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3 第114章 新的波澜起
- 244 第115章 人口抢夺战
- 245 第116章 轻兵入荆南
- 246 第117章 汇合武陵蛮
- 247 第118章 向我们证明
- 248 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
- 249 第120章 调戏蜀汉军
- 250 第121章 人造鬼打墙
- 251 第122章 狼狈的撤退
- 252 第123章 孙坚的逆袭
- 253 第124章 丝路的重启
- 254 第125章 八大集团军
- 255 第126章 进击的货币
- 256 第127章 日常进行时
- 257 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
- 258 第129章 巧救步练师
- 259 第130章 各自的姻缘
- 260 第131章 良政或恶政
- 261 第132章 海军的狂想
- 262 第133章 渔业带船业
- 263 第134章 发现夷州岛
- 264 第135章 金瓜石金矿
- 265 第136章 疯狂的假币
- 266 第137章 孙坚霸交州
- 267 第138章 战祸又重启
- 268 第139章 血染的风采
- 269 第140章 碾压淳于部
- 270 第141章 轻取汝南郡(上)
- 271 第142章 轻取汝南郡(下)
- 272 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
- 273 第144章 遭遇地道战
- 274 第145章 祖郎部请援
- 275 第146章 双方的算计
- 276 第147章 究竟谁算谁
- 277 第148章 小样玩死你
- 278 第149章 夏侯惇战陨
- 279 第150章 打到黄河边
- 280 第151章 安民和诉苦
- 281 第152章 贯通的海路
- 282 第153章 海外探险热
- 283 第154章 道家练气术
- 284 第155章 系统的变化
- 285 第156章 系统的来历
- 286 第157章 仿若曾相识
- 287 第158章 大修炼时代
- 288 第159章 倭国有金矿
- 289 第160章 第二代问题
- 290 第161章 正确的引导
- 291 第162章 奴国的求援
- 292 第163章 三千维和军
- 293 第164章 血虐倭国军
- 294 第165章 分裂的倭国
- 295 第166章 战争的阴云
- 296 第167章 提前的演变
- 297 第168章 和平的演变
- 298 第169章 登陆番禺港
- 299 第170章 帝国的动作
- 300 第171章 嗜血的怪物
- 301 第172章 真正的怪物
- 302 第173章 夺取海岸线
- 303 第174章 献策与怀疑
- 304 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
- 305 第1章 大海商糜胜
- 306 第2章 新都城寿春
- 307 第3章 华夏的变化
- 308 第4章 王越的情报
- 309 第5章 大义的名义
- 310 第6章 喋血的丛林
- 311 第7章 华丽的逆袭
- 312 第8章 大象兵出击
- 313 第9章 强歼兀突骨
- 314 第10章 孟获来邀战
- 315 第11章 李文戏孟获
- 316 第12章 群牛变火牛
- 317 第14章 真正的凶手
- 318 第13章 帝国的变故
- 319 第15章 汉联合帝国
- 320 第16章 幕后的帝王
- 321 第17章 大决战序幕
- 322 第18章 最后大决战
- 323 第19章 高歌闹革命
- 324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24章 丝路的重启
第124章 丝路的重启
作为一个皇帝,看着自己的国土变少,刘辩肯定是要发怒的。但作为一个开始受到华夏共和国影响的君主来说,他却必须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把南四郡拿回来对他有什么好处?山民已经被迁徙得差不多,换言之人口优势已经没有;南四郡本来就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四郡汉人也就是长沙郡和武陵郡北部稍微多一些,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百里无人的情况。
经济不发达,交通不发达,人口也不多,若非如此孙坚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把这四郡之地打下来,夏侯兄弟也不会因为后续乏力的因素,不得不退守南郡。
打下来,没问题!以目前蜀汉的军事实力和科研实力,更别说火药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了出来,甚至用铜铸造出了火炮,那玩意威力比不上华夏共和国的山炮,却也比投石车厉害得多,是真正攻城略地的神器。
打下来之后呢?华夏共和国是否会染指这里?刘焉那边呢?四郡连续几次遭到兵祸,至少五六年没办法缓过来,同时还要考虑难民的安置和地方的复苏,又该投入多少?
在各种因素下,刘辩并没有直接打算对南四郡发动进攻的意思。他直接下达了圣旨,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韩当为武陵郡太守,程普为桂阳郡太守,孙静为零陵郡太守,算是承认了孙坚对这四郡的控制。
实际上在这背后,又是一个分化的策略,人总是有欲望,一开始是在孙坚麾下,但当韩当和程普,甚至是孙静策成为了和孙坚平起平坐的存在,他们难道就会一直安心在孙坚麾下?再则,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会引起孙坚的疑心?
这便是荀攸给刘辩出的计谋,既然不能强行进行吞并,那么就软刀子割肉,一方面阻止所有的商品流入南四郡,一方面也禁止南四郡的商品流入荆北。先从经济上,弱化孙坚。然后通过分封他麾下的武将,来分化他麾下的人心,方便己军进行离间和分化。
当然,最后却不是要武力夺取,而是让孙坚服软,直接投效蜀汉。只要他承认军政分离,同时接受监军制度,军官培养制度,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从一个诸侯,变成一个普通的军人,那么到时候蜀汉国力就能更上一层楼,也避免了一场战乱和一大堆的麻烦。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原来如此……”到了这个时候,刘辩才清楚的明白这句话。这是李煜一直挂在嘴上的,自然也流出到其他势力那里,至于别人如何看到这个说法,便是仁者见仁。
事情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告一段落,战争全面停止,除了曹操还在西域努力外,华夏大地已经没有任何战争。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喘息,不希望继续打下去,这样的和平,至少也能够持续两三年的。
只是这天下大势,从董卓去世之后,就开始变得有点古怪起来。
大汉共和国依然是疆域最为广阔的势力,涵盖并州、青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和司州七州之地的大国,更是占据了中原之地,完全可以作为华夏正统存在。
蜀汉却是火线崛起,从益州起家,已经把关中之地占了下来,更接管了荆州。
华夏共和国明明并非大汉序列,但也是迅速崛起,占据了原本的扬州江东四郡。最近更是真正意义上,吞并所谓的庐江自治区,地盘已经扩张到了长江以北。
九江郡连同徐州却也有个军政府,吕布目前已经对世家彻底失望,走的是完全革命的路线。只是严重缺乏官员和资源,使得他更接近于一个殖民地一般的可笑境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很大程度依赖华夏共和国的支援。
往南而言刘焉时代已经过去,刘璋却也打算贯彻父亲的意志,打算万年中立。交州本来就没什么人口,好在刘璋也并非不学无术之人,依靠地方世家士氏,还有原本一些老臣子,收编了不少的山民,人口问题得到缓解,倒也算是个明主。
南四郡成为孙坚的地盘,名义上孙坚投靠的是刘焉,如今继续投靠刘璋。但他却也有蜀汉的册封,他的界定非常模糊,成为了类似蜀汉和交州的缓冲地带。
实际上,孙坚也好,刘璋吕布也罢,都类似一个伪政权的存在,当然华夏共和国也被大汉共和国称之为伪政权,但问题是蜀汉已经开始与之建交,换言之就是被承认的政权。
伪政权当然得不到承认,除非他们的势力也将达到了足够让天下人认可他们的程度,如同华夏共和国这样。否则的话,不管他们怎么蹦跶,也不过是在苟延残喘。
原本历史上袁术以传国玉玺登基称帝,但天下所有诸侯国都不认可他的统治地位,他本身也没有捍卫这个政权的能力,于是他就算再有正统,也不过是一个伪政权。所谓的国家,本身就是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上,而不是什么正统的名号下。
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大家只是默默消化战争的结果,就如同刘备要巩固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地位,大汉共和国要想办法安置青州的难民,蜀汉要想办法把丝绸之路开启,华夏共和国要想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银行终于是建立了起来,新的货币也开始发行。新的货币分为金币、银币和铜币三种,只是正面刻着的却不是李煜的头像,而是铁血盘龙旗,背后刻着的却是‘华夏万族共和’六字。这使得这些货币,既是一种交易等价物,也成为一种宣传工具。
原本最初的时候,第一套货币打算把李煜的头像刻在正面,他本人却是否定了这种想法,并言:“国家是国民的国家,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
管宁对李煜的品德由衷的佩服,回去把正面修改为国旗,背面则根据李煜的意思,刻上华夏万族共和六字,如此持有货币之人,时刻都能看到这六个字,久而久之就能成为一种信念,甚至是一种信仰。若货币传到外地,甚至能让外人了解到华夏共和国的理念。
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代表大会通过才能实施。不过好处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情,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是故自然也是顺利通过。如今很多人大代表,已经习惯了这种参与国家大事的会议,甚至对于能够参与到国家政令的颁布,法律的制定和对外的征讨,由衷的赶到激动,这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不像其他地方,不是皇帝说了算,就是世家大族说了算,他们这些大部分来自底层的人大代表,在别的国家一点话事权都没有。
人就是这样,习惯了华夏共和国的行政模式,还有自己在这里的地位之后,想要再去适应别的地方就很难了。甚至于,为了维护自己现有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捍卫华夏共和国的统治。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权力,获得更多的利益,也不必担心某天,自己的权力会丢掉。
新的货币要开始发布,这其实墨门已经先一步进行宣传,百姓们了解到自己的国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货币,也是高兴不已。不少人已经是翘首以望,等待着货币的发售。
随着货币的发行,很多人用原本的金银铜去银行兑换,使得银行一度人手紧张,最后好不容易才完成了兑换。通过折旧、换算和重新铸造发行,银行赚了很大一笔钱,关键是不少人换了钱,最后还是把钱存到了银行里面,这就使得本金能够迅速回笼,至少不会出现被挤兑的情况。
铸币厂被列入了军事禁区,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进入。而且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准备扩建,以适应庞大的兑换市场。三种货币开始在市场里面流通,一枚铜币相当于以前的一文钱,很小但精美非常;一枚银币相当于一百枚铜币,金币也是这样换算,如此也算是直观了当,又因为规格质量都是一样,是故也不存在折旧的问题。
目前,这三种货币还只是在华夏共和国内流通,而且持有金币的人还比较少,不过总有一天会随着商队流到天下各地,甚至到国外,为华夏共和国进行宣传。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凉,又有一个好消息传了回来。
曹操终于是打通了整个西域,并且开始和大宛国建交,甚至帮助大宛国抵抗了乌孙国的入侵,获得了他们的友谊。大宛国也需要大汉的商品,拿出了大量的汗血宝马,其实也是阿哈尔捷金马进行交易。
这让曹操非常满意,送上了不少的棉布和丝绸等土产,双方也算是宾客相宜。同时也被许诺,大汉商人在大宛国内经商,甚至路过大宛国经商,大宛国将承担保护工作。
商路畅通之后,曹操这才继续向西前进,同时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道路。这里是不是传说中的大秦国他并不明白,不过异域的风情也是让他如痴如醉。关键他不是大内战,而是帮助国家开疆扩土,对外宣传主权威严,这让他由衷的满足。
远离了国内的尔虞我诈之后,他作为一个合格的征西将军,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他还打算继续向西,只要补给足够他打算到世界尽头看看,看看那些异域的风景人情,看看那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要把大汉的繁荣和威严传递到天的那头海的尽头!
随着曹操打通了西域的消息传回蜀汉,刘辩也刚好在长安宣布正式登基,改大汉为大汉帝国!他不再是什么蜀汉王,而是真正的大汉正统继承人,真正的君王!
听到曹操已经开通西域的消息,他也迅速组织了人手,建立了十多个商队,配上三千护卫军,开始朝着西域浩浩荡荡前进。暂时他还看不到利益,但他知道,这些商队能够源源不断为他带来利益!(未完待续。)
把南四郡拿回来对他有什么好处?山民已经被迁徙得差不多,换言之人口优势已经没有;南四郡本来就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四郡汉人也就是长沙郡和武陵郡北部稍微多一些,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百里无人的情况。
经济不发达,交通不发达,人口也不多,若非如此孙坚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把这四郡之地打下来,夏侯兄弟也不会因为后续乏力的因素,不得不退守南郡。
打下来,没问题!以目前蜀汉的军事实力和科研实力,更别说火药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了出来,甚至用铜铸造出了火炮,那玩意威力比不上华夏共和国的山炮,却也比投石车厉害得多,是真正攻城略地的神器。
打下来之后呢?华夏共和国是否会染指这里?刘焉那边呢?四郡连续几次遭到兵祸,至少五六年没办法缓过来,同时还要考虑难民的安置和地方的复苏,又该投入多少?
在各种因素下,刘辩并没有直接打算对南四郡发动进攻的意思。他直接下达了圣旨,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韩当为武陵郡太守,程普为桂阳郡太守,孙静为零陵郡太守,算是承认了孙坚对这四郡的控制。
实际上在这背后,又是一个分化的策略,人总是有欲望,一开始是在孙坚麾下,但当韩当和程普,甚至是孙静策成为了和孙坚平起平坐的存在,他们难道就会一直安心在孙坚麾下?再则,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会引起孙坚的疑心?
这便是荀攸给刘辩出的计谋,既然不能强行进行吞并,那么就软刀子割肉,一方面阻止所有的商品流入南四郡,一方面也禁止南四郡的商品流入荆北。先从经济上,弱化孙坚。然后通过分封他麾下的武将,来分化他麾下的人心,方便己军进行离间和分化。
当然,最后却不是要武力夺取,而是让孙坚服软,直接投效蜀汉。只要他承认军政分离,同时接受监军制度,军官培养制度,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从一个诸侯,变成一个普通的军人,那么到时候蜀汉国力就能更上一层楼,也避免了一场战乱和一大堆的麻烦。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原来如此……”到了这个时候,刘辩才清楚的明白这句话。这是李煜一直挂在嘴上的,自然也流出到其他势力那里,至于别人如何看到这个说法,便是仁者见仁。
事情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告一段落,战争全面停止,除了曹操还在西域努力外,华夏大地已经没有任何战争。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喘息,不希望继续打下去,这样的和平,至少也能够持续两三年的。
只是这天下大势,从董卓去世之后,就开始变得有点古怪起来。
大汉共和国依然是疆域最为广阔的势力,涵盖并州、青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和司州七州之地的大国,更是占据了中原之地,完全可以作为华夏正统存在。
蜀汉却是火线崛起,从益州起家,已经把关中之地占了下来,更接管了荆州。
华夏共和国明明并非大汉序列,但也是迅速崛起,占据了原本的扬州江东四郡。最近更是真正意义上,吞并所谓的庐江自治区,地盘已经扩张到了长江以北。
九江郡连同徐州却也有个军政府,吕布目前已经对世家彻底失望,走的是完全革命的路线。只是严重缺乏官员和资源,使得他更接近于一个殖民地一般的可笑境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很大程度依赖华夏共和国的支援。
往南而言刘焉时代已经过去,刘璋却也打算贯彻父亲的意志,打算万年中立。交州本来就没什么人口,好在刘璋也并非不学无术之人,依靠地方世家士氏,还有原本一些老臣子,收编了不少的山民,人口问题得到缓解,倒也算是个明主。
南四郡成为孙坚的地盘,名义上孙坚投靠的是刘焉,如今继续投靠刘璋。但他却也有蜀汉的册封,他的界定非常模糊,成为了类似蜀汉和交州的缓冲地带。
实际上,孙坚也好,刘璋吕布也罢,都类似一个伪政权的存在,当然华夏共和国也被大汉共和国称之为伪政权,但问题是蜀汉已经开始与之建交,换言之就是被承认的政权。
伪政权当然得不到承认,除非他们的势力也将达到了足够让天下人认可他们的程度,如同华夏共和国这样。否则的话,不管他们怎么蹦跶,也不过是在苟延残喘。
原本历史上袁术以传国玉玺登基称帝,但天下所有诸侯国都不认可他的统治地位,他本身也没有捍卫这个政权的能力,于是他就算再有正统,也不过是一个伪政权。所谓的国家,本身就是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上,而不是什么正统的名号下。
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大家只是默默消化战争的结果,就如同刘备要巩固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地位,大汉共和国要想办法安置青州的难民,蜀汉要想办法把丝绸之路开启,华夏共和国要想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银行终于是建立了起来,新的货币也开始发行。新的货币分为金币、银币和铜币三种,只是正面刻着的却不是李煜的头像,而是铁血盘龙旗,背后刻着的却是‘华夏万族共和’六字。这使得这些货币,既是一种交易等价物,也成为一种宣传工具。
原本最初的时候,第一套货币打算把李煜的头像刻在正面,他本人却是否定了这种想法,并言:“国家是国民的国家,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
管宁对李煜的品德由衷的佩服,回去把正面修改为国旗,背面则根据李煜的意思,刻上华夏万族共和六字,如此持有货币之人,时刻都能看到这六个字,久而久之就能成为一种信念,甚至是一种信仰。若货币传到外地,甚至能让外人了解到华夏共和国的理念。
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代表大会通过才能实施。不过好处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情,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是故自然也是顺利通过。如今很多人大代表,已经习惯了这种参与国家大事的会议,甚至对于能够参与到国家政令的颁布,法律的制定和对外的征讨,由衷的赶到激动,这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不像其他地方,不是皇帝说了算,就是世家大族说了算,他们这些大部分来自底层的人大代表,在别的国家一点话事权都没有。
人就是这样,习惯了华夏共和国的行政模式,还有自己在这里的地位之后,想要再去适应别的地方就很难了。甚至于,为了维护自己现有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捍卫华夏共和国的统治。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权力,获得更多的利益,也不必担心某天,自己的权力会丢掉。
新的货币要开始发布,这其实墨门已经先一步进行宣传,百姓们了解到自己的国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货币,也是高兴不已。不少人已经是翘首以望,等待着货币的发售。
随着货币的发行,很多人用原本的金银铜去银行兑换,使得银行一度人手紧张,最后好不容易才完成了兑换。通过折旧、换算和重新铸造发行,银行赚了很大一笔钱,关键是不少人换了钱,最后还是把钱存到了银行里面,这就使得本金能够迅速回笼,至少不会出现被挤兑的情况。
铸币厂被列入了军事禁区,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进入。而且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准备扩建,以适应庞大的兑换市场。三种货币开始在市场里面流通,一枚铜币相当于以前的一文钱,很小但精美非常;一枚银币相当于一百枚铜币,金币也是这样换算,如此也算是直观了当,又因为规格质量都是一样,是故也不存在折旧的问题。
目前,这三种货币还只是在华夏共和国内流通,而且持有金币的人还比较少,不过总有一天会随着商队流到天下各地,甚至到国外,为华夏共和国进行宣传。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凉,又有一个好消息传了回来。
曹操终于是打通了整个西域,并且开始和大宛国建交,甚至帮助大宛国抵抗了乌孙国的入侵,获得了他们的友谊。大宛国也需要大汉的商品,拿出了大量的汗血宝马,其实也是阿哈尔捷金马进行交易。
这让曹操非常满意,送上了不少的棉布和丝绸等土产,双方也算是宾客相宜。同时也被许诺,大汉商人在大宛国内经商,甚至路过大宛国经商,大宛国将承担保护工作。
商路畅通之后,曹操这才继续向西前进,同时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道路。这里是不是传说中的大秦国他并不明白,不过异域的风情也是让他如痴如醉。关键他不是大内战,而是帮助国家开疆扩土,对外宣传主权威严,这让他由衷的满足。
远离了国内的尔虞我诈之后,他作为一个合格的征西将军,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他还打算继续向西,只要补给足够他打算到世界尽头看看,看看那些异域的风景人情,看看那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要把大汉的繁荣和威严传递到天的那头海的尽头!
随着曹操打通了西域的消息传回蜀汉,刘辩也刚好在长安宣布正式登基,改大汉为大汉帝国!他不再是什么蜀汉王,而是真正的大汉正统继承人,真正的君王!
听到曹操已经开通西域的消息,他也迅速组织了人手,建立了十多个商队,配上三千护卫军,开始朝着西域浩浩荡荡前进。暂时他还看不到利益,但他知道,这些商队能够源源不断为他带来利益!(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