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2 152不满
- 153 153听壁脚
- 154 154生日
- 155 155反应
- 156 156对持
- 157 157八卦
- 158 158说梦
- 159 159双
- 160 160生产
- 161 161谋划
- 162 162问女
- 163 163峰回路转
- 164 164刘姥姥
- 165 165御驾亲临
- 166 166谦让
- 167 167君前奏对
- 168 168
- 169 169明悟
- 170 170忌讳
- 171 171荣耀
- 172 172亏空
- 173 173韩氏
- 174 174传话
- 175 175设计
- 176 176心结
- 177 177果子
- 178 178中招
- 179 179家事
- 180 180病
- 181 181老人
- 182 182命运
- 183 189大火
- 184 184知情
- 185 185变故
- 186 186告知
- 187 187宴会
- 188 188决裂
- 189 189禅让
- 190 190
- 191 191来访
- 192 192宝钗
- 193 193
- 194 194回家
- 195 195一年
- 196 196谋划
- 197 197新闻
- 198 198算账
- 199 199长房
- 200 200代族长
- 201 201父女
- 202 202
- 203 203
- 204 204失踪
- 205 205薛家
- 206 206
- 207 207圣意
- 208 208
- 209 209巷议
- 210 210
- 211 211自荐
- 212 212
- 213 213病情
- 214 214
- 215 215想岔
- 216 216姐妹
- 217 217
- 218 218备嫁
- 219 219母亲
- 220 220选秀
- 221 221
- 222 222
- 223 223试探
- 224 224似曾相识
- 225 225寻根究底
- 226 226祸水东引
- 227 227未雨绸缪
- 228 228指婚
- 229 229结婚
- 230 230盘夫
- 231 231约定
- 232 232借口
- 233 233
- 234 234
- 235 235求情
- 236 236云蕙
- 237 237
- 238 238准备
- 239 239
- 240 240劝说
- 241 241
- 242 242离间
- 243 243边关
- 244 244陷阱
- 245 245杀戮
- 246 246
- 247 247号角
- 248 248熟人
- 249 249山雨欲来
- 250 250雷霆之击
- 251 251满目苍夷
- 252 252街头偶遇
- 253 253各自惆怅
- 254 254喜宴
- 255 255圣心
- 256 256新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62问女
162问女
162
正如贾赦贾琏计划的那样,这个新生儿的满月并没有大办。孩子还小呢,这满月宴难免要抱着孩子出去见人的。如果有个什么万一,他们哭都来不及。
不过在隔天的清明节祭祖的时候,贾赦就当着族人的面儿在自己这一房下面添上了三个孙子孙女的名字:嫡子嫡长孙贾芝、嫡子嫡长孙女贾萱、嫡子嫡次孙贾堇。
芝,华美华丽。
萱,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暗指女孩子将来会成为贤妻良母。
堇,美好、稀有之物。
这三个名字都是贾赦贾琏两个绞尽脑汁、花了两年时间才挑出来的比较满意又争执不下的两个名字。不过,姑娘家的名字不能让外头知道了,所以贾萱依旧叫做大姐儿,倒是她的两个兄弟则用了正经的名字,一个叫芝哥儿,一个叫堇哥儿。
祭祖之后,贾琏就带着自己的妻儿,收拾好细软,搬到忠清巷那边去了。除了隔个两三天过来一趟,王熙凤就窝在家里养身子,顺便带孩子。大房和二房这边越发远了。而这年的三月,林家姐妹借口清明节祭祖,并没有去贾家。这个理由也合情合理,就是贾母也说不出什么话儿来。
对于贾赦这边和林家而言,眼下最重要的,则是来年的大选。来年迎春就是十三岁了,正好赶上三年一次的大选。她是堂堂朝廷正经的一等将军的女儿,大选绝对是跑不掉的。
迎春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比方说,要学习各种公中的规矩礼仪,要了解京里各大世家的人际关系,也要知道皇上和各位皇子的喜好忌讳,以及各宫娘娘们的喜好忌讳。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宫里各种明里暗里害人的法子。
这些,不但迎春要学,就是她的两个丫头司棋和绣橘也要学。当然,林招娣林黛玉少不了也要跟着学的。
不仅如此,林招娣还准备了大量的美容美发的食材和各种药膳方子,准备让迎春在这一年里头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漂漂亮亮的大姑娘。十二岁,基本上小姑娘们都是这个时候开始发育的。
司棋尤为紧张。她是打定了主意伺候自己家的姑娘一辈子的。所以对那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最是上心,光是笔记就有好几本。每日里必是神神叨叨的,不把那些学到的东西记得瓷实,是绝对不会放下。绣橘则是忙着给自家姑娘准备各种来年必用的针线。宫里用的针线都是有规定的,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材料,绣什么样的花纹,拿什么样的绣品送人,那什么样的绣品赏人都是约定成俗的。一个不小心弄错了,得罪的人是小,如果犯了忌讳就是丢身份乃至是丢性命的事儿了。
以迎春的身份,如果真的进了宫,只怕带进去的丫头最多也就两个。司棋和绣橘是迎春身边的心腹大丫头,与迎春的情分自然跟别人不同。迎春舍不得她们,她们又何尝舍得迎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滑过。
在五月中旬的时候,贾琏特定请了个假在家里为自己的次子举办了百日宴。跟贾家世交的人家、跟贾赦有些交情的人家、跟贾琏关系都比较好的人家,都准备了礼物,来忠清巷这边赴宴了。外面的亲友尚且如此,作为贾琏的亲妹妹的迎春和表妹的林招娣林黛玉自然也出席了。就连贾环贾琮两个也在学里请了假,跟着哥哥堂哥来到忠清巷给侄儿庆祝。就是惜春也过来了。
百日宴一结束,林家姐妹就回家去了。惜春则跟着林家姐妹一起去了林家大宅,而迎春则留在忠清巷这边跟父亲母亲哥哥嫂子联络感情。百日宴的第二天,贾琏就带着贾环贾琮两个去上学,而自己则忙着公干去了。五月了,要开始准备收夏粮了。衙门里的事情多着是呢。
就是王熙凤也做好了大半个月都不能见到丈夫的面的准备。其实,这事儿已经是不是第一回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如此。不过,对于王熙凤而言,能够这样忙碌也不错,至少这样的贾琏没有心思跟别的女人勾勾搭搭的。
男人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
这是王熙凤从小都印在心上的一句话。虽然贾琏如今对她极好,可是王熙凤始终习惯依靠自己。不过,王熙凤也知道,贾琏也是有底限的。有些事情,既然贾琏已经跟她说过一次又一次了,那么她就不能明知故犯。那只会让贾琏厌弃了她,顺便便宜了外头的女人而已。
但是,出乎王熙凤意料之外的是,贾琏的心腹小厮居然早早地就回来了,还一脸惊慌。兴儿是骑着快马赶回来的。他回到忠清巷这边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贾赦邢夫人也从荣国府那边回来了,正在女儿儿媳们用饭。贾赦邢夫人可不是贾母那样的人,没有让儿媳妇一直在边上伺候着。相反,他们只是让王熙凤意思意思地布了一下菜,就让王熙凤坐下了。
所以,听见兴儿急匆匆地跑进院门,一下子跪倒,因为惯性,还向前滑行了数尺,直到撞上门槛才停下。
“老爷,太太,不好了。大事儿不好了。”
可把贾赦邢夫人给吓了一跳。贾赦这个人是属于胆子并不怎么大的那一群,被兴儿这么一闹,呼啦一下就站了起来:“你鬼叫些什么呀?”
见贾赦站起来,屋里的邢夫人迎春和刚刚才坐下的王熙凤也都站起来了。
兴儿道:“回老爷,爷让小的给家里带信,儿,说是今年的京畿要出大事儿了。”
贾赦一愣,道:“怎么回事儿?是水患么?”
兴儿趴在地上道:“老爷,这次爷帮着去收粮食,结果那些百姓们都用银钱缴了赋税,而不是跟往年一样,用粮食缴的赋税。那些官爷们的脸色可不好了。也看着不对劲,就打发小的快马进京,让小的通知老爷来了。”
贾赦瞪大了眼睛,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混账,你回来了,那琏儿呢?要是那些人伤着琏儿了,我拿你试问!琏儿现在在哪里?”
“回老爷,就在好畤那边,靠近林大姑娘家的庄子。”
“靠近林家的地界?林家的人也去缴税了?”
“是的。老爷。”
贾赦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如果真的在林家的地界儿上,林家人也去缴税了,那琏儿自然是不妨的。不过,这好端端的,怎么琏儿突然打发人报信儿说要出事儿了呢?”
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很奇怪。
迎春道:“父亲,女儿有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
迎春垂首道:“其实这事儿还是要从红苕上面说起。林大妹妹家自从接了这水利上的事儿又立下了军令状,就没有不为河工的口粮担心的。虽然林家的粮仓里面也有些富余,可是光靠着那几座粮仓,也是不够的。所以,林大妹妹就弄起了红苕。”
贾赦坐了下来,摸摸胡子,道:“这个我倒是知道。当初我也为她们这两个丫头的胆大妄为而吃惊不小,也曾经想过她们家的存粮够不够使唤。如果不是后来亲眼见识到这红苕的高产,我也不会放下心来。”
迎春道:“正是如此。红苕高产,又不挑地儿,只要弄点子藤蔓或者是小株,随便往地里一丢,它照样会长。山地、荒地、薄砂地、河滩地,不需要多少力气,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够长出一大片,一亩地少说也能够收割千把斤的。所以,周围的百姓们知道了这红苕的好处以后,经常会去林大妹妹林妹妹的庄子上讨要红苕的藤蔓和小株。这两年下来,京畿种植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贾赦道:“嗯,民以食为天。既然这红苕高产,百姓们会种一点也不稀奇。省一点子口粮,瓦缶里就多一点存粮,饥荒之年就能够多一点子底气。”
迎春道:“不过今年,不,应该是去年的时候,这情况就开始改变了。先是林大妹妹林妹妹总是担心庄子上出产的红苕不够河工的口粮,所以,在送出藤蔓和小株的时候,会跟那些百姓之家约定好,等时间到了的时候,就会去收红苕。”
邢夫人道:“那岂不是说,那些百姓见有利可图,都去种红苕了?”
迎春点点头,道:“是的,母亲,林家的庄子附近的百姓都开始种红苕了,有的是只种一两亩,有的则是种上七八亩,或者更多。反正这些红苕就是下等地也能够高产,又不用费什么心。所以种的人还非常多。但是就是种得再多,那些百姓们也没有把家里的地都种上红苕。”
贾赦点点头,道:“嗯,原来如此。然后呢?如果只是这样,琏儿可不会这么惊慌,还把这个狗才吓成这个样子。我虽然不知道红苕的高产到了什么地步。但是物以稀为贵。红苕既然如此高产,这价钱也就贱了。而且河工也就那么多,林家的财力也有限,不可能无休止地收下去。”RS
正如贾赦贾琏计划的那样,这个新生儿的满月并没有大办。孩子还小呢,这满月宴难免要抱着孩子出去见人的。如果有个什么万一,他们哭都来不及。
不过在隔天的清明节祭祖的时候,贾赦就当着族人的面儿在自己这一房下面添上了三个孙子孙女的名字:嫡子嫡长孙贾芝、嫡子嫡长孙女贾萱、嫡子嫡次孙贾堇。
芝,华美华丽。
萱,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暗指女孩子将来会成为贤妻良母。
堇,美好、稀有之物。
这三个名字都是贾赦贾琏两个绞尽脑汁、花了两年时间才挑出来的比较满意又争执不下的两个名字。不过,姑娘家的名字不能让外头知道了,所以贾萱依旧叫做大姐儿,倒是她的两个兄弟则用了正经的名字,一个叫芝哥儿,一个叫堇哥儿。
祭祖之后,贾琏就带着自己的妻儿,收拾好细软,搬到忠清巷那边去了。除了隔个两三天过来一趟,王熙凤就窝在家里养身子,顺便带孩子。大房和二房这边越发远了。而这年的三月,林家姐妹借口清明节祭祖,并没有去贾家。这个理由也合情合理,就是贾母也说不出什么话儿来。
对于贾赦这边和林家而言,眼下最重要的,则是来年的大选。来年迎春就是十三岁了,正好赶上三年一次的大选。她是堂堂朝廷正经的一等将军的女儿,大选绝对是跑不掉的。
迎春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比方说,要学习各种公中的规矩礼仪,要了解京里各大世家的人际关系,也要知道皇上和各位皇子的喜好忌讳,以及各宫娘娘们的喜好忌讳。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宫里各种明里暗里害人的法子。
这些,不但迎春要学,就是她的两个丫头司棋和绣橘也要学。当然,林招娣林黛玉少不了也要跟着学的。
不仅如此,林招娣还准备了大量的美容美发的食材和各种药膳方子,准备让迎春在这一年里头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漂漂亮亮的大姑娘。十二岁,基本上小姑娘们都是这个时候开始发育的。
司棋尤为紧张。她是打定了主意伺候自己家的姑娘一辈子的。所以对那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最是上心,光是笔记就有好几本。每日里必是神神叨叨的,不把那些学到的东西记得瓷实,是绝对不会放下。绣橘则是忙着给自家姑娘准备各种来年必用的针线。宫里用的针线都是有规定的,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材料,绣什么样的花纹,拿什么样的绣品送人,那什么样的绣品赏人都是约定成俗的。一个不小心弄错了,得罪的人是小,如果犯了忌讳就是丢身份乃至是丢性命的事儿了。
以迎春的身份,如果真的进了宫,只怕带进去的丫头最多也就两个。司棋和绣橘是迎春身边的心腹大丫头,与迎春的情分自然跟别人不同。迎春舍不得她们,她们又何尝舍得迎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滑过。
在五月中旬的时候,贾琏特定请了个假在家里为自己的次子举办了百日宴。跟贾家世交的人家、跟贾赦有些交情的人家、跟贾琏关系都比较好的人家,都准备了礼物,来忠清巷这边赴宴了。外面的亲友尚且如此,作为贾琏的亲妹妹的迎春和表妹的林招娣林黛玉自然也出席了。就连贾环贾琮两个也在学里请了假,跟着哥哥堂哥来到忠清巷给侄儿庆祝。就是惜春也过来了。
百日宴一结束,林家姐妹就回家去了。惜春则跟着林家姐妹一起去了林家大宅,而迎春则留在忠清巷这边跟父亲母亲哥哥嫂子联络感情。百日宴的第二天,贾琏就带着贾环贾琮两个去上学,而自己则忙着公干去了。五月了,要开始准备收夏粮了。衙门里的事情多着是呢。
就是王熙凤也做好了大半个月都不能见到丈夫的面的准备。其实,这事儿已经是不是第一回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如此。不过,对于王熙凤而言,能够这样忙碌也不错,至少这样的贾琏没有心思跟别的女人勾勾搭搭的。
男人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
这是王熙凤从小都印在心上的一句话。虽然贾琏如今对她极好,可是王熙凤始终习惯依靠自己。不过,王熙凤也知道,贾琏也是有底限的。有些事情,既然贾琏已经跟她说过一次又一次了,那么她就不能明知故犯。那只会让贾琏厌弃了她,顺便便宜了外头的女人而已。
但是,出乎王熙凤意料之外的是,贾琏的心腹小厮居然早早地就回来了,还一脸惊慌。兴儿是骑着快马赶回来的。他回到忠清巷这边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贾赦邢夫人也从荣国府那边回来了,正在女儿儿媳们用饭。贾赦邢夫人可不是贾母那样的人,没有让儿媳妇一直在边上伺候着。相反,他们只是让王熙凤意思意思地布了一下菜,就让王熙凤坐下了。
所以,听见兴儿急匆匆地跑进院门,一下子跪倒,因为惯性,还向前滑行了数尺,直到撞上门槛才停下。
“老爷,太太,不好了。大事儿不好了。”
可把贾赦邢夫人给吓了一跳。贾赦这个人是属于胆子并不怎么大的那一群,被兴儿这么一闹,呼啦一下就站了起来:“你鬼叫些什么呀?”
见贾赦站起来,屋里的邢夫人迎春和刚刚才坐下的王熙凤也都站起来了。
兴儿道:“回老爷,爷让小的给家里带信,儿,说是今年的京畿要出大事儿了。”
贾赦一愣,道:“怎么回事儿?是水患么?”
兴儿趴在地上道:“老爷,这次爷帮着去收粮食,结果那些百姓们都用银钱缴了赋税,而不是跟往年一样,用粮食缴的赋税。那些官爷们的脸色可不好了。也看着不对劲,就打发小的快马进京,让小的通知老爷来了。”
贾赦瞪大了眼睛,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混账,你回来了,那琏儿呢?要是那些人伤着琏儿了,我拿你试问!琏儿现在在哪里?”
“回老爷,就在好畤那边,靠近林大姑娘家的庄子。”
“靠近林家的地界?林家的人也去缴税了?”
“是的。老爷。”
贾赦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如果真的在林家的地界儿上,林家人也去缴税了,那琏儿自然是不妨的。不过,这好端端的,怎么琏儿突然打发人报信儿说要出事儿了呢?”
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很奇怪。
迎春道:“父亲,女儿有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
迎春垂首道:“其实这事儿还是要从红苕上面说起。林大妹妹家自从接了这水利上的事儿又立下了军令状,就没有不为河工的口粮担心的。虽然林家的粮仓里面也有些富余,可是光靠着那几座粮仓,也是不够的。所以,林大妹妹就弄起了红苕。”
贾赦坐了下来,摸摸胡子,道:“这个我倒是知道。当初我也为她们这两个丫头的胆大妄为而吃惊不小,也曾经想过她们家的存粮够不够使唤。如果不是后来亲眼见识到这红苕的高产,我也不会放下心来。”
迎春道:“正是如此。红苕高产,又不挑地儿,只要弄点子藤蔓或者是小株,随便往地里一丢,它照样会长。山地、荒地、薄砂地、河滩地,不需要多少力气,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够长出一大片,一亩地少说也能够收割千把斤的。所以,周围的百姓们知道了这红苕的好处以后,经常会去林大妹妹林妹妹的庄子上讨要红苕的藤蔓和小株。这两年下来,京畿种植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贾赦道:“嗯,民以食为天。既然这红苕高产,百姓们会种一点也不稀奇。省一点子口粮,瓦缶里就多一点存粮,饥荒之年就能够多一点子底气。”
迎春道:“不过今年,不,应该是去年的时候,这情况就开始改变了。先是林大妹妹林妹妹总是担心庄子上出产的红苕不够河工的口粮,所以,在送出藤蔓和小株的时候,会跟那些百姓之家约定好,等时间到了的时候,就会去收红苕。”
邢夫人道:“那岂不是说,那些百姓见有利可图,都去种红苕了?”
迎春点点头,道:“是的,母亲,林家的庄子附近的百姓都开始种红苕了,有的是只种一两亩,有的则是种上七八亩,或者更多。反正这些红苕就是下等地也能够高产,又不用费什么心。所以种的人还非常多。但是就是种得再多,那些百姓们也没有把家里的地都种上红苕。”
贾赦点点头,道:“嗯,原来如此。然后呢?如果只是这样,琏儿可不会这么惊慌,还把这个狗才吓成这个样子。我虽然不知道红苕的高产到了什么地步。但是物以稀为贵。红苕既然如此高产,这价钱也就贱了。而且河工也就那么多,林家的财力也有限,不可能无休止地收下去。”RS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