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 第四章 珏鸣笑面,福而祈安
- 6 第五章 深远林间,偶听江湖
- 7 第六章 玩心顿起,故作来人
- 8 第七章 惊心渐消,玩心大起
- 9 第八章 为得珍物,齐聚福堂
- 10 第九章 暗中之发,暗中止之
- 11 第十章 方士之求,亦为珍物
- 12 第十一章 妄议朝政,如获知已
- 13 第十二章 魏歌忽起,竹逐翛也
- 14 第十三章 一手一足,祸中有福
- 15 第十四章 池鱼堂燕,前倨后恭
- 16 第十五章 傅致其罪,各行其是
- 17 第十六章 谣言四起,扶苏立断
- 18 第十七章 社燕秋鸿,依依不舍
- 19 第十八章 陌路相逢,鞭长驾远
- 20 第十九章 鹅雪夜行,冬山不睡
- 21 第二十章 父忧之心,救命之恩
- 22 第二十一章 仲秋之日,交心如故
- 23 第二十二章 飘摇风雨,旧怨新仇(一)
- 24 第二十三章 飘摇风雨,旧怨新仇(二)
- 25 第二十四章 飘摇风雨,旧怨新仇(三)
- 26 第二十五章 又为虚物,无可奈何
- 27 第二十六章 珏舞清院,虚妄之法(一)
- 28 第二十七章 珏舞清院,虚妄之法(二)
- 29 第二十八章 逃遁夜里,方知微事
- 30 第二十九章 逃出生天,旧事重温
- 31 第三十章 师从红娘,欲辞上郡
- 32 第三十一章 三人相对,微议骆庄
- 33 第三十二章 弯月凄哀,旧事尽诉
- 34 第三十三章 霜雪夜寒,青笠之遇
- 35 第三十四章 知而倾予,凄怨骆庄
- 36 第三十五章 湘和牡丹,青停芙蓉
- 37 第三十六章 玉计荧丹,借手芙蓉
- 38 第三十七章 一赴泗川,三叠阳关
- 39 第三十八章 新年伊始,比而论武
- 40 第三十九章 不速之客,为解儿心
- 41 第四十章 事往呈月,波澜乍起
- 42 第四十一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一)
- 43 第四十二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二)
- 44 第四十三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三)
- 45 第四十四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四)
- 46 第四十五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五)
- 47 第四十六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六)
- 48 第四十七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七)
- 49 第四十八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八)
- 50 第四十九章 扶摇直上,虚迷万里(九)
- 51 第五十章 三人相伴,共苦同甘
- 52 第五十一章 懿比芙蓉,大道探晚
- 53 第五十二章 少年初心,夜伴相谈
- 54 第五十三章 妙弋静遇,不舍作别
- 55 第五十四章 妙弋惜心,项羽如是
- 56 第五十五章 血八虫声,季越派出
- 57 第五十六章 多事玲珑,物人难全(一)
- 58 第五十七章 多事玲珑,物人难全(二)
- 59 第五十八章 多事玲珑,物人难全(三)
- 60 第五十九章 多事玲珑,物人难全(四)
- 61 第六十章 多事玲珑,物人难全(五)
- 62 第六十一章 把酒灯盏,夜不婉声
- 63 第六十二章 芙蓉重见,娇娥长叹
- 64 第六十三章 殷殷翘盼,天各一方
- 65 第六十四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一)
- 66 第六十五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二)
- 67 第六十六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三)
- 68 第六十七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四)
- 69 第六十八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五)
- 70 第六十九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六)
- 71 第七十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七)
- 72 第七十一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八)
- 73 第七十二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九)
- 74 第七十三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十)
- 75 第七十四章 咸阳事启,朝谋微明(十一)
- 76 第七十五章 暗夜深巷,旧友重逢
- 77 第七十六章 夜诉江湖,风雨不改
- 78 第七十七章 庙中暗影,才略未逝
- 79 第七十八章 人心过往,皆不可探
- 80 第七十九章 痴心难改,假意何为(一)
- 81 第八十章 痴心难改,假意何为(二)
- 82 第八十一章 痴心难改,假意何为(三)
- 83 第八十二章 欲意为此,惊心一变
- 84 第八十三章 别前相叙,再见何时
- 85 第八十四章 真假有果,各心有思
- 86 第八十五章 浴中惊遇,事中惊心
- 87 第八十六章 尔将离兮,伊早来矣
- 88 第八十七章 初心相合,奈何天分
- 89 第八十八章 娟布露窍,别离相痴
- 90 第八十九章 陌地途听,怨叹其心
- 91 第九十章 见旧人亲,更叹其义
- 92 第九十一章 倾剑相对,必教尔服
- 93 第九十二章 深宅仇怨,何以释怀(一)
- 94 第九十三章 深宅仇怨,何以释怀(二)
- 95 第九十四章 月圆春归,指婚了愿
- 96 第九十五章 帝王江山,儿女情长
- 97 第九十六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一)
- 98 第九十七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二)
- 99 第九十八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三)
- 100 第九十九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四)
- 101 第一百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五)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六)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七)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八)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九)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相兮相系,行之行知(十)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忧心如焚,安肯相别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火速驱往,却已不见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一)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二)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三)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四)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五)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六)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八)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九)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一)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二)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三)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四)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五)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风吹事,何恨江湖(十六)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一)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二)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三)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四)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五)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六)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七)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子已不归,我往何去(八)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四章 池鱼堂燕,前倨后恭
第十四章 池鱼堂燕,前倨后恭
天方破晓,九冬焱在一张暖和的床中醒过来,尽管这床让他倍感舒适,但他却觉得蹊跷怪异,连忙起身推门而出。
外头站在一个人,倦意十足,正是竹翛酒肆的伙计,他见九冬焱已醒来,心中捏一把汗,急急躬身招呼道:“公子,您醒了。”
九冬焱如释重负,稍稍呼了一口气,问道:“他们在何处?”
伙计仍躬身相对,道:“他们还未醒来,公子……公子再休息片刻罢。”
九冬焱伸了个懒腰,又打了个哈欠,道:“我且先问你个问题。”
“公子请问。”
“那三个女子呢?”
“她们早已离开了。”
九冬焱点点头,并不惊讶,又吩咐道:“那我便再休息些许时刻,待他们二人醒了,你再叫我。”
伙计连连点几下头,待得他道一声“是”,九冬焱已走回房里去,倒床继续酣睡。
伙计急忙下楼,报于老板。
老板急张拘诸,许久才作一番吩咐。
伙计领了命令,自到后院马厩中牵一匹马,不知去往何处。
九冬焱再醒来之时,已是日上竿头,听得楼下一片嘈杂声,心中半有不悦,起身下楼探看,未至门口,门却先开了。
只见五六名兵丁进来不由分说地将他团团围住,带头的着一身县尉服饰,一双三角眼蔑视地看他一眼,命令道:“带走!”
九冬焱大惑不解,问道:“带我做什么?”
“男子汉大丈夫,你欲加害人,现在为何不敢承认?”
九冬焱欲再辩说,已有两名兵丁上前将他左右挟持,他本要武斗防御,却发现自己身上竟没有半点力气,只得任由他们左右架着下楼。
待到了楼下之时,看见又有一行兵丁站着,又见静姝和怀孝等人依然躺在地上,讶异不已,看着那伙计,道:“这是怎么回事?”
伙计吞吐半晌也答不上来一句话,只得“扑通”一声跪下,哀声道:“公子,饶命啊,饶命啊……”
九冬焱朗眉微皱,正要在问什么,县尉斥道:“嚷嚷什么,将他们都给我抓回去审问!”
一名兵丁躬身问道:“那他们?”
县尉命令道:“他们身上的银针拔了罢?”
“拔了,都在这里。”那名兵丁拿出一布块,翻开与那县尉瞧了瞧。
县尉吩咐他收好,又命令道:“将他们都给我喊起来!”
一群兵丁便踢着地上的人,踢得静姝吃痛微叫,一下子坐直身子,倦眼半睁,骂道:“哪个混小子胆敢踢我!”
县尉睥睨斜视,笑中带蔑,道:“瞧你好端端一个姑娘家,不待在家中,如今一身褴褛,还满是酒味。”说罢,又拔高音调,道:“来人啊,将她绑喽!”
静姝听见这话,使劲揉揉眼睛,瞧见一行穿着兵服的人,蛾眉倒蹙,杏眼圆睁,心中暗道不好,正欲逃跑,身却乏力,只得任由兵丁捆绑。
怀孝醒来之时,见自己已被绑着,看见县尉,不解问道:“县尉大人,何故如此?”
县尉细瞧他面,暗自好笑,却又不敢得罪,急忙叫兵丁与他松了绑,道:“哟,怀公子,不想你个读书的人也会在此处,那便劳烦您委屈一番了,待到县衙,问过话了,再放您回去。”
一旁被绑着的三名大汉,一时不服,恨恨道:“为何能将他松绑,却将我们要这般绑着?”
县尉并不答他们,只是斥道:“再嚷嚷看我不堵住你们的臭嘴!”
几个人撇嘴不悦,身上也是乏力,无法争斗,便都住了嘴。
县尉又命令兵丁将有关人员一并押上囚车,一路上,九冬焱、怀孝等人各有所思,静姝因是个姑娘,便颇受注视,她却不瞧他人的注视,只是想着该要如何逃脱,但身上乏力却还未缓和过来,而那把子归剑也在兵丁的手上。
约莫两个时辰,日近傍晚,他们已来至县衙。
县令和县丞缓缓走来,坐至公堂之上。
虽说县令和县尉是兄弟,但两人却不相像,县令胡鬓半留,小目有神,他忽地瞧见兵丁手中的子归剑,心下一惊,面上不露颜色,只平静吩咐道:“将那把剑呈上来。”
兵丁自把剑呈了上去,县令细看一番,果然是他心中所想,急忙问道:“这是何人佩剑?”
静姝把头低了又低,心下着急,不敢承认,又听得县令复问一遍,她只得缓缓抬起头来,小声道:“是我的。”
县令注意看她一看,攸忽起身,口中欲要喊出“郡主”,又见静姝一番挤眉弄眼,急忙亲自将她松了绑,将她请入后堂,县丞亦是跟随其后。
堂下人疑惑不解,唯有眼睁睁看着他们走入后堂。
县尉亦是不解,只得吩咐兵丁将他们都看好,自己也跟着步入后堂,待他到后堂之时,瞧见自己兄长正请静姝上坐,心中不由得一阵担忧。
县令急急下跪,道:“郡主,舍弟不知您是郡主,罪该万死。”
县丞瞧见,也跟着跪于地上。
县尉本是见兄长如此,自己亦跟着下跪伏地,如今又听得兄长叫静姝作“郡主”,心中更加惶惶不安,只得求饶道:“郡主,小的不知是郡主大驾,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静姝颇感奇怪,先是请了县令和县丞起身,又问道:“县令如何知得我是郡主?”
县令和县丞谢过郡主,缓缓起身,县令接着道:“太子殿下六月那时便将郡主的身份告知于我,叫微臣也多作留意,若是您在外头住不惯了,来府上时,必要好生照顾郡主。”
静姝又看着县尉,正色道:“县尉还叫手下人踢我,这又如何是好呢?”
县尉惶恐不已,又欲作一番求饶,静姝急止,又大笑一阵,道:“不知者不罪,你也起身罢。”
三人无不惊讶,县尉叩谢后起身低头立于一旁。
县令又见静姝臂间似有伤,问道:“郡主臂间可是受伤了?微臣便去唤贱内来与郡主清理伤口罢。”
静姝微笑道:“这点小伤自不碍事,晚些再去处理也无妨,我且还有一事相问。”
县令恭敬道:“郡主请说。”
静姝又询问案件,待得县尉道清原委,她自有所思,继而吩咐道:“莫要与他人说我这郡主身份了,县令,我出去站着,你正常问案罢。”
县令急忙道:“郡主,您这是折煞微臣啊,若郡主非要听堂,微臣与郡主安排一张座椅如何?”
静姝摆摆手,道:“无妨。”又问道:“怀公子是何许人,为何他有这般待遇?”
县令道:“不瞒郡主说,怀公子的师父是江湖人士,我们亦不敢轻惹于他。”
静姝当然知晓他所说的师父是谁,便道:“这也许久了,我们出去罢。”
县令、县丞与县尉三位又齐齐道一声“是”,便一同出去前堂,静姝自不走在前头,只随后出去站在堂下。
众人并没有听得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只是听到静姝那一阵大笑,更因前面县令将静姝请入后堂一事,着实惹得在场的人暗自猜测、满腹狐疑。
静姝神情异样地看了看九冬焱,也不问些什么。
九冬焱和怀孝亦是一头雾水。
怀孝只当她是与自己一样,疑她是哪个大帮派的子弟。
九冬焱先是把她当做王公贵族,后又想是江湖帮派,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
外头站在一个人,倦意十足,正是竹翛酒肆的伙计,他见九冬焱已醒来,心中捏一把汗,急急躬身招呼道:“公子,您醒了。”
九冬焱如释重负,稍稍呼了一口气,问道:“他们在何处?”
伙计仍躬身相对,道:“他们还未醒来,公子……公子再休息片刻罢。”
九冬焱伸了个懒腰,又打了个哈欠,道:“我且先问你个问题。”
“公子请问。”
“那三个女子呢?”
“她们早已离开了。”
九冬焱点点头,并不惊讶,又吩咐道:“那我便再休息些许时刻,待他们二人醒了,你再叫我。”
伙计连连点几下头,待得他道一声“是”,九冬焱已走回房里去,倒床继续酣睡。
伙计急忙下楼,报于老板。
老板急张拘诸,许久才作一番吩咐。
伙计领了命令,自到后院马厩中牵一匹马,不知去往何处。
九冬焱再醒来之时,已是日上竿头,听得楼下一片嘈杂声,心中半有不悦,起身下楼探看,未至门口,门却先开了。
只见五六名兵丁进来不由分说地将他团团围住,带头的着一身县尉服饰,一双三角眼蔑视地看他一眼,命令道:“带走!”
九冬焱大惑不解,问道:“带我做什么?”
“男子汉大丈夫,你欲加害人,现在为何不敢承认?”
九冬焱欲再辩说,已有两名兵丁上前将他左右挟持,他本要武斗防御,却发现自己身上竟没有半点力气,只得任由他们左右架着下楼。
待到了楼下之时,看见又有一行兵丁站着,又见静姝和怀孝等人依然躺在地上,讶异不已,看着那伙计,道:“这是怎么回事?”
伙计吞吐半晌也答不上来一句话,只得“扑通”一声跪下,哀声道:“公子,饶命啊,饶命啊……”
九冬焱朗眉微皱,正要在问什么,县尉斥道:“嚷嚷什么,将他们都给我抓回去审问!”
一名兵丁躬身问道:“那他们?”
县尉命令道:“他们身上的银针拔了罢?”
“拔了,都在这里。”那名兵丁拿出一布块,翻开与那县尉瞧了瞧。
县尉吩咐他收好,又命令道:“将他们都给我喊起来!”
一群兵丁便踢着地上的人,踢得静姝吃痛微叫,一下子坐直身子,倦眼半睁,骂道:“哪个混小子胆敢踢我!”
县尉睥睨斜视,笑中带蔑,道:“瞧你好端端一个姑娘家,不待在家中,如今一身褴褛,还满是酒味。”说罢,又拔高音调,道:“来人啊,将她绑喽!”
静姝听见这话,使劲揉揉眼睛,瞧见一行穿着兵服的人,蛾眉倒蹙,杏眼圆睁,心中暗道不好,正欲逃跑,身却乏力,只得任由兵丁捆绑。
怀孝醒来之时,见自己已被绑着,看见县尉,不解问道:“县尉大人,何故如此?”
县尉细瞧他面,暗自好笑,却又不敢得罪,急忙叫兵丁与他松了绑,道:“哟,怀公子,不想你个读书的人也会在此处,那便劳烦您委屈一番了,待到县衙,问过话了,再放您回去。”
一旁被绑着的三名大汉,一时不服,恨恨道:“为何能将他松绑,却将我们要这般绑着?”
县尉并不答他们,只是斥道:“再嚷嚷看我不堵住你们的臭嘴!”
几个人撇嘴不悦,身上也是乏力,无法争斗,便都住了嘴。
县尉又命令兵丁将有关人员一并押上囚车,一路上,九冬焱、怀孝等人各有所思,静姝因是个姑娘,便颇受注视,她却不瞧他人的注视,只是想着该要如何逃脱,但身上乏力却还未缓和过来,而那把子归剑也在兵丁的手上。
约莫两个时辰,日近傍晚,他们已来至县衙。
县令和县丞缓缓走来,坐至公堂之上。
虽说县令和县尉是兄弟,但两人却不相像,县令胡鬓半留,小目有神,他忽地瞧见兵丁手中的子归剑,心下一惊,面上不露颜色,只平静吩咐道:“将那把剑呈上来。”
兵丁自把剑呈了上去,县令细看一番,果然是他心中所想,急忙问道:“这是何人佩剑?”
静姝把头低了又低,心下着急,不敢承认,又听得县令复问一遍,她只得缓缓抬起头来,小声道:“是我的。”
县令注意看她一看,攸忽起身,口中欲要喊出“郡主”,又见静姝一番挤眉弄眼,急忙亲自将她松了绑,将她请入后堂,县丞亦是跟随其后。
堂下人疑惑不解,唯有眼睁睁看着他们走入后堂。
县尉亦是不解,只得吩咐兵丁将他们都看好,自己也跟着步入后堂,待他到后堂之时,瞧见自己兄长正请静姝上坐,心中不由得一阵担忧。
县令急急下跪,道:“郡主,舍弟不知您是郡主,罪该万死。”
县丞瞧见,也跟着跪于地上。
县尉本是见兄长如此,自己亦跟着下跪伏地,如今又听得兄长叫静姝作“郡主”,心中更加惶惶不安,只得求饶道:“郡主,小的不知是郡主大驾,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静姝颇感奇怪,先是请了县令和县丞起身,又问道:“县令如何知得我是郡主?”
县令和县丞谢过郡主,缓缓起身,县令接着道:“太子殿下六月那时便将郡主的身份告知于我,叫微臣也多作留意,若是您在外头住不惯了,来府上时,必要好生照顾郡主。”
静姝又看着县尉,正色道:“县尉还叫手下人踢我,这又如何是好呢?”
县尉惶恐不已,又欲作一番求饶,静姝急止,又大笑一阵,道:“不知者不罪,你也起身罢。”
三人无不惊讶,县尉叩谢后起身低头立于一旁。
县令又见静姝臂间似有伤,问道:“郡主臂间可是受伤了?微臣便去唤贱内来与郡主清理伤口罢。”
静姝微笑道:“这点小伤自不碍事,晚些再去处理也无妨,我且还有一事相问。”
县令恭敬道:“郡主请说。”
静姝又询问案件,待得县尉道清原委,她自有所思,继而吩咐道:“莫要与他人说我这郡主身份了,县令,我出去站着,你正常问案罢。”
县令急忙道:“郡主,您这是折煞微臣啊,若郡主非要听堂,微臣与郡主安排一张座椅如何?”
静姝摆摆手,道:“无妨。”又问道:“怀公子是何许人,为何他有这般待遇?”
县令道:“不瞒郡主说,怀公子的师父是江湖人士,我们亦不敢轻惹于他。”
静姝当然知晓他所说的师父是谁,便道:“这也许久了,我们出去罢。”
县令、县丞与县尉三位又齐齐道一声“是”,便一同出去前堂,静姝自不走在前头,只随后出去站在堂下。
众人并没有听得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只是听到静姝那一阵大笑,更因前面县令将静姝请入后堂一事,着实惹得在场的人暗自猜测、满腹狐疑。
静姝神情异样地看了看九冬焱,也不问些什么。
九冬焱和怀孝亦是一头雾水。
怀孝只当她是与自己一样,疑她是哪个大帮派的子弟。
九冬焱先是把她当做王公贵族,后又想是江湖帮派,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