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7 第三十二章 送你回家
- 88 第三十三章 老头子的女儿老头子的家
- 89 第三十四章
- 90 第三十五章
- 91 第三十六章
- 92 第三十七章
- 93 第三十八章
- 94 第三十九章
- 95 第四十章
- 96 第四十一章
- 97 第四十二章
- 98 第四十三章
- 99 第四十四章
- 100 第四十五章
- 101 第四十六章
- 102 第四十七章
- 103 第四十八章
- 104 第四十九章
- 105 第五十章
- 106 第五十一章
- 107 第五十二章
- 108 第五十三章
- 109 第五十四章
- 110 第五十五章
- 111 第五十六章
- 112 第五十七章
- 113 第五十八章
- 114 第五十九章
- 115 第六十章
- 116 第六十一章
- 117 第六十二章
- 118 第六十三章
- 119 第六十四章
- 120 第六十五章
- 121 第六十六章
- 122 第六十七章
- 123 第六十八章
- 124 第六十九章
- 125 第七十章
- 126 第七十一章
- 127 第七十二章
- 128 第七十三章
- 129 第七十四章
- 130 第七十五章
- 131 第七十六章
- 132 第七十七章 赶赴斯德哥尔摩
- 133 第七十八章 演示实验
- 134 第七十九章 余波
- 135 第八十章 酒会
- 136 第八十一章 病因
- 137 第八十二章 阴阳师
- 138 第八十三章 吸血鬼也来了
- 139 第八十四章 追击吸血鬼
- 140 第八十五章 大战
- 141 第八十六章 血帝之境
- 142 第八十七章 年轻的物理学教授
- 143 第八十八章 李君
- 144 第八十九章 再遇
- 145 第九十章 武林大会
- 146 第九十一章 访谈
- 147 第九十二章 枪击活人
- 148 第九十三章 高层会谈
- 149 第九十四章 打造武林高手
- 150 第九十五章 矛之威
- 151 第九十六章 李君受伤
- 152 第九十七章 度元神
- 153 第九十八章
- 154 第九十九章 北极高人
- 155 第一百章 因祸得福(三卷终,请看下一卷)
- 156 第一章 西方佛殿
- 157 第二章 杀戮
- 158 第三章 收伏三妖
- 159 第四章 壮大
- 160 第五章 吞并松鹤岭
- 161 第六章 微光岛禁地
- 162 第七章 梦乎?
- 163 第八章 流云堂
- 164 第九章 绿竹仙地
- 165 第十章 玄机阵
- 166 第十一章 隐宗
- 167 第十二章 蛇王
- 168 第十三章 独战三仙
- 169 第十四章 封印翠玉山
- 170 第十五章 集体飞升
- 171 第十六章 飞升天界
- 172 第十七章 开战
- 173 第十八章 灭蛇王
- 174 第十九章 风雨欲来(1)
- 175 第二十章 风雨欲来(2)
- 176 第二十一章 挑战
- 177 第二十二章 统一微光岛
- 178 第二十三章 界桥
- 179 第二十四章 返回人间界
- 180 第一章 德兰城
- 181 第二章 血傀儡
- 182 第三章 三巫福地前
- 183 第四章 迷雾
- 184 第五章 小凤凰
- 185 第六章 黄中李发威
- 186 第七章 消逝的远古神话
- 187 第八章 重塑元神
- 188 第九章 斗佛
- 189 第十章 佛骨剑(强大的第三更!!!)
- 190 第十一章 过关
- 191 第十二章 灵果风波
- 192 第十三章 无题(第二更5000+)
- 193 第十四章 N市的进化军团
- 194 第十五章 又回青云山(5000+)
- 195 第十六章 何家(万字大章)
- 196 第十七章 金手指(7000+)
- 197 第十八章 闯阴间(万字大章,为更新晚了道歉)
- 198 第十九章 阎王爷的烦恼
- 199 第二十章 四元宝鉴
- 200 第二十一章 震撼的出场
- 201 第二十二章 某大招生
- 202 第二十三章 秦广王来访
- 203 第二十四章 黄金钟
- 204 第二十五章 黑色落宝金钱
- 205 第二十六章 桥梁
- 206 第二十七章 逆天劫云
- 207 第二十八章 杀戮(8000+)
- 208 第一章 葛亚洪
- 209 第二章 仙界也有毒品
- 210 第三章 进贡之行(9000+)
- 211 第四章 复仇而来
- 212 第五章 震惊
- 213 第六章 与夔王之战
- 214 第七章 离岛之前
- 215 第八章 蜀国
- 216 第九章 祁连宗
- 217 第十章 八仙镇
- 218 第十一章 离阳
- 219 第十二章 八仙(强大的第二更)
- 220 第十三章 镇元子
- 221 第十四章 入住万寿山
- 222 第十五章 诡异身世
- 223 第十六章 幕后
- 224 第十七章 拜师
- 225 第十八章 镇元子成圣
- 226 第十九章 人参果宴
- 227 第二十章 东海龙王的召唤
- 228 第二十一章 意外
- 229 第二十二章 轮廓人
- 230 第二十三章 造就亚圣
- 231 第二十四章 出观
- 232 第二十五章 帝君府
- 233 第二十六章 八戒的兄弟情
- 234 第二十七章 巧遇
- 235 第二十八章 文殊之死
- 236 第二十九章 大战开启
- 237 第三十章 北俱帝君
- 238 第三十一章 应邀而来
- 239 第三十二章 道祖的抉择
- 240 第三十三章 融合
- 241 第三十四章 三界危矣!
- 242 第三十五章 为谁而战
- 243 第三十六章 大结局及完本总结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钟强一再听到老妈说现在不能收拾何守元,难道何守元还有什么来历不成?但此时他也没了心情问这些问题。 握着自己的左手,钟强的眼中不禁闪过阵阵寒光。
再说这一日云重正坐在一间教室里听一位教授讲解材料学,突然从教室外面闯进一个人,正是何守元。何守元不顾众人的目光,走到云重跟前一把将他拉过来,道:“你跟我走,我有件东西要你看看。”然后不管云重愿不愿意便生拉硬拽地将他拖出了教室。
云重也十分的好奇,何守元家里的股东他都见过了。难道这老头子又得了什么古董?于是问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宝贝,居然让你这么着急的把我拖出来。”
何守元诡秘地笑了笑,然后说道:“等到了我家,你自然就知道了。”
这次何守元居然出钱打的,这让云重有些大跌眼镜。这老头子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平时不都是坐公交车吗?云重也乐得舒服,躺在出租车的靠背上哼着小曲,不亦快哉。
到了何守元家,何守元将云重拖到自己的书房。搞的云重连回答苏蓉的问好都没有时间。
何守元从将一个花瓶左右各转了三圈,然后用力将花瓶向下按去。没想到花瓶竟然沉了下去,随后又是一阵齿轮转动的吱吱声。靠墙的一个书架竟然自动移开,露出一面墙来。墙的靠墙跟处有一个凹槽,形状酷似古代牙差抓人用的令牌。何守元又从自己身上摸索出一个牌子,正好可以放进凹槽里面。当何守元将那块牌子放进凹槽里面以后,凹槽上方出现一个长宽都是一米的空间。空间里面放着一个四足方鼎。
云重一见这鼎,便不禁出口道:“好鼎!”
如果在平时,何守元听到云重这么夸奖,只怕早已经跳了起来。但这次奇怪,何守元竟然没有一丝喜悦之心,满脸的肃穆。何守元拿了一块丝绸,然后将鼎从里面取了出来放到书桌上。
只见那鼎有四足两耳,与上次何守元购得的三足元鼎不同。此鼎与其他鼎不同的地方还在与它的大小。普通的鼎不管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大小至少都有一米来高,但这个鼎与其说是鼎倒不如说是香炉。因为它实在太小了。此鼎虽然形制雄伟,但高不过十三厘米、口长不过十一厘米、口宽不过八厘米。如果它是香炉也是小号的香炉。
小鼎立耳、方腹,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其造型、纹饰、工艺均别具匠心,看得出小鼎的制作者是花费了很大的心思的。
何守元在一旁说道:“此鼎是我祖上所传。我研究文物半生,自忖在鉴别文物上还是有些眼里的。都能我得到这个鼎几十年,无时无刻不再考证它的来历。但我查遍所有的古书,阅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所有典籍都没有能找到这鼎的出处来历。那天见小友在鉴别文物上的造诣远远胜过我。所以我今日将它拿出来,看看小友你知不知道它的来历。”
云重道:“实不相瞒,我在文物鉴别上的造诣跟您老差得还远。但我对文物、古董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只要让我闻闻它的气味我就可以大致地推断出它的来历。但这件小鼎的来历我竟然一时间看不出来。我有一个疑问,您老祖上是干什么的?”虽然不知道这小鼎是那个朝代的,但从小鼎的身上云重闻不出一点的历史痕迹。单凭这一点它就是一件难得的宝贝。能有这样宝贝的何守元应该不会出生自普通的家庭。
何守元听完,竟然笑了出来。过了一会儿,说道:“我的出身在别人看来可能有些不怎么光彩,但我却始终以此感到自豪。小老弟是非常之人自然也不会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我们这样的人。既然小老弟问起,那我就告诉你,我的父亲就是洪门的第十七代大哥。”何守元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云重也是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老头子竟是洪门大哥的后代。怪不得有一身的怪脾气,现在却可以解释的通了。这就是身为洪门人天生的傲骨。虽然云重也在网上和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中看到过有关洪门的内容,但大多语焉不详。今天碰到洪门大哥的后代,自然要问个清楚。于是云重好奇的问道:“我久仰洪门的大名,但多数资料上的洪门亦正亦邪,让人琢磨不透,那真实的洪门是怎么样的呢?想必您会知道的清楚一些吧。”
何守元陷入了沉思,许久慢慢说道:“洪门源远流长,有些人认为它源于明末清初,但其实它的历史要比那更长。据我的了解,洪门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末明初的一个组织明教改编后成立的江湖门派。也就是说洪门当时是掌握在明朝皇室手中对付江湖中人的一种武器,它的作用也就是制约江湖中人。一旦有什么大骚动的迹象便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由于当时的洪门是明朝皇室的御用工具,所以一直得到朝廷或明或暗地支持。就连明成祖朱棣篡位后也仍然支持洪门。
后来明朝渐渐昏聩,对洪门的控制也越来越弱。以前的洪门只不过是暗中的一个门派,但明朝衰落后它渐渐走到了台前。明朝被清朝取而代之后,洪门便开始了反清复明的事业。所以洪门从那以后便一直端坐在帮派霸主的地位。”
再说这一日云重正坐在一间教室里听一位教授讲解材料学,突然从教室外面闯进一个人,正是何守元。何守元不顾众人的目光,走到云重跟前一把将他拉过来,道:“你跟我走,我有件东西要你看看。”然后不管云重愿不愿意便生拉硬拽地将他拖出了教室。
云重也十分的好奇,何守元家里的股东他都见过了。难道这老头子又得了什么古董?于是问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宝贝,居然让你这么着急的把我拖出来。”
何守元诡秘地笑了笑,然后说道:“等到了我家,你自然就知道了。”
这次何守元居然出钱打的,这让云重有些大跌眼镜。这老头子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平时不都是坐公交车吗?云重也乐得舒服,躺在出租车的靠背上哼着小曲,不亦快哉。
到了何守元家,何守元将云重拖到自己的书房。搞的云重连回答苏蓉的问好都没有时间。
何守元从将一个花瓶左右各转了三圈,然后用力将花瓶向下按去。没想到花瓶竟然沉了下去,随后又是一阵齿轮转动的吱吱声。靠墙的一个书架竟然自动移开,露出一面墙来。墙的靠墙跟处有一个凹槽,形状酷似古代牙差抓人用的令牌。何守元又从自己身上摸索出一个牌子,正好可以放进凹槽里面。当何守元将那块牌子放进凹槽里面以后,凹槽上方出现一个长宽都是一米的空间。空间里面放着一个四足方鼎。
云重一见这鼎,便不禁出口道:“好鼎!”
如果在平时,何守元听到云重这么夸奖,只怕早已经跳了起来。但这次奇怪,何守元竟然没有一丝喜悦之心,满脸的肃穆。何守元拿了一块丝绸,然后将鼎从里面取了出来放到书桌上。
只见那鼎有四足两耳,与上次何守元购得的三足元鼎不同。此鼎与其他鼎不同的地方还在与它的大小。普通的鼎不管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大小至少都有一米来高,但这个鼎与其说是鼎倒不如说是香炉。因为它实在太小了。此鼎虽然形制雄伟,但高不过十三厘米、口长不过十一厘米、口宽不过八厘米。如果它是香炉也是小号的香炉。
小鼎立耳、方腹,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其造型、纹饰、工艺均别具匠心,看得出小鼎的制作者是花费了很大的心思的。
何守元在一旁说道:“此鼎是我祖上所传。我研究文物半生,自忖在鉴别文物上还是有些眼里的。都能我得到这个鼎几十年,无时无刻不再考证它的来历。但我查遍所有的古书,阅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所有典籍都没有能找到这鼎的出处来历。那天见小友在鉴别文物上的造诣远远胜过我。所以我今日将它拿出来,看看小友你知不知道它的来历。”
云重道:“实不相瞒,我在文物鉴别上的造诣跟您老差得还远。但我对文物、古董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只要让我闻闻它的气味我就可以大致地推断出它的来历。但这件小鼎的来历我竟然一时间看不出来。我有一个疑问,您老祖上是干什么的?”虽然不知道这小鼎是那个朝代的,但从小鼎的身上云重闻不出一点的历史痕迹。单凭这一点它就是一件难得的宝贝。能有这样宝贝的何守元应该不会出生自普通的家庭。
何守元听完,竟然笑了出来。过了一会儿,说道:“我的出身在别人看来可能有些不怎么光彩,但我却始终以此感到自豪。小老弟是非常之人自然也不会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我们这样的人。既然小老弟问起,那我就告诉你,我的父亲就是洪门的第十七代大哥。”何守元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云重也是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老头子竟是洪门大哥的后代。怪不得有一身的怪脾气,现在却可以解释的通了。这就是身为洪门人天生的傲骨。虽然云重也在网上和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中看到过有关洪门的内容,但大多语焉不详。今天碰到洪门大哥的后代,自然要问个清楚。于是云重好奇的问道:“我久仰洪门的大名,但多数资料上的洪门亦正亦邪,让人琢磨不透,那真实的洪门是怎么样的呢?想必您会知道的清楚一些吧。”
何守元陷入了沉思,许久慢慢说道:“洪门源远流长,有些人认为它源于明末清初,但其实它的历史要比那更长。据我的了解,洪门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末明初的一个组织明教改编后成立的江湖门派。也就是说洪门当时是掌握在明朝皇室手中对付江湖中人的一种武器,它的作用也就是制约江湖中人。一旦有什么大骚动的迹象便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由于当时的洪门是明朝皇室的御用工具,所以一直得到朝廷或明或暗地支持。就连明成祖朱棣篡位后也仍然支持洪门。
后来明朝渐渐昏聩,对洪门的控制也越来越弱。以前的洪门只不过是暗中的一个门派,但明朝衰落后它渐渐走到了台前。明朝被清朝取而代之后,洪门便开始了反清复明的事业。所以洪门从那以后便一直端坐在帮派霸主的地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