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1.第1章
- 2 2.第2章
- 3 3.第3章
- 4 4.第4章
- 5 5.第5章
- 6 6.第6章
- 7 7.第7章
- 8 8.第8章
- 9 9.第9章
- 10 10.第10章
- 11 11.第11章
- 12 12.第12章
- 13 13.第13章
- 14 14.第14章
- 15 15.第15章
- 16 16.第16章
- 17 17.第17章
- 18 18.第18章
- 19 19.第19章
- 20 20.第20章
- 21 21.第21章
- 22 22.第22章
- 23 23.第23章
- 24 24.第24章
- 25 25.第25章
- 26 26.第26章
- 27 27.第27章
- 28 28.第28章
- 29 29.第29章
- 30 30.第30章
- 31 31.第31章
- 32 32.第32章
- 33 33.第33章
- 34 34.第34章
- 35 35.第35章
- 36 36.第36章
- 37 37.第37章
- 38 38.第38章
- 39 39.第39章
- 40 40.第40章
- 41 41.第41章
- 42 42.第42章
- 43 43.第43章
- 44 44.第44章
- 45 45.第45章
- 46 46.第46章
- 47 47.第47章
- 48 48.第48章
- 49 49.第49章
- 50 50.第50章
- 51 51.第51章
- 52 52.第52章
- 53 53.第53章
- 54 54.第54章
- 55 55.第55章
- 56 56.第56章
- 57 57.第57章
- 58 58.第58章
- 59 59.第59章
- 60 60.第60章
- 61 61.第61章
- 62 62.第62章
- 63 63.第63章
- 64 64.第64章
- 65 65.第65章
- 66 66.第66章
- 67 67.第67章
- 68 68.第68章
- 69 69.第69章
- 70 70.第70章
- 71 71.第71章
- 72 72.第72章
- 73 73.第73章
- 74 74.第74章
- 75 75.第75章
- 76 76.第76章
- 77 77.第77章
- 78 78.第78章
- 79 79.第79章
- 80 80.第80章
- 81 81.第81章
- 82 82.第82章
- 83 83.第83章
- 84 84.第84章
- 85 85.第85章
- 86 86.第86章
- 87 87.第87章
- 88 88.第88章
- 89 89.第89章
- 90 90.第90章
- 91 91.第91章
- 92 92.第92章
- 93 93.第93章
- 94 94.第94章
- 95 95.第95章
- 96 96.第96章
- 97 97.第97章
- 98 98.第98章
- 99 99.第99章
- 100 100.第100章
- 101 101.第101章
- 102 102.第102章
- 103 103.第103章
- 104 104.第104章
- 105 105.第105章
- 106 106.第106章
- 107 107.第107章
- 108 108.第108章
- 109 109.第109章
- 110 110.第110章
- 111 111.第111章
- 112 112.第112章
- 113 113.第113章
- 114 114.第114章
- 115 115.第115章
- 116 116.第116章
- 117 117.第117章
- 118 118.第118章
- 119 119.第119章
- 120 120.第120章
- 121 121.第121章
- 122 122.第122章
- 123 123.第123章
- 124 124.第124章
- 125 125.第125章
- 126 126.第126章
- 127 127.第127章
- 128 128.第128章
- 129 129.第129章
- 130 130.第130章
- 131 131.第131章
- 132 132.第132章
- 133 133.第133章
- 134 134.第134章
- 135 135.第135章
- 136 136.第136章
- 137 137.第137章
- 138 138.第138章
- 139 139.第139章
- 140 140.第140章
- 141 141.第141章
- 142 142.第142章
- 143 143.第143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第3章
3.第3章
1861年8月26日小雨
今天是大行皇帝入殓的日子,天上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我们跪在避暑山庄的宫殿外为咸丰皇帝送行。
行宫的形势越发的紧张,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硝烟,即便是在这个哭声震天的日子,我感受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一触即发的政变。
我知道,在不久之后,懿贵妃就会成为清王朝真正的主人。
大行皇帝入殓之后,便是新皇即位。
那一天,六岁的同治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而我则是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后,听太监宣读圣谕。
不出意外的,咸丰的皇后被封为了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而懿贵妃则是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我们刚刚叩完了头,同治皇帝便哭闹了起来,小太监立刻上前去哄,可依旧无果,最后,还是慈安太后抱过了同治,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这个时候,圣母皇太后站了起来,朝着众臣挥了挥手,“皇上登基大典已闭,就都散了吧。”
圣母皇太后的话音还未落,忽然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臣启禀两宫皇太后,新皇虽已登基,但毕竟年幼,微臣恳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我顺着他的声音看去,这个人的脸倒是长得方方正正,颇有些器宇轩昂的意味。
想来,这个人就应该是董元醇了。
圣母皇太后听了董元醇的话,只是微微的沉默了一阵,才摆了摆手,说道,“今天就都先散了吧!”
有了皇太后的话,大家便纷纷退了出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沉重,不敢多言。
我才走到大殿外面,安德海便追了过来,小声跟我说道,“唐大人,圣母皇太后在烟雨楼等你。”
我微微的点了点头,却是不动声色,仍旧如无其事的朝着外面走,直到离开了肃顺的监视,我才赶去了烟雨楼。
在避暑山庄里,烟雨楼是一个赏景不错的地方,只可惜,现在已经是满池的残荷,不过,烟雨楼的东边,是一处仿蒙古风景的建筑,初秋的时节,倒还有一番别致。
我到了烟雨楼的时候,圣母皇太后正慵懒的靠在贵妃椅上,和我初次见她的情形一样。
我稍稍的朝着她欠了欠身子,却是没有下跪,“太后,您找我?”
圣母皇太后的眼中划过一抹玩味,却是没有责备我,而是悠悠的开口,“其实,董元醇昨日便已经上奏,要求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皇上年幼,太后垂帘听政理所当然。”我漫不经心的回答,视线却越过了圣母皇太后,落在了不远处宫门上。
“可是,有些人似乎不这么想。”圣母皇太后又淡淡的开口。
她的语气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知道,现在的她一定是处在极度的恐惧之中,毕竟,朝上已经有人在说,要杀母留子了。
看着这个美丽的女人,我的心顿了一下,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或许,我能帮助她扭转晚清衰败的局面。
即便是不能改变历史的潮流,我也希望能少死一个中国人,能少失去一块儿领土。
“太后,您觉得什么样的君王才算是明君。”
我的问题似乎显得有些突兀,圣母皇太后愣了愣,才慢慢悠悠的回答。
“懂得知人善任的君王。”
圣母皇太后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她会说什么百姓安居乐业,九州清晏这样冠冕堂皇的话。
“怎么,唐大人不以为然?”圣母皇太后笑着反问我。
“没有。”我回答的很干脆,因为,我和她想的一样。
“那么,太后能做到知人善任吗?”我又继续追问。
不过,我问完之后便后悔了,我觉得自己愚不可及,竟然想要试图去改变这位晚清最具权威的统治者。
“唐大人,你醉了吧,知人善任那是皇上才有的权利!”
圣母皇太后笑着摇了摇头,拿起自己身边的一杯茶水,递给了我,“喝杯茶,醒醒酒吧!”
我明白圣母皇太后的意思,便闭嘴不再说话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把匕首忽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今天是大行皇帝入殓的日子,天上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我们跪在避暑山庄的宫殿外为咸丰皇帝送行。
行宫的形势越发的紧张,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硝烟,即便是在这个哭声震天的日子,我感受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一触即发的政变。
我知道,在不久之后,懿贵妃就会成为清王朝真正的主人。
大行皇帝入殓之后,便是新皇即位。
那一天,六岁的同治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而我则是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后,听太监宣读圣谕。
不出意外的,咸丰的皇后被封为了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而懿贵妃则是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我们刚刚叩完了头,同治皇帝便哭闹了起来,小太监立刻上前去哄,可依旧无果,最后,还是慈安太后抱过了同治,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这个时候,圣母皇太后站了起来,朝着众臣挥了挥手,“皇上登基大典已闭,就都散了吧。”
圣母皇太后的话音还未落,忽然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臣启禀两宫皇太后,新皇虽已登基,但毕竟年幼,微臣恳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我顺着他的声音看去,这个人的脸倒是长得方方正正,颇有些器宇轩昂的意味。
想来,这个人就应该是董元醇了。
圣母皇太后听了董元醇的话,只是微微的沉默了一阵,才摆了摆手,说道,“今天就都先散了吧!”
有了皇太后的话,大家便纷纷退了出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沉重,不敢多言。
我才走到大殿外面,安德海便追了过来,小声跟我说道,“唐大人,圣母皇太后在烟雨楼等你。”
我微微的点了点头,却是不动声色,仍旧如无其事的朝着外面走,直到离开了肃顺的监视,我才赶去了烟雨楼。
在避暑山庄里,烟雨楼是一个赏景不错的地方,只可惜,现在已经是满池的残荷,不过,烟雨楼的东边,是一处仿蒙古风景的建筑,初秋的时节,倒还有一番别致。
我到了烟雨楼的时候,圣母皇太后正慵懒的靠在贵妃椅上,和我初次见她的情形一样。
我稍稍的朝着她欠了欠身子,却是没有下跪,“太后,您找我?”
圣母皇太后的眼中划过一抹玩味,却是没有责备我,而是悠悠的开口,“其实,董元醇昨日便已经上奏,要求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皇上年幼,太后垂帘听政理所当然。”我漫不经心的回答,视线却越过了圣母皇太后,落在了不远处宫门上。
“可是,有些人似乎不这么想。”圣母皇太后又淡淡的开口。
她的语气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知道,现在的她一定是处在极度的恐惧之中,毕竟,朝上已经有人在说,要杀母留子了。
看着这个美丽的女人,我的心顿了一下,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或许,我能帮助她扭转晚清衰败的局面。
即便是不能改变历史的潮流,我也希望能少死一个中国人,能少失去一块儿领土。
“太后,您觉得什么样的君王才算是明君。”
我的问题似乎显得有些突兀,圣母皇太后愣了愣,才慢慢悠悠的回答。
“懂得知人善任的君王。”
圣母皇太后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她会说什么百姓安居乐业,九州清晏这样冠冕堂皇的话。
“怎么,唐大人不以为然?”圣母皇太后笑着反问我。
“没有。”我回答的很干脆,因为,我和她想的一样。
“那么,太后能做到知人善任吗?”我又继续追问。
不过,我问完之后便后悔了,我觉得自己愚不可及,竟然想要试图去改变这位晚清最具权威的统治者。
“唐大人,你醉了吧,知人善任那是皇上才有的权利!”
圣母皇太后笑着摇了摇头,拿起自己身边的一杯茶水,递给了我,“喝杯茶,醒醒酒吧!”
我明白圣母皇太后的意思,便闭嘴不再说话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把匕首忽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