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21 第七百九十七节 战列舰时代到来
- 622 第七百九十七节 海军军备竞赛
- 623 第七百九十八节 东亚大陆协定
- 624 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
- 625 第八百节 扩大公局法案
- 626 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
- 627 第八百零二节 东亚火药桶
- 628 第八百零三节 英国人的打手
- 629 第八百零四节 中国的东亚秩序
- 630 第八百零五节 不可避免的战争
- 631 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
- 632 第八百零七节 中德同盟谈判
- 633 第八百零八节 步入世界的中心
- 634 第八百零九节 中国的世界政策
- 635 第八百一十节 中英太平洋协定
- 636 第八百一十一节 国际局势复杂化
- 637 第八百一十二节 列强分赃会议
- 638 第八百一十六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2)
- 639 第八百一十七节 让城里人回农村
- 640 第八百一十七节 士大夫的救民策
- 641 第八百一十八节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642 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
- 643 第八百二十节 提前的新农村建设
- 644 第八百二十一节 加利福尼亚危机
- 645 第八百二十三节 拜上帝教的传播
- 646 第八百二十四节 关于加州的战和
- 647 第八百二十五节 大战一触即发
- 648 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
- 649 第八百二十八节 德国需要保证
- 650 第八百二十九节 笼罩欧洲的恐怖
- 651 第八百三十一节 日本人的小算盘
- 652 第八百三十二节 德法战争爆发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
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
战争的爆发是能够舆论的,不管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都能想到有这么一场战争。
但谁都没想到战争的走向是那样,布尔人自信满满的认为他们能从英国手里取得独立的地位,而英国则认为他们能轻松搞定布尔人。
让英国人更没想到的是,这场战争竟然引起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反对。
在荷兰和比利时发起了反对英国入侵布尔人国家的巨大僧浪,在这两个国家,出于对南非荷兰裔同胞的民族感情,组建了众多的民间团体,征募捐款,发表文章,建立基金会,向德兰士瓦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
德国民间声援德兰士瓦的运动也是一波高过一波,有95万人先后签名声援德兰士瓦共和国。美国政府保持中立,但是美国的荷兰移民后裔,则支持布尔人。
此时英国才发现,他们得罪的国家太多了。
几百年的大陆平衡政策,导致他们总是与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交恶,而历史上法国、俄国都曾经吃过这种苦头,德国现在才开始刚刚感受到头上的英式绞索,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又得罪了法国等国。
去年爆发的法绍达事件,让法国人对英国人观感很不好。这么多年来对俄国的压制,让俄国人对英国的观感很不好。
这些不好的观感形成了来自底层的普遍反英情绪,于是来自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德兰士瓦,准备同布尔人并肩作战。
这些志愿者的力量有限,比利时和荷兰的力量也有限,但英国不可能不顾及一些大国的态度。
最在乎的恰恰就是德国,虽然德国的海军还不成气候,去年推出的海军计划还没有成形,但是两国毕竟太近了,德国就是用他那袖珍海军突击一下英国,英国也受不了。
所以战前英国就派矿业巨头罗得斯奔赴柏林,与德皇达成了一笔秘密交易。在同德国外交大臣的谈判中,罗得斯告诉德国,英国决心吞并布尔共和国、修筑从开普敦到开罗的纵贯非洲铁路的计划。作为交易条件,英国支持德国修建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计划,支持德国在中东和小亚细亚的扩张行动。
所以布尔战争开始后,虽然民间同情布尔人的情绪高涨,但德国政府却保持中立态度。
但英国人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开战后不久,四千英军在乔治·怀特中将指挥下向布军发动反攻,在尼科尔森峡谷同布尔军主力遭遇,英军很快战败,损失1272人,并且被布尔人包围。
为了解救这只被包围的英军,英国人派出了更多兵力,梅休因中将指挥第一皇家步兵师的九千多人从开普殖民地出发,结果被布尔人引诱进入伏击地点,英军遭到伏击,伤亡968人后撤退。
英军另一路进攻奥兰治自友邦的軍队,采用老旧的战术,排列整齐的被布尔人的机枪屠杀,696人被俘和失踪,不但没能攻下奥兰治自友邦,反而被奥兰治打通了通往开普殖民地的大门。
英军继续救援被包围的軍队,双方在科伦索发生激战,战役的结果,英军损失1139人,失踪250人,丢失10门大炮。布尔军队仅仅阵亡8人,伤30人。
一周之内,英军在所有战线全部失利,损失2800多人,在英军史上被称为“黑暗的一星期。”
随着战争的进行,尤其是英国人的进军很不顺利,德国马上不满从英国得到的利益了,德皇从来不是一个信守诚信的人。关键是他看到布尔人有胜利的可能,看到英国陆军实在是大英帝国之耻,如果不能在战争中帮助布尔人,如何让胜利后的布尔国家听从德国的号令。
于是南非战场上英国人发现,布尔人軍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好像正规军,而不是布尔人民团的军官,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克虏伯大炮。
英国为此向德国提出了抗议,要求德国切断对布尔人的武器供应。
德国人则相应的提出了占有萨摩亚的要求。
1889年,德国和英国、美国軍舰曾经为了争夺萨摩亚而在萨摩亚港口进行过对峙,之后,德?英?美三国暂时达成协议,规定该群岛由三国共管?
对于这一现状,德国政府感到不满,因为当地的商业是德国商行控制的,德国认为它有权独占该群岛,至少占领该群岛的一部分,为德国海军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此前德国既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也比不上美国海军,可现在,美国在跟大明一战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连历史上爆发的美西战争都没有爆发,英国则卷入了布尔战争之中,不趁着此时拿下萨摩亚,更待何时。
于是德国提出,英国承认德国对萨摩亚的占有权,作为德国约束本国军火商的代价。
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明确表示:德国“是公开进行讹诈”?
可是以前还有美国帮忙分担德国的压力,现在美国已经在太平洋地区失去了影响力,取而代之的是占领了夏威夷的中国。
英国试图借助在太平洋地区拥有殖民地的中国对抗德国。
中国洋务司第一时间发觉,这是一个改善同英国关系,或者加强同德国关系的机会。
洋务司始终对结盟德国念念不忘,这是大陆国家的外交传统,远交近攻,不管怎么看,与中国拥有共同潜在敌人俄国的德国,都是中国最好的结盟对象。
洋务司也对英国跟日本走进感到危机,日本海军的扩张已经让中国承受了相当的压力,虽然相应的扩张海军,但财政赤字严重,而且英国跟日本关系的进一步走进,会让中国对日本的海军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中国有必要响应一下英国的建议,在英国跟大明商谈南太平洋地区的看法之后,大明立刻表示,对任何国家进入这一区域,大明政府都高度关切,并且宣布派遣一支舰队进入这一地区,在萨摩亚西方的老佛爷岛(新喀里多尼亚)和萨摩亚东方的皇帝岛(大溪地)之间进行巡航,做出威慑德国的举动。
德国马上向大明开战外交活动,要求大明保证之前对他们占有萨摩亚的支持,英国则希望联合大明维持南太平洋地区的现状,美国也发表了一篇反对改变萨摩亚现状的声明。
中国政府跟双方都进行谈判,这时候就看谁的开价高了。
但谁都没想到战争的走向是那样,布尔人自信满满的认为他们能从英国手里取得独立的地位,而英国则认为他们能轻松搞定布尔人。
让英国人更没想到的是,这场战争竟然引起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反对。
在荷兰和比利时发起了反对英国入侵布尔人国家的巨大僧浪,在这两个国家,出于对南非荷兰裔同胞的民族感情,组建了众多的民间团体,征募捐款,发表文章,建立基金会,向德兰士瓦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
德国民间声援德兰士瓦的运动也是一波高过一波,有95万人先后签名声援德兰士瓦共和国。美国政府保持中立,但是美国的荷兰移民后裔,则支持布尔人。
此时英国才发现,他们得罪的国家太多了。
几百年的大陆平衡政策,导致他们总是与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交恶,而历史上法国、俄国都曾经吃过这种苦头,德国现在才开始刚刚感受到头上的英式绞索,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又得罪了法国等国。
去年爆发的法绍达事件,让法国人对英国人观感很不好。这么多年来对俄国的压制,让俄国人对英国的观感很不好。
这些不好的观感形成了来自底层的普遍反英情绪,于是来自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德兰士瓦,准备同布尔人并肩作战。
这些志愿者的力量有限,比利时和荷兰的力量也有限,但英国不可能不顾及一些大国的态度。
最在乎的恰恰就是德国,虽然德国的海军还不成气候,去年推出的海军计划还没有成形,但是两国毕竟太近了,德国就是用他那袖珍海军突击一下英国,英国也受不了。
所以战前英国就派矿业巨头罗得斯奔赴柏林,与德皇达成了一笔秘密交易。在同德国外交大臣的谈判中,罗得斯告诉德国,英国决心吞并布尔共和国、修筑从开普敦到开罗的纵贯非洲铁路的计划。作为交易条件,英国支持德国修建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计划,支持德国在中东和小亚细亚的扩张行动。
所以布尔战争开始后,虽然民间同情布尔人的情绪高涨,但德国政府却保持中立态度。
但英国人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开战后不久,四千英军在乔治·怀特中将指挥下向布军发动反攻,在尼科尔森峡谷同布尔军主力遭遇,英军很快战败,损失1272人,并且被布尔人包围。
为了解救这只被包围的英军,英国人派出了更多兵力,梅休因中将指挥第一皇家步兵师的九千多人从开普殖民地出发,结果被布尔人引诱进入伏击地点,英军遭到伏击,伤亡968人后撤退。
英军另一路进攻奥兰治自友邦的軍队,采用老旧的战术,排列整齐的被布尔人的机枪屠杀,696人被俘和失踪,不但没能攻下奥兰治自友邦,反而被奥兰治打通了通往开普殖民地的大门。
英军继续救援被包围的軍队,双方在科伦索发生激战,战役的结果,英军损失1139人,失踪250人,丢失10门大炮。布尔军队仅仅阵亡8人,伤30人。
一周之内,英军在所有战线全部失利,损失2800多人,在英军史上被称为“黑暗的一星期。”
随着战争的进行,尤其是英国人的进军很不顺利,德国马上不满从英国得到的利益了,德皇从来不是一个信守诚信的人。关键是他看到布尔人有胜利的可能,看到英国陆军实在是大英帝国之耻,如果不能在战争中帮助布尔人,如何让胜利后的布尔国家听从德国的号令。
于是南非战场上英国人发现,布尔人軍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好像正规军,而不是布尔人民团的军官,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克虏伯大炮。
英国为此向德国提出了抗议,要求德国切断对布尔人的武器供应。
德国人则相应的提出了占有萨摩亚的要求。
1889年,德国和英国、美国軍舰曾经为了争夺萨摩亚而在萨摩亚港口进行过对峙,之后,德?英?美三国暂时达成协议,规定该群岛由三国共管?
对于这一现状,德国政府感到不满,因为当地的商业是德国商行控制的,德国认为它有权独占该群岛,至少占领该群岛的一部分,为德国海军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此前德国既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也比不上美国海军,可现在,美国在跟大明一战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连历史上爆发的美西战争都没有爆发,英国则卷入了布尔战争之中,不趁着此时拿下萨摩亚,更待何时。
于是德国提出,英国承认德国对萨摩亚的占有权,作为德国约束本国军火商的代价。
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明确表示:德国“是公开进行讹诈”?
可是以前还有美国帮忙分担德国的压力,现在美国已经在太平洋地区失去了影响力,取而代之的是占领了夏威夷的中国。
英国试图借助在太平洋地区拥有殖民地的中国对抗德国。
中国洋务司第一时间发觉,这是一个改善同英国关系,或者加强同德国关系的机会。
洋务司始终对结盟德国念念不忘,这是大陆国家的外交传统,远交近攻,不管怎么看,与中国拥有共同潜在敌人俄国的德国,都是中国最好的结盟对象。
洋务司也对英国跟日本走进感到危机,日本海军的扩张已经让中国承受了相当的压力,虽然相应的扩张海军,但财政赤字严重,而且英国跟日本关系的进一步走进,会让中国对日本的海军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中国有必要响应一下英国的建议,在英国跟大明商谈南太平洋地区的看法之后,大明立刻表示,对任何国家进入这一区域,大明政府都高度关切,并且宣布派遣一支舰队进入这一地区,在萨摩亚西方的老佛爷岛(新喀里多尼亚)和萨摩亚东方的皇帝岛(大溪地)之间进行巡航,做出威慑德国的举动。
德国马上向大明开战外交活动,要求大明保证之前对他们占有萨摩亚的支持,英国则希望联合大明维持南太平洋地区的现状,美国也发表了一篇反对改变萨摩亚现状的声明。
中国政府跟双方都进行谈判,这时候就看谁的开价高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