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1 第一一九章 田舍郎
- 242 第一二○章 三尺笔锋
- 243 第一二一章 状元与国士
- 244 第一二二章 圣像显现
- 245 第一二三章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 246 第一二四章 最高记录
- 247 第一二五章 太平有象
- 248 第一二六章 称其文才
- 249 第一二七章 吾之才,岂是你能称量
- 250 第一二八章 象崩
- 251 对不起,卡文了
- 252 第一二九章 狼与狈的相遇
- 253 第一三○章 第一套经典
- 254 第一三一章 儒藏之第七十九圣
- 255 今天迟更,明天早上看
- 256 第一三二章
- 257 第一三三章 公子,你踩到杏花了
- 258 第一三四章 萧野的去向
- 259 第一三五章 终成大学士
- 260 祝各位元旦愉快!
- 261 第一三六章 这里,不是燕云
- 262 第一三七章 恶客临门
- 263 第一三八章 青城华公子
- 264 第一三九章 无影剑
- 265 第一四○章 西湖边的琴声和读书声
- 266 第一四一章 东方白
- 267 第一四二章 西湖第一楼
- 268 第一四三章 苏小小拜师
- 269 今天没更新,见谅!
- 270 第一四四章 大晋第一琴之大家
- 271 第一四五章 不可忘的一夜
- 272 第一四六章 将要被揭开的序章
- 273 第一四七章 第三十七座石碑(上)
- 274 第一四八章 第三十七座石碑(下)
- 275 第一四九章 一个乱世的开始
- 276 第一五○章 大力神魔范石
- 277 第一五一章 教主要保护的人
- 278 第一五二章 东方白手中的刀可斩世间万物
- 279 第一五三章 寻找第三十八座石碑
- 280 第一五四章 苏小小破局
- 281 第一五六章 一子解双征
- 282 第一五六章 借尸还魂之计
- 283 第一五七章 白鹿山
- 284 第一五八章 守在白鹿洞前的三师兄
- 285 第一五九章 大晋王朝的大儒
- 286 第一六○章
- 287 第一六一章 听琴唤生机
- 288 第一六二章 千年人参
- 289 第一六三章 放弃那一柄刀
- 290 第一六四章 传下养气之法
- 291 第一六五章 一路追寻
- 292 第一六六章 说书老人
- 293 第一六七章 等待千万年的魔奴
- 294 第一六八章 龙门壶口
- 295 第一六九章 长青子的请求
- 296 第一七○章 月上中天,世间满清辉
- 297 第一七一章 一剑,山河断
- 298 第一七二章 末二的杀机
- 299 第一七三章
- 300 第一七四章
- 301 第一七五章 圣之行(大结局)
- 302 通知,新书将上传
- 303 第一七五章 圣之行(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二七章 吾之才,岂是你能称量
第一二七章 吾之才,岂是你能称量
【对不起,迟更了,请见谅!】“似乎李图写这个字很艰难啊,他到底写什么字?”看到这种情况,观战的人都有些好奇起来了,十分关心。但看到李图背对着众人,久久没有动静,观战的人也有些骚动起来,纷纷言着:“难道他写不出来了,这不应该啊?而且,苏定邦也写了出来了,更是达到了一两七钱五分。”“难道称量文才……也与所写的字,有很大的关联?”一会儿有人疑惑说道。“这个很有可能,或许他写的字很不简单,具有极大的意义……可知,有些字是不能随便写的,就如这个‘圣’字。它代表着圣人圣言,但圣人的文才,岂是可称量!”太学宫的老人点点头道。此时,文武二公回头看了看苏子鱼,虽然没有出言,但眼中亦有询问之意。“人的文才,怎么可能准确称量,而且太平有象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推测,不能真的当其真了。”苏子鱼微微点点头道,“有些字,是不可称量的。”……试炼之路中。写了两笔后,李图大皱着眉头,发现自己竟然难以落笔了,而且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奥妙,知道了些。第一次,他只是写了一个最简单的“一”字,一笔即可写完;虽然,在落笔之时有过一滞,但在精气神高度集中,念头紧注之下,一笔就划过了,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但这一次。却是发现了一些不同,第一笔几乎抽空了他的文气。或者是说文思;而第二笔,则是抽空了他“精气神”中的“精”。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大概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文才称量?文气、精气神聚于念头?”李图皱了皱眉头,虽然难以落笔,但也不是真的一笔无法落下,思索了一会儿,想明白了一些事后,接着又用自己“精气神”中的“气”写了一笔。这一笔依然是很难写!接着,又用仅剩下的“神”,又写了一笔。当自己的精气神都完后,李图真的发现自己真的无法再落笔了。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去写完这最后一笔了。想提笔写下最后这一笔,但是自己无法写下去,这是一种很古怪的感觉。既然每落一笔,都需要自己身上的某一种东西,但苏定邦第一次所写的“笔”字,又是怎么解释?这个“笔”字的笔画,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五笔。但想了想之后,李图发现这并不是关键所在,而是他在写这一个字的时候。欠缺某一些东西。“我欠缺了什么……”李图静静地握着笔,脑海中出现了那一个他差一笔还没有写完的字。它不仅欠缺了最后一笔,还欠缺了它的精髓……正——自己要写是乃是一个“正”字,一个“天地有正气”的“正”字。而不是正月的“正”字。这个“正”字的精髓,乃在于它的气。它的气,就是正气。何为正气?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到了这个时候。李图终于明白了自己所欠缺是什么。身若无正气,“正”字如何堂堂正正写得出来?“正”乃是极具意义的一个字。第一笔需要人的文气,第二、三、四笔需要人的三宝“精、气、神”;那么。最后一笔,自然是需要人的正气。需要是最后一笔,但这才是这个“字”的精髓所在,没有它,则不成“正”。李图想明白了,这最后一笔需要自己的正气才写出来。“天地有正气!”李图无言地道了一声,从心底生出了一股磅礴的气息,浩浩荡荡……试炼之路上的苏定邦和大公,猛然感受到了一股十分纯正的浩然之气从李图的身上生出,不是从天地间生出。这一股浩然之气至刚至大,又至正。李图的最后一笔终于划落……大象嘶叫怒吼,似乎是非常之不甘,欲从太平有象中挣脱而出。“其重……二两一钱七分……为大学士之才!”……“二两一钱七分……竟然超过了二两,而且还超苏定邦如此多。他到底写什么字,一下子重了那么多?”观战的人不由愕然了一下。“是‘正’字。”有人道。“正字?但,即使是写了一个‘正’字,也不应该一下子重这么多啊,有些不正常。”有人摇摇头,怀疑地道。李图这次的重量,比第一次超出了很多,似乎真正的有些不正常。既然是称量文才,那么每次的称量,应该相差不大才对啊。文才,在同一个时间,应该是一个定值,怎么会称量出如此大的差距?观战的人都想到了这一个问题,然后纷纷转头看着那名斗笠女子,似乎她对太平有象了解很多,或许会知道一些情况。苏子鱼看了看李图,心中也小小惊讶了一下,想不到一名还不是大学士的书生,竟然称出了超于一般大学士的文才,继而对着众人道:“之前小女子已经言过,人的文才怎么可能准确称量,而且太平有象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推测,不能真的当其真了……”“……”众人不由面面相觑,这算什么?文武二公听了苏子鱼的说话后,真想翻一个白眼,既然这个太平有象不准确称量文才,那你还拿出来称量?现在,他们已经有八分肯定,这太平有象就是她拿出来的。“而且,他把自己身上的正气,也称量上去了。当然远远超过第一次了。”苏子鱼沉默了一下又道。“正气?”众人更是愕然了,现在不仅连文才可以如物体般称量。就连人的正气也可以当文才来称量了。……试炼之路中,苏定邦听到李图最后的称量数值。脸色依然是很沉静,根本不会在他的脸上看到如羡慕妒忌恨……“二两一钱七分,一下子就多了我四钱二分……文才,文才,它真的可以称量我的文才么?而且,我的文才岂会是如此之轻……”苏定邦只是轻言了一下,但身上猛然散发着一股如山岳般磅礴的气息,然后站了起来走了上去。提笔!既然你号称可以称量文才,那就看看我的真正文才到底是有多重!而且。我的文才,岂是这一两七钱五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我之才。……李图在写完这一个“正”字后,默默走出了几步,脸色也很沉静,沉静如水。二两一钱七分这个重量,他根本就不在意,他相信他的文才,不是一杆称可以称量的。儒者。胸怀天下!这乃是圣书悄悄种于他心中的一颗种子,单是这一句话,就已经重了泰山。而且,文才的重量。在于使用它的人。但此时,李图想的并不是这些,第一笔乃是人的文气。第二、三、四乃是人的精气神,第五乃是它的精髓。人的正气。第二次的称量,似乎与字义。也与人有关。那么第三次呢,与什么有关?当初,李图也想用那一个“山”字来测量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但最终还是否定。而且,在第三关的考验中,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自己的意志不坚,而是在坚定的意志中,却是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问题,曾经在齐国的梁山上出现过一次,现在也出现了。自己到底是谁?祖地九子,这是一个模糊极为不清晰的答案。我是何人?这让李图很是迷茫…………苏定邦提笔,一点落下,然后是一划而过,接着是停了下来。“似乎他也遇到了李图的那一种情况了,难道他写的字也颇为不简单?”观战的人都在看着,很关心苏定邦最后的称量是多少,能不能超过李图的二两一钱七分。接着,他们看到了苏定邦喷出了一口鲜血。“竟然喷血……”“他到底写什么字,竟然遭受血劫!”即使是那些心性极好的老人,也被惊动起来了,瞪着眼睛。“又喷了一口,他到底在写什么字,竟然喷血……”试炼之路上,太平有象上大象嘶叫怒吼,四蹄猛踏。苏定邦平静地看着,口中轻言着:“我之文才,岂是一字就可称量,就可代表……”“其重……二两七钱三分……为大学士之才。”一个十分沙哑的声音,从太平有象中传了出来。“二两七钱三分,这……”这个重量震惊了所有观战的人,只差二钱七分就可达到了儒士,而整个燕云境,只有圣手书生萧让为儒士。这时,众人的目光不由投向了一旁的李图,苏定邦第一次的称量为一两二钱三分,第二次称量为一两七钱五分,第三次称量为二两七钱三分。而李图第一次称量为一两二钱三分,第二次称量为二两一钱七分。此时,大家都在等待着李图的第三次称量,状元与国士的文才,谁更胜一分!李图并没有让众人等待,立即走了上去,写了一个字。在写这个字的进修,李图很轻松,很快,似乎没有受到什么限制。但当他写完这个字后,他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吾之才,岂是你能称量!”(未完待续。。)〖书网∷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www.〗RT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