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9 206章 纵虎出山(二)
- 210 207章 家族博弈
- 211 208章 如影如随
- 212 209章 绝影若风(一)
- 213 210章 绝影若风(二)
- 214 211章 帝国残兵
- 215 212章 超常规决策
- 216 213章 玩玩司马徽
- 217 214章 深入虎穴
- 218 215章 荆襄大族(一)
- 219 216章 荆襄大族(二)
- 220 217章 荆襄大族(三)
- 221 218章 暗潮涌动
- 222 219章 黑流汹涌
- 223 220章 杀机初现
- 224 221章 闻琴曲知雅意(一)
- 225 222章 闻琴曲知雅意(二)
- 226 223章 闻琴曲知雅意(三)
- 227 224章 古乐大考
- 228 225章 智斗王粲(一)
- 229 226章 智斗王粲(二)
- 230 227章 智斗王粲(三)
- 231 228章 智斗王粲(四)
- 232 229章 吟诗作对(一)
- 233 230章 吟诗作对(二)
- 234 231章 吟诗作对(三)
- 235 232章 对联比赛
- 236 233章 品鉴之论(一)
- 237 234章 品目金白虎
- 238 235章 竟相品目
- 239 236章 龙腾虎啸
- 240 237章 怒斥
- 241 238章 秋风冷冽
- 242 239章 品评众人
- 243 240章 品鉴水镜
- 244 241章 肥皂泡破了
- 245 242章 柳暗花明
- 246 243章 欲盖弥彰
- 247 244章 临时起意
- 248 245章 惊天秘密
- 249 246章 好大的一盘棋
- 250 247章 天下就是吾下的一盘棋
- 251 248章 合纵连横
- 252 249章 品鉴五瑞
- 253 250章 皆是高手
- 254 251章 高手过招
- 255 252章 纵横合璧
- 256 253章 前朝武事
- 257 254章 围攻
- 258 255章 意外收获
- 259 256章 风云突变(一)
- 260 257章 风云突变(二)
- 261 258章 风云突变(三)
- 262 259章 金蝉脱壳
- 263 260章 离别亦难
- 264 261章 龟形魅影
- 265 262章 机关之秘
- 266 263章 镜湖水怪(一)
- 267 264章 镜湖水怪(二)
- 268 265章 镜湖水怪(三)
- 269 266章 给吾住手
- 270 267章 尔虞我诈
- 271 268章 别了水镜
- 272 269章 鱼腹密信
- 273 270章 未来女婿
- 274 271章 犯颜直谏
- 275 272章 马腾觉醒
- 276 273章 马腾之忧
- 277 274章 鹿门揽胜
- 278 275章 虎穴邺城
- 279 276章 诸子百家(一)
- 280 277章 百家武林(一)
- 281 278章 诸子百家(三)
- 282 279章 诸子百家(四)
- 283 280章 墨家侠女(一)
- 284 281章 墨家侠女(二)
- 285 282章 墨家侠女(三)
- 286 283章 治国之道(一)
- 287 284章 治国之道(二)
- 288 285章 治国之道(三)
- 289 286章 演练剑阵
- 290 287章 倾囊相授
- 291 288章 浓墨重彩
- 292 289章 襄阳形胜
- 293 290章 情系襄阳
- 294 291章 陆浑孙狼
- 295 292章 挥别襄阳
- 296 293章 侠盗遗风
- 297 294章 风雨之夜
- 298 295章 雄峻伏牛
- 299 296章 天下风水
- 300 297章 伏牛山贼
- 301 298章 拯救林川(一)
- 302 299章 拯救林川(二)
- 303 300章 拯救林川(三)
- 304 301章 拯救林川(四)
- 305 302章 林川心结
- 306 303章 刘禅承诺
- 307 304章 虎牢雄风
- 308 305章 牧野幽思
- 309 306章 篙火晚会
- 310 307章 曹操犯愁
- 311 308章 父子密谋(一)
- 312 309章 父子密谋(二)
- 313 310章 邺城间军
- 314 311章 未雨绸缪
- 315 312章 烟雨邺城
- 316 313章 马府火起
- 317 314章 曹丕之忧(一)
- 318 315章曹丕之忧(二)
- 319 316章 智斗司马
- 320 317章 一箭双雕
- 321 318章 邺都惊马
- 322 319章 麻烦来了
- 323 320章 邺都双姝
- 324 321章 礼送出城
- 325 322章 侠骨柔情
- 326 323章 天伦之乐
- 327 324章 齐人之福
- 328 325章 郊区鏖战(一)
- 329 326章 郊区鏖战(二)
- 330 327章 郊区鏖战(三)
- 331 328章 郊区鏖战(四)
- 332 329章 金色神雕
- 333 330章 雌雄莫辨
- 334 331章 金毛狮王
- 335 332章 唇枪舌剑
- 336 333章 连战连胜
- 337 334章 曹丕丧胆
- 338 335章 纵横相搏
- 339 336章 墨侠!墨侠!
- 340 337章 墨家巨子
- 341 338章 久别重逢
- 342 339章 墨斗来也
- 343 340章 忽悠曹丕
- 344 341章 一石二鸟
- 345 342章 泄露天机
- 346 343章 鹰鸽启示
- 347 344章 曹植蝶变
- 348 345章 讨价还价
- 349 346章 霸虎王令
- 350 347章 巨阙重剑
- 351 348章 雷神瓮锤
- 352 349章 纵横争雄(一)
- 353 350章 纵横争雄(二)
- 354 351章 纵横争雄(三)
- 355 352章 久别重逢
- 356 353章 墨者论道(一)
- 357 354章 墨者论道(二)
- 358 355章 墨者论道(三)
- 359 356章 墨者论道(四)
- 360 357章 墨者论道(五)
- 361 358章 刘备之虑
- 362 359章 霸府风云
- 363 360章 蓄势待发
- 364 361章 挥戈西指
- 365 362章 雍凉之重
- 366 363章 悠悠洛阳
- 367 364章 悠悠洛阳(二)
- 368 365章 煌煌帝都
- 369 第366章 章 煌煌帝都(二)
- 370 第367章 章 煌煌长安(三)
- 371 第368章 章 初会张既
- 372 第369章 章 书法大家
- 373 第370章 章 林氏世家(一)
- 374 第371章 章 林氏世家(二)
- 375 第373章 章 林氏世家(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216章 荆襄大族(二)
216章 荆襄大族(二)
“那就说一下各大族之间联姻情况吧。免得以后打起来误伤亲戚。”刘禅问道。因为他深知三国时期君主思想十分开明,兄弟、老表等亲戚可以各为其主。
“各大家族很多都是互为亲戚。就拿比如卧龙先生来说吧,他娶的是黄承彦老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蔡瑁则是黄月英的亲舅父,刘表是黄月英的姨父。同时,蒯祺是诸葛先生的大姐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先生的二姐夫。庞统先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弟弟庞林则是习家的乘龙快婿,习祯的妹夫。”向宠如数家珍道。
刘禅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诸葛亮牛逼哄哄的,敢与司马家族叫板掰手腕,底气来自他的家族背景,与七大家族之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关系。
同时,刘禅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的这场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著名的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蔡氏家族在荆州的势力相当大,蔡讽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信任最依赖的大将,蔡氏家族在荆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门望族。有着这样的政治资本,黄承彦的女儿就算真的很丑,还怕会嫁不出去吗?刘禅见过黄月英,她可是标准的美女,并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丑,而且又才学出众,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从诸葛亮的社会背景来看,诸葛亮并非“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于诸侯”隐居隆中一介“布衣”。他娶黄月英不仅是因为她才学出众,更主要是她的家族背景。
同样,黄承彦之所以会选择诸葛亮做婿,除了诸葛亮本人的相貌、才学外,他看重的也是诸葛氏在荆州的政治势力。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庞两家都是荆州的大姓,地位举足轻重。黄家和诸葛家结成亲家后,蒯、蔡、庞、黄这四家荆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亲戚关系,实现“强强联合”。
向宠继续道:“刘表进驻荆州,并在襄阳打开局面均是靠着蔡、蒯两家的势力。蔡瑁、蒯越、蒯良一起辅佐刘表平定境内,表才得以强大。蔡瑁为荆州第二号人物,蒯越、蒯良为刘表谋主,成为刘表政权的两大支柱。但是,庞家、黄家、马家、习家、杨家等相对来说则较为冷淡,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虽然黄承彦与刘表、蔡瑁为至亲,但也未在刘表政权**职,刘表数次延请庞德公而不就,只得叹息而去。他们认为刘表坐保江汉而胸无四方之志,无霸王之才,非拨乱之主,而是等待英主。”
刘禅点了点头,原来他们是待价而沽,要做更大的买卖。历史上的刘表确非雄主,虽然能保住荆州安定富足,但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群雄割据、混战不休的背景之下,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也难怪五大豪族的有识之士均不与刘表合作。
刘禅继续往深处想,突然脑门大开,以手加额,心中叹道:难怪转战沙场二十余载,已47岁的父亲刘备,冒着大雪严寒,不远百里,屈尊三顾于年仅27岁的青年诸葛亮,且虚心地自称“智术短浅”,问诸葛亮“计将安出”。在寒冬腊月,上演了一出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求贤请贤的千古佳话。并不仅仅因为诸葛亮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最根本原因是,诸葛亮在荆州深厚的家族人脉关系。南征北战屡战屡败,始终寄人篱下的父亲深知,要想在荆州站稳脚根,就必须得到当地五大豪族势力的支持,而诸葛亮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在荆襄深有影响有巨大实力的风云人物。
“五大豪族形成的在野势力,有着很大的声势。他们互相交叉赞誉,相互吹捧,品评人物,鼓吹名号,控制着当时的荆州舆论界。他们经常聚集于庞德公居住的鹿门,或者司马徽的水镜山庄,研讨经史,探究学问,分析形势,议论时政,各抒志向,等待时机,寻求出路。”向宠意犹未尽道。
刘禅暗叹道,很显然,庞德公及五大豪族已形成了带有浓厚的政治和组织色彩的政治集团。结合四叔的情报,司马徽眼光果然够毒,极其巧妙地利用了此集团为其服务。
“各大家族之间联姻为的是抱团取暖,形成更大的势力,争取更大的利益。像我们这些小姓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一路不声不响闷葫芦一样的宗预,终于忍不住发起牢骚来。
“德艳所言甚是,故无论刘表,还是吾父统领荆州,终究要取得这些荆襄大族的支持,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扎根固本,实现长治久安。然而,家族势力过大,成为左右局势变化的胜负手,确非国家之长久之福!”刘禅忧心忡忡叹道。
“在此大争大乱之世,荆州局势的变局迫使荆襄大族做出自己的选择,曹操大军南伐之前,为保持既得利益,蔡、蒯两家挟持刘综投降了曹操。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蔡家家主蔡瑁授首,蒯家家主蒯越和蒯良北降,蔡、蒯两家的梦想也随之灰飞烟灭,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荆州兴风作浪。”赵云突然道。
宗预沉思了一会,问道:“依你们看,此前曹军与我军在当阳对峙,大战一触即发,荆襄大族何去何从呢?”
“以吾观之,以大族的趋利特性,必定是墙头草、顺风烛,哪边胜就倒去那。”向宠不假思索道。
“不尽其然。”刘禅笑着打断向宠的话,笑道:“在此乱世,大部世家大族都犹如夏天之小虫,皆带有严重的趋光性。对此,如果你们平时注意观察,应该知道小虫的这个习性,也就是飞蛾扑火现象。明知是死,但由于经受不起引诱,而亡命飞投,以身试火,蔡瑁、蒯家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实,刘表过度依仗蔡、蒯两家,蔡瑁、蒯越、蒯良长期把持荆州政务,两家坐大。早就引起五大家族的不满,所以对刘表身死失地和蔡、蒯之下场,他们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甚至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的。”宗预深思熟虑道。
(码字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未完待续。)
“各大家族很多都是互为亲戚。就拿比如卧龙先生来说吧,他娶的是黄承彦老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蔡瑁则是黄月英的亲舅父,刘表是黄月英的姨父。同时,蒯祺是诸葛先生的大姐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先生的二姐夫。庞统先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弟弟庞林则是习家的乘龙快婿,习祯的妹夫。”向宠如数家珍道。
刘禅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诸葛亮牛逼哄哄的,敢与司马家族叫板掰手腕,底气来自他的家族背景,与七大家族之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关系。
同时,刘禅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的这场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著名的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蔡氏家族在荆州的势力相当大,蔡讽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信任最依赖的大将,蔡氏家族在荆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门望族。有着这样的政治资本,黄承彦的女儿就算真的很丑,还怕会嫁不出去吗?刘禅见过黄月英,她可是标准的美女,并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丑,而且又才学出众,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从诸葛亮的社会背景来看,诸葛亮并非“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于诸侯”隐居隆中一介“布衣”。他娶黄月英不仅是因为她才学出众,更主要是她的家族背景。
同样,黄承彦之所以会选择诸葛亮做婿,除了诸葛亮本人的相貌、才学外,他看重的也是诸葛氏在荆州的政治势力。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庞两家都是荆州的大姓,地位举足轻重。黄家和诸葛家结成亲家后,蒯、蔡、庞、黄这四家荆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亲戚关系,实现“强强联合”。
向宠继续道:“刘表进驻荆州,并在襄阳打开局面均是靠着蔡、蒯两家的势力。蔡瑁、蒯越、蒯良一起辅佐刘表平定境内,表才得以强大。蔡瑁为荆州第二号人物,蒯越、蒯良为刘表谋主,成为刘表政权的两大支柱。但是,庞家、黄家、马家、习家、杨家等相对来说则较为冷淡,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虽然黄承彦与刘表、蔡瑁为至亲,但也未在刘表政权**职,刘表数次延请庞德公而不就,只得叹息而去。他们认为刘表坐保江汉而胸无四方之志,无霸王之才,非拨乱之主,而是等待英主。”
刘禅点了点头,原来他们是待价而沽,要做更大的买卖。历史上的刘表确非雄主,虽然能保住荆州安定富足,但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群雄割据、混战不休的背景之下,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也难怪五大豪族的有识之士均不与刘表合作。
刘禅继续往深处想,突然脑门大开,以手加额,心中叹道:难怪转战沙场二十余载,已47岁的父亲刘备,冒着大雪严寒,不远百里,屈尊三顾于年仅27岁的青年诸葛亮,且虚心地自称“智术短浅”,问诸葛亮“计将安出”。在寒冬腊月,上演了一出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求贤请贤的千古佳话。并不仅仅因为诸葛亮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最根本原因是,诸葛亮在荆州深厚的家族人脉关系。南征北战屡战屡败,始终寄人篱下的父亲深知,要想在荆州站稳脚根,就必须得到当地五大豪族势力的支持,而诸葛亮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在荆襄深有影响有巨大实力的风云人物。
“五大豪族形成的在野势力,有着很大的声势。他们互相交叉赞誉,相互吹捧,品评人物,鼓吹名号,控制着当时的荆州舆论界。他们经常聚集于庞德公居住的鹿门,或者司马徽的水镜山庄,研讨经史,探究学问,分析形势,议论时政,各抒志向,等待时机,寻求出路。”向宠意犹未尽道。
刘禅暗叹道,很显然,庞德公及五大豪族已形成了带有浓厚的政治和组织色彩的政治集团。结合四叔的情报,司马徽眼光果然够毒,极其巧妙地利用了此集团为其服务。
“各大家族之间联姻为的是抱团取暖,形成更大的势力,争取更大的利益。像我们这些小姓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一路不声不响闷葫芦一样的宗预,终于忍不住发起牢骚来。
“德艳所言甚是,故无论刘表,还是吾父统领荆州,终究要取得这些荆襄大族的支持,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扎根固本,实现长治久安。然而,家族势力过大,成为左右局势变化的胜负手,确非国家之长久之福!”刘禅忧心忡忡叹道。
“在此大争大乱之世,荆州局势的变局迫使荆襄大族做出自己的选择,曹操大军南伐之前,为保持既得利益,蔡、蒯两家挟持刘综投降了曹操。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蔡家家主蔡瑁授首,蒯家家主蒯越和蒯良北降,蔡、蒯两家的梦想也随之灰飞烟灭,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荆州兴风作浪。”赵云突然道。
宗预沉思了一会,问道:“依你们看,此前曹军与我军在当阳对峙,大战一触即发,荆襄大族何去何从呢?”
“以吾观之,以大族的趋利特性,必定是墙头草、顺风烛,哪边胜就倒去那。”向宠不假思索道。
“不尽其然。”刘禅笑着打断向宠的话,笑道:“在此乱世,大部世家大族都犹如夏天之小虫,皆带有严重的趋光性。对此,如果你们平时注意观察,应该知道小虫的这个习性,也就是飞蛾扑火现象。明知是死,但由于经受不起引诱,而亡命飞投,以身试火,蔡瑁、蒯家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实,刘表过度依仗蔡、蒯两家,蔡瑁、蒯越、蒯良长期把持荆州政务,两家坐大。早就引起五大家族的不满,所以对刘表身死失地和蔡、蒯之下场,他们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甚至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的。”宗预深思熟虑道。
(码字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