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 第二十二章 有人要报复
- 23 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
- 24 第二十四章 举荐
- 25 第二十五章 有人来寻夫
- 26 第二十六章 助人为乐
- 27 第二十七章 走的走来的来
- 28 第二十八章 该来的来了
- 29 第二十九章 邀请
- 30 第三十章 有人也想要
- 31 第三十一章 面对面
- 32 第三十二章 临行前的安排
- 33 第三十三章 在路上
- 34 第三十四章 各有难处
- 35 第三十五章 管仲之才
- 36 第三十六章 送礼
- 37 第三十七章 拜访和准备拜访
- 38 第三十八章 酒肆
- 39 第三十九章 兄长
- 40 第四十章 劝说
- 41 第四十一章 蹴鞠
- 42 第四十二章 闭门羹
- 43 第四十三章 舜华馆内
- 44 第四十四章 夏姑娘来了
- 45 第四十五章 陈汤
- 46 第四十六章 再访扬雄
- 47 第四十七章 圆满解决
- 48 第四十八章 杜苍
- 49 第四十九章 事前准备
- 50 第五十章 考试
- 51 第五十一章 考试之后
- 52 第五十二章 南山中
- 53 第五十三章 邀请
- 54 第五十四章 情况不妙
- 55 第五十五章 多方准备
- 56 第五十六章 一击必得二虎
- 57 五十七章 反击
- 58 第五十八章 谁是黄雀
- 59 第五十九章 下一个目标
- 60 第六十章 当阳
- 61 第六十一章 江陵
- 62 第六十二章 招兵
- 63 第六十三章 交锋
- 64 第六十四章 拉拢人心
- 65 第六十五章 拉拢褚家
- 66 第六十六章 敬酒还是罚酒
- 67 第六十七章 各自出招
- 68 六十八章 站队
- 69 第六十九章 对策
- 70 第七十章 斗嘴
- 71 第七十一章 开始斗
- 72 第七十二章 从何下手
- 73 第七十三章 麻烦
- 74 第七十四章 没开始已结束
- 75 第七十五章 麻烦和好处
- 76 第七十六章 隐忧
- 77 第七十七章 难题
- 78 第七十八章 接上头了
- 79 第七十九章 各取所需
- 80 第八十章 真真假假
- 81 第八十一章 自保
- 82 第八十二章 更胜一筹
- 83 第八十三章 投石机
- 84 第八十四章 会无好会
- 85 八十五章 开打
- 86 第八十六章 各怀心事
- 87 八十七章 失利
- 88 第八十八章 还有后手?
- 89 第八十九章 返程
- 90 第九十章 布置
- 91 第九十一章 以退为进
- 92 第九十二章 求助
- 93 九十三章 再斗
- 94 第九十四章 损失
- 95 九十五章 有效
- 96 第九十六章 别驾的对策
- 97 九十七章 传闻
- 98 第九十八章 若县杜邑
- 99 第九十九章 喜与忧
- 100 第一百章 抛薪救火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暗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事发突然
- 103 第一零三章 各方考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二章 临行前的安排
第三十二章 临行前的安排
对于邓骅在半路拦道见自己王安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他已经从王莽那里知道邓骅也被人举荐出仕,所荐的官职也是当阳长,所以他应该想摸摸王安的情况。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王安肚子里的墨水就那么点,抖一抖就没了。这不是背唐诗宋词就会赢得满堂彩的朝代,这是个读诗作赋的朝代,洋洋洒洒就是几百上千。王安很庆幸那天没去赴宴,一个不小心就露馅了。
王安回来之后先去拜见了崔老先生,请他帮忙照看庄子,顺便指点一下阴陆。阴陆毕竟年轻,又是大族子弟,难免有些差池,希望崔老先生能及时指正。并且向崔老先生保证,他会想办法让夏姑娘踏进崔家大门的,让崔玮重返崔家的。
随后召集众人开个小会,宣布了夫人已经同意二丫和田大郎的婚事,并且把二丫的卖身契还给了她,这意味二丫摆脱贱藉再次成为齐民。众人纷纷向他们二人道喜,然后王安要求要返家的,要去长安的都要把自己的事务交接清楚,不要有疏漏。
众人都散去后,杜诗却又突然返回,他告诉王安自己想先走:“叔孙带的人多行动缓慢,在下离家几年未见父母,想先行一步返回汲县。”
王安在心中盘算,杜诗离家几年,就是为了谋个一官半职,如今自己要到长安去,心中已经不好受,又听到二丫和田大郎结婚,恐怕是难上加难了。疏忽了疏忽了,王安在心里嘀咕,杜诗先行一步也好。王安问道:“事情都交给阴陆了?”杜诗点头称是。王安又问:“君公是否还回来?”杜诗没有回答。王安答应让杜诗先行出发。
杜诗要走,王安心里不好受,毕竟杜诗帮自己将近一年。王安想要练字把这种负面情绪打发掉却没精神,只好出去透透气。收获的日子快到了,庄户都在为秋收做准备。王安找到阴陆告诉他杀几头猪,每户二斤,家中六人以上的再加一斤,阴陆大概估计了一下,道:“这可要杀三成了。”王安叹道:“君公要回家了,不知道会不会回来,就算为他饯行吧,毕竟在这呆了一年多,要让庄户们知道君公的好,另外每丁每口再发二枚五铢钱。”阴陆努力的点点头。
王安四处看了看,又发现了那名老者的身影,往那边努努嘴:“老人家还是在这转悠?”阴陆往那边看看:“庄户上工他就出现,庄户收工他还在,老人家的身体可真好。”你们咋还不去炼丹,四大发明之一还在等着你们呢!心里这样想,王安嘴上却道:“老人家,您又出来检查庄稼了。”
老者显得很生气:“老夫不到六十,不要称呼老人家。我们师兄弟三人,我是老大,看病那位行二,炼丹那位行三,当年师傅给我们起名魏伯,魏仲和魏叔,知道如何称呼我们了吧?”
莫非您还想学冯唐活到九十多岁?王安恭敬的叫道:“魏大先生。”
“这还像话,”魏伯捋了捋胡子,“小子,老夫问你,你为何想到要给庄稼治病?”王安心道,自己总不能说今后有很多农药在保护庄稼吧,只得说道:“大先生请看,氾先生说种子泡过肥料长势就好,小子就想人会生病,庄稼也会生病,大夫开药给人治病,那有没有人开药给庄稼治病?凡事总有第一次的。”
魏伯双眼直视王安:“小子,你这话那些儒生可不爱听,他们会说这是君王有错,上天降罪与君王。”
“儒生不就是为了当官吗,孔夫子周游列国为了求官,孟子游说君王为了求官,可惜那些国君很清楚能保住他们的是军队,能抵御匈奴的是军队。儒家可以保家卫国?儒家能让百姓吃饱饭?三皇五帝被百姓记住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跟魏大先生谈论了一番,王安觉得很满意,心情也舒畅了不少。终于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了,汉朝儒家并不占统治地位,否则董仲舒也不会过得小心翼翼了。
王安很高兴的返回书房,结果看到夏姑娘和大丫都在书房,大丫道:“夏姑娘有事求郎君,为了避嫌,故而请婢子相陪。”王安点点头,夏姑娘接着道:“在下在王屋山那里当山大王,寨子里有两百多号人,无论我是否能进入崔家,山寨在下是打算放弃了。但是山寨里的叔伯兄弟,姐姐妹妹在下不忍心抛下不管。郎君是要为官的,手底下也需要一些人。”夏姑娘停下来,看着王安,“在下听大丫姑娘说,当阳匪患严重,在下就想为手下谋个出身。”
“此话怎讲?”
夏姑娘道:“当阳匪患严重,郎君上任之后肯定要对付他们,郎君能信得那些当阳官军?这些官军若是能行,当阳的匪患也不至于多年未灭。最了解盗匪的还是盗匪,在下这个寨子也有几十年了,跟附近的盗匪也是连年争斗,可谓经验丰富,一定能帮到郎君。”
“我怎么知道他们是真心归顺我?”
夏姑娘道:“愿意跟我的我带走,愿意吃官粮的交给你,不愿意走的”
王安插话道:“先留下吧,或许将来用得上。”夏姑娘点头称是。
送走夏姑娘,王安才发现自己疏忽了很多事。按王莽所说,自己这个当阳长是当定了,但是自己却对那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杨雄乃是成都人,好饮茶,可自己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茶和茶具。敲门砖已经准备好了,只是还需投其所好。失败啊,真失败,王安揉揉额头,对大丫道:“准备笔墨,给李通李次元写信。”希望李通能在长安准备好东西吧。
魏伯会到住处,把王安说的话又说给了两位师弟听,魏仲听了道:“看来这小子真的不喜欢儒家,可如今读书人都自称儒家弟子,将来岂非要天下大乱?”
魏伯道:“这小子说,儒生最识时务,若是匈奴人得了天下,也会有儒生跳出来为匈奴人歌功颂德,反正只要能让他们做官。”
王安回来之后先去拜见了崔老先生,请他帮忙照看庄子,顺便指点一下阴陆。阴陆毕竟年轻,又是大族子弟,难免有些差池,希望崔老先生能及时指正。并且向崔老先生保证,他会想办法让夏姑娘踏进崔家大门的,让崔玮重返崔家的。
随后召集众人开个小会,宣布了夫人已经同意二丫和田大郎的婚事,并且把二丫的卖身契还给了她,这意味二丫摆脱贱藉再次成为齐民。众人纷纷向他们二人道喜,然后王安要求要返家的,要去长安的都要把自己的事务交接清楚,不要有疏漏。
众人都散去后,杜诗却又突然返回,他告诉王安自己想先走:“叔孙带的人多行动缓慢,在下离家几年未见父母,想先行一步返回汲县。”
王安在心中盘算,杜诗离家几年,就是为了谋个一官半职,如今自己要到长安去,心中已经不好受,又听到二丫和田大郎结婚,恐怕是难上加难了。疏忽了疏忽了,王安在心里嘀咕,杜诗先行一步也好。王安问道:“事情都交给阴陆了?”杜诗点头称是。王安又问:“君公是否还回来?”杜诗没有回答。王安答应让杜诗先行出发。
杜诗要走,王安心里不好受,毕竟杜诗帮自己将近一年。王安想要练字把这种负面情绪打发掉却没精神,只好出去透透气。收获的日子快到了,庄户都在为秋收做准备。王安找到阴陆告诉他杀几头猪,每户二斤,家中六人以上的再加一斤,阴陆大概估计了一下,道:“这可要杀三成了。”王安叹道:“君公要回家了,不知道会不会回来,就算为他饯行吧,毕竟在这呆了一年多,要让庄户们知道君公的好,另外每丁每口再发二枚五铢钱。”阴陆努力的点点头。
王安四处看了看,又发现了那名老者的身影,往那边努努嘴:“老人家还是在这转悠?”阴陆往那边看看:“庄户上工他就出现,庄户收工他还在,老人家的身体可真好。”你们咋还不去炼丹,四大发明之一还在等着你们呢!心里这样想,王安嘴上却道:“老人家,您又出来检查庄稼了。”
老者显得很生气:“老夫不到六十,不要称呼老人家。我们师兄弟三人,我是老大,看病那位行二,炼丹那位行三,当年师傅给我们起名魏伯,魏仲和魏叔,知道如何称呼我们了吧?”
莫非您还想学冯唐活到九十多岁?王安恭敬的叫道:“魏大先生。”
“这还像话,”魏伯捋了捋胡子,“小子,老夫问你,你为何想到要给庄稼治病?”王安心道,自己总不能说今后有很多农药在保护庄稼吧,只得说道:“大先生请看,氾先生说种子泡过肥料长势就好,小子就想人会生病,庄稼也会生病,大夫开药给人治病,那有没有人开药给庄稼治病?凡事总有第一次的。”
魏伯双眼直视王安:“小子,你这话那些儒生可不爱听,他们会说这是君王有错,上天降罪与君王。”
“儒生不就是为了当官吗,孔夫子周游列国为了求官,孟子游说君王为了求官,可惜那些国君很清楚能保住他们的是军队,能抵御匈奴的是军队。儒家可以保家卫国?儒家能让百姓吃饱饭?三皇五帝被百姓记住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跟魏大先生谈论了一番,王安觉得很满意,心情也舒畅了不少。终于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了,汉朝儒家并不占统治地位,否则董仲舒也不会过得小心翼翼了。
王安很高兴的返回书房,结果看到夏姑娘和大丫都在书房,大丫道:“夏姑娘有事求郎君,为了避嫌,故而请婢子相陪。”王安点点头,夏姑娘接着道:“在下在王屋山那里当山大王,寨子里有两百多号人,无论我是否能进入崔家,山寨在下是打算放弃了。但是山寨里的叔伯兄弟,姐姐妹妹在下不忍心抛下不管。郎君是要为官的,手底下也需要一些人。”夏姑娘停下来,看着王安,“在下听大丫姑娘说,当阳匪患严重,在下就想为手下谋个出身。”
“此话怎讲?”
夏姑娘道:“当阳匪患严重,郎君上任之后肯定要对付他们,郎君能信得那些当阳官军?这些官军若是能行,当阳的匪患也不至于多年未灭。最了解盗匪的还是盗匪,在下这个寨子也有几十年了,跟附近的盗匪也是连年争斗,可谓经验丰富,一定能帮到郎君。”
“我怎么知道他们是真心归顺我?”
夏姑娘道:“愿意跟我的我带走,愿意吃官粮的交给你,不愿意走的”
王安插话道:“先留下吧,或许将来用得上。”夏姑娘点头称是。
送走夏姑娘,王安才发现自己疏忽了很多事。按王莽所说,自己这个当阳长是当定了,但是自己却对那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杨雄乃是成都人,好饮茶,可自己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茶和茶具。敲门砖已经准备好了,只是还需投其所好。失败啊,真失败,王安揉揉额头,对大丫道:“准备笔墨,给李通李次元写信。”希望李通能在长安准备好东西吧。
魏伯会到住处,把王安说的话又说给了两位师弟听,魏仲听了道:“看来这小子真的不喜欢儒家,可如今读书人都自称儒家弟子,将来岂非要天下大乱?”
魏伯道:“这小子说,儒生最识时务,若是匈奴人得了天下,也会有儒生跳出来为匈奴人歌功颂德,反正只要能让他们做官。”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