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2 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错了
- 283 第二百八十四章 跟哥走吧
- 284 第二百八十五章 替身
- 285 第二百八十六章 追杀
- 286 第二百八十七章 鱼饵
- 287 第二百八十八章 误导
- 288 第二百八十九章 交州城
- 289 第二百九十章 寿诞前的准备
- 290 第二百九十一章 挟持
- 291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是个坏人
- 292 第二百九十三章 劝降
- 293 第二百九十四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294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两军对垒
- 295 第二百九十六章 绝处逢生
- 296 第二百九十七章 暴露
- 297 第二百九十八章 扬帆
- 298 第二百九十九章 飞舰
- 299 第三百章 靠岸
- 300 第三百零一章 海盗
- 301 第三百零二章 搅弄风云
- 302 第三百零三章 低价收购
- 303 第三百零四章 巴格达
- 304 第三百零五章 加朵公主
- 305 第三百零六章 与加朵同行
- 306 第三百零七章 扯不掉的狗皮膏药
- 307 第三百零八章 初尝风暴
- 308 第三百零九章 蚊虫
- 309 第三百一十章 有水的树
- 310 第三百一十一章 土著
- 311 第三百一十二章 鸽子蛋大的钻石
- 312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本万利
- 313 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次启航
- 314 第三百一十五章 加朵的小心思
- 315 第三百一十六章 将计就计
- 316 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上漂流
- 317 第三百一十八章 返航
- 318 第三百一十九章 约法三章
- 319 第三百二十章 五年
- 320 第三百二十一章 雏凤归巢
- 321 第三百二十二章 是非两辩
- 322 第三百二十三章 历史的转折
- 323 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怀心思
- 324 第三百二十五章 寓教于吃
- 325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兵不血刃
- 326 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不量力
- 327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降奇兵
- 328 第三百二十九章 兵临城下
- 329 第三百三十章 兵不厌诈
- 330 第三百三十一章 继位登基
- 331 第三百三十二章 启蒙
- 332 第三百三十三章 驱虎吞狼
- 333 第三百三十四章 军火生意
- 334 第三百三十五章 日本殖民
- 335 第三百三十六章 变得残忍
- 336 第三百三十七章 征服政策
- 337 第三百三十八章 谈判
- 338 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级统治
- 339 第三百四十章 融合伊始
- 340 第三百四十一章 和亲
- 341 第三百四十二章 鸦片战争
- 342 第三百四十三章 女人的直觉
- 343 第三百四十四章 坦诚
- 344 第三百四十五章 回大理
- 345 第三百四十六章 进京
- 346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三英荟萃
- 347 第三百四十八章 惠妃
- 348 第三百四十九章 安禄山
- 349 第三百五十章 瑞兽
- 350 第三百五十一章 赌注
- 351 第三百五十二章 李林甫来拜访
- 352 第三百五十三章 凤冠
- 353 第三百五十四章 驯服瑞兽
- 354 第三百五十五章 原来如此
- 355 第三百五十六章 探监
- 356 第三百五十七章 李善的来意
- 357 第三百五十八章 嫌隙
- 358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驯兽旖旎
- 359 第三百六十章 忠臣盟友
- 360 第三百六十一章 谁是黄雀
- 361 第三百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
- 362 第三百六十三章 设宴
- 363 第三百六十四章 圈套
- 364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云舒驾到
- 365 第三百六十六章 逃出长安
- 366 第三百六十七章 飞艇现世
- 367 第三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悲哀
- 368 第三百六十九章 十年
- 369 第三百七十章 潼关失守
- 370 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嵬坡
- 371 第三百七十二章 红颜祸水谁之过
- 372 第三百七十三章 新式武器的威力
- 373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天策上将
- 374 第三百七十五章 君主立宪
- 375 第三百七十六章 圣唐
- 376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九十三章 劝降
第二百九十三章 劝降
李善来道到主寝宫,众位大臣已经逐渐的苏醒了,少不了一场慌乱,不多这些人毕竟身居高位,有些魄力,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云飞从里面走出来道:“李善,安南国主要和你谈一谈。”
李善点点头道:“你把他带到偏殿来吧,我们的人也分班休息吧,所有的人衣不宽体、刀不入鞘。”
李善一个人静坐在了偏殿等候安南国主,不一会儿,国主酒被人带了过来。李善挥手示意手下人离开。
安南国主倒是还算镇定,打量着李善道::“你是大理派来的人吧?大理什么时候出了你这样的人物,本王竟然不知道,而且你说的是汉语,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应该是从唐朝来的吧?”
李善笑道:“国主眼力不错,在下本是唐朝的军火处尚书,姓李名善,现在任大理国统兵大将军。不过我是谁并不重要,既然国主现在已经在我手上了,那么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谈谈条件吧。”
听到李善话安南国主神色微变,李善的名号不可谓不响亮。短短两三年酒已经突起,从大唐中显露头角,凉州之战以少胜多更是名震吐蕃。最关键的是作为曾经的军火处尚书,火药的发明制作人,李善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就代表这火器,是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也是唐玄宗的失误,也许他现在都不相信,李善竟然会背离唐朝投奔他国。但是对于别的国家来说,一个李善,堪比数万精兵。
安南国主道:“大理国一统六诏,势力大增,本王也料想到了大理会对我安南虎视眈眈。只是却没想到你们竟然有本事孤军闯进王宫,挟持本王。但是你如果以为挟持了本王安南就唾手可得,那你就错了。我儿在唐朝做质子,并未归来,我这里情势有变我儿定会想唐朝请兵收复安南。李大人曾是唐朝命官,应该知道唐朝的实力吧?”
李善道:“我倒不以为然,虽然安南是唐朝的蜀国,我大理又何尝不是呢?我之所以攻打安南是因为安南国主居心不良,谋害我主阁罗凤,意图联系陆真腊分裂我大理。我们也是被逼无奈才先下手为强的。拿下安南之后我们依然会想唐朝称臣,年年进贡,你觉得唐朝会为了你一个安南国主妄动刀兵吗?”
安南国主冷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算你可以栽赃陷害,也要看看唐皇信不信你的鬼话。【ㄨ】你觉得唐朝会看不出你们的狼子野心?岂能容你们做大,威胁唐朝统治?而且唐朝一旦动兵,陆真腊也会相机而动,到时候你一个小小的大理腹背受敌,岂能久持?只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李善摇了摇头道:“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对大理用兵却是难上加难。如果唐朝有能力吞并六诏,难道还会坐视大理统一吗?而且你一个小小的安南都收服不了,还说什么自取灭亡。实话告诉你,吐蕃与突厥其实也知道火药的制作方法,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你知道吗?新式武器往往代表着军队战斗力的变革,而战斗力的变革就会影响到原本的势力分布,势力分布的重新界定,唯一的办法就是战争。你觉得唐朝现在有精力对付你这个弹丸之地吗?”
安南国主不为所动,笑道:“就算是唐朝暂时不会动兵,你就能拿下我安南吗?告诉你我太原城还有精兵上万,粮草充足,你能拿下交州城也有精兵万余。就算你们能控制我又能如何?只要我城中将士坚守,你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拿不下安南。”
李善点点头道:“确实,太原城与交州城都是少有的坚城,城墙大大厚实,易守难攻,城中又有上万兵甲,充足的粮草。只要是城中将士坚守待援,我确实没有把握短时间内拿下这两座城池。”
听李善这么说,安南国主脸上也微微的露出一丝笑意。谈判就是这样,双方将自己的筹码拿出来,做等价交换。而谈判的意义就是贬低对方的筹码,提高自己的筹码,用最少的筹码,换取最大的利益。
就在安南国主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时候,李善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如果太原城中的将士没有坚守待援呢?如果他们收到了交州城的命令,交州城被围,形势万急,国主下令太原城率军驰援呢?你觉得你的一万步兵,能不能在旷野中对抗我的四万火甲呢?”
安南国主笑道:“不可能,你拿什么假传军令,没有本王的……”
李善笑道:“明白了?没有你的兵符我确实调不动太原城的守军,但是你的兵符恰巧就在我这儿。”
安南国主脸色变的很难看,如果兵符被盗,太原城中的兵甲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守城容易,野战就困难了。更可怕的是他们毫无防备,定会被一举歼灭的。如果太原城有失,交州城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城中虽然有上万军士,但是太原城的策应,大理的军队全力攻城,撑不过三天。
李善道:“现在安南国败局已定,只需要三天,我的军队就可以整顿好太原城并且攻到交州城下。我现在和您要谈的不是投不投降的问题,而是怎么投降,投降之后该怎么做。”
安南国主死死的顶着李善,双拳紧握,但是最终又缓缓的松开了,颓声道:“你说说你的条件吧?”
李善道:“既然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我认为就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了。太原城不会有战斗,我已经下了命令,所有降将一律妥善安置。交州城也是一样,我希望国主能够放弃抵抗,面得战火荼毒交州城的百姓。我知道国主素来爱民如子,想来也不愿意您的子民遭受和无妄之灾吧?只要您能主动开城投降,我一定会善待国主,您还会享有亲王待遇,惠及后代,永不相负。”
安南国主道:“这件事情,关系重大。给我些时间,我再给你答复。”
李善自然知道,他思索的是什么。他要等太原城的消息,太原城不陷落他是不会死心的。李善等的起,也必须要等。因为太原城不陷落,李善的军队也过不来。(未完待续。)
云飞从里面走出来道:“李善,安南国主要和你谈一谈。”
李善点点头道:“你把他带到偏殿来吧,我们的人也分班休息吧,所有的人衣不宽体、刀不入鞘。”
李善一个人静坐在了偏殿等候安南国主,不一会儿,国主酒被人带了过来。李善挥手示意手下人离开。
安南国主倒是还算镇定,打量着李善道::“你是大理派来的人吧?大理什么时候出了你这样的人物,本王竟然不知道,而且你说的是汉语,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应该是从唐朝来的吧?”
李善笑道:“国主眼力不错,在下本是唐朝的军火处尚书,姓李名善,现在任大理国统兵大将军。不过我是谁并不重要,既然国主现在已经在我手上了,那么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谈谈条件吧。”
听到李善话安南国主神色微变,李善的名号不可谓不响亮。短短两三年酒已经突起,从大唐中显露头角,凉州之战以少胜多更是名震吐蕃。最关键的是作为曾经的军火处尚书,火药的发明制作人,李善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就代表这火器,是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也是唐玄宗的失误,也许他现在都不相信,李善竟然会背离唐朝投奔他国。但是对于别的国家来说,一个李善,堪比数万精兵。
安南国主道:“大理国一统六诏,势力大增,本王也料想到了大理会对我安南虎视眈眈。只是却没想到你们竟然有本事孤军闯进王宫,挟持本王。但是你如果以为挟持了本王安南就唾手可得,那你就错了。我儿在唐朝做质子,并未归来,我这里情势有变我儿定会想唐朝请兵收复安南。李大人曾是唐朝命官,应该知道唐朝的实力吧?”
李善道:“我倒不以为然,虽然安南是唐朝的蜀国,我大理又何尝不是呢?我之所以攻打安南是因为安南国主居心不良,谋害我主阁罗凤,意图联系陆真腊分裂我大理。我们也是被逼无奈才先下手为强的。拿下安南之后我们依然会想唐朝称臣,年年进贡,你觉得唐朝会为了你一个安南国主妄动刀兵吗?”
安南国主冷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算你可以栽赃陷害,也要看看唐皇信不信你的鬼话。【ㄨ】你觉得唐朝会看不出你们的狼子野心?岂能容你们做大,威胁唐朝统治?而且唐朝一旦动兵,陆真腊也会相机而动,到时候你一个小小的大理腹背受敌,岂能久持?只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李善摇了摇头道:“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对大理用兵却是难上加难。如果唐朝有能力吞并六诏,难道还会坐视大理统一吗?而且你一个小小的安南都收服不了,还说什么自取灭亡。实话告诉你,吐蕃与突厥其实也知道火药的制作方法,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你知道吗?新式武器往往代表着军队战斗力的变革,而战斗力的变革就会影响到原本的势力分布,势力分布的重新界定,唯一的办法就是战争。你觉得唐朝现在有精力对付你这个弹丸之地吗?”
安南国主不为所动,笑道:“就算是唐朝暂时不会动兵,你就能拿下我安南吗?告诉你我太原城还有精兵上万,粮草充足,你能拿下交州城也有精兵万余。就算你们能控制我又能如何?只要我城中将士坚守,你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拿不下安南。”
李善点点头道:“确实,太原城与交州城都是少有的坚城,城墙大大厚实,易守难攻,城中又有上万兵甲,充足的粮草。只要是城中将士坚守待援,我确实没有把握短时间内拿下这两座城池。”
听李善这么说,安南国主脸上也微微的露出一丝笑意。谈判就是这样,双方将自己的筹码拿出来,做等价交换。而谈判的意义就是贬低对方的筹码,提高自己的筹码,用最少的筹码,换取最大的利益。
就在安南国主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时候,李善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如果太原城中的将士没有坚守待援呢?如果他们收到了交州城的命令,交州城被围,形势万急,国主下令太原城率军驰援呢?你觉得你的一万步兵,能不能在旷野中对抗我的四万火甲呢?”
安南国主笑道:“不可能,你拿什么假传军令,没有本王的……”
李善笑道:“明白了?没有你的兵符我确实调不动太原城的守军,但是你的兵符恰巧就在我这儿。”
安南国主脸色变的很难看,如果兵符被盗,太原城中的兵甲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守城容易,野战就困难了。更可怕的是他们毫无防备,定会被一举歼灭的。如果太原城有失,交州城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城中虽然有上万军士,但是太原城的策应,大理的军队全力攻城,撑不过三天。
李善道:“现在安南国败局已定,只需要三天,我的军队就可以整顿好太原城并且攻到交州城下。我现在和您要谈的不是投不投降的问题,而是怎么投降,投降之后该怎么做。”
安南国主死死的顶着李善,双拳紧握,但是最终又缓缓的松开了,颓声道:“你说说你的条件吧?”
李善道:“既然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我认为就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了。太原城不会有战斗,我已经下了命令,所有降将一律妥善安置。交州城也是一样,我希望国主能够放弃抵抗,面得战火荼毒交州城的百姓。我知道国主素来爱民如子,想来也不愿意您的子民遭受和无妄之灾吧?只要您能主动开城投降,我一定会善待国主,您还会享有亲王待遇,惠及后代,永不相负。”
安南国主道:“这件事情,关系重大。给我些时间,我再给你答复。”
李善自然知道,他思索的是什么。他要等太原城的消息,太原城不陷落他是不会死心的。李善等的起,也必须要等。因为太原城不陷落,李善的军队也过不来。(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