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6 第三十六章 成人之美
- 37 第三十七章 夜袭
- 38 第三十八章 捅刀子
- 39 第三十九章 皇帝的杀机
- 40 第四十章 咱俩凑合着过吧
- 41 第四十一章 寻花问柳
- 42 第四十二章 卞玉京
- 43 第四十三章 四公子
- 44 第四十四章 训斥佳人
- 45 第四十五章 人间地狱
- 46 第四十六章 金山卫指挥使
- 47 第四十七章 表态
- 48 第四十八章 皇帝的土豆
- 49 第四十九章 大炮造好了
- 50 第五十章 夜战
- 51 第五十一章 索命枪
- 52 第五十二章 打退贼人
- 53 第五三十章 给家丁买装备
- 54 第五十四章 苏家的亲戚?
- 55 第五十五章 徐家的小公子
- 56 第五十六章 动杀机
- 57 第五十七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
- 58 第五十八章 禽兽不如
- 59 第五十九章 晴天霹雳
- 60 第六十章 苏小妹的抉择
- 61 第六十一章 以势压人
- 62 第六十二章 全副武装
- 63 第六十三章 海盗来袭
- 64 第六十四章 M14发威
- 65 第六十五章 枪械要严格管理
- 66 第六十六章 超级大别墅
- 67 第六十七章 当官和应酬
- 68 第六十八章 军官都是地主
- 69 第六十九章 富家穷国
- 70 第七十章 威逼利诱
- 71 第七十一章 怪现象
- 72 第七十二章 打炮
- 73 第七十三章 人品太差
- 74 第七十四章 迫击炮的威力
- 75 第七十五章 追击
- 76 第七十六章 收获巨大
- 77 第七十七章 尊卑有序
- 78 第七十八章 交易达成
- 79 第七十九章 卫所的实际人口
- 80 第八十章 热门职业
- 81 第八十一章 三千人
- 82 第八十二章 训练开始
- 83 第八十三章 谋事
- 84 第八十四章 大敌来临
- 85 第八十五章 试探
- 86 第八十六章 开炮
- 87 第八十七章 打的太爽了
- 88 第八十八章 大胜
- 89 第八十九章 又是七条船
- 90 第九十章 准备结婚
- 91 第九十一章 成亲
- 92 第九十二章 建大棚
- 93 第九十三章 郑芝豹哭了
- 94 第九十四章 夫君何以如此悲观?
- 95 第九十五章 纪律
- 96 第九十六章 货到了
- 97 第九十七章 照相
- 98 第九十八章 利益绑架
- 99 第九十九章 对西洋的向望
- 100 第一百章 年关到了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道禁令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特殊嗜好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个新年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安排探路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富贵险中求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北边的消息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处理贪腐的方式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来自宫里的试探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三进京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试炮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见识了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江南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谁有谁的生活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漫天要价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改造战船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的消息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台北的情况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订船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换枪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英国佬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去欧洲看看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重开厂卫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船到了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船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密谋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酝酿暴风雨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六章 金山卫指挥使
第四十六章 金山卫指挥使
李川机灵,见状忙道:“臣谢陛下褒奖,若陛下没有其他吩咐,臣这便回江阴将钱粮解来京师,以供朝廷赈济京师百姓之用。”
崇祯帝摆摆手,脸色又恢复常态,问起了江南之事。
李川毫不隐瞒,事无俱细,将江南的文人士大夫是个什么样的现状,商贾又是怎么样的一副心态,全都如此禀报,只听的崇祯帝脸色越来越黑,又忍不住想杀人了。
上次见皇帝时,他还有所顾虑,有些话不敢说。
可这些日子来,充分见识了大明的官僚士大夫和那些读书人的无耻和无用后,他就彻底绝了与那些人为伍的念头,只要抱紧崇祯帝的大腿,他没什么好怕的。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时辰。
崇祯帝压住火,问了许多,大到江南民生现状,小到贩夫走卒对朝廷的看法,李川都如实禀报,把人心说个通透,结果就是,崇祯帝的脸黑成了锅底。
“好胆,你这是信口雌黄。”
崇祯帝忍无可忍,黑着脸暴喝了一声。
王承恩也是满脸怒容,怒视李川。
李川小心打量,见皇帝虽然一脸怒容,却并无杀机,当时就大着胆子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属实,只想让皇上知道大明现在的实际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不想跟朝中那些大臣一样欺上瞒下粉饰太平,那样于国无利,请皇上明见。”
崇祯帝脸色稍霁,挥挥手道:“你先下去吧!”
李川忙领旨谢恩,退了出去,由小太监领着出宫。
崇祯帝皱着眉头,来回踱了一阵,才道:“大伴以为李川方才所言可否属实?”
王承恩苦着脸道:“李川所言实在有些大逆不道,老奴不敢妄言。”
崇祯帝不悦地道:“又没外人,朕让你说你就说。”
王承恩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老奴觉得李川所言虽然有失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想百姓守份守己,首先就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老奴觉得很有道理,百姓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之下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崇祯帝青着脸道:“那厮说的江南官僚士大夫和商人一体对抗朝廷,侵百姓田地,经商谋利,甚至通过海上贸易而取暴利,你怎么看?”
“这个……”
王承恩踌躇道:“老奴也不知真假,只知朝中大臣及权贵勋戚家中皆有人经商。”
“那应该不假!”
崇祯帝脸色更阴了,又变的杀气腾腾了:“真是朕的好臣子啊,国事如此艰难,朕想征点商税以为国用,就有人说朕这是在与民争利,还逼着朕将商税降到六十税一,感情这个民指的就是朕的这些臣子,而非百姓,如此不为国事者,朕要之何用。”
王承恩不敢插话,只能保持沉默。
崇祯帝又道:“这李川虽然是个愣头青,看朕看得出来,此人却难得有为国之心。可惜这厮却是个商贾,虽有些见识,却难堪大用。”
言下之意虽没说出来,王承恩却也领会到了。
重用一个商贾没什么,但若用的太重了皇帝的脸面也不好看。
王承恩道:“皇上,替已经让人试探过了,那李川并不愿意出仕为官,更痛斥朝中诸公为猪狗之辈,不愿与诸公为伍,只愿大明永享太明,做个安乐富家翁。”
“竖子安敢妄言,这是说朕没有视人之明吗?”
崇祯帝气极而笑,怒斥了一声,又忍不住道:“这斯竟如此不思上进,难怪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不过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不过他为朕捐粮钱银,区区一个锦衣卫千户,不足以彰其之功。朕若不赏之,以后还有谁肯为朝廷效力。”
王承恩见陛下心情不错,就道:“陛下何不赐个爵位以安其心?”
“这……”
崇祯帝立马就犹豫起来,他在任用大臣上虽然很大方,只要相信你,那真是要权给权要钱给钱,但在赏赐爵位上却很小气,登基九年来还没封过一个爵呢。
给个官当没问题,哪怕是二品大官也可以考虑。
但爵位嘛,这个可就要慎重了。
王承恩如何不了解皇帝的想法,说这话只不过是打消陛下心中的那点冲动,看到崇祯帝犹豫,立马就道:“金山卫指挥使颜刚年老上书请辞,陛下何不以官职许之。且金山卫指挥使乃正三品之职,又远在松江,不用与朝臣倾轧,想必那李川定会欣然受之。”
崇祯帝从善如流道:“也罢,就依大伴之见。”
王承恩又道:“皇上,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可速命李川回江阴,将钱粮解来京师。”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速速下旨,命其尽快回江阴。”
“老奴遵旨。”
王承恩领了旨,立刻亲自去办。
这年头下个圣旨可没那么容易,若是皇帝的中旨,自然不用那么麻烦,只需拟好圣旨盖上大印即可,但任命正三名的卫所指挥使,必须要经过兵部、吏部等衙门,还要承送内阁去签批,手续不是一般的麻烦,若按照正常程序走,没十天半个月别想下来。
可赈灾在即,就等着李川的米粮救命。
王承恩命人拟好圣旨后,当即亲自去了兵部和吏部衙门,走完相关程序后,不等两部小吏传送文书,亲自拿到文书后又去了内阁,找几位大学士办手续。
大明的内阁很牛笔,不是一般的牛笔。
就算皇帝要亲自任命官员,也必须要经过内阁。
虽然崇祯帝登基以来杀了不少人,其中不乏一品大员,但若任命的官员职权不低,而且不得内阁欢喜,甚至于内阁的大学士有怨,就算崇祯帝会杀人,内阁也一样敢批回去。
不过一个三品指挥使,还触动不了内阁学士们的神经。
一个武职而已,内阁学士们还看不上。
再加上大太监王承恩亲自出面,说明皇帝已下了决心,内阁学士们都是人精,也不想再惹得皇帝发火,就痛快的批了,程序很快到了宫中。
到了宫中,程序就好办了。
王承恩甚至不用再亲自跑,交待小太监就办了。
可尽管如此,把一整套手续办完后,依旧到了第二天。
崇祯帝摆摆手,脸色又恢复常态,问起了江南之事。
李川毫不隐瞒,事无俱细,将江南的文人士大夫是个什么样的现状,商贾又是怎么样的一副心态,全都如此禀报,只听的崇祯帝脸色越来越黑,又忍不住想杀人了。
上次见皇帝时,他还有所顾虑,有些话不敢说。
可这些日子来,充分见识了大明的官僚士大夫和那些读书人的无耻和无用后,他就彻底绝了与那些人为伍的念头,只要抱紧崇祯帝的大腿,他没什么好怕的。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时辰。
崇祯帝压住火,问了许多,大到江南民生现状,小到贩夫走卒对朝廷的看法,李川都如实禀报,把人心说个通透,结果就是,崇祯帝的脸黑成了锅底。
“好胆,你这是信口雌黄。”
崇祯帝忍无可忍,黑着脸暴喝了一声。
王承恩也是满脸怒容,怒视李川。
李川小心打量,见皇帝虽然一脸怒容,却并无杀机,当时就大着胆子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属实,只想让皇上知道大明现在的实际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不想跟朝中那些大臣一样欺上瞒下粉饰太平,那样于国无利,请皇上明见。”
崇祯帝脸色稍霁,挥挥手道:“你先下去吧!”
李川忙领旨谢恩,退了出去,由小太监领着出宫。
崇祯帝皱着眉头,来回踱了一阵,才道:“大伴以为李川方才所言可否属实?”
王承恩苦着脸道:“李川所言实在有些大逆不道,老奴不敢妄言。”
崇祯帝不悦地道:“又没外人,朕让你说你就说。”
王承恩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老奴觉得李川所言虽然有失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想百姓守份守己,首先就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老奴觉得很有道理,百姓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之下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崇祯帝青着脸道:“那厮说的江南官僚士大夫和商人一体对抗朝廷,侵百姓田地,经商谋利,甚至通过海上贸易而取暴利,你怎么看?”
“这个……”
王承恩踌躇道:“老奴也不知真假,只知朝中大臣及权贵勋戚家中皆有人经商。”
“那应该不假!”
崇祯帝脸色更阴了,又变的杀气腾腾了:“真是朕的好臣子啊,国事如此艰难,朕想征点商税以为国用,就有人说朕这是在与民争利,还逼着朕将商税降到六十税一,感情这个民指的就是朕的这些臣子,而非百姓,如此不为国事者,朕要之何用。”
王承恩不敢插话,只能保持沉默。
崇祯帝又道:“这李川虽然是个愣头青,看朕看得出来,此人却难得有为国之心。可惜这厮却是个商贾,虽有些见识,却难堪大用。”
言下之意虽没说出来,王承恩却也领会到了。
重用一个商贾没什么,但若用的太重了皇帝的脸面也不好看。
王承恩道:“皇上,替已经让人试探过了,那李川并不愿意出仕为官,更痛斥朝中诸公为猪狗之辈,不愿与诸公为伍,只愿大明永享太明,做个安乐富家翁。”
“竖子安敢妄言,这是说朕没有视人之明吗?”
崇祯帝气极而笑,怒斥了一声,又忍不住道:“这斯竟如此不思上进,难怪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不过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不过他为朕捐粮钱银,区区一个锦衣卫千户,不足以彰其之功。朕若不赏之,以后还有谁肯为朝廷效力。”
王承恩见陛下心情不错,就道:“陛下何不赐个爵位以安其心?”
“这……”
崇祯帝立马就犹豫起来,他在任用大臣上虽然很大方,只要相信你,那真是要权给权要钱给钱,但在赏赐爵位上却很小气,登基九年来还没封过一个爵呢。
给个官当没问题,哪怕是二品大官也可以考虑。
但爵位嘛,这个可就要慎重了。
王承恩如何不了解皇帝的想法,说这话只不过是打消陛下心中的那点冲动,看到崇祯帝犹豫,立马就道:“金山卫指挥使颜刚年老上书请辞,陛下何不以官职许之。且金山卫指挥使乃正三品之职,又远在松江,不用与朝臣倾轧,想必那李川定会欣然受之。”
崇祯帝从善如流道:“也罢,就依大伴之见。”
王承恩又道:“皇上,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可速命李川回江阴,将钱粮解来京师。”
崇祯帝点了点头道:“速速下旨,命其尽快回江阴。”
“老奴遵旨。”
王承恩领了旨,立刻亲自去办。
这年头下个圣旨可没那么容易,若是皇帝的中旨,自然不用那么麻烦,只需拟好圣旨盖上大印即可,但任命正三名的卫所指挥使,必须要经过兵部、吏部等衙门,还要承送内阁去签批,手续不是一般的麻烦,若按照正常程序走,没十天半个月别想下来。
可赈灾在即,就等着李川的米粮救命。
王承恩命人拟好圣旨后,当即亲自去了兵部和吏部衙门,走完相关程序后,不等两部小吏传送文书,亲自拿到文书后又去了内阁,找几位大学士办手续。
大明的内阁很牛笔,不是一般的牛笔。
就算皇帝要亲自任命官员,也必须要经过内阁。
虽然崇祯帝登基以来杀了不少人,其中不乏一品大员,但若任命的官员职权不低,而且不得内阁欢喜,甚至于内阁的大学士有怨,就算崇祯帝会杀人,内阁也一样敢批回去。
不过一个三品指挥使,还触动不了内阁学士们的神经。
一个武职而已,内阁学士们还看不上。
再加上大太监王承恩亲自出面,说明皇帝已下了决心,内阁学士们都是人精,也不想再惹得皇帝发火,就痛快的批了,程序很快到了宫中。
到了宫中,程序就好办了。
王承恩甚至不用再亲自跑,交待小太监就办了。
可尽管如此,把一整套手续办完后,依旧到了第二天。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