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36 第九三六章 囊中之物
- 937 第九三七章 不见动静
- 938 第九三八章 无可奈何
- 939 第九三九章 难得太平
- 940 第九四零章 根正苗红
- 941 第九四一章 蒙古卫所
- 942 第九四二章 东吁来朝
- 943 第九四三章 缅北孟养
- 944 第九四四章 安氏木邦
- 945 第九四五章 长老日记
- 946 第九四六章 德钦帕耶
- 947 第九四七章 缅甸国王
- 948 第九四八章 军占民随
- 949 第九四九章 一点浅见
- 950 第九五零章 毛遂自荐
- 951 第九五一章 就是你了
- 952 第九五二章 还有用处
- 953 第九五三章 消除危害
- 954 第九五四章 彻底淘汰
- 955 第九五五章 平淡无奇
- 956 第九五六章 乐见其成
- 957 第九五七章 希望所在
- 958 第九五八章 神祇庇佑
- 959 第九五九章 万岁山上
- 960 第九六零章 道心惟微
- 961 第九六一章 褒扬忠烈
- 962 第九六二章 从祀真武
- 963 第九六三章 考验考验
- 964 第九六四章 安北之策
- 965 第九六五章 鼓励联姻
- 966 第九六六章 饥寒交迫
- 967 第九六七章 新鲜肉食
- 968 第九六八章 猛士如虎
- 969 第九六九章 无从得知
- 970 第九七零章 实无他法
- 971 第九七一章 降了再说
- 972 第九七二章 入京任职
- 973 第九七三章 简洁明了
- 974 第九七四章 船大炮多
- 975 第九七五章 陛下三思
- 976 第九七六章 一切如愿
- 977 第九七七章 两大敌人
- 978 第九七八章 天津之行
- 979 第九七九章 大沽船厂
- 980 第九八零章 定海镇海
- 981 第九八一章 终将改变
- 982 第九八二章 北上双城
- 983 第九八三章 可曾知道
- 984 第九八四章 问罪不得
- 985 第九八五章 另有目的
- 986 第九八六章 立国之本
- 987 第九八七章 机会难得
- 988 第九八八章 决心下定
- 989 第九八九章 时不我待
- 990 第九九零章 两边下注
- 991 第九九一章 骗不下去
- 992 第九九二章 美好未来
- 993 第九九三章 亲眼看看
- 994 第九九四章 百味杂陈
- 995 第九九五章 只差一战
- 996 第九九六章 崇祯四式
- 997 第九九七章 宣告成功
- 998 第九九八章 重磅成果
- 999 第九九九章 与民同乐
- 1000 第一零零零章 不败之地
- 1001 第一零零一章 一盆冷水
- 1002 第一零零二章 西北之策
- 1003 第一零零三章 风水宝地
- 1004 第一零零四章 臣尽力了
- 1005 第一零零五章 河湟之野
- 1006 第一零零六章 志得意满
- 1007 第一零零七章 山无二虎
- 1008 第一零零八章 绝无可能
- 1009 第一零零九章 浮萍而已
- 1010 第一零一零章 求之不得
- 1011 第一零一一章 当然还有
- 1012 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
- 1013 第一零一三章 恰到好处
- 1014 第一零一四章 此何人也
- 1015 第一零一五章 不谋而合
- 1016 第一零一六章 致敬英烈
- 1017 第一零一七章 汝才进京
- 1018 第一零一八章 断了念想
- 1019 第一零一九章 杀不杀他
- 1020 第一零二零章 认怂就好
- 1021 第一零二一章 御前问对
- 1022 第一零二二章 暗自高兴
- 1023 第一零二三章 山外有山
- 1024 第一零二四章 切记切记
- 1025 第一零二五章 以文化人
- 1026 第一零二六章 最大赢家
- 1027 第一零二七章 塞北信使
- 1028 第一零二八章 伊尔都齐
- 1029 第一零二九章 风险疑虑
- 1030 第一零三零章 互市贸易
- 1031 第一零三一章 出个难题
- 1032 第一零三二章 心照不宣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四六章 德钦帕耶
第九四六章 德钦帕耶
对于缅北突然出现的这个局面,不光是东吁王他隆的内心既愤怒又不服,就是东吁王下面的不少王室贵族与大臣们也很不服气。
毕竟缅人的莾应龙时代距离这个时候还不算太久,而那个时代东吁王朝的象军与火枪兵,可是征服了勃固、阿瓦,征服了寮国、暹罗,是整个缅甸及其周边地区的霸主啊!
因此,当北方的消息传来,不断有缅族人从北方逃亡南下,一直沉浸在过去荣耀里的那些缅族上层,包括东吁王以下的不少大臣与地方头人,都叫嚣着要与进军缅北的云贵土司军队全面开战。
还是这个德钦帕耶,即东吁王他隆之下东吁王朝如今最大的权臣首席大臣——或者说首相,一力主张暂时忍耐,说服了东吁王他隆,通过让葡萄牙人出面,来迫使明朝皇帝下令撤军。
经过与周边国家持续多年的战争,东吁王朝的内情别人或许不清楚,德钦帕耶却知道得很清楚。
不过,在他们这些东吁王朝的君臣眼中,拥有先进火器以及坚船利炮的葡萄牙人,可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存在。
只要葡萄牙人肯为缅甸出头,那么北方的大明朝即便是再强大,也得乖乖地把不断南下的各路云贵土司军队收回去,也得乖乖地将已经被这些云贵土司军队侵占的土地吐出来。
但是,让这个德钦帕耶大为意外的是,本来一口答应说得好好的葡萄牙人,居然会带回来这么一份条约,而且还是葡萄牙人替东吁王做主答应的条约。
当时佩雷斯带着条约乘坐快船走海路抵达东吁王朝的都城勃古城的时候,不论是东吁王他隆,还是东吁王座下的臣子们,都不同意。
包括这个东吁王朝的权臣德钦帕耶在内。
甚至当时的葡萄牙驻沙廉总督府的总督都认为,佩雷斯带回来的条约简直太软弱,迟迟不愿出面迫使东吁王接受。
不过,等到佩雷斯成为了新的葡萄牙沙廉总督府的总督之后,东吁王朝的君臣们,就没有了其他路可走。
其实德钦帕耶希望通过葡萄牙人迫使大明朝撤军的迂回套路,崇祯皇帝同样也很在行。
只不过崇祯皇帝的目标与东吁王座下的这个权臣正相反。
崇祯皇帝同样想接着葡萄牙人这个纸老虎迫使东吁王朝的君臣们,接受大明朝提出的要求。
因为崇祯皇帝很清楚,葡萄牙人的殖民贸易据点和在缅甸的利益,主要在缅甸的南方和沿海地区。
只要自己承认了葡萄牙人在缅甸的利益,承诺予以尊重和保护,葡萄牙人就会反过来成为帮助自己压垮东吁王朝君臣的一块巨石。
果然,当佩雷斯凭借与大明朝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外地出任了沙廉总督府的葡萄牙总督之后,德钦帕耶就意识到东吁王朝被葡萄牙人给出卖了。
除了饮下这杯苦酒之外,不管是东吁王他隆,还是东吁王他隆的丞相东吁侯德钦帕耶,没有别的路可走。
然而,尽管决定饮下这杯苦酒,以图今后有朝一日国力强大之后再计较,但是德钦帕耶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怒火与不服。
不过,当德钦帕耶领着使节团历经数月,跋涉数千里地,终于来到了大明朝的京师北京城,他心中的怒火与不服就消失不见了。
特别是跟着理藩院的接待官员进入北京城之后,德钦帕耶更是暗自庆幸这一次他所做出的选择。
这个时代缅甸东吁王朝的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是比较奇特的。
既有模范中原王朝制度的痕迹,有很有他们自己的特色。
东吁王朝的都城,定在了原来勃古王国的首都勃固(也叫白古)。
东吁王朝的君主及其大王宫,就设在这个时代的勃古城里。
同时,东吁王朝境内,在上缅甸中缅甸几个主要的大城中,比如上缅甸的阿瓦(曼德勒)和中缅甸的东吁(同古),各有一位王室出身的成员坐镇。
尤其是东吁王朝的发祥地锡当河畔的东吁城内,更设有一位王室成员受封为东吁侯看守祖业。
除此之外,东吁王朝的小朝廷上设有一个小型的办事机构,替东吁王打理国中军政事务。
这个帮助东吁王处理军政事务的小型办事机构,根据缅语的音译,叫作“鲁道”,其在东吁王朝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大明朝的内阁。
这个缅语称为“鲁道”的小型办事机构,其中设有四个首席大臣,全都号称为“蕴纪”,也就是汉人所说的丞相的意思。
在这四个鲁道首席大臣之下,另外设有四个鲁道首席大臣的副手或者说助手,叫作“蕴岛”,类似汉话里侍郎的意思。
如今这个跟着葡萄牙人前往大明朝朝贡换约,并请求册封的东吁王使节团首脑,正是作为东吁王座下四个首席大臣之首,即四丞相之首的德钦帕耶。
此人之所以成为东吁王座下四丞相之首,则是因为他乃是如今的东吁王他隆最为倚重的人物,不仅是王室出身的东吁侯,更是东吁王他隆的叔父兼岳父。
这个情况,就有点类似于古代中国人所说的亲上加亲的意思了。
只要能获得并保持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他们并不觉得这种亲上加亲的近亲结婚习俗是一种乱伦。
这种表哥娶表妹,堂兄娶堂妹的情况,在这个时代的缅甸土司头人阶层之中十分普遍。
如今的这位东吁王他隆,也正是靠着与东吁侯德钦帕耶之间的这层复杂而又亲密的关系,才得以登上了东吁王朝的大王之位。
而葡萄牙驻沙廉总督府如今的总督佩雷斯,恰恰也是通过威逼利诱先说服了这个东吁侯德钦帕耶,最后才迫使东吁王他隆接受了与大明朝之间的条约。
也因此,这次前往大明京师换约请封的大事,东吁王他隆也就顺其自然地,全权委托给了这个东吁王朝的重臣和权臣来带队了。
崇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北京的天气滴水成冰、寒冷异常,不过与往日相比,这一日却是难得的蓝天白云,十分晴朗。
一股来自北方的寒风,在昨天夜里吹了一整夜,吹散了多日以来笼罩在大明京师上空的阴沉雾霾。
就在这天的上午,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的文华殿里,召见了李国镨、徐光启两位内阁大臣,以及孙承宗这个内阁大臣兼军机大臣,商议了近日里朝堂之上积压的一些朝政大事。
与内阁大臣们议事结束之后,崇祯皇帝直接就在文华殿里,领着这几个内阁大臣,传旨召见了刚刚抵达北京才两天的方济各会长老皮门塔、葡萄牙驻沙廉总督府使节皮特森-柯恩,还有他们陪同前来的缅甸东吁王的全权使者德钦帕耶。
这三个人里,只有皮特森-柯恩来过北京,约略了解一些大明朝如今的情况。
所以再次来到北京,再次进入紫禁城的时候,皮特森柯恩的表现比第一次好了不少,没有如同皮门塔这个方济各会长老或者德钦帕耶那样,一路走一路不住惊叹,惹得戍守紫禁城的羽林卫和锦衣卫将士们,对他们一阵侧目而视。
紫禁城的壮丽宏大,自然绝不是缅甸人在勃古城内修筑的大王宫所能够相比的。
东吁王的使者德钦帕耶,自打跟着传旨的军机舍人马乾、御前侍从武官侯天锡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之后,双腿就有点失去了控制,膝盖发软,一次又一次地差点跪倒在地上。
等到他跟着皮门塔、柯恩两人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到庄严肃穆的文华殿中,亲眼见到端坐在文华殿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之时,德钦帕耶就再也忍不住膝盖发软了,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文华殿的“金砖”之上。
“下国小臣东吁侯德钦帕耶,拜见天朝上国皇帝陛下!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就黢黑瘦小的德钦帕耶,跪在文华殿的地砖之上,五体投地,头也不敢抬,不过他说出来的却是带着浓重云贵口音的西南官话。
毕竟缅人的莾应龙时代距离这个时候还不算太久,而那个时代东吁王朝的象军与火枪兵,可是征服了勃固、阿瓦,征服了寮国、暹罗,是整个缅甸及其周边地区的霸主啊!
因此,当北方的消息传来,不断有缅族人从北方逃亡南下,一直沉浸在过去荣耀里的那些缅族上层,包括东吁王以下的不少大臣与地方头人,都叫嚣着要与进军缅北的云贵土司军队全面开战。
还是这个德钦帕耶,即东吁王他隆之下东吁王朝如今最大的权臣首席大臣——或者说首相,一力主张暂时忍耐,说服了东吁王他隆,通过让葡萄牙人出面,来迫使明朝皇帝下令撤军。
经过与周边国家持续多年的战争,东吁王朝的内情别人或许不清楚,德钦帕耶却知道得很清楚。
不过,在他们这些东吁王朝的君臣眼中,拥有先进火器以及坚船利炮的葡萄牙人,可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存在。
只要葡萄牙人肯为缅甸出头,那么北方的大明朝即便是再强大,也得乖乖地把不断南下的各路云贵土司军队收回去,也得乖乖地将已经被这些云贵土司军队侵占的土地吐出来。
但是,让这个德钦帕耶大为意外的是,本来一口答应说得好好的葡萄牙人,居然会带回来这么一份条约,而且还是葡萄牙人替东吁王做主答应的条约。
当时佩雷斯带着条约乘坐快船走海路抵达东吁王朝的都城勃古城的时候,不论是东吁王他隆,还是东吁王座下的臣子们,都不同意。
包括这个东吁王朝的权臣德钦帕耶在内。
甚至当时的葡萄牙驻沙廉总督府的总督都认为,佩雷斯带回来的条约简直太软弱,迟迟不愿出面迫使东吁王接受。
不过,等到佩雷斯成为了新的葡萄牙沙廉总督府的总督之后,东吁王朝的君臣们,就没有了其他路可走。
其实德钦帕耶希望通过葡萄牙人迫使大明朝撤军的迂回套路,崇祯皇帝同样也很在行。
只不过崇祯皇帝的目标与东吁王座下的这个权臣正相反。
崇祯皇帝同样想接着葡萄牙人这个纸老虎迫使东吁王朝的君臣们,接受大明朝提出的要求。
因为崇祯皇帝很清楚,葡萄牙人的殖民贸易据点和在缅甸的利益,主要在缅甸的南方和沿海地区。
只要自己承认了葡萄牙人在缅甸的利益,承诺予以尊重和保护,葡萄牙人就会反过来成为帮助自己压垮东吁王朝君臣的一块巨石。
果然,当佩雷斯凭借与大明朝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外地出任了沙廉总督府的葡萄牙总督之后,德钦帕耶就意识到东吁王朝被葡萄牙人给出卖了。
除了饮下这杯苦酒之外,不管是东吁王他隆,还是东吁王他隆的丞相东吁侯德钦帕耶,没有别的路可走。
然而,尽管决定饮下这杯苦酒,以图今后有朝一日国力强大之后再计较,但是德钦帕耶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怒火与不服。
不过,当德钦帕耶领着使节团历经数月,跋涉数千里地,终于来到了大明朝的京师北京城,他心中的怒火与不服就消失不见了。
特别是跟着理藩院的接待官员进入北京城之后,德钦帕耶更是暗自庆幸这一次他所做出的选择。
这个时代缅甸东吁王朝的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是比较奇特的。
既有模范中原王朝制度的痕迹,有很有他们自己的特色。
东吁王朝的都城,定在了原来勃古王国的首都勃固(也叫白古)。
东吁王朝的君主及其大王宫,就设在这个时代的勃古城里。
同时,东吁王朝境内,在上缅甸中缅甸几个主要的大城中,比如上缅甸的阿瓦(曼德勒)和中缅甸的东吁(同古),各有一位王室出身的成员坐镇。
尤其是东吁王朝的发祥地锡当河畔的东吁城内,更设有一位王室成员受封为东吁侯看守祖业。
除此之外,东吁王朝的小朝廷上设有一个小型的办事机构,替东吁王打理国中军政事务。
这个帮助东吁王处理军政事务的小型办事机构,根据缅语的音译,叫作“鲁道”,其在东吁王朝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大明朝的内阁。
这个缅语称为“鲁道”的小型办事机构,其中设有四个首席大臣,全都号称为“蕴纪”,也就是汉人所说的丞相的意思。
在这四个鲁道首席大臣之下,另外设有四个鲁道首席大臣的副手或者说助手,叫作“蕴岛”,类似汉话里侍郎的意思。
如今这个跟着葡萄牙人前往大明朝朝贡换约,并请求册封的东吁王使节团首脑,正是作为东吁王座下四个首席大臣之首,即四丞相之首的德钦帕耶。
此人之所以成为东吁王座下四丞相之首,则是因为他乃是如今的东吁王他隆最为倚重的人物,不仅是王室出身的东吁侯,更是东吁王他隆的叔父兼岳父。
这个情况,就有点类似于古代中国人所说的亲上加亲的意思了。
只要能获得并保持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他们并不觉得这种亲上加亲的近亲结婚习俗是一种乱伦。
这种表哥娶表妹,堂兄娶堂妹的情况,在这个时代的缅甸土司头人阶层之中十分普遍。
如今的这位东吁王他隆,也正是靠着与东吁侯德钦帕耶之间的这层复杂而又亲密的关系,才得以登上了东吁王朝的大王之位。
而葡萄牙驻沙廉总督府如今的总督佩雷斯,恰恰也是通过威逼利诱先说服了这个东吁侯德钦帕耶,最后才迫使东吁王他隆接受了与大明朝之间的条约。
也因此,这次前往大明京师换约请封的大事,东吁王他隆也就顺其自然地,全权委托给了这个东吁王朝的重臣和权臣来带队了。
崇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北京的天气滴水成冰、寒冷异常,不过与往日相比,这一日却是难得的蓝天白云,十分晴朗。
一股来自北方的寒风,在昨天夜里吹了一整夜,吹散了多日以来笼罩在大明京师上空的阴沉雾霾。
就在这天的上午,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的文华殿里,召见了李国镨、徐光启两位内阁大臣,以及孙承宗这个内阁大臣兼军机大臣,商议了近日里朝堂之上积压的一些朝政大事。
与内阁大臣们议事结束之后,崇祯皇帝直接就在文华殿里,领着这几个内阁大臣,传旨召见了刚刚抵达北京才两天的方济各会长老皮门塔、葡萄牙驻沙廉总督府使节皮特森-柯恩,还有他们陪同前来的缅甸东吁王的全权使者德钦帕耶。
这三个人里,只有皮特森-柯恩来过北京,约略了解一些大明朝如今的情况。
所以再次来到北京,再次进入紫禁城的时候,皮特森柯恩的表现比第一次好了不少,没有如同皮门塔这个方济各会长老或者德钦帕耶那样,一路走一路不住惊叹,惹得戍守紫禁城的羽林卫和锦衣卫将士们,对他们一阵侧目而视。
紫禁城的壮丽宏大,自然绝不是缅甸人在勃古城内修筑的大王宫所能够相比的。
东吁王的使者德钦帕耶,自打跟着传旨的军机舍人马乾、御前侍从武官侯天锡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之后,双腿就有点失去了控制,膝盖发软,一次又一次地差点跪倒在地上。
等到他跟着皮门塔、柯恩两人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到庄严肃穆的文华殿中,亲眼见到端坐在文华殿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之时,德钦帕耶就再也忍不住膝盖发软了,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文华殿的“金砖”之上。
“下国小臣东吁侯德钦帕耶,拜见天朝上国皇帝陛下!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就黢黑瘦小的德钦帕耶,跪在文华殿的地砖之上,五体投地,头也不敢抬,不过他说出来的却是带着浓重云贵口音的西南官话。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