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常春谷
- 2 第二章 因果循环
- 3 第三章 天涯思君不可忘
- 4 第四章 年少轻狂闯天涯
- 5 第五章 千年冰蚕
- 6 第六章 与汝共赴黄泉路
- 7 第七章 共处一箱
- 8 第八章 回疆炎莽
- 9 第九章 凌云步水法
- 10 第十章 石室秘密
- 11 第十一章 沙底石棺
- 12 第十二章 无字真经
- 13 第十三章 溶洞
- 14 第十四章 再见天日
- 15 第十五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16 第十六章 偷听
- 17 第十七章 挫气心法
- 18 第十八章 灰衣人
- 19 第十九章 准师父
- 20 第二十章 忽悠准师父
- 21 第二十一章 师叔公?
- 22 第二十二章 欧阳华
- 23 第二十三章 史无敌
- 24 第二十四章 向来痴
- 25 第二十五章 一世人,两兄弟
- 26 第二十六章 驼背人
- 27 第二十七章 意外的书信
- 28 第二十八章 十年生死 两茫茫
- 29 第二十九章 安复儿
- 30 第三十章 宋莹莹?
- 31 第三十一章 再见宋莹莹
- 32 第三十二章 吐蕃郡主
- 33 第三十三章 南临剑神
- 34 第三十四章 夺剑
- 35 第三十五章 花肥
- 36 第三十六章 神秘的驼背老人
- 37 第三十七章 北冥神功
- 38 第三十八章 孙颖
- 39 第三十九章 杀到敌人胆寒
- 40 第四十章 逃脱
- 41 第四十一章 静心诀
- 42 第四十二章 骗人
- 43 第四十三章 分别
- 44 第四十四章 相遇
- 45 第四十五章 木嫣然
- 46 第四十六章 检验武功
- 47 第四十七章 黑无常
- 48 第四十八章 白无常
- 49 第四十九章 荒唐一拥
- 50 第五十章 将离花
- 51 第五十一章 复生豆
- 52 第五十二章 闻名天下
- 53 第五十三章 怪人
- 54 第五十四章 小圆镜湖
- 55 第五十五章 再遇黑无常
- 56 第五十六章 灰衣僧人
- 57 第五十七章 魔根深种
- 58 第五十八章 水灵灵
- 59 第五十九章 吃亏
- 60 第六十章 当今武林第一人
- 61 第六十一章 相谈(一)
- 62 第六十四章 相谈(二)
- 63 第六十五章 相谈(三)
- 64 第六十六章 乱点鸳鸯谱
- 65 第六十七章 棒打鸳鸯
- 66 第六十八章 “龟息”治疗法
- 67 第六十九章 假和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 常春谷
第一章 常春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作这一《早白帝城》的乃是唐朝一位大诗人,此人姓李名白,字太白,号諦仙人,人称诗仙。诗人皮日休:“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口吐天上文,迹做人间客。”说的却是毫不夸张,只是李白豪迈不羁,满腹诗赋,但其在政治上却不及同代诗人聪明,曾因永王起义而被捕入狱。
“闻难知恸动,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在白帝城至江陵,有一段长江,水流很是湍急,“哗哗哗……”的水流声回荡在两岸高山间,其中夹杂鸟鸣猿啼。
此时,李白醉卧小舟中,轻声低吟,使人闻之悲伤。
李白一身白袍,手持酒壶,似醉似醒的半卧小舟中,虽是鬓间有几缕白,神色有些悲伤,但其仍是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在舟头站着一黑衫大汉,虎背熊腰,有三十出头,一身黑衣更显得其威武高大,完全不像是船夫,更像是江湖中的好手。只是这黑衫大汉此时神色很焦急,也不知是小舟行的太快给吓得还是另有他因。
这黑衫大汉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连身体都未动过分毫,仿佛如铁木桩钉在舟头一般,忽的黑衫大汉将手中船桨猛划两下道:“我说老先生,你们这些读书人当真麻烦,没事就爱做什么诗词,吵得人不得清净。”
原来,李白刚刚所做之诗,正是其在“从磷案”被捕入狱后所做,此时本来他应该是流放夜郎的途中,但行至白帝城遇赦,这才乘舟下江陵。一路之上念及宗夫人,李白思念、感激和内疚百感交集才吟此诗,以慰自己。但黑衫大汉却是一粗犷的汉子,哪里听得懂这些,急躁之下便教训了一下李白。
江水湍急,小舟行本就极快,此时给黑衫大汉这么一划,度又是猛地提升,正要喝酒的李白还没张开嘴,酒水便是泼了其一脸。若是常人此时早已连忙擦拭脸上的酒水,可李白却连忙伸出舌头舔舔尚在嘴唇的酒水笑道:“那我便做一你听得懂的。”
李白寻思该做何诗,极目远望,只见白帝城在青山白云之间若隐若现,又想到自己近些日子以来的境遇,当下沉吟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诗兴一来,李白却是将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及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表达的,完全没有想到黑衫大汉能否听懂。
可李白刚刚吟完,那黑衫大汉却是哈哈一笑道:“老先生此诗做得好,当真是好。只需我手下再加把劲,何须一日才能到达江陵。”
听其言语,却只是按字面意思理解了,当是李白在夸自己驶舟驶得极快,李白莞尔,却又不好说穿,当下道:“是啊!”
黑衫大汉听到李白夸赞自己,当下急躁之气消了大半,便与李白攀谈了起来道:“先生此下江陵,可有事情要办?”
“哪里有什么事情要办,不过是游玩罢了!”李白笑道。
两人畅谈,半日已过。
日下西山,两人已到江陵,此时正值初春时节,岸边草木皆是抽了新的枝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夕阳余晖洒落,更显美丽。
黑衫大汉在一水流平缓处将小舟慢慢的划向岸边,李白四顾,只见四处荒草丛生,树木林立,哪里有一户人家的影子,赫然是一处荒山野岭的迹象,疑惑的道:“此处荒山野岭,你怎么在此处靠岸?”
说话之间,小舟却是稳稳的停靠在岸边,黑衫大汉转过身来道:“老先生,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不知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你在这荒山野岭停下,又有什么打算?”李白反问。
黑衫大汉朗声一笑道:“我自有去处。”说着纵身上了岸。
此时安史之乱平息不久,李唐元气大伤,加之宦官****。表面看去,李唐还算兴盛,人民生活尚好,实则大都数人民都是生活艰苦,赋税沉重,风餐露宿者比比皆是。李白只道黑衫大汉同他一样,是个流浪人,要与这荒山野岭过夜,苦笑道:“你的去处便是我的去处。”
黑衫大汉心想:“看来这老先生是赖上我了!”看向李白,只见其年事已高,又是孤身一人,心中不由得起了怜悯便道:“老先生,如若不弃,那我便带你去一地吧!”
李白心想:“两人在一起露宿荒岭也好有个照应。”这般想着笑道:“好!”
当下上岸,跟在黑衫大汉后面沿一条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走去。
小道七拐八折,两旁枯黄的杂草中有一抹绿色正在昂扬向上。时过不久,小道路尽,两人来到一片树林之中,树木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边,黑衫大汉沉声道:“老先生,跟紧了。”
当下跨步入林,李白紧随其后,忽的李白看到眼前的树木在移动,这一下可真是吓坏了他,连忙跟在黑衫大汉后面,相距甚近。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白忽觉有一阵花草的香味飘入鼻中,令人顿时神清气爽,不由向前看去,只见自己置身在一山谷入口处,在自己的身边立着一块一丈多高的巨石,巨石之上书“常春谷”三个大字。
李白精通诗词歌赋,在书法上面也是颇有造诣,此时却也是被这三个大字给震住了。
只见“常春谷”三个大字龙飞凤舞,却又是圆润、苍劲有力,一点也不像是人工凿刻上去的,倒像是有人直接提笔挥洒而成。
“老先生里面请。”黑衫大汉道,说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李白回过神来,干笑两声,与黑衫大汉一同走入谷中,但见谷中草木青翠欲滴,繁花似锦,是一处罕见的美景之地,一路之上风物佳景,远处有仙鹤五六只,白鹿成群,松鼠小兔皆是见人不惊,小道两旁更是开满了各色花朵,散清香,远处山腰之上有宫殿成片,且有袅袅炊烟升起,宛若仙境。
往前走了一阵,太阳已是完全的隐没在西山之后,谷内也是变得昏暗了起来。突然,从路旁的大树后闪出两人,皆手持长剑,拦住李白和黑衫大汉去路,其中一人高喝道:“来者何人?”
“哈哈,这才三月未见,就不认识我了?”黑衫大汉大笑着说道。
听到声音,前方两人明显的楞了一下,紧接着道:“是三爷,三爷回来了。”说着收起长剑,将两人让进谷去。
原来这黑衫大汉正是“常春谷”三当家的,名叫宇文阔,三十六路“天罡刀”使得出神入化,在江湖之上颇有威名,人送外号“刀劈两岸”。
“常春谷”正是威震武林的五谷之一,该谷谷主宇文凌傲一身玄冰劲神功深不可测,为人和蔼,但却极少过问江湖之事,所以江湖之人送其“隐世君子”的名号。宇文凌傲有三个弟弟,二弟宇文风,喜爱吟诗作赋,生性风流,但其武功却也是江湖上的好手,一对判官笔使得出神入化,江湖上人称“多情郎君”;三弟“刀劈两岸”宇文阔更是不必多说;四弟宇文乾,少年时使得一手好剑,为人又是侠肝义胆,江湖人称“侠义剑客”,但宇文乾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却在佛门四宗的法相宗的大慈恩寺内出家为僧,从此遁入空门,所以江湖人称“可惜和尚”。
李白跟着宇文阔进入一间厅堂,其中灯火通明,只是偌大的厅堂之中却只坐着两人。
其中一人年纪约莫在四十出头,身形高瘦,面容有些清瘦,一双眼神高深莫测,欣长的手指正在桌上不断地敲击着,出“哒……哒哒……”的声响,此人正是“隐世君子”宇文凌傲。在宇文凌傲的旁边端坐着一身穿僧袍的和尚,约莫三十出头,虽无头,但看起来仍是英俊,这和尚正是“可惜和尚”宇文乾。
宇文乾起身迎向李白和宇文阔道:“三哥,你可算来了。”话语一顿看向李白道:“三哥,不知这位是?”
还不待宇文阔回答,宇文凌傲却是笑道:“四弟,你怎么出家三年还是这般心性。贵客初到,请人家坐下再作介绍也不迟啊!”说着站起身来请李白入座。
入座之后宇文阔和宇文乾皆是沉默不语,宇文凌傲微一沉吟笑道:“不知先生是?”他只见李白年事已高,但却又一股洒脱不羁之感,以为是武林中的那位高人,说话之间很是客气。
宇文阔将宇文乾和宇文凌傲介绍过后,想到自己一直称李白为“老先生”却不知其姓名,不由得尴尬的看向李白。李白以自己腹中诗书为傲,一直有些自负,当下朗声道:“在下姓李字太白,世人唤作‘諦仙人’。”
话音一落,宇文凌傲却是哈哈一笑,随后以指击桌歌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近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哈哈,但愿长醉不愿醒。太白兄这‘将近酒’真是深的我心,当世诗人,我最敬佩太白兄啊!今日有幸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李白脸上掠过一丝自豪,笑道:“宇文兄过奖了。”
说话之间,有几个童子献上茶水和点心,宇文凌傲抱拳道:“望太白兄见谅,一直听闻太白兄无酒不欢,只是今日却不能以美酒款待,只有淡茶两杯,还请不要嫌弃。”
李白地头,只见一碗茶水冰冷冷,水面上漂浮着两三片茶叶,想来其淡无比疑惑道:“这又是为何?”
新人报道求支持!!!xh:.218.2o4.13
作这一《早白帝城》的乃是唐朝一位大诗人,此人姓李名白,字太白,号諦仙人,人称诗仙。诗人皮日休:“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口吐天上文,迹做人间客。”说的却是毫不夸张,只是李白豪迈不羁,满腹诗赋,但其在政治上却不及同代诗人聪明,曾因永王起义而被捕入狱。
“闻难知恸动,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在白帝城至江陵,有一段长江,水流很是湍急,“哗哗哗……”的水流声回荡在两岸高山间,其中夹杂鸟鸣猿啼。
此时,李白醉卧小舟中,轻声低吟,使人闻之悲伤。
李白一身白袍,手持酒壶,似醉似醒的半卧小舟中,虽是鬓间有几缕白,神色有些悲伤,但其仍是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在舟头站着一黑衫大汉,虎背熊腰,有三十出头,一身黑衣更显得其威武高大,完全不像是船夫,更像是江湖中的好手。只是这黑衫大汉此时神色很焦急,也不知是小舟行的太快给吓得还是另有他因。
这黑衫大汉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连身体都未动过分毫,仿佛如铁木桩钉在舟头一般,忽的黑衫大汉将手中船桨猛划两下道:“我说老先生,你们这些读书人当真麻烦,没事就爱做什么诗词,吵得人不得清净。”
原来,李白刚刚所做之诗,正是其在“从磷案”被捕入狱后所做,此时本来他应该是流放夜郎的途中,但行至白帝城遇赦,这才乘舟下江陵。一路之上念及宗夫人,李白思念、感激和内疚百感交集才吟此诗,以慰自己。但黑衫大汉却是一粗犷的汉子,哪里听得懂这些,急躁之下便教训了一下李白。
江水湍急,小舟行本就极快,此时给黑衫大汉这么一划,度又是猛地提升,正要喝酒的李白还没张开嘴,酒水便是泼了其一脸。若是常人此时早已连忙擦拭脸上的酒水,可李白却连忙伸出舌头舔舔尚在嘴唇的酒水笑道:“那我便做一你听得懂的。”
李白寻思该做何诗,极目远望,只见白帝城在青山白云之间若隐若现,又想到自己近些日子以来的境遇,当下沉吟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诗兴一来,李白却是将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及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表达的,完全没有想到黑衫大汉能否听懂。
可李白刚刚吟完,那黑衫大汉却是哈哈一笑道:“老先生此诗做得好,当真是好。只需我手下再加把劲,何须一日才能到达江陵。”
听其言语,却只是按字面意思理解了,当是李白在夸自己驶舟驶得极快,李白莞尔,却又不好说穿,当下道:“是啊!”
黑衫大汉听到李白夸赞自己,当下急躁之气消了大半,便与李白攀谈了起来道:“先生此下江陵,可有事情要办?”
“哪里有什么事情要办,不过是游玩罢了!”李白笑道。
两人畅谈,半日已过。
日下西山,两人已到江陵,此时正值初春时节,岸边草木皆是抽了新的枝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夕阳余晖洒落,更显美丽。
黑衫大汉在一水流平缓处将小舟慢慢的划向岸边,李白四顾,只见四处荒草丛生,树木林立,哪里有一户人家的影子,赫然是一处荒山野岭的迹象,疑惑的道:“此处荒山野岭,你怎么在此处靠岸?”
说话之间,小舟却是稳稳的停靠在岸边,黑衫大汉转过身来道:“老先生,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不知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你在这荒山野岭停下,又有什么打算?”李白反问。
黑衫大汉朗声一笑道:“我自有去处。”说着纵身上了岸。
此时安史之乱平息不久,李唐元气大伤,加之宦官****。表面看去,李唐还算兴盛,人民生活尚好,实则大都数人民都是生活艰苦,赋税沉重,风餐露宿者比比皆是。李白只道黑衫大汉同他一样,是个流浪人,要与这荒山野岭过夜,苦笑道:“你的去处便是我的去处。”
黑衫大汉心想:“看来这老先生是赖上我了!”看向李白,只见其年事已高,又是孤身一人,心中不由得起了怜悯便道:“老先生,如若不弃,那我便带你去一地吧!”
李白心想:“两人在一起露宿荒岭也好有个照应。”这般想着笑道:“好!”
当下上岸,跟在黑衫大汉后面沿一条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走去。
小道七拐八折,两旁枯黄的杂草中有一抹绿色正在昂扬向上。时过不久,小道路尽,两人来到一片树林之中,树木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边,黑衫大汉沉声道:“老先生,跟紧了。”
当下跨步入林,李白紧随其后,忽的李白看到眼前的树木在移动,这一下可真是吓坏了他,连忙跟在黑衫大汉后面,相距甚近。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白忽觉有一阵花草的香味飘入鼻中,令人顿时神清气爽,不由向前看去,只见自己置身在一山谷入口处,在自己的身边立着一块一丈多高的巨石,巨石之上书“常春谷”三个大字。
李白精通诗词歌赋,在书法上面也是颇有造诣,此时却也是被这三个大字给震住了。
只见“常春谷”三个大字龙飞凤舞,却又是圆润、苍劲有力,一点也不像是人工凿刻上去的,倒像是有人直接提笔挥洒而成。
“老先生里面请。”黑衫大汉道,说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李白回过神来,干笑两声,与黑衫大汉一同走入谷中,但见谷中草木青翠欲滴,繁花似锦,是一处罕见的美景之地,一路之上风物佳景,远处有仙鹤五六只,白鹿成群,松鼠小兔皆是见人不惊,小道两旁更是开满了各色花朵,散清香,远处山腰之上有宫殿成片,且有袅袅炊烟升起,宛若仙境。
往前走了一阵,太阳已是完全的隐没在西山之后,谷内也是变得昏暗了起来。突然,从路旁的大树后闪出两人,皆手持长剑,拦住李白和黑衫大汉去路,其中一人高喝道:“来者何人?”
“哈哈,这才三月未见,就不认识我了?”黑衫大汉大笑着说道。
听到声音,前方两人明显的楞了一下,紧接着道:“是三爷,三爷回来了。”说着收起长剑,将两人让进谷去。
原来这黑衫大汉正是“常春谷”三当家的,名叫宇文阔,三十六路“天罡刀”使得出神入化,在江湖之上颇有威名,人送外号“刀劈两岸”。
“常春谷”正是威震武林的五谷之一,该谷谷主宇文凌傲一身玄冰劲神功深不可测,为人和蔼,但却极少过问江湖之事,所以江湖之人送其“隐世君子”的名号。宇文凌傲有三个弟弟,二弟宇文风,喜爱吟诗作赋,生性风流,但其武功却也是江湖上的好手,一对判官笔使得出神入化,江湖上人称“多情郎君”;三弟“刀劈两岸”宇文阔更是不必多说;四弟宇文乾,少年时使得一手好剑,为人又是侠肝义胆,江湖人称“侠义剑客”,但宇文乾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却在佛门四宗的法相宗的大慈恩寺内出家为僧,从此遁入空门,所以江湖人称“可惜和尚”。
李白跟着宇文阔进入一间厅堂,其中灯火通明,只是偌大的厅堂之中却只坐着两人。
其中一人年纪约莫在四十出头,身形高瘦,面容有些清瘦,一双眼神高深莫测,欣长的手指正在桌上不断地敲击着,出“哒……哒哒……”的声响,此人正是“隐世君子”宇文凌傲。在宇文凌傲的旁边端坐着一身穿僧袍的和尚,约莫三十出头,虽无头,但看起来仍是英俊,这和尚正是“可惜和尚”宇文乾。
宇文乾起身迎向李白和宇文阔道:“三哥,你可算来了。”话语一顿看向李白道:“三哥,不知这位是?”
还不待宇文阔回答,宇文凌傲却是笑道:“四弟,你怎么出家三年还是这般心性。贵客初到,请人家坐下再作介绍也不迟啊!”说着站起身来请李白入座。
入座之后宇文阔和宇文乾皆是沉默不语,宇文凌傲微一沉吟笑道:“不知先生是?”他只见李白年事已高,但却又一股洒脱不羁之感,以为是武林中的那位高人,说话之间很是客气。
宇文阔将宇文乾和宇文凌傲介绍过后,想到自己一直称李白为“老先生”却不知其姓名,不由得尴尬的看向李白。李白以自己腹中诗书为傲,一直有些自负,当下朗声道:“在下姓李字太白,世人唤作‘諦仙人’。”
话音一落,宇文凌傲却是哈哈一笑,随后以指击桌歌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近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哈哈,但愿长醉不愿醒。太白兄这‘将近酒’真是深的我心,当世诗人,我最敬佩太白兄啊!今日有幸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李白脸上掠过一丝自豪,笑道:“宇文兄过奖了。”
说话之间,有几个童子献上茶水和点心,宇文凌傲抱拳道:“望太白兄见谅,一直听闻太白兄无酒不欢,只是今日却不能以美酒款待,只有淡茶两杯,还请不要嫌弃。”
李白地头,只见一碗茶水冰冷冷,水面上漂浮着两三片茶叶,想来其淡无比疑惑道:“这又是为何?”
新人报道求支持!!!xh:.218.2o4.13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