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千头万绪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雪纷飞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时代的钥匙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归途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刘禅的野心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宫廷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才之争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发兵之前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贻误军机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祭旗出征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肯定是他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狼烟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对峙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装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端倪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截河断流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时机到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司马兵败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仲达回朝请兵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动兵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袭营、反偷袭、再偷袭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兵法正解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盘外招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信任的价码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将计就计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放权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李严挂帅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连败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浊漳水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严兵败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败走黎阳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石阵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邺城外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无奈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休战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小人长戚戚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问罪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司马懿的决定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原战局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雪中火
- 654 第六百五十五章 疯狂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苦战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胜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势已定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合围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被遗忘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条件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结果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壮士暮年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故乡
- 665 第六百六十六章 孤舟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航海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延熙十六年
- 668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国终章
- 669 后记
- 670 新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二十五章 肯定是他
第六百二十五章 肯定是他
当年刘毅兴建二都,可不只是建造了两座都城那么简单,洛阳与河东、河内只有一水之隔,一到冬天,河水结冰,河东、河内两地兵马就可以直接踏冰渡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事,刘毅以孟津为基础,建造了数座隘口,以巩固洛阳北方的防线,同时旋门关、轩辕关也进行了加强。
如今随着大汉这边兵马调动,魏朝那边也开始在河东、河内两地驻军,当刘毅抵达洛阳时,魏朝已经在河东和河内建起了一道防线。
“看来还是没能瞒住啊。”孟津渡口,刘毅看着对岸建起来的敌楼,将望远镜递给身旁的邓艾道。
“数十万大军调度,若说魏朝毫无察觉是不可能的。”魏延苦笑道。
“曹睿刚死不久,这魏朝兵马调度的速度却是丝毫未受影响。”刘毅叹了口气道:“看来想要使盘外招是不太可能了。”
“那魏朝伪帝不过一八岁稚童,有何能耐,定是朝中大臣掌权。”魏延看向刘毅,询问道:“可否以此挑动魏朝内部矛盾?”
“曹魏内部谁做主,对我们来说,其实并无区别。”刘毅摇了摇头道:“想要借此挑拨作用不大,就算那曹芳不懂事,他身边的支持者也明白这一仗的重要性,我现在更关心那两大辅臣是谁来与我们作战。”
曹爽和司马懿,如果让刘毅选的话,肯定是选曹爽了,不过人家曹魏也不可能按照刘毅的意思来。
“细作还没传来消息。”魏延摇了摇头,到现在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先试着攻一攻。”刘毅想了想道,他原本的计划,是将战争在河内打,只要在河内能有个落脚点,这仗打起来,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了,没想到曹魏的反应比刘毅想象的更快,哪怕大汉这边并没有拖延,但曹魏这边也已经做出了布署。
这么一来,这仗就难打了。
“喏!”魏延点点头,看着对岸筑起来的敌楼,心中盘算着如何进攻。
“马秋!”刘毅对着身后看了看,点了一名将领道:“你带一队人马沿着河水向上巡查,避免对方用水攻。”
马秋是马超之子,继承了马超的爵位,样貌上与马超相似,只是少了几分马超那种霸气,多了几分文雅,也算是大汉二代之中的人才。
“都督,没必要吧?”魏延看着刘毅笑道:“那曹魏还能截断这大河不成?”
“谁说不能?”刘毅笑道:“若是我为魏军主帅的话,知道大汉要来攻,会提前借着冬季凿冰筑坝,如此一来,就算河水解冻,洛阳这边也看不出水位明显下降,等到开闸放水之时,那必然是石破天惊!”
“这得多费事?”魏延听得有些咋舌。
“有时候笨办法可比聪明的办法更有效,你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思索。”刘毅笑道,随即看向马秋道:“记住,若没有异常便罢,但若有异常,切记打草惊蛇,回来报知于我,我自由计较。”
“喏!”马秋躬身领命,带了一队人马转身离去。
这一段黄河足有几百里,刘毅不可能把每一处都照顾到,眼下也只能排查了。
“兵马屯于北邙山,不要轻动,目前现弄清楚这河东、河内两地兵马是何人掌控,要快!”安排马秋去巡视黄河之后,刘毅对着魏延道。
“喏!”魏延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此番刘毅出兵洛阳,十五万兵马汇聚于北邙山以北,整个河岸以北一眼望去,都是连绵不绝的军营,大量士兵往来巡视或是训练,原本荒芜之地,如今却被战争的气氛所笼罩。
而对岸之上,也是敌楼、箭塔林立,汉魏两家在平静了数年之后,战争再度一触即发。
次日一早,魏延带着一支船队前去寻衅,仗着强弩射程优势远远地对着魏军的敌楼放箭。
不过紧跟着便被对方的投石车给逼退,河岸上面最可怕的就是投石车,那一发石弹不小心落在船上就是一个窟窿,如今刚到正月底,这段河水虽然解冻,但却是冰冷刺骨,真要是翻船了,一船人就算被救上来,能活下来的也绝对不多。
如此试探几次,魏延只能收兵回营,来报刘毅。
“这魏军的投石车似乎厉害了不少,而且好像各处都有,我们的船队无论跑到哪里,至少都有十几架投石车向我们进攻。”魏延看着刘毅,苦笑道。
“防御这么强?”刘毅愕然,随即想到了什么:“这河东和河内一带的防线,是何时建起来的?”
“这个……”魏延回想了一下道:“末将这几年都在长安,对此倒是不太明了,不过听坦之说,早在兴元三年的时候,魏军就开始在这一带建造防御工事,各处要隘也都设有关隘。”
刘毅这些年都在西域活动,对于这边的军事并不是太了解,而且魏朝跟大汉之间虽然多有纷争,不过大都是在云州、南阳这一带发生冲突,河洛这一带,自徐晃病故之后,就很少再来找麻烦了,多数是以守为主。
“也就是说,这一带的防线曹魏已经经营了八年了?”刘毅看着魏延。
“当是如此。”魏延点点头道。
刘毅带着魏延,重新来到河边,仔细看着河水,又拿望远镜看了看对岸的魏军防线。
“撤!”刘毅面色微微一变,立刻道:“通知邓艾、姜维二人,组织兵马退向北邙山高地。”
“这是为何?”魏延不解道。
“听令行事,记住,莫要理会营帐,只将粮草辎重搬到山上,你带一支人马继续在河面上巡视,不得有误!”刘毅面色严肃道。
“喏!”见刘毅面色严肃,魏延连忙答应一声,前去传令。
刘毅回到帐中,又仔细研究了一遍沙盘,用量绳进行了一些丈量之后,迅速从营中出来,带着测量器具来到河边丈量水位。
草!
刘毅站起身来之后,看着对岸的魏营,很想比个中指,现在他九成九可以确定,这肯定是司马懿哪个老银币在布局,黄河水位比当年刘毅建造洛阳时下降了至少一尺,虽然不知道对方在哪里蓄水,但估计放水也快了。
不过真正让刘毅心寒的是,对方早在八年前就已经预测到了这一仗,并且在那时候就开始准备,这场水一旦发下来,若这边没有准备的话,北邙山以北,将成为一片泽国,若自己没有察觉的话,恐怕这十五万大军直接就被对方给一锅端了!
幸好自己足够机制!
不过既然给自己看破了,那何不来个将计就计?只是没人知道对方准备何时动手,这是个问题,只能用本办法了。
接下来的几日,刘毅将兵马暗中调到北邙山上,同时营中留了一支人马。
“怎样才是最正常的样子?”刘毅思索着这个问题,一边偷偷把军队调到高地,一边军营却要不让对方看出破绽,但十几万军队,怎样才能不被看出破绽来,只靠营中这一支人马,配合草人的话,短时间内对方或许察觉不到,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问题了,高台上一站,不说将这边的军营尽收眼底,但总能看到大部分的。
刘毅在纸上写写画画,发现若只凭五千人马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有十五万大军的景象,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一大堆草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算没有望远镜,也能发觉不对吧?
旌旗不能太多,如果是自己的话,对方若是军中多插旌旗或者旌旗跟人数不对等,一眼就能察觉到不对。
不是多厉害,而是多年领兵锻炼出来的感觉,旌旗和人数不对等,对于他们这样见惯了千军万马的人物来说,心里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算是一种强迫症,一旦出现这种感觉,那肯定有问题。
刘毅不知道司马懿是否会有这种感觉,但这事关乎他能否攻过黄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懿的大意或是无能上。
如果这些草人会动的话……
刘毅看着将士们扎好的一个个草人,心中突然一动,对着远处的魏延勾了勾手指:“文长,你过来!”
“都督,有何吩咐?”魏延跑过来问道。
“去准备一些细木,不起眼的那种,然后给这些草人准备轮子。”刘毅想了想摆手道:“这些事你不用管,准备好东西就行了,另外分出两千人过来,我有用,另外,再从山上调一万兵马,白天入营,晚上出营,周而复始,做出不断有兵马进来的假象。”
“喏!”魏延有些不解其意,但还是点头答应一声,躬身告退。
刘毅回到帅帐,拿出一卷画板,这大营是他设计的,要在这其中加上一些人行轨道问题不大,再给草人上色或直接弄一件纸甲出来,效果一定会更加逼真,至于能不能骗到司马懿这个老银币,刘毅没有太大把握,但打仗吗,就是相互骗,既然司马懿已经准备好了杀招而且被自己看破了,那不利用一下实在可惜,就看谁能骗过谁了。
如今随着大汉这边兵马调动,魏朝那边也开始在河东、河内两地驻军,当刘毅抵达洛阳时,魏朝已经在河东和河内建起了一道防线。
“看来还是没能瞒住啊。”孟津渡口,刘毅看着对岸建起来的敌楼,将望远镜递给身旁的邓艾道。
“数十万大军调度,若说魏朝毫无察觉是不可能的。”魏延苦笑道。
“曹睿刚死不久,这魏朝兵马调度的速度却是丝毫未受影响。”刘毅叹了口气道:“看来想要使盘外招是不太可能了。”
“那魏朝伪帝不过一八岁稚童,有何能耐,定是朝中大臣掌权。”魏延看向刘毅,询问道:“可否以此挑动魏朝内部矛盾?”
“曹魏内部谁做主,对我们来说,其实并无区别。”刘毅摇了摇头道:“想要借此挑拨作用不大,就算那曹芳不懂事,他身边的支持者也明白这一仗的重要性,我现在更关心那两大辅臣是谁来与我们作战。”
曹爽和司马懿,如果让刘毅选的话,肯定是选曹爽了,不过人家曹魏也不可能按照刘毅的意思来。
“细作还没传来消息。”魏延摇了摇头,到现在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先试着攻一攻。”刘毅想了想道,他原本的计划,是将战争在河内打,只要在河内能有个落脚点,这仗打起来,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了,没想到曹魏的反应比刘毅想象的更快,哪怕大汉这边并没有拖延,但曹魏这边也已经做出了布署。
这么一来,这仗就难打了。
“喏!”魏延点点头,看着对岸筑起来的敌楼,心中盘算着如何进攻。
“马秋!”刘毅对着身后看了看,点了一名将领道:“你带一队人马沿着河水向上巡查,避免对方用水攻。”
马秋是马超之子,继承了马超的爵位,样貌上与马超相似,只是少了几分马超那种霸气,多了几分文雅,也算是大汉二代之中的人才。
“都督,没必要吧?”魏延看着刘毅笑道:“那曹魏还能截断这大河不成?”
“谁说不能?”刘毅笑道:“若是我为魏军主帅的话,知道大汉要来攻,会提前借着冬季凿冰筑坝,如此一来,就算河水解冻,洛阳这边也看不出水位明显下降,等到开闸放水之时,那必然是石破天惊!”
“这得多费事?”魏延听得有些咋舌。
“有时候笨办法可比聪明的办法更有效,你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思索。”刘毅笑道,随即看向马秋道:“记住,若没有异常便罢,但若有异常,切记打草惊蛇,回来报知于我,我自由计较。”
“喏!”马秋躬身领命,带了一队人马转身离去。
这一段黄河足有几百里,刘毅不可能把每一处都照顾到,眼下也只能排查了。
“兵马屯于北邙山,不要轻动,目前现弄清楚这河东、河内两地兵马是何人掌控,要快!”安排马秋去巡视黄河之后,刘毅对着魏延道。
“喏!”魏延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此番刘毅出兵洛阳,十五万兵马汇聚于北邙山以北,整个河岸以北一眼望去,都是连绵不绝的军营,大量士兵往来巡视或是训练,原本荒芜之地,如今却被战争的气氛所笼罩。
而对岸之上,也是敌楼、箭塔林立,汉魏两家在平静了数年之后,战争再度一触即发。
次日一早,魏延带着一支船队前去寻衅,仗着强弩射程优势远远地对着魏军的敌楼放箭。
不过紧跟着便被对方的投石车给逼退,河岸上面最可怕的就是投石车,那一发石弹不小心落在船上就是一个窟窿,如今刚到正月底,这段河水虽然解冻,但却是冰冷刺骨,真要是翻船了,一船人就算被救上来,能活下来的也绝对不多。
如此试探几次,魏延只能收兵回营,来报刘毅。
“这魏军的投石车似乎厉害了不少,而且好像各处都有,我们的船队无论跑到哪里,至少都有十几架投石车向我们进攻。”魏延看着刘毅,苦笑道。
“防御这么强?”刘毅愕然,随即想到了什么:“这河东和河内一带的防线,是何时建起来的?”
“这个……”魏延回想了一下道:“末将这几年都在长安,对此倒是不太明了,不过听坦之说,早在兴元三年的时候,魏军就开始在这一带建造防御工事,各处要隘也都设有关隘。”
刘毅这些年都在西域活动,对于这边的军事并不是太了解,而且魏朝跟大汉之间虽然多有纷争,不过大都是在云州、南阳这一带发生冲突,河洛这一带,自徐晃病故之后,就很少再来找麻烦了,多数是以守为主。
“也就是说,这一带的防线曹魏已经经营了八年了?”刘毅看着魏延。
“当是如此。”魏延点点头道。
刘毅带着魏延,重新来到河边,仔细看着河水,又拿望远镜看了看对岸的魏军防线。
“撤!”刘毅面色微微一变,立刻道:“通知邓艾、姜维二人,组织兵马退向北邙山高地。”
“这是为何?”魏延不解道。
“听令行事,记住,莫要理会营帐,只将粮草辎重搬到山上,你带一支人马继续在河面上巡视,不得有误!”刘毅面色严肃道。
“喏!”见刘毅面色严肃,魏延连忙答应一声,前去传令。
刘毅回到帐中,又仔细研究了一遍沙盘,用量绳进行了一些丈量之后,迅速从营中出来,带着测量器具来到河边丈量水位。
草!
刘毅站起身来之后,看着对岸的魏营,很想比个中指,现在他九成九可以确定,这肯定是司马懿哪个老银币在布局,黄河水位比当年刘毅建造洛阳时下降了至少一尺,虽然不知道对方在哪里蓄水,但估计放水也快了。
不过真正让刘毅心寒的是,对方早在八年前就已经预测到了这一仗,并且在那时候就开始准备,这场水一旦发下来,若这边没有准备的话,北邙山以北,将成为一片泽国,若自己没有察觉的话,恐怕这十五万大军直接就被对方给一锅端了!
幸好自己足够机制!
不过既然给自己看破了,那何不来个将计就计?只是没人知道对方准备何时动手,这是个问题,只能用本办法了。
接下来的几日,刘毅将兵马暗中调到北邙山上,同时营中留了一支人马。
“怎样才是最正常的样子?”刘毅思索着这个问题,一边偷偷把军队调到高地,一边军营却要不让对方看出破绽,但十几万军队,怎样才能不被看出破绽来,只靠营中这一支人马,配合草人的话,短时间内对方或许察觉不到,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问题了,高台上一站,不说将这边的军营尽收眼底,但总能看到大部分的。
刘毅在纸上写写画画,发现若只凭五千人马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有十五万大军的景象,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一大堆草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算没有望远镜,也能发觉不对吧?
旌旗不能太多,如果是自己的话,对方若是军中多插旌旗或者旌旗跟人数不对等,一眼就能察觉到不对。
不是多厉害,而是多年领兵锻炼出来的感觉,旌旗和人数不对等,对于他们这样见惯了千军万马的人物来说,心里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算是一种强迫症,一旦出现这种感觉,那肯定有问题。
刘毅不知道司马懿是否会有这种感觉,但这事关乎他能否攻过黄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懿的大意或是无能上。
如果这些草人会动的话……
刘毅看着将士们扎好的一个个草人,心中突然一动,对着远处的魏延勾了勾手指:“文长,你过来!”
“都督,有何吩咐?”魏延跑过来问道。
“去准备一些细木,不起眼的那种,然后给这些草人准备轮子。”刘毅想了想摆手道:“这些事你不用管,准备好东西就行了,另外分出两千人过来,我有用,另外,再从山上调一万兵马,白天入营,晚上出营,周而复始,做出不断有兵马进来的假象。”
“喏!”魏延有些不解其意,但还是点头答应一声,躬身告退。
刘毅回到帅帐,拿出一卷画板,这大营是他设计的,要在这其中加上一些人行轨道问题不大,再给草人上色或直接弄一件纸甲出来,效果一定会更加逼真,至于能不能骗到司马懿这个老银币,刘毅没有太大把握,但打仗吗,就是相互骗,既然司马懿已经准备好了杀招而且被自己看破了,那不利用一下实在可惜,就看谁能骗过谁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