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59 第462章 末路
- 460 第463章 难逃宿命〔上〕
- 461 第464章 难逃宿命〔中〕
- 462 第465章 难逃宿命〔下〕
- 463 第466章 迁都
- 464 第467章 剧变
- 465 第468章 勤王
- 466 第469章 截击
- 467 第470章 入京
- 468 第471章
- 469 第472章 目标京城
- 470 第473章 决战序幕
- 471 第474章 攻城
- 472 第475章 穴攻
- 473 第476章 掌控命运
- 474 第477章 藐视
- 475 第478章 论功行赏
- 476 第479章 廷议
- 477 第480章 兵发辽东
- 478 第481章 顽抗到底
- 479 第482章
- 480 第483章 大军北上
- 481 第484章 大乱到来
- 482 第484章 生机
- 483 第486章 蓄势
- 484 第487章 大西王
- 485 第485章 年号隆武
- 486 第486章 双明并立
- 487 第490章 大军压境
- 488 第491章 江宁
- 489 第489章 过江
- 490 第490章 南京
- 491 第491章 陷城
- 492 第492章 江南攻略
- 493 第493章 坚城扬州
- 494 第497章 真正想要的
- 495 第498章 帝国主义
- 496 第496章 海贸先行者〔上〕
- 497 第500章 海贸先行者〔下〕
- 498 第501章 规划
- 499 第502章
- 500 第503章 本王教你
- 501 第504章 厚待
- 502 第505这 帝国主义
- 503 第506章 无可选择
- 504 第504章 决不妥协
- 505 第505章
- 506 第506章 惊变
- 507 第507章 再无退路
- 508 第511章 心在海洋
- 509 第512章 出兵
- 510 第510章 对手
- 511 第511章 剑阁〔上〕
- 512 第515章 剑阁〔下〕
- 513 第516章 一触即发〔补完欠的了〕
- 514 第517章 八大王落幕〔上〕
- 515 第518章 八大王落幕〔下〕
- 516 第519章 大结局
- 517 完本9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72章 目标京城
第472章 目标京城
当四个儿子被带来之后,太子朱慈直接就是一声泣哭,过了年就已经十三岁的他,已经明白大明如今已经走到了最后的末路。更是见到崇祯这般的憔悴和苍老,忍不住悲从心来,伏于地上大哭不止。
见到孩子如此悲伤和真情流露,崇祯也是忍不住眼眶发红。多年以来,他一心心思放于国事上,对于孩子们也是缺少照料和关爱,但是到了如今的最后关头,再也不用为国事日夜发愁的崇祯也终于换回了自己另一个身份,不再是一国之君,而是一个普通的人父!父子俩就这么相护拥着,抽泣声不断。
但是两个弟弟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却是一个八岁,两个七岁,根本不知道为何父兄这般心伤。但是原本就是因为深夜被吵醒,又被人带来这座阴森森的大殿之上,他们也是再也忍受不住心中的害怕和不满,跟着哇哇哭了起来。
“好了,皇儿,汝当为大明中兴之君!再也不可象父皇这般,大明到了今日,文臣委实误朕良多。你要谨记,天下文臣人人可杀,万不可再信任彼等!尔等可随大伴一同南下江南,江南之地,民富粮足,依旧是可用武之地!吾儿,大明就托付于吾儿之手矣!”半晌后,崇祯收拾心情,缓慢但却十分坚定的将朱慈轻轻扶起,认真的打量着这个英气逼人的儿子,沉声道。
“父皇,儿臣不愿与你分开!”朱慈却是怎么也控制不住心中悲伤,他知道这次离别之后,就注定天人两隔,依旧哭泣声不断。
“这成什么样子!?你可是未来大明的亲主,如此儿女状,如何担负的起大明社稷江山?”崇祯咬咬牙,狠下心来斥责道。
崇祯一板起脸,一向对于崇祯敬畏有加的朱慈也是不敢再抽泣,止住心中悲伤,沉稳的跪坐于崇祯之旁。
对于这个儿子,崇祯也是期望极高,八岁那年,崇祯便开始选择东宫侍班讲读官。命令当时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铎、屈可伸侍班,礼部侍郎方逢年,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曾志讲讲读,编修胡守恒、刘正宗,李景廉,以及后来进入内阁的杨士聪等人讲读!这些大明最后的名臣们成堆的围着太子朱慈,可见崇祯皇帝对于这个儿子的期望值,完全是豪华阵容来形容的陪读团啊!
“为君之道,在于制衡……”
崇祯耐心的在旁细心的为
朱慈讲述为君之道,这些都是这十数年来他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同于朱慈,崇祯皇帝完全可以称的上是盲人骑瞎马,这些经验完全是靠着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但是崇祯明显没有开国之君那般的能耐,深宫长大的他,十数年来也是被朝臣们捉弄的次数多不胜数。走过弯路的崇祯明显不愿意儿子再将自己的覆辙,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依旧十分耐心的为朱慈慢慢讲解。
本来皇帝之道一般都是只讲于继承人一人而已,别说身边的王承恩,就算是朱慈一母同胞的胞弟朱慈炯都是没有可能听到。但是在这个大明已经危在旦夕的时刻,崇祯也是再没这么多的忌讳,虽然这些孩儿尚小,但是崇祯却是抱着他们能听多少是多少的心理,也是将他们一同教诲。毕竟逃亡之路,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发生,若是朱慈不幸于道,起mǎ这些儿子们若是哪个幸存下来,也是可以将大明的炬火再次传递下去。
“皇儿,父皇愧对历代先皇,大明更是到了最后关头。但是你们谨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到了南京,你们三兄弟当相亲相爱,时刻谨记今日之厄,以中兴大明为念!来,带上这个,趁着夜色这就去了吧!”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大亮,连续讲了两三个时辰的崇祯也是有些疲累的挥挥手道。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王承恩却是并不愿意接受沿途护送皇子们的这一线生机,只愿终老伴随于崇祯之旁。对于这个直接将额头叩的一片鲜血淋漓的身边老人,崇祯也是一阵心酸,第一次矮身扶起了王承恩,对于王承恩的心思,他也是有些了解。虽然大半是因为对自己的依赖,也是有一部分是因为听了不该听的东西,所以不愿这般离去。
既然王承恩不愿离去,崇祯也只能另选心腹护送皇子出城。不过此时京城已经在关宁军手中,崇祯也是狠狠心,将之分散送入最后的几位大明忠臣的家中,期待他们能够逃得一劫,然后在江南重振大明。
……
就在崇祯皇帝谆谆教导三个儿子要时刻以中兴大明为念,更是将皇帝宝玺郑重的交于太子之时,安排心腹太监和心腹侍卫送四位皇子离京之时。远在山西的易飞也是终于下发了出兵的命令,就在新年到来的数日前,镇西军庞大的战争机器也是再一次运转起来,不同的是,这一次动员的力量之大,出动的军队之多,也是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记录!
十二月十九日,以瀚不离
部、土默特部蒙古人为主,喀尔沁蒙古为辅,数万大军早在关宁军攻陷京城的数日前就已经在草原上集结完毕!五万蒙古铁骑再加上三千血骑,号称十五万!铁骑滚滚如海,从早已经无人看守的大明边墙突入大明境内,直直的向着京畿方向而来!
在他们之前半个月,镇西军主力已经开始集结,除了陕西要维持稳定军马没有调动之外,全山西的军马都已经开始不断的集结!虽然在新年到来之际动兵,可能在其他军阀处肯定已经军无战心,满腹牢sāo了,但是镇西军却是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集结。不但集结速度十分迅速,而且士气高昂无比,原因就是高层已经透露出这次出生的地方是京城!而在他们看来,这是镇西军将要一统天下的开始,这些满怀从龙入京官兵们士气想不高昂都不行!以八千血骑为先锋,山西总兵秦伟明,先锋军总兵彭易登两部主力共计二万五千余人,再加上运输辎重的近五万民夫,大军浩浩荡荡近十万,号称三十万,分两路自美峪所、紫荆关所涌入京畿。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府县无一抵抗,兵不血刃之下,一南一北两路夹击京城!而蒙古联军的速度更快,几乎在镇西军主力刚刚越过山西,数万铁骑已经出现在京城十数里外,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达京城,将一众抢的正兴奋的关宁军全部堵在北京城内!
[微信关注”和阅读”,发送“免费”即享本书当日免费看]
..
见到孩子如此悲伤和真情流露,崇祯也是忍不住眼眶发红。多年以来,他一心心思放于国事上,对于孩子们也是缺少照料和关爱,但是到了如今的最后关头,再也不用为国事日夜发愁的崇祯也终于换回了自己另一个身份,不再是一国之君,而是一个普通的人父!父子俩就这么相护拥着,抽泣声不断。
但是两个弟弟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却是一个八岁,两个七岁,根本不知道为何父兄这般心伤。但是原本就是因为深夜被吵醒,又被人带来这座阴森森的大殿之上,他们也是再也忍受不住心中的害怕和不满,跟着哇哇哭了起来。
“好了,皇儿,汝当为大明中兴之君!再也不可象父皇这般,大明到了今日,文臣委实误朕良多。你要谨记,天下文臣人人可杀,万不可再信任彼等!尔等可随大伴一同南下江南,江南之地,民富粮足,依旧是可用武之地!吾儿,大明就托付于吾儿之手矣!”半晌后,崇祯收拾心情,缓慢但却十分坚定的将朱慈轻轻扶起,认真的打量着这个英气逼人的儿子,沉声道。
“父皇,儿臣不愿与你分开!”朱慈却是怎么也控制不住心中悲伤,他知道这次离别之后,就注定天人两隔,依旧哭泣声不断。
“这成什么样子!?你可是未来大明的亲主,如此儿女状,如何担负的起大明社稷江山?”崇祯咬咬牙,狠下心来斥责道。
崇祯一板起脸,一向对于崇祯敬畏有加的朱慈也是不敢再抽泣,止住心中悲伤,沉稳的跪坐于崇祯之旁。
对于这个儿子,崇祯也是期望极高,八岁那年,崇祯便开始选择东宫侍班讲读官。命令当时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铎、屈可伸侍班,礼部侍郎方逢年,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曾志讲讲读,编修胡守恒、刘正宗,李景廉,以及后来进入内阁的杨士聪等人讲读!这些大明最后的名臣们成堆的围着太子朱慈,可见崇祯皇帝对于这个儿子的期望值,完全是豪华阵容来形容的陪读团啊!
“为君之道,在于制衡……”
崇祯耐心的在旁细心的为
朱慈讲述为君之道,这些都是这十数年来他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同于朱慈,崇祯皇帝完全可以称的上是盲人骑瞎马,这些经验完全是靠着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但是崇祯明显没有开国之君那般的能耐,深宫长大的他,十数年来也是被朝臣们捉弄的次数多不胜数。走过弯路的崇祯明显不愿意儿子再将自己的覆辙,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依旧十分耐心的为朱慈慢慢讲解。
本来皇帝之道一般都是只讲于继承人一人而已,别说身边的王承恩,就算是朱慈一母同胞的胞弟朱慈炯都是没有可能听到。但是在这个大明已经危在旦夕的时刻,崇祯也是再没这么多的忌讳,虽然这些孩儿尚小,但是崇祯却是抱着他们能听多少是多少的心理,也是将他们一同教诲。毕竟逃亡之路,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发生,若是朱慈不幸于道,起mǎ这些儿子们若是哪个幸存下来,也是可以将大明的炬火再次传递下去。
“皇儿,父皇愧对历代先皇,大明更是到了最后关头。但是你们谨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到了南京,你们三兄弟当相亲相爱,时刻谨记今日之厄,以中兴大明为念!来,带上这个,趁着夜色这就去了吧!”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大亮,连续讲了两三个时辰的崇祯也是有些疲累的挥挥手道。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王承恩却是并不愿意接受沿途护送皇子们的这一线生机,只愿终老伴随于崇祯之旁。对于这个直接将额头叩的一片鲜血淋漓的身边老人,崇祯也是一阵心酸,第一次矮身扶起了王承恩,对于王承恩的心思,他也是有些了解。虽然大半是因为对自己的依赖,也是有一部分是因为听了不该听的东西,所以不愿这般离去。
既然王承恩不愿离去,崇祯也只能另选心腹护送皇子出城。不过此时京城已经在关宁军手中,崇祯也是狠狠心,将之分散送入最后的几位大明忠臣的家中,期待他们能够逃得一劫,然后在江南重振大明。
……
就在崇祯皇帝谆谆教导三个儿子要时刻以中兴大明为念,更是将皇帝宝玺郑重的交于太子之时,安排心腹太监和心腹侍卫送四位皇子离京之时。远在山西的易飞也是终于下发了出兵的命令,就在新年到来的数日前,镇西军庞大的战争机器也是再一次运转起来,不同的是,这一次动员的力量之大,出动的军队之多,也是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记录!
十二月十九日,以瀚不离
部、土默特部蒙古人为主,喀尔沁蒙古为辅,数万大军早在关宁军攻陷京城的数日前就已经在草原上集结完毕!五万蒙古铁骑再加上三千血骑,号称十五万!铁骑滚滚如海,从早已经无人看守的大明边墙突入大明境内,直直的向着京畿方向而来!
在他们之前半个月,镇西军主力已经开始集结,除了陕西要维持稳定军马没有调动之外,全山西的军马都已经开始不断的集结!虽然在新年到来之际动兵,可能在其他军阀处肯定已经军无战心,满腹牢sāo了,但是镇西军却是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集结。不但集结速度十分迅速,而且士气高昂无比,原因就是高层已经透露出这次出生的地方是京城!而在他们看来,这是镇西军将要一统天下的开始,这些满怀从龙入京官兵们士气想不高昂都不行!以八千血骑为先锋,山西总兵秦伟明,先锋军总兵彭易登两部主力共计二万五千余人,再加上运输辎重的近五万民夫,大军浩浩荡荡近十万,号称三十万,分两路自美峪所、紫荆关所涌入京畿。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府县无一抵抗,兵不血刃之下,一南一北两路夹击京城!而蒙古联军的速度更快,几乎在镇西军主力刚刚越过山西,数万铁骑已经出现在京城十数里外,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达京城,将一众抢的正兴奋的关宁军全部堵在北京城内!
[微信关注”和阅读”,发送“免费”即享本书当日免费看]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