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09 【第793章】 章鱼技师
- 910 【第794章】 装甲虾兵
- 911 【第795章】 凤凰浴火
- 912 【第796章】 涅槃重生
- 913 【第797章】 我想静静
- 914 【第798章】 合理猜测
- 915 【第799章】 仇人相见
- 916 【第800章】 天大错事
- 917 【第801章】 天丛云剑
- 918 【第802章】 农民之殇
- 919 【第803章】 等一个奇迹
- 920 【第804章】 内忧外患
- 921 【第805章】 凭胸而论
- 922 【第806章】 龙飞凤舞(上)
- 923 【第807章】 龙飞凤舞(中)
- 924 【第808章】 龙飞凤舞(下)
- 925 【第809章】 龙乘时变
- 926 【第810章】 惨绝人寰
- 927 【第811章】 趁火打劫
- 928 【第812章】 从长计议
- 929 【第813章】 尘世巨蟒
- 930 【第814章】 螺蛳姑娘
- 931 【第815章】 无名荒村
- 932 【第817章】 君王计划
- 933 【第818章】 五行汇聚
- 934 【第818章】 源龙之地
- 935 【第820章】 兄弟情深
- 936 【第821章】 旱犼出世
- 937 【第822章】 犼溺傀儡
- 938 【第823章】 刘神阵亡
- 939 【第824章】 全民总动员
- 940 【第825章】 黎明将至
- 941 【第826章】 冲锋!冲锋!
- 942 【第827章】 五色瑞霭
- 943 【第828章】 骖驾九龙
- 944 【第829章】 钟鸣九州
- 945 【第830章】 飞龙在天
- 946 【第831章】 龙飞凤舞
- 947 【第832章】 龙的传人
- 948 【第833章】 一生何求
- 949 【第834章】 大地回春
- 950 【第835章】 英雄不朽
- 951 【第836章】 游子归家
- 952 【第837章】 血脉相连
- 953 【第838章】 五色圭臬
- 954 【第839章】 昆仑山号
- 955 【第840章】 鳞渊天匦
- 956 【第841章】 风声鹤唳
- 957 【第842章】 方块鱼人
- 958 【第843章】 东瀛风云(一)
- 959 【第844章】 东瀛风云(二)
- 960 【第845章】 东瀛风云(三)
- 961 【第846章】 东瀛风云(四)
- 962 【第847章】 东瀛风云(五)
- 963 【第848章】 东瀛风云(六)
- 964 【第849章】 东瀛风云(七)
- 965 【第850章】 东瀛风云(八)
- 966 【第851章】 白鳍夺锋
- 967 【第852章】 如一圭臬
- 968 【第853章】 白龙龟
- 969 【第854章】 玄武定
- 970 【第855章】 早有天定
- 971 【第856章】 加冕为王
- 972 【第857章】 天翻地覆
- 973 【第858章】 内忧外患
- 974 【第859章】 瓦尔基里
- 975 【第860章】 北欧神话
- 976 【第861章】 投鼠忌器
- 977 【第862章】 向道之心
- 978 【第863章】 华夏道盟
- 979 【第864章】 一夜鱼龙舞
- 980 【第865章】 华阳问道
- 981 【第866章】 玄武真君
- 982 【第867章】 斡旋阴阳
- 983 【第868章】 香火成神
- 984 【第869章】 紫气三万里
- 985 【第870章】 喜得龙子
- 986 【第871章】 认龙作父
- 987 【第872章】 秣马厉兵
- 988 【第873章】 面团之殇
- 989 【第874章】 天罡变
- 990 【第875章】 亲密无间
- 991 【第876章】 梦中提亲
- 992 【第877章】 分神化影
- 993 【第878章】 芦屋智树
- 994 【第879章】 安倍晴明
- 995 【第880章】 人体试验
- 996 【第881章】 万事俱备
- 997 【第882章】 义不容辞
- 998 【第883章】 耶梦加得之噬
- 999 【第884章】 毛的交易
- 1000 【第885章】 否极泰来
- 1001 【第886章】 北极科考
- 1002 【第887章】 雷神之子
- 1003 【第888章】 战争之王
- 1004 【第889章】 白蜘蛛
- 1005 【第890章】 山寨雷神
- 1006 【第891章】 班门弄斧
- 1007 【第892章】 鲛人踪迹
- 1008 【第893章】 蓝鳞之秘
- 1009 【第894章】 故人再见
- 1010 【第895章】 龙王信徒
- 1011 【第896章】 知己满天下
- 1012 【第897章】 青春永驻
- 1013 【第898章】 刹那花开
- 1014 【第899章】 当场去世
- 1015 【第900章】 影龙卫
- 1016 【第901章】 故土之歌
- 1017 【第902章】 炸至金黄
- 1018 【第903章】 海洋独角兽
- 1019 【第904章】 鲸中胖虎
- 1020 【第905章】 罪不可恕
- 1021 【第906章】 浪子回头
- 1022 【第907章】 戴罪立功
- 1023 【第908章】 鲛人畸体
- 1024 【第909章】 地火熔炉
- 1025 【第910章】 尸河潜流
- 1026 【第911章】 星星之火
- 1027 【第912章】 讨逆檄文
- 1028 【第913章】 拨乱反正
- 1029 【第914章】 苦尽甘来
- 1030 【第915章】 瓮中捉鳖
- 1031 【第916章】 万事俱备
- 1032 【第917章】 起义时刻
- 1033 【第918章】 吾王千岁
- 1034 【第919章】 胜券在握
- 1035 【第920章】 我亦往之
- 1036 【第921章】 论功行赏
- 1037 【第922章】 终山之神
- 1038 【第923章】 最后一面
- 1039 这几天要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定时更新。
- 1040 【第924章】 投鼠忌器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03章】 等一个奇迹
【第803章】 等一个奇迹
“嘿哟,嘿哟。”
卖力的吆喝声传来,清水河龙王庙庙门前,熙熙攘攘的站着百十来号人,都是清水河畔聚居的村落里有些头脸的人,个个神态恭敬的看着庙里。
十来个身强力壮的杠子手,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的腱子肉,用轿杠抬着一尊三米多高的龙王金身塑像。
通海县是贫瘠山区,常年遭受旱灾之苦。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流行着求雨祭祀的传统,只是近年来,人们思想开化,渐渐的不太相信了。再加上国家每年都有援水措施,求雨和祭祀龙王庙的仪式逐渐消失了。
直到那条金龙再一次闪耀在华夏大地。
这座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龙王庙,香火再次旺盛起来。几个穷村子硬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几千块钱,将龙王庙修葺一番,把那尊破损的龙王庙修复完善,涂上了金粉。
二月二那天,龙王庙前还搭了戏班子给龙王爷唱戏,聚集了周围七八个村子,上千号的信民前来参加。
在他们的心里,有了龙王爷,有了鲁东等地求雨成功的例子,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到旱灾的威胁了。
年初的雨量还算丰沛,大家一度觉得是龙王爷对他们诚心的嘉奖,会保佑他们过上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
可是很快,他们满心的希望都变成了绝望。
进入三月之后,耕种的庄稼刚刚发芽,露出星星点点的绿色。干旱突如其来,首先是清水河,据说上游的四大水库在短短半个月内干涸,直接导致清水河露出干枯的河床。
再然后就是数十个饮水井和灌溉井,每天的水位都以一两米的速度下降,直到水桶碰到硬邦邦的水滴,发出令人绝望的咚咚声。
河干了,井也干了,地也干了,城里的消防的送水车,也来的越来越少了。
就连头顶的日头都变的愈发的炎热,仿佛提前进入了仲夏,在外面走上一圈,头皮都是烫的,接二连三的传来中暑的消息。
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
于是,他们想起了龙王爷,想起了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龙王爷。
当几位村支书商议一番,向村里宣布举行祈雨仪式的时候,没有一个村民表示反对,都重新燃起希望,热火朝天的准备起来。
村里的壮劳力全部出动,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在清水河边搭建了一座近十米高的祭台。各家各户也都搬来桌子,铺上红布,作为供桌,上面摆着用家里仅剩的一点儿好东西,为龙王爷烹制祭品。
这一天,就是请龙王金身的日子了。
“一二三,大家努把劲儿!”
“嘿哟,嘿哟。往上抬。”
“一二三,抬稳点儿,别颠了龙王爷。”
“嘿哟,嘿哟。抬稳点儿……”
汗流浃背的杠子手们激情四射的喊着口号,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稳稳当当的将龙王金身抬出庙门。他们都是志愿来抬龙王金身的,也是从数百个志愿者中挑选出来最稳当最健壮的庄稼汉子。
在他们眼里,能给龙王爷当一次轿夫,那是一辈子的荣耀。
“来人啊,来人啊。”村里仅剩的几个懂祈雨规矩的老头儿,指挥着围观的村民们让出一条道来,喊道:“旗呢?赶紧打旗,别耽误了吉时。”
两面黄底红边的旗幡钻出人群,高高的举了起来。
左书:“能吸风云兴瀚海。”
右书:“偏敷霖雨惠苍生。”
“黄罗盖伞,给龙王爷打起来,别晒了日头。”
几个村里有名的巧手农妇,赶制的明黄色黄罗伞盖,缀着金黄的穗子,绣着姿态各异的神龙,罩在龙王爷金身头顶上。
“喇叭吹起来,锣鼓开道。乡亲们,都动起来,恭送龙王爷移驾法坛!闲杂人等,一缕回避——”
管事的老者嗓门嘹亮,充满了激情。村民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热热闹闹的排成队伍,跟在龙王爷后面,满脸掩饰不住的兴奋。
锣鼓开道,对旗招展,浩浩荡荡的队伍,簇拥着端坐黄罗伞盖下的龙王金身,向着清水河求雨法台前进。
法台前人山人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整理着各自的供桌贡品。遥遥的看见黄罗伞盖,立即有人欢呼一声,无数道目光汇聚过去。
三层法台,凭着杠子手们的意志力,硬生生的抬了上去,不曾有丝毫的摇晃。
身披红袍的龙王金身法驾高台之上,双手置于膝上,一双金色的眼睛,俯视下去,那样的威严,那样的令人震撼。
“三跪九叩,给龙王爷行礼喽!”
唱礼官一声呼喊,黑压压的人群整齐的叩拜下去,不管是耄耋老者还是黄毛小儿,都诚心诚意的行三跪九叩大礼。
带毛蜕皮肥猪一头,寿桃10盘,高粱烧一缸,鞭炮百挂。在唱礼官的主持下,锣鼓声中,村民们摆好贡品,焚香鸣炮,一切都按照古法祈雨的程序,一个环节一个敷衍都绝对没有。
村民们贡献的都是在这个困难时期,最拿的出手的贡品了。虽然并不贵重,也算不上珍馐美味,但却都饱含着他们最诚挚的信仰,千金难求。
求雨仪式进行的很圆满,村民的祈祷也很真诚。
但是,人们还是见到了心底里最不愿意,最难接受的结果。
晴空万里,烈日当头。
别说一朵乌云,就是白云都变炙烤着发散着刺眼的红光。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
村民们顶着烈日,一张张脸都炙烤成嫣红色,汗珠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气馁,依旧咬紧牙关,耐心的等待。
呼风唤雨不是吃饭喝水,龙王爷需要时间,或许他现在就正在点齐波兵水将,驾着祥云出海,赶赴这里。
他是如此的伟大,怎么会弃他最忠诚的信徒而不顾?
肯定不会的。
一定不会的。
这些村民的信念如此坚定。
整整一天时间,相继有村民中暑,被抬回村里休息。剩余的村民依旧没有离开法台,他们只是以为心还不够诚……
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们愿意相信,愿意相信,龙王爷在遥远的地方,听到了他们的祈祷。
他老人家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点点的时间赶来。
第二天、第三天,村里只是机械的回家吃饭、休息,然后就再次来到法台前,仰着散发着金光的龙王金身,祈祷着雷声的响起,乌云的凝聚。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乡亲们!”主持祭祀的老者,满头白发,皱纹像是沟壑一样深,那双陷在眼眶中的浑浊老眼,闪烁着光芒,大声的喊道:“龙王爷指定忘不了咱们吶!”
“他老人家是太累了,太累了。大家回头想想,过去的那一年,他老人家南征北战,降妖除魔,立下多少功勋,付出了多少血泪。就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乡亲们,我老头子敢在这儿立誓,不敢是十天还是一个月,还是半年,他老人家休息好了,一定会来救咱们的。”
“记住,那是啥?那是龙,那是咱华夏人的老祖宗!”
慷慨激昂,发自肺腑,老者在激励着在场的所有人,每个人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是啊。
过去的一年中,龙王爷干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拯救了多少曾经像他们一样绝望的人?
他只是累了,需要休息……
很快,他就会穿着绫罗龙袍,脚踏五彩祥云,率领虾兵蟹将,为他的信民们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
等待,等一个奇迹!
卖力的吆喝声传来,清水河龙王庙庙门前,熙熙攘攘的站着百十来号人,都是清水河畔聚居的村落里有些头脸的人,个个神态恭敬的看着庙里。
十来个身强力壮的杠子手,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的腱子肉,用轿杠抬着一尊三米多高的龙王金身塑像。
通海县是贫瘠山区,常年遭受旱灾之苦。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流行着求雨祭祀的传统,只是近年来,人们思想开化,渐渐的不太相信了。再加上国家每年都有援水措施,求雨和祭祀龙王庙的仪式逐渐消失了。
直到那条金龙再一次闪耀在华夏大地。
这座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龙王庙,香火再次旺盛起来。几个穷村子硬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几千块钱,将龙王庙修葺一番,把那尊破损的龙王庙修复完善,涂上了金粉。
二月二那天,龙王庙前还搭了戏班子给龙王爷唱戏,聚集了周围七八个村子,上千号的信民前来参加。
在他们的心里,有了龙王爷,有了鲁东等地求雨成功的例子,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到旱灾的威胁了。
年初的雨量还算丰沛,大家一度觉得是龙王爷对他们诚心的嘉奖,会保佑他们过上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
可是很快,他们满心的希望都变成了绝望。
进入三月之后,耕种的庄稼刚刚发芽,露出星星点点的绿色。干旱突如其来,首先是清水河,据说上游的四大水库在短短半个月内干涸,直接导致清水河露出干枯的河床。
再然后就是数十个饮水井和灌溉井,每天的水位都以一两米的速度下降,直到水桶碰到硬邦邦的水滴,发出令人绝望的咚咚声。
河干了,井也干了,地也干了,城里的消防的送水车,也来的越来越少了。
就连头顶的日头都变的愈发的炎热,仿佛提前进入了仲夏,在外面走上一圈,头皮都是烫的,接二连三的传来中暑的消息。
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
于是,他们想起了龙王爷,想起了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龙王爷。
当几位村支书商议一番,向村里宣布举行祈雨仪式的时候,没有一个村民表示反对,都重新燃起希望,热火朝天的准备起来。
村里的壮劳力全部出动,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在清水河边搭建了一座近十米高的祭台。各家各户也都搬来桌子,铺上红布,作为供桌,上面摆着用家里仅剩的一点儿好东西,为龙王爷烹制祭品。
这一天,就是请龙王金身的日子了。
“一二三,大家努把劲儿!”
“嘿哟,嘿哟。往上抬。”
“一二三,抬稳点儿,别颠了龙王爷。”
“嘿哟,嘿哟。抬稳点儿……”
汗流浃背的杠子手们激情四射的喊着口号,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稳稳当当的将龙王金身抬出庙门。他们都是志愿来抬龙王金身的,也是从数百个志愿者中挑选出来最稳当最健壮的庄稼汉子。
在他们眼里,能给龙王爷当一次轿夫,那是一辈子的荣耀。
“来人啊,来人啊。”村里仅剩的几个懂祈雨规矩的老头儿,指挥着围观的村民们让出一条道来,喊道:“旗呢?赶紧打旗,别耽误了吉时。”
两面黄底红边的旗幡钻出人群,高高的举了起来。
左书:“能吸风云兴瀚海。”
右书:“偏敷霖雨惠苍生。”
“黄罗盖伞,给龙王爷打起来,别晒了日头。”
几个村里有名的巧手农妇,赶制的明黄色黄罗伞盖,缀着金黄的穗子,绣着姿态各异的神龙,罩在龙王爷金身头顶上。
“喇叭吹起来,锣鼓开道。乡亲们,都动起来,恭送龙王爷移驾法坛!闲杂人等,一缕回避——”
管事的老者嗓门嘹亮,充满了激情。村民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热热闹闹的排成队伍,跟在龙王爷后面,满脸掩饰不住的兴奋。
锣鼓开道,对旗招展,浩浩荡荡的队伍,簇拥着端坐黄罗伞盖下的龙王金身,向着清水河求雨法台前进。
法台前人山人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整理着各自的供桌贡品。遥遥的看见黄罗伞盖,立即有人欢呼一声,无数道目光汇聚过去。
三层法台,凭着杠子手们的意志力,硬生生的抬了上去,不曾有丝毫的摇晃。
身披红袍的龙王金身法驾高台之上,双手置于膝上,一双金色的眼睛,俯视下去,那样的威严,那样的令人震撼。
“三跪九叩,给龙王爷行礼喽!”
唱礼官一声呼喊,黑压压的人群整齐的叩拜下去,不管是耄耋老者还是黄毛小儿,都诚心诚意的行三跪九叩大礼。
带毛蜕皮肥猪一头,寿桃10盘,高粱烧一缸,鞭炮百挂。在唱礼官的主持下,锣鼓声中,村民们摆好贡品,焚香鸣炮,一切都按照古法祈雨的程序,一个环节一个敷衍都绝对没有。
村民们贡献的都是在这个困难时期,最拿的出手的贡品了。虽然并不贵重,也算不上珍馐美味,但却都饱含着他们最诚挚的信仰,千金难求。
求雨仪式进行的很圆满,村民的祈祷也很真诚。
但是,人们还是见到了心底里最不愿意,最难接受的结果。
晴空万里,烈日当头。
别说一朵乌云,就是白云都变炙烤着发散着刺眼的红光。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
村民们顶着烈日,一张张脸都炙烤成嫣红色,汗珠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气馁,依旧咬紧牙关,耐心的等待。
呼风唤雨不是吃饭喝水,龙王爷需要时间,或许他现在就正在点齐波兵水将,驾着祥云出海,赶赴这里。
他是如此的伟大,怎么会弃他最忠诚的信徒而不顾?
肯定不会的。
一定不会的。
这些村民的信念如此坚定。
整整一天时间,相继有村民中暑,被抬回村里休息。剩余的村民依旧没有离开法台,他们只是以为心还不够诚……
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们愿意相信,愿意相信,龙王爷在遥远的地方,听到了他们的祈祷。
他老人家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点点的时间赶来。
第二天、第三天,村里只是机械的回家吃饭、休息,然后就再次来到法台前,仰着散发着金光的龙王金身,祈祷着雷声的响起,乌云的凝聚。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乡亲们!”主持祭祀的老者,满头白发,皱纹像是沟壑一样深,那双陷在眼眶中的浑浊老眼,闪烁着光芒,大声的喊道:“龙王爷指定忘不了咱们吶!”
“他老人家是太累了,太累了。大家回头想想,过去的那一年,他老人家南征北战,降妖除魔,立下多少功勋,付出了多少血泪。就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乡亲们,我老头子敢在这儿立誓,不敢是十天还是一个月,还是半年,他老人家休息好了,一定会来救咱们的。”
“记住,那是啥?那是龙,那是咱华夏人的老祖宗!”
慷慨激昂,发自肺腑,老者在激励着在场的所有人,每个人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是啊。
过去的一年中,龙王爷干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拯救了多少曾经像他们一样绝望的人?
他只是累了,需要休息……
很快,他就会穿着绫罗龙袍,脚踏五彩祥云,率领虾兵蟹将,为他的信民们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
等待,等一个奇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