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 第065章 前世一梦
- 69 第066章 她说,愿以此为报
- 70 第067章 王澄的表白
- 71 第068章 她布局营救太子
- 72 第069章 他的谋划
- 73 第070章 潘安的隐情
- 74 第071章 皇后三请入殿
- 75 第072章 与贾后的正面交锋(上)
- 76 第073章 与贾后的正面交锋(下)
- 77 第074章 离间之计
- 78 第075章 齐王初见乐宁朦
- 79 第076章 太子之死?
- 80 第077章 突然兵变
- 81 第078章 贾谧之死
- 82 第079章 贾后死前告知的密秘
- 83 第080章 天时是什么
- 84 第081章 想要你的人
- 85 第082章 他揭开面具了
- 86 第083章 CD王归来
- 87 第084章 孙秀的威胁与强夺
- 88 第085章 王澄的求娶
- 89 第086章 写在他手心的字
- 90 第087章 他的定亲信物
- 91 第088章 淮南王兵变
- 92 第089章 贾后曾许过你什么
- 93 第090章 孙秀讨要绿珠
- 94 第091章 石家灭族
- 95 第092章 我就是天命
- 96 第093章 石氏的忏悔绝望
- 97 第094章 王济之死?
- 98 第095章 她孤身独闯孙府
- 99 第096章 孙秀的占有之心
- 100 第097章 让他如愿以偿
- 101 第098章 他得到她了
- 102 第099章 再见城都王
- 103 第100章 赵王篡位
- 104 第101章 她要这掌家之权
- 105 第102章 这三月你都去了哪里
- 106 第103章 三王起兵
- 107 第104章 他与她军营相见
- 108 第105章 王济出现 孙秀被斩
- 109 第106章 城都王请旨赐婚
- 110 第107章 她是不是怀孕了
- 111 第108章 城都王的算计
- 112 第109章 谢郎的密秘
- 113 第110章 谢君的威胁与挑衅
- 114 第111章 大婚
- 115 第112章 我们的花烛夜
- 116 第113章 拥她入眠
- 117 第114章 二王相争 齐王被杀
- 118 第115章 城都王举兵进洛阳
- 119 第116章 她回来了
- 120 第117章 她来与城都王和谈
- 121 第118章 我的儿子只能由你所出
- 122 第119章 他们重逢了
- 123 第120章 他的情深令她感动
- 124 第121章 这一夜的温情
- 125 第122章 长沙王之死
- 126 第123章 儿子在他手中
- 127 第124章 她来求见城都王
- 128 第125章 完成三拜之礼
- 129 第126章 谢君兵临城下
- 130 第127章 两军阵前,她将孩子给他
- 131 第128章 他说,我想让你当皇后
- 132 第129章 城都王之死
- 133 第130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75章 齐王初见乐宁朦
第075章 齐王初见乐宁朦
赵王听完,不禁咧嘴笑了起来,又问:“那么,该派谁去暗杀太子呢?”
孙秀脸上露出了一丝阴沉的笑,他继续凑在赵王耳边说道:“太医令程据是贾后的相好,他有把柄握在小人手中,让他以看病为由去暗杀太子,既除去了太子,也可理所当然的将责任推到贾后身上,明公以为如何?”
赵王听罢,连连拊手称妙,情不自禁下,摸了一下孙秀清俊的脸颊,笑道:“孤王有你,可真是天降之福,你放心,待事成之后,孤所得到的一切绝对少不了你,便与你共享这天下,又有何妨?”
孙秀听罢,心中暗喜,眼中媚波流转,顿时,屋子里便意趣横生起来。
“大王之宠信,孙秀愿以终生为报!”他柔声道,双手连上,转身就将赵王推倒在了塌上。
翌日,鲁国公奉诏将太子迁出金墉城,并送往许昌的别坊,此时已进入元康九年的十月,正所谓“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太子的囚车经过景华街道时,十里长街,百姓涕泪相送,乐彦辅更是请来了当世诸多有名的大名士为太子鸣冤求情,其场面不可谓不悲壮。
而皇后却下旨,声称已有宦官承认参与太子谋反之事,东宫太子舍人之中,也有人写下参与谋反的手书,故而太子虽得民心,依然罪无可恕。
太子被迁往许昌之后,贾后立即又下一道诏书,命赵王与齐王入宫见驾。
“皇后要见齐王殿下,必是想收回殿下的兵权,殿下可假意投诚,先将兵符移交于她,然后借此机会面见陛下,求得陛下的手书,事成,将军必会援助齐王殿下!”
“让孤将兵权交出,贾后趁此机会要孤的命,孤又当如何?你们这是连孤的性命都一起算计了!”
“殿下请放心,宫中会有人接应殿下,可保殿下性命无忧,而且这个时候,皇后摄于民意,还不敢对宗室各王下手。”
齐王入宫之时,脑海里回响的便是王显在前一夜密秘潜入齐王府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手中握着一枚兵符,齐王在孙董猛的带领下,沿宫中苑林小道直接向贾后的椒房殿走了去,然,就在途经一片丹桂园林之时,他忽然止了步,耳边传来一清泠动听的少女声音。
“这便是先帝在世时为我母亲所建造的观星台?”少女的声音问道。
“是的,此观星台是专门为前任司天监所建,台高十二丈,里面还有藏尽天下名卷的藏书阁,皇后娘娘特地吩咐过奴婢,只要姑子想进这藏书阁,奴婢便随时会为姑子打开这藏书阁的大门。”
“今日倒是不必了,我想到观星台上看看,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少女的声音顿到这里,齐王不由得上前了一步,就见一个身着黑裳的修长剪影从丹桂树下一闪而过,而前方不远处便是武帝在世时所建造的观星台。
也不知武帝对此观星台寄予了什么样的感情,自落成之后,除了一人,还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在这台上去过,至于这观星台下的阁楼之中到底藏了什么,恐怕宗室各王都一无所知。
齐王继续寻着声音向前,不一会儿,就见一道纤长的青衣剪影正一步步拾着台阶走上了那巍峨雄壮的观星台,少女长发披垂,脚下木屐拖拖作响,长风徐徐,墨发飞扬,从侧面可看到那如玉般圆润的耳垂以及阳光下几近透明的冰肌雪肤。
单单一个侧影便有一种奇异的气质与魅力,让人见之失魂。
“你知道人走在最高处,会有什么感觉吗?”少女忽地问身后的宫蛾。
宫女讪笑,摇了摇头:“奴婢有些恐高,除了害怕倒无别的感觉。”
“你害怕倒是对的,高处不胜寒,无论谁走到这最高处,都会有时刻摔下来的恐惧之感。”乐宁朦叹了一句,继续向台上最高处行去,不一会儿,她又侧首过来,问宫蛾,“倘若人若行走在钢丝之上,如何才能克服心里的恐惧,在险象环生之中求生存?”
宫蛾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垂下眸子扯了扯唇角,答道:“奴……奴不知……”心中却暗道,这小姑子好生奇怪,尽问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
而就这时,乐宁朦忽地转身,她那一袭黑裳也迎风飘起,一片梧桐叶自她的衣袂间飘了出来,她看向了宫蛾道:“其实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绝境之处,也只有舍弃一切,方才能置之死地而求生,换句话说,也便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她说这句话时,那片梧桐叶正好落到了齐王的面前,齐王闻声一怔,立时将那片梧桐叶拾了起来,手心触摸处觉得有些许异样,齐王陡地抬目,望向了那观星台上长身而立的剪影。
到了贾后的椒房殿之后,齐王向贾后行礼,果然如王显所言,贾后在一番客套话之后,便旁敲侧击的提出了让他移交兵权之事。
“你父亲在世之时,乃是一代贤王,为先帝所器重,你现在也大有乃父之风,本宫现在想将你重新召回京洛,担任太傅一职,为朝廷分忧,你可愿意。”
太傅一职不过虚衔,这一招明为提拔,实为收取兵权的用意又有谁看不懂。
齐王的脑海里顿时响起了王显的话,以及适才乐宁朦所说的那一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是专门对他说的吗?
齐王颔了颔首,笑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能得皇嫂如此器重,乃是臣之荣幸。”
“那好,本宫还有一件事情要令你去做,宗室之王,唯有你最得民心,也最能威慑群臣,本宫相信这件事情也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说罢,贾后吩咐身边的宫女道:“去,将阿朦叫过来!”
“是!”
齐王还在好奇思索着皇后会让他做什么,片刻之后,一阵哒哒的脚步声入耳,他微微侧目,就见一道青衣剪影正从贾后的内殿外缓缓走了进来。
只是余光一瞥,齐王便面露震惊的倏然抬起了头,怔怔的看向了正徐徐走进来的少女,也便是这一刻,他才真正的看清少女的容颜,那何止是冰肌玉肤,雪肤墨发,世间绝色可以形容,齐王这一生中所见美人也甚多,但如这种冷诮,妖冶,魅骨,风流却又从骨子里透着一股傲然凌冽之气的女子却是他平生第一次所见。
齐王看痴了眼,贾后便暗自笑了起来,对乐宁朦说道:“阿朦,把本宫的意思转述给齐王吧,齐王殿下应该会知道该怎么做。”
“是,皇后娘娘!”
乐宁朦应了一声,便走到了齐王的面前,她将一份写满了字的手书呈现在了齐王面前。
“齐王殿下请过目!”她道。
齐王怔忡了半天的神,在乐宁朦的催促下才迅速的看向那手书,而就在他一目十行浏览完之后,仿佛不相信,他再次细看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贾后以及乐宁朦。
“女皇?”他质疑道。
“不错,皇后娘娘想要开辟新制,而三日之后,天象大变,也会有太庙神像显灵,令皇后承袭帝位。”乐宁朦解说道,“齐王殿下只需将这份手书传于宗室各王以及朝中重臣即可,若有不从者,夷三族,杀无赦!”
齐王怔了怔,看着乐宁朦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手指都有些微微发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向皇后,恳请道:“皇嫂,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请说!”
“若效仿文帝禅位,必要有天子禅让手书,臣肯请见皇兄一面。”
皇后便笑了起来:“想要一封天子禅让手书何其容易,本宫现在就可以带你去见皇上。”
孙秀脸上露出了一丝阴沉的笑,他继续凑在赵王耳边说道:“太医令程据是贾后的相好,他有把柄握在小人手中,让他以看病为由去暗杀太子,既除去了太子,也可理所当然的将责任推到贾后身上,明公以为如何?”
赵王听罢,连连拊手称妙,情不自禁下,摸了一下孙秀清俊的脸颊,笑道:“孤王有你,可真是天降之福,你放心,待事成之后,孤所得到的一切绝对少不了你,便与你共享这天下,又有何妨?”
孙秀听罢,心中暗喜,眼中媚波流转,顿时,屋子里便意趣横生起来。
“大王之宠信,孙秀愿以终生为报!”他柔声道,双手连上,转身就将赵王推倒在了塌上。
翌日,鲁国公奉诏将太子迁出金墉城,并送往许昌的别坊,此时已进入元康九年的十月,正所谓“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太子的囚车经过景华街道时,十里长街,百姓涕泪相送,乐彦辅更是请来了当世诸多有名的大名士为太子鸣冤求情,其场面不可谓不悲壮。
而皇后却下旨,声称已有宦官承认参与太子谋反之事,东宫太子舍人之中,也有人写下参与谋反的手书,故而太子虽得民心,依然罪无可恕。
太子被迁往许昌之后,贾后立即又下一道诏书,命赵王与齐王入宫见驾。
“皇后要见齐王殿下,必是想收回殿下的兵权,殿下可假意投诚,先将兵符移交于她,然后借此机会面见陛下,求得陛下的手书,事成,将军必会援助齐王殿下!”
“让孤将兵权交出,贾后趁此机会要孤的命,孤又当如何?你们这是连孤的性命都一起算计了!”
“殿下请放心,宫中会有人接应殿下,可保殿下性命无忧,而且这个时候,皇后摄于民意,还不敢对宗室各王下手。”
齐王入宫之时,脑海里回响的便是王显在前一夜密秘潜入齐王府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手中握着一枚兵符,齐王在孙董猛的带领下,沿宫中苑林小道直接向贾后的椒房殿走了去,然,就在途经一片丹桂园林之时,他忽然止了步,耳边传来一清泠动听的少女声音。
“这便是先帝在世时为我母亲所建造的观星台?”少女的声音问道。
“是的,此观星台是专门为前任司天监所建,台高十二丈,里面还有藏尽天下名卷的藏书阁,皇后娘娘特地吩咐过奴婢,只要姑子想进这藏书阁,奴婢便随时会为姑子打开这藏书阁的大门。”
“今日倒是不必了,我想到观星台上看看,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少女的声音顿到这里,齐王不由得上前了一步,就见一个身着黑裳的修长剪影从丹桂树下一闪而过,而前方不远处便是武帝在世时所建造的观星台。
也不知武帝对此观星台寄予了什么样的感情,自落成之后,除了一人,还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在这台上去过,至于这观星台下的阁楼之中到底藏了什么,恐怕宗室各王都一无所知。
齐王继续寻着声音向前,不一会儿,就见一道纤长的青衣剪影正一步步拾着台阶走上了那巍峨雄壮的观星台,少女长发披垂,脚下木屐拖拖作响,长风徐徐,墨发飞扬,从侧面可看到那如玉般圆润的耳垂以及阳光下几近透明的冰肌雪肤。
单单一个侧影便有一种奇异的气质与魅力,让人见之失魂。
“你知道人走在最高处,会有什么感觉吗?”少女忽地问身后的宫蛾。
宫女讪笑,摇了摇头:“奴婢有些恐高,除了害怕倒无别的感觉。”
“你害怕倒是对的,高处不胜寒,无论谁走到这最高处,都会有时刻摔下来的恐惧之感。”乐宁朦叹了一句,继续向台上最高处行去,不一会儿,她又侧首过来,问宫蛾,“倘若人若行走在钢丝之上,如何才能克服心里的恐惧,在险象环生之中求生存?”
宫蛾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垂下眸子扯了扯唇角,答道:“奴……奴不知……”心中却暗道,这小姑子好生奇怪,尽问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
而就这时,乐宁朦忽地转身,她那一袭黑裳也迎风飘起,一片梧桐叶自她的衣袂间飘了出来,她看向了宫蛾道:“其实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绝境之处,也只有舍弃一切,方才能置之死地而求生,换句话说,也便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她说这句话时,那片梧桐叶正好落到了齐王的面前,齐王闻声一怔,立时将那片梧桐叶拾了起来,手心触摸处觉得有些许异样,齐王陡地抬目,望向了那观星台上长身而立的剪影。
到了贾后的椒房殿之后,齐王向贾后行礼,果然如王显所言,贾后在一番客套话之后,便旁敲侧击的提出了让他移交兵权之事。
“你父亲在世之时,乃是一代贤王,为先帝所器重,你现在也大有乃父之风,本宫现在想将你重新召回京洛,担任太傅一职,为朝廷分忧,你可愿意。”
太傅一职不过虚衔,这一招明为提拔,实为收取兵权的用意又有谁看不懂。
齐王的脑海里顿时响起了王显的话,以及适才乐宁朦所说的那一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是专门对他说的吗?
齐王颔了颔首,笑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能得皇嫂如此器重,乃是臣之荣幸。”
“那好,本宫还有一件事情要令你去做,宗室之王,唯有你最得民心,也最能威慑群臣,本宫相信这件事情也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说罢,贾后吩咐身边的宫女道:“去,将阿朦叫过来!”
“是!”
齐王还在好奇思索着皇后会让他做什么,片刻之后,一阵哒哒的脚步声入耳,他微微侧目,就见一道青衣剪影正从贾后的内殿外缓缓走了进来。
只是余光一瞥,齐王便面露震惊的倏然抬起了头,怔怔的看向了正徐徐走进来的少女,也便是这一刻,他才真正的看清少女的容颜,那何止是冰肌玉肤,雪肤墨发,世间绝色可以形容,齐王这一生中所见美人也甚多,但如这种冷诮,妖冶,魅骨,风流却又从骨子里透着一股傲然凌冽之气的女子却是他平生第一次所见。
齐王看痴了眼,贾后便暗自笑了起来,对乐宁朦说道:“阿朦,把本宫的意思转述给齐王吧,齐王殿下应该会知道该怎么做。”
“是,皇后娘娘!”
乐宁朦应了一声,便走到了齐王的面前,她将一份写满了字的手书呈现在了齐王面前。
“齐王殿下请过目!”她道。
齐王怔忡了半天的神,在乐宁朦的催促下才迅速的看向那手书,而就在他一目十行浏览完之后,仿佛不相信,他再次细看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贾后以及乐宁朦。
“女皇?”他质疑道。
“不错,皇后娘娘想要开辟新制,而三日之后,天象大变,也会有太庙神像显灵,令皇后承袭帝位。”乐宁朦解说道,“齐王殿下只需将这份手书传于宗室各王以及朝中重臣即可,若有不从者,夷三族,杀无赦!”
齐王怔了怔,看着乐宁朦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手指都有些微微发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向皇后,恳请道:“皇嫂,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请说!”
“若效仿文帝禅位,必要有天子禅让手书,臣肯请见皇兄一面。”
皇后便笑了起来:“想要一封天子禅让手书何其容易,本宫现在就可以带你去见皇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