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0 第122章 折磨
- 121 第123章 老岳的变化
- 122 第124章 师妹我也爱你
- 123 第125章 出手
- 124 第126章 忘记一切
- 125 第127章 二十年(求订阅)
- 126 第128章 想来就来吧(第二更)
- 127 第129章 下一站 紫禁城(求订阅)
- 128 第130章 京都(为剁主hfigf加更)
- 129 第131章 君王死社稷
- 130 第132章 一个时代落幕
- 131 第133章 救太子
- 132 第134章 南都
- 133 第135章 平静
- 134 第136章 怎么可能?
- 135 第137章 杀!
- 136 第138章 青山有幸
- 137 第139章 皆死!
- 138 第140章 君临天下
- 139 第141章 回归
- 140 第142章 指点
- 141 第143章 平心郡主
- 142 第144章 立威!
- 143 第145章 开始!
- 144 第146章 比斗(1)
- 145 第147章 败!
- 146 第148章 狮子和老鼠
- 147 第149章 小发一笔
- 148 第150章 唐乐的刁难
- 149 第151章 天下有大勇
- 150 第152章 下一站,天龙
- 151 第153章 慕容复
- 152 第154章 语嫣
- 153 第155章 还嘴硬
- 154 第156章 舅妈我们应该更亲密一点
- 155 第157章 明王
- 156 第158章 可怜的明王
- 157 第159章 “红袖添香”
- 158 第160章 到手
- 159 第161章 唯一能做的事情
- 160 第162章 乔峰
- 161 第163章 结拜
- 162 第164章 将阿朱送人
- 163 第165章 杏子林
- 164 第166章 交手
- 165 第167章 参合指
- 166 第168章 不服就打
- 167 第169章 名侦探慕容复
- 168 第170章 康敏
- 169 第171章 杀
- 170 第172章 服了就好
- 171 第173章 同意
- 172 第174章 决定出去溜溜
- 173 第175章 路遇阿紫
- 174 第176章 败丁春秋
- 175 第177章 征途即将开始
- 176 第178章 路遇恶人
- 177 第179章 怎么会这样
- 178 第180章 龌龊的心思
- 179 说一下。
- 180 第182章 长夜漫漫
- 181 第181章 阿紫逼母
- 182 第183章 夫前
- 183 第184章 捷径?
- 184 第185章 擂鼓山
- 185 第186章 棋局
- 186 第187章 破局
- 187 第188章 灌顶
- 188 第189章 死
- 189 第190章 乌老大
- 190 第191章 上山
- 191 第192章 石室
- 192 第193章 万仙大会
- 193 第194章 童姥
- 194 第195章 亵渎
- 195 第196章 妥协
- 196 第197章 你还知道回来。
- 197 第198章 银川
- 198 第199章 值得期待
- 199 第200章 秋水
- 200 第201章 所言非虚
- 201 第202章 击败
- 202 第203章 喊爹
- 203 第204章 掌权
- 204 第205章 天险
- 205 第206章 这差距……
- 206 第207章 顺我者为善
- 207 第208章 浮想联翩
- 208 第209章 把握现在
- 209 第210章 召集
- 210 第211章 议事
- 211 第212章 攻克
- 212 第213章 取你人头
- 213 第214章 横行
- 214 第215章 大败!
- 215 第216章 共创和谐社会(修改版,订过的不要订)
- 216 第217章 黄棠(棠貌似是错字)
- 217 第218章 提议结拜
- 218 第219章 我等着
- 219 第220章 吃里扒外
- 220 第221章 亵渎
- 221 第222章 凌逼
- 222 第223章 回府
- 223 第224章 见面
- 224 第225章 该怎么办?
- 225 第226章 唱歌
- 226 第227章 一个提议
- 227 第228章 前奏
- 228 第229章 图穷匕见
- 229 第230章 出手
- 230 第231章 对战鸠摩智
- 231 第232章 新年快乐
- 232 第233章 一人能当百万师
- 233 第234章 暗度陈仓
- 234 第235章 你长得太丑
- 235 第236章 落幕
- 236 第237章 人选
- 237 第238章 还有一个人没见
- 238 第239章 扫地僧
- 239 第240章 扫地僧(2)
- 240 第241章 新的开始
- 241 第242章 完颜
- 242 第二章 了不起
- 243 第244章 动情
- 244 第245章 势力分化
- 245 第246章 南雁
- 246 第247章 邪念
- 247 第248章 吸
- 248 第249章 死不瞑目
- 249 第250章 临近
- 250 第251章 老羊
- 251 第252章 初见
- 252 第253章 (2)
- 253 第254章 走出
- 254 第255章 林逸虹
- 255 第256章 蛮厉害的嘛
- 256 第257章 生活
- 257 第258章 还蛮有学问的
- 258 第259章 感情升温
- 259 第260章 忒不是人了
- 260 第261章 必须要行动了
- 261 第262章 有意义的
- 262 第263章 第一局 胜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32章 一个时代落幕
第132章 一个时代落幕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正是这个国家的传统,也是明朝这个国家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明朝出现过昏君,但是明朝的君王没有孬种。
崇祯有了决定,他虽然不甘心,但还是这样决定了。
生活是戏剧的,人生是讽刺的。
那些叫嚣着让崇祯不和流寇妥协的大臣们,让崇祯君王死社稷的大臣们竟然纷纷放弃了节操。
内阁大臣拿不出主意,连话都没几句且不说了,守城的诸位亲信,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压根就没抵抗,全部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
崇祯发出怒吼:“诸臣误我。”
还有一句:“是文臣人人可杀。”
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明末的文人节操真的不咋的。
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
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他看着旁边的王承恩道:“没想道最后竟只有你陪我。”
这时,左冷禅走了进来。
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崇祯,只见他年纪不是很老,却已经满头白发,长满了鱼尾纹。
不知为什么,他看着崇祯真觉得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
“是左师。”
这是崇祯对左冷禅的称呼,表达自己的敬重。
“左师早已经料到这一天了吗?”
崇祯问道。
旁边的王承恩也好奇的看着左冷禅,因为左冷禅已经被传为了神仙一般的人物。
左冷禅点点头。
崇祯道:“你觉得后人会对我怎样的评价?亡国之君吗?”
左冷禅道:“陛下当被评为“孝烈”。”
崇祯道:“好一个“孝烈”。”
可是这不是崇祯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中兴大明。
崇祯道:“左师来干嘛?”
左冷禅道:“我来送送你。”
他顿了顿道:“其实陛下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陛下移都南京就还有希望。”
左冷禅说的是事实,后世的南明******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没有太强盛的帝王,以及窝里斗。
若是崇祯能移都南京的话,吴山桂敢反吗?野猪皮还能进关吗?
这也是左冷禅佩服崇祯的地方,即使形式到了如此恶劣的地步,他也没有召回吴山桂的军队。
左冷禅自信的道:“若是陛下想去,虽千军万马,在下也能保陛下无恙。”
王承恩只觉得左冷禅的话非常的霸气,不由得多看了左冷禅几眼。
崇祯有一刹那的迟疑。
不过很快他摇了摇头:“大明江山到了这个地步都是我的责任,我要为自己负责了。”
左冷禅叹了口气:“既然陛下已经决定,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了,我给陛下一个承诺,我定保朱氏子孙不灭绝。”
崇祯死后,他的后代并不是很好,几乎灭绝殆尽。
到了康熙年间,朱三太子还被纠了出来,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已经是一个老农,并且表示不会造反,但还是被康熙残忍的杀害。
崇祯感激的点了点头:“谢谢!”
然后他就带着王承恩走向了景山,走向了他最后的归宿。
左冷禅看着他的背影,只觉得他是那么的悲凉,又是那么的伟岸。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帝王了吧。”
想起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再对比崇祯,你会发现大明的皇帝真的够爷们。
崇祯走向了一颗歪脖子树,他说出了人生中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死了,一代人皇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了,陪伴他死的就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而见证这一切的就只有左冷禅。
这一刻左冷禅明白了崇祯为何要自尽,而不是当逃兵跑到南京。
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其实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于是。
崇祯的死标志一个时代落幕了,而这个国家真正的走向了最惨烈的时代,迎来了明末之末。(未完待续。)
这正是这个国家的传统,也是明朝这个国家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明朝出现过昏君,但是明朝的君王没有孬种。
崇祯有了决定,他虽然不甘心,但还是这样决定了。
生活是戏剧的,人生是讽刺的。
那些叫嚣着让崇祯不和流寇妥协的大臣们,让崇祯君王死社稷的大臣们竟然纷纷放弃了节操。
内阁大臣拿不出主意,连话都没几句且不说了,守城的诸位亲信,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压根就没抵抗,全部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
崇祯发出怒吼:“诸臣误我。”
还有一句:“是文臣人人可杀。”
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明末的文人节操真的不咋的。
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
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他看着旁边的王承恩道:“没想道最后竟只有你陪我。”
这时,左冷禅走了进来。
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崇祯,只见他年纪不是很老,却已经满头白发,长满了鱼尾纹。
不知为什么,他看着崇祯真觉得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
“是左师。”
这是崇祯对左冷禅的称呼,表达自己的敬重。
“左师早已经料到这一天了吗?”
崇祯问道。
旁边的王承恩也好奇的看着左冷禅,因为左冷禅已经被传为了神仙一般的人物。
左冷禅点点头。
崇祯道:“你觉得后人会对我怎样的评价?亡国之君吗?”
左冷禅道:“陛下当被评为“孝烈”。”
崇祯道:“好一个“孝烈”。”
可是这不是崇祯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中兴大明。
崇祯道:“左师来干嘛?”
左冷禅道:“我来送送你。”
他顿了顿道:“其实陛下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陛下移都南京就还有希望。”
左冷禅说的是事实,后世的南明******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没有太强盛的帝王,以及窝里斗。
若是崇祯能移都南京的话,吴山桂敢反吗?野猪皮还能进关吗?
这也是左冷禅佩服崇祯的地方,即使形式到了如此恶劣的地步,他也没有召回吴山桂的军队。
左冷禅自信的道:“若是陛下想去,虽千军万马,在下也能保陛下无恙。”
王承恩只觉得左冷禅的话非常的霸气,不由得多看了左冷禅几眼。
崇祯有一刹那的迟疑。
不过很快他摇了摇头:“大明江山到了这个地步都是我的责任,我要为自己负责了。”
左冷禅叹了口气:“既然陛下已经决定,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了,我给陛下一个承诺,我定保朱氏子孙不灭绝。”
崇祯死后,他的后代并不是很好,几乎灭绝殆尽。
到了康熙年间,朱三太子还被纠了出来,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已经是一个老农,并且表示不会造反,但还是被康熙残忍的杀害。
崇祯感激的点了点头:“谢谢!”
然后他就带着王承恩走向了景山,走向了他最后的归宿。
左冷禅看着他的背影,只觉得他是那么的悲凉,又是那么的伟岸。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帝王了吧。”
想起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再对比崇祯,你会发现大明的皇帝真的够爷们。
崇祯走向了一颗歪脖子树,他说出了人生中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死了,一代人皇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了,陪伴他死的就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而见证这一切的就只有左冷禅。
这一刻左冷禅明白了崇祯为何要自尽,而不是当逃兵跑到南京。
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其实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于是。
崇祯的死标志一个时代落幕了,而这个国家真正的走向了最惨烈的时代,迎来了明末之末。(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