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 第三十五章 刘三毛和杏花
- 36 第三十六章 成人之美
- 37 第三十七章 夜袭
- 38 第三十八章 捅刀子
- 39 第三十九章 皇帝的杀机
- 40 第四十章 咱俩凑合着过吧
- 41 第四十一章 寻花问柳
- 42 第四十二章 卞玉京
- 43 第四十三章 四公子
- 44 第四十四章 训斥佳人
- 45 第四十五章 人间地狱
- 46 第四十六章 金山卫指挥使
- 47 第四十七章 表态
- 48 第四十八章 皇帝的土豆
- 49 第四十九章 大炮造好了
- 50 第五十章 夜战
- 51 第五十一章 索命枪
- 52 第五十二章 打退贼人
- 53 第五三十章 给家丁买装备
- 54 第五十四章 苏家的亲戚?
- 55 第五十五章 徐家的小公子
- 56 第五十六章 动杀机
- 57 第五十七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
- 58 第五十八章 禽兽不如
- 59 第五十九章 晴天霹雳
- 60 第六十章 苏小妹的抉择
- 61 第六十一章 以势压人
- 62 第六十二章 全副武装
- 63 第六十三章 海盗来袭
- 64 第六十四章 M14发威
- 65 第六十五章 枪械要严格管理
- 66 第六十六章 超级大别墅
- 67 第六十七章 当官和应酬
- 68 第六十八章 军官都是地主
- 69 第六十九章 富家穷国
- 70 第七十章 威逼利诱
- 71 第七十一章 怪现象
- 72 第七十二章 打炮
- 73 第七十三章 人品太差
- 74 第七十四章 迫击炮的威力
- 75 第七十五章 追击
- 76 第七十六章 收获巨大
- 77 第七十七章 尊卑有序
- 78 第七十八章 交易达成
- 79 第七十九章 卫所的实际人口
- 80 第八十章 热门职业
- 81 第八十一章 三千人
- 82 第八十二章 训练开始
- 83 第八十三章 谋事
- 84 第八十四章 大敌来临
- 85 第八十五章 试探
- 86 第八十六章 开炮
- 87 第八十七章 打的太爽了
- 88 第八十八章 大胜
- 89 第八十九章 又是七条船
- 90 第九十章 准备结婚
- 91 第九十一章 成亲
- 92 第九十二章 建大棚
- 93 第九十三章 郑芝豹哭了
- 94 第九十四章 夫君何以如此悲观?
- 95 第九十五章 纪律
- 96 第九十六章 货到了
- 97 第九十七章 照相
- 98 第九十八章 利益绑架
- 99 第九十九章 对西洋的向望
- 100 第一百章 年关到了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道禁令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特殊嗜好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个新年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安排探路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富贵险中求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北边的消息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处理贪腐的方式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来自宫里的试探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三进京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试炮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见识了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江南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谁有谁的生活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漫天要价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改造战船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的消息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台北的情况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订船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换枪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英国佬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去欧洲看看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重开厂卫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船到了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船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密谋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酝酿暴风雨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五章 人间地狱
第四十五章 人间地狱
和上次去京城相比,这一路北上,所经之处更加破败萧条,只有运河之上南来北方的船只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总有那不怕死的商人,敢于火中取栗。
到了山东,运河之上的贼匪多了起来。
甚至有小股走投无路的百姓,也弄条破船跑来运河之上碰运气。
李川这次进京带的人并不少,足足带了五十名家丁。不过除了黄天翔的一众水手和陈铁柱等人,剩下的家丁都是刚刚招募的,凑数可以,战斗力并没多少。
好在人多势众,一路北上并没有不开眼的蟊贼上来招惹。
船到达天津时,已是八月中,清军已经退兵,过京师往喜峰口去了。
堂堂大明帝国,却对一群前来劫掠的土匪无可奈何,任由清军抢了无数金银钱粮和人口安然退去,留下满地焦土,除了崇祯帝气的吐血,百姓难以为生,于百官并无痛处。
惨烈,实在太惨烈了。
李川从天津下船,经由陆路入京,路过几处村子时,他生平第一次见识到了真正的人间地狱,来到大明后第一次落泪,强烈的感同身受让他极度愤怒。
“狗鞑子,老子真想弄几门核弹头送你们下地狱。”
李川真的很愤怒,生在太平年代,他何曾见过如此惨无人道的景象,那些凶残的清兵不但杀人,甚至还侮辱尸体,场面之惨烈让他都有些不敢看。
村子里已经没有一个活人,只飘荡着一股死气。
风呜呜的吹,似乎是死去的冤魂在哭泣,不甘就此进入轮回。
就连李元青这个阉人,也气的两眼喷火,到让李川高看了他两眼。
“挖个坑,把人埋一下吧!”
李川无力的挥了挥手,让家丁们去善后。
一帮水手们见怪了生死,到还算镇定,七个家丁表现稍差了些,但还能忍住,那些新招募的家丁就有些不堪,一个个吐的上气不接下气,甚至有人竟吓的失禁。
从天津到京城两百多里,被屠的村镇实在太多了。
原本繁华的京师腹地几成一片白地,一路所经之处常常数十里看不到人烟。
到了后来,李川都有些麻木了,不再让家丁们挖坑埋尸体,只将那些被屠村镇的尸体收集起来堆在一处用火焚烧,然后用土随便埋一下。
即使这亲,也耽搁了好几天时间,才到京城。
清兵还在撤离,京城已经打开了城门。
短短两月,京城更加萧条了,连街上的小贩也少了许多。
李元青将一行人安排到驿馆,就匆匆入宫交差去了。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在忙什么,足足过了三天,才下旨召见李川。
跟着太监入宫,李川在一处偏殿见到了皇帝。
短短两月不见,崇祯帝更加憔悴了,白发也更多了,眼里密布血丝,脸上依旧残留着强烈的怒火,二十多岁的人,可看上去竟然像是三十多岁。
“臣参见陛下。”
李川跪地参拜,心里多少有些无奈。
这该死的跪礼,实在让他腹诽不已。
“平身吧!”
崇祯帝努力收敛住怒火,无力地抬了抬手。
李川顺势起身,恭敬地立于一侧。
崇祯帝就这么的量着他,眼里带着令人心惊的杀意,并没有急于开口,直到将李川看的心头忐忑时,才悠悠道:“李川,朕能相信你吗?”
大太监王承恩用袖子抹了抹眼角,眼角都有些发红。
“陛下?”
李川有些愕然,抬头看着崇祯帝,不知道皇帝这话何意。
崇祯帝立马收敛了情绪,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道:“此番建奴肆虐,京师各地皆成白地,无数百姓无粮可食,无家可归,朕欲赈灾,奈何府库中却无多少钱粮,就连宫中也快断粮,爱卿可愿为朕分忧?”
李川坦然说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就算不为皇帝分忧,他也愿意给那些百姓一口吃的。
崇祯帝问道:“爱卿能拿出多少钱粮?”
李川没有犹豫道:“今年江南洪涝灾旱少,秋粮大获丰收,臣一直在收购米粮,购得米粮五十万石,有余银四百余万,只需陛下一声令下,臣即可将钱粮解来京师。”
上次那批货物全部出完后,总共得到的银子并非是四百多万两。
四百余万仅只是招标所得,还有留下的十份货物的银子也陆续收回。
最终的数字,足有六百多万两。
“好!”
崇祯帝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忍不住拍案叫好。
五十万石粮粮,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此翻建奴入寇,京师地区至少有两百余万百姓遭了兵难,若不及时赈灾,只怕不用多久京师就会陷入灾乱,届时上两百八万灾兵没了活路,会干出什么事情崇祯帝都不敢想象。
而有了这五十万石粮,就能暂时压下祸乱。
这几天为了赈灾之事,崇祯帝早就被搞的焦头烂额。
朝中那些大臣只是抛出了难题,如何解决却是毫无办法,甚至就算有办法解决,也不愿意轻易拿出来,而是要拿来与他讨价还价,崇祯帝对此心知肚明,却毫无办法。
可就算再怎么愤怒,他也不愿意退让。
相比之下,李川的慷慨大方就显的更加难能可贵。
此情此景,崇祯帝再不想表露内心,也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王承恩也喜道:“皇上,有这五十万石粮,京师的百姓就有救了。”
崇祯帝也连连点头道,欣慰道:“李爱卿忠君体国,可为百官之楷模,若朝中百官皆能一心为国,朕又何愁鞑虏不灭,传旨,赏银……呃!”
有点说不下去了。
赏银,人家银子比国库里的都多。
崇祯帝又愤怒了,自己堂堂大明天子,竟如此憋屈,若先祖泉下有知,也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再活过来,朝中那些该死的大臣,为何就不能为朕分忧。
皇帝又想杀人了。
凭心而论,崇祯帝并不是个暴虐的人。
可是这些年来的遭遇,却让他变的多疑易怒,越发嗜杀。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原本对那些大臣们寄予厚望,而朝中那些大臣带给他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失望,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再到如今国事逾发糜烂,皇帝已经开始反思,自己当初轻信那些大臣的豪言壮语,怒而诛除魏忠贤等,是不是真的走错了路。
可就算是错了,身为皇帝,也不能承认自己是错的。
王承恩脸皮也在抽搐,替皇帝心疼。
到了山东,运河之上的贼匪多了起来。
甚至有小股走投无路的百姓,也弄条破船跑来运河之上碰运气。
李川这次进京带的人并不少,足足带了五十名家丁。不过除了黄天翔的一众水手和陈铁柱等人,剩下的家丁都是刚刚招募的,凑数可以,战斗力并没多少。
好在人多势众,一路北上并没有不开眼的蟊贼上来招惹。
船到达天津时,已是八月中,清军已经退兵,过京师往喜峰口去了。
堂堂大明帝国,却对一群前来劫掠的土匪无可奈何,任由清军抢了无数金银钱粮和人口安然退去,留下满地焦土,除了崇祯帝气的吐血,百姓难以为生,于百官并无痛处。
惨烈,实在太惨烈了。
李川从天津下船,经由陆路入京,路过几处村子时,他生平第一次见识到了真正的人间地狱,来到大明后第一次落泪,强烈的感同身受让他极度愤怒。
“狗鞑子,老子真想弄几门核弹头送你们下地狱。”
李川真的很愤怒,生在太平年代,他何曾见过如此惨无人道的景象,那些凶残的清兵不但杀人,甚至还侮辱尸体,场面之惨烈让他都有些不敢看。
村子里已经没有一个活人,只飘荡着一股死气。
风呜呜的吹,似乎是死去的冤魂在哭泣,不甘就此进入轮回。
就连李元青这个阉人,也气的两眼喷火,到让李川高看了他两眼。
“挖个坑,把人埋一下吧!”
李川无力的挥了挥手,让家丁们去善后。
一帮水手们见怪了生死,到还算镇定,七个家丁表现稍差了些,但还能忍住,那些新招募的家丁就有些不堪,一个个吐的上气不接下气,甚至有人竟吓的失禁。
从天津到京城两百多里,被屠的村镇实在太多了。
原本繁华的京师腹地几成一片白地,一路所经之处常常数十里看不到人烟。
到了后来,李川都有些麻木了,不再让家丁们挖坑埋尸体,只将那些被屠村镇的尸体收集起来堆在一处用火焚烧,然后用土随便埋一下。
即使这亲,也耽搁了好几天时间,才到京城。
清兵还在撤离,京城已经打开了城门。
短短两月,京城更加萧条了,连街上的小贩也少了许多。
李元青将一行人安排到驿馆,就匆匆入宫交差去了。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在忙什么,足足过了三天,才下旨召见李川。
跟着太监入宫,李川在一处偏殿见到了皇帝。
短短两月不见,崇祯帝更加憔悴了,白发也更多了,眼里密布血丝,脸上依旧残留着强烈的怒火,二十多岁的人,可看上去竟然像是三十多岁。
“臣参见陛下。”
李川跪地参拜,心里多少有些无奈。
这该死的跪礼,实在让他腹诽不已。
“平身吧!”
崇祯帝努力收敛住怒火,无力地抬了抬手。
李川顺势起身,恭敬地立于一侧。
崇祯帝就这么的量着他,眼里带着令人心惊的杀意,并没有急于开口,直到将李川看的心头忐忑时,才悠悠道:“李川,朕能相信你吗?”
大太监王承恩用袖子抹了抹眼角,眼角都有些发红。
“陛下?”
李川有些愕然,抬头看着崇祯帝,不知道皇帝这话何意。
崇祯帝立马收敛了情绪,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道:“此番建奴肆虐,京师各地皆成白地,无数百姓无粮可食,无家可归,朕欲赈灾,奈何府库中却无多少钱粮,就连宫中也快断粮,爱卿可愿为朕分忧?”
李川坦然说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就算不为皇帝分忧,他也愿意给那些百姓一口吃的。
崇祯帝问道:“爱卿能拿出多少钱粮?”
李川没有犹豫道:“今年江南洪涝灾旱少,秋粮大获丰收,臣一直在收购米粮,购得米粮五十万石,有余银四百余万,只需陛下一声令下,臣即可将钱粮解来京师。”
上次那批货物全部出完后,总共得到的银子并非是四百多万两。
四百余万仅只是招标所得,还有留下的十份货物的银子也陆续收回。
最终的数字,足有六百多万两。
“好!”
崇祯帝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忍不住拍案叫好。
五十万石粮粮,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此翻建奴入寇,京师地区至少有两百余万百姓遭了兵难,若不及时赈灾,只怕不用多久京师就会陷入灾乱,届时上两百八万灾兵没了活路,会干出什么事情崇祯帝都不敢想象。
而有了这五十万石粮,就能暂时压下祸乱。
这几天为了赈灾之事,崇祯帝早就被搞的焦头烂额。
朝中那些大臣只是抛出了难题,如何解决却是毫无办法,甚至就算有办法解决,也不愿意轻易拿出来,而是要拿来与他讨价还价,崇祯帝对此心知肚明,却毫无办法。
可就算再怎么愤怒,他也不愿意退让。
相比之下,李川的慷慨大方就显的更加难能可贵。
此情此景,崇祯帝再不想表露内心,也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王承恩也喜道:“皇上,有这五十万石粮,京师的百姓就有救了。”
崇祯帝也连连点头道,欣慰道:“李爱卿忠君体国,可为百官之楷模,若朝中百官皆能一心为国,朕又何愁鞑虏不灭,传旨,赏银……呃!”
有点说不下去了。
赏银,人家银子比国库里的都多。
崇祯帝又愤怒了,自己堂堂大明天子,竟如此憋屈,若先祖泉下有知,也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再活过来,朝中那些该死的大臣,为何就不能为朕分忧。
皇帝又想杀人了。
凭心而论,崇祯帝并不是个暴虐的人。
可是这些年来的遭遇,却让他变的多疑易怒,越发嗜杀。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原本对那些大臣们寄予厚望,而朝中那些大臣带给他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失望,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再到如今国事逾发糜烂,皇帝已经开始反思,自己当初轻信那些大臣的豪言壮语,怒而诛除魏忠贤等,是不是真的走错了路。
可就算是错了,身为皇帝,也不能承认自己是错的。
王承恩脸皮也在抽搐,替皇帝心疼。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