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27 七百二十一、敲定战术
- 1028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029 七百二十二,西线捷报
- 1030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031 七百二十三、鞑靼马
- 1032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033 七百二十四、准备诈骗
- 1034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035 七百二十五、大炮显威(上)
- 1036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037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038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039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040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041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042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043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 1044 二百七十六、大炮显威(下)
- 1045 七百七十七、(777......)艰难
- 1046 七百七十八、刘季的战术
- 1047 七百七十九、炮击开始
- 1048 七百八十、决定胜负的时刻
- 1049 七百八十一、意志的比拼
- 1050 七百八十二、难熬的夜
- 1051 七百八十三、悲壮
- 1052 七百八十四、恐惧蔓延(上)
- 1053 七百八十五、恐惧蔓延(中)
- 1054 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
- 1055 七百八十七、北进的道路
- 1056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 1057 七百八十九、捷报进京
- 1058 七百九十、宁远
- 1059 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统
- 1060 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
- 1061 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
- 1062 七百九十四、海军踪迹
- 1063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 1064 七百九十六、反击开始
- 1065 七百九十七、出手了
- 1066 七百九十八、兵锋所向
- 1067 七百九十九、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坏人
- 1068 八百、大金难道要完?
- 1069 八百零一、撤军圣旨
- 1070 八百零二、该站队了
- 1071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 1072 八百零四、辽东落幕
- 1073 八百零五、礼仪和尊重
- 1074 八百零六、会面+可怕
- 1075 八百零七、谈判
- 1076 八百零八、就是馋她身子
- 1077 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
- 1078 八百一十、谁能做皇后+战后善后
- 1079 八百一十一、工具人+战后布局
- 1080 八百一十二、胜利的喜悦
- 1081 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
- 1082 八百一十四、开导
- 1083 八百一十五、理想主义者
- 1084 八百一十六、思念+论功
- 1085 八百一十七、何煦回归+夏国的打算
- 1086 八百一十八、微妙气氛+凯旋
- 1087 八百一十九、内院起火+小傲娇
- 1088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 1089 八百二十一、腊月初+明州大族的对策
- 1090 八百二十二、冬日的大河之上
- 1091 八百二十三、皇帝的支持
- 1092 八百二十四、改元+王府的孩子们
- 1093 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 1094 八百二十六、大年初三+给夏国人投的烟幕弹
- 1095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109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1097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1098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1099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1100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1101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1102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1103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104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105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1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107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108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109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110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11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112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113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114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115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11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117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118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119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120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121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122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123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124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125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126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127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128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围歼进入最关键阶段,嵬名令公进行最后一次试探,他强硬命令两个营步卒再次下山试探火力。
这次景军枪声零星,显然已经快弹尽粮绝。
后方的铁鹞子也整装待发,嵬名令公鼓舞士气,告诉将士们景军已经是困兽之斗,没有弹药,可一战而歼。
将士们也感受到景军火力变弱,士气大涨。
到下午,嵬名令公命令所有战马用黄豆喂饱,所有骑手做好准备。
随后一声令下,铁骑向着河谷下方发起冲锋,随后大群步卒跟在后方。
顿时大地震动,如山崩海啸,嵬名令公不动如山静坐山顶,还手紧握配刀,其实也血脉膨张,早激动到极致。
而下方景军果然反击零星,他们损失根本不大,这让夏国士兵更加激动。
大地震动越来越明显,轰隆隆的马蹄声,嵬名令公感觉自己都要跳起来一般。
如此威慑,如何能不令人心悸,这就是夏国,这便是当初击败景国,打败辽国的铁鹞子!
嵬名令公激动得拄着手中刀缓缓站起,仿佛又回到当初年轻时热血激昂,金戈铁马,北击蒙兀人的金戈铁马岁月。
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响,慢慢的,山坡上的石头都开始滚落。
“不对!”身边副官道:“大帅,不该这么大动静.......”
嵬名令公也从最初激动中回神,是了,哪来这么大动静,连忙在众人簇拥之下登上高处,四处眺望。
脚下大地还在震动,可放眼望去,只有已经冲下山,和敌人缠斗的前锋骑兵以及后方的士兵。
“在南边!”有人惊呼。
嵬名令公往南一看,烟尘冲天,太阳之下,甲光耀眼,大片铁骑铁骑冲破南方河谷的防线,正向着柳塔镇中冲去。
“拦住!给我拦住他们!”嵬名令公大骇,撕心裂肺惊呼,可他话音才落,全身披重甲的铁骑已经冲开南面河谷,从侧面冲向下山的夏国大军。
瞬间人仰马翻,无数人被战马直接踩踏而死,人马披甲,七八百斤的重量,冲撞一下或是被踩踏都是重伤。
侧面的重骑兵冲击快速让早是惊弓之鸟的夏军崩溃,丢盔卸甲向着北方逃窜,前沿一脸懵逼的铁鹞子则被赶到河里困死。
河谷中景军也看到南面援兵旗帜,士气大盛,直接冲锋拼刺刀,再次打击夏军士气。
夏军本就已经死伤惨重,只有全歼景军先锋的一口气还在支撑,如今景军援军冲入河谷,胜利无望,之前惨痛教训涌上心头,无心再战,纷纷开始逃亡。
一时间,柳塔镇河谷乱成一锅粥。
“大帅,形势不妙,走为上策!”副将慌乱道。
嵬名令公如傻了一般,远远看着下方河谷,一动不动。
还是亲兵有眼力劲,连忙架起他就往马上扶。
“放开老夫!我要与将士共存亡!”嵬名令公大吼,不过最终寡不敌众,力不及亲兵,被“不情愿”的架上马,翻山向北逃窜,随后转向西面。
......
战斗很快变成景军援军对夏军的追杀。
只有少数部队抵抗了一会儿,也立即崩溃。
此次支援前锋有两只,耶律大石率领的岭捷军右边厢重骑兵,以及严申率领的两个团黑衣骑兵。
耶律大石负责正面击溃景军,为先锋解围,而严申则带着两个团的黑衣骑兵,日夜兼程,从东面河谷迂回,去堵截可能逃脱的景军高层。
到傍晚,整个河谷到处人和吗的尸体和投降被俘的夏军士兵,不断有士兵穿过狭窄柳塔镇向北追击夏军残兵。
而李星洲到达此地时已经是三天之后。
魏雨白和杨文广率领的中军接收俘虏,收拾战场,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天下兵马大元帅,皇太孙李星洲。
不一会儿,耶律大石和折惟忠过来了。
耶律大石先开口:“殿下神机妙算,打了夏军措手不及,此战杀敌共计超过六千,俘获五四百千多人,其余贼寇已经溃散。”
折惟忠则一脸愧疚上前,单膝跪地:“老臣愧对殿下重托,轻敌冒进,以致陷入敌围,险些酿成大祸,请殿下责罚!”
李星洲点头,“这事不怪你,谁也没想到夏国大将居然是如此能人,前锋损失如何。”
折惟忠低头道:“伤者愈千,死者四百七十六人。”
李星洲点头表示了然,这对于新军来说确实是比较大的损失。
“虽是敌军主将有能力,有水平,但身为主将,你冒进轻敌,探查敌情不明也有过错,如今免去你前锋都部署之职,改由魏雨白担任。”
折惟忠连忙点头称谢,众人尽皆称服。
之前他也是看着漫山的障碍,还有问出阻击部队全是新兵后,想到嵬名令公对付铁木真的战术,想到层层消耗,诱敌深入,待他们疲惫然后围困歼灭的可能。
立即让耶律大石和严申彻夜兼程赶来支援,还好赶上了。
这些军中将领士兵都更加觉得他料事如神了。
李星洲下令大军前锋在柳塔镇休整,中军变前军,继续向北。
两天之后,严申带领的黑衣骑兵也回来了,除大量杀伤之外,还擒获主将嵬名令公及其手下大小将领八十多人。
李星洲命令全部收押,这个级别的将领可以送到京城献俘了。
至于众多俘虏,李星洲根本没看一眼,很多人想见他都被拒绝。
至此,西路夏军已经完全被打崩,如今有三条路摆在面前。
一条是穿过西面沙漠,直接攻击夏国首都,一种是北上支援狄至,攻取兀刺海城,一种是南下和刘季南北夹击夏国南方主力兵团,也是夏国最主力的部队。
第一种较为激进,后两种比较保守,为求无失,先消灭夏国大军,再进攻首都。
当晚,李星洲召开全体将领会议,会场在一处荒山上,没有任何桌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几乎全是说要直捣黄龙,穿过沙漠攻击贺兰山下的夏国首府兴庆府!
李星洲也很赞成,因为后两种计稳重是稳重,可也有风险,那就是夏国李家往西逃投奔回鹘,养虎遗患。
当初夏国之所以能独立成国,抗拒景国就是养虎遗患的后果,李家分裂成两部分,一部远遁漠北卧薪尝胆发展,一部归顺中原王朝,而且归属的李家还连续为中原王朝击败过另一部李家。
可就因为没有斩草除根,最终才有了如今夏国,这让李星洲决心打个出其不意,彻底让李继没有逃跑可能,全灭夏国李家。西线大军覆灭的消息肯定不会那么快到兴庆府,这个时间差就是他们的机会。
另一方面,他也相信刘季和狄至两位跟随他南征北战走出来的主帅的能力。
下定决心之后便开始准备,李星洲从战俘中挑选愿意投降的夏国士兵、将领,让他们作为向导,传授过沙漠的经验,开始做准备。
夏国中部隔壁沙漠如今远没有后世那么面积大,却也不可小视。
景军对待战俘还不错,强迫他们劳动,担负体力活的同时也给吃喝,加上景军的恐怖战力吓破许多人的肝胆,所以愿意带路的夏军很多。
再者就是这些地区从汉朝以后一直接受中原王朝统治,中原王朝失去此地不到百年时间,认同感也有。
所以很快就有六百多人愿意带路,其中包括四十多名将领。
万事俱备,李星洲挑选新军精锐五千人,开始准备穿越沙漠,直达贺兰山下!
这次景军枪声零星,显然已经快弹尽粮绝。
后方的铁鹞子也整装待发,嵬名令公鼓舞士气,告诉将士们景军已经是困兽之斗,没有弹药,可一战而歼。
将士们也感受到景军火力变弱,士气大涨。
到下午,嵬名令公命令所有战马用黄豆喂饱,所有骑手做好准备。
随后一声令下,铁骑向着河谷下方发起冲锋,随后大群步卒跟在后方。
顿时大地震动,如山崩海啸,嵬名令公不动如山静坐山顶,还手紧握配刀,其实也血脉膨张,早激动到极致。
而下方景军果然反击零星,他们损失根本不大,这让夏国士兵更加激动。
大地震动越来越明显,轰隆隆的马蹄声,嵬名令公感觉自己都要跳起来一般。
如此威慑,如何能不令人心悸,这就是夏国,这便是当初击败景国,打败辽国的铁鹞子!
嵬名令公激动得拄着手中刀缓缓站起,仿佛又回到当初年轻时热血激昂,金戈铁马,北击蒙兀人的金戈铁马岁月。
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响,慢慢的,山坡上的石头都开始滚落。
“不对!”身边副官道:“大帅,不该这么大动静.......”
嵬名令公也从最初激动中回神,是了,哪来这么大动静,连忙在众人簇拥之下登上高处,四处眺望。
脚下大地还在震动,可放眼望去,只有已经冲下山,和敌人缠斗的前锋骑兵以及后方的士兵。
“在南边!”有人惊呼。
嵬名令公往南一看,烟尘冲天,太阳之下,甲光耀眼,大片铁骑铁骑冲破南方河谷的防线,正向着柳塔镇中冲去。
“拦住!给我拦住他们!”嵬名令公大骇,撕心裂肺惊呼,可他话音才落,全身披重甲的铁骑已经冲开南面河谷,从侧面冲向下山的夏国大军。
瞬间人仰马翻,无数人被战马直接踩踏而死,人马披甲,七八百斤的重量,冲撞一下或是被踩踏都是重伤。
侧面的重骑兵冲击快速让早是惊弓之鸟的夏军崩溃,丢盔卸甲向着北方逃窜,前沿一脸懵逼的铁鹞子则被赶到河里困死。
河谷中景军也看到南面援兵旗帜,士气大盛,直接冲锋拼刺刀,再次打击夏军士气。
夏军本就已经死伤惨重,只有全歼景军先锋的一口气还在支撑,如今景军援军冲入河谷,胜利无望,之前惨痛教训涌上心头,无心再战,纷纷开始逃亡。
一时间,柳塔镇河谷乱成一锅粥。
“大帅,形势不妙,走为上策!”副将慌乱道。
嵬名令公如傻了一般,远远看着下方河谷,一动不动。
还是亲兵有眼力劲,连忙架起他就往马上扶。
“放开老夫!我要与将士共存亡!”嵬名令公大吼,不过最终寡不敌众,力不及亲兵,被“不情愿”的架上马,翻山向北逃窜,随后转向西面。
......
战斗很快变成景军援军对夏军的追杀。
只有少数部队抵抗了一会儿,也立即崩溃。
此次支援前锋有两只,耶律大石率领的岭捷军右边厢重骑兵,以及严申率领的两个团黑衣骑兵。
耶律大石负责正面击溃景军,为先锋解围,而严申则带着两个团的黑衣骑兵,日夜兼程,从东面河谷迂回,去堵截可能逃脱的景军高层。
到傍晚,整个河谷到处人和吗的尸体和投降被俘的夏军士兵,不断有士兵穿过狭窄柳塔镇向北追击夏军残兵。
而李星洲到达此地时已经是三天之后。
魏雨白和杨文广率领的中军接收俘虏,收拾战场,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天下兵马大元帅,皇太孙李星洲。
不一会儿,耶律大石和折惟忠过来了。
耶律大石先开口:“殿下神机妙算,打了夏军措手不及,此战杀敌共计超过六千,俘获五四百千多人,其余贼寇已经溃散。”
折惟忠则一脸愧疚上前,单膝跪地:“老臣愧对殿下重托,轻敌冒进,以致陷入敌围,险些酿成大祸,请殿下责罚!”
李星洲点头,“这事不怪你,谁也没想到夏国大将居然是如此能人,前锋损失如何。”
折惟忠低头道:“伤者愈千,死者四百七十六人。”
李星洲点头表示了然,这对于新军来说确实是比较大的损失。
“虽是敌军主将有能力,有水平,但身为主将,你冒进轻敌,探查敌情不明也有过错,如今免去你前锋都部署之职,改由魏雨白担任。”
折惟忠连忙点头称谢,众人尽皆称服。
之前他也是看着漫山的障碍,还有问出阻击部队全是新兵后,想到嵬名令公对付铁木真的战术,想到层层消耗,诱敌深入,待他们疲惫然后围困歼灭的可能。
立即让耶律大石和严申彻夜兼程赶来支援,还好赶上了。
这些军中将领士兵都更加觉得他料事如神了。
李星洲下令大军前锋在柳塔镇休整,中军变前军,继续向北。
两天之后,严申带领的黑衣骑兵也回来了,除大量杀伤之外,还擒获主将嵬名令公及其手下大小将领八十多人。
李星洲命令全部收押,这个级别的将领可以送到京城献俘了。
至于众多俘虏,李星洲根本没看一眼,很多人想见他都被拒绝。
至此,西路夏军已经完全被打崩,如今有三条路摆在面前。
一条是穿过西面沙漠,直接攻击夏国首都,一种是北上支援狄至,攻取兀刺海城,一种是南下和刘季南北夹击夏国南方主力兵团,也是夏国最主力的部队。
第一种较为激进,后两种比较保守,为求无失,先消灭夏国大军,再进攻首都。
当晚,李星洲召开全体将领会议,会场在一处荒山上,没有任何桌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几乎全是说要直捣黄龙,穿过沙漠攻击贺兰山下的夏国首府兴庆府!
李星洲也很赞成,因为后两种计稳重是稳重,可也有风险,那就是夏国李家往西逃投奔回鹘,养虎遗患。
当初夏国之所以能独立成国,抗拒景国就是养虎遗患的后果,李家分裂成两部分,一部远遁漠北卧薪尝胆发展,一部归顺中原王朝,而且归属的李家还连续为中原王朝击败过另一部李家。
可就因为没有斩草除根,最终才有了如今夏国,这让李星洲决心打个出其不意,彻底让李继没有逃跑可能,全灭夏国李家。西线大军覆灭的消息肯定不会那么快到兴庆府,这个时间差就是他们的机会。
另一方面,他也相信刘季和狄至两位跟随他南征北战走出来的主帅的能力。
下定决心之后便开始准备,李星洲从战俘中挑选愿意投降的夏国士兵、将领,让他们作为向导,传授过沙漠的经验,开始做准备。
夏国中部隔壁沙漠如今远没有后世那么面积大,却也不可小视。
景军对待战俘还不错,强迫他们劳动,担负体力活的同时也给吃喝,加上景军的恐怖战力吓破许多人的肝胆,所以愿意带路的夏军很多。
再者就是这些地区从汉朝以后一直接受中原王朝统治,中原王朝失去此地不到百年时间,认同感也有。
所以很快就有六百多人愿意带路,其中包括四十多名将领。
万事俱备,李星洲挑选新军精锐五千人,开始准备穿越沙漠,直达贺兰山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