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退之间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债王定(二合一大章)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二相(二合一大章)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均田与府兵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来将挡(二合一大章)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化整为零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爱变不变,哥不求人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大小法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龙头椅(二合一大章)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买卖之道
- 133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流汹涌
- 134 第一百三十四章 懂事
- 135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
- 136 第一百三十六章 岂有此理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危机四伏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火重燃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仪可往,吾亦可往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吾辈何以为战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42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博弈
- 143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战争变法两开花
- 144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
- 145 第一百四十五章 如你所愿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 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强争霸
- 148 第一百四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 149 第一百四十九章 合纵VS连横
- 150 第一百五十章 危在旦夕
- 151 第一百五十一章 脆弱的联盟
- 152 第一百五十二章 纵横捭阖
- 153 第一百五十三章 攻心之策
- 154 第一百五十四章 釜底抽薪
- 155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
- 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益至上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兵在无间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布局
- 159 第一百五十九章 书同文,车同轨
- 160 第一百六十章 我支持,谁反对
- 161 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 162 第一百六十二章 当初对我爱理不理
- 163 第一百六十三章 先民后王
- 164 第一百六十四章 见微知著
- 165 第一百六十五章 以商孕农,以农哺商
- 166 第一百六十六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 167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168 第一百六十八章 退而求其次
- 169 第一百六十九章 苟,王道也
- 170 第一百七十章 不要让战争停下来
- 171 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中取栗
- 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 流年不利
- 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雇佣军
- 174 第一百七十四章 问心无愧
- 175 第一百七十五章 左右互搏
- 176 第一百七十六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
- 177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可否先上车
-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不遭妒是庸才
- 179 第一百七十九章 楚墓
- 180 第一百八十章 打仗第二,赚钱第一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国际法
- 182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变卦
-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攻心之术
- 184 第一百八十四章 原来如此
- 185 第一百八十五章 隐患?
- 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秘辛
- 187 第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 188 第一百八十八章 欲让其灭亡
- 189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受伤了
- 190 第一百九十章 新法最大的隐患
- 191 第一百九十一章 良药可口
- 192 第一百九十二章 似曾相识
- 193 第一百九十三章 贪心不足
- 194 第一百九十四章 导火索
- 195 第一百九十五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 196 第一百九十六章 偷天换日
- 197 第一百九十七章 沉默的大多数
- 198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正面对抗
- 199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吾乃令尹
- 200 第两百章 态度正确
- 201 第二百零一章 捅自己一刀
- 202 第二百零二章 风起云涌
- 203 第二百零三章 合纵连横
- 204 第二百零四章 出卖与背叛
- 205 第二百零五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 206 第二百零六章 大厦将倾
- 207 第二百零七章 序幕
- 208 第二百零八章 影帝
- 209 第二百零九章 奇谋定江山
- 210 第二百一十章 起风了
- 211 第二百一十一章 计中计(元旦快乐)
- 212 第二百一十二章 运筹帷幄
- 213 第二百一十三章 苍狗白衣
- 214 第二百一十四章 翻身做主
- 215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两大阵营
- 216 第二百一十六章 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
- 217 第二百一十七章 苍天饶过谁
- 218 第二百一十八章 志不在此
- 219 第二百一十九章 游子要回家啦
- 220 第二百二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 221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 222 第二百二十二章 鬼呀!
- 223 第二百二十三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 224 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复昨日的故事
- 225 大结局 君临天下
- 226 番外+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流汹涌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流汹涌
“夫人为何要答应他?这人与钱都是我们出,他凭什么拿走六成利润。”
待姬定离开之后,那老妇立刻向荆夫人说道。
她对此非常不理解。
荆夫人慵懒地斜躺下去,衣领微张,一道深不见底的沟,若隐若现,只听得她幽幽叹道:“其实他能给我们四成,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老妇疑惑地看着她。
荆夫人微微搓着额头,道:“如果真如他所言,他的那种榻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那么这将会改变许多人的习惯,一旦这些习惯发生改变,那么许多起居之物,就全都得重新设计,而我们若是慢人一步,可能失去的就不止是六成的利润,而是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老妇问道:“夫人以为他真的能够成功吗?”
荆夫人道:“如果不成功,我们也不会损失什么,但如果成功了,而我们又没有先人一步,这后果就不堪设想啊。”
她在买卖上一直都有着敏锐的嗅觉,她非常清楚这个坐姿的改变,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很多日常用品都得重新设计,比如说桌子就得跟着改变,衣服也得跟着变,甚至于房屋格局的设计,等等。
而她一直以来就是在做这方面的买卖,而且已经将这一切已经做到非常极致,可在预见的未来内,是很难有人能够撼动她的地位。
但如果推倒这一切重来,那她也得跟着重新开始。
她认为今日这个抉择,对她而言,是至关重要。
人是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统治者在做出可能决定以后命运的抉择。
比如说韩国。
之前韩国已经渐渐倒向秦国,因为韩国方面知道,秦国已经拿下河西地区,稳定住关内,下一步极有可能是要出关,那么韩国是秦国出关的必经之路,若不跟秦国结盟,秦国必然是会攻打韩国,故此当时韩国决定与秦国结盟。
但是在相邦大会上面,楚国的表态,令韩国觉得还是要重新审视与秦国的盟约。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秦国要出关,必经韩国,但是别人要攻打秦国,也是必经韩国,一旦韩国与秦国结盟,同时又与诸侯国发生冲突,诸侯国必然是先攻打他们韩国。
就在这时,魏国突然站出来,认为如今秦、齐、楚三国势力强大,他们三晋该重新联合起来,抗衡三大国。
导致韩国又渐渐靠向赵、魏二国。
但是三晋之间亦是矛盾重重,相互之间,并不是那么信任。
当韩国得知魏国接受了秦国的河东三镇,气得是直跳脚,他们认为自己被出卖了,于是那公仲侈又拉上赵国相邦大戊午,前往大梁,与惠施会谈。
“你们知不知道,我们韩国为了巩固我们三晋联盟,前不久拒绝了秦国给予我国的崤山数百里地,若非如此,秦国又岂会主动还给你们魏国河东三镇,我怀疑你们大梁是在利用我们韩国与赵国。”
公仲侈是吹胡子瞪眼,怒斥惠施。
惠施愣得半响,道:“若是我未记错的话,我可还是一次听说秦国要赠送你们崤山数百里地。”
公仲侈闻言,当即是暴跳如雷,心中亦觉万般委屈,有一种被人过河拆桥的感觉,道:“怎么?你认为我是在说谎,那你可以去打听一下,看看张仪去你们大梁之前,是不是先去了一趟我们韩国,其实我本也想来跟你们说得,又岂知道你们魏国竟然这么快就接受了秦国好处。”
赵国相邦大戊午也道:“我相信韩相在此等大事上面,不可能故意造谣生事。而当时可是你惠施主动来找我们,说要团结三晋,与秦、齐、楚抗衡,但是自己转背却与秦国修好,可真是岂有此理,此事你们若不解释清楚,也休怪我们翻脸不认人。”
惠施激动道:“他秦国主动赠还我们河东三镇,这可都是白送的,难道你们要我拒之门外吗?”
公仲侈道:“我们韩国为了我们之间的联盟,便拒绝了,你们为何不能拒绝。”
惠施反问道:“那崤山数百里险隘,寸土寸金,你们韩国为何要拒绝?”
公仲侈哼道:“这还用问吗?自然是因为我们韩君不希望贵国与赵国误会。”
惠施笑道:“如果贵国掌握着崤山数百里土地,对于我们可是有利的,我国一定会支持的,除非秦国有别得要求。”
公仲侈眼中闪过一抹心虚,嘴上却道:“难道秦国又是白送你们河东三镇吗?”
惠施道:“虽谈不上白送,但也差不多,其目的是希望与我国不与楚国结盟,以便于他们能够专心对付楚国。”
公仲侈道:“这不就结了,我们为何结盟,不就是大家都不希望卷入秦楚之争中。”
惠施道:“我这么做,正是因为我不想卷入秦楚之争中,我可没有答应与秦国一块对付楚国。”
大戊午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在相邦大会,楚国如此支持你们魏国,如果让楚国得知你们魏国与秦国修好,那么楚国还会否支持你们,这极有可能是秦国的离间之计,一旦你们失去楚国的支持,秦国万一转背出兵河东,我们势必还是会卷入其中。”
惠施道:“这你大可放心,那楚相可也佩戴着我们魏国相印,我们已经与楚国沟通过了,楚国方面的意思是,只要我们魏国不与秦国结盟,那么楚国将会继续支持我们魏国对河东地区的掌控。”
大戊午稍稍皱眉,狐疑地看着惠施。
这么好的事,就让你魏国给撞上了?
不可思议啊!
正当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快步入得屋内,在公仲侈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公仲侈听得一惊,道:“当真?”
“千真万确。”
“我知道了。”
待那人下去之后,公仲侈便激动道:“我相信魏相所言,有楚国支持你们魏国,秦国自然也不敢妄动,故此秦国已经从河西抽调出主力,来到我们宜阳前面驻扎。”
惠施一怔,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公仲侈道:“就是在我来的路上,而且是公子疾亲自率兵。我们韩国为了巩固我们三晋的盟约,拒绝秦国的好意,却不曾想却是引火烧身,早知如此,我们韩国就不应该答应与你们魏国结盟。”
惠施眉头紧锁,道:“如果秦国真的进攻贵国,我们魏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公仲侈一挥袍袖,怒哼道:“我们韩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魏相就打算以一句坐视不理,敷衍我们韩国吗?”
泥菩萨也有三分脾气,惠施岂不知公仲侈是何打算,无非就是想从魏国这里捞点好处,他点头道:“好好好!我知道不管我说什么,二位都不会相信,不如这样,如今秦国大军压境,那我们三国就联合一块主动出击,攻伐秦国,如此总可以证明我们魏国绝无背叛你们吧。”
大戊午一听,赶忙道:“魏相还请息怒,这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赵国之所以答应三晋重修旧好,乃是因为赵肃侯认为中原局势非常复杂,不愿意趟这浑水,打算先趁机解决北患,主力目前都在往北调,万不想南下与秦国作战。
惠施道:“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公仲侈见惠施还有脾气了,也是怒了,道:“你们也休想让我韩国来承担这一切,如果今日谈不妥,那我们韩国将立刻与秦国结盟。”
惠施心里咯噔一下,心中是叫苦不迭,唬不住这家伙啊!
如果韩国倒向秦国,那惠施如意算盘又得落空了。
大戊午瞥了眼惠施,道:“魏相,我觉得韩相说得也不无道理,我们理应给予韩国支持啊!”
惠施道:“我从未说过不愿意给予韩国支持,如果秦国出兵,我们魏国必当全力以赴,决不能让韩国独自面对秦国。”
公仲侈道:“话谁不会说,我只知道我们韩国拒绝了秦国的示好,而你们魏国却接受了。”
大戊午心想,韩国若是倒向秦国,对于赵国也非常不利,但是他又觉得让魏国退还河东三镇,这就更加不合理,魏国也不可能答应,他思索半响,道:“干脆这样,我们三国共同遣派使臣前往秦国,告诉秦君,如果秦国攻打宜阳,我们是绝不会坐视不理。
另外,不管怎么说,你们魏国因为我们的支持,而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河东三镇,同时也使得秦国主力转移到宜阳,魏国方面理应给予韩国支持,帮韩国分担一些军费。”
惠施点点头道:“就算你不说,我们也会给予韩国一些支持的。”
公仲侈哼道:“就仅是如此吗?”
惠施愠道:“那你究竟想怎样?”
公仲侈道:“我要你们魏国和赵国,立刻出兵协助我们防守宜阳,如此我们韩国才会相信你们是真心支持我们的。”
惠施道:“这秦国又没有进攻宜阳,如果我们现在就派兵前去协助你们,来回要耗费多少粮草,那何不将这些粮草赠予贵国,岂不更好。”
大戊午也点头道:“魏相言之有理,如今秦国只是从河西转移部分兵马过去,还不至于让我们大动干戈啊!”
公仲侈油盐不进,直摇头道:“那可不行,你们若不出兵,只是嘴上承诺,你让我们韩国如何相信,一旦秦国出兵,你们真的会来救援我们吗,我没法回去复命。”
惠施与大戊午相觑一眼。
大戊午道:“这样吧!我们二国都派一些兵过去,同时由魏国帮助贵国分担一些粮草,以表示我们三国共患难的决心,但如果真的调派主力前往,这么多人在宜阳吃吃喝喝,谁负担得起啊!”
惠施知道总得割一块肉给韩国,毕竟赵国啥也没有得到,自然不会愿意出这钱,只能由他们魏国出,于是点头道:“我赞成赵相的意思。”
公仲侈心里也在盘算着,这时候秦国正在集中精力对付楚国,只要魏国与赵国站在韩国这一边,秦国不太可能会同时与楚国和三晋为敌,那就可以白白得到魏国的粮草,要知道韩国如今粮食确实比较吃紧。
各种权衡之后,公仲侈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三国约定,首先,一块派使臣前往咸阳,告诉嬴驷,他们三国的军事同盟。
其次,魏国、赵国将遣派部分兵马驻扎宜阳,不过对外可要虚张声势,表示三国同盟的决心。
最后,魏国帮助韩国分担宜阳驻兵的军费,这一笔钱可真是不少,惠施也知道秦国不大可能此时进攻韩国,但是没有办法,毕竟魏国得到了河东三镇,而这其中的确有韩国和赵国的功劳。
虽然最终还是解决了分歧,但是此事也在三国盟约上,留下一道只怕是难以恢复的伤痕。
另外,公仲侈料想的也没有错,秦国并不打算在这时候发兵攻打韩国,张仪演这么一出,一来是吓唬韩国,离间他们三晋的关系;二来也是防止韩国与楚国联盟,从函谷关进攻秦国。
而此时张仪已经前往蜀国,为秦军进入蜀地做准备。
消息也很快传到楚国来。
楚威王立刻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应对。
“这与臣料想的一样。”姬定道:“张仪肯定会借助我国入侵巴国一事,来吓唬蜀国,从而与蜀国结盟,如此一来,秦军才能够顺利进入蜀地。”
昭阳点头道:“臣与周客卿想得一样。”
毕竟那蜀道难走,如果秦国没有争取到与蜀国的同盟,那秦军是很难进入蜀地的。
楚威王问道:“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姬定道:“臣以为我们应该加快攻伐巴国,趁着秦军未到之前,先拿下巴国。”
高固皱眉道:“如果我们此时加快攻伐巴国,那么无疑会令蜀国坚定不移的与秦国结盟。”
姬定道:“首先,基于目前的局势,只怕很难阻止秦军进入蜀地,毕竟我们楚国已经占领巴国三大盐池,除非我们楚国主动退出来,否则的话,蜀国必然会感觉到威胁。其次,放秦军进入巴蜀,也符合我们楚国的战略。”
昭阳略感疑虑道:“但是就这么放秦军入蜀,我始终觉得有些不妥。”
他并不反对姬定化整为零的战略方针,但是他对于是否放秦军进入蜀地,还是有所保留的。
如果秦军在蜀地站稳脚跟,等于又多一处可以直接进攻楚国的地点,同时秦军要撤走,楚国最多也就是拿下巴蜀,不可能从蜀道去进攻秦国。
姬定笑道:“自然不能这么就放秦军入蜀,我们还是要阻止秦国,提高秦国入蜀的代价。”
楚威王问道:“如何阻止?”
姬定道:“据臣所知,巴蜀二国的关系一直就不太好,两国经常相互攻伐,臣愿意亲自前往蜀国,与蜀君谈判,表示我们楚国愿意与蜀平分巴国,也许竞争不过秦国,但如果蜀君不傻的话,他肯定会借我们的条件,去跟张仪谈判,张仪必将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同时,亦可为我们争取到攻取巴国的时日。”
楚威王又瞧了眼高固和昭阳。
昭阳回答道:“臣支持周客卿的建议,但是臣以为周客卿已经提出变法,且引起极大的争议,若是朝廷迟迟没有动作,就怕迟则生变啊!”
高固瞧了眼昭阳,并未做声。
楚威王点点头,道:“卿与寡人想得一样,既然放与不放秦军进来,都对于我国有利,就不需要客卿亲自前往,客卿还是该以变法为先啊!至于蜀地那边,寡人会派司马太宰前往。”
这事有轻重缓急,蜀地那边毕竟比较偏远,秦军在那边的动作,暂时不会影响到大局,但变法可就不同,时隔多年,再度开启变法,对于楚国而言,是至关重要。
攘外必先安内啊!
其实不管是楚威王,还是昭阳他们,都对于变法有所保留,让姬定去昭阳的封地变法,只是做个实验,看看能不能行,楚威王希望能够在生前,决定是否变法,不要将这事遗留给后代去做。
姬定倒也没有强求,此事确实也不需要他亲自前往,变法对于他而言,也是更为关键,而他之所以主动要求前往,纯属职业习惯,他认为这就是他的事。
在会议结束之后,昭阳悄悄找到高固,问道:“令尹,你觉得周客卿那战略到底能不能行?”
高固犹豫道:“能行是能行,关键在于在哪里拖住秦国,若是在巴蜀,于我国不利,如果是宋国、郑国等地,那倒无所谓。”
昭阳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关键我军在拿下巴国的那些盐池之后,恰逢与秦国结盟攻伐魏国,于是停止继续进军,驻守巴国的士兵早已无心念战,故此我打算让太宰全力阻止秦军与蜀国联盟。”
高固点点头,道:“我也赞成这么做,那么首先我们得与巴国缓和关系,如此才能够减少蜀国对于我们的恐惧。”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下,道:“将军既然反对,为何之前不提出来?”
昭阳叹道:“相比起蜀地,国内变法更为重要,我不想在这关键时候,让周客卿分心。”
高固欣慰地笑道:“有将军在,那我便可放心的离开了。”
......
而如今最为舒服的无疑是齐国。
如果齐国如今想要变法,那真的是天赐良机。
然而,齐威王可也是一代雄主,且身边是人才济济,他可不会跟以后的齐王一样,就只知道吃喝玩乐,坐以待对手弊。
邹忌道:“张仪已经前往蜀地,看来秦国要南下的消息是真的。”
田婴道:“如果秦楚真的在蜀地打起来,这对于我们而言,可真是天赐良机,我们可趁机攻伐三晋,亦可南下进攻楚国。”
邹忌立刻道:“此举万万不可!一来,秦军在蜀地难以牵制住楚军主力,在东边楚国依旧拥有强大的实力与我们抗衡,同时楚国亦可借此联合三晋。如果我国趁机攻伐三晋,秦楚都不会愿意见到,这可能引起众怒。
当初相邦会议,我们可是做出过承诺得,如今背弃承诺,失信于众诸侯,只怕会得不偿失啊!”
田婴道:“这天赐良机,我们总不能白白放过吧。”
邹忌道:“自然不能。”
齐威王问道:“但不知相邦有何良策?”
邹忌道:“就我们齐国周边来看,楚国对我们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但是楚国毕竟受到秦国牵制,相比较而言,燕国才是我们齐国的心腹大患,一旦消灭燕国,我们齐国就无后果之忧,到时再攻伐三晋,亦或者南下攻楚,都将游刃有余。”
田婴立刻道:“但是在相邦大会,相邦也做出过承诺,如今攻伐燕国,不也是背信弃义么。”
邹忌笑道:“我们自然不能主动去攻伐燕国,我们可以先诱使燕国与中山国攻伐赵国,然后再以救援赵国为名,出兵燕国。”
齐威王问道:“如何诱使燕国攻伐赵国?”
邹忌道:“据臣所知,那赵侯已经将主力调集到北方,显然是打算趁着秦楚之争,去解决胡人之患,近年来,与赵国交战最多的,并非是我们中原各诸侯国,而是胡人,一旦赵国与胡人打起来,东面必将空虚。
而中山国一直都想摆脱赵国的控制,同时中山国也一直都受我们保护,我们可以暗中命中山国去联系燕国,共同攻伐赵国。
而我们只需要将兵力秘密转移到南边,但同时又让燕国知道,让燕国误以为我们可能会趁虚而入,攻伐楚国,等到他们与赵国损耗过半时,我们再出兵支援赵国,趁机一举攻占燕国,亦可趁势攻打虚弱的赵国。”
齐威王眼中一亮,欣喜道:“相邦之策,寡人认为大为可行啊!”
如果能够一举解决燕国,同时削弱赵国,甚至于攻占赵国,那么将彻底解决齐国北方之患,无疑奠定齐国霸主地位,在与秦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啊!
这时,坐在末端的一人突然道:“一直以来,秦国都与燕国有着盟友关系,且对燕国支持甚多,秦国不会坐视我们消灭燕国的。”
此人正是苏秦。
齐威王笑道:“秦国就算想救,只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苏秦道:“那楚国呢?”
齐威王不禁皱了下眉头。
苏秦道:“臣以为最不愿意见到齐国消灭燕国的,还不是秦国,而是楚国,一旦我们消灭燕国,楚国将会面临多大的压力啊!”
邹忌问道:“那苏客卿有何建议?”
苏秦道:“我非常支持相邦的计策,此计若成,不但能够削弱燕国,还能够削弱赵国,我只是不认为可以一举消灭燕国,故此我以为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以消灭燕国为目的,但同时臣亦可借此进入燕国,取得燕君的信任。”
关于派遣苏秦入燕当卧底,齐威王与邹忌他们也都是非常支持的,而且这一招,各国都经常使用。
只不过这得找个合适机会。
齐威王问道:“卿如何借此进入燕国?”
苏秦就道:“臣可以以受到相邦排挤唯由,前往燕国,最初自然是难以受到燕国国君的信任。
可一旦相邦的计划取得初步成功,那么臣便会建议燕君,不要去攻伐赵国。”
“嗯?”
齐威王不禁狐疑地看向苏秦。
苏秦忙道:“大王且听臣说完,如果那燕君真的动心了,必然是不会听臣的,毕竟他不信任臣。
待我国出兵之后,燕君必然就会想起臣的建议,到时臣便可视情况而定,如果秦楚并不打算出兵相助,那么臣便与大王里应外合,一举消灭燕国。
但如果秦楚将直接干预,臣便可顺水推舟,帮助燕君解决这困境,如此一来,臣便可获得燕君的信任,即便拿不下燕国,臣亦可保证,燕国将不会对齐国再造成任何威胁。”
待姬定离开之后,那老妇立刻向荆夫人说道。
她对此非常不理解。
荆夫人慵懒地斜躺下去,衣领微张,一道深不见底的沟,若隐若现,只听得她幽幽叹道:“其实他能给我们四成,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老妇疑惑地看着她。
荆夫人微微搓着额头,道:“如果真如他所言,他的那种榻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那么这将会改变许多人的习惯,一旦这些习惯发生改变,那么许多起居之物,就全都得重新设计,而我们若是慢人一步,可能失去的就不止是六成的利润,而是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老妇问道:“夫人以为他真的能够成功吗?”
荆夫人道:“如果不成功,我们也不会损失什么,但如果成功了,而我们又没有先人一步,这后果就不堪设想啊。”
她在买卖上一直都有着敏锐的嗅觉,她非常清楚这个坐姿的改变,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很多日常用品都得重新设计,比如说桌子就得跟着改变,衣服也得跟着变,甚至于房屋格局的设计,等等。
而她一直以来就是在做这方面的买卖,而且已经将这一切已经做到非常极致,可在预见的未来内,是很难有人能够撼动她的地位。
但如果推倒这一切重来,那她也得跟着重新开始。
她认为今日这个抉择,对她而言,是至关重要。
人是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统治者在做出可能决定以后命运的抉择。
比如说韩国。
之前韩国已经渐渐倒向秦国,因为韩国方面知道,秦国已经拿下河西地区,稳定住关内,下一步极有可能是要出关,那么韩国是秦国出关的必经之路,若不跟秦国结盟,秦国必然是会攻打韩国,故此当时韩国决定与秦国结盟。
但是在相邦大会上面,楚国的表态,令韩国觉得还是要重新审视与秦国的盟约。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秦国要出关,必经韩国,但是别人要攻打秦国,也是必经韩国,一旦韩国与秦国结盟,同时又与诸侯国发生冲突,诸侯国必然是先攻打他们韩国。
就在这时,魏国突然站出来,认为如今秦、齐、楚三国势力强大,他们三晋该重新联合起来,抗衡三大国。
导致韩国又渐渐靠向赵、魏二国。
但是三晋之间亦是矛盾重重,相互之间,并不是那么信任。
当韩国得知魏国接受了秦国的河东三镇,气得是直跳脚,他们认为自己被出卖了,于是那公仲侈又拉上赵国相邦大戊午,前往大梁,与惠施会谈。
“你们知不知道,我们韩国为了巩固我们三晋联盟,前不久拒绝了秦国给予我国的崤山数百里地,若非如此,秦国又岂会主动还给你们魏国河东三镇,我怀疑你们大梁是在利用我们韩国与赵国。”
公仲侈是吹胡子瞪眼,怒斥惠施。
惠施愣得半响,道:“若是我未记错的话,我可还是一次听说秦国要赠送你们崤山数百里地。”
公仲侈闻言,当即是暴跳如雷,心中亦觉万般委屈,有一种被人过河拆桥的感觉,道:“怎么?你认为我是在说谎,那你可以去打听一下,看看张仪去你们大梁之前,是不是先去了一趟我们韩国,其实我本也想来跟你们说得,又岂知道你们魏国竟然这么快就接受了秦国好处。”
赵国相邦大戊午也道:“我相信韩相在此等大事上面,不可能故意造谣生事。而当时可是你惠施主动来找我们,说要团结三晋,与秦、齐、楚抗衡,但是自己转背却与秦国修好,可真是岂有此理,此事你们若不解释清楚,也休怪我们翻脸不认人。”
惠施激动道:“他秦国主动赠还我们河东三镇,这可都是白送的,难道你们要我拒之门外吗?”
公仲侈道:“我们韩国为了我们之间的联盟,便拒绝了,你们为何不能拒绝。”
惠施反问道:“那崤山数百里险隘,寸土寸金,你们韩国为何要拒绝?”
公仲侈哼道:“这还用问吗?自然是因为我们韩君不希望贵国与赵国误会。”
惠施笑道:“如果贵国掌握着崤山数百里土地,对于我们可是有利的,我国一定会支持的,除非秦国有别得要求。”
公仲侈眼中闪过一抹心虚,嘴上却道:“难道秦国又是白送你们河东三镇吗?”
惠施道:“虽谈不上白送,但也差不多,其目的是希望与我国不与楚国结盟,以便于他们能够专心对付楚国。”
公仲侈道:“这不就结了,我们为何结盟,不就是大家都不希望卷入秦楚之争中。”
惠施道:“我这么做,正是因为我不想卷入秦楚之争中,我可没有答应与秦国一块对付楚国。”
大戊午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在相邦大会,楚国如此支持你们魏国,如果让楚国得知你们魏国与秦国修好,那么楚国还会否支持你们,这极有可能是秦国的离间之计,一旦你们失去楚国的支持,秦国万一转背出兵河东,我们势必还是会卷入其中。”
惠施道:“这你大可放心,那楚相可也佩戴着我们魏国相印,我们已经与楚国沟通过了,楚国方面的意思是,只要我们魏国不与秦国结盟,那么楚国将会继续支持我们魏国对河东地区的掌控。”
大戊午稍稍皱眉,狐疑地看着惠施。
这么好的事,就让你魏国给撞上了?
不可思议啊!
正当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快步入得屋内,在公仲侈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公仲侈听得一惊,道:“当真?”
“千真万确。”
“我知道了。”
待那人下去之后,公仲侈便激动道:“我相信魏相所言,有楚国支持你们魏国,秦国自然也不敢妄动,故此秦国已经从河西抽调出主力,来到我们宜阳前面驻扎。”
惠施一怔,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公仲侈道:“就是在我来的路上,而且是公子疾亲自率兵。我们韩国为了巩固我们三晋的盟约,拒绝秦国的好意,却不曾想却是引火烧身,早知如此,我们韩国就不应该答应与你们魏国结盟。”
惠施眉头紧锁,道:“如果秦国真的进攻贵国,我们魏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公仲侈一挥袍袖,怒哼道:“我们韩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魏相就打算以一句坐视不理,敷衍我们韩国吗?”
泥菩萨也有三分脾气,惠施岂不知公仲侈是何打算,无非就是想从魏国这里捞点好处,他点头道:“好好好!我知道不管我说什么,二位都不会相信,不如这样,如今秦国大军压境,那我们三国就联合一块主动出击,攻伐秦国,如此总可以证明我们魏国绝无背叛你们吧。”
大戊午一听,赶忙道:“魏相还请息怒,这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赵国之所以答应三晋重修旧好,乃是因为赵肃侯认为中原局势非常复杂,不愿意趟这浑水,打算先趁机解决北患,主力目前都在往北调,万不想南下与秦国作战。
惠施道:“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公仲侈见惠施还有脾气了,也是怒了,道:“你们也休想让我韩国来承担这一切,如果今日谈不妥,那我们韩国将立刻与秦国结盟。”
惠施心里咯噔一下,心中是叫苦不迭,唬不住这家伙啊!
如果韩国倒向秦国,那惠施如意算盘又得落空了。
大戊午瞥了眼惠施,道:“魏相,我觉得韩相说得也不无道理,我们理应给予韩国支持啊!”
惠施道:“我从未说过不愿意给予韩国支持,如果秦国出兵,我们魏国必当全力以赴,决不能让韩国独自面对秦国。”
公仲侈道:“话谁不会说,我只知道我们韩国拒绝了秦国的示好,而你们魏国却接受了。”
大戊午心想,韩国若是倒向秦国,对于赵国也非常不利,但是他又觉得让魏国退还河东三镇,这就更加不合理,魏国也不可能答应,他思索半响,道:“干脆这样,我们三国共同遣派使臣前往秦国,告诉秦君,如果秦国攻打宜阳,我们是绝不会坐视不理。
另外,不管怎么说,你们魏国因为我们的支持,而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河东三镇,同时也使得秦国主力转移到宜阳,魏国方面理应给予韩国支持,帮韩国分担一些军费。”
惠施点点头道:“就算你不说,我们也会给予韩国一些支持的。”
公仲侈哼道:“就仅是如此吗?”
惠施愠道:“那你究竟想怎样?”
公仲侈道:“我要你们魏国和赵国,立刻出兵协助我们防守宜阳,如此我们韩国才会相信你们是真心支持我们的。”
惠施道:“这秦国又没有进攻宜阳,如果我们现在就派兵前去协助你们,来回要耗费多少粮草,那何不将这些粮草赠予贵国,岂不更好。”
大戊午也点头道:“魏相言之有理,如今秦国只是从河西转移部分兵马过去,还不至于让我们大动干戈啊!”
公仲侈油盐不进,直摇头道:“那可不行,你们若不出兵,只是嘴上承诺,你让我们韩国如何相信,一旦秦国出兵,你们真的会来救援我们吗,我没法回去复命。”
惠施与大戊午相觑一眼。
大戊午道:“这样吧!我们二国都派一些兵过去,同时由魏国帮助贵国分担一些粮草,以表示我们三国共患难的决心,但如果真的调派主力前往,这么多人在宜阳吃吃喝喝,谁负担得起啊!”
惠施知道总得割一块肉给韩国,毕竟赵国啥也没有得到,自然不会愿意出这钱,只能由他们魏国出,于是点头道:“我赞成赵相的意思。”
公仲侈心里也在盘算着,这时候秦国正在集中精力对付楚国,只要魏国与赵国站在韩国这一边,秦国不太可能会同时与楚国和三晋为敌,那就可以白白得到魏国的粮草,要知道韩国如今粮食确实比较吃紧。
各种权衡之后,公仲侈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三国约定,首先,一块派使臣前往咸阳,告诉嬴驷,他们三国的军事同盟。
其次,魏国、赵国将遣派部分兵马驻扎宜阳,不过对外可要虚张声势,表示三国同盟的决心。
最后,魏国帮助韩国分担宜阳驻兵的军费,这一笔钱可真是不少,惠施也知道秦国不大可能此时进攻韩国,但是没有办法,毕竟魏国得到了河东三镇,而这其中的确有韩国和赵国的功劳。
虽然最终还是解决了分歧,但是此事也在三国盟约上,留下一道只怕是难以恢复的伤痕。
另外,公仲侈料想的也没有错,秦国并不打算在这时候发兵攻打韩国,张仪演这么一出,一来是吓唬韩国,离间他们三晋的关系;二来也是防止韩国与楚国联盟,从函谷关进攻秦国。
而此时张仪已经前往蜀国,为秦军进入蜀地做准备。
消息也很快传到楚国来。
楚威王立刻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应对。
“这与臣料想的一样。”姬定道:“张仪肯定会借助我国入侵巴国一事,来吓唬蜀国,从而与蜀国结盟,如此一来,秦军才能够顺利进入蜀地。”
昭阳点头道:“臣与周客卿想得一样。”
毕竟那蜀道难走,如果秦国没有争取到与蜀国的同盟,那秦军是很难进入蜀地的。
楚威王问道:“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姬定道:“臣以为我们应该加快攻伐巴国,趁着秦军未到之前,先拿下巴国。”
高固皱眉道:“如果我们此时加快攻伐巴国,那么无疑会令蜀国坚定不移的与秦国结盟。”
姬定道:“首先,基于目前的局势,只怕很难阻止秦军进入蜀地,毕竟我们楚国已经占领巴国三大盐池,除非我们楚国主动退出来,否则的话,蜀国必然会感觉到威胁。其次,放秦军进入巴蜀,也符合我们楚国的战略。”
昭阳略感疑虑道:“但是就这么放秦军入蜀,我始终觉得有些不妥。”
他并不反对姬定化整为零的战略方针,但是他对于是否放秦军进入蜀地,还是有所保留的。
如果秦军在蜀地站稳脚跟,等于又多一处可以直接进攻楚国的地点,同时秦军要撤走,楚国最多也就是拿下巴蜀,不可能从蜀道去进攻秦国。
姬定笑道:“自然不能这么就放秦军入蜀,我们还是要阻止秦国,提高秦国入蜀的代价。”
楚威王问道:“如何阻止?”
姬定道:“据臣所知,巴蜀二国的关系一直就不太好,两国经常相互攻伐,臣愿意亲自前往蜀国,与蜀君谈判,表示我们楚国愿意与蜀平分巴国,也许竞争不过秦国,但如果蜀君不傻的话,他肯定会借我们的条件,去跟张仪谈判,张仪必将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同时,亦可为我们争取到攻取巴国的时日。”
楚威王又瞧了眼高固和昭阳。
昭阳回答道:“臣支持周客卿的建议,但是臣以为周客卿已经提出变法,且引起极大的争议,若是朝廷迟迟没有动作,就怕迟则生变啊!”
高固瞧了眼昭阳,并未做声。
楚威王点点头,道:“卿与寡人想得一样,既然放与不放秦军进来,都对于我国有利,就不需要客卿亲自前往,客卿还是该以变法为先啊!至于蜀地那边,寡人会派司马太宰前往。”
这事有轻重缓急,蜀地那边毕竟比较偏远,秦军在那边的动作,暂时不会影响到大局,但变法可就不同,时隔多年,再度开启变法,对于楚国而言,是至关重要。
攘外必先安内啊!
其实不管是楚威王,还是昭阳他们,都对于变法有所保留,让姬定去昭阳的封地变法,只是做个实验,看看能不能行,楚威王希望能够在生前,决定是否变法,不要将这事遗留给后代去做。
姬定倒也没有强求,此事确实也不需要他亲自前往,变法对于他而言,也是更为关键,而他之所以主动要求前往,纯属职业习惯,他认为这就是他的事。
在会议结束之后,昭阳悄悄找到高固,问道:“令尹,你觉得周客卿那战略到底能不能行?”
高固犹豫道:“能行是能行,关键在于在哪里拖住秦国,若是在巴蜀,于我国不利,如果是宋国、郑国等地,那倒无所谓。”
昭阳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关键我军在拿下巴国的那些盐池之后,恰逢与秦国结盟攻伐魏国,于是停止继续进军,驻守巴国的士兵早已无心念战,故此我打算让太宰全力阻止秦军与蜀国联盟。”
高固点点头,道:“我也赞成这么做,那么首先我们得与巴国缓和关系,如此才能够减少蜀国对于我们的恐惧。”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下,道:“将军既然反对,为何之前不提出来?”
昭阳叹道:“相比起蜀地,国内变法更为重要,我不想在这关键时候,让周客卿分心。”
高固欣慰地笑道:“有将军在,那我便可放心的离开了。”
......
而如今最为舒服的无疑是齐国。
如果齐国如今想要变法,那真的是天赐良机。
然而,齐威王可也是一代雄主,且身边是人才济济,他可不会跟以后的齐王一样,就只知道吃喝玩乐,坐以待对手弊。
邹忌道:“张仪已经前往蜀地,看来秦国要南下的消息是真的。”
田婴道:“如果秦楚真的在蜀地打起来,这对于我们而言,可真是天赐良机,我们可趁机攻伐三晋,亦可南下进攻楚国。”
邹忌立刻道:“此举万万不可!一来,秦军在蜀地难以牵制住楚军主力,在东边楚国依旧拥有强大的实力与我们抗衡,同时楚国亦可借此联合三晋。如果我国趁机攻伐三晋,秦楚都不会愿意见到,这可能引起众怒。
当初相邦会议,我们可是做出过承诺得,如今背弃承诺,失信于众诸侯,只怕会得不偿失啊!”
田婴道:“这天赐良机,我们总不能白白放过吧。”
邹忌道:“自然不能。”
齐威王问道:“但不知相邦有何良策?”
邹忌道:“就我们齐国周边来看,楚国对我们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但是楚国毕竟受到秦国牵制,相比较而言,燕国才是我们齐国的心腹大患,一旦消灭燕国,我们齐国就无后果之忧,到时再攻伐三晋,亦或者南下攻楚,都将游刃有余。”
田婴立刻道:“但是在相邦大会,相邦也做出过承诺,如今攻伐燕国,不也是背信弃义么。”
邹忌笑道:“我们自然不能主动去攻伐燕国,我们可以先诱使燕国与中山国攻伐赵国,然后再以救援赵国为名,出兵燕国。”
齐威王问道:“如何诱使燕国攻伐赵国?”
邹忌道:“据臣所知,那赵侯已经将主力调集到北方,显然是打算趁着秦楚之争,去解决胡人之患,近年来,与赵国交战最多的,并非是我们中原各诸侯国,而是胡人,一旦赵国与胡人打起来,东面必将空虚。
而中山国一直都想摆脱赵国的控制,同时中山国也一直都受我们保护,我们可以暗中命中山国去联系燕国,共同攻伐赵国。
而我们只需要将兵力秘密转移到南边,但同时又让燕国知道,让燕国误以为我们可能会趁虚而入,攻伐楚国,等到他们与赵国损耗过半时,我们再出兵支援赵国,趁机一举攻占燕国,亦可趁势攻打虚弱的赵国。”
齐威王眼中一亮,欣喜道:“相邦之策,寡人认为大为可行啊!”
如果能够一举解决燕国,同时削弱赵国,甚至于攻占赵国,那么将彻底解决齐国北方之患,无疑奠定齐国霸主地位,在与秦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啊!
这时,坐在末端的一人突然道:“一直以来,秦国都与燕国有着盟友关系,且对燕国支持甚多,秦国不会坐视我们消灭燕国的。”
此人正是苏秦。
齐威王笑道:“秦国就算想救,只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苏秦道:“那楚国呢?”
齐威王不禁皱了下眉头。
苏秦道:“臣以为最不愿意见到齐国消灭燕国的,还不是秦国,而是楚国,一旦我们消灭燕国,楚国将会面临多大的压力啊!”
邹忌问道:“那苏客卿有何建议?”
苏秦道:“我非常支持相邦的计策,此计若成,不但能够削弱燕国,还能够削弱赵国,我只是不认为可以一举消灭燕国,故此我以为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以消灭燕国为目的,但同时臣亦可借此进入燕国,取得燕君的信任。”
关于派遣苏秦入燕当卧底,齐威王与邹忌他们也都是非常支持的,而且这一招,各国都经常使用。
只不过这得找个合适机会。
齐威王问道:“卿如何借此进入燕国?”
苏秦就道:“臣可以以受到相邦排挤唯由,前往燕国,最初自然是难以受到燕国国君的信任。
可一旦相邦的计划取得初步成功,那么臣便会建议燕君,不要去攻伐赵国。”
“嗯?”
齐威王不禁狐疑地看向苏秦。
苏秦忙道:“大王且听臣说完,如果那燕君真的动心了,必然是不会听臣的,毕竟他不信任臣。
待我国出兵之后,燕君必然就会想起臣的建议,到时臣便可视情况而定,如果秦楚并不打算出兵相助,那么臣便与大王里应外合,一举消灭燕国。
但如果秦楚将直接干预,臣便可顺水推舟,帮助燕君解决这困境,如此一来,臣便可获得燕君的信任,即便拿不下燕国,臣亦可保证,燕国将不会对齐国再造成任何威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