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66 464 见姑说话
- 467 465 病因原血
- 468 466 做不到
- 469 467 怪异
- 470 468 解惑
- 471 469 魂血
- 472 470 寻宝
- 473 471 异样
- 474 472 闭关
- 475 473 出关
- 476 474 千里求见
- 477 475 劝说
- 478 476 心意
- 479 477 求宝贝
- 480 478 候选
- 481 479 冤家聚
- 482 480 误会
- 483 481 劝人
- 484 482 哭穷
- 485 483 送衣赠饰
- 486 484 拦路
- 487 485 凿破阴谋
- 488 486 游园会
- 489 487 幽会
- 490 488 以文会友(四更)
- 491 489 意外收获
- 492 490 大郡马外室
- 493 491 河东河西
- 494 492 姐妹聚
- 495 493 报复
- 496 494 斥责
- 497 495 气恼
- 498 496 古妖骨
- 499 497 拜谢
- 500 498 刑部大牢
- 501 499 佯装被抓
- 502 500 交易
- 503 501 凶徒与刀
- 504 502 阴私
- 505 503 江氏逝
- 506 504 兵符
- 507 505 试探
- 508 506 她哭众喜
- 509 507 姻缘
- 510 508 主意
- 511 509 一路相随
- 512 510 知己?
- 513 511 贴心
- 514 512 离开真相
- 515 513 得中
- 516 514 殿试高中
- 517 515 痴迷
- 518 516 迫情
- 519 517 金殿表白
- 520 518 夺良缘
- 521 519 询问丢脸
- 522 520 九年之约
- 523 521 玉鸾之心
- 524 522 说破
- 525 523 为爱而伤
- 526 524 被贬
- 527 525 归乡吊唁
- 528 526 阔绰
- 529 527 天价灯笼
- 530 528 斥攀高女
- 531 529 降妻为妾
- 532 530 变回十年前
- 533 531 断家事
- 534 532 不下堂
- 535 533 派礼物
- 536 534 析产分居
- 537 536 按律夺产(二)
- 538 537 提点
- 539 535 按律夺产(一)
- 540 538 女学堂
- 541 539 官商祸
- 542 540 再聚
- 543 541 彼此相助
- 544 542 坦言
- 545 543 日月宝镜
- 546 544 宝藏天鱼
- 547 545 祭拜(三更)
- 548 546 小梅求助
- 549 547 女子作坊
- 550 548 手帕交
- 551 549 索宝
- 552 550 棋子
- 553 551 发财梦
- 554 552 皇差(三更)
- 555 553 女学堂章程
- 556 554 难死心
- 557 555 纠缠
- 558 556 赠宫人
- 559 557 和想的不同
- 560 558 动心了
- 561 559 请辞特权
- 562 560 抢夫到底
- 563 561 卖冰玉叶
- 564 562 坐诊
- 565 563 换脸皮
- 566 564 重生
- 567 565 三生境
- 568 566 幻境前世(三更)
- 569 567 姐妹情断
- 570 568 假装改了
- 571 569 密谋
- 572 570 你死还是他死
- 573 571 凤歌遇难
- 574 572 霹鳄鱼
- 575 573 太后薨
- 576 574 杀母保子
- 577 575 除祸患
- 578 576 天雷劫
- 579 577 晓真相
- 580 578 不满温家
- 581 579 帝王心
- 582 580 卧龙真相
- 583 581 断手筋
- 584 582 意外的发现
- 585 583 收宝
- 586 584 幸福
- 587 585 探亲
- 588 586 梦中相见
- 589 587 三次淬体
- 590 588 雷霹不死
- 591 589 宝贝
- 592 590 法术
- 593 591 易换
- 594 592 冥府
- 595 593 重生
- 596 594 水患
- 597 594 求画
- 598 595 大结局
- 599 596 天罚
- 600 597 求医三载
- 601 598 康愈
- 602 599 知恩图报
- 603 600 恨意难平
- 604 601 相见不相识
- 605 602 锦袍
- 606 603 刁难
- 607 604 罚跪
- 608 605 损坏礼物
- 609 606 真命凤格
- 610 607 支招
- 611 608 断手筋
- 612 609 挟功求报
- 613 610 欲封
- 614 611 问计
- 615 612 训斥
- 616 613 夺爵
- 617 614 恩赐
- 618 615 重用
- 619 616 皇后的守护
- 620 617 温家分支
- 621 618 青云直上
- 622 619 重生结局-后记
- 623 620 生意
- 624 621 悟道茶
- 625 622 抓精灵
- 626 623 竞拍魂血
- 627 624 嗑丹中毒
- 628 625 被吞食
- 629 626 偷鸡蚀米
- 630 627 当她是妹妹(二更)
- 631 628 幻术
- 632 629 灵宝多
- 633 630 因祸得宝
- 634 631 谁在寻她
- 635 632 三仙聚
- 636 633 疑是故人
- 637 634 天价买己物
- 638 635 道尊李观?(二更)
- 639 636 冥帝至
- 640 637 复残魂
- 641 638 炼魂血
- 642 639 抵价
- 643 640 腹黑了
- 644 641 三仙打劫
- 645 642 合作
- 646 643 变小了
- 647 644 年年提亲
- 648 645 不敢吞人
- 649 646 没节操的仙人
- 650 647 修仙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474 千里求见
474 千里求见
前有十六名御林军铁骑侍卫开道,中又有大总管相随,之后才是江若宁的凤辇,薛玉兰的马车,最后还有百余名御林军相护。
“早前有宫中大总管前往容王府接凤歌公主回宫,一路高喊,皇上口谕,恩赐凤歌公主,在朝、入宫、在官场,便是凤歌公主;在野、在民间、在市井,百姓们可唤她‘江、姑娘’。”
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不过如此。
有百姓大声喊道:“江,回宫了啊?”
江若宁挑起车帘子,那是个壮着胆儿打招呼的大婶,是个买针线胭脂的,她笑着回道:“大娘今儿生意可好?”
那妇人没想江若宁真应了,以为那就是着玩儿的,立马乐道:“近来还成,买饰品的多、胭脂的多,买针线的少了。”
“祝大娘生意兴隆!”
“好嘞!借你吉言。”
立有人齐刷刷地看着那摊的大娘,“牛大娘,你认识凤歌公主?”
“不认识,不是早前传旨的公公,我们百姓可以唤她‘江、姑娘’么,我就想试试。”她如在梦中,“以为是着玩的,原来真的可以。”
如果不能唤,那些随从第一个就会训斥,她今儿唤了,公主还与她话。
茗香茶楼里,李观正与河水柱坐在二楼话。
河水柱突地大叫:“是妹妹!是妹妹……”他提着裙子冲下茶楼,站在路边,看着周围的百姓用敬重、欢喜地看着那缓缓移动的凤辇。
李观欲止住他,河水柱如离弦的箭,早已追着凤辇大喊起来,“妹妹!妹妹!若宁!宁儿……”河水柱蹦跳着,街上的人太多,与江若宁打招呼的人也更多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喊“江!回宫啊!”
江若宁冲他们摇着手,脸上挂着明媚的笑脸。
她享受的是……
古代巨星般的待遇。
李观追下楼来,看着那骑凤辇上美丽的笑容,这么近,又如此远,她被无数的百姓◎◎◎◎,、学子包围着,追捧着,他快速地奔跑着,追逐着,可怎么也追不上凤辇。
河水柱还在近乎嘶吼一般地大叫:“宁儿!妹妹……若宁!”
江若宁对外头的翠浅道:“翠浅,我好像听到有人叫我若宁、宁儿,你听到没?”
翠浅侧耳聆听,扭头寻觅,隐隐约约间,确实有人在喊这个名字,“公主是不是听错了?”
江若宁再听,已经没了。
后面马车上的尚欢透过车帘,看到了人群里的河水柱,一别两载余,今日再见,她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嘉柔县主,我下去见过故人,我一会儿来追马车。”她纵身跳下马车,挤过人群,河水柱还巴巴儿地望着江若宁远去的身影,被人一扯,看到尚欢,不由喜道:“阿欢姑娘!”
“表少爷怎的来京城?你不是在皇家制药坊做账房?”
河水柱嗫嚅道:“阿欢,我来京城是寻宁儿的,我祖母病了,念慈庵的周郎中,怕是撑不了多久,她……她想见宁儿最后一面。”
“老太太病了?”尚欢面露难色,扯了河水柱往人少的地方去,“表少爷,不瞒你,早在两年多前,师姐身中往生蛊就失忆了。不是她想失忆的,是皇上和太后听她以前过得太苦,刻意不让人再提起她以前的事。她现在记不得河家,记不得老太太、舅老爷、舅太太……甚至连李四公子也忘了!”
记不得了!
河水柱已经两年多没收到江若宁的家书。
以前,她可是经常写信回家的。
李观站在不远处,当听到尚欢那句“连李四公子也忘了”。
他离她那么近,她掠过他的脸,没有停留,没有意外,那分明就是在看陌生人。
再归来,他还是他,她也是她,可她却忘了他。
她忘了他!
他的耳畔,回响着一个女子温婉而深情的声音:“少游,你忘了凤歌公主吧?你们不可能在一起的。”
一句“不可能”,他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他才算明白了。
他与河家的存在,代表着江若宁曾经受过的苦难。
而有人不让江若宁忆起他们。
要将她与过往生生的斩断。
若宁……
他忆起当年分开,她舍不得他离开,她不想他去江南。
那一次分开,竟是他们之间的缘断?
李观不甘地道:“她怎会忘了青溪县?忘了那里的一切?”
曾经年少,他与江若宁在青溪县度过的三年,是记忆里美好的风景。彼时的她们,情窦初开,他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开创了念慈庵制药坊的辉煌,也一起打造了李家绣坊、成衣铺的盛世。
分别两年半,再碰面,她识不得他,他却为她的风华倾倒折服,看她坐在凤辇,行走在京城最繁华的街市,那周围百姓的招呼,年轻学子的倾慕,无不骚动他的心。
两年半,似乎从他昔日离开京城,他就再没有收到她的信。
那时候,他亦没与她写信。
他想:他们总有相见日,那时是他娶她为妻。
不写信,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答应了那个黑衣人,给他一个公平的机会,淡出她的视线,不再与她联系。
尚欢不知从何起,“太医给师姐驱除往生蛊后,不该让她忆起的,一也没忆起。想让她记住的人和事,就在那些日子出现在她面前。”
即便是慕容琅,师姐也是从那时开始淡忘了她。
江若宁还是江若宁,可她与慕容琅在她失忆后再不复初,慕容琅对她而言,就如她待慕容琏等人一样。
“太医过,在她醒来后的最初几日最是关键,过了那几日,她想不起来的便再也记不得。”
河水柱急道:“阿欢,这怎么办?我祖母想再见她一面,她躺在床上,每日用参汤吊命,如不能见她最后一面,怕是祖母会死不会瞑目。”
尚欢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有朝一日江若宁忆起所有,一定会没有见江氏最后一面而终身抱憾。可连太医都她不会再记得了,尚欢心里很是矛盾。
尚欢道:“你们给我一时间,师姐还是师姐,她和以前一样善良,我再想想办法。”她揖手行礼,因着女捕快的身份,尚欢在外头已经习惯了执男子礼,“我得赶回去,师姐今日出关。其实我与她也分开了近两年,一言难尽,以后我再告诉你们是怎么回事。”
尚欢这两年的武功没有落下,与两年前相比,更为优胜,就算金柳与她比试,两人也能打个平手,她现在是大理寺最有名气的女捕快,更与刑部明镜司的金柳齐名。
尚欢在宫门前,追上了薛玉兰。
监门卫按例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搜查便放行了。
薛玉兰见她蹙着眉宇,“欢乡君这是怎了?”
尚欢为难轻叹,“养大师姐的青溪县河家老太太病重,遣了孙子入京递话,想见师姐最后一面。可师姐失忆,已记不得河家的人和事……”
苏巧道:“皇上可下过口谕,任何人不得在凤歌公主跟前提她时候的事。”
谁敢去,凤歌公主还有一个养大她的养祖母,那老人一直待她胜过亲生。
薛玉兰沉吟道:“可河老太太是养大公主的人,若是公主还记得一切,她一定会去见她最后一面。”
尚欢道:“正因如此,我才如此为难。这件事,不是;不,也不是。师姐的性子,我们大家都知道,万一有一天她忆起来,知晓河三爷入京寻她回青溪县见河老太太最后一面,可未能让河老太太了结心愿,她一定会徒留遗憾,一生难安。”她看着外头,长长地轻叹一声,“我与师姐在青溪生活近四年,师姐与河老太太的感情最好,河老太太是世上最好的老人,她疼师姐胜过待自己的亲孙儿,更是一心为师姐所想……”
河老太太江氏病重,年纪大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病症,听河水柱,而今就靠参汤吊命,也不知她是否能等到江若宁去青溪县见最后一面。
这件事着实难办,早前皇帝下旨不许江若宁在青溪县之事,就有意让她忘掉的意思,江若宁能记得温如山的事,也仅是因为京城的一些人与温家的事牵绊到一处,不由得她想不起。
可河家人,被她忘了。
一些事,也是后来尚欢告诉她,她才觉得“好像有这么回事”,不是她忆起,而是尚欢告诉她的。
薛玉兰想了片刻,“寻了机会,你把此事尽快告诉她,虽然公主记不得,可你知晓了,就洒告诉她。”
尚欢是怕有人捅到皇帝那儿,她不怕受罚,可她还有母亲、妹妹,是担心牵连到她们。江若宁对她有恩,她一直以来都有报恩之心。一日为主,便终身奉为主子。她就是这么想的,何况若非江若宁,她们母女三人也不会有现在的安宁日子。
薛玉兰笑问道:“欢乡君,你妹妹也该成亲了吧?”
尚欢轻叹一声,颇是无奈地道:“那个臭丫头,才真真是气人呢,母亲都替她相好一个秀才,她却死活不干,那理由起来都能笑掉大牙。”
“是什么理由?”(未完待续。)
“早前有宫中大总管前往容王府接凤歌公主回宫,一路高喊,皇上口谕,恩赐凤歌公主,在朝、入宫、在官场,便是凤歌公主;在野、在民间、在市井,百姓们可唤她‘江、姑娘’。”
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不过如此。
有百姓大声喊道:“江,回宫了啊?”
江若宁挑起车帘子,那是个壮着胆儿打招呼的大婶,是个买针线胭脂的,她笑着回道:“大娘今儿生意可好?”
那妇人没想江若宁真应了,以为那就是着玩儿的,立马乐道:“近来还成,买饰品的多、胭脂的多,买针线的少了。”
“祝大娘生意兴隆!”
“好嘞!借你吉言。”
立有人齐刷刷地看着那摊的大娘,“牛大娘,你认识凤歌公主?”
“不认识,不是早前传旨的公公,我们百姓可以唤她‘江、姑娘’么,我就想试试。”她如在梦中,“以为是着玩的,原来真的可以。”
如果不能唤,那些随从第一个就会训斥,她今儿唤了,公主还与她话。
茗香茶楼里,李观正与河水柱坐在二楼话。
河水柱突地大叫:“是妹妹!是妹妹……”他提着裙子冲下茶楼,站在路边,看着周围的百姓用敬重、欢喜地看着那缓缓移动的凤辇。
李观欲止住他,河水柱如离弦的箭,早已追着凤辇大喊起来,“妹妹!妹妹!若宁!宁儿……”河水柱蹦跳着,街上的人太多,与江若宁打招呼的人也更多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喊“江!回宫啊!”
江若宁冲他们摇着手,脸上挂着明媚的笑脸。
她享受的是……
古代巨星般的待遇。
李观追下楼来,看着那骑凤辇上美丽的笑容,这么近,又如此远,她被无数的百姓◎◎◎◎,、学子包围着,追捧着,他快速地奔跑着,追逐着,可怎么也追不上凤辇。
河水柱还在近乎嘶吼一般地大叫:“宁儿!妹妹……若宁!”
江若宁对外头的翠浅道:“翠浅,我好像听到有人叫我若宁、宁儿,你听到没?”
翠浅侧耳聆听,扭头寻觅,隐隐约约间,确实有人在喊这个名字,“公主是不是听错了?”
江若宁再听,已经没了。
后面马车上的尚欢透过车帘,看到了人群里的河水柱,一别两载余,今日再见,她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嘉柔县主,我下去见过故人,我一会儿来追马车。”她纵身跳下马车,挤过人群,河水柱还巴巴儿地望着江若宁远去的身影,被人一扯,看到尚欢,不由喜道:“阿欢姑娘!”
“表少爷怎的来京城?你不是在皇家制药坊做账房?”
河水柱嗫嚅道:“阿欢,我来京城是寻宁儿的,我祖母病了,念慈庵的周郎中,怕是撑不了多久,她……她想见宁儿最后一面。”
“老太太病了?”尚欢面露难色,扯了河水柱往人少的地方去,“表少爷,不瞒你,早在两年多前,师姐身中往生蛊就失忆了。不是她想失忆的,是皇上和太后听她以前过得太苦,刻意不让人再提起她以前的事。她现在记不得河家,记不得老太太、舅老爷、舅太太……甚至连李四公子也忘了!”
记不得了!
河水柱已经两年多没收到江若宁的家书。
以前,她可是经常写信回家的。
李观站在不远处,当听到尚欢那句“连李四公子也忘了”。
他离她那么近,她掠过他的脸,没有停留,没有意外,那分明就是在看陌生人。
再归来,他还是他,她也是她,可她却忘了他。
她忘了他!
他的耳畔,回响着一个女子温婉而深情的声音:“少游,你忘了凤歌公主吧?你们不可能在一起的。”
一句“不可能”,他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他才算明白了。
他与河家的存在,代表着江若宁曾经受过的苦难。
而有人不让江若宁忆起他们。
要将她与过往生生的斩断。
若宁……
他忆起当年分开,她舍不得他离开,她不想他去江南。
那一次分开,竟是他们之间的缘断?
李观不甘地道:“她怎会忘了青溪县?忘了那里的一切?”
曾经年少,他与江若宁在青溪县度过的三年,是记忆里美好的风景。彼时的她们,情窦初开,他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开创了念慈庵制药坊的辉煌,也一起打造了李家绣坊、成衣铺的盛世。
分别两年半,再碰面,她识不得他,他却为她的风华倾倒折服,看她坐在凤辇,行走在京城最繁华的街市,那周围百姓的招呼,年轻学子的倾慕,无不骚动他的心。
两年半,似乎从他昔日离开京城,他就再没有收到她的信。
那时候,他亦没与她写信。
他想:他们总有相见日,那时是他娶她为妻。
不写信,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答应了那个黑衣人,给他一个公平的机会,淡出她的视线,不再与她联系。
尚欢不知从何起,“太医给师姐驱除往生蛊后,不该让她忆起的,一也没忆起。想让她记住的人和事,就在那些日子出现在她面前。”
即便是慕容琅,师姐也是从那时开始淡忘了她。
江若宁还是江若宁,可她与慕容琅在她失忆后再不复初,慕容琅对她而言,就如她待慕容琏等人一样。
“太医过,在她醒来后的最初几日最是关键,过了那几日,她想不起来的便再也记不得。”
河水柱急道:“阿欢,这怎么办?我祖母想再见她一面,她躺在床上,每日用参汤吊命,如不能见她最后一面,怕是祖母会死不会瞑目。”
尚欢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有朝一日江若宁忆起所有,一定会没有见江氏最后一面而终身抱憾。可连太医都她不会再记得了,尚欢心里很是矛盾。
尚欢道:“你们给我一时间,师姐还是师姐,她和以前一样善良,我再想想办法。”她揖手行礼,因着女捕快的身份,尚欢在外头已经习惯了执男子礼,“我得赶回去,师姐今日出关。其实我与她也分开了近两年,一言难尽,以后我再告诉你们是怎么回事。”
尚欢这两年的武功没有落下,与两年前相比,更为优胜,就算金柳与她比试,两人也能打个平手,她现在是大理寺最有名气的女捕快,更与刑部明镜司的金柳齐名。
尚欢在宫门前,追上了薛玉兰。
监门卫按例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搜查便放行了。
薛玉兰见她蹙着眉宇,“欢乡君这是怎了?”
尚欢为难轻叹,“养大师姐的青溪县河家老太太病重,遣了孙子入京递话,想见师姐最后一面。可师姐失忆,已记不得河家的人和事……”
苏巧道:“皇上可下过口谕,任何人不得在凤歌公主跟前提她时候的事。”
谁敢去,凤歌公主还有一个养大她的养祖母,那老人一直待她胜过亲生。
薛玉兰沉吟道:“可河老太太是养大公主的人,若是公主还记得一切,她一定会去见她最后一面。”
尚欢道:“正因如此,我才如此为难。这件事,不是;不,也不是。师姐的性子,我们大家都知道,万一有一天她忆起来,知晓河三爷入京寻她回青溪县见河老太太最后一面,可未能让河老太太了结心愿,她一定会徒留遗憾,一生难安。”她看着外头,长长地轻叹一声,“我与师姐在青溪生活近四年,师姐与河老太太的感情最好,河老太太是世上最好的老人,她疼师姐胜过待自己的亲孙儿,更是一心为师姐所想……”
河老太太江氏病重,年纪大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病症,听河水柱,而今就靠参汤吊命,也不知她是否能等到江若宁去青溪县见最后一面。
这件事着实难办,早前皇帝下旨不许江若宁在青溪县之事,就有意让她忘掉的意思,江若宁能记得温如山的事,也仅是因为京城的一些人与温家的事牵绊到一处,不由得她想不起。
可河家人,被她忘了。
一些事,也是后来尚欢告诉她,她才觉得“好像有这么回事”,不是她忆起,而是尚欢告诉她的。
薛玉兰想了片刻,“寻了机会,你把此事尽快告诉她,虽然公主记不得,可你知晓了,就洒告诉她。”
尚欢是怕有人捅到皇帝那儿,她不怕受罚,可她还有母亲、妹妹,是担心牵连到她们。江若宁对她有恩,她一直以来都有报恩之心。一日为主,便终身奉为主子。她就是这么想的,何况若非江若宁,她们母女三人也不会有现在的安宁日子。
薛玉兰笑问道:“欢乡君,你妹妹也该成亲了吧?”
尚欢轻叹一声,颇是无奈地道:“那个臭丫头,才真真是气人呢,母亲都替她相好一个秀才,她却死活不干,那理由起来都能笑掉大牙。”
“是什么理由?”(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