粮食药材和茅草屋都齐全了。”
叶蕴仪听了点了点头,端庆帝考虑的还挺周全,吃住和生病的都考虑齐全了,只是叶蕴仪看了看这天气,沉吟道:“现在早已是秋天了,过不了两个月,就要入冬了,那皇上可是准备了什么棉衣被子等东西?”
“哦!对!”端庆帝拍了拍手,笑道,“是朕忽略了,的确是要准备好棉衣被子,旧的烂的都行,只要保暖就好。”
说着,端庆帝又闭上了双眼沉思,心里想着这棉衣被子从哪里来,叶蕴仪和林公公也不敢打扰,只在一旁侍立着。
说灾民就要来了,没几天,灾民们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京城外,有的有点钱财的逃难的人就贿赂城门口的看守,拖家带口的进了京城;也有的衣衫褴褛,在城外排着队,领着孩子老娘,领取赈灾的稀粥喝。
看着城墙下面的衣衫褴褛的难民,其中有孤寡老人,有四五岁的孩童,有瘦如麻杆的青年,此时在城墙上微服私访,也是兼带着巡查的端庆帝默默不语,他的子民在受难,可他却无能为力。
林公公这时上前劝道:“主子,该回去了,您出来已经有一个时辰了,该回了。”
端庆帝却是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他,而是指着下面的难民们道:“看着子民如此,回去也坐不安稳,睡不踏实啊,到底是我无能,还是老天要惩罚于我,为何降下如此天灾?让无数百姓受此大难?”
林公公默然,这话他可不敢接。
端庆帝又是感叹了一阵,这才负手道:“回去吧,现在能做的就是准备更多的粮食,更多的棉布,更多的药材,挽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说着,端庆帝就要转身离开,却不想这时,下面传来喧闹之声,不由的端庆帝又停住了脚步,皱眉看向城墙下,只见一辆豪华的大马车缓缓驶来,这辆马车有几十个青年壮汉开路,马车上挂着金银丝带,莹莹玉佩,车帘也是用上好的绸缎所做,极尽奢华舒适,那些开路的壮汉见了前面挡路的乞丐难民们,就大声呼喝着,有的喝骂,还有的拳打脚踢,端庆帝见了不由皱眉,吩咐身边的林公公道:“让人去问问,这是谁家的马车。”
林公公闻言,为这家人默哀,他知道这家人被端庆帝盯上了,必然是要倒霉了!
“是,主子!”林公公轻声应了,向后面招了招手就有一个侍卫上前听候吩咐,林公公嘀咕了几句,那个侍卫就点着头表示明白离开了。
不久,侍卫回来了,林公公也知道了那家人是谁,不由的面露为难之色,脸色神情极为复杂的看着端庆帝,张了张口又有些犹豫迟疑。
端庆帝见状,不由挑了挑眉头,问道:“怎么,那家人来头很大?连你也不敢说了?”
林公公低着头低声道:“那人家来头不大,老奴也不是不敢说,只是那家人和主子有些牵扯,奴才怕说了会让皇上生气。”
“哦?和我有牵扯?什么牵扯?你说明白点。”端庆帝神情严肃道。
“是。”林公公沉吟半晌,这才道:“那辆马车是江南的安家的人的,也就是安嬷嬷家。”
“什么?安嬷嬷家?”端庆帝讶异,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安嬷嬷家,安嬷嬷是太后身边贴身伺候的嬷嬷,端庆帝小时候还由她照顾了一阵子,所以不管是太后执政时,还是端庆帝登基后,对于安嬷嬷家都恩宠不断,这才造就了江南的安家。
可是没想到,这安嬷嬷是那样谨慎小心低调的人,这安家却是如此招摇,如此奢华,到了京城,居然还带着几十个人开路,坐着金银玉镶嵌布置的大马车,这简直是太过放肆了!
不由的,端庆帝又是皱紧了眉头,这时那辆大马车已是到了城墙外,可却是被守门人拦了下来,然后发生了争执,那安家的奴仆更是高声叫嚣道:“你们可知道里面坐着的是谁?可是江南安家的大公子,我家姑奶奶可是在太后娘娘身边伺候的,还抚养过当今皇上,你们安敢拦我们?”
这话一出,听的守门人一个个面面相觑,有些退却,让了路让安家的大马车和奴仆大摇大摆的进了城。
而城墙上的端庆帝见了,眉头皱的更紧了,背着的双手都紧紧握了起来,脸色铁青,沉声道:“回去吧!”
林公公不敢抬头,应了声是,就跟着端庆帝离开了城墙,回了皇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