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大梦千年
- 2 第二章 何去何从
- 3 第三章 父亲我们造反不
- 4 第四章 太守陆康
- 5 第五章 开溜
- 6 第六章 西街春宫图
- 7 第七章 大饱眼福
- 8 第八章 躲避春兰
- 9 第九章 报仇雪恨的郑爽
- 10 第十章 栽赃
- 11 第十一章 世风日下
- 12 第十二章 吴龙
- 13 第十三章 郑爽的狠话
- 14 第十四章 忠义吴龙
- 15 第十五章 吴虎的梦想
- 16 第十六章 二选一
- 17 第十七章 吴虎的惊喜
- 18 第十八章 家母的叮嘱
- 19 第十九章 观星
- 20 第二十章 郑氏的谋划
- 21 第二十一章 胖瘦兄弟
- 22 第二十二章 掏个鸟窝
- 23 第二十三章 谁是和尚
- 24 第二十四章 钟仇
- 25 第二十五章 机智的胖瘦兄弟
- 26 第二十六章 绑错人了
- 27 第二十七章 悲催的郑爽
- 28 第二十八章 吴绩
- 29 第二十九章 黄巾来袭
- 30 第三十章 巢湖
- 31 第三十一章 郑氏毒计
- 32 第三十二章 关庄
- 33 第三十三章 关庄之战
- 34 第三十四章 落叶
- 35 第三十五章 好友刘晔
- 36 第三十六章 火攻
- 37 第三十七章 损失惨重
- 38 第三十八章 暴怒的黄巾头领
- 39 第三十九章 关庄夜话
- 40 第四十章 苦战
- 41 第四十一章 吴氏精锐
- 42 第四十二章 灰头土脸的吴固
- 43 第四十三章 吴虎的传奇人生即将开始
- 44 第四十四章 什么是死
- 45 第四十五章 一套黄巾服饰
- 46 第四十六章 兄弟你很眼熟
- 47 第四十七章 当年我们是最好的兄弟
- 48 第四十八章 我们一起守粮草
- 49 第四十九章 粮食不少
- 50 第五十章 好大的火
- 51 第五十一章 强氏兄弟的决定
- 52 第五十二章 吴虎带回来的消息
- 53 第五十三章 刘晔的离去
- 54 第五十四章 吴固出兵
- 55 第五十五章 遇袭
- 56 第五十六章 内外夹击
- 57 第五十七章 实力大损
- 58 第五十八章 献策开辟巢湖
- 59 第五十九章 春兰来寻
- 60 第六十章 准备离家
- 61 第六十一章 郑宝的后手
- 62 第六十二章 来至胖瘦兄弟的消息
- 63 第六十三章 向吴龙报信
- 64 第六十四章 水寇刘游之
- 65 第六十五章 义薄云天的刘游之
- 66 第六十六章 吓退恶鲸
- 67 第六十七章 白浪死讯
- 68 第六十八章 三当家刘游之
- 69 第六十九章 水寨实情
- 70 第七十章 寨中形势
- 71 第七十一章 寨中怨气
- 72 第七十二章 压服
- 73 第七十三章 见钟仇
- 74 第七十四章 准备劫船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父亲我们造反不
第三章 父亲我们造反不
吴浩带着吴虎漫步在县城之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人头攒动不由得露出笑意。
当今天下纷乱已久,然太守陆康却是有魄力之人。八年前江夏郡,蛮起兵反汉。与庐江郡黄穰起义军合兵,有众十万余人,连破四县,朝廷震动。遂派庐江太守陆康率军进讨,大破之,江夏蛮等军投降。
四年前黄巾起义各地皆受到波及,庐江郡陆康以太守的身份率领四千守军奋战,御敌于郡外。后来朝廷下旨容许世家训练私兵以求自保,无数世家大开库藏编练部曲。我庐江巢县吴氏亦是如此,号召巢县青壮乡勇,得私兵八百联合庐江各大世家,合计一千五百之众驰援守军,大破匪寇方才使得庐江免受战火之灾成为一方乐土。
想到前世玩的那些三国类策略游戏,潜意识以为汉末黄巾之乱的时候会有大片空白城市,可以轻易揭竿而起。然而事情那有这么简单,就好比这庐江郡,若真有人揭竿而起。不需要太守出兵,仅那些世家就能让他明白,两汉四百年天下,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天下,这令的那是天下,分明是人心。平民百姓,以及世家大族的人心。如若不是这个原因,那为何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大军会成建制的投靠曹操,诸侯们一死,手下人就纷纷投降。这桩桩件件,无不是在提醒此事。
一座府邸出现在眼前,四百私兵身穿盔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的盯着前方。一股肃杀迎面扑来,让人倍感压抑。站在最前面的数十人,牵着战马,头戴面具持枪佩剑。
此乃吴氏最为精锐的一支家兵,由支脉旁系亲族组建而成。吴氏家主花以重金,由庐江郡最好的铁匠打造盔甲,并将其染成黑色,在加之这些凶神恶煞的面具更添加了几分勇武。
吴浩看着府前的这些家兵不由得心中一惊,究竟发生了何事,尽然让自家老头子将这些老本全部都掏出来了。
府前家兵见到吴浩前来,一个个低下脑袋不敢直视。世家大族规矩森严,这些家兵又岂敢冒犯。
目光环视吴浩瞬间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自家老头子的那榆木脑袋终于开窍了?打算起兵造反?。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还找什么粗大腿,自家不就是一跟金灿灿的大腿。以世家那强大的自产自销能力,根本就不用愁中层人才,在加上自己又知道大势,不说别的最少能让吴氏变为吴国独霸江南完全没太大的问题。到时候呼朋唤友,把刘晔以及鲁肃绑架过来,这江南之地哪里还有孙家的份。
可问题是自家老头子以及兄长们都是榆木疙瘩顽固不化,这可愁死小爷了。
此时吴浩真想扯着他老头子大声喝问:父亲我们造反不?你要造反,你儿子我豁出去帮你把江南拿下来。
一股淡淡的忧伤蔓延开来,和此时的肃杀之气有点格格不入。
这件事情也只能自己想想而已,如果真的去喝问,十有八九要屁股开花。这也太丢穿越众的脸了,算了、还是想些实际的吧。就算自家老头子真的要反,现在也不是时候。
见吴浩停下脚步,吴虎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小心翼翼的询问:“公子可是不舒服?“。
“恩、不舒服“。吴浩不假思索的回复,那丝忧伤又浓厚了几分。现在的孙家算什么?一点底蕴也没有。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长沙太守而已,除了兵多哪里比得上我们吴氏。哎、成也世家败也世家,愚忠之人要不得啊。君不见赫赫杨氏,即将化为灰烬。
想到这里吴浩瞬间反应过来,现在董卓还没有进洛阳,杨氏还非常之好。
吴虎不解的眨了眨眼睛看向吴浩,露出关切的目光:“要不要通知家主,说公子身体不适“。
“浩儿身体不适?“。略带严厉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缓缓走来,体态有些偏瘦双目中炯炯有神。
吴浩听见熟悉的声音从深思中清醒,此人名为吴礼。主管吴氏子弟学业,为父亲的兄长见自己行事放浪颇有微词。想到这里连忙对着来人规规矩矩一礼:“见过伯父“。
“方才可是我听错了?“。吴礼对着吴浩询问,双目上下打量显然想找到些什么东西,以此来揭穿他的小伎俩。
吴浩连忙摇头:“侄儿从未说过此话“。
吴礼略显得有些狐疑,目光在吴浩和吴虎身上来回游走。家主三子,长子勇武过人做事果断颇有气概,次子温文尔雅交友广泛,更加之胸中韬略不凡。反观这第三子,却天性顽皮不堪造就,更不知礼数让人心烦。
想不通家主为何如此纵容此子,尽然让他在五岁那年拜方士为师,使得吴氏被众人耻笑不已。
“府中有贵客到来,你进去之后不可失了礼数“。吴礼想到吴浩毕竟他不是自己的骨血,于是便不在纠结这个问题。又想到太守在府中,有些不放心的对着他叮嘱。
吴浩恭恭敬敬回复,想到站在两侧的四百家兵,露出疑惑的目光:“侄儿明白,敢问伯父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出动府中家兵“。
“天下烽烟四起,看来这大汉要乱了“。吴礼想到现在的局势一声长叹,此时他到有些羡慕吴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话音还未消散,人已飘然而去。独立一声叹息,让人生出无力之感。
吴浩看着远去的吴礼,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可关键的地方却总是抓不住。双眼眨了眨,一个恶趣味的想法从心底浮现,自家老头子不会真的要造反吧?。不对、如果是做造反这么高大上的事情,也不应该是叫自己回府啊。
看着府前杀气腾腾的家兵总感觉有些不妙,难道是自己遗忘了什么重要的情报。
吴虎见吴浩陷入沉思,忍不住对着他提示:“公子还是速速进府,以免家主久等“。
吴浩稍微思索在心中暗自点头,直接往府中走去。不管究竟发生了什么,自己进府一问便知。如此强大的吴氏在史书上一字未提,就以表明吴氏会经历莫大的凶险,看来此时还是小心为上。
当今天下纷乱已久,然太守陆康却是有魄力之人。八年前江夏郡,蛮起兵反汉。与庐江郡黄穰起义军合兵,有众十万余人,连破四县,朝廷震动。遂派庐江太守陆康率军进讨,大破之,江夏蛮等军投降。
四年前黄巾起义各地皆受到波及,庐江郡陆康以太守的身份率领四千守军奋战,御敌于郡外。后来朝廷下旨容许世家训练私兵以求自保,无数世家大开库藏编练部曲。我庐江巢县吴氏亦是如此,号召巢县青壮乡勇,得私兵八百联合庐江各大世家,合计一千五百之众驰援守军,大破匪寇方才使得庐江免受战火之灾成为一方乐土。
想到前世玩的那些三国类策略游戏,潜意识以为汉末黄巾之乱的时候会有大片空白城市,可以轻易揭竿而起。然而事情那有这么简单,就好比这庐江郡,若真有人揭竿而起。不需要太守出兵,仅那些世家就能让他明白,两汉四百年天下,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天下,这令的那是天下,分明是人心。平民百姓,以及世家大族的人心。如若不是这个原因,那为何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大军会成建制的投靠曹操,诸侯们一死,手下人就纷纷投降。这桩桩件件,无不是在提醒此事。
一座府邸出现在眼前,四百私兵身穿盔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的盯着前方。一股肃杀迎面扑来,让人倍感压抑。站在最前面的数十人,牵着战马,头戴面具持枪佩剑。
此乃吴氏最为精锐的一支家兵,由支脉旁系亲族组建而成。吴氏家主花以重金,由庐江郡最好的铁匠打造盔甲,并将其染成黑色,在加之这些凶神恶煞的面具更添加了几分勇武。
吴浩看着府前的这些家兵不由得心中一惊,究竟发生了何事,尽然让自家老头子将这些老本全部都掏出来了。
府前家兵见到吴浩前来,一个个低下脑袋不敢直视。世家大族规矩森严,这些家兵又岂敢冒犯。
目光环视吴浩瞬间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自家老头子的那榆木脑袋终于开窍了?打算起兵造反?。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还找什么粗大腿,自家不就是一跟金灿灿的大腿。以世家那强大的自产自销能力,根本就不用愁中层人才,在加上自己又知道大势,不说别的最少能让吴氏变为吴国独霸江南完全没太大的问题。到时候呼朋唤友,把刘晔以及鲁肃绑架过来,这江南之地哪里还有孙家的份。
可问题是自家老头子以及兄长们都是榆木疙瘩顽固不化,这可愁死小爷了。
此时吴浩真想扯着他老头子大声喝问:父亲我们造反不?你要造反,你儿子我豁出去帮你把江南拿下来。
一股淡淡的忧伤蔓延开来,和此时的肃杀之气有点格格不入。
这件事情也只能自己想想而已,如果真的去喝问,十有八九要屁股开花。这也太丢穿越众的脸了,算了、还是想些实际的吧。就算自家老头子真的要反,现在也不是时候。
见吴浩停下脚步,吴虎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小心翼翼的询问:“公子可是不舒服?“。
“恩、不舒服“。吴浩不假思索的回复,那丝忧伤又浓厚了几分。现在的孙家算什么?一点底蕴也没有。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长沙太守而已,除了兵多哪里比得上我们吴氏。哎、成也世家败也世家,愚忠之人要不得啊。君不见赫赫杨氏,即将化为灰烬。
想到这里吴浩瞬间反应过来,现在董卓还没有进洛阳,杨氏还非常之好。
吴虎不解的眨了眨眼睛看向吴浩,露出关切的目光:“要不要通知家主,说公子身体不适“。
“浩儿身体不适?“。略带严厉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缓缓走来,体态有些偏瘦双目中炯炯有神。
吴浩听见熟悉的声音从深思中清醒,此人名为吴礼。主管吴氏子弟学业,为父亲的兄长见自己行事放浪颇有微词。想到这里连忙对着来人规规矩矩一礼:“见过伯父“。
“方才可是我听错了?“。吴礼对着吴浩询问,双目上下打量显然想找到些什么东西,以此来揭穿他的小伎俩。
吴浩连忙摇头:“侄儿从未说过此话“。
吴礼略显得有些狐疑,目光在吴浩和吴虎身上来回游走。家主三子,长子勇武过人做事果断颇有气概,次子温文尔雅交友广泛,更加之胸中韬略不凡。反观这第三子,却天性顽皮不堪造就,更不知礼数让人心烦。
想不通家主为何如此纵容此子,尽然让他在五岁那年拜方士为师,使得吴氏被众人耻笑不已。
“府中有贵客到来,你进去之后不可失了礼数“。吴礼想到吴浩毕竟他不是自己的骨血,于是便不在纠结这个问题。又想到太守在府中,有些不放心的对着他叮嘱。
吴浩恭恭敬敬回复,想到站在两侧的四百家兵,露出疑惑的目光:“侄儿明白,敢问伯父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出动府中家兵“。
“天下烽烟四起,看来这大汉要乱了“。吴礼想到现在的局势一声长叹,此时他到有些羡慕吴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话音还未消散,人已飘然而去。独立一声叹息,让人生出无力之感。
吴浩看着远去的吴礼,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可关键的地方却总是抓不住。双眼眨了眨,一个恶趣味的想法从心底浮现,自家老头子不会真的要造反吧?。不对、如果是做造反这么高大上的事情,也不应该是叫自己回府啊。
看着府前杀气腾腾的家兵总感觉有些不妙,难道是自己遗忘了什么重要的情报。
吴虎见吴浩陷入沉思,忍不住对着他提示:“公子还是速速进府,以免家主久等“。
吴浩稍微思索在心中暗自点头,直接往府中走去。不管究竟发生了什么,自己进府一问便知。如此强大的吴氏在史书上一字未提,就以表明吴氏会经历莫大的凶险,看来此时还是小心为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