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前言
- 2 第2章 六韬
- 3 第3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1)
- 4 第4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2)
- 5 第5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3)
- 6 第6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4)
- 7 第7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5)
- 8 第8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6)
- 9 第9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7)
- 10 第10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8)
- 11 第11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9)
- 12 第12章 武韬——仿遣将用兵之术 (1)
- 13 第13章 武韬——仿遣将用兵之术 (2)
- 14 第14章 武韬——仿遣将用兵之术 (3)
- 15 第15章 武韬——仿遣将用兵之术 (4)
- 16 第16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1)
- 17 第17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2)
- 18 第18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3)
- 19 第19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4)
- 20 第20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5)
- 21 第21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6)
- 22 第22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7)
- 23 第23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8)
- 24 第24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9)
- 25 第25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1)
- 26 第26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2)
- 27 第27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3)
- 28 第28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4)
- 29 第29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5)
- 30 第30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6)
- 31 第31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1)
- 32 第32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2)
- 33 第33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3)
- 34 第34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4)
- 35 第35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1)
- 36 第36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2)
- 37 第37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3)
- 38 第38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4)
- 39 第39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5)
- 40 第40章 鬼谷子王诩:培养奇才最多的先秦 纵横家
- 41 第41章 捭阖第一:谈判有术, 针对游说 (1)
- 42 第42章 捭阖第一:谈判有术, 针对游说 (2)
- 43 第43章 反应第二:反复刺探,随机应变 (1)
- 44 第44章 反应第二:反复刺探,随机应变 (2)
- 45 第45章 内楗第三:拉近关系,意气相投 (1)
- 46 第46章 内楗第三:拉近关系,意气相投 (2)
- 47 第47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1)
- 48 第48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2)
- 49 第49章 飞箝第五:激励挟制,控制言论 (1)
- 50 第50章 飞箝第五:激励挟制,控制言论 (2)
- 51 第51章 忤合第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52 第52章 揣篇第七:因势利导,揣度实情 (1)
- 53 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势利导,揣度实情 (2)
- 54 第54章 摩篇第八: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1)
- 55 第55章 摩篇第八: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2)
- 56 第56章 权篇第九:审度情势,巧用语言 (1)
- 57 第57章 权篇第九:审度情势,巧用语言 (2)
- 58 第58章 谋篇第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
- 59 第59章 谋篇第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
- 60 第60章 决篇十一:根据实情,速作决定
- 61 第61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1)
- 62 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2)
- 63 第63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1)
- 64 第64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2)
- 65 第65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3)
- 66 第66章 附录二: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
- 67 第67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1)
- 68 第68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2)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章 六韬
第2章 六韬
姜尚姜太公: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被后人尊称为太公望,武王尊之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
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的第54世孙、伯夷的第36世孙,曾做过周朝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帝王的太师,后被封为齐王。其妻名申姜,共育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其女被封为周武王妃、皇后。
历史上关于姜尚出生地的记载并不详,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两个版本。据说其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因曾帮助大禹治水,而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败落,所以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不管是在宰牛的时候,还是在做生意的时候,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各种知识,还认真研究过治国安邦之道。
周初分封之时,姜子牙被封为齐国的君主。而后,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是周灭商的首席谋士、最高军事统帅,更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此外,他也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极为深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儒、道、法、兵、纵横诸家追为本家人物,号为“百家宗师”。
因此,姜尚的满腹韬略和非凡的政治才能,一直深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唐宋以前,他曾被历代皇帝奉为“武圣”。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均有记载,像东晋文人干宝《搜神记》卷四就曾记载道:“(周)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文王觉,召(姜)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在唐朝时,唐肃宗册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到了宋朝,宋真宗又封其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民间又给其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以他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封神演义》。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被人们广为信奉。
1972年,《六韬》残简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中被发掘出来,用它来校勘今天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可以证明《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已经流行开了,这样就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著的猜疑,进一步说明姜子牙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在军事理论方面,以及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想方面,姜子牙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学说,如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而言,都始自齐国,源于姜子牙。所以说,姜子牙是当之无愧的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没有他的理论及他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就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
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用兵之道时,就不能不重视姜子牙的杰出贡献。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了姜子牙《六韬》中的精华,他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人所借鉴。
由姜太公及《六韬》的深远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神人”,《六韬》不愧是传世经典!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被后人尊称为太公望,武王尊之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
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的第54世孙、伯夷的第36世孙,曾做过周朝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帝王的太师,后被封为齐王。其妻名申姜,共育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其女被封为周武王妃、皇后。
历史上关于姜尚出生地的记载并不详,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两个版本。据说其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因曾帮助大禹治水,而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败落,所以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不管是在宰牛的时候,还是在做生意的时候,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各种知识,还认真研究过治国安邦之道。
周初分封之时,姜子牙被封为齐国的君主。而后,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是周灭商的首席谋士、最高军事统帅,更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此外,他也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极为深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儒、道、法、兵、纵横诸家追为本家人物,号为“百家宗师”。
因此,姜尚的满腹韬略和非凡的政治才能,一直深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唐宋以前,他曾被历代皇帝奉为“武圣”。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均有记载,像东晋文人干宝《搜神记》卷四就曾记载道:“(周)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文王觉,召(姜)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在唐朝时,唐肃宗册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到了宋朝,宋真宗又封其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民间又给其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以他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封神演义》。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被人们广为信奉。
1972年,《六韬》残简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中被发掘出来,用它来校勘今天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可以证明《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已经流行开了,这样就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著的猜疑,进一步说明姜子牙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在军事理论方面,以及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想方面,姜子牙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学说,如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而言,都始自齐国,源于姜子牙。所以说,姜子牙是当之无愧的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没有他的理论及他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就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
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用兵之道时,就不能不重视姜子牙的杰出贡献。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了姜子牙《六韬》中的精华,他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人所借鉴。
由姜太公及《六韬》的深远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神人”,《六韬》不愧是传世经典!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