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53 第九五三章 消除危害
- 954 第九五四章 彻底淘汰
- 955 第九五五章 平淡无奇
- 956 第九五六章 乐见其成
- 957 第九五七章 希望所在
- 958 第九五八章 神祇庇佑
- 959 第九五九章 万岁山上
- 960 第九六零章 道心惟微
- 961 第九六一章 褒扬忠烈
- 962 第九六二章 从祀真武
- 963 第九六三章 考验考验
- 964 第九六四章 安北之策
- 965 第九六五章 鼓励联姻
- 966 第九六六章 饥寒交迫
- 967 第九六七章 新鲜肉食
- 968 第九六八章 猛士如虎
- 969 第九六九章 无从得知
- 970 第九七零章 实无他法
- 971 第九七一章 降了再说
- 972 第九七二章 入京任职
- 973 第九七三章 简洁明了
- 974 第九七四章 船大炮多
- 975 第九七五章 陛下三思
- 976 第九七六章 一切如愿
- 977 第九七七章 两大敌人
- 978 第九七八章 天津之行
- 979 第九七九章 大沽船厂
- 980 第九八零章 定海镇海
- 981 第九八一章 终将改变
- 982 第九八二章 北上双城
- 983 第九八三章 可曾知道
- 984 第九八四章 问罪不得
- 985 第九八五章 另有目的
- 986 第九八六章 立国之本
- 987 第九八七章 机会难得
- 988 第九八八章 决心下定
- 989 第九八九章 时不我待
- 990 第九九零章 两边下注
- 991 第九九一章 骗不下去
- 992 第九九二章 美好未来
- 993 第九九三章 亲眼看看
- 994 第九九四章 百味杂陈
- 995 第九九五章 只差一战
- 996 第九九六章 崇祯四式
- 997 第九九七章 宣告成功
- 998 第九九八章 重磅成果
- 999 第九九九章 与民同乐
- 1000 第一零零零章 不败之地
- 1001 第一零零一章 一盆冷水
- 1002 第一零零二章 西北之策
- 1003 第一零零三章 风水宝地
- 1004 第一零零四章 臣尽力了
- 1005 第一零零五章 河湟之野
- 1006 第一零零六章 志得意满
- 1007 第一零零七章 山无二虎
- 1008 第一零零八章 绝无可能
- 1009 第一零零九章 浮萍而已
- 1010 第一零一零章 求之不得
- 1011 第一零一一章 当然还有
- 1012 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
- 1013 第一零一三章 恰到好处
- 1014 第一零一四章 此何人也
- 1015 第一零一五章 不谋而合
- 1016 第一零一六章 致敬英烈
- 1017 第一零一七章 汝才进京
- 1018 第一零一八章 断了念想
- 1019 第一零一九章 杀不杀他
- 1020 第一零二零章 认怂就好
- 1021 第一零二一章 御前问对
- 1022 第一零二二章 暗自高兴
- 1023 第一零二三章 山外有山
- 1024 第一零二四章 切记切记
- 1025 第一零二五章 以文化人
- 1026 第一零二六章 最大赢家
- 1027 第一零二七章 塞北信使
- 1028 第一零二八章 伊尔都齐
- 1029 第一零二九章 风险疑虑
- 1030 第一零三零章 互市贸易
- 1031 第一零三一章 出个难题
- 1032 第一零三二章 心照不宣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六三章 考验考验
第九六三章 考验考验
至于在朝中负责总领敕建真武忠烈祠事务的人选,崇祯皇帝则定下了从礼部新任左侍郎何如宠。
何如宠也曾是东林党外围的重要人物。
正因为他是东林党的外围人物,所以躲过了天启年间对东林党的政治清理。
同样也因为他是东林党外围的重要人物,所以当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接手大明朝的时候,何如宠已经坐在了京官侍郎的高位之上。
对于这样的人,即便你是皇帝,你也不能仅仅因为知道他曾是东林党的外围重要人物这个简单标签就把他赶出朝堂。
所以,崇祯皇帝的办法是,让他们这样的人暂时继续留在朝堂,给他们一些无关紧要但却比较棘手的事情去做,借以观察和考验他们的人品德行和办事能力。
当初让何如宠带着吴伟业等人前往琉球,就有这个考察的目的在内。
而这一次,何如宠从琉球归来,算是经受住了崇祯皇帝对他的这个考验,也赢得了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
因为何如宠奉旨前往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册封权署琉球国事的尚奉为琉球国王,并不是去去就回的简单旅行,期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
萨摩藩的岛津氏或者说鹿儿岛藩的藩主岛津家族,觊觎琉球国多年了,已经开始了不断蚕食琉球国领土的进程。
何如宠等人前往琉球之前,萨摩藩的岛津氏不仅已经在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开设了倭馆,而且派出了萨摩藩大量闲散的武士,等于是变相地在琉球国内驻留了军队。
所以,琉球国的尚氏派了人来北京请求册封,背后当然也有他们拉上大明朝为自己撑腰壮胆的打算,目的并不单纯。
天启年间,他们的上一任老国王病死,琉球国世子权署琉球国事的尚奉就派了人来请求册封。
当时没有派出册封的使节,除了江南已经造不出封舟的原因以外,恐怕也有看破了其中关节的缘由。
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天启皇帝以及掌权的那些大人物们,看不上琉球这个弹丸之地。
不过这一世,如今的崇祯皇帝可不一样了,他完全知道琉球王国的重要性,知道日本萨摩藩对于琉球的危险性。
也正因如此,当初崇祯皇帝派了何如宠、吴伟业、翁之琪等人,去琉球册封琉球国王,恰恰是对他们这些人所做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
当然,这一次崇祯皇帝所做的准备比较充分,虽然没搞什么封舟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也没有给予琉球国王多少金银器物的赏赐,但却事先派出了驻泊于浙江舟山的一支水师船队。
正是由于有了崇祯元年武进士翁之琪所率的舟山水师,何如宠这一行才得以比较顺利地办完了自己的差事。
在翁之琪所带领的突如其来的大明水师面前,同时也在何如宠的一番恩威并施的交易之下,当时已经常驻首里城内并垄断着了琉球与日本贸易的萨摩藩倭馆,及其半军半民或者说亦军亦民的萨摩武士团,经过一番谈判,最终选择了服软。
萨摩藩强占琉球的最初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借助琉球这个海上中转站的位置,与来往琉球的中国商人贸易。
因为此前大明朝一直都是禁止与日本人发生贸易。
日本人盛产白银但却物产贫瘠,尤其在他们的战国时代后期,各地藩主大名,都十分迫切地想跟大明朝进行贸易。
岛津氏的萨摩藩因为距离琉球国不远,而其主要地盘鹿儿岛上又物产稀少,一向以贸易为生,所以借助琉球与大明朝的商人通商的愿望,尤其强烈。
就这么一来二去,让他们瞄上了琉球王国这个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并生出了占为己有的野心。
不过,崇祯皇帝派何如宠等人前往琉球的时候,正赶上了一个对大明朝来说比较有利的时机。
那就是此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已经宣布了锁国令,除了开放长崎这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之外,不允许日本的其他藩主大名私自对外贸易。
也因此,这一世,不管是对马藩还是萨摩藩,都不得不独自面对突然转了性的大明朝。
萨摩藩觊觎和进占琉球国的事情,对于萨摩藩或者对于日本列岛来说当然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在面对德川幕府的时候,却是一件不能公开,甚至是只能放在台下自己单干的私事。
这样一来,等到何如宠他们带着舟山水师的五十条大小战船一共两千多全副武装的士卒,抵达琉球的时候,相对于萨摩藩在琉球岛上一步步积攒起来的势力,就是一直他们无法抗衡的力量了。
不过,何如宠这个礼部官员,选择了先礼后兵,而没有直接诉诸于武力解决。
与岛津氏的代表一番谈判之下,不仅允许萨摩藩的倭馆在琉球国的国都首里城内继续经营,而且同时也允许萨摩藩岛津氏的倭馆,可以从今后常驻琉球的大明使节手中获得堪合与贸易特许,直接前往南直隶松江府的上海港贸易。
何如宠敢于这么做,当然不是没有条件的,而他提出的条件是,来自萨摩藩岛津氏的武士团,实际上就是萨摩藩岛津氏的军队,必须在限定的期限内全部撤出首里城以及琉球王国的北部岛屿。
因为琉球距离京师十分遥远,所以临行之前崇祯皇帝就给了前往办差的何如宠、吴伟业等人交待了许多注意事项,并给予了何如宠这个礼部侍郎自主决定大明朝在琉球事务上的全权。
崇祯皇帝的意思,当然也是要看看这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何如宠到底能不能办事,能不能重用。
还好,这一次何如宠充分利用了崇祯皇帝赋予的全权,虽然向萨摩藩的岛津氏做出了不小的让步,与崇祯皇帝的设想有点差距,但他总算是顺顺利利地完成了皇帝交办的基本任务。
也就是驱逐了萨摩藩伸向琉球王国的都城首里的武士团,同时让大明朝的浙江水师之一即舟山水师正式进驻了首里城外首里港。
吴伟业和翁之琪统带着舟山水师,则被留在了琉球国的都城首里作为一文一武两个常驻的使节。
在正式册封了琉球国王之后,何如宠一直在琉球坚持等到萨摩藩的武士团全部撤出了琉球国,他才启程归来,前后历时整整一年之久。
等到他归来之后,不仅向崇祯皇帝汇报了经过,而且还向崇祯皇帝呈上一本自撰的《琉球行纪》,对琉球国的地理、山川、物产、贸易、人口以及文教等其他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记录。
崇祯皇帝一看,这何如宠与其他东林党大佬还真不一样,还真不是那种除了道德说教之外就剩下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废物。
总的来说,崇祯皇帝对何如宠此行的表现还算满意,于是在他归来之后不久,就将礼部左侍郎这个一直空着的位置给了他。
虽然只是在侍郎的前面加了个左字,但是其意义却大为不同,不仅意味着何如宠成为了礼部的二把手,而且还意味着将是下一任礼部尚书的当然继任者。
而何如宠尽管当上了礼部的左侍郎,但是毕竟他还有着东林党外围人物的背景,所以崇祯皇帝也不可能让他参与到崇祯四年春闱的科举之中,与此同时,礼部眼下的另一个重中之重即历法的修订事务,也不可能让他参与。
到最后,理应归属礼部负责的总领真武忠烈祠建造的事务,就交给了何如宠这个新任的礼部左侍郎。
若是他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徐光启的礼部尚书之位,也就算是有了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了。
除了让何如宠总领此事之外,崇祯皇帝还任命了都察院左幅都御史贾继春副署此事,同时也令礼部仪制司郎中许誉卿、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一同参与此事。
就这样,到了崇祯四年的二月中旬,扩建护国忠义庙并敕建真武忠烈祠的事情,迅速进入了选址筹建的阶段。
何如宠也曾是东林党外围的重要人物。
正因为他是东林党的外围人物,所以躲过了天启年间对东林党的政治清理。
同样也因为他是东林党外围的重要人物,所以当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接手大明朝的时候,何如宠已经坐在了京官侍郎的高位之上。
对于这样的人,即便你是皇帝,你也不能仅仅因为知道他曾是东林党的外围重要人物这个简单标签就把他赶出朝堂。
所以,崇祯皇帝的办法是,让他们这样的人暂时继续留在朝堂,给他们一些无关紧要但却比较棘手的事情去做,借以观察和考验他们的人品德行和办事能力。
当初让何如宠带着吴伟业等人前往琉球,就有这个考察的目的在内。
而这一次,何如宠从琉球归来,算是经受住了崇祯皇帝对他的这个考验,也赢得了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
因为何如宠奉旨前往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册封权署琉球国事的尚奉为琉球国王,并不是去去就回的简单旅行,期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
萨摩藩的岛津氏或者说鹿儿岛藩的藩主岛津家族,觊觎琉球国多年了,已经开始了不断蚕食琉球国领土的进程。
何如宠等人前往琉球之前,萨摩藩的岛津氏不仅已经在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开设了倭馆,而且派出了萨摩藩大量闲散的武士,等于是变相地在琉球国内驻留了军队。
所以,琉球国的尚氏派了人来北京请求册封,背后当然也有他们拉上大明朝为自己撑腰壮胆的打算,目的并不单纯。
天启年间,他们的上一任老国王病死,琉球国世子权署琉球国事的尚奉就派了人来请求册封。
当时没有派出册封的使节,除了江南已经造不出封舟的原因以外,恐怕也有看破了其中关节的缘由。
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天启皇帝以及掌权的那些大人物们,看不上琉球这个弹丸之地。
不过这一世,如今的崇祯皇帝可不一样了,他完全知道琉球王国的重要性,知道日本萨摩藩对于琉球的危险性。
也正因如此,当初崇祯皇帝派了何如宠、吴伟业、翁之琪等人,去琉球册封琉球国王,恰恰是对他们这些人所做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
当然,这一次崇祯皇帝所做的准备比较充分,虽然没搞什么封舟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也没有给予琉球国王多少金银器物的赏赐,但却事先派出了驻泊于浙江舟山的一支水师船队。
正是由于有了崇祯元年武进士翁之琪所率的舟山水师,何如宠这一行才得以比较顺利地办完了自己的差事。
在翁之琪所带领的突如其来的大明水师面前,同时也在何如宠的一番恩威并施的交易之下,当时已经常驻首里城内并垄断着了琉球与日本贸易的萨摩藩倭馆,及其半军半民或者说亦军亦民的萨摩武士团,经过一番谈判,最终选择了服软。
萨摩藩强占琉球的最初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借助琉球这个海上中转站的位置,与来往琉球的中国商人贸易。
因为此前大明朝一直都是禁止与日本人发生贸易。
日本人盛产白银但却物产贫瘠,尤其在他们的战国时代后期,各地藩主大名,都十分迫切地想跟大明朝进行贸易。
岛津氏的萨摩藩因为距离琉球国不远,而其主要地盘鹿儿岛上又物产稀少,一向以贸易为生,所以借助琉球与大明朝的商人通商的愿望,尤其强烈。
就这么一来二去,让他们瞄上了琉球王国这个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并生出了占为己有的野心。
不过,崇祯皇帝派何如宠等人前往琉球的时候,正赶上了一个对大明朝来说比较有利的时机。
那就是此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已经宣布了锁国令,除了开放长崎这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之外,不允许日本的其他藩主大名私自对外贸易。
也因此,这一世,不管是对马藩还是萨摩藩,都不得不独自面对突然转了性的大明朝。
萨摩藩觊觎和进占琉球国的事情,对于萨摩藩或者对于日本列岛来说当然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在面对德川幕府的时候,却是一件不能公开,甚至是只能放在台下自己单干的私事。
这样一来,等到何如宠他们带着舟山水师的五十条大小战船一共两千多全副武装的士卒,抵达琉球的时候,相对于萨摩藩在琉球岛上一步步积攒起来的势力,就是一直他们无法抗衡的力量了。
不过,何如宠这个礼部官员,选择了先礼后兵,而没有直接诉诸于武力解决。
与岛津氏的代表一番谈判之下,不仅允许萨摩藩的倭馆在琉球国的国都首里城内继续经营,而且同时也允许萨摩藩岛津氏的倭馆,可以从今后常驻琉球的大明使节手中获得堪合与贸易特许,直接前往南直隶松江府的上海港贸易。
何如宠敢于这么做,当然不是没有条件的,而他提出的条件是,来自萨摩藩岛津氏的武士团,实际上就是萨摩藩岛津氏的军队,必须在限定的期限内全部撤出首里城以及琉球王国的北部岛屿。
因为琉球距离京师十分遥远,所以临行之前崇祯皇帝就给了前往办差的何如宠、吴伟业等人交待了许多注意事项,并给予了何如宠这个礼部侍郎自主决定大明朝在琉球事务上的全权。
崇祯皇帝的意思,当然也是要看看这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何如宠到底能不能办事,能不能重用。
还好,这一次何如宠充分利用了崇祯皇帝赋予的全权,虽然向萨摩藩的岛津氏做出了不小的让步,与崇祯皇帝的设想有点差距,但他总算是顺顺利利地完成了皇帝交办的基本任务。
也就是驱逐了萨摩藩伸向琉球王国的都城首里的武士团,同时让大明朝的浙江水师之一即舟山水师正式进驻了首里城外首里港。
吴伟业和翁之琪统带着舟山水师,则被留在了琉球国的都城首里作为一文一武两个常驻的使节。
在正式册封了琉球国王之后,何如宠一直在琉球坚持等到萨摩藩的武士团全部撤出了琉球国,他才启程归来,前后历时整整一年之久。
等到他归来之后,不仅向崇祯皇帝汇报了经过,而且还向崇祯皇帝呈上一本自撰的《琉球行纪》,对琉球国的地理、山川、物产、贸易、人口以及文教等其他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记录。
崇祯皇帝一看,这何如宠与其他东林党大佬还真不一样,还真不是那种除了道德说教之外就剩下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废物。
总的来说,崇祯皇帝对何如宠此行的表现还算满意,于是在他归来之后不久,就将礼部左侍郎这个一直空着的位置给了他。
虽然只是在侍郎的前面加了个左字,但是其意义却大为不同,不仅意味着何如宠成为了礼部的二把手,而且还意味着将是下一任礼部尚书的当然继任者。
而何如宠尽管当上了礼部的左侍郎,但是毕竟他还有着东林党外围人物的背景,所以崇祯皇帝也不可能让他参与到崇祯四年春闱的科举之中,与此同时,礼部眼下的另一个重中之重即历法的修订事务,也不可能让他参与。
到最后,理应归属礼部负责的总领真武忠烈祠建造的事务,就交给了何如宠这个新任的礼部左侍郎。
若是他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徐光启的礼部尚书之位,也就算是有了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了。
除了让何如宠总领此事之外,崇祯皇帝还任命了都察院左幅都御史贾继春副署此事,同时也令礼部仪制司郎中许誉卿、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一同参与此事。
就这样,到了崇祯四年的二月中旬,扩建护国忠义庙并敕建真武忠烈祠的事情,迅速进入了选址筹建的阶段。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