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55 245 反攻西乌克兰?
- 256 246 秘密据点
- 257 247 曼施坦因
- 258 248 罗马尼亚政变
- 259 249 熟悉的名字
- 260 250 想要的结果
- 261 251 怎样处理?
- 262 252 中央组织局
- 263 253 人选
- 264 254 政治利益
- 265 255 处置
- 266 256 算得上什么
- 267 257 石油战
- 268 258 总结经验
- 269 259 帝国军人的荣誉
- 270 260 美国参战
- 271 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
- 272 262 向高空发展
- 273 263 帝国的耻辱
- 274 264 豹子
- 275 265 炸芬兰
- 276 266 石油化工中心
- 277 267 法沃尔斯基
- 278 268 鄂木斯克
- 279 269 新的盟友
- 280 270 找问题
- 281 271 生产积极性
- 282 272 怠工问题
- 283 273 运输问题
- 284 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
- 285 275 德军的意图
- 286 276 半履带车
- 287 277 自行火炮
- 288 278 冒进的进攻计划
- 289 279 荣耀与忠诚
- 290 280 遭到夹击
- 291 281 莫德尔
- 292 282 化解危机
- 293 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
- 294 284 利哈乔夫
- 295 285 新的提议
- 296 286 库宾卡测试
- 297 287 加强火力
- 298 288 苏联炮王
- 299 289 海上较量
- 300 290 改组
- 301 291 新的位置
- 302 292 海上的敌人
- 303 293 战忽局的作品
- 304 294 出击
- 305 295 空袭舰队
- 306 296 重要的决定
- 307 297 弃车保帅
- 308 298 芬兰湾海战
- 309 299 喷气时代
- 310 300 核子信件
- 311 301 “铀炸弹”
- 312 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
- 313 303 沃兹涅先斯基
- 314 304 原子弹的结构
- 315 305 有点麻烦
- 316 306 怎么改善?
- 317 307 到党中央工作
- 318 308 党组织工作
- 319 309 斯大林的“阴谋”
- 320 310 中央全会
- 321 311 安静的午餐
- 322 312 权力与压力
- 323 313 中组部部长
- 324 314 庞大的作战计划
- 325 315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 326 316 情报工作
- 327 317 秘密行动
- 328 318 安德罗波夫?
- 329 319 重心转移
- 330 320 兵临城下
- 331 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
- 332 322 芬兰的命运
- 333 323 提前行动
- 334 324 庞然大物
- 335 325 劳动战线
- 336 326 大手笔
- 337 327 瓦莲蒂娜
- 338 328 巴格拉季昂
- 339 329 大反攻
- 340 330 波罗的海攻势
- 341 331 紧急情况
- 342 332 围歼
- 343 333 国际战线
- 344 334 地下工作
- 345 335 强势推进
- 346 336 低调
- 347 337 先南后北
- 348 338 登陆
- 349 339 进军法国
- 350 340 抢技术
- 351 341 柏林战役
- 352 342 不列颠搅屎棍
- 353 343 战后的麻烦事
- 354 344 苏共19大
- 355 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
- 356 346 收获和安排
- 357 347 影星
- 358 348 东西矛盾
- 359 349 苏日战争
- 360 350 逮捕
- 361 351 诺维科夫案件
- 362 352 瓦西里·斯大林
- 363 353 匿名信
- 364 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
- 365 355 权力斗争
- 366 356 清算
- 367 357 朱可夫
- 368 358 吊打鬼子
- 369 359 红色东南亚
- 370 360 安德烈耶夫
- 371 361 赫鲁晓夫
- 372 362 整人
- 373 363 西伯利亚派的崛起
- 374 364 农业问题
- 375 365 芬达
- 376 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
- 377 367 舆论攻势
- 378 368 巴勒斯坦问题
- 379 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
- 380 请假。。。
- 381 370 斗争开始
- 382 371 地方角力
- 383 372 爸爸的援助
- 384 373 莫洛托夫
- 385 374 应对
- 386 375
- 387 376 战争补偿
- 388 377 军事力量
- 389 378 新格局
- 390 379 中东局势
- 391 380 苏共二十大
- 392 381 贝利亚的恶行
- 393 382 逮捕
- 394 383 牢不可破的联盟(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255 处置
255 处置
日丹诺夫在斯大林、安德烈耶夫的联合说服下,最终转变了立场,支持曼图洛夫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在日丹诺夫表态之后,米哈伊洛夫、施维尔尼克看在几位政治局委员的份上,纷纷都表示附议,最后谢尔巴科夫内心挣扎一番之后,也不得不投下支持的一票。
结果,曼图洛夫的任命在全数支持的情况下,获得苏共中央组织局的通过,在一片掌声之中,成为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在宣布曼图洛夫正式成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之后,这场组织局会议开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会议室的气氛又变得严肃起来。
“同志们,”斯大林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静:“今天早上,我收到了罗马尼亚共产党的信,信中提到了我军部分士兵在罗马尼亚境内犯下包括抢掠物资,**妇女等暴行,严重地打击了我军、我国在罗马尼亚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按照信中的说法,罗马尼亚共产党已经多次向相关部队的领导和政工人员说明情况,但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处理和满意的答复。
对此,罗马尼亚共产党正式向苏联政府及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表达对相关事件的不满,要求我国严惩涉事的军人,给罗马尼亚共产党及罗马尼亚人民一个交待。”
斯大林拿出了一本笔记,看了一眼,神情严肃地说:“经过调查之后,我们已经逮捕了涉事的士兵,并且已经将负有责任的指挥员、政工人员及内务部驻军人员停职。
在这几天里,我已经向多位同志们收集了有关处置这些涉事士兵、指挥员、政工人员的意见。在处理涉事政工人员的问题上,我认为曼图洛夫同志所提出的处置方式较为可取。
他提出了将涉事的政工人员按照责任大小,和错误轻重分为两类。
第一类,也就是责任比较大,错误比较严重的,应该被安排到地方政府里,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基层职位,这样不但达到惩戒的效果,还不会浪费人力资源。
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从头做起,在基层单位里累计工作经验,加以磨炼,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而第二类,也就是责任比较小,错误比较轻的,应该送到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或者军事政治学院里学习,并且按照学习进度和学习表现来安排日后的工作。
曼图洛夫同志的这个方案,避免了浪费人才的情况出现,而且也给了涉事的政工人员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个方法的警戒性有限,阻吓作用也相当有限。对于那些负有重大责任,犯了重大错误的人,我们应该将他们送进古拉格,甚至就地枪毙……”
斯大林果然是斯大林,他在处理犯人的时候,几乎从来都不会手软,说杀就杀,说送去古拉格就送去古拉格,毫不留情,毫不手软。
然而,斯大林一句话的功夫,却让不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让这些人的家人遭受失去至亲的痛苦。
尽管如此,斯大林“嗜血、残暴”的性格并没有对他的统治地位和群众基础带来什么影响,在大清洗之后,斯大林的威望反而还有所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更将他捧到了“千古一书记”的地位上。
直到他去世之后,才有人将他那些“黑历史”挖了出来,大肆批判一番,但他对苏联,对苏联16个加盟国,乃至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至今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甚至会继续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曼图洛夫同志,”斯大林将目光投向了刚被任命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曼图洛夫,问道:“你把涉事政工人员的名单带来了吗?”
“带来了,”曼图洛夫随即从他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斯大林。这份文件上面列出了各个涉事人员的名单,并已经事先按照其责任的轻重程度分好了三类,责任比较严重的,还在“备注”那一栏里写上了这人被列入“黑名单”的原因。
“很好,”斯大林对曼图洛夫的资料整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感到颇为满意,毕竟他前一天才叫曼图洛夫回去搞这个文件,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就将数百名涉事人员的名字都列了出来,按照责任轻重分类,按照职位大小排序,还加上了其职衔和“犯罪原因”。
这样的工作效率,在没有电脑,要靠人手整理,人手翻档案的时代里,算是比较快的了。毕竟在没有excel的时代里,要将这几百个人按照职位高低排个顺序,也是一件比较费时的工序。
“同志们,你们觉得南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马蒙诺夫和政治部副主任勃列日涅夫应该怎样处理?应该下放到哪里任职?”斯大林直接无视了那些低层人员的资料,直接拿南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马蒙诺夫和副主任勃列日涅夫出来讨论。
按照曼图洛夫的列表,勃列日涅夫和马蒙诺夫都被列入了第二类,也就是要被贬到基层党组织的哪一类。
勃列日涅夫不是曼图洛夫重点清洗的对象吗?为什么只贬到基层?而不是借机弄死他?
没错,勃列日涅夫的确是这次清洗的主要目标,但整人也要按照基本法的啊!人家勃列日涅夫又没有直接去**妇女,又没有直接为那些犯罪的苏军开脱罪名,虽说也有责任,但也没至于要送去古拉格,甚至是枪毙的地步。
在曼图洛夫看来,借这个机会将勃列日涅夫贬到基层,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阻止他当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目的。毕竟勃列日涅夫被贬到基层之后,有这么一段不光辉的历史,几乎没可能爬到苏共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
“我认为应该……”
在日丹诺夫表态之后,米哈伊洛夫、施维尔尼克看在几位政治局委员的份上,纷纷都表示附议,最后谢尔巴科夫内心挣扎一番之后,也不得不投下支持的一票。
结果,曼图洛夫的任命在全数支持的情况下,获得苏共中央组织局的通过,在一片掌声之中,成为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在宣布曼图洛夫正式成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之后,这场组织局会议开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会议室的气氛又变得严肃起来。
“同志们,”斯大林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静:“今天早上,我收到了罗马尼亚共产党的信,信中提到了我军部分士兵在罗马尼亚境内犯下包括抢掠物资,**妇女等暴行,严重地打击了我军、我国在罗马尼亚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按照信中的说法,罗马尼亚共产党已经多次向相关部队的领导和政工人员说明情况,但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处理和满意的答复。
对此,罗马尼亚共产党正式向苏联政府及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表达对相关事件的不满,要求我国严惩涉事的军人,给罗马尼亚共产党及罗马尼亚人民一个交待。”
斯大林拿出了一本笔记,看了一眼,神情严肃地说:“经过调查之后,我们已经逮捕了涉事的士兵,并且已经将负有责任的指挥员、政工人员及内务部驻军人员停职。
在这几天里,我已经向多位同志们收集了有关处置这些涉事士兵、指挥员、政工人员的意见。在处理涉事政工人员的问题上,我认为曼图洛夫同志所提出的处置方式较为可取。
他提出了将涉事的政工人员按照责任大小,和错误轻重分为两类。
第一类,也就是责任比较大,错误比较严重的,应该被安排到地方政府里,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基层职位,这样不但达到惩戒的效果,还不会浪费人力资源。
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从头做起,在基层单位里累计工作经验,加以磨炼,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而第二类,也就是责任比较小,错误比较轻的,应该送到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或者军事政治学院里学习,并且按照学习进度和学习表现来安排日后的工作。
曼图洛夫同志的这个方案,避免了浪费人才的情况出现,而且也给了涉事的政工人员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个方法的警戒性有限,阻吓作用也相当有限。对于那些负有重大责任,犯了重大错误的人,我们应该将他们送进古拉格,甚至就地枪毙……”
斯大林果然是斯大林,他在处理犯人的时候,几乎从来都不会手软,说杀就杀,说送去古拉格就送去古拉格,毫不留情,毫不手软。
然而,斯大林一句话的功夫,却让不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让这些人的家人遭受失去至亲的痛苦。
尽管如此,斯大林“嗜血、残暴”的性格并没有对他的统治地位和群众基础带来什么影响,在大清洗之后,斯大林的威望反而还有所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更将他捧到了“千古一书记”的地位上。
直到他去世之后,才有人将他那些“黑历史”挖了出来,大肆批判一番,但他对苏联,对苏联16个加盟国,乃至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至今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甚至会继续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曼图洛夫同志,”斯大林将目光投向了刚被任命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曼图洛夫,问道:“你把涉事政工人员的名单带来了吗?”
“带来了,”曼图洛夫随即从他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斯大林。这份文件上面列出了各个涉事人员的名单,并已经事先按照其责任的轻重程度分好了三类,责任比较严重的,还在“备注”那一栏里写上了这人被列入“黑名单”的原因。
“很好,”斯大林对曼图洛夫的资料整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感到颇为满意,毕竟他前一天才叫曼图洛夫回去搞这个文件,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就将数百名涉事人员的名字都列了出来,按照责任轻重分类,按照职位大小排序,还加上了其职衔和“犯罪原因”。
这样的工作效率,在没有电脑,要靠人手整理,人手翻档案的时代里,算是比较快的了。毕竟在没有excel的时代里,要将这几百个人按照职位高低排个顺序,也是一件比较费时的工序。
“同志们,你们觉得南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马蒙诺夫和政治部副主任勃列日涅夫应该怎样处理?应该下放到哪里任职?”斯大林直接无视了那些低层人员的资料,直接拿南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马蒙诺夫和副主任勃列日涅夫出来讨论。
按照曼图洛夫的列表,勃列日涅夫和马蒙诺夫都被列入了第二类,也就是要被贬到基层党组织的哪一类。
勃列日涅夫不是曼图洛夫重点清洗的对象吗?为什么只贬到基层?而不是借机弄死他?
没错,勃列日涅夫的确是这次清洗的主要目标,但整人也要按照基本法的啊!人家勃列日涅夫又没有直接去**妇女,又没有直接为那些犯罪的苏军开脱罪名,虽说也有责任,但也没至于要送去古拉格,甚至是枪毙的地步。
在曼图洛夫看来,借这个机会将勃列日涅夫贬到基层,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阻止他当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目的。毕竟勃列日涅夫被贬到基层之后,有这么一段不光辉的历史,几乎没可能爬到苏共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
“我认为应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