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叶轩
- 2 第二章 一元筑基
- 3 第四章 准备
- 4 第三章 练剑、画符、本心
- 5 第五章 许风
- 6 第六章 卖地
- 7 第七章 厮杀
- 8 第八章 人心
- 9 第九章 恩怨
- 10 第十章 抉择
- 11 第十一章 出关
- 12 第十二章 游历
- 13 第 十三章 心态
- 14 第十四章 路途
- 15 第十五章 杀
- 16 第十六章 蓝美人
- 17 第十七章 玄黄之泥
- 18 第十八章 大宗师
- 19 第十九章 步惊天
- 20 第二十章 巅峰对决
- 21 第二十一章 剑意
- 22 第二十二章 先天筑基
- 23 第二十三章 云雾山
- 24 第二十四章 本命法器
- 25 第二十五章 玄家
- 26 第二十六章 仙门何在
- 27 第二十七章 仙路何方
- 28 第二十八章 初来乍到
- 29 第二十九章 风玉城
- 30 第三十章 唐掌柜
- 31 第三十一章 凝窍之密
- 32 第三十二 章 大会前夕
- 33 第三十三章 择徒大会(上)
- 34 第三十四章 择徒大会(下)
- 35 第三十五章 闯关(上)
- 36 第三十六章 闯关(中)
- 37 第三十七章 闯关(下)
- 38 第三十八章终入仙门
- 39 第三十九章 别离
- 40 第四十章 六峰三堂
- 41 第四十一章云天门
- 42 第四十二章 天门问心
- 43 第四十三章 灵空一剑
- 44 第四十四 先天道体
- 45 第四十五章 灵魂金册
- 46 第四十六章 内门弟子
- 47 第四十七 演法台
- 48 第四十八章 各有选择
- 49 第四十九章 典藏阁(上)
- 50 第五十章典藏阁(下)
- 51 第五十一章 元虚通灵
- 52 第五十二章 孟浩玄
- 53 第五十三章 景云峰
- 54 第五十四章无事生非
- 55 第五十五章 洞府
- 56 第五十六章各方反应
- 57 第五十七章演化
- 58 第五十八章觐见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大金丹
- 60 第六十章得失
- 61 第六十一章 周天凝窍
- 62 第六十二章顾长风的烦恼
- 63 第六十三章符箓之道
- 64 第六十四章闭关修行
- 65 第六十五章三年
- 66 第六十六章论道塔
- 67 第六十七章闯塔
- 68 第六十八章论道己身
- 69 第六十九章止步七层
- 70 第七十章器物堂
- 71 第七十一章五门大比
- 72 第七十二章唐渊求助
- 73 第七十三章斗法
- 74 第七十四章虚元极
- 75 第七十五章灵酒
- 76 第七十六章生死抉择
- 77 第七十七章一剑通天
- 78 第七十八章讲道前夕
- 79 第七十九章讲道
- 80 第八十章 儒与道
- 81 第八十一章听仙居
- 82 第八十二章 李家
- 83 第八十三章酒后失言
- 84 第八十四章 迷魂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章 一元筑基
第二章 一元筑基
日升日落,半个多月过去。镇上也没有人再到观中看病了。也许大家都觉得老道士去了,小道士又没那能耐,也就不来了。叶轩也乐得清静,虽然他也已经把许老道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但也没必要向别人宣扬,毕竟自己调养身体要紧,没人打扰正好。
叶轩和镇上的交集并不多,也就是出门吃饭的时候碰到的时候问候几句。在饭馆听一些闲话,如云州有个学子在重阳文会上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一朝成名;燕州出了个“惊雷剑“独闯连云十八寨,一日之间横贯连云山脉的劫匪烟消云散等等。
这日清晨叶轩喝下龙虎养身汤,在观里开始打起了伏虎拳。经过这段时日的练习,叶轩很快就找到了状态,一套伏虎拳被他耍的虎虎生威。最后只见叶轩拳随心动,心随意动,意随神走,身,意,神似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叶轩瞬间抓住这种神髓,集中全身力气,大喝一声,一招虎啸山林打出,全身的骨头一阵轻响,好一会才停下来,这是力透骨髓,节节贯通,锻体到极致的征兆。这时一股澎湃的热气自骨髓中透出,叶轩连忙盘坐下来,控制起这些热气,梳理游走经脉,最后汇聚丹田。这才收工,张开双眼,满脸喜色,身体终于完全恢复到通脉后期了,接下来就是通大小周天的事情了。
按照叶轩的打算,先在青石镇这里修炼到大周天完满,甚至成就先天筑基之后再出去闯荡,这样心里更有底气。毕竟死过一次的人,又看到长生的希望,更懂得珍惜生命。
通脉后期,也就是通脉大成,放在武林中也算是一个高手了,但是叶轩的目标可不是什么闯荡江湖,做一个快意恩仇的侠客,而是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追求的是朝游北海暮苍梧食朝露餐云霞的逍遥日子。
这里的通脉并不是像前世武侠小说里的那样,用内力真气去打通。毕竟经脉的中细微的有害物质本来散布在全身脉络,结果你却用内力真气打通,相当于把它们慢慢的推到一块去了,那样到最后只会越打越堵,更不要说打通全身经脉了。而是通过打熬淬炼身体,通过锻体,肌体内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劲道震动,渗透到全身经络,慢慢把里面的有害物质筛出来,并进一步连通,扩张,最后贯穿全身经脉。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不然身体可承受不住这样的消耗。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兼服一些特制的汤药滋补,进而加速这个过程。毕竟没有一些药物辅助,就只能靠长年累月的时间锤炼,而且每天不能过度锤炼,不然,损伤到根基。一旦贯通全部经脉之后,身体的精气神汇聚交感,会产生一股根本元气。
而这元气也因人而异,有大有小,这就是修行的基础,元气大了起点也就更高,甚至还有天生百脉俱通的,这也就是传说的先天道体,先天就有一股元气,有了功法直接就能搬运周天。
武林中内家高手的通脉,都是直接练气,逐步打通经脉,相当于通脉搬运周天一起练。这就是武林功法和道门真传的区别,结果除了极个别天资过人,福缘深厚的之外,很难达到先天筑基,绝大部分都在在后天蹉跎一生。
反而是武林中的一些专修外门功夫的跟道门中的通脉类似,只是修炼外家功法,耗费事日长,经年累月苦练,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外家高手那是少之又少。一者没有高明的锻体功法,二者还没等到功法大成就有可能死于江湖仇杀了,毕竟修炼外家功法没通脉大成之前往往比不上内家好手。
言归正传,叶轩身体痊愈之后,就出了道观,向着镇子西面走去,远远的就看见一颗高大茂盛的桃树耸立在那里,垂落的枝杈上点缀着各种红布条和剪纸,在微风中摇曳,那是镇上的人们祈福的见证,这颗桃树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听老道唠叨时说过,在他爷爷那辈有了。
叶轩来到桃树下,默站片刻,凝视着树根,“今天借你枝干一用,以后若有机会还你一报”,叶轩说完之后,桃树的枝杈似乎摇曳的更厉害了,也不知道是真的有灵性还是风更大了。之后来到一根突出的枝杈边上,凝掌成刀,运起内气,对着一划而下,枝干应掌而断,断处光滑如面,再上下左右来回变换几下掌指,片刻之后一把崭新的桃木剑便做成了。接着不再停留,叶轩拿着桃木剑悄然返回道观。
回到道观,叶轩发现天色已晚,本来打算练习玄元经里面的剑法的只能作罢。随即走回房间,放好桃木剑,盘膝坐在床上,凝神静气,默默回想云笈真箓里的功法,打算开始转修里面的筑基篇,毕竟已经通脉大成可以炼气了,可以说这才是修行的开始,到先天筑基才算进了修道之门,这个根本功法很重要,有更好的没必要再修炼原来的了。
真箓里面的筑基篇叫《一元筑基篇》,认为万物都是一元而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一元,而一元筑基篇就是用人体里产生的根本元气模拟元始之气,然后不断修炼壮大,淬炼精纯,最后企及达到媲美元始之气的过程,当然这是真箓上陈述的,也不知道最后究竟如何。
叶轩经过再三确认无误之后,屏气凝神,默运心法按照真箓里描述的方法模拟起元始之气来,心神合一、体内外如一、人与自然如一。调动自身的根本元气,天地元气与自身气机相融合于中庭,心水与肾水在呼吸的过程中交于中焦,化生元气,呼息与吸息是相交感。。。。整个过程叶轩都处在一种朦胧冥冥,混混沌沌,却又空明无比的状态中,感觉到根本元气不断变细,也越来也精纯,然后在两极之时汇聚入丹田,形成一丝头发丝大小的神秘古朴,又像是由无数细微之极的符箓组成的一元之气,也就是元始之气。
元始之气既成,叶轩默运功法慢慢吸收天地元气,淬炼融合进去壮大。。。
叶轩和镇上的交集并不多,也就是出门吃饭的时候碰到的时候问候几句。在饭馆听一些闲话,如云州有个学子在重阳文会上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一朝成名;燕州出了个“惊雷剑“独闯连云十八寨,一日之间横贯连云山脉的劫匪烟消云散等等。
这日清晨叶轩喝下龙虎养身汤,在观里开始打起了伏虎拳。经过这段时日的练习,叶轩很快就找到了状态,一套伏虎拳被他耍的虎虎生威。最后只见叶轩拳随心动,心随意动,意随神走,身,意,神似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叶轩瞬间抓住这种神髓,集中全身力气,大喝一声,一招虎啸山林打出,全身的骨头一阵轻响,好一会才停下来,这是力透骨髓,节节贯通,锻体到极致的征兆。这时一股澎湃的热气自骨髓中透出,叶轩连忙盘坐下来,控制起这些热气,梳理游走经脉,最后汇聚丹田。这才收工,张开双眼,满脸喜色,身体终于完全恢复到通脉后期了,接下来就是通大小周天的事情了。
按照叶轩的打算,先在青石镇这里修炼到大周天完满,甚至成就先天筑基之后再出去闯荡,这样心里更有底气。毕竟死过一次的人,又看到长生的希望,更懂得珍惜生命。
通脉后期,也就是通脉大成,放在武林中也算是一个高手了,但是叶轩的目标可不是什么闯荡江湖,做一个快意恩仇的侠客,而是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追求的是朝游北海暮苍梧食朝露餐云霞的逍遥日子。
这里的通脉并不是像前世武侠小说里的那样,用内力真气去打通。毕竟经脉的中细微的有害物质本来散布在全身脉络,结果你却用内力真气打通,相当于把它们慢慢的推到一块去了,那样到最后只会越打越堵,更不要说打通全身经脉了。而是通过打熬淬炼身体,通过锻体,肌体内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劲道震动,渗透到全身经络,慢慢把里面的有害物质筛出来,并进一步连通,扩张,最后贯穿全身经脉。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不然身体可承受不住这样的消耗。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兼服一些特制的汤药滋补,进而加速这个过程。毕竟没有一些药物辅助,就只能靠长年累月的时间锤炼,而且每天不能过度锤炼,不然,损伤到根基。一旦贯通全部经脉之后,身体的精气神汇聚交感,会产生一股根本元气。
而这元气也因人而异,有大有小,这就是修行的基础,元气大了起点也就更高,甚至还有天生百脉俱通的,这也就是传说的先天道体,先天就有一股元气,有了功法直接就能搬运周天。
武林中内家高手的通脉,都是直接练气,逐步打通经脉,相当于通脉搬运周天一起练。这就是武林功法和道门真传的区别,结果除了极个别天资过人,福缘深厚的之外,很难达到先天筑基,绝大部分都在在后天蹉跎一生。
反而是武林中的一些专修外门功夫的跟道门中的通脉类似,只是修炼外家功法,耗费事日长,经年累月苦练,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外家高手那是少之又少。一者没有高明的锻体功法,二者还没等到功法大成就有可能死于江湖仇杀了,毕竟修炼外家功法没通脉大成之前往往比不上内家好手。
言归正传,叶轩身体痊愈之后,就出了道观,向着镇子西面走去,远远的就看见一颗高大茂盛的桃树耸立在那里,垂落的枝杈上点缀着各种红布条和剪纸,在微风中摇曳,那是镇上的人们祈福的见证,这颗桃树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听老道唠叨时说过,在他爷爷那辈有了。
叶轩来到桃树下,默站片刻,凝视着树根,“今天借你枝干一用,以后若有机会还你一报”,叶轩说完之后,桃树的枝杈似乎摇曳的更厉害了,也不知道是真的有灵性还是风更大了。之后来到一根突出的枝杈边上,凝掌成刀,运起内气,对着一划而下,枝干应掌而断,断处光滑如面,再上下左右来回变换几下掌指,片刻之后一把崭新的桃木剑便做成了。接着不再停留,叶轩拿着桃木剑悄然返回道观。
回到道观,叶轩发现天色已晚,本来打算练习玄元经里面的剑法的只能作罢。随即走回房间,放好桃木剑,盘膝坐在床上,凝神静气,默默回想云笈真箓里的功法,打算开始转修里面的筑基篇,毕竟已经通脉大成可以炼气了,可以说这才是修行的开始,到先天筑基才算进了修道之门,这个根本功法很重要,有更好的没必要再修炼原来的了。
真箓里面的筑基篇叫《一元筑基篇》,认为万物都是一元而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一元,而一元筑基篇就是用人体里产生的根本元气模拟元始之气,然后不断修炼壮大,淬炼精纯,最后企及达到媲美元始之气的过程,当然这是真箓上陈述的,也不知道最后究竟如何。
叶轩经过再三确认无误之后,屏气凝神,默运心法按照真箓里描述的方法模拟起元始之气来,心神合一、体内外如一、人与自然如一。调动自身的根本元气,天地元气与自身气机相融合于中庭,心水与肾水在呼吸的过程中交于中焦,化生元气,呼息与吸息是相交感。。。。整个过程叶轩都处在一种朦胧冥冥,混混沌沌,却又空明无比的状态中,感觉到根本元气不断变细,也越来也精纯,然后在两极之时汇聚入丹田,形成一丝头发丝大小的神秘古朴,又像是由无数细微之极的符箓组成的一元之气,也就是元始之气。
元始之气既成,叶轩默运功法慢慢吸收天地元气,淬炼融合进去壮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