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 第二章 穿越神秘力量的根源
- 4 第三章 第一次大朝会-好戏开场
- 5 第四章 帝位非吾愿,富贵犹可期
- 6 第五章 母妃的面授机宜
- 7 第六章 香水“有毒”
- 8 第七章 东窗事发?
- 9 第八章 暂留京中
- 10 第九章 鞋中奥秘 (求推荐收藏,拜谢)
- 11 第十章 鞋中奥秘(二) 求推荐,收藏
- 12 第十一章 晋阳蹭饭
- 13 第十二章 火锅-麻辣烫?
- 14 第十三章 悲催的麻辣烫服务员
- 15 第十四章 青珠空间的异变
- 16 第十五章 青珠变
- 17 第十六章 没有葱的葱花饼
- 18 第十七章 “梅干菜”烧饼
- 19 第十八章 密卫和青珠
- 20 第十九章 入主芙蓉
- 21 第二十章 烫手山芋
- 22 第二十一章 五里是多远
- 23 第二十二章 飞手传诗(上)
- 24 第二十三章 飞手传诗(中)
- 25 第二十四章 飞手传诗(下)
- 26 第二十五章 余波
- 27 第二十六章 你猜我猜不猜
- 28 第二十七章 搞比利
- 29 第二十八章 第一把交椅
- 30 第二十九章 海螺的妙用
- 31 第三十章 兕子深情
- 32 第三十一章 治病从饮用水开始(上)
- 33 第三十二章 治病从饮用水开始(下)
- 34 第三十三章 太子求盟(上)
- 35 第三十四章 太子求盟(下)
- 36 第三十五章 曲江池-芙蓉苑
- 37 第三十六章 庙中蹊跷
- 38 第三十七章 香料释疑(上)
- 39 第三十八章 香料释疑(下)
- 40 第三十九章 净水妙法
- 41 第四十章 紫云宴(上)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二章 火锅-麻辣烫?
第十二章 火锅-麻辣烫?
李恪见李治还沉溺于传统死板的孔学不能自拔,决定一步一步引导这个弟弟上一堂新式的启蒙课,正色问道;‘稚奴,孔夫子告诉你,君子远庖厨,但是孔夫子有没有告诉你远庖厨的就一定是君子。’
李治顿时挠挠头,一脸雾水的答道:‘孔夫子倒是没这么说。’
李恪随即又道;“既然君子是远庖厨的,那孔夫子有没有说这个“远”是有多远。是你的寝宫到御膳房那么远,还是长安到洛阳那么远。”
李治顿时明白李恪想说的了,豁然道;“恪皇兄你是想说孔夫子的这句话不能生搬硬套的去理解吗,就好像孔夫子说君子远庖厨,但是没有规定多远才是远。如果他规定“远”是皇宫到御膳房那么远,那么天下间只有父皇是君子,若他规定长安到洛阳是远,那么天下便没有君子是吗。”
旁边有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小兕子也反应过来,笑道:“治哥哥好笨,恪皇兄的意思是君子和庖厨的远近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君子在杀生的时候,往往会怀以仁念,因而时间久了有仁心的君子便自然而然见不得庖厨杀生,故而君子不太想和庖厨待在一起,所以就远离庖厨。”
李恪此时笑道:“稚奴,你读书不能死读,有的东西不一定之有对和错两个面,不能认为非错即对,也不能认为非对即错。如果要给君子远庖厨做一个全新的解释,那么孤姑且这么解释,君子不一定远庖厨,远庖厨的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不是君子,看他心中有没有仁念,若没有仁念,那么离庖厨再远也是小人,若心中有对天下百姓的仁念,那么即便酒肆中一小厨亦是君子。”
李治这才恍然大悟着说道:“善,恪皇兄此番言论对治启发甚大。”
这时高阳已经在旁吃了好几块猪油渣,见李恪他们谈论完了庖厨之事,眨眨眼睛笑道:“那还不一起来吃猪油渣。”
李恪这才反应彩月早已拿着盐粒给猪油渣撒上了。这时代的猪可没有饲料猪,潲水猪之类的,全都是纯天然的土猪。做出的猪油渣格外的荤香四溢。加上点青盐,味道绝对好吃到爆,几个小机灵鬼都已经一块还没吃完就又拿着一块往嘴里塞。就连不喜荤食的小兕子也偷偷吃了几块。
此刻的李恪还不知道,有着严重女儿控的老李已经在吴王府的厅外,已经有两个时辰没见小兕子的老李已经处于快要失控的边缘,只是老李听着李恪教育着李治,觉得有必要听一下李恪内心真的想法。于是一直在门外没有进来。
听到李恪这番讲解,老李欣慰的点了点头,心道:“朕自掌军以来,在军队里见过的庖厨也不少,朕不也是君子吗。稚奴太过柔弱,耳根子软,容易人云亦云,以后得给他换个老师教导。”老李恬不知耻的如是想到。
见到大家吃的这么开心,李恪还是放心不下李治的学习观念,毕竟李治太过软弱的话,也许对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对李恪说道;“稚奴你今后读书呢,要先学会质疑,只要不懂的就要勇于质疑他,才能更好更深的学习学问,所谓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针一饭思不易,柴米油盐亦需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恪嘴炮起来便妙语连珠,听的李治和小兕子等人瞠目结舌。
同时瞠目结舌的不止有在座的几个,只见天空传来一声巨响,老李真的登场。
小兕子不经意间瞥了一眼门外喊的一声父皇,把李恪等人从美食和不着调的诗句中拉回了现实。
众人纷纷给老李行礼道:“参见父皇。”
老李见也没什么戏可听了,呵呵笑道:“免礼免礼”
然后大步走到兕子面前,装作不悦道:“朕的小兕子怎么也学会骗人了呢,是谁给你出的主意,朕要罚他去面壁一月。”
小兕子眼里雾蒙蒙的,亦步亦趋的走到老李跟前,情真意切对着老李说道:“是小兕子不好,让父皇担心了,父皇不要怪小兕子,这个给父皇吃,好好吃的哦。”说着便献宝似的把猪油渣递给老李。
老李见小兕子拿猪油渣来哄自己,也顿时眉开眼笑。黑乎乎的脸终于好看了些许。一把将小兕子抱在怀里,吃了一块兕子递的猪油渣,赞赏道:“此物似肉非肉,有肉的荤香却和肉的口感不一样,是何物事呀。”
李恪连忙道:“这是儿臣用肥猪肉熬去猪油后的油渣,香脆可口,足以下酒。”
老李顿时不悦道:“怎么你就用这个招待弟弟妹妹的么。”其实也不怪老李,这个时代的人对猪肉的印象都不好。
李恪略作惶恐道:“此物不过是餐前点心,恪其实还准备了正餐,请父皇移驾餐房一同享用。”
老李这才换了张笑意盈盈的脸对着小兕子,哈哈大笑道:“小兕子来父皇这,父皇带你去吃大餐。”说罢便径直在王府下人的引导下去往吴王府的餐房。李恪等人也亦跟在后面自是不提。
来到餐厅,李恪的嘴型顿时张成了大大的o型,不由得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原来李恪交与靳工头的图纸并未画出尺寸比例,所以靳工头用了一口前世李恪在农村见过的超大铁锅来制作鸳鸯火锅。
火锅料,高汤,涮品,和蘸料虽然做成了,但是这口火锅已经不能满足唐代分食制的要求了,这次的火锅宴已然摇身一变化为传说中的的麻辣烫宴了。可怜的李恪心中已经深深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恶意,吃个火锅容易吗,最后竟然吃成个麻辣烫也是醉了。
老李同志看着热气腾腾的大火锅,又看了一眼在菜盘中的生菜生肉,一脸的茫然,连带着几个弟弟妹妹们也一脸疑惑的看着李恪。
由于唐代还是分食制,即每个人的食物平均分开,各吃各的。所以李恪并没有来得及准备大圆座椅。李恪指着那口大锅道:“此物名为温鼎,也可以称之为火锅,阴阳锅,左侧红汤为红茱萸所熬制,辛辣开胃吃完酣畅淋漓,右侧白汤为骨汤熬制,喝完滋身养生,通体舒泰。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选择红汤和白汤分别投放生的食材,即煮即食,新鲜美味而不失营养。”
李治顿时挠挠头,一脸雾水的答道:‘孔夫子倒是没这么说。’
李恪随即又道;“既然君子是远庖厨的,那孔夫子有没有说这个“远”是有多远。是你的寝宫到御膳房那么远,还是长安到洛阳那么远。”
李治顿时明白李恪想说的了,豁然道;“恪皇兄你是想说孔夫子的这句话不能生搬硬套的去理解吗,就好像孔夫子说君子远庖厨,但是没有规定多远才是远。如果他规定“远”是皇宫到御膳房那么远,那么天下间只有父皇是君子,若他规定长安到洛阳是远,那么天下便没有君子是吗。”
旁边有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小兕子也反应过来,笑道:“治哥哥好笨,恪皇兄的意思是君子和庖厨的远近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君子在杀生的时候,往往会怀以仁念,因而时间久了有仁心的君子便自然而然见不得庖厨杀生,故而君子不太想和庖厨待在一起,所以就远离庖厨。”
李恪此时笑道:“稚奴,你读书不能死读,有的东西不一定之有对和错两个面,不能认为非错即对,也不能认为非对即错。如果要给君子远庖厨做一个全新的解释,那么孤姑且这么解释,君子不一定远庖厨,远庖厨的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不是君子,看他心中有没有仁念,若没有仁念,那么离庖厨再远也是小人,若心中有对天下百姓的仁念,那么即便酒肆中一小厨亦是君子。”
李治这才恍然大悟着说道:“善,恪皇兄此番言论对治启发甚大。”
这时高阳已经在旁吃了好几块猪油渣,见李恪他们谈论完了庖厨之事,眨眨眼睛笑道:“那还不一起来吃猪油渣。”
李恪这才反应彩月早已拿着盐粒给猪油渣撒上了。这时代的猪可没有饲料猪,潲水猪之类的,全都是纯天然的土猪。做出的猪油渣格外的荤香四溢。加上点青盐,味道绝对好吃到爆,几个小机灵鬼都已经一块还没吃完就又拿着一块往嘴里塞。就连不喜荤食的小兕子也偷偷吃了几块。
此刻的李恪还不知道,有着严重女儿控的老李已经在吴王府的厅外,已经有两个时辰没见小兕子的老李已经处于快要失控的边缘,只是老李听着李恪教育着李治,觉得有必要听一下李恪内心真的想法。于是一直在门外没有进来。
听到李恪这番讲解,老李欣慰的点了点头,心道:“朕自掌军以来,在军队里见过的庖厨也不少,朕不也是君子吗。稚奴太过柔弱,耳根子软,容易人云亦云,以后得给他换个老师教导。”老李恬不知耻的如是想到。
见到大家吃的这么开心,李恪还是放心不下李治的学习观念,毕竟李治太过软弱的话,也许对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对李恪说道;“稚奴你今后读书呢,要先学会质疑,只要不懂的就要勇于质疑他,才能更好更深的学习学问,所谓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针一饭思不易,柴米油盐亦需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恪嘴炮起来便妙语连珠,听的李治和小兕子等人瞠目结舌。
同时瞠目结舌的不止有在座的几个,只见天空传来一声巨响,老李真的登场。
小兕子不经意间瞥了一眼门外喊的一声父皇,把李恪等人从美食和不着调的诗句中拉回了现实。
众人纷纷给老李行礼道:“参见父皇。”
老李见也没什么戏可听了,呵呵笑道:“免礼免礼”
然后大步走到兕子面前,装作不悦道:“朕的小兕子怎么也学会骗人了呢,是谁给你出的主意,朕要罚他去面壁一月。”
小兕子眼里雾蒙蒙的,亦步亦趋的走到老李跟前,情真意切对着老李说道:“是小兕子不好,让父皇担心了,父皇不要怪小兕子,这个给父皇吃,好好吃的哦。”说着便献宝似的把猪油渣递给老李。
老李见小兕子拿猪油渣来哄自己,也顿时眉开眼笑。黑乎乎的脸终于好看了些许。一把将小兕子抱在怀里,吃了一块兕子递的猪油渣,赞赏道:“此物似肉非肉,有肉的荤香却和肉的口感不一样,是何物事呀。”
李恪连忙道:“这是儿臣用肥猪肉熬去猪油后的油渣,香脆可口,足以下酒。”
老李顿时不悦道:“怎么你就用这个招待弟弟妹妹的么。”其实也不怪老李,这个时代的人对猪肉的印象都不好。
李恪略作惶恐道:“此物不过是餐前点心,恪其实还准备了正餐,请父皇移驾餐房一同享用。”
老李这才换了张笑意盈盈的脸对着小兕子,哈哈大笑道:“小兕子来父皇这,父皇带你去吃大餐。”说罢便径直在王府下人的引导下去往吴王府的餐房。李恪等人也亦跟在后面自是不提。
来到餐厅,李恪的嘴型顿时张成了大大的o型,不由得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原来李恪交与靳工头的图纸并未画出尺寸比例,所以靳工头用了一口前世李恪在农村见过的超大铁锅来制作鸳鸯火锅。
火锅料,高汤,涮品,和蘸料虽然做成了,但是这口火锅已经不能满足唐代分食制的要求了,这次的火锅宴已然摇身一变化为传说中的的麻辣烫宴了。可怜的李恪心中已经深深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恶意,吃个火锅容易吗,最后竟然吃成个麻辣烫也是醉了。
老李同志看着热气腾腾的大火锅,又看了一眼在菜盘中的生菜生肉,一脸的茫然,连带着几个弟弟妹妹们也一脸疑惑的看着李恪。
由于唐代还是分食制,即每个人的食物平均分开,各吃各的。所以李恪并没有来得及准备大圆座椅。李恪指着那口大锅道:“此物名为温鼎,也可以称之为火锅,阴阳锅,左侧红汤为红茱萸所熬制,辛辣开胃吃完酣畅淋漓,右侧白汤为骨汤熬制,喝完滋身养生,通体舒泰。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选择红汤和白汤分别投放生的食材,即煮即食,新鲜美味而不失营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