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98 第十三章 人情
- 499 第十四章 再见晓梦
- 500 第十五章 准备
- 501 第十六章 演说
- 502 第十七章 聚义结盟
- 503 第十八章 逝
- 504 第十九章 各方行动
- 505 第二十章 姐妹相认
- 506 第二十一章 灵鹫宫上空的雕
- 507 第二十二章 养小雕
- 508 第二十三章 创功
- 509 第二十四章 真气六合
- 510 第二十五章 九阳出,天雷动
- 511 第二十六章 创功的天劫
- 512 第二十七章 天劫中的战斗
- 513 第二十八章 先天境
- 514 第二十九章 弱化版九阳神功
- 515 第三十章 还债
- 516 第三十一章 天下变化
- 517 第三十二章 强袭
- 518 第三十三章 交手大战
- 519 第三十四章 斗破天风洞
- 520 第三十五章 大开杀戒
- 521 第三十六章 激战不休
- 522 第三十七章 败退
- 523 第三十八章 招降
- 524 第三十九章 消息
- 525 第四十章 擂鼓山上遇故人
- 526 第四十一章 齐聚
- 527 第四十二章 故人交锋
- 528 第四十三章 珍珑棋局
- 529 第四十四章 诱铒
- 530 第四十五章 破局
- 531 第四十六章 阻拦
- 532 第四十七章 混战与入洞
- 533 第四十八章 现身
- 534 第四十九章 混战
- 535 第五十章 夺舍
- 536 第五十一章 胆气
- 537 第五十二章 末路
- 538 第五十三章 天雷现
- 539 第五十四章 大魔出世
- 540 第五十五章 变故
- 541 第五十六章 抢夺
- 542 第五十七章 恨意滔天
- 543 第五十八章 背叛
- 544 第五十九章 数月前
- 545 第六十章 枭雄末路
- 546 第六十一章 恩怨尽消
- 547 第六十二章 质问无涯子
- 548 第六十三章 无涯子谈情
- 549 第六十四章 无涯子败亡
- 550 第六十五章 游坦之的真情告白
- 551 第六十六章 数月前的布局
- 552 第六十七章 回忆中越阶杀宗师
- 553 第六十八章 逍遥派新掌门
- 554 第六十九章 离去
- 555 第七十章 不老长春谷出世
- 556 第七十一章 不老长春的威胁
- 557 第七十二章 强势少主
- 558 第七十三章 圣女的消息
- 559 第七十四章 归心似箭
- 560 第七十五章 神将出
- 561 第七十六章 吸星大法
- 562 第七十七章 被追杀中的公主
- 563 第七十八章 围杀
- 564 第七十九章 救人
- 565 第八十章 收徒
- 566 第八十一章 数月前的宫变回忆
- 567 第一章 国之将亡
- 568 第二章 逃出皇宫
- 569 第三章 相见
- 570 第四章 救人
- 571 第五章 大理事变
- 572 第六章 双战
- 573 第七章 回归万仇谷
- 574 第八章 恶耗
- 575 第九章 动武
- 576 第十章 败宗师
- 577 第十一章 宣战不老长春谷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三章 创功
第二十三章 创功
巫行云看着潘道走进,她抬手一掌,将不远处的大石摄来,直接堵住了洞口,只留下一点点的空隙,好让空气进入。
山洞不大,而且很不规则,可以看出是被人用内力生生的打出来的。潘道盘坐下来,他抬眼观察了一番,却是并不挑剔。
潘道从怀中取出数本绝学,具是这段时间以来的手抄本,他将其一一摆在眼前,打开,重新细细的研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而天地化,始有阴阳分,天地有日月,人生有性命。日月行而大道明,性命全则人体健。故而天地之分如人生之分,阴阳性命合而大道长生。”
“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总篇通论日月阴阳,是谓纯阳之道,这是先天功。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无相之法,有形无形在乎一心,心念即有,说之有相,心念即无,说之无相。众生说法,不见如来,众生不说法,不见如来,唯悟无法无相即可得见如来。”
“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潘道不可得法,却已得法,他静坐不动。沉沦在佛的世界,“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义;解义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总篇大论无相有生,有相无形,这是无相神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小无相之道。以作无相观,以阳化阴,以阴生阳,生生不息。天地交泰。心观周空,遍其虚无,是谓小,清静无为。神游太虚,又为大,故而无小何来大。不说大小。其功精微渊深,据以运使各家各派武功,以此为根基,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这是小无相功。
““佛祖如来,谓证得正果者,其初筑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经文博大,却又是易筋经。
“天上星,可摘,地上身,可隐,摘星手,霸道攻击,一掌碎星辰,赶月步,身法飘渺虚幻,若往若还,进退无踪之间如月转快疾。其功总要,唯我无敌,星宇之间何人相抗。”而这却是摘星赶月**。
潘道不断翻开五大绝学,一字一句细细品读,体内的真气如有所感,以先天功为基,五大内气同时运转,武功越发深厚。
然而,周天运功数回,体内真气虽越发壮大,但渐渐的开始有了冲突,五种内力彼此相遇变得狂暴,潘道一口鲜血吐出,险些走火入魔。
“大道无形,生于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畏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忧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心若冰清,天塌卟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卟惊……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潘道并没有停止五种内力的运转,反而还在尝试着让五门绝学融合,只是危及关头,神农大帝传他的清静经文却自然而然的浮现于他的脑海,将走火入魔的危机变小,使他保持了理智。
“噗。”数口鲜血吐出,潘道的脸色一阵惨白,五种绝学冲突,虽然因为清静经失去了走火入魔的危机,但依然还是让他的经脉受损。
五种绝学,每一门单独分开都是神功,是练武之人拼死也要得到的武学。但在潘道这里,却只是他成就先天的根基,是他想要创出自身绝学的基础。
潘道自知不行,他有些勉强了,立即停止了五种功法同时运转,只将先天功和无相神功运行,快速的疗伤,并且恢复精神。
良久,潘道停下这一切,他已经将五门绝学看完,可依然没有一点的头绪,创造功法,的确是难上加难,更何况他现在连先天境都没有达到。
潘道叹了口气,他并不气馁,反而从怀中取出了巫行云给他的一本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这是逍遥派的基石,无比的重要,传说来自逍遥子的出生地,不老长春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不老长春,天长地久,尊道重德,善以养生,内力归于人阳,体而行之,日深月久自然功参造化。”
潘道仔细学习,他越发觉得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历害,此功以阳为主,正合先天功所述之纯阳之道,却又与之不同,但也是同样的威力无穷。
内力渐生,潘道有意识的将纯阳先天功改变方向,修炼起了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不禁又是赞叹,此功若长时间修习,不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但这种无敌的意志却很快就能培养出来。
山中不知日月,外面日出月隐,洞中却始终如故,潘道盘坐在此,不吃不喝的修炼内功,也感觉不到饿。不知过了多久,这么武学也被他练到了极致,与先天功等数门武学一样,只要再进一步,他就能成就先天。
六门神功绝学,潘道尽数修练完成,纯阳先天功,摘星赶月**,无相神功,小无相功,易筋经,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他内力深厚无比,只怕比起一般的先天高手,也足以强出很多。
潘道静坐不动,脑海中数门武学不断闪现,他在寻找这几门武学的相通之处,希望可以将它们整合到一起,然后加入自己的武道理念,创出属于自己的绝世神功。(未完待续。。)
山洞不大,而且很不规则,可以看出是被人用内力生生的打出来的。潘道盘坐下来,他抬眼观察了一番,却是并不挑剔。
潘道从怀中取出数本绝学,具是这段时间以来的手抄本,他将其一一摆在眼前,打开,重新细细的研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而天地化,始有阴阳分,天地有日月,人生有性命。日月行而大道明,性命全则人体健。故而天地之分如人生之分,阴阳性命合而大道长生。”
“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总篇通论日月阴阳,是谓纯阳之道,这是先天功。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无相之法,有形无形在乎一心,心念即有,说之有相,心念即无,说之无相。众生说法,不见如来,众生不说法,不见如来,唯悟无法无相即可得见如来。”
“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潘道不可得法,却已得法,他静坐不动。沉沦在佛的世界,“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义;解义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总篇大论无相有生,有相无形,这是无相神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小无相之道。以作无相观,以阳化阴,以阴生阳,生生不息。天地交泰。心观周空,遍其虚无,是谓小,清静无为。神游太虚,又为大,故而无小何来大。不说大小。其功精微渊深,据以运使各家各派武功,以此为根基,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这是小无相功。
““佛祖如来,谓证得正果者,其初筑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经文博大,却又是易筋经。
“天上星,可摘,地上身,可隐,摘星手,霸道攻击,一掌碎星辰,赶月步,身法飘渺虚幻,若往若还,进退无踪之间如月转快疾。其功总要,唯我无敌,星宇之间何人相抗。”而这却是摘星赶月**。
潘道不断翻开五大绝学,一字一句细细品读,体内的真气如有所感,以先天功为基,五大内气同时运转,武功越发深厚。
然而,周天运功数回,体内真气虽越发壮大,但渐渐的开始有了冲突,五种内力彼此相遇变得狂暴,潘道一口鲜血吐出,险些走火入魔。
“大道无形,生于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畏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忧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心若冰清,天塌卟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卟惊……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潘道并没有停止五种内力的运转,反而还在尝试着让五门绝学融合,只是危及关头,神农大帝传他的清静经文却自然而然的浮现于他的脑海,将走火入魔的危机变小,使他保持了理智。
“噗。”数口鲜血吐出,潘道的脸色一阵惨白,五种绝学冲突,虽然因为清静经失去了走火入魔的危机,但依然还是让他的经脉受损。
五种绝学,每一门单独分开都是神功,是练武之人拼死也要得到的武学。但在潘道这里,却只是他成就先天的根基,是他想要创出自身绝学的基础。
潘道自知不行,他有些勉强了,立即停止了五种功法同时运转,只将先天功和无相神功运行,快速的疗伤,并且恢复精神。
良久,潘道停下这一切,他已经将五门绝学看完,可依然没有一点的头绪,创造功法,的确是难上加难,更何况他现在连先天境都没有达到。
潘道叹了口气,他并不气馁,反而从怀中取出了巫行云给他的一本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这是逍遥派的基石,无比的重要,传说来自逍遥子的出生地,不老长春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不老长春,天长地久,尊道重德,善以养生,内力归于人阳,体而行之,日深月久自然功参造化。”
潘道仔细学习,他越发觉得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历害,此功以阳为主,正合先天功所述之纯阳之道,却又与之不同,但也是同样的威力无穷。
内力渐生,潘道有意识的将纯阳先天功改变方向,修炼起了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不禁又是赞叹,此功若长时间修习,不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但这种无敌的意志却很快就能培养出来。
山中不知日月,外面日出月隐,洞中却始终如故,潘道盘坐在此,不吃不喝的修炼内功,也感觉不到饿。不知过了多久,这么武学也被他练到了极致,与先天功等数门武学一样,只要再进一步,他就能成就先天。
六门神功绝学,潘道尽数修练完成,纯阳先天功,摘星赶月**,无相神功,小无相功,易筋经,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他内力深厚无比,只怕比起一般的先天高手,也足以强出很多。
潘道静坐不动,脑海中数门武学不断闪现,他在寻找这几门武学的相通之处,希望可以将它们整合到一起,然后加入自己的武道理念,创出属于自己的绝世神功。(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