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4 一四三、家长会
- 125 一四四、豆小孩的利弊权衡
- 126 一四五、阳光的豆豆
- 127 一四九、小结育儿经
- 128 一五〇、生日快乐,我的孩子
- 129 一五一、今非昔比
- 130 一五三、豆豆对爸爸的思念
- 131 一五六、无语
- 132 一五七、无尽的忧虑
- 133 一五九、统一学生头
- 134 一六〇、教育杂谈
- 135 一六一、深深自责!
- 136 一六二、追星族小孩
- 137 一六三、讲礼貌
- 138 一六六、臭小孩纸
- 139 一六七、妈妈的过错
- 140 一六八、妈妈好累
- 141 一六九、自省
- 142 一七〇、我成了没有耐心的妈妈
- 143 一七一,妈妈的反省
- 144 一七三、成长中的孩子
- 145 一七五、妈妈的味道
- 146 一七七、独一无二
- 147 一七八、迷茫的教育
- 148 一七九、不规矩老实的豆小孩
- 149 一八〇、我可爱的小豆子
- 150 一八一、没大没小
- 151 一八二、粗犷养儿
- 152 一八三、小伎俩
- 153 一八四、希望孩子可以体会到爱和温暖
- 154 一八六、在儿女面前,父母永远都是输家
- 155 一八七、妈妈的反思
- 156 一八八、小豆子的初三
- 157 一八九、吾家有女初长成
- 158 一九〇、父母的“断奶期”
- 159 一九一、写在孩子中考前
- 160 一九三、豆小孩不许妈妈老去
- 161 一九四、从今致力与一生只做一个慈爱的母亲
- 162 一九五、累并快乐着
- 163 一九六、顺其自然
- 164 一九七、豆小孩中考之后
- 165 一九八、B+的成绩
- 166 一九九、已上高中的豆小孩
- 167 二〇〇、走过叛逆期的豆小孩
- 168 二〇一、“圆滑”了的豆小孩?
- 169 二〇二、可怜天下父母心
- 170 二〇四、臭美的豆子
- 171 二〇五、作为父母最简单、平实的愿望
- 172 二〇六、豆小孩的征文比赛投稿
- 173 二〇七、豆小孩16岁了
- 174 二〇八、苦口婆心
- 175 二〇九、2016年了,豆小孩
- 176 二一〇、豆小孩作品得奖了
- 177 二一一、豆豆的矫情
- 178 二一四、豆小孩第一次独自远行
- 179 二一五、希望豆小孩亲情厚重、相随一生
- 180 二一六、多点爱少点苛责抚育孩子
- 181 二一七、豆小孩的算计
- 182 二一八、豆小孩的三月三
- 183 二一九、小盆友的关心、
- 184 说话方式
- 185 二二三、原谅我年幼无知读书少
- 186 豆小孩和麻麻的短信交流
- 187 二二五、晕菜
- 188 二二六、迷路
- 189 二二八、值得不值得?
- 190 二二九、豆小孩的挫折
- 191 二三〇、十七岁的豆小孩
- 192 豆小孩的补课岁月
- 193 豆小孩的“漫不经心”
- 194 二三三、一个母亲的焦虑
- 195 二三四、豆小孩的成绩
- 196 二三五、做母亲的焦虑
- 197 二三六、我错了
- 198 二三八、流水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一六〇、教育杂谈
一六〇、教育杂谈
今偶读陕西老愚的博客《为何说《新华字典》切断了中华文化之根?_》一文,颇有感慨,遂写一二。
其实本文所说是现实,而我们现实就是接受十几年科班教育的人大部分都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人!
不是吗?这样子撇开文化传承、急功近利的简易教育看看如今的社会现状不就明了了?
一个民族不传承自己的文化难道不是悲哀的事情吗?国学的教育应该普及不是吗?单单几个电视节目能起到普及的作用吗?
所以回归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才是当今最该做到的事情。对于孩子,无论知识教育还是为人处世教育就是要从开始就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读,而不是把教育搞到简易到歧义不断。
如果在启蒙教育时就给予孩子正确的文化的解读,我想就不会出现钱老说的:解放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一说了。
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解读,宁可不教也不要教给错误和歧义的知识。
且不说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欠缺,就我们的高校课程设置都是与社会脱节的。
若能从基础教育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怎样成为一个有价值、有作为的人,而不是填鸭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而这些知识大部分又是日后都没有用的。如今读书的孩子有多辛苦,是每一位家长都深有体会的,这么辛苦学习一些没多少用处的知识,大好青春就这样浪费,真是天理何容?
教孩子们成为如何守规矩、如何知道服从的强势教育是不是应该改变方向来教孩子们如何实现自我、保持自我,培育他们的创造性而不是改造成一个个没有自我认识、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听话的“好孩子”?这不是教育是愚民!
每天都能听到关于教育改革的声音,但真正做到了什么?说要改变应试教育,但考核老师和学生的程序一直不变、还是一样的。
若真正想改:
一、从小学开始,课程设置改变。课程重新设置:分文化课、科学课两部分,
1、国学的经典要纳入课程,为人处世的道德教育要纳入课程,这个道德教育完全可以学习《三字经》而非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2、基础科学课内容的设置不再照本宣科,多给孩子们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是腰杆挺直,小手放在背后,规规矩矩的样子。
二、考核的内容要调整:
3、考核老师的业绩、成绩不再拿学生的成绩作为硬指标,而是由学生和学校来综合评价。
4、学生的考核除了科学课成绩,也要加上国学和行为的学分。
况且,人人都做到国学中谦谦君子的模样了,还用怎样考核?
其实本文所说是现实,而我们现实就是接受十几年科班教育的人大部分都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人!
不是吗?这样子撇开文化传承、急功近利的简易教育看看如今的社会现状不就明了了?
一个民族不传承自己的文化难道不是悲哀的事情吗?国学的教育应该普及不是吗?单单几个电视节目能起到普及的作用吗?
所以回归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才是当今最该做到的事情。对于孩子,无论知识教育还是为人处世教育就是要从开始就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读,而不是把教育搞到简易到歧义不断。
如果在启蒙教育时就给予孩子正确的文化的解读,我想就不会出现钱老说的:解放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一说了。
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解读,宁可不教也不要教给错误和歧义的知识。
且不说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欠缺,就我们的高校课程设置都是与社会脱节的。
若能从基础教育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怎样成为一个有价值、有作为的人,而不是填鸭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而这些知识大部分又是日后都没有用的。如今读书的孩子有多辛苦,是每一位家长都深有体会的,这么辛苦学习一些没多少用处的知识,大好青春就这样浪费,真是天理何容?
教孩子们成为如何守规矩、如何知道服从的强势教育是不是应该改变方向来教孩子们如何实现自我、保持自我,培育他们的创造性而不是改造成一个个没有自我认识、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听话的“好孩子”?这不是教育是愚民!
每天都能听到关于教育改革的声音,但真正做到了什么?说要改变应试教育,但考核老师和学生的程序一直不变、还是一样的。
若真正想改:
一、从小学开始,课程设置改变。课程重新设置:分文化课、科学课两部分,
1、国学的经典要纳入课程,为人处世的道德教育要纳入课程,这个道德教育完全可以学习《三字经》而非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2、基础科学课内容的设置不再照本宣科,多给孩子们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是腰杆挺直,小手放在背后,规规矩矩的样子。
二、考核的内容要调整:
3、考核老师的业绩、成绩不再拿学生的成绩作为硬指标,而是由学生和学校来综合评价。
4、学生的考核除了科学课成绩,也要加上国学和行为的学分。
况且,人人都做到国学中谦谦君子的模样了,还用怎样考核?
正在加载...