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05 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
- 606 第七百八十四节 日军攻占北亰城
- 607 第七百八十五节 唯有巧手来捏合
- 608 第七百八十六节 大明的傀儡政权
- 609 第七百八十七节 慈禧的算计
- 610 第七百八十七节 赫德威胁英国人
- 611 第七百八十八节 吞并满清的基础
- 612 第七百八十九节 一统天下的准备
- 613 第七百八十九节 日德纷争
- 614 第七百九十节 给满遗找个去处
- 615 第七百九十一节 明俄满蒙协定
- 616 第七百九十二节 中国统一的过程
- 617 第七百九十三节 工业巨头的春天
- 618 第七百九十四节 让电老虎去撕咬
- 619 第七百九十五节 璀璨的手工艺品
- 620 第七百九十六节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路径
- 621 第七百九十七节 战列舰时代到来
- 622 第七百九十七节 海军军备竞赛
- 623 第七百九十八节 东亚大陆协定
- 624 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
- 625 第八百节 扩大公局法案
- 626 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
- 627 第八百零二节 东亚火药桶
- 628 第八百零三节 英国人的打手
- 629 第八百零四节 中国的东亚秩序
- 630 第八百零五节 不可避免的战争
- 631 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
- 632 第八百零七节 中德同盟谈判
- 633 第八百零八节 步入世界的中心
- 634 第八百零九节 中国的世界政策
- 635 第八百一十节 中英太平洋协定
- 636 第八百一十一节 国际局势复杂化
- 637 第八百一十二节 列强分赃会议
- 638 第八百一十六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2)
- 639 第八百一十七节 让城里人回农村
- 640 第八百一十七节 士大夫的救民策
- 641 第八百一十八节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642 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
- 643 第八百二十节 提前的新农村建设
- 644 第八百二十一节 加利福尼亚危机
- 645 第八百二十三节 拜上帝教的传播
- 646 第八百二十四节 关于加州的战和
- 647 第八百二十五节 大战一触即发
- 648 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
- 649 第八百二十八节 德国需要保证
- 650 第八百二十九节 笼罩欧洲的恐怖
- 651 第八百三十一节 日本人的小算盘
- 652 第八百三十二节 德法战争爆发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九十一节 明俄满蒙协定
第七百九十一节 明俄满蒙协定
俄国扶持傀儡政权,并且出兵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国际外交的形势就开始发生改变。
一直压在大明头上的压力减弱了,美国人继续呼吁国际干涉,对美国而言,大明肯定是第一威胁,但俄国在东北的扩张,也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东北地区始终是美国商品最大的市场,相当于长江对英国的利益地位。
可是法国突然偃旗息鼓,不再主张召开国际会议了。
日本同样是抗议,不知道有没有私下去找俄国寻求支持,让他们占有朝鲜。
德国竟然也发出了抗议,显然得陇望蜀,在釜山站稳脚跟之后,开始将目光也注视到了较为富庶的东北地区。
英国人当然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吞并满蒙,可是却在大明吞并满清和俄国占据满蒙,两个问题上纠结,议会爆发过多次辩论,都无法分辨到底是默许那种状况对大英帝国更有利,因此就无法决定是支持大明还是支持俄国。
英国的尴尬地位,由于英国国际霸权的相对下降,和区域强国的实力相对增强所致,别扭在他们不愿意接受这种现状。
最后英国人只是加强了在东方的军事力量,派遣四艘军舰进入香港,只可惜这种程度的军事威慑,已经不足以对大明构成威胁,大明海军军官和相关技术人员还申请登舰参观,对英国的最新式战舰发表了高度赞扬的评论。
由于英国都无法对中国地区的格局变化做出果断的决定,其他国家更没有力量介入,英国抱着一种看看大明跟俄国博弈的结果,他们开始选择孤立于这一区域的复杂政治博弈,被迫或主动采取了欧洲的孤立政策。
可惜的是,两强相争的结局没有出现,大明开始跟俄国就满蒙地位展开了谈判。
这次大明做出了大幅度的让步,满足了对俄国在蒙古地区的一些权力要求,比如默认了俄国在蒙古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力,但要求俄国将军力限制在十万以内,在张家口外的驻军人数不得超过三万人,在葫芦岛的驻军不得超过五万人。
在东北地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大明在东北拥有巨大的利益,如果作为三个省来看待的话,这里是大明在中国地区出口排名前三的三个省,相当于五个山西,四个山东。已经移民了两千多万人口的东三省,因为大量的剩余商品,让这里的老百姓普遍富庶,消费能力抵得上好几个内地穷苦百姓。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粮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应基地,对粮食安全有战略意义,大豆、棉花等商品农产品则是大明的工业原料,另外东北的铁矿和煤矿对大明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已经开始渐渐超越越南,成为大明第一大煤铁来源地了。
可以说东北对大明工农业生产,都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大明不可能放弃这里,如果俄国一定要跟大明强行争夺这里,一场战争必然爆发,大明在蒙古可以做出让步,在这里坚决不能让步,哪怕仅仅是暂时性的让步,也很难答应。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双方开始达成妥协,俄国决定放弃在整个东北驻军的主张,将俄军向北方收缩,将兵力收缩到哈尔滨,大明付出的代价是将满洲里到哈尔滨的铁路卖给俄国,而俄国将把哈尔滨铁路延伸到海参崴。大明保留从哈尔滨到大连的哈大线的控制权,并且获得在大连到沈阳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力。双方都不在吉林省内驻军,保留这里的政府机构。
显然大明和俄国瓜分了东北地区,大明得到了最富庶的辽宁,俄国占有了开发潜力巨大的哈尔滨。
大明之所以做出这些让步,第一是出于争取时间,消化突然并入的三亿多人口的国土;第二保住辽宁(旧名奉天)就保住了大明的煤铁供应基地,大部分商品销售市场;第三则是尽快让地区局势稳定下来,以免给其他列强可趁之机,满清的突然崩塌,不可能不引起地缘变化,将这种地缘变化的冲击压缩在最小的程度是之前就制定的政策。
俄国之所以向北收缩,第一还是争取时间,现在跟大明开战,俄国向东方投送兵力的能力不足,根本不可能跟大明争锋,能保住蒙古并得到哈尔滨已经是意外仔细,讹诈能讹诈出这种水平他们非常满意,要知道就算他们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也未必能得到这些领土,至少跟随英国干涉大明吞并满清,俄国很清楚英国不可能将这些地方交给自己;第二得到黑龙江的意义,对俄国来说可能更大,因为一旦控制了黑龙江就能将俄国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边疆地区连为一体;第三俄国其实也不希望看到其他列强介入,在俄国夺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其他列强的介入,也是对俄国利益的分割。
于是双方迅速钦定了协定,名为《关于满蒙地区的协定》,这份协定瓜分了该地区的权益,但并没有解决该地区的地位问题,只是双方承认了各自的控制区,并没有宣称,也没有认可对方在该地区的主权主张。
大明也没有承认俄国扶持的载沣政府,也没有承认蒙古和黑龙江是俄国领土,大明甚至还没有承认新疆归属于俄国呢,因为满清就始终没有承认这一点。双方在协定附属条款中规定,关于满蒙地区的主权归属,地区政治形态留待日后解决,双方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现状。协定有效期为十年,十年后另行商议。
留待日后解决,解决的办法,恐怕就是一场战争,而十年很可能就是战争的时间表。
这款协定签署之后,瞬间就平息了东亚大陆上最大的矛盾,尽管矛盾没有解决,但两大陆权国家达成了维持现状的协定之后,全世界愕然发现,这场东亚地区最大的变故,最后以大明和俄国瓜分满清领土为终结。
英国这个海权国家彻底丧失了对东亚大陆的控制力,并且在长江流域增加了新的对手,德国势力进入了这里,同时大明跟英国的关系走向低谷,刚刚一统中国的大明,开始不能接受大英帝国过去在中国地区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了。
首当其冲的是英国控制的满清关税机构。
1896年3月,大明正式向英国提出,要求英国交还控制的北中国地区海关,此后整个中国的海关机构,将由旧的大明海关统一管理,组成新的中国海关。
果然就像朱敬伦向赫德表示的那样,一旦大明跟俄国达成协议,大明的政治压力,会全部投降英国一边。
此时英国人是交还海关,还是继续强行控制,是大明和英国博弈的中心。
一直压在大明头上的压力减弱了,美国人继续呼吁国际干涉,对美国而言,大明肯定是第一威胁,但俄国在东北的扩张,也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东北地区始终是美国商品最大的市场,相当于长江对英国的利益地位。
可是法国突然偃旗息鼓,不再主张召开国际会议了。
日本同样是抗议,不知道有没有私下去找俄国寻求支持,让他们占有朝鲜。
德国竟然也发出了抗议,显然得陇望蜀,在釜山站稳脚跟之后,开始将目光也注视到了较为富庶的东北地区。
英国人当然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吞并满蒙,可是却在大明吞并满清和俄国占据满蒙,两个问题上纠结,议会爆发过多次辩论,都无法分辨到底是默许那种状况对大英帝国更有利,因此就无法决定是支持大明还是支持俄国。
英国的尴尬地位,由于英国国际霸权的相对下降,和区域强国的实力相对增强所致,别扭在他们不愿意接受这种现状。
最后英国人只是加强了在东方的军事力量,派遣四艘军舰进入香港,只可惜这种程度的军事威慑,已经不足以对大明构成威胁,大明海军军官和相关技术人员还申请登舰参观,对英国的最新式战舰发表了高度赞扬的评论。
由于英国都无法对中国地区的格局变化做出果断的决定,其他国家更没有力量介入,英国抱着一种看看大明跟俄国博弈的结果,他们开始选择孤立于这一区域的复杂政治博弈,被迫或主动采取了欧洲的孤立政策。
可惜的是,两强相争的结局没有出现,大明开始跟俄国就满蒙地位展开了谈判。
这次大明做出了大幅度的让步,满足了对俄国在蒙古地区的一些权力要求,比如默认了俄国在蒙古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力,但要求俄国将军力限制在十万以内,在张家口外的驻军人数不得超过三万人,在葫芦岛的驻军不得超过五万人。
在东北地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大明在东北拥有巨大的利益,如果作为三个省来看待的话,这里是大明在中国地区出口排名前三的三个省,相当于五个山西,四个山东。已经移民了两千多万人口的东三省,因为大量的剩余商品,让这里的老百姓普遍富庶,消费能力抵得上好几个内地穷苦百姓。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粮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应基地,对粮食安全有战略意义,大豆、棉花等商品农产品则是大明的工业原料,另外东北的铁矿和煤矿对大明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已经开始渐渐超越越南,成为大明第一大煤铁来源地了。
可以说东北对大明工农业生产,都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大明不可能放弃这里,如果俄国一定要跟大明强行争夺这里,一场战争必然爆发,大明在蒙古可以做出让步,在这里坚决不能让步,哪怕仅仅是暂时性的让步,也很难答应。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双方开始达成妥协,俄国决定放弃在整个东北驻军的主张,将俄军向北方收缩,将兵力收缩到哈尔滨,大明付出的代价是将满洲里到哈尔滨的铁路卖给俄国,而俄国将把哈尔滨铁路延伸到海参崴。大明保留从哈尔滨到大连的哈大线的控制权,并且获得在大连到沈阳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力。双方都不在吉林省内驻军,保留这里的政府机构。
显然大明和俄国瓜分了东北地区,大明得到了最富庶的辽宁,俄国占有了开发潜力巨大的哈尔滨。
大明之所以做出这些让步,第一是出于争取时间,消化突然并入的三亿多人口的国土;第二保住辽宁(旧名奉天)就保住了大明的煤铁供应基地,大部分商品销售市场;第三则是尽快让地区局势稳定下来,以免给其他列强可趁之机,满清的突然崩塌,不可能不引起地缘变化,将这种地缘变化的冲击压缩在最小的程度是之前就制定的政策。
俄国之所以向北收缩,第一还是争取时间,现在跟大明开战,俄国向东方投送兵力的能力不足,根本不可能跟大明争锋,能保住蒙古并得到哈尔滨已经是意外仔细,讹诈能讹诈出这种水平他们非常满意,要知道就算他们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也未必能得到这些领土,至少跟随英国干涉大明吞并满清,俄国很清楚英国不可能将这些地方交给自己;第二得到黑龙江的意义,对俄国来说可能更大,因为一旦控制了黑龙江就能将俄国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边疆地区连为一体;第三俄国其实也不希望看到其他列强介入,在俄国夺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其他列强的介入,也是对俄国利益的分割。
于是双方迅速钦定了协定,名为《关于满蒙地区的协定》,这份协定瓜分了该地区的权益,但并没有解决该地区的地位问题,只是双方承认了各自的控制区,并没有宣称,也没有认可对方在该地区的主权主张。
大明也没有承认俄国扶持的载沣政府,也没有承认蒙古和黑龙江是俄国领土,大明甚至还没有承认新疆归属于俄国呢,因为满清就始终没有承认这一点。双方在协定附属条款中规定,关于满蒙地区的主权归属,地区政治形态留待日后解决,双方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现状。协定有效期为十年,十年后另行商议。
留待日后解决,解决的办法,恐怕就是一场战争,而十年很可能就是战争的时间表。
这款协定签署之后,瞬间就平息了东亚大陆上最大的矛盾,尽管矛盾没有解决,但两大陆权国家达成了维持现状的协定之后,全世界愕然发现,这场东亚地区最大的变故,最后以大明和俄国瓜分满清领土为终结。
英国这个海权国家彻底丧失了对东亚大陆的控制力,并且在长江流域增加了新的对手,德国势力进入了这里,同时大明跟英国的关系走向低谷,刚刚一统中国的大明,开始不能接受大英帝国过去在中国地区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了。
首当其冲的是英国控制的满清关税机构。
1896年3月,大明正式向英国提出,要求英国交还控制的北中国地区海关,此后整个中国的海关机构,将由旧的大明海关统一管理,组成新的中国海关。
果然就像朱敬伦向赫德表示的那样,一旦大明跟俄国达成协议,大明的政治压力,会全部投降英国一边。
此时英国人是交还海关,还是继续强行控制,是大明和英国博弈的中心。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