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 第11章 新队服,旧号码
- 12 第12章 形象?不存在的!
- 13 第13章 拐
- 14 第14章 四大天王
- 15 第15章 进攻对进攻
- 16 第16章 车轮战
- 17 第17章 来一场单挑
- 18 第18章 父子交谈
- 19 第19章 沉迷学习,无法自拔
- 20 第20章 可以再提高
- 21 第21章 顺丰快递
- 22 第22章 措手不及
- 23 第23章 功利足球
- 24 第24章 计划是这样的
- 25 第25章 王亮不踢球的原因
- 26 第26章 别吵到临床病友
- 27 第27章 延长赛程
- 28 第28章 没有吴启的比赛
- 29 第29章 特训
- 30 第30章 组织进攻VS组织防守
- 31 第31章 死防
- 32 第32章 体育精神【加更求票】
- 33 第33章 无缝对接
- 34 第34章 人多欺负人少
- 35 第35章 凛冬将至
- 36 第36章 根本停不下来
- 37 第37章 冠军?
- 38 第38章 回学校过冬
- 39 第39章 冬运会
- 40 第40章 吴芷瑶生日
- 41 第41章 狄凯的秘密
- 42 第42章 备战全国赛
- 43 第43章 前往北京
- 44 第44章 开幕式
- 45 第45章 个人技巧赛
- 46 第46章 你好,黎浩
- 47 第47章 周建离场
- 48 第48章 球探的拜访
- 49 第49章 客场作战
- 50 第50章 原子弹般的进攻
- 51 第51章 来自苗疆的神秘力量
- 52 第52章 克服环境
- 53 第53章 重庆德比
- 54 第54章 复仇一战
- 55 第55章 谁都能射门
- 56 第56章 分区冠军是
- 57 第57章 震惊!
- 58 第58章 组队补作业
- 59 第59章 人才辈出的上海
- 60 第60章 突破常理的存在
- 61 第61章 GG
- 62 第62章 王亮,撑住
- 63 第63章 上海的邀请
- 64 第64章 和女足队长的比赛
- 65 第65章 冠军谣言
- 66 第66章 卫冕冠军的实力
- 67 第67章 控球率是什么
- 68 第68章 真正的较量
- 69 第69章 宣布名单
- 70 第70章 请长假
- 71 第71章 又来找茬
- 72 第72章 反恐阵营
- 73 第73章 25人名单确定
- 74 第74章 首战韩国
- 75 第75章 精准弹射
- 76 第76章 打破魔咒
- 77 第77章 我也是影子前锋
- 78 第78章 节奏大师
- 79 第79章 化繁为简
- 80 第80章 你能来巴萨吗
- 81 第81章 狂人二世的邀请
- 82 第82章 休假
- 83 第83章 国青队集结完毕
- 84 第84章 五连绝世
- 85 第85章 状态下滑
- 86 第86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87 第87章 天赋如何?
- 88 第88章 一群妖人
- 89 第89章 得中场者得天下
- 90 第90章 原子弹进攻升级版
- 91 第91章 我要卸载QQ和微信
- 92 第92章 巴西天才
- 93 第93章 小角度的小腿斜射
- 94 第94章 想好没,皇马还是巴萨
- 95 第95章 最终战术
- 96 第96章 各显神通
- 97 第97章 世少赛冠军
- 98 第98章 可能会踢不成球
- 99 第99章 来自意大利的理疗师
- 100 第100章 最后的秋天
- 101 第101章 吴启决定了
- 102 第102章 出国前准备
- 103 第103章 米兰:新的征程(完结)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1章 顺丰快递
第21章 顺丰快递
“还可以继续提高嘛,我跟你讲讲,你一定很好奇你爸为什么那么不想让你踢球对不对,行,我这就告诉你。”
吴启拿着电话静静地听着。
吴刚告诉吴启,他爸以前就是在足球场上付出得太多,结果荒废掉学业,等到别人结婚生子的时候,他还拿着初中毕业证书四处找工作。
“你爸也不是没踢出成绩,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伤病还有管理层的黑暗你想都想不到。”
吴启他爸青少年时曾经赴欧洲接受俱乐部正规训练,可是身体素质不行,被迫选择回国。
还好找到一个刚刚成立的小俱乐部效力,签订合同之后却因为伤病并没有踢几年,后来这家俱乐部管理不善最终破产。
吴启他爸没辙只好到报社去做打字员,后来凭借对足球的独特认识当上体娱主编。
“你放心,我和你爸已经达成共识,只要不影响学习,怎么踢都行。”
吴启应一声,这个结果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了。
最后小叔又让吴启好好照顾自己云云,一直到上课铃声已经重新响起,这才把手机关机。
曹颖沁好奇道:“你叔为什么叫你小七?”
吴启说,他家有姑姨叔伯一大堆,在小辈中他排行老七,所以为了方便就这么叫。
曹颖沁感慨道:“我还以为是因为你跟葫芦娃的七娃一样,刀枪不入铜头铁臂呢。”
吴启解释道:“铜头铁臂那是三娃!”
曹颖沁懒得再接话茬,马上要上课了,她得把全班各组交上来的作业整理分类放到老师那里去。
“走,跟我抱作业去一趟办公室。”
曹颖沁拍着堆得老高的作业课本,对着吴启喊道。
也不知道老师们为什么布置那么多作业,难道批改的时候不累吗。
等他们抱完回来以后,门外忽然走进来一个穿着制服的老大爷。
吴启仔细一看,那不是学校门口站岗的门卫大爷吗。
他手中拿着一个包裹,吃力地挪动到教室门口然后放下:“吴启,你的快递。”
包裹上的运货单写着“顺丰”两个字,吴启没想到早上刚买的东西会来得那么快,急忙过去签收。
一边填名字一边还听大爷在旁边嘀咕:“什么鬼东西那么重,打你电话还关机。”
吴启嘿嘿笑着,接过之后回到自己座位上,七手八脚地把外包装撕开。
曹颖沁凑过来一看,发现竟是一对绑腿,能装进去钢条负重的那种,看起来少说也得有二三十斤。
再看寄货地点,原来是重庆朝天门一家体育用品店,难怪才几节课就能送来。
“你买这个干嘛?”
“练腿力!”
吴启把绑腿系上,心满意足地蹦跶几圈,还连续跳了两下,结果就是整个教室地面都晃动起来。
吴启苦笑道:“看来还得循序渐进。”
说完又抽出几根钢条,重量减轻后,腿部果然轻松不少。
这玩意儿可花掉好几百块钱,运费又贵,毕竟是称重算钱的。
一只脚负重十斤,只要按照说明书上那样,除睡觉洗澡以外都时刻绑在腿上,腿部的力量就会逐步增强。
要是在初中时期吴启绝对不会买这个,因为太影响发育。
曹颖沁接到一个电话,唯唯诺诺两声之后,站上讲台郑重通知:“下节课老师有事,全体同学教室内自习。”
这无疑引起全班的热烈欢呼。
吴启听完二话不说就冲出教室。
曹颖沁:“你去哪?”
吴启拖着绑腿:“踢球。”
结果球场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吴启望着荒凉的操场,只能围着外圈跑道跑几圈。
......
接下来这几天过得很充实,吴启早上跟着校足部做“针对性”训练,然后回到教室找曹颖沁补课。
中午小睡一会儿或者和狄凯打游戏,下午则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在足球场上玩各种游戏,不仅仅是踢球。
转眼就到了对阵巴南附中的日子。
吴启早已把十斤的负重绑腿习惯得跟绑羽毛一样,把它拿下来的时候,还有种练成轻功双腿找不着地,仿佛随时能飞起来的感觉。
扔下绑腿,吴启身体忽然僵住。
曹颖沁疑惑道:“你怎么了。”
吴启捂着咕咕叫的肚子:“完了,还没吃早饭。”
俗话说人生的每一天都从那顿早饭开始,吴启现在连开始都没有,就要进行比赛,任谁也受不了。
曹颖沁有些着急,因为这场比赛学校里挺重视的,连着好几天都在球场上布置加油横幅。
自从上两场比赛胜利后,学校终于认识到,自家的校足部似乎并不是那么弱,于是决定做足宣传,尽量多让学生来鼓劲加油。
更何况对阵的是过去两年来一直夺冠的霸主。
这场比赛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对于关系到荣誉的事情,曹颖沁一直很上心。
曹颖沁从课桌内拿出一口袋饭盒,打开一看是几个还吃剩下的水饺。
“我之前吃剩下的,你要是不嫌弃......”
话还没说完,吴启就接过来将一大口水饺塞进嘴里。
“其实我是零用钱用完了。”
吴启含糊不清地解释。
曹颖沁有些怕他噎着呛死或者一命呜呼啥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承担这个责任:“你慢点,我给你去买份米粥。”
食堂售卖早餐的窗口,早就已经关闭,曹颖沁看到窗边有份粥,二话不说刷完卡拿起就走。
等拿回来给吴启喝上两口之后,他却一脸严肃道:“味道不对,别是过期的?”
曹颖沁看一眼日期:“过什么期,赶紧吃完去球场,我来的时候都看到巴附的人进场了。”
......
吴启吃饱喝足之后,才过去球场和队友们碰头,结果曹颖沁也跟了过去,按她的话说,要看看巴附的那些人长什么样。
学校里一直传,巴南附中校足部的人个个长得帅气俊朗,性格开朗大方,所以今天不少女生也来场边凑热闹。
这里边当然包括前一场临时组建的啦啦队。
杨鑫恬穿着制服,挥舞手中的彩球:“吴启!吴启!”
吴启却并没有听到,因为现场声音完全被巴附跟过来的加油队伍盖住。
巴南附中光是来给球队加油的人就有两辆大巴车,原先准备好为实验九中加油的横幅,早就被换成给巴附校足部加油的横幅。
吴启差点以为自己才是在客场比赛。
“王者巴南,勇夺这盘,谁是敌手,唯有力帆。”
重庆力帆是中超的正规俱乐部,光是听这口号,就让人觉得有点,他们根本不拿这场比赛当回事儿。
只有俱乐部的一线球队,才有实力和他们较量。
吴启看向自己学校这边的观众席看台,发现人比之前那两场要多出不少,但还是凑热闹的居多。
除去杨鑫恬他们,一个喊口号的都没有。
吴启拿着电话静静地听着。
吴刚告诉吴启,他爸以前就是在足球场上付出得太多,结果荒废掉学业,等到别人结婚生子的时候,他还拿着初中毕业证书四处找工作。
“你爸也不是没踢出成绩,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伤病还有管理层的黑暗你想都想不到。”
吴启他爸青少年时曾经赴欧洲接受俱乐部正规训练,可是身体素质不行,被迫选择回国。
还好找到一个刚刚成立的小俱乐部效力,签订合同之后却因为伤病并没有踢几年,后来这家俱乐部管理不善最终破产。
吴启他爸没辙只好到报社去做打字员,后来凭借对足球的独特认识当上体娱主编。
“你放心,我和你爸已经达成共识,只要不影响学习,怎么踢都行。”
吴启应一声,这个结果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了。
最后小叔又让吴启好好照顾自己云云,一直到上课铃声已经重新响起,这才把手机关机。
曹颖沁好奇道:“你叔为什么叫你小七?”
吴启说,他家有姑姨叔伯一大堆,在小辈中他排行老七,所以为了方便就这么叫。
曹颖沁感慨道:“我还以为是因为你跟葫芦娃的七娃一样,刀枪不入铜头铁臂呢。”
吴启解释道:“铜头铁臂那是三娃!”
曹颖沁懒得再接话茬,马上要上课了,她得把全班各组交上来的作业整理分类放到老师那里去。
“走,跟我抱作业去一趟办公室。”
曹颖沁拍着堆得老高的作业课本,对着吴启喊道。
也不知道老师们为什么布置那么多作业,难道批改的时候不累吗。
等他们抱完回来以后,门外忽然走进来一个穿着制服的老大爷。
吴启仔细一看,那不是学校门口站岗的门卫大爷吗。
他手中拿着一个包裹,吃力地挪动到教室门口然后放下:“吴启,你的快递。”
包裹上的运货单写着“顺丰”两个字,吴启没想到早上刚买的东西会来得那么快,急忙过去签收。
一边填名字一边还听大爷在旁边嘀咕:“什么鬼东西那么重,打你电话还关机。”
吴启嘿嘿笑着,接过之后回到自己座位上,七手八脚地把外包装撕开。
曹颖沁凑过来一看,发现竟是一对绑腿,能装进去钢条负重的那种,看起来少说也得有二三十斤。
再看寄货地点,原来是重庆朝天门一家体育用品店,难怪才几节课就能送来。
“你买这个干嘛?”
“练腿力!”
吴启把绑腿系上,心满意足地蹦跶几圈,还连续跳了两下,结果就是整个教室地面都晃动起来。
吴启苦笑道:“看来还得循序渐进。”
说完又抽出几根钢条,重量减轻后,腿部果然轻松不少。
这玩意儿可花掉好几百块钱,运费又贵,毕竟是称重算钱的。
一只脚负重十斤,只要按照说明书上那样,除睡觉洗澡以外都时刻绑在腿上,腿部的力量就会逐步增强。
要是在初中时期吴启绝对不会买这个,因为太影响发育。
曹颖沁接到一个电话,唯唯诺诺两声之后,站上讲台郑重通知:“下节课老师有事,全体同学教室内自习。”
这无疑引起全班的热烈欢呼。
吴启听完二话不说就冲出教室。
曹颖沁:“你去哪?”
吴启拖着绑腿:“踢球。”
结果球场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吴启望着荒凉的操场,只能围着外圈跑道跑几圈。
......
接下来这几天过得很充实,吴启早上跟着校足部做“针对性”训练,然后回到教室找曹颖沁补课。
中午小睡一会儿或者和狄凯打游戏,下午则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在足球场上玩各种游戏,不仅仅是踢球。
转眼就到了对阵巴南附中的日子。
吴启早已把十斤的负重绑腿习惯得跟绑羽毛一样,把它拿下来的时候,还有种练成轻功双腿找不着地,仿佛随时能飞起来的感觉。
扔下绑腿,吴启身体忽然僵住。
曹颖沁疑惑道:“你怎么了。”
吴启捂着咕咕叫的肚子:“完了,还没吃早饭。”
俗话说人生的每一天都从那顿早饭开始,吴启现在连开始都没有,就要进行比赛,任谁也受不了。
曹颖沁有些着急,因为这场比赛学校里挺重视的,连着好几天都在球场上布置加油横幅。
自从上两场比赛胜利后,学校终于认识到,自家的校足部似乎并不是那么弱,于是决定做足宣传,尽量多让学生来鼓劲加油。
更何况对阵的是过去两年来一直夺冠的霸主。
这场比赛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对于关系到荣誉的事情,曹颖沁一直很上心。
曹颖沁从课桌内拿出一口袋饭盒,打开一看是几个还吃剩下的水饺。
“我之前吃剩下的,你要是不嫌弃......”
话还没说完,吴启就接过来将一大口水饺塞进嘴里。
“其实我是零用钱用完了。”
吴启含糊不清地解释。
曹颖沁有些怕他噎着呛死或者一命呜呼啥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承担这个责任:“你慢点,我给你去买份米粥。”
食堂售卖早餐的窗口,早就已经关闭,曹颖沁看到窗边有份粥,二话不说刷完卡拿起就走。
等拿回来给吴启喝上两口之后,他却一脸严肃道:“味道不对,别是过期的?”
曹颖沁看一眼日期:“过什么期,赶紧吃完去球场,我来的时候都看到巴附的人进场了。”
......
吴启吃饱喝足之后,才过去球场和队友们碰头,结果曹颖沁也跟了过去,按她的话说,要看看巴附的那些人长什么样。
学校里一直传,巴南附中校足部的人个个长得帅气俊朗,性格开朗大方,所以今天不少女生也来场边凑热闹。
这里边当然包括前一场临时组建的啦啦队。
杨鑫恬穿着制服,挥舞手中的彩球:“吴启!吴启!”
吴启却并没有听到,因为现场声音完全被巴附跟过来的加油队伍盖住。
巴南附中光是来给球队加油的人就有两辆大巴车,原先准备好为实验九中加油的横幅,早就被换成给巴附校足部加油的横幅。
吴启差点以为自己才是在客场比赛。
“王者巴南,勇夺这盘,谁是敌手,唯有力帆。”
重庆力帆是中超的正规俱乐部,光是听这口号,就让人觉得有点,他们根本不拿这场比赛当回事儿。
只有俱乐部的一线球队,才有实力和他们较量。
吴启看向自己学校这边的观众席看台,发现人比之前那两场要多出不少,但还是凑热闹的居多。
除去杨鑫恬他们,一个喊口号的都没有。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