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0 第30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6)
- 31 第31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1)
- 32 第32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2)
- 33 第33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3)
- 34 第34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4)
- 35 第35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1)
- 36 第36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2)
- 37 第37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3)
- 38 第38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4)
- 39 第39章 犬韬——拥治乱兴衰之能 (5)
- 40 第40章 鬼谷子王诩:培养奇才最多的先秦 纵横家
- 41 第41章 捭阖第一:谈判有术, 针对游说 (1)
- 42 第42章 捭阖第一:谈判有术, 针对游说 (2)
- 43 第43章 反应第二:反复刺探,随机应变 (1)
- 44 第44章 反应第二:反复刺探,随机应变 (2)
- 45 第45章 内楗第三:拉近关系,意气相投 (1)
- 46 第46章 内楗第三:拉近关系,意气相投 (2)
- 47 第47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1)
- 48 第48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2)
- 49 第49章 飞箝第五:激励挟制,控制言论 (1)
- 50 第50章 飞箝第五:激励挟制,控制言论 (2)
- 51 第51章 忤合第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52 第52章 揣篇第七:因势利导,揣度实情 (1)
- 53 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势利导,揣度实情 (2)
- 54 第54章 摩篇第八: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1)
- 55 第55章 摩篇第八: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2)
- 56 第56章 权篇第九:审度情势,巧用语言 (1)
- 57 第57章 权篇第九:审度情势,巧用语言 (2)
- 58 第58章 谋篇第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
- 59 第59章 谋篇第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
- 60 第60章 决篇十一:根据实情,速作决定
- 61 第61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1)
- 62 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2)
- 63 第63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1)
- 64 第64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2)
- 65 第65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3)
- 66 第66章 附录二: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
- 67 第67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1)
- 68 第68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2)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0章 鬼谷子王诩:培养奇才最多的先秦 纵横家
第40章 鬼谷子王诩:培养奇才最多的先秦 纵横家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叫王禅,是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一说战国时代卫国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先秦诸子之一。其经常去云梦山采药修道。因为隐居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为鬼谷先生。
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后来归隐卫国授徒。位于江西省贵溪境内的鬼谷,便因为鬼谷子曾在这里授徒而出名。
道教认为鬼谷子为“古之真仙”,因为他活了一百多岁,后来不知去向。其实,历史上最早记载鬼谷子情况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而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隋书·经籍志》中也有三卷关于鬼谷子的内容,皇甫译注曰:“楚人也,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随后,梁代的陶弘景也对这三卷加以译注。
后人又把鬼谷子称为“纵横家的先师、兵家的师祖”。这是因为,据历史资料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苏秦、张仪,都曾经师从鬼谷子(见《战国策》)。另外,还有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弟子的说法(见《孙庞演义》)。
今天,鬼谷子曾归隐的当阳青溪山脉的鬼谷洞也称大仙洞。在鬼谷洞洞口前面原来建有一座小庙,是为了供奉鬼谷子的神像的。据记载,此庙宇最初建立于晋代,历代曾经加以修补,后来被毁。如今,洞里面还保存有一只石虎,长一米多。根据考古鉴定,是汉代或者汉代以前的遗物。
民间跟鬼谷子先生有关的传说也很多,多见于文学刻画与民间传奇中。如“龙女引泉”“鬼谷子出世”“洞府真仙”等,都是跟鬼谷子有关的脍炙人口的奇闻典故。文学刻画上的主要作品有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清人杨景淐的《鬼谷四友志》、现代作家寒川子的《战国纵横》等。其中,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个性描述最为成功的就要属《战国纵横》。
《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是鬼谷子的主要著作。《鬼谷子》侧重讲述权谋策略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讲述养精蓄锐之道。
《本经阴符七术》一书可能是鬼谷子根据自身心得总结而成,但《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重新整理而成的。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主要讲谋略的理论。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所以,一直以来,学者中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诋毁者甚多。
《鬼谷子》不是一部等闲之作,它对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理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外交战术能不能成功,关系国家之兴衰安危,而生意谈判与竞争的策略是不是合理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的成败得失。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是不是得体。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一时显赫。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使合纵六国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其实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这就是《鬼谷子》的精髓所在。
《鬼谷子》原书共十四篇,其中的第十三篇和第十四篇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现在已经失传,所以现在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最为常见。我们下面引用的内容出自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1984年)。
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后来归隐卫国授徒。位于江西省贵溪境内的鬼谷,便因为鬼谷子曾在这里授徒而出名。
道教认为鬼谷子为“古之真仙”,因为他活了一百多岁,后来不知去向。其实,历史上最早记载鬼谷子情况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而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隋书·经籍志》中也有三卷关于鬼谷子的内容,皇甫译注曰:“楚人也,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随后,梁代的陶弘景也对这三卷加以译注。
后人又把鬼谷子称为“纵横家的先师、兵家的师祖”。这是因为,据历史资料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苏秦、张仪,都曾经师从鬼谷子(见《战国策》)。另外,还有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弟子的说法(见《孙庞演义》)。
今天,鬼谷子曾归隐的当阳青溪山脉的鬼谷洞也称大仙洞。在鬼谷洞洞口前面原来建有一座小庙,是为了供奉鬼谷子的神像的。据记载,此庙宇最初建立于晋代,历代曾经加以修补,后来被毁。如今,洞里面还保存有一只石虎,长一米多。根据考古鉴定,是汉代或者汉代以前的遗物。
民间跟鬼谷子先生有关的传说也很多,多见于文学刻画与民间传奇中。如“龙女引泉”“鬼谷子出世”“洞府真仙”等,都是跟鬼谷子有关的脍炙人口的奇闻典故。文学刻画上的主要作品有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清人杨景淐的《鬼谷四友志》、现代作家寒川子的《战国纵横》等。其中,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个性描述最为成功的就要属《战国纵横》。
《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是鬼谷子的主要著作。《鬼谷子》侧重讲述权谋策略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讲述养精蓄锐之道。
《本经阴符七术》一书可能是鬼谷子根据自身心得总结而成,但《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重新整理而成的。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主要讲谋略的理论。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所以,一直以来,学者中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诋毁者甚多。
《鬼谷子》不是一部等闲之作,它对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理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外交战术能不能成功,关系国家之兴衰安危,而生意谈判与竞争的策略是不是合理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的成败得失。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是不是得体。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一时显赫。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使合纵六国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其实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这就是《鬼谷子》的精髓所在。
《鬼谷子》原书共十四篇,其中的第十三篇和第十四篇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现在已经失传,所以现在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最为常见。我们下面引用的内容出自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1984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